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上冊教案參考7篇

時間:2023-02-27 作者:Anonyme 備課教案

制定教案是為了讓我們更順利的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為了寫出高質(zhì)量的教案我們必須明確好自己的教學目標,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三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上冊教案參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上冊教案參考7篇

三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上冊教案篇1

一、 教學目標

1.在回顧和整理本單元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熟練掌握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2.運用所學知識結(jié)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靈活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

3.在復習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

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三、教學難點

滲透學習方法

四、教學具準備

練習小篇子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我們要一起復習《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板書課題)。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內(nèi)容。這個單元包括哪些內(nèi)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決計算再添0,因數(shù)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筆算:從個位算起,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說算法) 80×5=(注意0的個數(shù)) 103×4=(十位要加進位數(shù))

2.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

(1)學生獨立完成

(2)同桌訂正

(3)全班交流

3.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1)第1個問題你選擇什么方法?

(2)第2個問題你怎么選擇筆算呢?

(3)第3個問題可以估算吧嗎?

(4)小結(jié):我們要根據(jù)問題和數(shù)據(jù)的特點合理選擇算法,考慮清楚什么時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時候必須用準確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搶答爭第??

(1)出示題目:

(2)學生搶答

2.認真觀察填表格

(1)出示題目:

(2)觀察: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從第一行的數(shù)怎樣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shù)。

(3)根據(jù)規(guī)律填數(shù):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通過觀察、計算,大家發(fā)現(xiàn)了第一行的數(shù)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shù),請同學們運用我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把表格填寫完全。

3.趣味數(shù)學找規(guī)律

(1)觀察:認真觀察下面的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通過觀察,大家發(fā)現(xiàn)了很有趣的數(shù)學算式,你能在方塊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嗎?

三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提出問題—估算—口算—筆算”的計算過程,在多樣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優(yōu)化。

2.使學生在嘗試寫豎式、小組討論交流算法的過程中掌握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和算理。

3.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聯(lián)系生活學數(shù)學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在嘗試寫豎式、小組討論交流算法的過程中掌握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和算理。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聯(lián)系生活學數(shù)學的思想。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口算:10×6 8×60 12×2

700×8 12×4 6×500

2、筆算:12×4 180×3 105×7 832×9

3、談話:同學們,你們有過和爸爸、媽媽一塊兒購物的經(jīng)歷吧。在購物的時候,你幫助爸爸、媽媽算過一共需要付多少錢嗎?請同學們看這里的購書情境。(課件出示例1購書的情境圖)。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多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引出新知;通過情景導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體現(xiàn)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例1的畫面,讓學生觀看圖畫內(nèi)容。讓學生說一說。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根據(jù)乘法的意義列出算式為:24×12。

2、各組討論:怎樣計算24×12。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提出要求:

①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時,要把計算過程說清楚。

②要認真傾聽別人的介紹,想一想他這樣算有沒有道理。

③把正確的方法確定下來。

3、組織溝通。

(1)口算

各組展示本組的算法。不容易說明白的,就寫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240

24×2=48

240+48=288

多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過程和方法。

(2)同學們會口算了,會用豎式計算嗎?試著算一算。師巡視輔導。

(3)學生展示匯報,據(jù)生答完成板書。再現(xiàn)豎式,理清筆算過程及算理:先用個位上的2乘24,得48;再用十位上的1乘24,得24。設問:這個24表示……接著,邊敘述邊書寫:它表示24個十,是240,是24乘10的積。個位的0不寫,4要對著十位。然后,把兩次乘得的數(shù)相加,算出兩個因數(shù)相乘的積。

邊敘述、對話,邊書寫成: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積

2 4 ……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2 8 8

3、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老師對學生發(fā)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

(3)重點評議筆算,寫算法時應該注意什么。

研討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法,再現(xiàn)筆算過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要做到數(shù)位對齊,數(shù)位應該如何對齊。

4、小結(jié),筆算乘法的方法。先請多個學生說一說然后總結(jié):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先用第二個因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去乘,乘得的數(shù)的末位與因數(shù)的個位對齊;再用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乘得的數(shù)的末位與因數(shù)的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數(shù)加起來。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口算,使學生明白算理,在掌握算理的基礎上,再進行筆算,使學生掌握算法,重點說數(shù)位如何對齊的問題,加深了學生對筆算乘法方法的理解。)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63頁“做一做”的8道題。請幾名學生上黑板板演,講評。

2、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重點輔導后進生。

3、判斷并改正:

21 13 34 23

×12 ×22 ×11 ×12

42 26 34 46

21 26 34 23

252 52 374 69

( ) ( ) ( )( )

4、我會解決:植樹節(jié)到了,同學們?nèi)ブ矘?,一共種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請問同學們一共植了多少棵樹?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我檢測,綜合測試自己,找到成功與失敗的地方,有利于及時改正錯誤,有層次的練習,滿足了部分學生的學習要求。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鞏固算法,又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并溝通。

2、老師強調(diào):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shù)的末位應當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shù),精確處置進位問題。

板書

筆算乘法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積

2 4……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2 8 8

三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上冊教案篇3

第一單元

第一課我愛我的家

教學目標: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fā)愛家的情感。

3、通過學習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教學難點:

了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課程準備:

1、教學課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2、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3、同學們,你們都有自身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生長,你們愛自身的家嗎?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身的家。

二、認識自身的家庭

1、讓兩名同學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身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huán)境。

2、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qū),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時候最想家

1、看圖說說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他們?yōu)槭裁聪爰摇?/p>

2、說說你什么時候最想家,為什么?

四、有家感覺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么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身也有一個溫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身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關愛下生長的。

五、我愛我家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身家居的外觀或內(nèi)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并讓他說說怎樣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墻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干凈、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么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身小時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長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身的調(diào)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匯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diào)查后的感想。談一談,自身從中知道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談我的煩惱。

1、教師:家庭是溫暖的,是我們快樂生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說說心里話。

2、讓學生自身談談與家長發(fā)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jīng)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并說明自身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八、小結(jié)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愿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溫馨、更加美滿!

第二課、我們的學校

一、教學目標

1、結(jié)合自身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學校特色角等,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fā)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果,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發(fā)生“我也要為校爭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神往。

二、教學重點

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教學難點

從學校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為校爭光的愿望。

三、活動準備

1、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墻、學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過去和現(xiàn)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圖片。

2、收集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學校的照片。

四、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

1)播放歌曲《學校中的喜悅》

2)提問:聽了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嗎?你們喜歡學校的生活嗎?

(二)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1)看圖片,了解學校開展了哪些活動。

2)說說自身參與學?;顒拥募o念品,回憶自身參與的學?;顒?,如入隊時的照片,參與活動時的照片,競賽中獲的獎,春游時買的小紀念品,活動后寫的日記,上課時畫的圖畫,制作的美術作品。

3)講一講對自身印象最深的學校活動。

(三)學校文化探秘

1)將學生實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學校文化寫成一個小報告。內(nèi)容可以為“學校文化面面觀”、“我最感興趣的一角”、“我給學校文化的寄語”等幾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學校設計這樣的學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三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上冊教案篇4

教案:秒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讓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通過各種活動準確的體驗一分、一秒。

3、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zhì),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認識秒,并準確建立一分、一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分秒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鐘表,自制鐘面。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識

出示鐘面喚起學生記憶,并撥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讓學生認讀。

師:大家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誰能說說關于時鐘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時針和分針。(與學生共同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是及時補充)

生: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走一圈是60分鐘,也就是一小時。(若是學生說的不夠完整,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復習)

生:……

師:同學們的記憶里可真好,看來大家學過的知識是難不倒你們了!那你們能正確迅速的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嗎?來比比賽?。ń處煋軙r間,學生認讀,對于不正確的給予指正,并說說是怎樣認讀的?)

二、 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敢不敢繼續(xù)挑戰(zhàn)自己?大家仔細看看老師出示的這些鐘面上針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嗎?

生:有的鐘面上有三種針,有的鐘面上有兩種針。(師提示:較短的一根指針叫時針,它表示多少時;較長的一根指針叫分針,它表示多少分。)

師:你知道最長最細的是什么針嗎?秒針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對,就是一秒!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來認識一下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2、說說是幾秒,教師提問:秒針走一大格表示幾秒,從1走到4表示幾秒,從7走到1是幾秒,……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3、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適當?shù)慕o學生講解秒表的讀法)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這是什么發(fā)出的滴答聲?

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jīng)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shù)一個數(shù),看誰數(shù)得最準確。

看了你們剛才的表演,你覺得1秒的時間過得怎樣?(學生暢談1秒時間感受)是呀,1秒的時間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學習1分=60秒,并體驗1分鐘

師:如果秒針從數(shù)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shù)字12,這時經(jīng)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讓學生靜靜地觀看鐘面上的秒針走一圈。

問: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么呢?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活動,咱們來做一個1分鐘的體驗活動。

師生共同總結(jié)一分鐘可以做的事。

三、 聯(lián)系鞏固

1、填單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呀?現(xiàn)在老師想來考考你們,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人每天睡覺大約9( ) 系紅領巾大約20( ) 煮飯大約30( )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課堂小結(jié):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計量時間的'單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過得快不快?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浪費1秒鐘!

五、課外作業(yè)。(略)

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1分=60秒

三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上冊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內(nèi)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鐘面,學習了時、分、秒有關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充分聯(lián)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從而主動探索24時計時法的規(guī)律,幫助學生理解和發(fā)現(xiàn)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并能在兩者之間進行互換。通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通過鼓勵學生收集相關知識的內(nèi)容來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學生分析:

在學習24時計時法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有關時間,時、分、秒和時間有關的知識,他們對鐘面、經(jīng)過的時間等問題均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比如電視和乘車的過程中等或多或少地與24時計時法有過交道,不會一點都沒有接觸到,這就構(gòu)成了學生學習本課的知識基礎。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覺得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應該注重生活化、活動化、信息化,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讓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中。因此,要讓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在于調(diào)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問題,創(chuàng)造新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展智慧,增長才干。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啟發(fā)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模式,現(xiàn)實生活中到處有數(shù)學,到處存在著數(shù)學思想,關鍵是教師能否善于結(jié)合課堂教學內(nèi)容,去捕捉生活數(shù)學實例,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服務。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和發(fā)現(xiàn)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并能正確地把用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間與用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現(xiàn)實而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初步感知兩種計時法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掌握12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特征,發(fā)現(xiàn)兩種計時法互相轉(zhuǎn)化的規(guī)律,能正確進行互化,并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為學生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激活學生思維,讓他們在借助已有知識經(jīng)驗猜想、觀察比較12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異同、發(fā)現(xiàn)兩種計時法相互轉(zhuǎn)化的方法等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抽象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提供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學習過程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感悟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三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上冊教案篇6

教學思路:

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標或者自定的目標對物品進行分類,并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并能初步匯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經(jīng)歷分類和比較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養(yǎng)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但是專門讓孩子被動的認知讓整個課堂很枯燥,孩子也沒有興趣。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時候,我想采用一系列游戲的方式和方法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如《小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麗的大海邊》,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讓孩子在新奇的時候就結(jié)束,意猶為盡,既調(diào)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又保證了孩子在玩中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并會比較事物的大小多少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后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數(shù)學問題。

4、經(jīng)歷分類、比較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養(yǎng)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選取學生習慣的生活環(huán)境場景為基本素材。通過幫媽媽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動,啟發(fā)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在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中學習分類和比較,把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信息窗是幫媽媽分類放衣服,通過媽媽和小朋友的談話啟發(fā)學生利用經(jīng)驗,學習比較多少、大小、輕重、粗細、高矮等,在我學會了么欄目中比較遠近寬窄,達到寬展鞏固的目的。

學校學生情況分析:

學校處于城市,教室里設有多媒體,利用課件讓學生投入這個學習活動中。學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經(jīng)驗,和教材的生活場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對于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對大小多少輕重高矮的分類不是太難。

教學過程:

一、動手游戲?qū)胝n題《比較》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下面我們一起玩一個《老師說你們做》的游戲。老師說學生邊說邊做

(大小,高矮,長短,胖瘦,粗細。)

二、新授

1、小朋友,你們在家愿不愿意幫助媽媽收拾家務?我們的好朋友小明他幫助媽媽把家務收拾好后,把媽媽、爸爸、自己的衣服分類放好,說“媽媽的衣服真多啊”,你能告訴老師,小明是怎么知道媽媽的衣服多?(出示課件圖片)

2、學生自由發(fā)言(因為我看到媽媽的衣服疊的最厚了。)

3、看到老師的圖片,你還能比較什么?(媽媽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比小明的衣服長,所以小明的衣服最短;還能比較花瓶,觀賞的裝飾品,古董馬,媽媽小明的身高。)

4、同學們觀察的真細致。閉上眼睛,跟老師旅游輕松一下!看!出示課件,我們到哪兒了啊?(花果山)你能在這兒比較什么?(學生盡情發(fā)揮,數(shù),猴子,比較多少)接著去旅游出示課件我們又來到哪兒了啊?(海邊)我們能比較什么啊?(學生自由說)

5、我們旅游到了這么多的地方,能不能從我們生活中進行比較呢?把你們課前收集的資料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告訴大家你比較的是什么。(礦泉水瓶,汽車,球,鉛筆,紙。)看看我們教室里能比較什么?生活中我們還能比較什么?(學生自由回答,老師隨機鼓勵肯定其想象力和觀察能力)

6、游戲《小組找家》出示課件讓學生比較完書的厚和書的'多少之后,分組,聽老師口令找家。

7、游戲〈男女找家〉出示課件,輕重的比較,然后男生女生分組找家。

8、小貓看到我們玩的這么開心,也來參加我們的游戲,但是它帶來一只小貓和兩團線球,它要問問我們小朋友哪團線球長?學生自由發(fā)揮,肯定起想象的答案。你還能比較什么?

9、動手涂一涂。出示課件,看到大數(shù)受不了了,為什么?(我們小朋友可不要象他這樣,要愛護樹木)下面把你認為是大樹的涂上深綠色,小樹涂上淺綠色,動手涂一涂,比一比誰涂的又快又好,老師就獎勵他一個大拇哥。學生動手老師巡視。

二、 小結(jié)

我們這節(jié)課學會了比較,以后在生活中就可以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下面我們就到大自然中看一看還能比較什么?男女排隊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

?比較》是上一節(jié)課《分類》的延續(xù),是小朋友在幫媽媽整理完衣服后,與媽媽一起放衣服的情景,通過媽媽和小朋友的談話提出比較厚薄的問題,以此引導學生討論問題研究問題比較事物的方法。這節(jié)課在設計上能吸引學生,上課實際效果中學生能主動積極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當中,但游戲的運用還可以設計的更吸引孩子又能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讓孩子在玩中掌握。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注意了對教材的知識的比較和補充,還滲透了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但是環(huán)節(jié)的巧妙并不能代表課堂的成功。在真正上課時,沒有想象中的預期效果。首先在備學生中準備的不充分,對學生的回答老師沒有很巧妙的回答,需要進一步提高調(diào)空能力和語言藝術。其次在出現(xiàn)知識性的問題應該充分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急噪和不允許學生發(fā)言的現(xiàn)象。教具和課件應該做的更加精美一點。充分發(fā)揮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的情景教學,使數(shù)學更加生活化情景化。

三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上冊教案篇7

一、結(jié)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周長

1、剪一剪,初識一周邊線

秋天的樹葉色彩繽紛,形狀各異,每一片葉子都是秋姑娘寫給我們的信。老師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給我的一片樹葉。

師:你能幫我剪下來嗎?可以怎么剪?(師引導突出一周邊線)

師:一定要從他指的這個點開始剪嗎?

小結(jié):從哪里開始剪都可以,只要沿著樹葉一周的邊線,最后回到起點就行了。

(請學生剪下樹葉)

2、描一描,再識一周邊線

老師這兒還有一片樹葉,你能一筆描出它一周的邊線嗎?[板書:一周邊線]

3、比一比,初步認識周長

師:這兩片樹葉一周的邊線一樣長嗎?

對呀,邊線是有長度的,有的邊線長一些,有的短一些。樹葉一周邊線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完成板書]

二、結(jié)合身邊實例,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

1、摸一摸,圍一圍,說一說

(1)用掌心摸一摸我們坐的課桌的表面。這個課桌面也是有周長的,用手指圍一圍課桌面的周長在哪里。誰能說說什么叫課桌面的周長?(課桌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是課桌面的周長)

(2)拿出數(shù)學書,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在哪里?比劃給同

桌看。什么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數(shù)學書封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周長。)

2、辯一辯,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個蘋果,這個蘋果的周長在哪里?

師:蘋果是個立體物體,不好表示周長。但是如果我們把蘋果切開,就露出了一個切面,像這樣的平面就有周長。

誰來指一指蘋果切面的周長?

(2)找一找你身邊,哪里還能找到周長?

生:黑板面的周長,門表面的周長等

(3)小結(jié):剛才我們認識的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周長。其實很多平面圖形上也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周長”概念的建立,我設計首先是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進而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其中通過一個立體蘋果實物,讓學生理解,周長是指物體“表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潛移默化中,起到了物體表面與平面圖形這兩方面的紐帶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圖形的周長

1、操作交流中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

師:描出這些圖形的周長,并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周長

(幾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書本62頁)

2、變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圖形周長的認識

師:你們看,房子圖上開了一扇門,現(xiàn)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原來一樣嗎?變得怎樣了?

學生辯論后明確,周長變了,變長了。

師:呀,房子圖上又開了窗,現(xiàn)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開了門的房子圖相比,變了嗎?

學生辯論后明確:周長沒變。

明確:圖形的周長只和外面一周邊線的長度有關,與圖形里面的線段無關。

師:這也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認識嗎?它有周長嗎?為什么?

學生辯論后明確:沒有周長,因為從起點圍,圍不到一周。

師:添上什么它就也有周長了?

生:

總結(jié):看來,只有怎樣的平面圖形才有周長?(起點和終點手拉手,封閉起來的圖形只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在描周長、剪周長的具體活動中并不能完全建立“周長”的概念,它還需要一定的觀察、比較、思辨等思維活動的參與。怎樣幫助學生建立較為豐富而深刻的“周長”概念呢?我設計了一個逐步遞進的沖突情境——開門的房子、開窗的房子、以前學過的角,讓學生在經(jīng)歷沖突的過程中深化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四、自主動手操作、測量計算周長

學到這兒,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周長,封閉的平面圖形也有周長。

1、探索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測量計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辦法?同桌論討商量。

(用尺量,再計算)

請兩位同學合作到黑板上測量,其它同學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用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圖形的周長?為什么?

小結(jié):用線段圍起來的圖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計算的方法得到周長。

2、探索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測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這片樹葉的周長,可怎么辦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線圍一圍,再量出線的長度)

兩位學生上臺操作,得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大約57厘米。

3、在圖形的變化中體驗周長的變化

這是一個方格圖,每個方格的邊長是多少?

(1)求一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在這個方格圖中來求正方形的周長,我們既可以數(shù),也可以算,都是求這個正方形所有邊線的總和。

(2)求3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3個方格拼成的,你覺得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預設:12厘米、8厘米、10厘米

師:答案不一樣了,你支持哪種答案的說說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觀點可以舉手提問或反駁。

師總結(jié):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圖形的周長就是它一周邊線的長度,要求周長,關鍵是找準圖形的一周邊線。

(3)求4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4個方格拼成的,你認為它的周長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嗎?

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們形狀一樣嗎?

那你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由3個方格拼成的圖形并不是3個方格周長的總和。我利用這個“認識易錯點”顯現(xiàn)學生的真實思維過程,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在爭辯中深入思考,從而強化學生對“周長”的正確認識,有效地避免了錯誤。)

五、實踐應用周長,積累測量經(jīng)驗

今天,我們和周長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長呢?那就讓我們來執(zhí)行幾項任務吧。

1、先請4人小組的組長來抽取任務

2、在做任務時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軟尺,米尺等)可以由組長到工具角借,請工具管理員介紹工具的用法3、小組合作,教師指導

1號任務:測量一元硬幣的周長

2號任務:測量課桌面的周長。

3號任務:小組內(nèi)選一位同學,測量它的腰圍

4號任務:沿中間曲線剪開,想辦法弄清楚剪開后兩個圖形的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

①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圖形剪開來比。)

4、匯報交流

5、教師評價,評選出“智慧小組”、“團結(jié)小組”、“文明小組”

(設計意圖:采用分小組來抽取任務的形式能較好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小組間產(chǎn)生競爭意識,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學生在自主測量物體和圖形周長的過程中,經(jīng)歷觀察、測量、計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去認識和理解,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經(jīng)歷,在經(jīng)歷中應用數(shù)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