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在教案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課堂的主題,在教學工作開始之前,教案是不是都開始制定了呢,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藥》魯迅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閱。
《藥》魯迅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寫“挽、囫、圇”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遺體、挽聯、致敬”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夠聯系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難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質。(重點)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上課之前,老師ppt上有兩句名言,我請同學來讀一下。這誰說的?
學生:魯迅
師:沒錯,都是魯迅先生寫的。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愛戴,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尋求答案。
2、板書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3、看題目,“我”與魯迅先生是什么關系? 為什么作者稱了“伯父”還稱“先生”?
“伯父”點明了作者和魯迅的特殊親屬關系。
“先生”則是全社會對魯迅的敬稱。這兩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對親屬懷念,又是對魯迅崇敬的感情。 二 、字詞
接下來,我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效果。老師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些詞語,我請同學來讀一下。
遺體
挽聯
致敬
愛撫
團聚
低微
深奧
詳細
枯瘦
逝世
咳嗽 失聲痛哭
囫圇吞棗
張冠李戴 恍然大悟
馬馬虎虎 北風怒號
匆匆忙忙
飽受風霜 我加紅的詞語是本課的重點詞匯,請同學們重點關注 三: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第81頁。在預習的過程中我相信同學們已經熟讀過課文了。接下來我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看看文章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第一部分(1段):伯父魯迅先生受人尊敬和愛戴。 第二部分(2-3段):伯父和“我”談《水滸傳》,啟發(fā) 教育“我”認真讀書。
第三部分(4-13段):伯父“談碰壁”,抨擊舊社會。 第四部分(14-22段):伯父熱心救護和幫助黃包車車夫。 第五部分(23-24段):阿三對伯父的回憶。 根據各部分意思,試著給每一個部分加一個小標題
1、深受愛戴
2、談《水滸傳》
3、笑談“碰壁”
4、救助車夫
5、關心女傭(板書書寫,ppt不出示)
四、讀第一段,思考并討論。 師:文章的開頭寫了伯父去世以后很多人來悼念的場景,那我們剛剛說魯迅先生深受人民的愛戴,那你能從第一段找出相關句子嗎? “伯父去世了,他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許多人都來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聲痛哭。數不清的挽聯掛滿了墻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送挽聯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學生,各色各樣的人都有?!?/p>
可以概括為:
(①參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來的花圈挽聯多;③送花圈挽聯的有各種各樣的人。)
那當時作者產生了什么疑問?(那時候我有點驚異了,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那你們能從文章的其他地方尋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嗎?
(最后一段: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板書書寫
“深受愛戴”與“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兩個短語,有沒有同學可以用關聯詞連成一句話。
預設:因為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所以深受愛戴。 小結:從這個加關聯詞的過程中,你們能發(fā)現這兩者的關系嗎? 預設:因果關系
接下來在作者的筆下寫了魯迅先生的幾個小故事,我請同學來說一下,你對哪個故事最感興趣?故事中哪句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學習第二段
師:仔細讀這一段文字,說說哪一句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學生預設:“我”聽了伯父的話會“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還難受”
師:為什么我會這樣?
學生預設:我讀《水滸》的時候囫圇吞棗,伯父問我的時候,我張冠李戴亂說一通。
我們剛剛學生字詞的時候這兩個詞的意思已經出示過了,我們再來回顧一遍
師:伯父聽了“我”的回答,是怎么說的? 學生:“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伯父的年紀比“我”大,為什么記性反而比“我”好呢?
(魯迅先生之所以“記性好”,是因為他讀書認認真真,而“我”并不是記性差,主要是讀書馬馬虎虎)
師:那從這個小故事反映了魯迅先生是個怎么樣的人?
小結:這簡單的語言,表面夸自己,實際委婉地批評侄女讀書馬虎,表現魯迅先生含蓄、幽默、風趣的性格和對侄女的深切愛護,關心下一代。(這一段注重人物的語言描寫)
笑談“碰壁” 、什么叫“恍然大悟”?“我”當時有沒有真的“恍然大悟”?從哪里看出來?
(作者年輕小,不魯迅先生話的含義)
2、在座的人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無知,把伯父的話錯了,在座的人為她天真,幼稚的解說而感支好笑)
3、引導學生理解“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四周圍為什么會黑洞洞?“碰壁”是什么意思?
(“四周黑洞洞的”是說舊社會的黑暗;“容易碰壁”說明革命者隨時都會遭到迫害。魯迅先生在舊社會經常碰壁,說明受迫害。魯迅先生在舊社會經常碰壁,說明受迫害很深。這個句子用反問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實生活在反映了舊社會人民沒有絲毫的自由,革命者處處遭受迫害的社會現實,又表現了魯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勢力進行斗爭,不怕挫折的樂面主義精神。) 救助車夫:
1、畫出描寫車夫傷勢嚴重的句子,讀一讀,并議一議,這么冷的天,那位拉車的怎么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車子扔在一邊”、“兩只手??”、“地上淌著一灘血”、“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車夫家里窮,連一雙鞋都買不起。天氣那么冷還在拉車,說明他要拼命掙錢養(yǎng)家糊口。車夫的處境是舊社會勞動人民悲慘生活的一個縮影)
2、伯父他們是怎樣救助車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動作的詞。這些詞表示魯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著”、“半跪著”、“夾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給”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懷)
3、事后魯迅先生為什么臉變得“那么嚴肅”、“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臉變得嚴肅是因為想到車夫在那樣嚴寒的天氣里還光著腳拉車,受了傷也沒錢治,這是黑暗的舊社會造成的。他無法控制自己對舊社會憎惡的思想感情?!鞍梢豢跉狻笔菍υ谂f社會苦難中掙扎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給勞動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會的憎恨。)
4、小結:這個故事講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受傷車夫,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深切同情和對舊社會的憎恨。
板書設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深受愛戴
談《水滸傳》
笑談“碰壁”
為自己想得少
果
救助車夫
關心女傭
為別人想得多
因
《藥》魯迅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魯迅諸多優(yōu)秀回憶性散文中的一篇。寫了他童年時,因為風箏與弟弟發(fā)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沖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筆觸細膩,情感凄婉,適合于用聲情并茂的.朗讀,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本文所體現出來的親情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要通過社會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嚴厲的自責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間,這更是文章的動人之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品味語句,理解重點詞句的語境意義。
2、能力目標:感受文中通過誤解和沖突所體現出的兄弟間深厚的親情。
3、德育目標:學習魯迅嚴于自省、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設境導入:在大屏幕上展示
放風箏
的圖片,用直觀的畫面和歡快的旋律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談談放風箏的感受。為課文學習設置情景,營造氛圍。
二、作者簡介
三、背景簡介
四、出示目標
五、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寫我回憶了有關風箏的什么故事?(聽讀要求: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
(1)生聽讀后解答
(2)師總結
六、研讀課文
(一),尋找誤解和沖突
1、在文中找出描寫弟弟對風箏入迷情狀的句子,思考: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讀句子后做答
2、我對風箏是一種什么態(tài)度?我為什么認為小孩玩風箏是沒出息的?
(1)生答
(2)師總結
3、找出我毀壞風箏的動詞,體會這些動詞的作用。
(1)生答
(2)師總結
4、面對我的行為,弟弟是怎樣的反應?
七、研讀課文
(二),自我反省
感受親情
1、是什么原因讓我閃電般蘇醒過來了?
2、對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彌補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2、我想討弟弟的寬恕,但弟弟卻什么也不記得了,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1)生交流
(2)師總結
八、合作探究
1、看見風箏本是令人快樂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為什么說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
(1)
生交流
(2)師總結
2、文中所說的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么?你能從精神虐殺的這一幕看出什么樣的社會意味?
(1)生分小組討論
(2)師總結
九、品味語句,滲透感情
生自由找出自己認為用的貼切的詞語或精彩的語句加以品味。
十、體驗反思
對待早年的魯迅過錯,魯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從老先生的身上學到了哪些精神呢?
生自由發(fā)言,師歸納
十一、拓展延伸
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魯迅在當時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下所犯的錯誤稱為精神虐殺,可是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和老師卻不讓我們上網玩游戲,難道他們也是在對我們進行精神虐殺嗎?請大家針對這一事件談談對爸爸媽媽及老師這種做法的看法或對游戲的看法。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給予激勵性評價。
十二、小結
師總結,生欣賞歌曲《三月三》
附:板書設計
風
箏
魯迅
風箏
我
弟弟
親情
自省
嫌
惡
喜
歡
《藥》魯迅教案篇3
四川開元學校??李國棟
教學目的:
1.?了解并掌握“自傳”這種文體的相關常識及寫法。
2.?了解魯迅先生1881-1930的人生經歷和著述情況。
3.??結合時代背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魯迅的偉大抱負和崇高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 引導學生按時間順序梳理魯迅先生1881-1930年間的人生經歷。
2. 理解并認識魯迅棄醫(yī)從文,實現思想轉變的深刻原因。
3. 認識“自傳“的文體特點及寫法。
教學設想:
1.一課時???????2.?運用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解題、作者簡介
1.導語?????????2.板書課題????????????3.解題
解釋經文的著作。????經傳?如《左傳》、《經傳釋詞》
a傳zhuan???傳記:記述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
列傳/別傳/外傳/自傳??如《史記.屈原列傳》
敘述故事的小說作品。??如《水滸傳》、《阿q正傳
自傳:自己為自己做的傳?!段辶壬鷤鳌?/p>
b?傳記
(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
他傳;為別人寫的傳記文章?!惰蟾邆鳌?/p>
c.《魯迅自傳》寫于1930年5月,是作者在1925年所作《自敘傳略》的基礎上增補修訂而成。在這篇自傳中,魯迅簡要介紹了自己的生平及成長經歷、著述和社會活動等情況。學習本文,主要目的有二:一、了解魯迅這位文學巨匠的人生經歷、思想轉變。二、了解掌握自傳的特點和寫法。
d.說到魯迅,同學們應該記得我們在接觸他的散文《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所了解的相關情況,現在請大家與我們一起來回顧。(抽生簡述,屏示資料)
二.?學生速讀課文,解決字詞疑難。
1. 圈點勾畫疑難字詞,結合注釋注音釋義。
2. 提問討論疑難字詞。
3. 屏示重要字詞資料。
三.學生細讀全文,根據課文內容梳理魯迅的人生經歷。
1.投影表格,學生結合課文思考,書上標注。
2.師生共同完成屏示表格。
四.討論。
1.魯迅為什么要棄醫(yī)從文?其思想動因是什么?你如何評價?
2.從此文可以看出,自傳有什么特點?寫法大致如何?
五.總結延伸。
1.屏示魯迅的《自題小像》、《自嘲》兩詩。
2.屏示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臧克家《有的人》等材料。
六.資料顯示屏。
從略。
作者郵箱:?l.g.donne@163.com
《藥》魯迅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課生字、詞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運用結合背景、查閱資料、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繼續(xù)學習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課前準備
課件:對魯迅先生的評價說明文字以及學習建議。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分步揭題:
同學們,通過前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在他逝世九周年時,他的侄女周曄帶著對魯迅先生的深深懷念寫了一篇回憶文章,記錄了魯迅先生晚年的幾件事。(相機板書:我的伯父)
學生讀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緊扣課題,質疑問難
出示以下問題:
(1)文章寫了魯迅先生的哪些事?
(2)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3)作者為什么要寫魯迅先生?
梳理問題:
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請你們再次快速瀏覽一遍課文,看看哪些問題能夠自己解決?(第一個問題較簡單,學生自己能解決;第三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要寫魯迅先生,這與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有關系,有一定難度,需師生合作,共同解決)
小組合作,讀書釋疑
默讀課文,在小組里談談課文寫了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選擇最感興趣的一件,體會魯迅先生的品質。課件出示學習建議:
(1)畫出重點的詞和印象最深的句子,在組內交流體會。
(2)有感情地朗讀你所畫出的句子,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品質。
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
集體交流,突破難點
1、交流“談《水滸傳》”。
引導學生抓住“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一重點句,聯系上下文“我”的表現及伯父送書,再結合伯父的身份,體會到這是伯父對“我”讀書時不認真的委婉的批評。從中看出伯父教育“我”講求方式,避免直接批評讓“我”難堪。從“我”當時的以后的表現看,伯父委婉的批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從伯父教育“我”認真讀書這件事,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是一個讀書態(tài)度認真、教育下一代講究方法的人。
此處引用“閱讀鏈接”中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靈堂里燈光不夠亮。一群小學生恭敬地排成前后兩列,一齊抬起頭……‘救救孩子!’我的耳邊還仿佛響著那個老人的聲音。”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有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曾得到過魯迅先生的教誨和關懷。
2、交流“碰壁”。
引導學生抓住“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一重點句。這個句子比較難懂,先讓學生知道鼻子扁是天生的,不可能被墻壁碰扁;然后,教師講解社會背景,啟發(fā)學生自己理解:“四周黑洞洞的”指舊社會的黑暗;“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魯迅受到反動勢力的殘酷*。魯迅寫文章揭露國民黨*,*很害怕,查抄他的信件,不許他發(fā)表文章,還要逮捕他。魯迅先生先后用了一百多個筆名,巧妙地和*進行斗爭。“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這句話,要讓學生體會魯迅先生幽默的語言風格,體會魯迅的頑強斗爭精神和樂觀主義精神。
3、交流“救助車夫”。
引導學生抓住“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把傷口洗干凈,“敷上藥”,“扎好繃帶”,“掏出一些錢”等重點詞,從“救護”時的動作和“資助”兩個方面體會伯父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山Y合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中的有關內容進行體會。
當談到伯父“變得那么嚴肅”時,要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當時伯父在想些什么?從中體會他的愛憎分明。指導朗讀時,教師要渲染當時的氛圍,幫助體會感情:北風怒號,天色陰暗,車夫在痛苦地*,為生計而苦苦掙扎;伯父救助車夫,態(tài)度是那么親切。救助后,伯父態(tài)度嚴肅,內心激憤。讓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加深對人物情感的體驗。
4、交流“關心女傭阿三”。
引導學生抓住“一點兒也不在乎”“常常勸我多休息”,魯迅“病得那么厲害,還三更半夜地寫文章”,運用對比的方法,體會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質。
總結全文,探究寫法
通過大家的學習、交流,你認為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師相機板書: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寫出魯迅先生的這一特點的?學生劃出有關句子,自讀感悟。
教師小結: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言行、舉止寫出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
第二課時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魯迅先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談:魯迅先生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他的這種高尚品質贏得了許多人的愛戴。讓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讀課文??梢宰x全文,也可以讀你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同桌互讀賞析)
弄清段落之間的聯系,學會加小標題
為體現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質,課文安排了哪些材料?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課件出示各部分內容;指名讀)
1、小組合作,分析問題。
全班交流,理解問題(理清課文安排的五個材料及其關系,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為總分的關系)。
2、學習加小標題的方法。
師:根據每部分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最簡短的話就是小標題,有時也可以從每段摘出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句子或詞語作小標題。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中的幾個材料,能不能給每一部分加一個小標題?試試看。
3、學生練習寫小標題。集體交流。
4、教師小結。(投影出示優(yōu)秀小標題:談《水滸傳》;說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師生評價。
積累運用
1、抄寫課文中描寫人物神態(tài)和表情的語句。
2、從自己抄寫的語句中,選擇對自己最有啟發(fā)的仿寫幾句話。
《藥》魯迅教案篇5
?知識目標】
1.懂得什么是細節(jié)描寫,在作文中有何作用。
2.學會賞析細節(jié)描寫的好處。
?能力目標】
掌握細節(jié)描寫的寫作方法,將細節(jié)描寫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善于觀察、發(fā)現生活中的細節(jié),留心生活中的細節(jié)之美,激發(fā)寫作興趣,學會熱愛生活,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調動學生的閱讀經驗,揣摩細節(jié)描寫在作品的作用
2.感悟細節(jié),鼓勵學生交流,評析細節(jié)描寫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鮮活的人物
教學方法:
感受法討論法練習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米開朗琪羅在雕刻和繪畫時速度都很慢,總是花許多時間,在那里沉思、推敲、琢磨,他在完成作品時,連雕像的眼神、膚色和肌肉線條都力求完美。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任何完美都是細節(jié)上完美組合而成的。
那么什么是細節(jié)描寫呢?首先運用你的想象合理擴展一句話,恰當地添加動作、表情、神態(tài)、語言、心理等將這句話的內容充實起來。
她罵他懦夫
她罵他道:“你真是一個懦夫”(添加語言)
她用手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真是一個懦夫”(添加動作)
她早已被氣得渾身顫抖,臉色鐵青,怒睜杏目,用手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真是一個懦夫”(添加神態(tài))
其實她早已被氣得渾身顫抖,臉色鐵青,但她還是在不斷的告誡自己:不要失態(tài)、不要罵人!最終她實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睜杏目,用手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真是一個懦夫”(添加心理)
二、感受細節(jié)描寫
學生思考自由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歸納
明確:所謂細節(jié)描寫是指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等細小環(huán)節(jié)或情節(jié)的描寫。使讀者如見其人,如睹其物,如臨其境。
細節(jié)描寫在刻畫人物性格、豐滿人物形象、連接故事情節(jié)、豐富作品內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有助于折射廣闊的生活畫面,表現深刻的社會主題。
三、比較品讀,感悟方法
既然細節(jié)描寫能使人物鮮活起來,那么,怎樣把這些細節(jié)形諸于筆,讓他們形象可感呢?接下來一起欣賞幾個經典片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把他們寫得生動,富有感染力的。
方法一精用動詞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這段文字摘自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里寫冬天下大雪捕鳥的情景,一連串的動詞準確生動的刻畫了捕鳥的過程,表現了百草園給“我”帶來的樂趣。我們再來看一個片段:
“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北闩懦鼍盼拇箦X?!?/p>
“我溫了酒,端出去,放在門檻上。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魯迅《孔乙己》)
這是《孔乙己》中最精彩的細節(jié),“排”字表現出孔乙己的出手闊綽,動作幅度大是為了在別人面前顯示有錢,是他虛榮心的體現;而后一個“摸”字則表明他身世的落魄,經濟的拮據,即便如此,周圍人還是戳他的痛處,表現了世人的麻木不仁。這種表現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是:精用動詞。
方法二:巧用修飾語
(過渡)巧用修飾語是塑造人物形象,達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作品能感人肺腑,它是功不可沒的。我們再看一個片段(出示ppt)
“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
媽媽說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那是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給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這會兒,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因為昨天我已經把它送給我的好朋友萬芳了。[3]
“爸爸不是說給我了嗎?”我小聲地說。
“我知道給你了,可是現在它在哪兒?”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我發(fā)現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簡單。
“我把它收起來了?!?/p>
“放在哪兒了?拿來我看看?!眿寢尯孟窨闯鑫以谌鲋e。因為我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
“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媽媽變得十分嚴厲。
“沒有賣……我送人了?!蔽矣X得自己的聲音有些發(fā)抖。
“送給誰了?告訴我。”媽媽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給萬芳了,她是我的朋友。”
“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那么貴重的東西怎么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著喊了起來。
(摘自張之路《羚羊木雕》)
從“突然”的發(fā)問,到我的心“怦怦地”跳、“小聲地”回答,到媽媽“嚴厲”而“堅定”地讓我要回羚羊木雕,這一串修飾詞生動表現了我的委屈和媽媽的強勢。
方法三:巧妙的運用修辭,即比喻、擬人、夸張、反復等修辭手法,對事物加以淡妝濃抹,能使語言增亮增色,提高文章品味給人以美感。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群人的后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魯迅《藥》)
這一細節(jié),是用比喻的手法來描寫一群麻木的、不覺悟的人們,在冷漠地觀看劊子手殺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動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現于讀者眼前。自己的同胞慘遭殺戮,人們卻無動于衷,像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街頭熱鬧似的,令人傷心痛心。作者那強烈的憤懣及“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熾烈情懷在這一細節(jié)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總之,好的細節(jié)描寫,就猶如一座座精美的靈魂,有了它才能使人物性格鮮明,形象栩栩如生。今天老師只是拋磚引玉教會大家其中的三點,下課之后大家可以對這個問題做進一步的探索,相信同學們一定可以超越自我。
四、描繪細節(jié),表現親情
①學生寫作:
請以“難忘那一幕”為題寫一個片段,抒寫你與親人相處時,最難忘的情景。(注意運用細節(jié)描寫。)
②修改習作。
細致地對同桌習作進行修改。
③學生回答,師生交流。
④(總結):細節(jié)描寫之所以能產生這樣的效果,就是因為描寫特別細膩,能抓住人物的具體特征,把人物最感人的特征表現出來,從而感動讀者。
五、結語:
同學們,其實我們的生活是一個一個片段的組合,更是點滴親情的凝聚,作文來源于生活,更來源于生活中的細節(jié),讓我們擦亮眼睛,用心捕捉生活中細節(jié),去描摹去刻畫,再現原汁原味的生活,讓親情的細節(jié)之花在生命中綻放,在筆尖永駐芳華
板書設計:
細節(jié)描寫
精用動詞
巧用修飾語
妙用修辭
《藥》魯迅教案篇6
(課前)【板書:祝福魯迅】
1.到今年,魯迅先生已經去世80年了。
但他的作品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被廣泛地傳播著、閱讀著。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名言,魯迅先生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一句樸實的話,道出了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與良知,表現出一個偉人的博愛與悲憫情懷。
2.今天,我們讀小說《祝?!?,就能讀出這種濃烈的情懷來。
3.小說篇幅較長,將近一萬字。課前組織同學們做了認真預習,要求同學們標記段落序號、通讀整篇小說、做點個性批注,并完成自學案?,F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預習的效果。
4.大家通讀并初步研究了這篇小說,那么小說的基本情節(jié)是怎樣的呢,哪位同學來講一講?(一位學生說完后,老師予以明確)
同學們看看,從情節(jié)設置上可以看出:這篇小說的敘述方式有何特點?--倒敘!此外,這篇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還有個特點,即前有序幕,(和同學一起講)后有尾聲。
小說講述了祥林嫂一十三年的悲慘遭遇:她從一個二十六七歲的青年婦女,變成了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街頭乞丐,而且只四十來歲,就悲慘死去,在寒冬、在人們的祝福聲中。
其人生變化之大,之慘,讓人震驚,令人悲傷。
5.正如作者在文中寫道的那樣:我這回在魯鎮(zhèn)所見的人們中,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于她的了。
不過,大家注意到沒有。小說中也有這樣一些表述:他們也都沒有什么大改變……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似乎魯鎮(zhèn)一切照舊。
小說中一方面強調祥林嫂的變化之大,一方面又強調魯鎮(zhèn)的未曾改變。那么,這“變”和“不變”之中究竟有何深刻的內涵和意蘊呢?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圍繞“變”與“不變”來閱讀和探究小說,進而了解人物形象、分析小說主旨。
6.先來看小說是如何寫“變化”的。
小說圍繞祥林嫂寫了哪些變化?請在文中找出來,并分析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請同學們整理一下自己的預習成果,等下參與分享?!景鍟鹤儭?/p>
師生討論中……[如果需要封建禮教方面的“補充資料”,點擊“超級鏈接”]
【板書:人生的境遇外在表現精神狀態(tài)】
這一次次變化實際上就是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毀滅、一步步被這個社會吞噬的過程,作者以極其沉重的筆墨向我們描述了祥林嫂悲慘的一生。
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是什么造成了祥林嫂的死亡,在這一系列巨大“變化”的背后,有什么東西是從來“未曾改變”過的?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探究一下“魯鎮(zhèn)從未改變的東西”。(3分鐘)
?板書:不變】
師生討論中……[如果需要封建禮教方面的“補充資料”,點擊“超級鏈接”]
【板書:國民劣根性封建禮教封建思想】
1924年,即中華民國13年。然而,民主和科學的光芒卻沒有照進魯鎮(zhèn),更沒有改變魯鎮(zhèn)。這里一切照舊,以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為核心的封建文化,根深蒂固,力量強大。正是這些“不變”的東西,像一只看不見的巨手,死死扼住了祥林嫂命運的喉嚨,把她推向了毀滅的深淵。
8.解讀到這里,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應該非常清楚了,同學們能不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一下,祥林嫂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師生討論中……
?老師明確】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質樸、頑強,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是一個被踐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視,最終被舊社會所吞噬的苦命人。
9.作為革命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家的魯迅先生,以小說的形式為我們展示出了舊中國農村婦女的悲苦命運,深刻地揭露出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正如許壽堂先生說的:人世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著名作家丁玲這樣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里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痛苦。
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就是要“揭出病苦,以引起療救的注意”。
(點“超級鏈接”)
魯迅先生在滿清生活長達30年,對封建專制統治深惡痛絕,于是向往革命,為革命鼓與呼,1911年終于迎來的辛亥革命的勝利;但現實卻令他很失望,甚至絕望,有“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中”的大寂寞。但他沒有放棄,面對濃黑的夜,他荷戟獨彷徨,上下而求索。
魯迅通過小說,揭露出社會的弊病和人性的弊端,為的就是“引起療救的注意”,啟發(fā)人們去改造中國、改良人性,以期國人能夠“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10.事實上,魯迅先生所揭示的一些病苦至今也沒有完全療救好。今天的社會,依然需要魯迅先生的批判,需要“德先生”的民主,和“賽先生”的科學,以及美好的人性。如此,社會才能和諧,人生才能美好。真誠地祝福各位。下課,同學們再見!
《藥》魯迅教案篇7
魯迅自傳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以時間順序介紹自己或他人的經歷的寫法。
2.積累“籌辦、維新、污蔑”等詞語,學習魯迅嚴謹的語言風格。
過程與方法
能恰當運用輻射閱讀資料,輔助學習,進一步了解魯迅的思想重大轉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魯迅積極正直的人生態(tài)度。
重點
1.學習以時間順序介紹自己或他人的經歷的寫法。
2.學習魯迅積極正直的人生態(tài)度。
難點
學習名人傳記的寫法,寫“凡人”小傳。
第一課時
一、 情境導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提問:在小學我們學習過不少有關魯迅先生的故事,今天我們先以講故事的方式,說說你對魯迅先生的認識。(幫助學生把小學學過或課外閱讀的有關魯迅的故事組織起來,通過講述故事說出自己? 對魯迅的認識,為新課的教學設置情境)
2.導人課文,板書課題。
從故事中我們了解到魯迅先生的經歷是復雜的,他于1930年5月寫了一篇簡短的自傳,介紹了自己大半生的經歷—— 《魯迅自傳》。
1.學生回憶學過的《三味書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踢鬼的 故事》等,講給同學們聽,盡可 能說出對魯迅的看法。 (對講述自己課外閱讀故事的同學予以表揚)
2.學生初步感知魯迅自傳的內容
二、整體閱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閱讀課文:自由朗讀課文,勾畫字詞,感知內容。? ‘
2.檢查閱讀效果:教師出示詞語卡片,檢查學生對詞語的認讀和理解情況。(學力、變故、籌辦、維新、污蔑)
3.感知課文內容。
提問:課文寫了魯迅先生的哪些主要經歷
4.解讀課文,從設計魯迅先生簡歷人手;詳細了解魯迅的經歷。(提示:小學畢業(yè)時,我們都填寫過自。己的簡歷表,仿照那種形式,我們給魯迅先生設計一份“簡歷表”,把課文中魯迅先生的經歷按照時間順序填寫清楚)
5.再識魯迅。引導學生作初淺分析。(提示:魯迅先生的生活、求學、工作經歷與眾不同,這與他所處的時代有關,仔細閱讀課文,發(fā)現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與同學共同探討)
1.自由快速閱讀課文,積累詞語。
2.根據老師出示的卡片內容,還原語境,理解詞義。
3.根據課文內容,學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內容,積極發(fā)言,把握魯迅的主要經歷。
第一自然段寫了魯迅先生的生活經歷;第二自然段寫了魯迅先生的求學經歷;第三自然段寫了魯迅先生的工作經歷;第四自然段寫了魯迅先生的創(chuàng)作和著述的情況。
4.分析課文。
(換個角度,讓學生把自傳與個人簡歷結合起來,達到復雜內容簡單化的教學目的,練習提取有利信息的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5.積極發(fā)現問題,互相交流,共同探究。
如:“我”為何不肯做我鄉(xiāng)衰落了的讀書人家子弟所常走的兩條路一幕友或商人?“.因為我底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幾個別的人指誰等等?
三、本課小節(jié)
通過本課學習,我們了解了魯迅的生活、求學、工作、著述等主要生平事跡,真切地看到了一個革命先驅者奮斗的艱難歷程,并且梳理了文章以時間順序記錄個人主要經歷的寫法,這是自傳體的一般寫作方法,在以后的寫作中我們可以嘗試。
四、板書設計參考
魯迅自傳姓名:周樹人;? 筆名:魯迅? 主要經歷:
1881年,生于周家19,日本留學,仙臺學醫(yī)19,棄醫(yī)從文19,回國,師范任教1927年4月辭職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zhàn)士主要作品:《吶喊》、《朝花夕拾》、《彷徨》、《阿q自傳》
第二課時
一、補充閱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引導學生讀《三味書屋》:這是一篇介紹魯迅早年家庭變故的.文章,作為文章的補充材料,使學生了解家庭變故對少年魯迅的影響,及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良好習慣。
討論:魯迅的家庭變故對他產生影響了怎樣的影響?
2.指導閱讀《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魯迅的一篇回憶錄,記敘了魯迅留學日本期間與藤野先生相處的幾件事,詳細了解魯迅棄醫(yī)從文的原因。
討論:魯迅為什么棄醫(yī)從文,這對他以后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怎樣的影響1.閱讀討論。補充閱讀的文章中了解當時的家庭及社會背景,同學合作探討:兩次重大變故對魯迅的重大影響以及對魯迅人生的作用。
2.小組間交流:
魯迅棄醫(yī)從文是由觀看影片引起的,他看到中國人的麻木不仁,看到中國人的愚昧落后,在他認為中國需要的是能醫(yī)治人民思想和精神的文人,他改變了日本求學的初衷,決定棄醫(yī)從文。這也是他成為革命先驅者? 的思想基礎。
二、 探究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引導探究,比較本文的語言特點。
①你發(fā)現了《魯迅自傳》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②與附文《老舍自傳》作個對比,你更喜歡哪種語言風格? (指導學生深化認識此特點在文章中的體現)
1.學生深入領會自傳性記敘文的語言特點,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①魯迅:屬流暢的白話文,語言莊重,多用錯落不齊的散文句。
②老舍:文學味較濃,語言詼諧,多用整齊的駢偶句。
三、指導寫作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總結自傳的一般寫法。提示:《魯迅自傳》是一篇自傳體作品的代表,通過這篇自傳,請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總結自傳的寫作特點。
2.寫作小練筆:以時間為順序,記錄自己所經歷過的重大事件,自己動手寫寫《自傳》。
3.請學生朗讀交流所寫自傳。
1.結合課文內容,小組交流、總結。
①以時間為順序。
②記錄各階段的主要事件。
③文字表達簡明扼要。
2.練習寫以時間為序的自我介紹片斷。
3.朗讀并與其他同學交流。
四、拓展閱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美文共品。指導閱讀《老舍小傳》、《少年“嘗盡”愁滋味》。和老師一起欣賞《老舍小傳》和《少年“嘗盡”愁滋味》,并在課下自己尋找好的傳記文學作品課外閱讀。
五、本課小結
?魯迅自傳》主要記錄了從1881年到1930年魯迅先生大半生的主要經歷。舊教材6冊書中所選的作家作品,魯迅是最多的一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xiāng)》、《論雷峰塔的倒掉》、《藤野先生》、《孔乙己》等優(yōu)秀篇目曾給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用了兩課時學習了《魯迅自傳》,同學們不僅了解了魯迅家庭、求學、工作、創(chuàng)作等方面的情況,同時看到了魯迅的成長、奮斗的歷程和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我們學習研究魯迅先生的寶貴資料。
本課總結
本文教學容量很大,教材提綱挈領地簡單介紹了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教學應適當運用輻射資料補充一些細節(jié),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透徹。因先生的學習、工作范圍極大,教師一定要與學生一起整理出一條線索,便于學生掌握。教學的重點應放在自傳寫作特點的研究上。熟悉魯迅生平的任務,可以在研究寫作特點時順代完成,不必另外花費時間。
《藥》魯迅教案篇8
學習目標:
1、培養(yǎng)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指導學生通過誦讀,體味作者深遠的思想情懷。
2、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的寓意。
3、領會作者在對南北不同雪景描繪中寄寓的精神追求。從而感悟人生,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學習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和揣摩作者對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繪,體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收集、整理描寫雪景的詩文。
學習內容簡介:
?雪》是魯迅《野草》中寫得很精彩的抒情篇章,景物描寫生動細致,語言優(yōu)美準確,文章圍繞江南與北方不同雪景的對比,表明了作者的思想傾向,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和思考的余地。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1給下列字詞的注音:凜冽 褪盡 脂粉奩 馨口
2把握字形:蠟梅——臘梅 胡蝶——蝴蝶 壺盧——葫蘆(說明:同音字現象,由于時代的原因,不能再寫成前一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初讀課文,同時在文中圈點勾畫主要信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注意停頓,注意體會作者感情。
3、學生自讀課文,并選擇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段反復高聲朗讀,然后在全班交流,同學間互相評議,互相示范,還可進行朗讀比賽,同時談談自己對朗讀的內容和朗讀技巧的感受。
4、請學生談談對課文內容和情感的整體理解、認識,然后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