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要有著較強的思維邏輯能力,通過教案的書寫,教師們可以很好的給孩子們上課,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硫的教案設計7篇,感謝您的參閱。
硫的教案設計篇1
一、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清洗鵪鶉蛋的方法。
2.簡單了解白醋的功效。
3.樂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體驗探究樂趣。
二、活動準備
雞蛋、鵪鶉蛋、蛋窩、水、白醋、標有序號1.2.3.的透明碗每人三個、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認識鵪鶉蛋
(1)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新朋友,請你們看看這是什么?(出示蛋)
師:那你們知道蛋寶寶的媽媽是誰嗎?(出示母雞圖片)
師:那我們一起來和雞媽媽打個招呼吧!(師幼一同和雞媽媽打招呼)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東西,你們猜猜它是誰?教師出示鵪鶉蛋。
(2)師:請小朋友們來看看雞蛋和鵪鶉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分別請個別幼兒回答)
總結:根據幼兒回答,小結雞蛋與鵪鶉蛋的不同。
2、提出問題
師:鵪鶉媽媽今天有些不開心,它看到雞蛋又白又亮,自己的蛋卻有好多黑色斑點,它想把自己的蛋寶寶變得和雞蛋一樣,又白又亮,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呀?
討論一:怎樣讓鵪鶉蛋變“干凈”?(教師適當引導,可以給蛋寶寶洗洗澡。)
討論二:用什么來洗?(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水、肥皂、香皂、沐浴露)
3、實驗
(1)介紹實驗材料
教師: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三種不同的洗澡水(1號、2號、3號),來為蛋寶寶洗澡,請小朋友每人拿三顆鵪鶉蛋,分別放進三個小碗里來給它洗澡,注意不要給它們換澡盆。你可以像媽媽一樣,讓它泡一泡,給它搓一搓,注意,鵪鶉蛋寶寶的殼很脆弱,別把它們弄破了。
(2)幼兒操作,教師從旁觀察、個別指導。同時讓幼兒猜猜,這三種洗澡水是什么做的。
(3)集中幼兒進行討論
提問1:哪個碗里的洗澡水能把蛋洗干凈?
提問2:三個碗里分別裝的是什么水?
教師可以用看看,聞聞的方法,請幼兒分辨三種水的不同。
小結:1號碗里裝的是水、二號碗里裝的是洗潔精,它們都不能把蛋寶寶洗干凈。三號碗里的洗澡水是透明的,有點發(fā)黃,聞起來酸酸的。
4、認識白醋
介紹白醋:3號洗澡水其實是白醋,白醋是透明的,有點發(fā)黃,聞起來酸酸的。白醋是一種調味品,爸爸媽媽做飯的時候可能會用到。它的本領可大了,它能讓鵪鶉蛋寶寶變得白白的,還有其他本領呢(此處可播放白醋功效視頻或課件)
5、繼續(xù)試驗:
1.教師請幼兒繼續(xù)做實驗:把1號,2號洗澡水里的蛋寶寶也洗干凈,這次,要把它們泡在白醋里,讓它好好泡泡澡,同時請你仔細觀察,看看鵪鶉蛋表面會發(fā)生什么神奇的變化。
可以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觀察鵪鶉蛋的變化。
2.觀察后集中
先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小結:鵪鶉蛋在白醋里有冒泡、脫皮的現象。
四、活動延伸
提出問題:如果把鵪鶉蛋寶寶一直放在醋里面浸泡,它會變成什么樣?你們想知道么?那就請你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試試看,然后告訴老師你的發(fā)現。
試驗原理:醋酸與碳酸鈣發(fā)生發(fā)生產生二氧化碳和醋酸鈣,活動還可以繼續(xù)延伸:讓孩子知道我們的牙齒如果不經常刷就會像蛋殼一樣被腐蝕。
硫的教案設計篇2
習作4
設計理念:
觀察是我們獲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教案中重視寫作前的作文活動設計,這樣讓學生學習觀察、攝取和感悟,使作文教學達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美好境界,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中心應是“有趣”,如何寫出當時的有趣,是一個難點,激起學生的興趣,并且使學生學會觀察。
作前準備:
觀察小螞蟻的生活習性,以及用樟腦丸做一些小實驗。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勤于思考、樂于探究的習慣,增強持續(xù)觀察的意識;
2、能按照實驗的過程有順序地記敘實驗的經過,并能寫清楚人的動作、語言和心情變化。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推理、表達,在語言表達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3、激發(fā)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把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具體地寫下來。
教學難點:能按照實驗的過程有順序地記敘實驗的經過,并能寫清楚人的動作、語言和心情變化。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入題,引導探究樂趣。
我們在科學課上,已經做了許多實驗,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吧,你們做過哪些實驗,還記得嗎?
誰愿意說給其他同學聽。
二、組織活動,攝取習作素材。
1、我們現在到外面去做一個小實驗,愿意嗎?
2、組織學生到門口選好的樹下找一只小螞蟻,用樟腦丸在螞蟻的前面劃一道線,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教師做實驗時動作怎樣?(先……再……后……)
教師實驗時說了哪些話?提了哪些疑問? 如果螞蟻穿過這道“防線”,就在螞蟻前面再劃一道線,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等小螞蟻跑累了,就在它的周圍劃一個圈,這個圈呀稍微大一點,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把圈子逐漸縮小,比一角錢的硬幣還要下,你又會發(fā)現什么現象?
整個實驗時,同學們的言行、神態(tài)及你自己的心情變化是怎樣的?
3、教師做實驗,指導學生觀察。
三、創(chuàng)設情境,交流活動發(fā)現。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
回到教室,教師采訪學生:小攝像師們,你們剛才都看到了什么?(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2、反饋、評價。
①小組代表針對三個問題發(fā)表自己意見。引導針對一個問題作適當的描寫。
②師生共同評議。
3、口述練習,隨機指導。
四、自主表達,擬定個性文題。
1、自主擬題。
如果以這次實驗為題,怎么擬訂?
如果以你的心情變化為題,怎么擬訂?
如果以這節(jié)課為題,怎么擬訂?
2、學生自由習作,放手試寫全文,教師對習作基礎差的同學進行指導。
五、互批互改,提高習作素養(yǎng)。
第二課時
一、同組交流習作。
(1)指名讀完成的初稿,師生共同講評。
(2)引導學生分別就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寫具體,就是否寫出師生的言行、神態(tài)及心情變化等方面發(fā)表自己的建議。
學生完成習作草稿后,各自朗讀一遍,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議修改。
二、文后指導。
1、推薦優(yōu)秀片段或者全文,教師相機指導。
2、學生各自修改——同桌互提修改意見——自己再次修改。
三、修改作文。
四、學生謄寫作文。
板書設計:
有趣的實驗 先……再……后……
硫的教案設計篇3
教材分析
在學習本單元內容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接觸了在方格紙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本單元學習的圖形變換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fā)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在旋轉、平移的過程中,能形成一個較復雜的圖形。在教學本單元的內容時,需把握以下幾點。
1.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第54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最好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fā)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2. 通過在方格紙上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
一、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 ,解決問題。
(1)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出示幻燈片):這些圖案漂亮嗎?你想知道它們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
(2)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師(演示幻燈片):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的。請你們仔細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3) 小組交流、巡視反饋。
師:現在請同桌同學就剛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交流。(教師走進孩子的中間,與他們進行初步的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來匯報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整理。)
①圖形b可以看著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②圖形c可以看著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③圖形d可以看著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4) 觀察感悟,發(fā)現規(guī)律。
師:從圖形a旋轉到圖形b,圖形b旋轉到圖形c,圖形c旋轉到圖形d的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大小不變、點o是固定的,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
(設計意圖: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悟一個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在旋轉的過程中,這個簡單的圖形總是圍繞一個點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轉的。)
二、活動二:動手實踐,親身體驗。
1、轉一轉、描一描。
(1) (課件出示教材p55第一題)下面這些三角形是以哪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的。先獨立解決。可以剪一個三角形標上各點轉一轉。(獨立嘗試,動手操作)
(2) 學生操作后小組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3) 請三個學生上臺演示,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2、想一想、填一填。
師:(課件出示教材p55 第2題) 仔細觀察4個圖形的位置,完成填空。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3、數學萬花筒。
請同學們自己剪一個任意的三角形,接著一邊旋轉,一邊把旋轉后所得的圖形描繪下來,讓孩子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老師作適當的指導。
4、歸納總結。
(1) 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有哪些體驗,把你想法與同學說一說。
(2) 班上交流,引發(fā)更多的同學進行反思。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感受圖形旋轉的一些方法與規(guī)律后,讓學生大膽地實踐,經歷動手設計的過程,能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三、活動三:拓展練習,延伸應用。
1、p56試一試的第2題
練習時,讓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學生比較熟練后,再請他們按要求畫出旋轉或平移后的圖形。
2、p56試一試的第3題
練習時,請學生自己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積累一些經驗,然后再涂顏色。
3、開放性練習。
請你在課后自己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可以應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來進行設計,相信你能成功的!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第二稿)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56頁。 〖教材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課件)。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chuàng)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xù)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四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在其認知過程中仍占主導地位。因此,要本著邊操作邊感悟的原則,讓學生在經歷中體會旋轉的三要素(課件),感受圖形旋轉帶來的變換美。具體的處理方式有兩種:一是,我用課件設計一個圖形旋轉的過程,并逐步展示每一步變化的過程(課件)。二是,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課件)。在旋轉的過程中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強調這一點稱為中心點)
1.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 活動(教材第54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最好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fā)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chuàng)造出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1、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并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出示課件):這些圖案漂亮嗎?你想知道它們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
(2)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師(演示幻燈片):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的。請你們仔細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3) 小組交流、巡視反饋。
師:現在請同桌同學就剛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交流。(教師走進孩子的中間,與他們進行初步的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來匯報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整理。)
①圖形b可以看著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②圖形c可以看著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③圖形d可以看著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4) 觀察感悟,發(fā)現規(guī)律。
師:從圖形a旋轉到圖形b,圖形b旋轉到圖形c,圖形c旋轉到圖形d的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大小不變、點o是固定的,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
(設計意圖: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悟一個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在旋轉的過程中,這個簡單的圖形總是圍繞一個點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轉的。平移和旋轉變換是兩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案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分類,發(fā)現其中的特點。這種從大視角界入,給學生提供全面的、具有思維含量的認知空間,對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是很有必要的。)
二、活動二:動手實踐,親身體驗。
1、轉一轉、描一描。
(1) (課件出示教材p55第一題)下面這些三角形是以哪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的。先獨立解決??梢约粢粋€三角形標上各點轉一轉。(獨立嘗試,動手操作)
(2) 學生操作后小組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3) 請學生上臺演示,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圖一,按順時針旋轉,圖二,按逆時針旋轉,圖三,先請同學們預測一下旋轉的方向,然后課件演示,問和同學想象旋轉方向是否一樣?
2、想一想、填一填。
師:(課件出示教材p55 第2題) 仔細觀察4個圖形的位置,完成填空。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3、數學萬花筒。
請同學們自己剪一個任意的三角形,接著一邊旋轉,一邊把旋轉后所得的圖形描繪下來,讓孩子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老師作適當的指導。
4、歸納總結。
(1) 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有哪些體驗,把你想法與同學說一說。
(2) 班上交流,引發(fā)更多的同學進行反思。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感受圖形旋轉的一些方法與規(guī)律后,讓學生大膽地實踐,經歷動手設計的過程,能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三、活動三:拓展練習,延伸應用。
1、p56試一試的第2題
練習時,讓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學生比較熟練后,再請他們按要求畫出旋轉或平移后的圖形。
2、p56試一試的第3題(機動)
練習時,請學生自己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積累一些經驗,然后再涂顏色。
3、開放性練習。
請你在課后自己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可以應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來進行設計,相信你能成功的! 生活中,還有許多關于旋轉變換的知識有待我們去探索,就讓我們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去領略數學的無窮魅力吧!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第三稿)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56頁。
教材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課件)。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chuàng)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xù)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四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在其認知過程中仍占主導地位。因此,要本著邊操作邊感悟的原則,讓學生在經歷中體會旋轉的三要素(課件),感受圖形旋轉帶來的變換美。具體的處理方式有兩種:一是,我用課件設計一個圖形旋轉的過程,并逐步展示每一步變化的過程(課件)。二是,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課件)。在旋轉的過程中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強調這一點稱為中心點)
1.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第54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有操作的機會。練習中的一些問題最好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fā)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一個任意的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chuàng)造出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1、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并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見到一些美麗的圖案,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
看到這些圖案你有什么想法?
(提問學生。)
師:這些圖案有什么特點嗎?
(預設生:每一個圖案都是相似的、都有相同的部分)
師:哪些部分一樣?
那我們就可以把這些圖案分成若干相同的部分。
我們以這幅圖為例,它有什么特點?
它可以分成幾部分?
(生:四部分)
師:它是怎樣由這一幅圖通過怎樣的運動變換成這幅圖形的?
能否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說一說?
(預設生:它們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再向左平移)
(2)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師:那這幅圖呢?它又是通過怎樣的運動形成這幅圖形的呢?
(課件出示圖形)
請同學們拿出學具擺一擺、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小組活動。
(3) 小組交流、巡視反饋(活動一)
師:現在請同桌同學就剛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交流。(教師走進孩子的中間,與他們進行初步的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來匯報呢?
提問學生1:你是怎么得到這個圖形的?
到前面演示操作過程。(操作感受)
師:哪個小組再來匯報?
這次我有問題:這幅圖是以哪點為中心轉動的?向哪個方向轉動?角度是多少?得到哪幅圖形?
提問學生2:(學生邊演示邊說過程)
師:還是平移嗎?
以哪點為中心,叫什么?
向哪個方向轉動?(和我們鐘表轉動方向一樣叫順時針,相反的叫逆時針)
旋轉到這個位置是多少度呢?(看邊的變化)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整理。)
①圖形b可以看著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②圖形c可以看著圖形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③圖形d可以看著圖形c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
(4) 觀察感悟,發(fā)現規(guī)律。
師:從圖形a旋轉到圖形b,圖形b旋轉到圖形c,圖形c旋轉到圖形d的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大小不變、點o是固定的,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
(設計意圖: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悟一個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獲得。在旋轉的過程中,這個簡單的圖形總是圍繞一個點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轉的。平移和旋轉變換是兩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案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分類,發(fā)現其中的特點。這種從大視角界入,給學生提供全面的、具有思維含量的認知空間,對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是很有必要的。)
二、活動二:動手實踐,親身體驗。
1、轉一轉、描一描。
(1) (課件出示教材p55第一題)下面這些三角形是以哪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的。先獨立解決??梢约粢粋€三角形標上各點轉一轉。(獨立嘗試,動手操作)
(2) 學生操作后小組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3) 請學生上臺演示,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圖一,按順時針旋轉,圖二,按逆時針旋轉,圖三,先請同學們預測一下旋轉的方向,然后課件演示,問和同學想象旋轉方向是否一樣?
2、想一想、填一填。
師:(課件出示教材p55 第2題) 仔細觀察4個圖形的位置,完成填空。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三、活動三:拓展練習,延伸應用。
1、p56試一試的第2題
練習時,讓學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進行操作,學生比較熟練后,再請他們按要求畫出旋轉或平移后的圖形。
2、p56試一試的第3題(機動)
練習時,請學生自己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積累一些經驗,然后再涂顏色。
四、歸納總結。
(1) 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有哪些體驗,把你想法與同學說一說。
(2) 班上交流,引發(fā)更多的同學進行反思。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感受圖形旋轉的一些方法與規(guī)律后,讓學生大膽地實踐,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能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五、數學萬花筒。
(1)課件演示
六、開放性練習。
(1)讓學生說任意點,任意度數旋轉圖形老師課件演示
(2)請你在課后自己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可以應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來進行設計,相信你能成功的!
生活中,還有許多關于旋轉變換的知識有待我們去探索,就讓我們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去領略數學的無窮魅力吧!
硫的教案設計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p.23——27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計算工具,體會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通過學習,了解算盤的計數方法,認識計算器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計算器的簡單使用,了解計算機在高科技領域的應用,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工具。
教學重難點:會使用常見的計算工具。
課前準備:算盤、電子計算器。
一、知識鏈接:
想一想,你見過哪些常用的計算工具?你會使用它們嗎?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計算工具,體會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通過學習,了解算盤的計數方法,認識計算器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計算器的簡單使用,了解計算機在高科技領域的應用,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工具。
二、自主學習,一邊出示自學指導,一邊檢測,一邊交流講評。
1、自學課本第23頁,想一想:
①算盤上方每顆珠子代表多少?下方的每顆代表幾?
②你會在算盤上表示出32784嗎?
2、自學課本第24頁。
①你會使用這樣的電子計算器嗎?
②閱讀課本第25頁的“閱讀資料”,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過程。
3、自學課本第26頁例1,想一想:
①如何計算26×39=312÷8=
②用電子計算器計算和筆算,哪種方法算的快?如何進行驗算呢?
③練一練:1526﹢46587=68432﹣3596=
359×53=657÷3=
4、自學課本第27頁例4,思考:
①仔細觀察前四個算式的計算結果,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你能直接寫出后面三個算式的計算結果嗎?試一試。
②請你用計算器檢驗剛才猜想出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③完成課本第27頁的“做一做”。
三、達標測評
1、用計算器計算
367+65=572﹣98=
26×68=144÷12=
2、先用計算器計算前三個算式,再根據規(guī)律直接寫出其他算式的得數,最后用計算器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五、課后反思
硫的教案設計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對故事的理解,學習詞:“大、縮”。
2、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大膽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愿意向小老鼠那樣幫助別人,體驗幫助別人的樂趣。
活動準備:米皮皮的圖片衣服、魔棒一根、米皮皮頭飾一個、小苗苗、大苗苗圖片、小胡蘿卜、大胡蘿卜圖片、小蘑菇、大蘑菇圖片,故事圖片五幅
活動過程:
一、 出示米皮皮的圖片,這是一只叫米皮皮的老鼠,你知道嗎?他今天可高興了,他今天得到了一個寶貝,他幫助了許多的小動物,聽一聽他是怎樣幫助的?請聽故事《米皮皮的魔棒》。
二、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1) 米皮皮得到了一個什么寶貝?
(2) 為什么這是一根神奇的魔棒?
(3) 他對他們是怎樣說的?(長長長)
教師引導幼兒把對華說完整。他對小苗苗說:“長長長”。小苗苗就長大了!
游戲:幼兒用手指當魔棒,教師出示小苗苗的卡片,引導幼兒是用手指磨棒說:“長長長”教師迅速的出示長大的苗苗卡片,方法同上出示胡蘿卜和蘑菇的卡片,學習詞語:“長、縮”
三、米皮皮幫助了小苗苗、小兔子、小狗和小鴨子有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請再聽一邊故事。
教師出示故事圖片講故事提問:
(1)米皮皮幫助了小苗苗、小兔子、小狗和小鴨子,有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狼叔叔撿到了魔棒、他做了什么?
(3)誰幫助了狼叔叔,怎樣幫助它的?
四、學習游戲“米皮皮的磨棒”
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好嗎?我來當米皮皮,請小朋友當小苗苗、胡蘿卜、小蘑菇、狼叔叔,當我用磨棒指著問:“你是誰?”你要告訴我:“我是小苗苗”我說:“長長長”你就要扭扭身體舉起手來說:“我長大了!”當我說:“縮縮縮”你就要扭扭身體蹲下說:“我縮小了!”
第一遍游戲老師來當米皮皮。幼兒當小苗苗、胡蘿卜、小蘑菇、狼叔叔的角色。
第二遍游戲清兩個幼兒一組互相扮演米皮皮以及小苗苗、胡蘿卜、小蘑菇、狼叔叔的角色玩游戲。教師指導幼兒邊用動作表示邊來說:“我長大了,我縮小了!”
五、結束:磨棒神奇嗎?你喜歡米皮皮嗎?為什么?他用磨棒做了什么?
教師小結:米皮皮幫助了別人,所以所有的小動物都很喜歡它,就向小朋友喜歡它一樣。所以我們要多幫助身邊的小朋友,這樣你的朋友才會更多!
硫的教案設計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這兩首詩,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勇敢慎重地面對人生選擇。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結合自己的體驗,想象和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今天我們來學習普希金的一首小詩,看看他是怎樣面對人生的。板書課題。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教師組織學生將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課堂交流,達到資源共享。只要大體了解一下,有助于詩歌的理解就可以了。
亞歷山大·普希金,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他的創(chuàng)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fā)展影響很大,不僅是“俄羅斯文學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享有盛譽。他一生熱衷于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和詩作,引起沙俄統(tǒng)治者極端的不滿,曾兩度被流放,最終死于沙皇政府的陰謀之下。這首詩歌就是寫于流放期間。
三、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詩人的生平和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反復閱讀這首詩,獨立思考,仔細品味、感悟詩歌的語言。
思考題: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指的是什么?
2、詩歌的兩部分各表現了怎樣的內容?
3、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可采用課堂發(fā)言的形式,互相補充指正,作出解答,并說明結論是怎樣得出的。
明確: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實生活的寫照。
2、第一部分寫如果身處逆境,不必悲傷,要耐心等待,快樂的日子一定到來。第二部分寫要永遠向往美好的未來,現在雖身處逆境,只是暫時的,當時過境遷,往事都將成為親切的回憶。
3、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四、問題探究
這首詩歌雖文字不多,但卻有不少問題值得探究。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能立即解決的立即解決,解決不了的,采用四人小組討論形式答疑解難。
問題(教師備案):
1、怎樣理解“生活欺騙了你”?
2、面對逆境,我們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爭嗎?
3、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4、與一般詩歌相比,這首詩有什么不同?
明確:
1、必須要聯(lián)系詩人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來理解。這句話表明正義被沙皇專制所扼殺。它與違背生活規(guī)律,被生活所捉弄不是一個概念。
2、當時沙皇專制統(tǒng)治相當嚴酷,革命勢力一時還不足以與之抗爭,況且詩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時機的到來。
3、可從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強調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另一方面,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痛苦的。
4、這首詩沒有什么具體形象,只是以勸告的口吻明確地說明道理。一般詩歌的藝術形象都比較生動鮮明,而將主題含蓄地暗示給讀者。
五、朗讀背誦
硫的教案設計篇7
【教學對象】
小學五年級學生
【教學課時】
1課時(40分鐘)
【設計意圖】
學生進入小學五年級后,自我意識有了明顯的發(fā)展,由原來的注重外在的具體的自我特征開始向注意內在的較抽象的特征,如:品質、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轉變。這一轉變,關系到學生現在與今后能否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成功失敗,是否能充滿自信迎接挑戰(zhàn),是否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是否能形成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理想觀,是否能主動追求成功與幸福的生活,這一轉變是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基礎。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急需要對自我的正確認知,樹立自信心理。
本課三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層層遞進,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引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從而樹立信心,培養(yǎng)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
【教學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不錯的方面,要發(fā)掘自身優(yōu)點,懂得欣賞自己;
2.學習從不同角度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點,培養(yǎng)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
3.能夠在老師、同學、家長等幫助下,嘗試用不同方式全面認識自我,展示自身優(yōu)點,樹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
從不同角度發(fā)掘自身優(yōu)點,懂得欣賞自己。
【教學難點】
全面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心。
【教學方式】
視頻賞析、展示交流、短信互動。
【教學準備】
視頻《小萱的自我介紹》、《老師的話》,錄音《大仲馬的故事》,音樂《雨中漫步》、《春神來了》,彩紙,家長短信,星星卡,潛能自測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我是獨一無二的
目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愉悅的對話中消除師生的陌生感,為接下來的師生對話形成安全、溫暖的心理氛圍;引導學生發(fā)現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形成自我意識。
形式:動手實踐,撕窗花。
感悟:我是獨一無二的
1.撕窗花
同學們,喜歡這些漂亮的窗花嗎?讓我們一起動動手,將桌上這張普通的紙變成美麗的窗花吧。時間是一分鐘,開始吧!
2.展示作品,互相欣賞,感受作品各具特色。
讓我們來展示各自的作品吧。請同學們找一找,有沒有人和你撕的窗花是一模一樣的?
3.揭示:我們每一個人不正像這些形態(tài)各異的作品嗎?我們每一個人也是各不相同,獨一無二的。
二、我挺不錯的
目的:糾正學生自我評價上的偏差,幫助學生思維拓寬到最大范圍全面地透視自我,學會自我欣賞,提升自尊、自信和自豪感,激發(fā)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情感態(tài)度。
形式:視頻賞析、展示交流、短信互動
感悟:我挺不錯的
(一)、自我審視,發(fā)現優(yōu)點
1.視頻引路
(1)質疑:同學們,你們真的了解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嗎?你覺得自己是個不錯的孩子嗎?(板書:我了解自己嗎?)
(2)觀看視頻《小萱的自我介紹》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锇?,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她。
你覺得小萱不錯嗎?哪方面不錯?
2.星星連連看
聽了小萱的介紹,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也表現不錯呢?(板書:我挺不錯的)讓我們進入星星連連看,也來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吧(板書:發(fā)現優(yōu)點)。仔細想想,可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方面哦。趕緊從桌上挑選一個星星卡,具體寫一寫。(音樂:《雨中漫步》)
(二)、展示交流,分享優(yōu)點
1.組內展示交流
(板書:分享優(yōu)點)。
2.集體展示交流
(三)、多元評價,肯定優(yōu)點
1.同學眼中的我
在我們一起學習生活的這幾年中,你一定發(fā)現同學身上有許多不錯的地方。讓我們來夸一夸他們好嗎?
2.老師眼中的我
在小伙伴的眼中,我們的優(yōu)點被得到了肯定(板書:肯定優(yōu)點)。那在老師眼中,我們又是怎樣的孩子呢?課前老師采訪了你們的班主任老師。讓我們一起來看(觀看視頻《老師的話》)。
3.父母眼中的我
你們的爸爸媽媽雖然不能來到我們課堂上,但她們紛紛把你們的優(yōu)點以短信的形式發(fā)給老師,讓我們來看一看爸爸媽媽心中的我們又是怎樣的。(學生閱讀短信小紙條,音樂《春神來了》)
交流感受
教師點評:原來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優(yōu)點,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三、我可以更好
目的:引導學生發(fā)掘、發(fā)揮、發(fā)展?jié)撃?,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自覺。
形式:潛能檢測、故事欣賞。
感悟:我可以更好。
(一)“潛能自評,發(fā)掘優(yōu)點”
請學生完成“潛能測試”,回答問題,對照答案看看自己是否具有交往、探索、運動、音樂等方面的潛能。(板書:發(fā)掘優(yōu)點)
(二)“故事欣賞,放大優(yōu)點”
聽一聽大仲馬的故事,知道揚長避短,放大優(yōu)點就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板書:放大優(yōu)點)。
教師寄語:現在大家一定更了解自己了(板書:我更了解自己了!),是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樹立信心,發(fā)現并放大你的優(yōu)點,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家會成為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符合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建立了民主、平等、合作的輔導關系,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自我體驗、自我開放與自我探索,處處體現了以積極引導為主的學生團體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真正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我,從而樹立信心,培養(yǎng)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
(注:這節(jié)課獲江陰市心理健康教育會課比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