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6篇

時間:2022-12-10 作者:Youaremine 備課教案

每一篇教案都應該融入老師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們務必要注意邏輯思路清晰,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6篇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除法。

2、使學生知道:這種除法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確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并能知道這種方法怎樣用算式來表示。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學生準備6個村和3個盤的圖片、12根小棒、12個小圓片、6支鉛筆。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課題、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除法、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二)。

2、師生分鉛筆,初步感知分的方法、

(1)教師拿出6支鉛筆,先向?qū)W生明確:要把這6支鉛筆分給一些同學,每個同學給2支,可以分給幾個同學?接著教師讓學生細心觀察老師是怎么分的、使學生知道,教師把鉛筆先拿2支分給一個同學(教師要同時拿2支給一個同學),再拿2支分給一個同學,最后又拿2支分給一個同學,也就是每2支分給一個同學。分完后問學生:分給了幾個同學?學生觀察出:6支鉛筆,每個同學2支,可以分給3個同學。

(2)讓學生想想剛才是怎樣分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學生初步認識第二種分法、

(1)教師要求學生拿出8個小圓片,按每2個放一堆,看看能分幾堆?

(2)學生邊說邊操作,教師巡視,對操作錯誤的學生給予個別指。

(3)教師演示課件除法的初步認識(二)。

2、教學例5、

(1)出示書上例5,左邊的桃子圖。

①教師敘述題意:有6個桃,每2個放一盤,能放幾盤?(板書或提前用紙寫好的貼在黑板上)。

②教師問學生:每2個放一盤是什么意思、使學生知道:每2個放一盤,就是每2個分成一份。

(2)教師讓學生拿出6個桃子的圖片,自己試著分一分、(邊說邊分,先再最后)。

(3)指名讓學生回答分的過程,教師繼續(xù)演示課件除法的初步認識(二)、要強調(diào)兩個兩個地分,每2個放一盤,也就是每2個為一份、學生跟著老師的演示擺自己的學具。

(4)讓學生回顧分的過程和結(jié)果、教師提問,剛才我們是怎么分的?分得的結(jié)果怎樣?使學生知道:每2個分成一份(或2個2個地分的)分成了盤(板書:3盤)。

(5)教師小結(jié)、我們分桃的時候,把6個桃每2個放一盤,求能放幾盤?實際上就是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種分法也要用除法來計算。

(6)結(jié)合分的過程說明算式的寫法。

①桃子的個數(shù)6是要分的數(shù),寫在除號的前面、(板書:6)每份的個數(shù)是2,寫在除號的后面(板書:2);分得的份數(shù)是3,寫在等號的后面(板書:3)。

②讓學生說一說62=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6個,每2個分一份,分成了3份(板書)。

③讓學生說一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6是被除數(shù),2是除數(shù),3是商。

(7)引導學生看書,并說說例5的圖意,讓學生自己把剩下的桃子分完。

(8)質(zhì)疑問難,師生答疑、

三、全課小結(jié)、

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了除法,就是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隨堂練習

先擺一擺,再寫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__________

第1題:先讓學生讀題,弄清題意,再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邊擺邊說分的過程。按分得的結(jié)果,把算式填全,集體訂正、然后請學生說一說除法算式中每個數(shù)表示什么。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說說分的過程和結(jié)果。也可以把1、2題進行對比,讓學生知道雖然都是12根小棒,因為第1題是每2根1份,第2題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數(shù)也不同。

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除法的初步認識(二)

有6個桃,每2個放一盤,能放3盤。

用除法并:62=3

表示有6個,每2個分一份,分成了3份。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篇2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4頁例5,練習三第4、5、6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繼續(xù)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

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例5情景圖。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2)熊媽媽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后教師課件演示熊媽媽分竹筍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為什么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后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shù)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jié)。

2、挑戰(zhàn)園地:

(1)練習三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寫算式。

(2)練習三第6題:寫出除法算式。

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對照算式畫圖。

?設計意圖】: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jié)。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篇3

三維

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為后面學習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⒉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

重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

難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法

學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

準備 練習題卡。

主要教學流程

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講評。

⒈6除以3等于2。(復習除法的讀法)

⒉被除數(shù)是15,除數(shù)是3,商是5。(復習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⒊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復習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⒋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復習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8題。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訣的同學就說“你的朋友在這里”。也可以交換著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jié)。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除法的初步認識1 教案。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談話,出示課件:

提出問題:熊媽媽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支?請小朋友想一想。

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教案《除法的初步認識1 教案》。

二、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熊媽媽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小熊分竹筍的算式寫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于3。

2.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吧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

?設計意圖】:

在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悟除法意義。

三、應用,加深理解

四、課堂總結(jié)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認識除號,會寫、會讀除法算式

2、經(jīng)歷分一分、說一說等數(shù)學活動,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體會所學內(nèi)容的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算式與平均分活動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喜歡大熊貓嗎?熊貓館的飼養(yǎng)員叔叔每天都要給可愛的熊貓寶寶們準備新鮮的竹筍,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看看今天一共準備了多少個竹筍。(課件出示竹筍)

你能把這12個竹筍平均分給4只可愛的熊貓嗎?看看每只熊貓可以得到幾個。用你們手中的圓片代替竹筍,用4個圓圈表示盤子,將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動手分一分。

(教師巡視,分好后,前后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你是如何分的,分的結(jié)果如何,擊掌結(jié)束)抽學生上黑板匯報分的結(jié)果。

(小眼睛,看黑板)用課件呈現(xiàn)分的過程

請大家回憶我們的操作過程,結(jié)合圖說一說這幅圖表示的含義。(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板書: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

全班一起說

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幫飼養(yǎng)員叔叔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這樣的問題,你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方法——除法(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

思考: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是不是平均分的問題?

在數(shù)學上,像這樣平均分的問題,我們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二、新授

老師為你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他叫除號,來,跟他打打招呼:除號,你好

除號的寫法,用尺子畫一條平直的線,上下兩個圓點要對齊

自己在練習本上寫兩個(注意你的寫字姿勢)

“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到底該怎么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1)要分的竹筍的總數(shù)是(12),把12在這個總數(shù)寫在除號前面

(2)平均分成幾份呢?(4份)把4這個份數(shù)寫在除號后面

(3)每份是幾個(3個)把3這個每份數(shù)寫在等號后面

12÷4=3

(4)回憶過程。(看誰的耳朵最會聽)

(5)指生說、同桌互相說(搶答,給自己鼓鼓掌)

(6)1659年,瑞士數(shù)學家拉恩在他的《代數(shù)》一書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6)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拉長聲調(diào),提示注意)“把12平均分成4分,每份3個”

(7)指生復述、男女生比拼

(8)這個除法算式怎么讀呢?

讀作:12除以4等于3(齊讀3遍、快問快答)

(9)數(shù)學書第15頁練習三第1題(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說的對不對)

三、闖關

1、做一做第1題

(1)誰能說說這幅圖表示的含義?

(2)課件出示:把15條魚平均分成5份,每份3個

(3)在這個平均分的過程中,總數(shù)是15,份數(shù)是5,每份數(shù)是3,所以除法算式是15÷5=3

(4)在這道題中,15÷5=3表示把15條魚,平均分成5分,每份3個,你能在說一件事,也可以用15÷5=3嗎?

2、做一做第2題

(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分,每份(5)個

動手分一分

指生說在這道題里,總數(shù)是幾,份數(shù)是幾,每份數(shù)是幾,除法算式是什么

(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個

動手分一分

指生說在這道題里,總數(shù)是幾,份數(shù)是幾,每份數(shù)是幾,除法算式是什么

2、獨立完成練習三第2題

3、獨立完成練習三第3題

四、小結(jié)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對,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餓哦們認識了除法,知道到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我們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用到除法,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作業(yè):回家?guī)蛬寢尫炙⒘谐龀ㄋ闶健?/p>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篇6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246~125頁乘法與除法、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并完成練習二十三第1~4題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經(jīng)歷對本學期所學知識回顧、梳理的過程,初步學會和復習的方法,逐步養(yǎng)成自覺所學知識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理解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算理,提高學生的計算熟練程度和正確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養(yǎng)成估算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鞏固分數(shù)的意義,熟練地讀寫分數(shù),會用分數(shù)表示實際操作結(jié)果,能熟練地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重點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教學難點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回憶梳理本學期學習的內(nèi)容

(1)出示教科書第126頁主題圖,學生看圖,說說他們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們一樣,回顧一下本學期的學習內(nèi)容和自己的學習情況嗎?

(3)小組討論:四人小組議一議本冊書包含哪些知識?在討論的基礎上,將小組的共同意見寫在卡片上。

教師巡視,關注學生交流情況,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梳理知識。

(4)小組匯報

出示小組匯報要求:

①請全體同學認真傾聽每一位小組代表的發(fā)言。

②請各小組記錄員邊聽邊用筆將其他小組與你們小組相同的地方勾畫出來。

③勾畫完之后,請各小組發(fā)言的代表對前面同學的發(fā)言只作補充,不作重復匯報。

二、復習乘法與除法

1、復習口算

先以口算比賽的形式完成教科書第126頁第1題,補充以下口算題。

80÷8=×5=4×25=65÷8=

指名匯報,并分別說說是怎樣算的。

2、復習筆算

(1)問:用豎式計算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要注意什么?

(2)學生獨立計算教科書第126頁第2題,教師巡視,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及時進行指導。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結(jié)合題目說一說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重點讓學生說一說乘數(shù)中間有0的乘法,如:304×5=

3、復習估算

(1)學生先談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應用過估算,是怎樣用的?

(2)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7頁乘法與除法的第3題,同桌再相互說說自己是怎樣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說出估算方法,如果學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進行估算。

三、復習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1、認識分數(shù)

(1)學生先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7頁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第1題。

(2)指名口答填寫結(jié)果,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填。通過交流進一步強調(diào)平均分。

2、簡單的同分母加減法

(1)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7頁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第2題。

(2)全班交流,匯報結(jié)果時,結(jié)合分數(shù)的意義讓學生說一說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四、全課

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內(nèi)容?是怎樣進行和復習的?你有什么收獲?

五、練習:完成練習二十三第1,2,3,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