一篇出色全面的心得,是會給他人心中留下深刻的營銷的,我們現(xiàn)在接觸到心得體會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多了,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語文課堂大賽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閱。
語文課堂大賽心得體會篇1
2008年11月9日至11月15日,我和本校的三名教師來到六朝之都——南京,參加全國課改試驗區(qū)蘇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第二屆課堂教學大賽的觀摩學習活動。這次活動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南京師范大學研究中心、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實驗區(qū)教師教學研究會、中國教師報、國家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編委會以及南京鳳凰母語教育科學研究所共同舉辦。
本次大賽的選手共有40名,分別來自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教師。大賽分兩個會場同時進行。這次比賽讓我深切地感受了課堂上教師豐厚的語文底蘊以及學生們較高的語文素養(yǎng)。老師們充滿鼓勵的評價,帶有賞識的語言,激勵孩子們向上,無論從知識傳授還是教育做人等方面都令我們贊賞。從教師教學設計上來看,教師能夠針對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教師踏實、樸實的教學風格,把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yǎng)二者兼顧,使我們能看出教學每一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層次清晰,使學生的認識逐步提高,升華,并針對教學,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新課程改革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貫穿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真正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給老師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江蘇省姜堰市溱潼實驗小學陳志明執(zhí)教《黃鶴樓送別》一課,簡直是一節(jié)爐火純青、酣暢淋漓的課,他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自然流淌的詩意語言,極具穿透力的聲音,展示了他豐富的積累,深厚的底蘊。整堂課宛如一首歌,教師的“導”如一個個琴鍵,敲擊出和諧的節(jié)奏,引導學生在如音符般美妙的文字中品味、吟誦。看似“平實”的課中蘊含著巨大的情感動力,充盈著濃濃的語文味,整節(jié)課簡潔干練、渾然天成,有一種如沐春風之感,可謂智者的課堂,贏得了會場1500多名觀摩教師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同時也贏得了所有評委的一致高分。
最后,“萬人迷”高林生老師的講座《課堂教學四題》更是給賽場錦上添花,為語文教學今后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一、更加關注教學目標;
二、更加關注教學資源;
三、更加關注教學流程;
四、更加關注教學方法。
聽課的時間是短暫的,但得到的啟發(fā)卻是永久的:只有平時勤于鉆研,樂于思考,大膽實踐,才能使自己有長足的進步。
語文課堂大賽心得體會篇2
這次,我們總共聽了19堂不同風格但又精彩的古詩文課,這十九位老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先進的教學理念、靈動和諧的課堂教學呈現(xiàn),令我們贊嘆,同時又愧疚。真的非常感謝這些上課的老師。宜春實驗小學各班級學生扎實的朗讀功底與超乎意料的古詩文感悟能力,不時博得與會老師的陣陣掌聲。這些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收獲頗豐,也讓我對自己目前的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反思。另外,還有幸聆聽了幾位省市教研員的精彩點評,這對我們青年教師來講,既是對上課老師優(yōu)秀教學策略的總結,又是對青年教師在今后古詩文教學方法與策略的一種正面引導,讓我們跟著這些優(yōu)秀的老師走,將古詩文教學如同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一樣,同樣呈現(xiàn)得繽紛絢爛。
這次的課堂教學大賽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上課老師都追求了一種簡潔而又豐滿有效的課堂教學。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語文教學豎起了“簡約”的大旗。簡約不是簡單,是在教學中最大限度的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寫、說、練,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語文“是讀的學科”。語文教學離不開讀,古詩教學更離不開讀?!捌叻衷娙肿x”,可見在學習古詩時朗讀的重要性。讀是學生對詩詞理解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在朗讀中才能充分發(fā)揮詩歌的抒情、審美的藝術效果,也只有在朗讀中,學生才能辨味詩的語言,才能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才能被詩中的情感所感染并與之產生共鳴。
在領悟各位優(yōu)秀老師課堂教學魅力的同時,我還認真筆記,將他們好的教學策略積累下來:就朗讀要求來看:一是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二是讀出節(jié)奏,有板有眼;三是讀出詩詞的音韻美,聲斷氣連。四是讀中感悟,讀中理解;五是讀中領悟,讀出感情。對于中高段的學生來說,前面四項是基礎,重點難點在于領悟詩情。在授課中,各位老師各顯神通,大膽創(chuàng)造意境讓學生自主感悟,并激勵學生把領悟到的感情大膽用語言表達出來。同時,老師還不時地用生動的語言去激勵學生。課堂上,每位教師的語言動作神情,都是那么的投入。甚至朗誦音樂的選擇都做得恰到好處,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
另外,就朗讀方式上來說,有學生自主朗讀,指名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分讀,同桌練讀,配樂朗讀,老師范讀,學生模仿讀,吟唱,齊讀,教師引讀等十幾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層層深入,逐漸感知文意。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陳嬌莉老師的《芣苢》教學,學生在讀通詞句、感受節(jié)奏及體味韻味后老師加入了吟誦這一新的朗讀方式,非常新穎,能較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還有來自南昌的鐘事金老師執(zhí)教的《天凈沙。秋》,也引入了古人的吟誦,讓學生在了解新的朗讀方式的同時又掌握一種新的朗誦技能,并親身感知古人的學習、生活方式。陳老師的讀、唱、吟、唱將詩文教學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這四個部分有機組合互為支撐,融為一體,看似簡單,卻把孩子們學習古詩的積極性極大的調動起來,讓他們在形式多樣、充滿情趣的反復誦讀中,既弄懂詩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詩的意境,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另外,其他教師也別具特色,讓我驚嘆!引領學生通過細讀體會出作者的感情。
看到參賽選手的風范,再反思自己的工作,還缺乏更多的思考與鉆研和厚重的文化積淀,因此要想在教學中不斷推陳出新,就必須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腳踏實地,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也只有這樣,我們方能點燃和引發(fā)教學的火花,不斷提高教學的境界,譜寫美麗的教育人生??傊晃晃幻麕熅始姵实恼n堂教學,使我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我的心中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有了一種新的感受和認識,多了一層深刻的理解。
這次古詩文教學大賽中,各老師除了關注詩詞文體特點,關注詩詞韻律,還注意到了語言形式的品鑒,關注到了詩人的情感。同時,還有同主題詩文的對比教學及對學生語言活學活用能力培養(yǎng)??傊橇钗掖箝_眼界。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語文教學任重道遠。
語文課堂大賽心得體會篇3
x月28日,在xx市xx實驗小學的會場里進行了全國“七彩語文”杯比賽的選拔活動。8位教師在一天的時間里,展示了8節(jié)“七彩”的語文課。身處會場的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
來自xx梅江國際學校的王老師,她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教態(tài)自然、有極強的親和力,特別適合面對二年級的孩子。她的課件制作的十分精良,特別是用動畫演示“插”字能夠讓孩子很快的記住這個字。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地方,這一點在選取信息技術整合點方面給了我很多啟示。在落實“一課一得”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帶領孩子學會運用某種句式寫話。課堂的結尾,她還利用課上練習紙做的明信片作為“特殊的作業(yè)”留給學生,不僅巧妙地照應了這一課題目,還布置了小練筆的作業(yè),真可謂是獨具匠心。
除此之外,來自北辰區(qū)實驗小學的劉老師,執(zhí)教的《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傳說》一課也十分精彩。在課上她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并且進而練習運用。比如:針對如何利用合理想象的方法進行復述,就是本堂課的一大亮點。也讓我又學會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準備在實踐中嘗試一下。
?一件運動衫》這篇文章,分別由4位教師進行了同課異構的教學展示。四堂課聽下來,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對針對同一篇文本的解讀選取的角度不盡相同,但在教學內容的選擇(特別是確立教學的重難點)上,每位老師所做的考量是不同的。沒有誰能在短短的一堂課中將文章解讀的面面俱到,這也是我時常走入的誤區(qū)。我深深地體會到確立“一課一得”的教學目標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將學段目標分散到各篇文本之中,最后讓學生在一個階段的學習中掌握部分的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
語文課堂大賽心得體會篇4
古詩文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歷史的長河,而又升華于現(xiàn)代的社會,既是延續(xù)傳統(tǒng)的紐帶,又是開創(chuàng)未來的階梯。6月5日至6月9日我有幸參加了,“小學課題實驗校古詩文課堂教學競賽觀摩活動”,這期間觀摩了25節(jié)精彩紛呈的古詩文教學課,這仿佛是一頓豐盛的古詩文教學盛宴,使我收獲多多,也感悟多多,25節(jié)課,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風格,卻成就了一樣的精彩,讓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這次聽課我認為最精彩的有以下幾點:
一、以讀為主,讀中明意,讀中悟情
這次的課例與我自己古詩教學不同的是,教師們不再生硬地進行詩意的講解,而是特別重視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根據教學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誦讀方式:齊讀、范讀、唱讀、吟誦、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情境朗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大聲讀出節(jié)奏,小聲讀出韻味,不知不覺的學生已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讀懂了詩意、品出了詩情,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熱忱,點燃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引導學生直接與古詩詞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聲斷而氣連的古詩詞朗讀讓人回味無窮;聲情并茂的情境朗讀更是把學生帶回了作者的時代;生動有趣的吟誦更是平添了學詩詞的樂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讀出了詩詞的雋永的意境,更讀出了作者的感情。
二、啟發(fā)想象,感受古詩的畫面美
蘇軾曾這樣評價王維旳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認為不僅是王維的詩,中國的古詩詞大都有這一特點,所以教學時,啟發(fā)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不僅能幫助學生準確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還能使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畫面美。當想象的大門被打開,學生就有了飛翔的翅膀,既能飛入文本體會作者的想象,又能飛出文本,說出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就像姚建芳老師所執(zhí)教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在體會王維的孤獨時,她啟發(fā)孩子們想象每逢佳節(jié),當王維 時,卻只能 ,還讓孩子們想象在重陽節(jié)的時候,家鄉(xiāng)的兄弟們插上茱萸時會對遠方的王維說些什么……從而啟發(fā)孩子們的想象,進而體會到作者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家鄉(xiāng)親人對王維的思念之情。這樣就使得古詩所描繪的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能夠充分與古詩對話,與作者對話,從而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在教學中教師們十分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他們充分利用多媒體,通過圖片、音樂、詩句、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等,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中,讓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如:李興陽老師在執(zhí)教《長相思》時,在引讀“夜深千帳燈”一句詞時,師引導:當軍帳中點起了燈會是怎樣的景象,學生接讀“夜深千帳燈”。在學習下闕,感悟詞所描繪的風雪交加的意境時,師利用背景音樂將學生輕松地帶入了詞的意境中,此時的配樂朗讀,讀得入情、入境。所以教學中教師不是生硬地指導感情朗讀的方法,而是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不露聲色地指導學生感情朗讀,使學生的情感得到自然流露,這樣的朗讀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能打動人的。
四、有目的地寫,固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寫話能力
寫也是其中的一大亮點,大多數(shù)老師都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設計了小練筆。如王靖茜老師執(zhí)教《送元二使安西》時,在利用圖片、音樂、自己深情的講述,使學生深切感受元二的路途艱險后,設計了小練筆:元二呀元二,你西出陽關到安西,這一去,沒有 、沒有 ,只有 、只有 。通過寫的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感悟。如此有效的小練筆,既使學生感受到王維對友人的擔憂與不舍,又為后面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做好了鋪墊,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寫作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呀!
總之,看到各位老師的風采,使我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我的心中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有了一種新的感受與認識,多了一層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還缺乏更多的思考與鉆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積淀,因此要想在教學中不斷推陳出新,就必須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腳踏實地,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點燃和引發(fā)教學的火花,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語文課堂大賽心得體會篇5
忙忙碌碌間,素養(yǎng)大賽結束了,回首參賽過程,幾多興奮,幾多感慨。
如果沒有經過比賽,還真不知道自己的實力到底有多少,也不會知道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是什么。
在比賽前,就已經對自己的才藝展示和粉筆字不抱任何信心。果然,經過與參加比賽的對比,自己的缺點就出來了。才藝展示還好,進過自己的精心準備,勉強過了關。而粉筆字則明顯地與別人差了一大截。記得特崗培訓時,培訓老師就批評我的字寫得太軟,沒有骨架。雖經同事的臨時指導,終究是沒有達到“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境界。不過也好,也給我敲響了警鐘。平時總是批評學生字寫得不好,想一想,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都沒有寫一筆能夠令學生折服的好字,學生感受不到美,當然也就寫得不是很好了。而且平時在上課時,為了圖快,我的字有時就會寫得比較潦草,就更談不上美了。如此不好的示范,于己來說可能沒有什么損失,但是對于模仿能力那么高的學生來說,這絕對不是一種好的示范方式,其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吃一塹,長一智”,此次在比賽中雖然丟了臉,但想想,也是一件好事,正好治一治我那不規(guī)規(guī)范范寫字的壞毛病,而且以后也要好好練習粉筆字,畢竟這是當好一名好的語文教師最起碼的素質。
記得以前應聘代課老師時,試講完了后,楊彥文校長曾評價我“上課毫無章法,但語文功底不錯”,而且去年剛剛參加完特崗教師考試,所以對于我的語文功底我還是蠻自信的。可是經過這次比賽,我才發(fā)現(xiàn),我曾引以為傲的語文知識,在時間的流逝中,我居然已經忘記了大半。那些耳熟能詳?shù)拿丫?、文章典故,我居然想不起來了。曾幾何時,那些可是我信手就可以拈來的東西啊??稍诳紙錾?,我居然出現(xiàn)了“舌尖效應”,明明答案就在對岸,可就是如同隔著一層霧,想不起來呀?。。?!哎?
事后認真地進行反思之后,我想明白了:讀書也如同練功一般,要持之以恒。如果長久不練,再好的功夫也會荒廢了。這些語文知識也是一樣,你要不停地回顧它,用它,才能牢牢地記住它。
不由得感概一聲:要想當好一名好的語文老師真的是太難了,除了具備語文知識外,還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外加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才行。哎,真是難煞人也!
語文課堂大賽心得體會篇6
彭水三日行讓我享受了一場視聽的盛宴。對于民族經典文化——古詩文的教學怎樣才能上得入情入境,怎樣才能把精短的文字上得有滋有味,怎樣才能讓學生愛上古詩文品出其中的韻味,怎樣才能讓語文課有語文味。諸多問題,一直以來都讓我感到困惑和迷茫。感謝領導給了這次學習的機會,讓我心中的種種疑惑有了答案。
首先,古詩文應注重朗讀?!皶x百遍,其義自見?!庇刑荻鹊睦首x能逐步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理解詩意,品悟作者的情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蘇靖江一位叫z的老師教學的納蘭性德的《長相思》。她整個課堂以讀貫穿,清晰地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讀得正確——讀得字正腔圓;
二、讀出節(jié)奏——讀得有板有眼;
三、讀出畫面——讀得有情有味;
四、讀懂詞人——讀得余味深長。
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老師層層深入的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學習輕松愉悅,師生關系非常融洽,課堂的生成也十分精彩。
第二,方法的指導不必可少。教學古詩文時巧妙的方法指導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抓關鍵詞、抓典故、創(chuàng)設情境、學會聯(lián)想想象等。z老師在教學《出塞》悟詩情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學生自身閱歷難以理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涼無奈,于是就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了一幅邊關地圖并在上面依次標注秦朝到唐朝的幾個朝代,讓學生明白一千多年來邊關戰(zhàn)爭從未停止過,進而知道這萬里長征不但路途長而且時間久,同時讓學生想象明月下還未還的征人的親人們都會做些什么?學生入情入境中想象也真實感人,自然而然戍守邊關的那種悲涼無奈就領會到了。
第三,要學生對一首詩文解讀透徹可變換教學設計并拓展相關資料進行輔助教學。有時候我們孤立的學習一首詩,往往不能深入理解詩人的情感,這就可借助與此相關的詩作加深理解。比如上海籍z老師在教學王維的《少年行》其一時,她的設計非常新穎。在理解詩歌時她說有人說王維的《少年行》其一在語句的先后順序上存在問題讓學生調換順序試試。然后引導學生從絕句的特點:押韻和內容(先寫景敘事再抒情)上與原詩對比,在對比中學生順利理解了那種瀟灑豪邁的少年俠氣并對絕句的知識有了進一步了解。這還不夠,接著籍老師又逐一鏈接了《少年行》其二、其三、其四中表現(xiàn)俠氣的詩句和關于王維及唐代尚武風氣等相關背景,讓學生輕松自然而深入的理解了這“俠氣”。由王維的“俠氣”上升到唐朝一代人的“俠氣”,再到當今少年也需要這“俠氣”。詩歌的內涵解讀得非常透徹豐富。
第四,教師個人素養(yǎng)非常重要。要教好古詩文,作為教師本人必須有深厚的功底和知識儲備。如我們學校李春麗老師的課《由其五走近陶淵明的隱逸世界》設計大膽,立意深遠。若李老師沒有對陶淵明的詩作和其本人進行深入的研究是不敢駕馭這樣的課堂的'。總之,教學古詩文時要抓住其教學精髓,即:趣為先,讀為重,悟為本,法為旨。這樣才能引領學生走近詩人的精神世界,把古詩文教學上得有滋有味。
語文課堂大賽心得體會篇7
金秋十月,是個不一樣的十月,迎來了“七彩語文杯”第五屆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的勝利舉行;迎來了全國小學語文教育界眾多著名的教育專家;迎來了全國各地選送的優(yōu)秀參賽選手;迎來了全國各地不辭勞苦、懷著拳拳之心前來認真學習的老師們。
有幸作為6600多為觀摩代表中的一位進入會場進行學習,我特別珍惜這樣的機會。在這兩天半的時間里,我認真聆聽,收獲頗豐。
本次賽課以識字、寫字為主要研究主題,無論是低年級的識字教學還是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均要體現(xiàn)“識字寫字”。來自全國各地的39名教師參與了比賽,分ab兩個賽場同時進行。賽場精彩迭起,高潮不斷,給了前來觀摩的所有一線語文教師不少啟示。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如何落實課程標準中關于識字寫字的要求,山東的劉鳳玲老師執(zhí)教的《學棋》一課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一是關注主體情感。從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出發(fā),通過故事、游戲等情境設置激發(fā)興趣,幫助學生自能識字、快樂識字,使喜歡學習漢字、主動識寫愿望的生長有了土壤;二是強化方法過程。保證課堂上學生動筆寫字的時間,并進行認真的示范和較為到位的指導。從整體布局到基本筆畫,引導學生經歷“讀貼——臨寫——對照——修正”的過程,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三是適度滲透文化。由單字的正常形態(tài)到組合的穿插和諧,引領學生品味漢字之妙,感受漢字的形體之美,豐富了識字寫字教學的內涵。四是重視習慣培養(yǎng)。規(guī)范學生的寫字姿勢,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引導學生把字寫得規(guī)范、端正、整潔。
中年段應教會學生自主識字,主動識字,養(yǎng)成獨立識字的好習慣。山東曲得洪老師執(zhí)教的《三顧茅廬》則重在激發(fā)學生探究漢字文化的興趣。其中包括字理的分析,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的本意、引申義等。本課在生字“恭”的教學處理上,承載著厚重的漢字學,教師先展示了恭字的甲骨文寫法,在繪聲繪色的析形中幫助學生了解恭敬是發(fā)自內心,傳遞了中國漢字以行表義的特點。
高年級段最值得一提的是來自江蘇連云港的馬玉春老師執(zhí)教的《黃山奇松》一課,他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在自主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同時書寫指導能體現(xiàn)年段要求,不僅要寫好單個字,還要學會行款整齊的寫好幾行字。
短短的兩天半的學習,收獲頗豐。這些老師的課堂為我們第一課時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模仿的“影子”,也為今后在課堂上如何指導學生識字和書寫提供了良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