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老師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事先編寫的文字材料,在新階段教學工作開始前,寫好教案十分的重要,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細胞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細胞的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
①說出單細胞生物體的構成;
②舉例說出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2、技能目標
嘗試在顯微鏡下觀察活體生物的觀察與操作技能;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水中的小生物,體驗顯微鏡觀察的研究樂趣。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認知重點
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2、技能重點
顯微鏡下的活體觀察。
3、情感重點
體驗顯微活體觀察的樂趣。
難點
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能夠作出反應。
課前準備
采集池水并培養(yǎng)草履蟲。
課時分配
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引言 引言1:自然界中的植物與動物一般是由多個細胞構成,而且細胞在構成生物體的時候還有一定的層次結構,如細胞、組織、器官等,那么,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體又是什么樣子?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它與我們多細胞生物體的一個細胞(如我們通過顯微鏡看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引言2:自然界中有多細胞生物,還有單細胞生物,我們人的一個細胞(如精子細胞、卵細胞、口腔上皮細胞等)能看成一個生物嗎?那么單細胞生物體同樣是一個細胞為什么就可以看成是一個生物呢?
酵母菌的結構 興趣小組的成員介紹觀察酵母菌的觀察方法。
檢查實驗器材。
制作酵母菌的臨時裝片并通過顯微鏡進行觀察,興趣小組的成員分區(qū)域進行指導。
填寫《生物實驗》p13-14實驗報告“活動8,2觀察酵母菌”。
思考下列討論題:
1、酵母菌是單細胞生物嗎?它的細胞里有哪些結構?
2、酵母菌有葉綠體嗎?它是如何獲得營養(yǎng)物質的?
小組討論。
小組間交流。
巡回指導,發(fā)現問題并進行提示。
參與小組討論。
組織小組交流。
其它的單細胞生物
閱讀實驗方法(p35)。
取一滴池水進行觀察,觀察水質并尋找其中的小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分區(qū)域進行方法上的指導。
選擇一種觀察到的小生物進行繪圖。
完成實驗報告的填寫,《生物實驗》p15“觀察水中的小生物”。
思考下列討論題:
1、水中的小生物會運動嗎?如何區(qū)分這些小生物是動物還是植物?
2、你所觀察到的小生物有哪些結構?
3、根據你們的實驗,你認為僅用肉眼可以判斷水的是否清潔嗎?
4、如何判斷所觀察的物體為生物還是非生物?
小組討論。
小組間交流。 引入:池塘的池水看起來非常清潔,那么這樣的池水是不是真的干凈得連一絲雜質都沒有呢?下面我們通過顯微鏡來觀察池塘的池水。如果發(fā)現其中有小生物,則要重點觀察。
細胞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草履蟲的取食、運動、趨性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2、能力目標:
⑴熟練使用顯微鏡。
⑵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學生作出假設
教學重點:
⑴熟練使用顯微鏡觀察一些單細胞生物體。
⑵通過“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的探究實驗,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fā)展學生作出假設、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實驗。
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
教學準備:
1、顯微鏡、放大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池塘水
2、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一、 復習上節(jié)課知識,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學習中
1、課件展示一些單細胞生物體的圖片,提問:這些生物體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2、單細胞生物體是否也能像多細胞生物體那樣進行生命活動呢?今天我們一起探究草履蟲是怎樣進行生命活動的。
( 1)、觀察并說出一些單細胞生物體的名稱。并明晰這些生物體的共同點是身體只有一個細胞構成。
(2)、思考并產生興趣,進行探究草履蟲知識的學習情境中。
二、認識草履蟲的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1、展示草履蟲的模型及結構的動畫,組織學生進行認真地觀察。
2、組織學生通過比賽認識草履蟲的結構名稱。
(1)、觀察、思考、自學草履蟲的結構名稱。
(2)、分組比賽說出草履蟲的各部分名稱。
三、思考并分析、說明草履蟲可以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提問:草履蟲是動物,它是如何進行運動、取食、消化、呼吸及生殖的呢?
2、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并分析,總結草履蟲是如何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的。
(1)、思考并產生學習的興趣。
(2)、分組觀察、自學并相互交流,師生共同歸納出草履蟲是如何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
四、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
1、課件展示一只動物對外界刺激會產生反應,組織學生觀察并思考。
2、提出問題:草履蟲是動物,它是否也會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呢?它會對外界刺激作出怎樣的反應呢?
3、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知識作出恰當的假設。
4、視頻播放實驗過程,組織學生通過認真的觀察并分析得出結論。
5、同學間相互交流實驗結論。
6、幫助學生再次明晰單細胞生物體可獨立地進行各項生命活動。
(1)、感受動物對外界刺激會產生反應。新 課 標第 一網
(2)、思考并產生探究草履蟲知識的興趣。
五、單細胞生物體與人類的關系
課件播放有關視頻,組織學生通過觀看更深刻地理解單細胞生物體 了解單細胞生物體與人類的關系,從而感受生命的奇妙,從而產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六、課后小結
1、 認識了草履蟲是如何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
2、 培養(yǎng)了進行探究式學習的能力。
板書設計:
第3節(jié) 單細胞的生物體
一、 單細胞生物體的名稱
二、 草履蟲的結構及功能
細胞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內容主要安排以觀察、探究為主,首先是觀察酵母菌,讓學生對單細胞生物有感性認識,再觀察水中的小生物,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有關這些單細胞生物的問題。接著是一個“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探究性實驗,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說出單細胞生物體的構成。
舉例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能力目標
進一步強化學生顯微鏡操作技能,培養(yǎng)觀察實驗的能力。
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互聯網有關單細胞生物體的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觀察“水中的小生物”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
通過“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的網上收集資料,提高學生將信息技術進行學科交叉運用的興趣。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視頻播放: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思考下列問題:
為什么“春來江水綠如藍”?
為什么海水赤紅?(網上搜集的我國近年來各大海域赤潮爆發(fā)的情況報道)
展示一燒餅水,提問:
你肉眼能看到水里有什么生物嗎?
實驗觀察,主動探究:
實驗觀察:(觀察順序:肉眼—低倍鏡—高倍鏡)
組織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水中小生物的外形和運動。
參照課本p35圖8-12找一找,顯微鏡下有沒有和圖中相似的生物?
做好觀察和實驗記錄:從觀察到的小生物中選擇一種,畫出簡圖。
多媒體展示:
眼蟲、草履蟲的結構和其它一些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及其生活的錄像資料。
觀察課前準備好兩份酵母菌培養(yǎng)液(一份用敞口廣口瓶裝的,一份廣口瓶上加瓶蓋蓋緊),讓學生認識到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都能生活,體會到微小的單細胞生物也具有細胞結構,進一步認識單細胞生物的結構。
師生討論交流:
你認為眼蟲、草履蟲、酵母菌是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嗎?
眼蟲、草履蟲、酵母菌如何運動、取食、呼吸、消化、生殖呢?
歸納總結:
(三)網上搜索后,多媒體動畫展示,探究、討論:
動畫展示草履蟲對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反應,學生觀察后討論:
草履蟲是如何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的?
歸納總結,反思評價:
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試試看:上網查找資料,認識單細胞生物與環(huán)境以及與人類的關系(赤潮、痢疾、凈水、餌料、發(fā)酵……)
細胞的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
1.探究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
2.概述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方法與過程目標 :
1.通過對草履蟲的觀察學習,進一步強化顯微鏡的操作技能。
2.通過對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的學習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擴散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樹立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
二、教材分析:
單細胞生物非常的微小,僅憑肉眼根本無法觀察。而且雖然單細胞生物的種類非常豐富,但是學生所知道的卻非常少,知道的最多的是細菌。但是學生雖然對細菌有了一些初淺的認識,卻很難清楚地知道細菌能有哪些生命活動,而且細菌的生命活動也無法利用顯微鏡進行直接的觀察。所以教材選擇了很常見,又具有豐富生命活動的草履蟲。
單細胞生物的定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雖然陳述的話很簡單,但是其內涵卻很深。如何引導學生觀察出草履蟲是一個細胞?如何使學生體會到草履蟲具有豐富的生命活動呢?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過了觀察法,所以本節(jié)課引導學生由外及內,由表及里地對草履蟲進行觀察和學習:第一步:引導他們觀察草履蟲的外形,從而介紹草履蟲,并使學生明白草履蟲是如何命名的。為了加深他們的印象,教師利用鞋墊作為道具,讓他們興趣高漲的同時也記憶常留。第二步:引導學生觀察草履蟲的運動,這是最直接最容易觀察的一種生命活動,這個難度不大,學生很容易完成。第三步: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入手,草履蟲能夠進行運動,就說明有相應的結構。纖毛用我們的普通低倍顯微鏡較難觀察到。所以結合教材68頁的圖來引導學生對草履蟲內部的結構和相應的功能進行觀察和學習,再通過連線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使學生明確草履蟲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同時又有豐富的生命活動,再總結提出單細胞生物的定義。通過一步一步地分步驟引導學生觀察,慢慢加深難度,由此既靠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又實現課堂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較好地鍛煉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也實現了對教材重點、難點的突破。
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是重要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基于學生對于單細胞生物的了解較少,所以先讓學生通過幻燈片了解多種多樣的單細胞生物及他們與人類的關系,再引導他們進行簡單的總結。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與人類的生活有著密切關系。
2、難點:
1、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2、使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
四、課前準備:
草履蟲培養(yǎng)液、普通光學顯微鏡、蓋玻片、載玻片、棉花、鑷子、鞋墊、草履蟲模型
五、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課前約定
1分鐘
1、實驗時要按教師要求做,令行禁止,不得亂動實驗材料。在使用顯微鏡時要按照已經學過的操作步驟進行操作。 2、實驗結束后,教師數“1、2、3”,學生一起鼓掌,進入知識講授階段。
教師數“1、2、3”,進行演練
認真傾聽教師的約定,聽到“1、2、3”后,一齊鼓掌,并迅速坐好。
約定實驗要求,確保實驗有序進行。
新課導入
5分鐘
播放各種單細胞生物的顯微圖片和配樂,設問:這些圖片里的生物大家平時見過嗎?是借助什么儀器看到的呢?
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走進微生物的世界!
板書課題:第四節(jié) 單細胞生物
1、新課導入:牛和蚊子的對話。牛:討厭的蚊子你別碰我,我剛用清澈的河水洗得干干凈凈的。蚊子:哼,你以為河里的清水就真的干凈嗎?那里面有很多比我還小的生物呢!
2、質疑:牛和蚊子誰說得對呢?水中有沒有微小的生物呢?
3、在你們實驗桌上的盤子中的載玻片上也有一滴水,這是我們取自清澈的河水,再經過培養(yǎng)后得到的水。請問它干凈嗎?
學生可能什么也沒看到,說明肉眼的觀察是有限的,可以借助顯微鏡來進一步觀察。
認真觀看圖片。預設答案:沒見過,借助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
聆聽教師講話。
觀看圖片,傾聽教師,對實驗桌盤子中載玻片上的水進行觀察,仔細觀看水滴并回答問題。(生:一部分學生沒有觀察到草履蟲 ,回答干凈,一部分學生觀察到了草履蟲,回答不干凈。)
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從隨處可見的清水入手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并讓他們對準備的材料進行肉眼的觀察。
學生活動1:制作裝片,用顯微鏡進行觀察
13分鐘
1、制作裝片:在水滴中加入幾滴棉花絲,然后蓋上蓋玻片制成臨時裝片。
2、用顯微鏡進行觀察:觀察你所看到的生物的外形
3、思考并討論:為什么制作裝片前要添加棉花纖維?
4、教師利用投影適時地播放實驗注意事項,投影出示我們要觀察的生物在顯微鏡下是怎樣的。如果一開始只看到了棉花纖維,要怎么樣做才能找到我們要觀察的生物?
1、按照老師指導制作臨時裝片
2、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其外形
3、思考與討論(預設答案:適當限制草履蟲運動,以便于觀察)
4、學生觀看并學習移動裝片來尋找要觀察的目標
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了解草履蟲的外形特征,并注意草履蟲具有運動這一生物的生命活動
學生活動2:草履蟲的結構與功能
10分鐘
1、自主閱讀p68圖2-20草履蟲的結構示意圖
2、投影出示草履蟲的內部結構圖,學生填寫各部分名稱及講述功能。
3、自學檢測:學生在一體機上完成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填圖及連線題。
自主閱讀教材,自學草履蟲的各部分結構名稱及功能,并通過自學檢測。
認識草履蟲的基本結構。明確相關結構所具有的功能。
單細胞生物的概念
3分鐘
1、投影展示:草履蟲的結構示意圖,動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請仔細觀察對比這兩幅圖,思考:動物細胞的結構與草履蟲的結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得出結論:草履蟲是一個細胞構成的,同時草履蟲又能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我們把這樣的生物叫做單細胞生物。
板書:一:單細胞生物
3、學生回憶剛開課時看過的單細胞生物的圖片并舉例。
1、學生觀察并思考
(預設答案: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2、認真傾聽,思考和理解。
3、仔細回憶并舉例。
學生通過與以前學過的動物細胞的結構進行對比,明確草履蟲就是一個細胞,從而明確和理解單細胞生物的概念。
學生活動4:拓展探究
5分鐘
1、草履蟲已經具備生物的幾大特征了,能運動,取食,消化,排泄,繁殖……
那么它能對外界刺激及時作出反應嗎?
2、展示實驗的'視頻,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結果。并且填寫課本69頁課后練習題第3題。
3、學生思考:為什么草履蟲會躲避食鹽?如果換成肉汁呢,草履蟲會怎么樣運動?你的結論是什么?
1、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預設答案:
應該能。
2、認真觀看視頻。
3、討論與思考。預設答案: 食鹽對于草履蟲是不利的刺激。換成肉汁,草履蟲會主動往肉汁處運動。結論:草履蟲可對外界刺激做出一定的反應
應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較復雜的生命活動。通過這個拓展實驗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單細胞生物概念中:能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這句話的理解。
學生活動5:資料分析: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5分鐘
1、投影展示:各種介紹單細胞生物與人類關系的圖片和文字。
2、學生觀看后討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是什么?
板書:二、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1、閱讀并思考
2、預設答案: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既有利,又有弊
通過現實情境展示,讓學生體驗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構建生物與環(huán)境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的概念,并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結課與練習
3分鐘
1、結課設問: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投影出示本節(jié)所學知識框架,并布置作業(yè):自己制作一個草履蟲結構模型。
2、完成上的課堂練習。
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并參與完成練習。
結束本節(jié)課并對學生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總結。
六、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單細胞生物
一、單細胞生物:由一個細胞構成,能完成全部的生命活動
二、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有弊
七、課后反思:
優(yōu)點:1、導入環(huán)節(jié)簡單明了,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從隨處可見的清澈河水入手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并緊接著就讓他們對準備的材料進行肉眼的觀察,從質疑到科學的觀察法的運用水到渠成,不落痕跡。
2、本堂課教學環(huán)節(jié)流暢,引導學生由外及內,由表及里地對草履蟲進行觀察和學習,學生在進行活動的同時,就完成了相應的教學內容,二者相輔相成。由于難度是有梯度的,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所以學生都能通過一步步地實驗直觀了解草履蟲。
3、實驗前的約定,讓課堂實驗有序進行,避免了實驗過程中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維持課堂秩序。
4、講桌上的演示裝片使學生明白要看的生物是什么樣子的,以及學會通過移動裝片來尋找要觀察的目標。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熟練地使用顯微鏡,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存在的問題:用棉花絲阻擋草履蟲,學生容易放置較多的棉花絲在培養(yǎng)液中,導致很多學生看不到草履蟲,而是一堆黑呼呼的棉花絲,要想在顯微鏡下找到全身透明的草履蟲,增加了更大的難度,實驗效果很不理想。
改進材料:在載玻片的草履蟲培養(yǎng)液中滴一滴蛋清液,以增加培養(yǎng)液的粘稠度,使草履蟲的運動速度減慢,又不影響顯微鏡的觀察?;蛟谥谱餮b片時,在蓋上蓋玻片后,用吸水紙將多余的水從蓋玻片的邊緣吸走,使草履蟲的活動變得困難,速度變緩;以上操作均利于在顯微鏡下充分觀察到草履蟲的形態(tài)結構和運動狀況。還可以在臨時裝片的蓋玻片一側滴少許稀釋的紅墨水,幾分鐘后可將草履蟲的食物泡著色,更有利于觀察時看清草履蟲的結構。
細胞的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本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在細胞水平上認識生物體,教學上會有一定困難。這是因為細胞結構微小,距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因此,應當多給學生提供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機會,增加學生對細胞的感性認識。本節(jié)課盡管內容比較抽象,但是學生有了前面的植物細胞的觀察作為基礎,學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2、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① 進一步熟練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
② 區(qū)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能力目標
提高制作以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設計實驗、改革實驗,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新潛能,以此來體會科學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斷發(fā)展的;繼續(xù)形成“膽大心細”的心理素質;在“模擬制作”活動中,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3、重點和難點
重點: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難點:制作臨時裝片過程中的刮取(首次觀察自己身體上的細胞,學生感到既新鮮又好奇,取材關系到實驗效果)
細胞結構的觀察(與植物細胞相比不易觀察,略有難度);
設計實驗(應用以往的學習經驗,是較高層次的學習)。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還是處于一個好動的年齡,在學生已經觀察了植物細胞的結構并有一定的了解下,這節(jié)課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動手中進一步了解動物細胞的結構。而且在學生實驗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下,還不是很強,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認識才能吸引學生興趣,把握課堂的重點。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就是要把我們在教學中只注重對學生科學知識的傳授轉向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教育,強調學生在生物學知識、科學探究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領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從做中學,學中做”的原則,運用實驗法、比較法、多媒體演示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法、比較法、觀察法等方法學習。
四、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復習: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溫故而知新,提出問題: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細胞嗎?
②人的細胞與植物細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聯系自身,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入新課。
(二)組織實驗,合作交流
出示題目,交流:“看到題目,你有何疑問?
疑問: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在哪?怎樣取材?引導、分析。
①設計:根據已有的經驗,設計實驗方案(注意取材、方法、染色劑的變化);
②制作:同組同學盡量選擇不同的方案制作臨時裝片,增加對比性。
③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然后同學間交換觀察。
(三)歸納反思,學以致用
繪制細胞的基本結構圖,感知動物(人)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注意繪圖要領。多媒體演示不同種類的動物細胞。
(四)模擬制作,能力拓展
策略①:按照書中方法分組制作。
策略②:改進。利用現成的果凍,將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細胞核,果凍表示細胞質,包裝果凍的塑料殼表示細胞膜。
(五)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1、人體或動物體的各種細胞雖然形態(tài)不同,基本結構卻是一樣的,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2、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較,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結構。
答案: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3、回憶所做的《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
(1)實驗中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制作的玻片標本叫__________。
(2)在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開始在載玻片上分別用滴管滴一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相比,共同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還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黃瓜表皮果肉細胞的__________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
(4)《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_________?
(5)回憶《制作動物細胞模型》的過程,你認為細胞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
答案:(1)臨時裝片(2)清水生理鹽水(3)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液泡葉綠體(4)稀碘液(5)立體的
4、采取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需要用的工具是
a.消毒牙簽 b.消毒棉球
c.消毒鑷子 d.消毒玻璃棒
答案:a
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
a.清水 b.稀碘液
c.生理鹽水 d.鹽水
答案:c
6、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結構是
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細胞核⑤液泡⑥葉綠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答案:b
五、板書設計
觀察動物細胞
(一)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方法步驟
擦→滴→刮→涂→蓋→染→吸
(二)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三) 動物細胞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細胞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①學生能夠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②嘗試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并能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③學生通過資料分析和模擬制作等活動,闡明遺傳信息儲存在細胞核中,從而培養(yǎng)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模擬制作的能力等。
④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的過程中,產生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重點和難點
學生運用資料分析的方法,闡明遺傳信息儲存在細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
課前準備
教師:有關克隆、dna、基因的資料,四種顏色的硬卡片。
學生:有關克隆的信息。
教學設計
一、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有關克隆的信息。交流匯報收集到的有關克隆的信息。對學生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積極地評價。
二、遺傳信息在細胞核中
1.資料分析:小羊多莉的身世。
結論:遺傳信息儲存在細胞核中。
2.遺傳信息的多樣性。
結論: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觀看“小羊多莉的身世”,經過思考提出有關問題。小組內進行資料分析后在全班交流結果(學生互評)。觀察教師模擬制作的一條信息載體。
利用教師準備好的卡片模擬遺傳信息的組成。演示“小羊多莉的身世”,鼓勵學生針對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組織分析活動并適時評價。板書小結。示范制作一條信息載體。組織和幫助學生利用教師準備好的卡片摸擬遺傳信息的組成。
三、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
1.結構
2.基因
列舉身邊的信息及其存在的載體;
觀察dna的結構;
認同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進行調控,最后小結信息的多樣性取決于“字母”的不同組合方式。板書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四、dna和蛋白質組成
染色體觀察染色體的形態(tài);
大致了解三者的關系;
列舉由于染色體異常而導致的疾病的例子。
析染色體的作用。引導舉例:信息的存在及其載體;導入dna;演示“dna分子片段”課件;鞏固遺傳信息存在于dna上。演示“染色體”課件;常識性介紹染色體的形態(tài);列舉由于染色體異常而導致的疾病的例子;引導分析染色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