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花》教案通用7篇

時間:2023-01-12 作者:Anonyme 備課教案

教案在起草的時候,老師需要考慮聯系實際,老師們在現階段的教學工作開始之前,是不是都有制定一份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大班《花》教案通用7篇,感謝您的參閱。

大班《花》教案通用7篇

大班《花》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夏季的來臨,掌握夏季的季節(jié)特征。

2、引導幼兒初步懂得夏季炎熱、干燥要注意防曬,不在烈日下玩耍、要多喝水。

3、幫助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降溫工具,并簡單了解人們夏季防暑降溫的方法。

活動準備:

趣味練習:夏天的物品活動過程:

一、導入老師給小朋友講《小狗不熱了》的故事。

二、展開

1.認識夏天的基本特征小朋友們,剛才老師故事中講的小狗一會兒戴涼帽、搖扇子,一會又喝桔子水,吃西瓜、吃雪糕,這是說的什么季節(jié)的事呀?(夏季)

(1)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了嗎(夏季)

(2)你們是怎么知道夏季來到了,夏天有什么感覺呀?

夏天比起春天、秋天、冬天有什么不同?

(自由討論)小結:夏季十分炎熱,穿的衣服比以前少了,吃的水果的種類比以前多了,昆蟲多了,樹葉也更茂密了。

2.讓幼兒知道夏天天氣炎熱,人們在這么熱的天該怎么辦。

(1)如果我們現在出去跑一圈,就會滿頭大汗的,夏天這么熱,我們該怎么辦呀?誰能想出一些好辦法,讓我們在外面玩的時候不會這么熱?

(2)小結:在戶外時要注意防曬,不在烈日下玩耍,外出長時間在烈日下行走要打太陽傘,下午2點鐘太陽最熱,在很熱的夏天,要盡量減少這個時間外出。

3.引導幼兒討論:有什么辦法能使自己涼快?

(1)小朋友們,你們有什么辦法能使自己過一個涼快的夏天呢?比如你吃什么能涼快一些?你怎樣做能使自己涼快一些?和你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我們比一比誰想的辦法有多又好?!?/p>

(2)幼兒講述想出的涼快的辦法。

三.結束

1.引導幼兒交流,知道夏天要怎樣過才涼爽。

2.趣味練習:夏天的物品讓幼兒了解夏天的物品有什么。讓幼兒知道在游泳的時候,一定要爸爸媽媽跟著,一定要注意安全呀!

附:故事《小狗不熱了》

小狗黃黃去旅行,心里高興極了。黃黃起了一個大早,背上自己的旅行箱九出發(fā)了。

哎呦,今天的天氣可真熱啊,沒走一會,黃黃頭上的汗珠就滴答滴答落下來了,把黃黃穿著的小背心都濕透了,這可怎么辦呢?黃黃忽然記起自己的旅行箱里還有一頂太陽帽呢,趕快拿出來帶上,哇,涼快多了。

可是沒走一會兒,又熱了起來,黃黃又從旅行箱里拿出了自己的小扇子,上下一扇,真涼快。走著走著,黃黃覺得口渴難耐,又拿出了自己帶著的桔子水,哇冰涼的桔子水喝下去真痛快,黃黃覺得自己舒服多了,聰明的黃黃已經不熱了。

大班《花》教案篇2

設計思路:

新《綱要》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為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fā)展區(qū)。我們班從上個星期后半周開始進入"我自己"的主題活動中,主題活動的展開是引導幼兒從外形入手的。對于自己的身體,幼兒一直充滿認識的興趣。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說"我有兩個彎彎的眉毛","我有一個鼻子,兩個鼻孔","我有10個手指","我的衣服上還有6粒紐扣"等,數字的敏感度有了提升。我敏銳的抓住了孩子們對自己身體上數字的關注,結合我們大班數活動中的單雙數內容,讓幼兒尋找身體上的單雙數。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我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1通過圈畫活動嘗試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初步感知單雙數的概念。2嘗試尋找身體上的單雙數,激發(fā)幼兒探究身體秘密的興趣。3通過多種活動,讓幼兒體驗參與的樂趣,激發(fā)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圈畫活動嘗試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初步感知單雙數的概念。

2嘗試尋找身體上的單雙數,激發(fā)幼兒探究身體秘密的興趣。

3通過多種活動,讓幼兒體驗參與的樂趣,激發(fā)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記號筆10支,圖片十張(每張圖片上不規(guī)則地畫有1-10個圓點),1--10的數字卡片。,鉛筆每人一支,笑臉和矩形卡片若干張,空白電話號碼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去數字王國,引導幼兒發(fā)現單、雙數的秘密師:今天張老師想帶小朋友去數字王國看看數字朋友,你們猜猜數字王國里會有哪些數字朋友呢?師:哦,小朋友認為有很多數字朋友在數字王國里面,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師: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每一張圖片上的數字朋友有幾個。師:你們都很不錯,把藏在圓點里面的數字朋友都找了出來,現在這些數字朋友要和我們小朋友做個游戲,做游戲都要講規(guī)則,這次也不例外。聽好了,數字朋友說,要請小朋友用記號筆把圖片上的圓點兩個兩個圈在一起。聽明白了嗎師:我們請了10個小朋友和數字朋友一起做游戲,你們用你的小眼睛仔細看看是不是每張圖片上的圓點都是被圈起來的?哪幾張圖片是圈完的?是哪幾個數字?沒有圈完的是哪幾張圖片?是哪幾個數字?

師小結:我們剛剛2個2個圈,最后多了一個的就是單數。2個2個圈,正好全都圈完的就是雙數。二:找身上的數字朋友師:你們剛剛都很聰明,發(fā)現了了單數和雙數的秘密。并且和他們一起做了游戲。數字朋友還悄悄地告訴我們:還有一些數字朋友藏到我們身上來了,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你們能不能找到它們呢?這些數字朋友中有些是單數,有些是雙數,那我們身體上哪些地方找到的數字朋友是單數?又有哪些地方找到的數字朋友是雙數?張老師先找到了,它呆在了我的嘴巴里。我找到了一個雙數2,我的嘴巴里有2排牙齒,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2是一個雙數。小朋友想不想來找找看?師:現在我們玩?zhèn)€游戲:游戲的規(guī)則是:我們請一個別小朋友到臺上來,他指身體上的哪個部位,其他小朋友就說出它是單數還是雙數。愿意嗎?師:我們認識了我們身體上的單數和雙數,這些單數和雙數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

三:找電話號碼中的單、雙數師:除了我們身體上找到的單數和雙數,平時我們家里經常使用的電話號碼也有單數和雙數,我們一起找找看??矗@是張老師家的電話號碼,69442203,我們找一找,哪幾個數字是單數?那幾個數字是雙數?這個0是整數又是最小的自然數,也是偶數,等你們到小學里賣弄就知道了。請你們在老師發(fā)的白色卡片上先寫上自己家里的電話號碼,然后仔細看看,數字是單數的貼笑臉圖形,是雙數的貼方形圖形,如果是數字0那么就不要貼任何圖片,明白了嗎?

師:然后請你說說你家的電話號碼單數有幾個,分別是那些數字?雙數有幾個,分別是哪些數字?

四:游戲誰的反應快師:你們都很棒,找到了很多單數和雙數,你們愿意和單數,雙數做游戲?游戲的規(guī)則是:我們到操場山圍成4個圓,老師將10張卡片放在一個小盒子中,老師在里面抽取卡片,如果抽到得是單數,弟弟小朋友蹲下來蹲下來,妹妹小朋友站著不動;如果抽到雙數,請每個小朋友馬上找另外一個小朋友抱一下,可以到你站的圓圈外面去找。

活動反思:

按照本次活動的設計思路,我的教學目標在這次活動中是不可能一次性完成的,因而下次制定目標的時候不能過多。

其次幼兒的發(fā)展并不充分,只實現了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能基本區(qū)分10以內的單雙數,但是在第二環(huán)節(jié)執(zhí)教中,由于我的話語引導不夠到位,幼兒在尋找身體上單雙數的時候,除了牽涉到身體的器官,其他部位沒有找到,所以對于身體的探索欠缺。在引導的話語方面,本次活動的目標是發(fā)現身體上的單雙數,活動是在我自己這一主題內,在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時,教師可從兩個方面開始引發(fā)幼兒探索:1.我們身體上長著的,哪些是單數?哪些是雙數?2.我們身體上穿著的,哪些是單數?哪些是雙數?幼兒在自主探索時,發(fā)現的單雙數存在局限性,多以2或者3數量為主,發(fā)現的單雙數數量不夠多,不夠大。

還有就是在活動中我的難點和重點沒有凸顯出來。

在活動中我沒有給予每個幼兒操作的機會,我應該在課前給予幼兒每人一次操作的機會,然后開展活動的時候我只需要幫助他們梳理分類就可以了。

大班《花》教案篇3

設計意圖:

如何讓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是我們數學老師一直思考的問題。對于幼兒來說, ">"和"

在此活動中,我還大膽運用了數學嘗試教學法,讓幼兒在初步認識、理解">"和"

活動目標:

1、認識">"和"

2、嘗試修改不等式的某一部分使其成立,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可逆性。

3、在操作中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和"

學具:作業(yè)紙。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初步認識">"和"

1、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在一個美麗的數字符號海洋里,生活著一條快樂的小嘴魚,它有個習慣,只喜歡和小的朋友玩,因此每當它外出,看見比別人小的朋友時,它就會熱情地親一下它們,把尾巴沖向比它大的朋友。在這個美麗的海洋里,還有一條快樂的大嘴魚,它常常哈哈大笑,特別是看到比自己大的朋友就高興地控制不住,張著嘴巴向比它大的朋友表示友好。(教師邊講故事邊出示形象的大嘴魚、小嘴魚圖片)2、出示符號,初步感知。

大嘴魚、小嘴魚長得真可愛,其實它們還有個名字"大于號"和"小于號",我們可以用身體動作學一學它們。

二、游戲互動,認識理解">"和"

1、講述游戲要求。

我們來玩?zhèn)€游戲:擊鼓傳包。鼓聲停止后,包落在哪個小朋友的手里,就請他左右兩邊的小朋友從包里各拿出一張數字卡片,請中間的小朋友用自己的動作來演示大于號或小于號。

2、初次嘗試,合理選擇">"和"

(1)、提出要求。

數字寶寶也想和">""

(2)、幼兒操作。

3、交流討論,加深認識">"和"

(1)、幼兒交流分享。

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過程。

(2)、教師總結提升。

不管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開口方向都朝著大數,尖尖的尾巴朝著小數。我們可以記這樣一首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尾巴撅給小數瞧。"三、再次嘗試,提升運用">"和"

1、講述操作要求。

我這里還有一些練習題,不過是錯誤的,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把它改過來。

2、幼兒再次嘗試練習。

大班《花》教案篇4

大班數學教案:掛燈籠

活動目標:

1、認讀加法算式題,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征,學習將燈籠與算式題配對,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幼兒剪紙燈籠、5以內加法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

在中國的許多節(jié)日里,大家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熱鬧。我們小朋友也剪了許多不一樣的紅燈籠,把它們串成一串燈籠。今天,我們將這些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

1、認讀加法題:1+4=5,4+1=5,2+3 2 5,3+2 2 5

這些算式題上有什么?有數字、有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

認讀數字:每個數字和符號都有名字的。幼兒認讀算式題中的數字。

符號:“+”名字叫“加號”,“=”名字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2”讀“等于”。

認讀每一道算式題:1加上4等于5。1、4、5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選擇一串燈籠,請幼兒找一道算式題,說說算式題的意思。例如“一盞紅燈籠加上4盞綠燈籠,等于5盞燈籠”,“4盞小燈籠加上1盞大燈籠等于五盞燈籠”等。

三、看燈籠找算式題

1、我們剪了許多燈籠,每一串是幾盞燈籠?找找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能不能用這些加法算式題和燈籠做朋友?

3、幼兒操作:觀察各串燈籠,分辨它們不同的特征。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四、認讀交流:

1、認讀每一串燈籠下面的算式題。

2、找一找一串燈籠下不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兩串燈籠下相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4、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盞大燈籠加上2盞小燈籠,也可表示3盞圓燈籠加上2盞方燈籠等。

延伸:

生活中的算式題。

思考:3+2=5還可以表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題的用處很大,能幫我們許多忙,我們平時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大班《花》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小動物過冬的方式

2、懂得關心小動物,萌發(fā)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動物怎樣過冬》錄像、動物的六種過冬方式卡片各1張,六種過冬方式的代表動物卡片各2張,《小動物怎樣過冬》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請幼兒欣賞音樂《小動物怎樣過冬》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喜歡聽音樂嗎?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欢畏浅:寐牭囊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播放《小動物怎樣過冬》)

提問:剛才歌曲里唱的是哪個季節(jié)?冬天冷不冷?在冬天我們都穿上了什么樣的衣服?可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來度過寒冷的冬天嗎?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視頻錄像,引導幼兒觀看錄像,了解幾種常見動物的過冬方式。

2、邊引導孩子回憶錄像,邊出示每一種過冬方式的圖片,讓幼兒了解過冬方式的名稱。

剛才,錄像里你都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分別是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過冬的。

(1)蜜蜂、螞蟻。提前準備過冬的食物,這種方式稱之為“儲存食物”也叫“躲藏”像這種過冬方式的動物還有哪些呢?(引導幼兒討論回答,老師可做小結歸納)

(2)青蛙、蛇。整個冬天都在泥土里睡覺,這種方式稱之為“冬眠”,像這樣的過冬方式最常見的小動物還有哪些?“烏龜、刺猬……”。

(3)老虎、獅子、狗等動物,它們靠換毛的方式過冬,這種方式稱之為“加厚皮毛”,像這樣的過冬方式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動物?

(4)燕子,大雁等候鳥,它們在冬天來臨前就飛往南方去過冬,這種方式稱為“遷徙”或“遷移”

(5)還有一些小動物,它們的過冬方式與前面的那些都不一樣,我們一起看看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出示蝗蟲產卵圖片)這是什么動物?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引導幼兒了解這種方式是“讓卵過冬”,像這樣的過冬方式還有“螳螂”(出示圖片)

(6)(出示蚊子、蒼蠅圖片)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圖片,你們認識嗎?你知道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嗎?它們在冬天里,飛進人們暖和的屋里過冬,這種方式是“躲在安全的地方”。你們喜不喜歡它們?它們是害蟲,所在在家里看到了這些東西,要趕緊消滅它們。

3、請幼兒評選“動物過冬方式之最”

小朋友,在動物的幾種過冬的方式里,你認為,

最懶的過冬方式是————(冬眠)

最勇敢的過冬方式是———(遷徙)

最聰明的過冬方式是———(加厚皮毛)

最勤勞的過冬方式是———(儲存食物)

最有愛心的過冬方式是——(讓卵過冬)

最該挨打的過冬方式是——(躲在安全的地方)

4、引導幼兒根據已了解的過冬方式進行分類,激發(fā)幼兒關愛動物的情感。

我這里有很多小動物的圖片,它們都想找到自己的過冬方式去過冬,小朋友愿意幫助它們嗎?

三、結束部分

我們一起到院子里找一找,還有沒有需要我們幫助過冬的小動物。伴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大班《花》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借助圖譜,學習歌曲好朋友。

2.根據故事情節(jié)仿編歌曲,嘗試創(chuàng)編說唱部分,感受改編歌曲的快樂。

3.知道好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有了好東西能一起分享。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熟悉歌曲《自由飛翔》。

2.物質準備:白板課件(含故事和歌曲)、伴奏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結合生活經驗,引導幼兒嘗試編創(chuàng)歌曲rap。

1.教師自我介紹,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好朋友。

2.結合幼兒回答編創(chuàng)兒歌。

3.出示rap節(jié)奏譜,嘗試有節(jié)奏說唱:一起游戲笑哈哈,一起歌唱樂悠悠,團結友愛手兒拉著手,我們大家都是朋友。

(二)欣賞故事,學唱歌曲第一段。

1.熟悉故事內容。

(1)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故事第一部分。

(2)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故事第二部分。

(3)完整學唱歌曲第一段。

(三)根據故事情節(jié),仿編歌曲。

1.借助圖譜,了解故事情節(jié),仿編歌曲。

2.演唱歌曲仿編部分。

(四)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改編歌曲的快樂教師:好朋友會互幫互助,好朋友有了好東西會一起分享,這就是我們的好朋友 ,我們把這首好朋友歌一起來唱一唱吧!

(五)拓展經驗,了解生活中的其它好習慣。

教師:好朋友之間會互幫互助,有了好東西會一起分享,好朋友之間會想念著對方,有了好朋友,我們的心情會變得更快樂!

活動延伸:

1.區(qū)域活動:提供關于好朋友的圖書和圖片等,供幼兒理解學習。

2.游戲活動:指導幼兒在游戲活動能和同伴一起分享,互相謙讓。

3.家園共育:引導幼兒與同伴做好朋友,并知道好朋友之間應該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活動反思:

通過對一年級課程《好朋友》的授課來看,我的反思大致有一下幾點:

一、活動準備

首先,從備課上,這節(jié)課的備課準備比較倉促,無論是從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還是從新授課的設計上都沒有特別大的亮點,在教案的編寫上調理略顯清晰,但還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不是特別的自然,原本想借鑒一些網上優(yōu)秀教案整合起來的,最后卻弄得支離破碎,在上課的過程中也顯得很是吃力。

二、教學過程

1、導入環(huán)節(jié):這節(jié)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教授童謠《找朋友》讓孩子們拍手讀童謠,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會選擇表現好的孩子,大家一起說出他的名字,并成為大家的好朋友。這樣設計不僅引發(f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激勵上課過程中表現好的孩子們,并對他們做出及時的鼓勵,讓學生們心中樹立起榜樣意識。這一環(huán)節(jié)在授課的時候沒有很好地把握時間,在找朋友的時候浪費的時間有點多,所以導致后面的授課過程很倉促。

2、新授課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還是采用了原始的三聽三唱的方式進行教學,但是又在此環(huán)節(jié)上進行了一些創(chuàng)新。在初聽部分首先讓孩子們初步感知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在心中形成歌曲的整體印象,為進一步欣賞歌曲做好準備。復聽環(huán)節(jié)緊接著提出問題,讓孩子們在歌曲中尋找答案,提高孩子們欣賞音樂的能力,并能夠學會從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不足是,應該讓孩子們在欣賞歌曲的時候,運用身體語言感受歌曲,比如加上拍手跺腳的動作,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解決歌曲中的難點部分。在學生的學唱環(huán)節(jié)上,不再采用以往的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方法,而是讓學生試著跟著錄音一起演唱,進而提高學生的學唱能力,然而這樣的授課方式學生們還是普遍不能接受,因為一年級的孩子還達不到跟唱的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唱環(huán)節(jié)中,還是需要慢慢的一點點的滲入到孩子們的學習當中,因為采用了這種跳躍式的教唱方法,所以很多孩子在最后合唱的時候還是只能模仿演唱,不能獨立演唱。從而導致這節(jié)課在學唱的時候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略顯得吃力。

三、拓展部分:

在這一部分我采用了孩子們用肢體表演的方式進行的,讓孩子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加入自己的動作大膽的表演。目的是讓孩子們在律動中學習,在快樂中進步。雖然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唱歌課,但是在一年級的音樂課中還是要求孩子們做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在這堂課中有太多的不足與失誤,自己在以后還應該多加努力,多聽別的老師上課,彌補自己不足的地方,讓自己變得優(yōu)秀。有了第一的失敗,就會有更多的成功,讓我在失敗中更快的成長起來,更何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大班《花》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環(huán)境中的標志,并說出這些標志的名稱和意義。

2、學會關注社區(qū)環(huán)境,能夠根據社區(qū)需要設計標志。

3、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社區(qū)里的標志》課件、音樂:《去郊游》《喜羊羊和灰太狼》、停車場標志

幼兒設計標志所需手工用品:彩筆、紙

活動過程:

1、導入

以"喜羊羊邀請小朋友去羊村參觀"為切入點,帶領幼兒先后復習以前認識的標志:左轉彎、紅綠燈、減速讓行。

2、認識安全標志

(1)認識安全標志

教師:"喜羊羊說,想要進入羊村,要先認識一些安全標志才行"。

演示課件,出示安全標志"禁止煙火、禁止飲用、當心滑倒、當心中毒、安全出口",引導幼兒觀察標志中的圖案,知道該標志的意義及用途。

小結:紅色中間帶斜線的標志,起到禁止的作用,告訴我們這件事情是絕對不能去做的;黃色三角形的安全標志,起到了警告的作用,告訴我們會有什么危險;綠色的安全標志起到通行的作用,告訴我們要按照它的指引去做。

(2)鞏固所學的安全標志

教師:"現在,我們就可以進羊村了,一起看看羊村里有什么"。

課件演示,帶有安全標志的羊村圖片,幼兒說出圖片上安全標志的名字,并說出這個地方為什么要用這個安全標志。

3、設計制作標志

教師:"如果讓你來為你家的社區(qū)設計安全標志,你會設計什么呢?"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設計標志,設計完,說說自己設計的是什么標志,要把這個標志放在社區(qū)的哪地方。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設計的標志張貼在社區(qū)里。

活動反思:

孩子雖說創(chuàng)造與發(fā)現的能力在漸漸地變強,但是對于老師來說,做好活動的設計還是一樣的重要,智慧需要鑰匙來開啟,給孩子們有一個經驗準備,有材料的操作,有思維發(fā)言的機會,才能激發(fā)孩子們創(chuàng)造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