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就在身邊演講稿7篇

時間:2023-07-19 作者:couple 演講稿

我們準備演講稿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現場聽眾的接受程度,便于理解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好的演講稿可以引起聽眾的共鳴,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科學就在身邊演講稿7篇,供大家參考。

科學就在身邊演講稿7篇

科學就在身邊演講稿篇1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科學是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它是無處不在的,小至在我們身邊,大至充滿神秘色彩的宇宙,是多么地讓人向往。

我愛科學,更愛尋找科學,我的老家那里春天時蜜蜂很多,在那里,我常常觀察蜜蜂。

有一次,我正在觀察蜜蜂采集花粉,忽然,不知從哪冒出了一只黃蜂,它像一支利箭似的向蜂群沖來,我立刻后退幾步,隔岸觀火,剛開始,黃蜂銳不可擋,來一只蜜蜂殺一只,一下子十幾只蜜蜂都“命喪黃泉”了,可是后來,一大群勇敢的蜜蜂一擁而上,把黃蜂重重包圍,還不停地扇動翅膀,發(fā)出“嗡嗡”的聲音,過了一會兒,蜜蜂們散開了,只留下了黃蜂的尸體。

我感到十分疑惑,一回到家就開始找答案,究竟為什么當蜜蜂群圍住黃蜂時,不斷扇動翅膀,就可以致黃蜂于死地呢?

我把家里關于科學的書全部找出來,接下來可苦了我了,我要把這些書都翻一遍,在這困難的時刻,我很想放棄,但是我愛科學的那顆充滿好奇的心卻始終鼓勵我前進,于是,我狠下心來,花了一下午的時間查找資料,在茫茫書海中尋找答案。

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我找到了答案,原來,蜜蜂扇動翅膀是為了增高溫度來熱死黃蜂,黃蜂能忍受四十三攝氏度的溫度,而蜜蜂能忍受四十五攝氏度,當溫度達到四十三攝氏度時,黃蜂已經死了,而蜜蜂已經熱死了,而蜜蜂能生存。哦!原來是這樣!

我不但愛尋找科學,還愛動手制作科學實驗。每次實驗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但我并不會因此而退縮,當你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時,總會讓你感到十分開心。

科學促進了我們社會的發(fā)展,造福了我們的社會,也令人們上了舒適的生活,這就是科學的魅力所在,這就是科學的靈魂所在,我愛科學!

科學就在身邊演講稿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高科技的世界,是科學的世界。它使生活更便捷,更完美。

古代,人們經過飛鴿傳書,烽火報信來傳遞信息;傳真機的發(fā)明,使人們能更快得到消息與親朋好友所要表達的資料;此刻的電腦,幾秒鐘的時間,對方就能看到你所要表達的資料,即省人力又省資源,何樂而不“用”啊。

不僅僅是送信,做家務活兒也變得更簡便了。洗衣機的發(fā)明,讓人更省力,更舒適,未來可能能發(fā)明一種全自動的機器,把衣服扔進去,加上水和一些清潔劑,就開始洗衣服了,洗完以后,會自動讓衣架穿上衣服,然后經過傳送帶,將衣服滑到曬衣桿上,我們要做的,只是收衣服罷了。

此刻的餐具也變環(huán)保了,更省事了。人們都意識到了一次性餐具的危害,浪費,都用上了瓷碗。如今,有消息稱研發(fā)出了一種新餐具——樹葉盤子。這種盤子有許多優(yōu)勢。首先是造價簡單,只是用三片大樹葉拿液壓機壓成盤子狀,再經過消毒,就能夠拿來盛食物了。這種盤子比一次性盤子環(huán)保,看起來不久后就能代替一次性盤子了。

這東西還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環(huán)保。使用之后,能夠隨意棄尸荒野——扔在草地上,樹下。不久之后,這盤子就會化成養(yǎng)分了。這正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啊!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更富裕了,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更健康了,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知識更淵博了,隨著。此刻是一個機器人的時代,掃地機器人,采茶機器人。應有盡有。此刻電視上不是推行什么學習機器人小師,多功能機器人小胖。機器人的到來,讓生活更方便,更完美。

高科技,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完美!

科學就在身邊演講稿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世紀的長河奔騰不息,歷史的蒼穹云卷云舒,當2008年的寒流向我們迎面撲來的時候,它的浪奔浪涌就注定了這一年的不平靜:春寒料峭時的暴雪,汶川五月時的地震,接連而至的罕見災害震驚了整個世界!當人們還沒有從驚悸中定下心神的時候,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瞬間又席卷全球。

然而,就在這驚濤駭浪里,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手拉手,心連心,在一個又一個風口浪尖上,創(chuàng)造了一次又一次克難制勝的奇跡!此時,世界的目光翹首東望、聚焦中國,全世界都為止震驚:中國人為何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正當全世界都在驚訝中探求中國創(chuàng)造奇跡的答案時,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世界:那是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用科學發(fā)展觀這座高矗的燈塔,指引我們在波濤洶涌里奮力前進。

當“科學發(fā)展觀”像茸茸春風吹遍祖國大江南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她—就是這個時代最振奮人心的號角,她—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

記得前幾天有個同事問我,什么是“科學發(fā)展觀”?說真的,我無法準確的詮釋她,但是,當我看到加入新農合的病人面帶的笑容的走出醫(yī)院時;當我看到一戶戶農民兄弟拿到那退耕還林款后燦爛的笑容時;當我看到一片片荒山凸嶺被綠蔭覆蓋后的郁郁蔥蔥時;當我看到偏遠山區(qū)小學生領到免費的教科書后的高興時;當我看到工礦企業(yè)在政府的扶持下經濟復蘇時,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以人為本”,什么是“可持續(xù)發(fā)展”,什么是“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這是中國共產黨用她的血肉之軀在困苦和艱難里踐行著“科學發(fā)展觀”!

當“科學發(fā)展觀”這個時代最強音在全中國奏響的時候,作為一名年輕的人民教師,我多么渴望自己也能為這片波瀾壯闊的大作添上一道小小的.音符?;蛟S有人會問,普普通通的你,憑什么說這樣的話,是啊!我能做什么?我該怎么做?經過深深的思索后,我終于明白:踐行科學發(fā)展觀必須要腳踏實地干好本職工作,應當從身邊力所能及的點滴小事做起。

當我在課堂里和孩子們親密的探討交流的時候;當我深夜提著手電在宿舍里為孩子掖被窩的時候;當我扶著孩子去醫(yī)院看病的時候;當我苦口婆心勸說因離家很久想念父母而哭泣的孩子時;當我拿著微薄的月薪資助那些因家庭貧寒而吃不飽肚子的孩子時,有種清風細雨般感覺浸透了我的身心:教師雖然默默無聞,但他像陽春三月的風,能喚醒漫山遍野的小草小花來妝扮經過寒冬洗禮的蒼白世界,因此,教師是偉大而神圣的職業(yè)。

像這樣的小事在生活中太多了,可是這些小事的背后不正是體現了“科學發(fā)展觀”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的本質要求嗎?為此,科學發(fā)展觀不是一句口號,它是指引我們每一個人前行的航標,更是凝聚我們中華兒女團結一心、不懈奮斗的強大武器。

雖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個人的力量也是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我們每個人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身體力行的踐行科學發(fā)展觀,我相信,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和諧,我們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科學就在身邊演講稿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

我是舊縣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我演講的題目是《科學就在身邊》。

您知道向日葵為什么總是向著太陽嗎?您知道冰淇淋為什么會“冒氣”嗎?您知道為什么燃燒的火焰總是向上竄嗎?這些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司空見慣的平?,F象,里面卻蘊藏著深奧的'科學知識。

凡是有成就的科學家,他們都善于抓住身邊的看似平凡卻蘊含科學道理的一些小事,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最終攀登到了科學的高峰。

英國科學家牛頓被掉下來的蘋果砸中了頭而研究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英國瓦特觀察水燒開后的壺蓋發(fā)明了蒸汽機,我國古代發(fā)明家魯班的手被帶齒的草葉劃破發(fā)明了鋸子他們都是捕捉了身邊的現象進行科學的研究后取得的創(chuàng)造成果,這些發(fā)明推動著人類文明的歷史前進。

事實上科學家的很多發(fā)明都是從我們身邊的科學中得到啟示的: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直升機是人們通過對蜻蜓飛行的研究發(fā)明的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這樣的例子還要我再列舉嗎?不,不用了!我們遨游太空,這里有科學;我們品嘗美味佳肴,這里有科學;我們欣賞五顏六色的鮮花,這里有科學;我們翻看各種書本,這里也有科學,科學無處不在。

一個星期天,我突然發(fā)現鄰居家的大白貓正在菜園里吃草。覺得很奇怪,貓不是肉食動物嗎,怎么會吃草?便回到家中找出《百科全書》查找,卻沒找到關于貓吃草的原因。從此以后,我只要有時間,就仔細觀察大白貓。

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我發(fā)現大白貓每次吃草,都會拉出稀薄的屎。我猜想:也許大白貓吃草是因為它肚子不好的緣故?后來,這個猜想在一個寵物醫(yī)生那里得到了證實。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知識!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勤動腦,勤動手,時刻留意身邊的各種現象,就能發(fā)現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謝謝大家!

科學就在身邊演講稿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所有熱愛科學的朋友們:

你們好!

站在新世紀的大門前,回首地球以及人類所走過的漫漫歷程,展望未來的美好前景,我禁不住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幾十億年前,地球也曾經是一個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它們無憂無慮愉快地棲息、繁衍。然而,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場空前的災難降臨到了這個原本和平的世界。巨大的小行星撞向地球,霎時火光四射,天崩地裂。巨大的撞擊把無數塵埃拋向空中,遮住了陽光,大地一片漆黑,地表溫度驟然降低,一個原本繁榮的世界就這樣轉瞬即為一片冰天雪地,萬物頃刻灰飛煙滅,地球無奈地沉寂了下來。試想,若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若人類能預測并改變其他天體的運行軌道,幾十億年前的地球會遭受如此悲劇和災難嗎?這不禁又令我想到2000年8月24日那個至今回想起來都不寒而栗的日子。一個巨大的天體從地球上空240萬公里處幽靈般悄然掠過。240萬公里,這個看似遙遠。實際上對于天體來說卻只是極其微小的一絲間隔,使人類得以僥幸生存下來。然而,我們可曾想過,假如有一天,當巨大的天體真的撞向地球時,人類又該怎樣呢?答案僅有兩個字:毀滅!沒有科學技術,我們拿什么來抵御外來空間的人侵?沒有科學技術,我們又拿什么來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人類掌握了科學,并以科學為武器,才能避免災難,才能把命運掌握在人類自己的手中。

回想歷史,我們曾以我們的祖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自豪,我們曾為四大發(fā)明享譽全球而驕傲。然而到了近代,一個偉大的時代結束了,隨之而來的是列強欺凌,山河破碎……

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人類沒有科學,只能聽天由命。社會沒有科學,其結果只能是停滯不前;國家沒有科學,其最終命運必然是衰亡和被欺侮??茖W的力量是偉大的,科學的力量是神奇的。我們的世界需要科學,因為人類要生存要發(fā)展,要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我們的國家需要科學,因為中國要振興要富強,要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中華民族要挺起腰桿堂堂正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我們呢?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又該怎樣做呢?無疑,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充實我們的頭腦,爭做祖國的棟梁之材。

幾年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今天,在深人進行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黨和政府及時制定了“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科學,在人類社會中越來越發(fā)揮出它的巨大作用。電視、電腦、計算機等高科技產品已深人千家萬戶。人類的生活需要科學,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科學,祖國的騰飛更需要科學。作為青年一代迎接時代挑戰(zhàn)的我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更是我們神圣的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讓科學的春天來得更燦爛些吧!阿基米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蹦敲?,我也可以自信而驕傲地說:“只要給我完整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我就可以讓地球沿著‘美好’的軌道自由運轉?!?/p>

最后,讓我深情地說一句:“我愛你,科學!”

謝謝大家。

科學就在身邊演講稿篇6

同學們:

當你們看著可愛的動畫片,玩著迷人的電腦游戲與先進的玩具,坐上快速的列車,……你可曾意識到科學的力量,科學不僅改變了這個世界,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翻開20世紀的壯麗篇章,我們發(fā)現人類在這百年中不僅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更創(chuàng)造了無數科學奇跡。19世紀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虛構,當時讓人不可思議,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飛機、遠射程炮等,在20世紀都一一成為現實。在21世紀的今天,高科技更是無處不在。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我們又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去適應新世紀,擔起新世紀的重擔呢?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科學不只為尖端技術服務,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就需要正處于青少年時代的我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參加科技比賽、閱讀科技書籍,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精密的機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車,虛擬的足球賽,高科技信息的傳送等等,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現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學的愿望。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科學,傳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更要創(chuàng)造新生活,如今,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可視電話、電腦上網、心臟起搏器,已經不算新鮮了。從19____年發(fā)明的真空吸塵器,到人造地球衛(wèi)星、載人宇宙飛船、太空漫步,科技在不同領域里顯示出了強大的力量。電子產業(yè)、通訊技術的日益普及,納米技術、超導材料的廣泛應用,不久的一天,也許就在你的餐桌上,會出現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學習科學技術,不是為了成為科學家,而是為了能適應生活,更為了能成為新世紀的主人,擔起新世紀,為國家建設,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人工合成胰島素、斷手再植、雜交水稻、爆炸原子彈和氫彈、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和飛船、太空漫步等等,這些令世人矚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縮短了我國和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的差距,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鄧小平爺爺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確如此,科學為我們祖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毛澤東主席曾對青年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這句話,飽含了長輩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如果說長輩們用辛勤的勞動建設了20世紀的祖國,那么,我們就應該以知識、以科學擔起新世紀的重擔。

同學們,我們正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學習科學,讓我們從小做起。我們要努力學好各種文化課,因為這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同時,對各種適合我們小學生看的科普書籍、報刊,最好在課余多閱讀一些;還應該積極動手搞各種科學小實驗、小制作,寫科學小論文等,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長此下去,我們一定能夠熱愛科學,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

人類的智慧是無限的,無論是美國的挑戰(zhàn)者號爆炸,還是全球計算機病毒的升級,從來都不能阻止人類的科技進步?!爸R就是力量”,培根這句膾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勵了多少渴求知識的人。如今,讓我們也用它來勉勵自己,做一個熱愛科學的新一代,擔起新世紀的重任,為我們祖國的明天,譜寫出更加輝煌的詩篇!

謝謝大家

科學就在身邊演講稿篇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科技就在我們身邊”。金秋十月,層林盡染,經過一個多月緊鑼密鼓的準備,我校舉行的“第四屆科技節(jié)”本周就要拉開帷幕,屆時將隆重推出你們的小發(fā)明、小制作、科幻畫、科幻作文,展現你們的奇思妙想,獨具匠心。

對于科技,我們一點也不陌生,因為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科技的成果中,我們每天都在享受著科技的成果。也許你沒有發(fā)現,也許你會發(fā)出疑問:“科技?科技在哪里?”你看,科技就在你身邊:我手中的話筒,剛剛升旗時的旗桿,我們每天看的電視、電腦,洗衣機、火箭、衛(wèi)星、宇宙飛船……同學們,你們能說,我與科技無關嗎?因為科技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大家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滾燙的雞蛋拿在手里根本無法剝,怎么辦?往雞蛋上澆冷水,蛋殼就會奇跡般地裂開脫落。這是什么原理呢?原來,這是“熱脹冷縮”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樹木的樹干都是圓錐狀的。由此我們可以提出:樹干為什么是圓錐狀的?圓錐狀樹干有什么好處?

生活中只要我們勤于觀察,勤于思考,勤于動手,“科技發(fā)明”一詞并不是那么遙不可及:也許一個小小的水龍頭就是我們的靈感,也許改造的一個箱子就是我們今后申請專利的發(fā)明,也許一面鏡子,一個衣架……也許在我們之中就有將來的科學家……

我們的小發(fā)明,或許粗糙……我們的小論文,或許稚嫩……它們的存在,或許比起納米技術來說顯得太渺小,太幼稚……可是沒人會否定它們……因為今天的它們,也許就會成為未來的科技新一代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其實,科技并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遙遠,只要我們善于觀察生活,我們就會發(fā)現,科技就在我們身邊,希望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科技的火眼金睛,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

最后,祝愿我?!暗谒膶每萍脊?jié)”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