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先進事跡精選5篇

時間:2023-08-03 作者:Monody 事跡材料

小伙伴們在撰寫事跡材料的時候肯定要強調(diào)段落層次分明,一篇優(yōu)秀的事跡材料可以起到宣傳典型,推動工作的用途,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引才先進事跡精選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引才先進事跡精選5篇

引才先進事跡篇1

楊同學自入學以來,一直品學兼優(yōu),多才多藝,熱愛集體,樂于奉獻。每學期均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班級里一直擔任班長和中隊長職務;校少先大隊大隊長一職。在學校老師的關愛和教育下,成為我校綜合素質(zhì)較高的學生之一。

一、學習勤奮,成績優(yōu)秀,以身作則。

聰明好學的她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她熱愛學習,幼兒園時就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她不僅學會了拼音,而且開始閱讀各類童話故事,上了小學更是孜孜不倦,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自己學習搞好了,她也不忘做好班級的事情。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習上她一直努力做全班學生的表率,老師的得力助手。打掃衛(wèi)生,她不嫌臟,不嫌累,總是搶著干;為了幫助同學們一起進步,她每天早早地來到學校,帶領大家晨讀,督促大家寫作業(yè);同學遇到困難了,她主動幫助解決;課外時間,她主動承擔出辦黑板報的任務;同學沒有文具了,她主動借給別人。不光自己成績好,還帶領著大家一起把成績提上去。她每學期期末考試總能穩(wěn)居年級前五名。

二、熱情待人,熱愛集體

她對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同學,總是能伸出援助之手,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每當身邊的同學有困難,作為班長的她總是第一個伸出援助之手。每次學校組織募捐活動,她都傾囊而出積極獻出愛心。用自己的愛感染身邊更多的愛心。她是名留守兒童,一年級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一直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她發(fā)自內(nèi)心地孝敬和尊重長輩、老師,因為她懂得沒有長輩、老師的辛勤付出,就沒有自己的健康成長和進步。在家是個乖孩子,在校班主任的指導下,能積極帶頭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并能大膽管理,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是個好學生。另外能積極出謀劃策,組織同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能力,奉獻社會。

三、愛好廣泛,素質(zhì)全面

活潑開朗的她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她的活潑與開朗總能給周圍人帶來快樂。她從小就有許多美好的愿望:一口純正的普通話,讓她向往主持人的風采;善辯的小嘴巴,令她覺得做個律師也挺好;大量的閱讀,使她神往做個作家……她最想當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站在講臺上激情滿懷地誦讀詩文,“桃李滿天下”,多有成就感。她博覽群書,刻苦練字,為將來實現(xiàn)理想做好知識儲備。

她從不說臟話,不隨意吐痰丟垃圾;她對老人親近,對小朋友友善;她對老師尊敬,對父母有愛心。在學校,她是同學們的好班長;在家,她是家長貼心小棉襖;在外,她是大家心目中公認的活雷鋒。

四、一份付出一份收獲。

她積極參加校內(nèi)外的各類活動,如朗誦比賽、演講比賽、寫字比賽、繪畫比賽以及文藝演出等,均獲得了不錯的成績。20__年4月,她在全鎮(zhèn)小學生寫字比賽中獲小學組鋼筆字二等獎;12月,在學校組織的“誦讀經(jīng)典,浸潤人生”誦讀比賽中獲一等獎。同年11月,在“世紀金榜杯”全國校園文化系列活動——感恩書信大賽中,以《感謝您,我的啟蒙老師》獲小學組三等獎;20__年4月,在鎮(zhèn)“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講故事比賽中獲二等獎;5月,在?!爸袊鴫粑业膲簟毖葜v比賽中獲一等獎;6月,她參加演出的舞蹈表演《游子吟》,獲得縣團體一等獎、市團體二等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除此之外,她的征文《致20__年的自己》獲市級一等獎等。學習、娛樂與成長并進,她每天都過的很充實、很快樂!

引才先進事跡篇2

常言道,忠孝不能兩全。在竇鐵成的身上似乎體現(xiàn)了這一點。

竇鐵成是一屆鐵道部勞模、兩次火車頭獎章獲得者,他獲得獎狀、證書裝滿了整整一口大箱子。在中國中鐵一局他被稱為金牌工人,領導肯定、職工擁戴,威望很高。施工中,哪里有困難,他就出現(xiàn)在哪里,一年四處跑,工程一個個順利交,火車來了、機器轉(zhuǎn)了、線路送電了,他露出會心的笑容,自豪寫在那黝黑的臉上。

然而,對于家庭、對于妻女,竇鐵成懷有愧疚之心。他的妻子這樣數(shù)叨:“結(jié)婚三十年,他和我相守的日子加起來不過三年。孩子出生他不在,老人生病他不在,蓋房他也不在,他永遠都忙。我已經(jīng)習慣了。他也有好的時候,年前我有病住院,他在跟前伺候了幾天。呵呵,這么些年,我算第一回享了老漢一次福!”

竇鐵成把一切奉獻給了事業(yè),給了企業(yè),在“忠孝”之間苦苦徘徊。竇鐵成把八畝責任田丟給妻子,他自責過,當大丫頭怯生生喊他叔叔時,他心痛過;聽說老母親突發(fā)腦溢血,他著急過------當鄰家感懷他“修電器”的情意,農(nóng)忙時紛紛援手,他很是欣慰。當二個女兒先后考上研究生時,他眉飛色舞、欣喜若狂、把酒盡歡------

如今,有的人教育孩子如何奮發(fā)向上,一轉(zhuǎn)身就嘩啦嘩啦打麻將。有的人過分計較個人的得失,工作卻吊兒郎當?shù)眠^且過。有的人口口聲聲的漂亮話,就是懶得動一個手指頭。對比竇鐵成,他身上的品質(zhì)難得不值得我們深思。

其實,竇鐵成用他另一種的方式——他特有的大愛實現(xiàn)了“忠孝兩全”。他無形之中教育、培養(yǎng)了女兒,更用自己的言傳身教鼓舞、啟發(fā)著女兒。大女兒說,父親勤奮學習的樣子是她童年最深刻的記憶。竇鐵成生活上對家庭、女兒關心的很少,但是他思想上潛移默化,樹立了精神的楷模。他的妻子說跟了老竇一輩子踏踏實實,作為丈夫他是成功的。三個女兒個個獨立、出類拔萃,作為父親他是優(yōu)秀的。他的家庭在四鄰八舍中最為祥和、令人羨慕,作為男人他有魅力!回到他最愛的工作中,工地是竇鐵成最愛的大家庭,作為工人他是偉大的!

竇鐵成那微駝、瘦削的身影,散發(fā)著咱筑路工人獨有的氣質(zhì),那就是愛者無怨、仁者無憂、勇者無畏、行者無疆!

引才先進事跡篇3

正值新春佳節(ji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來勢洶洶,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時時刻刻牽動著國人的心。面對嚴峻的形勢,一批批主動請纓奔赴武漢的白衣戰(zhàn)士、自愿為武漢獻愛心的熱心群眾、主動參與農(nóng)村疫情防控宣傳的大學生、取消婚假請愿支援疫區(qū)的“90”后護士夫妻……疫情雖無情、黨群有溫度!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里,黨員干部更應該“疫”不容辭。

黨組織掛帥有高度。

按照_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縣統(tǒng)一部署,各級黨組織深刻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嚴峻性、復雜性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根據(jù)疫情特點,不斷完善防控措施,針對不足提要求,找出問題抓落實,黨組織書記親自掛帥,沉著應對嚴峻形勢,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及時落實和推進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有效開展。

黨員干部帶頭有力度。

黨員干部要樹立大局意識,切實做到勇于斗爭、敢于擔當、樂于奉獻,沖鋒在前,堅決執(zhí)行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自覺服從指揮調(diào)度。在疫情防控中敢“亮相”、敢“發(fā)聲”、敢“管事”,帶頭學習科學防控知識、積極開展正面宣傳引導,做好防控知識的傳播者、疫情謠言的制止者、愛衛(wèi)運動的踐行者;黨員干部身先士卒,以身率帶,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切實撐好群眾的“健康傘”,守好群眾的“生命線”。

人民群眾參與有溫度。

依靠人民群眾“心連心”,_指出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全國各地涌現(xiàn)出一幕幕感人的場景,送蔬菜、送口罩,捐款等各種愛心舉動都希望共克難關。疫情防控中,黨員干部和群眾之間搭建“連心橋”,團結(jié)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共御疫情,通過本土化、通俗化、接地氣的宣傳方式,提高群眾防護意識,并積極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力量,組織群眾參與盯控居家觀察人員行動軌跡、幫助購買蔬菜瓜果等工作中,化“孤軍作戰(zhàn)”為“全面進攻”,通過聯(lián)防聯(lián)控,群防群控,眾志成城,合力抗疫,全力打好打贏疫情阻擊戰(zhàn)。

引才先進事跡篇4

5年間,靠著一根扁擔,踩著老校長的腳窩窩,張玉滾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

在張玉滾住的宿舍里,記者見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擔,兩米長,黝黑發(fā)亮。黑虎廟小學的老教師說,這根扁擔不尋常,老校長吳龍奇挑了它幾十年。后來,老校長挑不動了,張玉滾接著挑。可以說,這根扁擔就是黑虎廟小學歷史的見證。

挑書本教材、學具教具,挑油鹽醬醋、蔬菜大米。張玉滾接過老校長的扁擔,肩不離擔,擔不離肩,風里來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別冷。山里潮氣大,遇冷成冰,本來就難走的八里坡,更加濕滑難行。眼看就要開學了,孩子們的書本還在高丘鎮(zhèn)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點多,張玉滾和另一名老師路喜安就扛上扁擔出發(fā)了。揣幾個涼饃,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趕到鎮(zhèn)上。向路邊人家討碗熱水吃了涼饃,他倆又趕緊挑著幾十公斤重的教材、作業(yè)本往回走。

一路緊趕慢趕,晚上十點多,兩人才走到尖頂山頂。汗水在眉間結(jié)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腫,腳上水泡連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鉆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倆實在走不動了,就找了個山洞,把書本用油氈包起來,小心翼翼放好。他們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學校,兩人幾乎成了“泥人”。書本卻被裹得嚴嚴實實,打開來,干干凈凈,連一點褶皺都沒有。

從2001年到2006年,5年間,靠著一根扁擔,踩著老校長的腳窩窩,張玉滾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寒來暑往,他的足跡早已化作一串串動人的音符,回蕩在黑虎廟的溝溝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終于有了改變。因為山高路險通不了客車,很多村民買了摩托車、機動三輪。張玉滾也省吃儉用置辦了一輛摩托車。此后,他去鎮(zhèn)上給學校買米買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擔”謝幕,“小摩托”登場。“老扁擔”身上凝結(jié)的一代代山區(qū)教師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扁擔精神”,也繼續(xù)在“小摩托”上傳承發(fā)揚。

“別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內(nèi)心卻有一股韌勁兒,交待啥事兒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頭老黃牛,你讓轉(zhuǎn)100圈,絕不偷奸?;俎D(zhuǎn)半圈。”知徒莫若師,吳龍奇深知張玉滾的秉性。

當年蓋新校,運材料格外難。正趕上農(nóng)忙季,建筑隊的民工都回家搶收搶種去了,搬磚運料就落在張玉滾他們身上。上山撬石頭,下河挖砂土,運水泥、搬磚頭、平地基……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等到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張玉滾瘦了一大圈兒。

全校75個孩子,40多個學生在校住宿。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還有些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張玉滾把這些情況摸得一清二楚。誰家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們都在哪兒住,誰上學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記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個晚上,10點多鐘。正改作業(yè)的張玉滾接到張朋爺爺打來的電話,說孩子還沒到家。6歲的張朋是學前班的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學校6點就放學了,孩子咋還沒回去呢?張玉滾立刻和妻子打著手電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邊兒發(fā)現(xiàn)張朋靠著大石頭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睆堄駶L看著心疼,舍不得叫醒張朋,就俯下身子,讓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倆輪流背著張朋走了足足一個小時?!耙皇悄銈儼褜O子送回來,我這一夜都合不上眼吶!”張朋的爺爺握著張玉滾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廟村黨支部書記韓新煥告訴記者,張玉滾雖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來資助過的學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沒讓一個孩子失學。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在張玉滾和其他老師的努力下,在鎮(zhèn)平縣、鎮(zhèn)兩級教育部門的支持下,黑虎廟小學頑強地“生存”著。一年一年,孩子們從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點大學,有的還讀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張玉滾任教前,黑虎廟村只有一個大學生,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16個大學生。

艱苦的環(huán)境,常年的操勞,張玉滾顯得比同齡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鎮(zhèn)里開會,不熟悉的人問他:“快退休了吧?”他總是呵呵一笑。

5年間,靠著一根扁擔,踩著老校長的腳窩窩,張玉滾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

在張玉滾住的宿舍里,記者見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擔,兩米長,黝黑發(fā)亮。黑虎廟小學的老教師說,這根扁擔不尋常,老校長吳龍奇挑了它幾十年。后來,老校長挑不動了,張玉滾接著挑。可以說,這根扁擔就是黑虎廟小學歷史的見證。

挑書本教材、學具教具,挑油鹽醬醋、蔬菜大米。張玉滾接過老校長的扁擔,肩不離擔,擔不離肩,風里來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別冷。山里潮氣大,遇冷成冰,本來就難走的八里坡,更加濕滑難行。眼看就要開學了,孩子們的書本還在高丘鎮(zhèn)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點多,張玉滾和另一名老師路喜安就扛上扁擔出發(fā)了。揣幾個涼饃,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趕到鎮(zhèn)上。向路邊人家討碗熱水吃了涼饃,他倆又趕緊挑著幾十公斤重的教材、作業(yè)本往回走。

一路緊趕慢趕,晚上十點多,兩人才走到尖頂山頂。汗水在眉間結(jié)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腫,腳上水泡連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鉆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倆實在走不動了,就找了個山洞,把書本用油氈包起來,小心翼翼放好。他們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學校,兩人幾乎成了“泥人”。書本卻被裹得嚴嚴實實,打開來,干干凈凈,連一點褶皺都沒有。

從2001年到2006年,5年間,靠著一根扁擔,踩著老校長的腳窩窩,張玉滾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寒來暑往,他的足跡早已化作一串串動人的音符,回蕩在黑虎廟的溝溝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終于有了改變。因為山高路險通不了客車,很多村民買了摩托車、機動三輪。張玉滾也省吃儉用置辦了一輛摩托車。此后,他去鎮(zhèn)上給學校買米買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擔”謝幕,“小摩托”登場?!袄媳鈸鄙砩夏Y(jié)的一代代山區(qū)教師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扁擔精神”,也繼續(xù)在“小摩托”上傳承發(fā)揚。

“別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內(nèi)心卻有一股韌勁兒,交待啥事兒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頭老黃牛,你讓轉(zhuǎn)100圈,絕不偷奸?;俎D(zhuǎn)半圈?!敝侥魩?,吳龍奇深知張玉滾的秉性。

當年蓋新校,運材料格外難。正趕上農(nóng)忙季,建筑隊的民工都回家搶收搶種去了,搬磚運料就落在張玉滾他們身上。上山撬石頭,下河挖砂土,運水泥、搬磚頭、平地基……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等到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張玉滾瘦了一大圈兒。

全校75個孩子,40多個學生在校住宿。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還有些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張玉滾把這些情況摸得一清二楚。誰家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們都在哪兒住,誰上學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記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個晚上,10點多鐘。正改作業(yè)的張玉滾接到張朋爺爺打來的電話,說孩子還沒到家。6歲的張朋是學前班的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學校6點就放學了,孩子咋還沒回去呢?張玉滾立刻和妻子打著手電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邊兒發(fā)現(xiàn)張朋靠著大石頭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睆堄駶L看著心疼,舍不得叫醒張朋,就俯下身子,讓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倆輪流背著張朋走了足足一個小時?!耙皇悄銈儼褜O子送回來,我這一夜都合不上眼吶!”張朋的爺爺握著張玉滾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廟村黨支部書記韓新煥告訴記者,張玉滾雖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來資助過的學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沒讓一個孩子失學。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在張玉滾和其他老師的努力下,在鎮(zhèn)平縣、鎮(zhèn)兩級教育部門的支持下,黑虎廟小學頑強地“生存”著。一年一年,孩子們從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點大學,有的還讀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張玉滾任教前,黑虎廟村只有一個大學生,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16個大學生。

艱苦的環(huán)境,常年的操勞,張玉滾顯得比同齡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鎮(zhèn)里開會,不熟悉的人問他:“快退休了吧?”他總是呵呵一笑。

5年間,靠著一根扁擔,踩著老校長的腳窩窩,張玉滾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

在張玉滾住的宿舍里,記者見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擔,兩米長,黝黑發(fā)亮。黑虎廟小學的老教師說,這根扁擔不尋常,老校長吳龍奇挑了它幾十年。后來,老校長挑不動了,張玉滾接著挑??梢哉f,這根扁擔就是黑虎廟小學歷史的見證。

挑書本教材、學具教具,挑油鹽醬醋、蔬菜大米。張玉滾接過老校長的扁擔,肩不離擔,擔不離肩,風里來雨里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別冷。山里潮氣大,遇冷成冰,本來就難走的八里坡,更加濕滑難行。眼看就要開學了,孩子們的書本還在高丘鎮(zhèn)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點多,張玉滾和另一名老師路喜安就扛上扁擔出發(fā)了。揣幾個涼饃,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趕到鎮(zhèn)上。向路邊人家討碗熱水吃了涼饃,他倆又趕緊挑著幾十公斤重的教材、作業(yè)本往回走。

一路緊趕慢趕,晚上十點多,兩人才走到尖頂山頂。汗水在眉間結(jié)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腫,腳上水泡連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鉆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倆實在走不動了,就找了個山洞,把書本用油氈包起來,小心翼翼放好。他們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學校,兩人幾乎成了“泥人”。書本卻被裹得嚴嚴實實,打開來,干干凈凈,連一點褶皺都沒有。

從2001年到2006年,5年間,靠著一根扁擔,踩著老校長的腳窩窩,張玉滾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寒來暑往,他的足跡早已化作一串串動人的音符,回蕩在黑虎廟的溝溝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終于有了改變。因為山高路險通不了客車,很多村民買了摩托車、機動三輪。張玉滾也省吃儉用置辦了一輛摩托車。此后,他去鎮(zhèn)上給學校買米買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擔”謝幕,“小摩托”登場。“老扁擔”身上凝結(jié)的一代代山區(qū)教師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扁擔精神”,也繼續(xù)在“小摩托”上傳承發(fā)揚。

“別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內(nèi)心卻有一股韌勁兒,交待啥事兒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頭老黃牛,你讓轉(zhuǎn)100圈,絕不偷奸?;俎D(zhuǎn)半圈?!敝侥魩?,吳龍奇深知張玉滾的秉性。

當年蓋新校,運材料格外難。正趕上農(nóng)忙季,建筑隊的民工都回家搶收搶種去了,搬磚運料就落在張玉滾他們身上。上山撬石頭,下河挖砂土,運水泥、搬磚頭、平地基……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等到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張玉滾瘦了一大圈兒。

全校75個孩子,40多個學生在校住宿。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還有些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張玉滾把這些情況摸得一清二楚。誰家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們都在哪兒住,誰上學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記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個晚上,10點多鐘。正改作業(yè)的張玉滾接到張朋爺爺打來的電話,說孩子還沒到家。6歲的張朋是學前班的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學校6點就放學了,孩子咋還沒回去呢?張玉滾立刻和妻子打著手電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邊兒發(fā)現(xiàn)張朋靠著大石頭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睆堄駶L看著心疼,舍不得叫醒張朋,就俯下身子,讓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倆輪流背著張朋走了足足一個小時?!耙皇悄銈儼褜O子送回來,我這一夜都合不上眼吶!”張朋的爺爺握著張玉滾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廟村黨支部書記韓新煥告訴記者,張玉滾雖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來資助過的學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沒讓一個孩子失學。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在張玉滾和其他老師的努力下,在鎮(zhèn)平縣、鎮(zhèn)兩級教育部門的支持下,黑虎廟小學頑強地“生存”著。一年一年,孩子們從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點大學,有的還讀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張玉滾任教前,黑虎廟村只有一個大學生,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16個大學生。

艱苦的環(huán)境,常年的操勞,張玉滾顯得比同齡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鎮(zhèn)里開會,不熟悉的人問他:“快退休了吧?”他總是呵呵一笑。

引才先進事跡篇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chǎn)的關鍵時刻,市公安局**分局高倉派出所全體民警、輔警投身抗“疫”第一線,作為所上唯一的女民警艾麗華也不例外,她主動請纓,和男民警一樣承擔起了卡點的執(zhí)勤任務,車輛檢查、體溫測量、信息核對、車輛分流,把崗位視為戰(zhàn)場,一絲不茍地與同事們戰(zhàn)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一本一筆一臺桌,一機一網(wǎng)一營帳”,就是客運站執(zhí)勤點的工作陣地,艾麗華和戰(zhàn)友們在城南客運站嚴查車輛,測體溫,嚴消毒,細詢問,勤叮囑,不放一車,不漏一人,全力護航復工復產(chǎn)返程路。

“疫情當前,崗位就是我的陣地,頭頂警徽,保護群眾生命安全健康,我責無旁貸!”即使是周末,艾麗華仍然奮戰(zhàn)在戰(zhàn)“疫”的工作崗位上。

疫情防控期間,艾麗華總是埋頭在電腦面前,敲擊鍵盤到深夜,上報各類報表、案件統(tǒng)計、撰寫材料信息,宣傳一線民警工作情況和先進事跡,她還要負責派出所后勤保障,為日夜奮戰(zhàn)在防疫一線的民輔警配送補充物資、維修電器、改善伙食、內(nèi)部消毒。作為派出所的“大管家”,她每天負責詳細登記所內(nèi)物資數(shù)據(jù),管理好派出所各類防護用品的收發(fā)、消耗臺賬,確保管好用好物資,把物資全部用在“刀刃”上,每天匯總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報表,常常加班到深夜。在瑣碎繁重的工作面前她毫無怨言,認真負責地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

“每天都是干不完的日?,嵤?,我只想為防疫工作出自己的一份力?!彼偸呛娃k公室小姐妹們這樣說。

“口罩應該這樣戴,不然不安全,要注意自我防護,執(zhí)勤回來一定要洗手消毒?!泵刻彀惾A都給戰(zhàn)友們念“緊箍咒”,通過一遍又一遍的溫馨提醒,加強了大伙的防護意識,艾麗華每天早上、下午二次給全所人員測量一次體溫,排查所內(nèi)自身防護是否到位。通過每天和值班民警一起對接處警裝備、車輛等及時消毒殺菌,確保隊伍內(nèi)部防疫不出問題,保障派出所的戰(zhàn)斗力。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疫情防控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在抗疫一線,艾麗華是同事的“貼心人”,也是大伙的“主心骨”,她的抗疫工作,并非驚天動地,卻詮釋出一名**女警巾幗不讓須眉的忠誠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