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人教版教案優(yōu)秀8篇

時間:2022-12-14 作者:Brave 備課教案

對于教師而言,我們在每節(jié)課之前必須要準備好教案,教案簡單的說就是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所提前寫好的書面文體,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貓人教版教案優(yōu)秀8篇,供大家參考。

貓人教版教案優(yōu)秀8篇

貓人教版教案篇1

一、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系

時間間隔能展示運動的一個過程,時刻只能顯示運動的一個瞬間。對一些關于時間間隔和時刻的表述,能夠正確理解。例如:第3s末、3s時、第4s初……均為時刻;3s內、第3s、第2s至第3s內……均為時間間隔。區(qū)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與位移的關系

位移表示位置變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運動圖像的含義和應用

由于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學中,經常用到的有x-t圖象和v—t圖象。

1.理解圖象的含義:

(1)x-t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2)v—t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2.了解圖象斜率的含義:

(1)x-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貓人教版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字,會認1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了解動物遠游的本領,激發(fā)學生了解動物、探究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讀文,知道動物具有的超越人類的本領,激發(fā)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

2、引導學生感受動物世界的神氣,學習動物們驚人的耐性、毅力和堅忍不拔的品質。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幾位可愛動物朋友。它們都是誰呀?(學生看圖)

2、這些動物朋友都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本領,甚至超越了聰明的人類,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篇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課文讀流利。

2.同桌自學生字。

3.看到大家學得這么認真,我也忍不住想考考大家了。

(cai出示一類詞語 開火車讀、齊讀)

4.同學們這么棒!相信這些字也難不倒大家了。(cai出示二類詞)來一起讀一遍吧。

5.真不錯,生字連成詞語了,能讀好嗎。(cai出示課內詞語)(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習第一段

同學們預習過課文,這種特殊的本領究竟是什么呢?(學生回答)

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評:對,這就是動物遠游的本領。(板書遠游)

請同學們再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2、3自然段

(1)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的2-6自然段,看看課文介紹了哪些動物遠游的本領?

學生回答(蜜蜂、鱸魚、鴿子、燕子、三文魚、夜鶯)

能用書的一句話來概括,看了它們的本領后你的感受嗎?

(cai出示句子:“這真是令人驚訝啊!”)

小結:是呀,這些動物即使到遙遠的地方,也可以認路回家。比我們人類的本領還要強。這真是令人驚訝啊!

(“驚訝”)體會朗讀(指名)

(2)我們先來看看蜜蜂和魚的遠游本領吧,自由讀課文第2、3自然段,你對誰最感興趣,就讀哪一段,勾畫下讓你驚訝的地方畫波浪線,好好讀一讀,

(3)今天咱們先來看看小小的蜜蜂遠游的本領吧。誰來說說看蜜蜂遠游的本領怎么令你驚訝了?從哪里看出來的?能讀一讀嗎?

a 生談第一句:最遠去過哪些地方?你們一個人去過解放公園?說說你的感受。來聯(lián)系一下自己的生活來談談(驚訝)帶著你的感受來讀一讀。真是了不起呀,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讀吧。(齊讀)

還從哪里體會到蜜蜂遠游的本領強的?

b 生談第二句:關于這個方面的知識 我找了一些相關的資料,了解到蜜蜂他是靠眼睛來認路的,而他的記憶力是非常強的,只要是沿路上有的一些事物,他都能記住,因此把他們放到盒子里,帶到較遠的地方也能很快飛回來。讀到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呢?(驚訝)帶著你的感受來讀一讀。真是令人驚訝呀,女生一起把這句話讀讀吧。(女生齊讀)

(4)蜜蜂遠游的能力已經很強了,還有比蜜蜂還強的呢!(出示鱸魚的圖片)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來咱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5)從課文的哪一個部分看出魚的遠游的能力比蜜蜂還強呢?

(第二句話:路程遠、時間長)

蜜蜂喜歡早出晚歸,但是很多魚遠游卻有季節(jié)性和規(guī)律性。比如大馬哈魚 、小黃魚 、胭脂魚,他們都有這個能力。有人研究過鱖魚的旅行。鱖魚在河里長到2歲游入海洋 ,張大以后又回到河里產卵,而且總是回到幼年所在的地方。這樣遠的路,鱖魚即使只走過一次,也決不會走錯。并且一路上,他常常要越過很大的障礙物。

我國的鱸魚也有這個本領(cai出示圖片)自己去讀讀課文吧。(指名讀)讀到這里又給你什么感受呢?(驚訝)誰再來讀一讀?(指名讀)

(6)我們學習了蜜蜂和魚遠游的本領有什么感想呀?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談。(學生自由談感想)

帶著這種感覺來讀讀2、3自然段吧。

四、小結本課學習,布置課外學習活動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去動物王國里了解了蜜蜂和鱸魚令人驚訝的遠游本領,其實還有比它們更加令人驚嘆的小動物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去探尋它們的奧秘吧。

2、查詢有關動物的知識,辦一份有關動物知識的小報。

五、教學生字

[板書設計]

17、動物的遠游

蜜蜂

鱸魚

鴿子

燕子

三文魚

夜鶯

貓人教版教案篇3

設計說明

“反比例”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和“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理念,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機會。

1.借助定義、實例,滲透函數(shù)思想。

教學伊始,借助正比例的意義和生活實例,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函數(shù)思想,充分理解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量的比值不變的特點,為學生探究成反比例關系的兩種量之間的關系以及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和特點奠定良好的基礎。

2.借助具體情境,在觀察、討論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教學中,通過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討論中發(fā)現(xiàn)“把相同體積的水倒入底面積不同的杯子中,水面的高度不同”及“杯子的底面積×水的高度=水的體積”這一規(guī)律,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歸納、概括出反比例的意義及特點。

3.借助已有的學習經驗總結反比例關系式。

因為正、反比例體現(xiàn)的都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的關系,且正比例關系表達式學生已經掌握,所以在總結反比例關系表達式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驗自己總結出反比例關系表達式,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玻璃杯 直尺 水 實驗記錄單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復習。

課件出示:一個圓柱形水箱,底面積是0.78平方米,高是1.2米,這個水箱能裝水多少立方米?

(1)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2)提問:你是根據(jù)什么公式進行計算的?

預設

生: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3)師追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和高之間還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呢?在什么情況下其中的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

預設

生1:底面積=圓柱的體積÷高,高=圓柱的體積÷底面積。

生2:如果底面積一定,圓柱的體積與高就成正比例;如果高一定,圓柱的體積與底面積就成正比例。

2.引入課題。

如果圓柱的體積一定,那么底面積與高又成怎樣的關系呢?這就是本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反比例)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有關圓柱的體積問題以及列舉圓柱的體積、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系,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完整性的同時,為新知的學習作鋪墊。

⊙探究新知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感知成反比例關系的量。

(1)課件出示教材47頁例2,引導學生結合問題進行觀察。

師:觀察情境圖,理解圖意后,觀察下表,先一行一行地觀察,再一列一列地觀察,并思考下面的問題。

杯子的底面積與水的高度的變化情況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積/cm2

10

15

20

30

60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①表中有哪兩種量?

②水的高度是怎樣隨著杯子底面積的大小變化而變化的?

③相對應的杯子的底面積與水的高度的乘積分別是多少?

(2)學生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預設

生1:有杯子的底面積和水的高度這兩種量。

生2:杯子的底面積增大,水的高度降低;杯子的底面積減小,水的高度升高。

生3:相對應的杯子的底面積與水的高度的乘積都是300,是一定的,也就是杯子的底面積×水的高度=水的體積(一定)。

(4)明確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

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杯子的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杯子的底面積增大,水的高度反而降低;杯子的底面積減小,水的高度反而升高。但是無論怎樣變化,杯子的底面積和水的高度的乘積總是一定的,所以我們就把杯子的底面積和水的高度這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貓人教版教案篇4

教學內容: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進位),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退位),問題解決: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加減法估算。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能力點:

1.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5.培養(yǎng)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

1.使學生知道數(shù)學問題的提出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鼓勵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3.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2.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協(xié)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公德教育。

教學重點: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出示圖。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兩輛車,每輛車只準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大家估算一下哪兩個班可以合成一輛車呢?(小組交流)

匯報不同的乘車方法。

師:有這么多的方法,我們如何驗證呢?(把兩個班的人數(shù)加起來看看是否超過70人)

二、自主探究:

1.驗證二(1)和二(2)班的同學能否乘一輛車。小組合作,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忙。 學生匯報:(1)用口算30+30=60 ,60+6=66沒有超過70,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兩個班可以和乘一輛車。(3)用小棒,先擺3捆6根,再擺3捆,合起來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梢詢蓚€班合乘一輛車。

(4)我使用豎式計算的,個位6+0=6,在個位寫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寫6,所以等于66。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2.用你喜歡的方法驗證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輛車。選出比較快的人,說一說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的數(shù)寫在個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數(shù)寫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運用:

1.計算下面各題。

59+40= 20+67=24+63= 46+53=

62+17= 35+24=3+84= 43+40=

2.數(shù)學醫(yī)院:

17+20=19 50+26=42+3=72

1 7 5 04 2

+ 2 + 2 6 +3 0

1 9 7 67 2

3.老師有一位鄰居小明非常喜歡運動,媽媽給他買了一雙跑鞋、一個足球共用多少錢呢?一身運動服又用多少錢?

4. 3 74 5

+ 2 ? +? 4

5 97 9

開放題: 3 6

+ 6 3你能寫出幾個象這樣的算式。

9 9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加法。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計算:36+21= 23+75 56+30 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計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學生試算。交流算法。

2.擺小棒:小組說擺法。問: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整捆的有幾捆?合起來是多少?

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從哪一位加起?6+5超過了10怎么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寫上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

4.比較36+21與36+35有什么不同?

5.計算46+24,試算,可以借助于小棒。個位的0可不可以不寫,為什么?

6、小組合作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你認為還應該提醒同學們什么問題?

三、拓展運用:

1.“做一做”,圖中有什么信息?根據(jù)信息提出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貓人教版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抽取游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抽取問題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決有關簡單的問題。

2.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了解數(shù)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抽取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抽取問題的基本原理。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

盒子里有同樣大小的紅球和藍球各4個。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個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幾個球?

1.猜一猜。

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幾個球。

2.實驗活動。

(1) 一次摸出2個球,有幾種情況?

結果:有可能摸出2個同色的球。

(2) 一次摸3個球,有幾種情況?

結果:一定能摸出2個同色的球。

3.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啟發(fā):摸出球的個數(shù)與顏色種數(shù)有什么關系?

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只要摸出的球比它們的顏色種數(shù)多1,就能保證有兩個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題。

(1) 獨立思考,判斷正誤。

(2) 同學交流,說明理由。

第2題。

(1) 說一說至少取幾個,你怎么知道呢?

(2) 如果取4個,能保證取到兩個顏色相同的球嗎?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十二第1、3題。

貓人教版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登、鸛、雀、依”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朗讀詩句中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鸛雀樓的圖片,問:你們看這是什么?你們覺得怎樣?教師簡介鸛雀樓:鸛雀樓舊址在山西省的永濟縣。因為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鸛雀樓。樓一共三層,在樓上可以望見雄偉的中條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是當?shù)氐拿麆?。唐代有位的詩人叫做王之渙,他登上這座鸛雀樓后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登鸛雀樓》(板書課題)那么,詩人登上了鸛雀樓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課件)看圖,聽錄音,整體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讀古詩。

1、自由讀,畫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理解詩句意思。

1、自由讀古詩,讀后想想:

(1)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詩人想到了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小組討論、交流上述問題。

3、質疑、解疑,重點理解:

目:看。欲:想要。窮:盡。

4、說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什么道理。

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要奮發(fā)向上,不斷進取。

四、指導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

2、指名讀,集體評議。

3、同桌互背。

4、情境體驗:把自己裝扮成詩人,看圖吟誦古詩。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點指導:

入:與“人”的區(qū)別。

窮:部首是“穴”(穴寶蓋)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

貓人教版教案篇7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希望你會喜歡!

一、教學內容

兩種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shù)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shù)量關系。

[2.認識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shù)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shù)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shù)量關系。]

難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信息,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教學例4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shù)是數(shù)量(板書:數(shù)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shù)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shù)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fā)現(xiàn)單價、數(shù)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數(shù)量怎樣求單價呢?生匯報

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又該怎樣求數(shù)量呢?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shù)量關系時,只要記住“單價×數(shù)量=總價”就可以根據(jù)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總價÷數(shù)量=單價”“總價÷單價=數(shù)量”]

2、教學例5

出示例題,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25米,10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fā)現(xiàn)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如果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shù)量關系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jù)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三)鞏固發(fā)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匯報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兩種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

單價×數(shù)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

總價÷數(shù)量=單價 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shù)量 路程÷速度=時間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shù)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并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shù)量關系。認識了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shù)量的求法,會靈活應用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貓人教版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使學生了解中華文明處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fā)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fā)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本課教學用具是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方法是啟發(fā)式的談話法,設計探究問題與學生質疑相結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同創(chuàng)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xiàn)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進而促發(fā)或增強學生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學重點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教學方法

討論法、 聯(lián)系講述法、 圖表法、 圖片分析法。

教具

歷史文物、遺物圖片 、投影儀、小黑板。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我國最古老的人類,了解了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知道了在早期人類時期,他們是以采集和漁獵為生,住在洞穴和樹上,這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人們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處,隨著人類的進步,人口的增多,這種狀況發(fā)生了變化,人類開始過著較為穩(wěn)定的生活,然而靠采集漁獵為主的生活,對原始人類來說是否有保障?為什么?

有什么好的辦法讓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

請大家閱讀“導入框”的內容:

這是個美麗的神話傳說,但它至少給我們一些啟示,那么原始農耕到底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呢?自然界中的什么現(xiàn)象可以使原始人類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種植。

學生:原始人類在長期的采集生活中,逐漸發(fā)現(xiàn)植物生長是有規(guī)律的,注意到了可食用的食物種子落地、發(fā)芽、生長、成熟的現(xiàn)象。

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摸索,初步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種植方法,然而,這是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就是這個漫長過程的真實寫照,隨著原始農耕的出現(xiàn),人們的生活方式漸漸由采集過渡到農耕,河母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代表。

請大家閱讀第6頁的材料《白虎通》原文。

這一段話的意思是:神農氏根據(jù)不同的自然條件,制造工具,教人種植。那么,天時、地利指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環(huán)境,包括氣候、水土、植被等。因為這些直接影響不同地區(qū)人們的生活狀況。

請大家閱讀教材第7頁“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遺址圖”并找出這兩種居民所在的地點及生活的河流流域。

這兩個遺址反映了我國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農耕風貌,讓我們帶著疑問、好奇走進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感受一下他們的生產、生活。

閱讀教材第7頁的小字,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水稻說明了什么?

看看河姆渡居民在工具使用上和北京人比有哪些不同?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開始使用骨耜、石斧、木鏟,與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相比,已經有了很大進步,許多石器已經作了磨光處理。 請同學們看課本第6頁“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裝有木柄的骨耜復原圖”,耜是最常見的河姆渡出土物,骨耜上安裝的柄叫耒。通常又把這種裝有木柄的骨耜叫耒耜。用耒耜耕作,叫耜耕農業(yè)。農耕是定居的重要保證,此外定居還需要哪些必要條件,請大家看教材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復原圖”,這說明了什么?

我們看看課文中“干欄式房屋”圖,這又說明了什么呢?

他們?yōu)槭裁磳⒎孔咏ㄔ斐蛇@種結構呢?有什么好處?

干欄式房子是一種木結構的建筑。浙江地區(qū)地勢低洼,潮濕溫熱。我國先民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風和防潮性能,于是蓋造干欄式房屋。這種筑房屋,由若干木樁、圓木、木板組成,下部有木柱構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樁的方法建成。樁木打成后,上架橫梁,再鋪木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構梁架和屋頂,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欄式建筑,既可防蛇蟲猛獸之害,又防潮濕,下面還可以養(yǎng)殖家禽家畜。這說明古代建筑業(yè)開始萌芽,而且能做到因地制宜。今天,我國西南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仍然采用這種古老的建筑形式。

河姆渡原始居民除了種植水稻、開鑿水井、建筑干欄式房屋以外,還飼養(yǎng)家畜,主要有豬、狗、牛為主。河姆渡原始居民還制造陶器、玉器和簡單的樂器。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了哪些進步?

根據(jù)所學知識,你認為應從哪些方面歸納比較呢?

從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主要靠采集、漁獵;回挖掘水井,飲水更方便。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來源,種植水稻,發(fā)展原始農業(yè)。從居住條件來看,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會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確定房屋的結構和樣式。從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來看: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頂洞人時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河姆渡人則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會制造陶器、玉器和樂器。

原始農耕的出現(xiàn),使我們的先人從食物的“采集”者變?yōu)槭澄锏摹吧a”者,人類第自己的活動來豐富生活,從而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經濟面貌,對人類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我們已經有了基本了解,現(xiàn)在以同樣的方式,從時間、地點、工具、生產等方面歸納出半坡居民的農耕生活特征。

對比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哪個時期更進步?

很好,無論從工具的制造還是生產方面,半坡居民都比河姆渡居民有了一定的進步,現(xiàn)在請大家看教材第7頁“干欄式房屋”和第8頁“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復原圖”,比較一下:兩個房屋在結構上的不同又說明了什么?

請大家閱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內容并歸納其特點

從上述情況來看,大汶口文化遺址已經屬于原始社會晚期,這與生產力發(fā)展有很大關系。生產力發(fā)展又引起婚姻狀況的變化,比較固定的婚配對象出現(xiàn),人們已經有了初步的家庭觀念,故出現(xiàn)了把財產傳給后代的想法。其前提有了剩余財產。其具體過程應是:

距今約四五千年時期,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使得農業(yè)、手工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社會分工日益擴大,商品交換日趨頻繁,每個家庭成為獨立的生產、消費單位,剩余產品被用于交換。過去的“同族共產制”就逐漸為財產私有制所代替。從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隨葬品的情況可以看出,私有制已經出現(xiàn),并且貧富懸殊特別明顯。

在生產力發(fā)展過程中,隨著剩余產品的增多,原有的氏族首領們的財富不斷擴大,權力也在不斷增長,為了爭奪土地、財產,在各氏族之間開始了戰(zhàn)爭,氏族首領把俘獲來的別的氏族的成員變成了奴隸,在同一氏族內部,由于貧富差別的增大,也分成了兩個對立的社會階層。這樣,對立的階級產生了。原始社會開始解體。

學生討論……

依靠“采集”為生,有很多局限性,要受到季節(jié)的影響,例如植物果實在冬天就很難找到;如遇上自然災害,像水、旱災等,可能就無法生存;食物來源不固定、不充足,生活的場所就不固定,那他們將始終過著流浪的生活。

的解決辦法就是他們有固定的食物來

學生閱讀……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姚,生活在長江流域;半坡居民居住在陜西西安,生活在黃河流域。

說明江南氣候適宜水稻生長,河姆渡居民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農耕生產成為最主要的生活來源,因此,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河姆渡原始居民不但進入原始農耕階段,而且有了較高的水平。

說明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掌握了鑿井的技術。他們飲水比以前更方便了。

說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有固定的居住場所。

學生討論……

學生討論……

學生:開始種植農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種植水稻、建筑房屋、開鑿水井;飼養(yǎng)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樂器。

工具、食物、居住等方面

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

生產:.種植粟(世界最早為河北武安磁山)

飼養(yǎng):豬、狗等動物,用漁具捕魚

食物:種類豐富,粟(主)、魚、肉、蔬菜(副)

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制造:彩陶,刻畫符號

紡織:紡線、織布、制衣

半坡居民,因為從工具方面看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進步,已經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種植的農作物品種多,還有飼養(yǎng)的牲畜更多,會制造彩陶。

因為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氣候不同,故在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yǎng)、房屋建筑方面也有區(qū)別。因長江流域水量充足,氣溫暖熱,故適宜種水稻,黃河流域降水量相對減少,且氣溫相對長江流域低,故主要以種植耐旱,且產量較高的粟為主。這種自然環(huán)境決定了長江流域的家畜水牛不可能在北方出現(xiàn),也決定了“半地穴式”的房子只能出現(xiàn)在北方,因為這種建筑形式可以適應北方寒冷的天氣。而長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建的“干欄式”房子一可以避潮濕,二可以避蛇蟲猛獸之害。

1.農耕經濟有很大發(fā)展,農具發(fā)達

2.原始手工業(yè)有了很大進步

3.陶器有黑陶、白陶,質量很好

4.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出現(xiàn)

使學生認識人類生活方式的變化是社會進步的突出表現(xiàn)

使學生知道書本知識是前人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總結的

逐步培養(yǎng)學生通過歷史表象看到或尋找歷史發(fā)展軌跡的能力。

使學生明白大河流域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必要條件

使學生理解生產工具的改進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今天我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房屋建筑風格歷史淵源

認識到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培養(yǎng)學生歸納比較的能力,為后面的學習鋪墊

分類歸納、比較便于知識的梳理、記憶

南北氣候的差異,導致生產、生活方式的明顯不同,這種不同今天仍然存在,正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明確大汶口文化時期出現(xiàn)的種.種現(xiàn)象是社會生產力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