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如今教堂上都要經常使用的,優(yōu)秀的教案可以豐富我們的課堂內容,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好朋友壞朋友教案優(yōu)秀6篇,供大家參考。
好朋友壞朋友教案篇1
設計意圖: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里與伙伴相處的機會少,獨自玩耍,分享、合作、關心他人的意識薄弱。但隨著幼兒動作、語言、認知能力,社會交往范圍的擴大,班上的孩子開始愿意與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經驗與能力,在活動中常因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與同伴發(fā)生爭吵的現象,為了滿足幼兒交友的渴望與需求,就預設了“好朋友”這樣一個主題。本次活動選擇了這一主題下的《找朋友》及《我們都是好朋友》兩個點。在幼兒喜歡小動物,愿意模仿小動物,對音樂《找朋友》旋律熟悉的基礎上,通過這個活動,使幼兒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同時,也對他們的已有經驗進行梳理和整理
活動目的:
1.不獨占玩具,能和同伴一起輪流分享玩具。
2.在活動中感受與老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材料投放:課件《好朋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吸引幼兒注意力
師:我們是什么班的小朋友?(?。?)班)
師:?。?)班里朋友真多?。ㄅ氖帜顑焊瑁号呐氖?、點點頭,我們都是好朋友)
師:寶寶,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好朋友,好嗎?錄像里有你認識的人嗎?他叫什么名字?
師:誰是你的好朋友?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玩開心嗎?(播放片段一)
(分析:音樂的引入,營造了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從中也讓幼兒感受同伴間相處的樂趣。)
二、激發(fā)幼兒和老師做朋友的愿望
師:我們的寶寶真聰明,老師和小朋友在一起很高興,誰愿意和我做做好朋友?
師:想跟我做做好朋友的小朋友可以上來跟我抱一抱,大家也可以跟你旁邊的好朋友一起抱一抱。
師:大家可以和你旁邊的好朋友一起抱一抱。
(分析:主動與幼兒抱抱,滿足一下依戀的情感)
三、幼兒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師:接下來老師要請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幾段錄像,我們來看看錄像里的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
1.播放錄像片段二,提問:錄像里的小朋友你認識嗎?他在干什么?有沒有其他小朋友過來和他一起玩兒?。浚]有)
師:是呀,一個人玩兒多沒意思啊。
2.播放錄像片段三,提問:這幾個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這樣做對嗎?你覺得這樣玩開心嗎?
3.播放錄像片段四,提問: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玩的開心嗎?你覺得是自己一個人玩好玩,還是把玩具分給大家一起玩好玩?
(分析:結合課件,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更能清晰的知道玩具應該怎么玩兒才是對的、才是開心的。)
四、請小朋友來說說,我們應該學誰?為什么要學他們?要是碰到只有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可以一起玩兒,也可以輪流玩兒)
(分析:為了拓寬幼兒的思維,教師適時調整提問,讓幼兒結合平時的生活經驗,說出同伴的本領,這樣幼兒的回答就更踴躍、積極了。)
五、通過三段錄像的對比,讓幼兒感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懂得玩具可以輪流分享。
小結:今天,我們看了這幾段錄像后,懂得了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時不吵架、不搶玩具,要把玩具分給大家一起玩兒,要是只有一個玩具的時候,我們可以輪流玩兒,也可以一起玩兒,這樣子,才能跟你的好朋友玩的更開心,小朋友記住了嗎?
六、幼兒園里朋友很多,我們一起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去找一個好朋友抱一抱,一起唱歌跳舞吧。(幼兒玩找朋友游戲)
(分析:幼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表現得很活躍,而且向好朋友表示友好的動作很多,因為教師讓幼兒在用語言表達的基礎上還給他們提供了用動作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充分地體驗到同伴友好交往的快樂。)
總結:鼓勵幼兒自己找一個好朋友抱一抱,提醒幼兒可以交換朋友也可以找老師交朋友。
(分析:本次活動始終以游戲形式為主,讓幼兒置身于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與人交往的技能,從而使他們在唱唱、說說、玩玩中真正地體驗到同伴間融洽相處的樂趣。最后,我又提身提升要求,鼓勵幼兒主動與客人老師交朋友,以此讓幼兒鞏固、內化行為,真正學以致用。)
好朋友壞朋友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內容,幼兒會用連貫、柔和的聲音表現歡快的情緒。
2.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唱邊演,創(chuàng)造性地做出友好、親密的動作。
3.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友好合作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頭飾36個(小鳥、小狗、小貓等各種動物若干)。
2.圖片兩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隨音樂做律動進活動室。
2.發(fā)聲練習,復習以前學過的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片讓幼兒觀看,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倆正在干什么?你們喜歡和它們交朋友嗎?”
2.學唱《一對好朋友》,引導幼兒注意聲音和表情。
a.教師唱歌曲,引起幼兒學新歌的興趣。
b.幼兒跟隨教師學唱。
3.通過談話,啟發(fā)嘗試幼兒兩兩結伴邊唱邊用動作來演。
a.啟發(fā)幼兒說出表示兩個人友好、親近的幾種動作。
b.幼兒邊聽音樂邊自由和伙伴做出動作。
4.集體戴上頭飾分組進行表演唱。
三、結束部分
1.教師評價幼兒的歌唱表現。
活動反思:
本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在兩兩相互的演唱中增進了相互的感情。他們很喜歡兩個人之間的抱抱、握握手、碰碰鼻等友好、親切的動作,所以對歌曲就更增添了幾分喜歡,再戴上小鳥的頭飾,充分地表現出歌曲歡快的情緒,使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我覺得不足之處就是我沒能把所有的小朋友互動起來,有一小部分小朋友不做動作,看起來沒有進入狀態(tài),今后在教學中會努力的。
好朋友壞朋友教案篇3
小班環(huán)保主題活動設計——《小手——環(huán)境的小衛(wèi)士》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觀察興趣,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環(huán)保教案(二)。
2、愿意嘗試多種方法,來改變環(huán)境和事物。
3、感知與環(huán)境的關系,愛護環(huán)境活動一:《小手——環(huán)境的小衛(wèi)士》活動目標: 1、愿意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與觀察環(huán)境的活動,觀察時專心、認真。
2、感知塑料袋、廢紙、落葉與環(huán)境的關系,愿意撿起它們。
3、懂得小手是環(huán)境的小衛(wèi)士,要愛護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1、選擇有落葉、廢紙、塑料袋等垃圾的環(huán)境 2、人手一只塑料袋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來到事先選好的場地,運用語言、表情誘發(fā)幼兒觀察興趣。
“這里美嗎?為什么?”教師指著被風吹起的塑料袋問:那是什么?塑料袋到處扔好嗎?你有什么感覺? 讓我們在看一看地上的紙、樹葉小朋友有什么感覺啊? 2、我們怎么才能讓這里變的干凈,美觀呢?引導幼兒討論出用我們的小手來幫助這里的環(huán)境。
3、幼兒動手拾樹葉、廢紙和塑料袋 4、教師小結:我們的`小手真能干,把這里的環(huán)境改變的真干凈。
我們還要做到不亂扔紙、塑料袋,使這里的環(huán)境一直這么美。
活動二:《做風箏》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剪刀,會用剪刀剪眼睛和嘴巴,教案《環(huán)保教案(二)》。
2、發(fā)展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3、激發(fā)幼兒積極動手用塑料袋制作玩具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人手一只背心塑料袋、細繩、即時貼、小剪刀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這是我們上次拾的塑料袋,今天我們讓塑料袋象風箏一樣飛起來好嗎?” 2、組織幼兒討論如何制作風箏。
(1)提問:“風箏是什么樣子的?”“我們要怎樣做這個風箏呢?” (2)啟發(fā)幼兒想出在塑料袋上貼上眼睛、嘴巴等 3、教師提出要求 先用即時貼剪出眼睛、嘴巴和裝飾物,貼在袋子上,在用細繩做風箏的線 4、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5、將做好的風箏拿到戶外,四散奔跑著玩。
活動三:環(huán)保宣傳員活動目標: 1、嘗試制作環(huán)保標志 2、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人手三張白紙。
蠟筆活動過程: 1、討論:怎樣使環(huán)境一直保持干凈呢?怎樣提醒每個人都來愛護環(huán)境呢? 2、啟發(fā)幼兒討論出要制作環(huán)保標志。
3、幼兒動手繪畫、制作環(huán)保標志 4、讓幼兒將自己做的環(huán)保標志貼到自己想貼的地方。
香煙的危害(小班)一、活動目標通過幼兒親自動手實驗,發(fā)現香煙中含有有毒物質,了解香煙對水的污染,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香煙、金魚、魚缸。
三、活動過程1.做一做(1)金魚在魚缸中快樂地游動。
(2)把香煙泡在水中。
(3)把金魚放入泡有香煙的水里。
(4)金魚死了。
2.想一想、說一說金魚放入泡有香煙的水里,數分鐘后金魚死了。
請幼兒通過討論得出:香煙中含有有毒物質,吸煙對身體有害。
四、活動建議1.本篇活動中的實驗兩人一組進行,結果由幼兒觀察說出,教師可做簡單小結。
2.可用螞蚱做實驗:在玻璃缸里放入螞蚱,用在泡香煙的水中泡過的青菜葉喂它,發(fā)現螞蚱會避開菜葉,并遠離菜葉進入睡眠狀態(tài)(時間需用20分鐘左右)。
3.活動延伸(1)創(chuàng)編一個表演游戲,讓幼兒進行表演。
(2)幼兒可在家與父母一起用小蝌蚪做實驗。
可用小草魚、小蝦等其它小水生動物代替金魚。
香煙水的濃度越大,實驗效果越好。
(3)幼兒可在家里觀察、比較吸煙和不吸煙的人,如他們的手指顏色、牙齒顏色、嘴里氣味等。
好朋友壞朋友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情感。
2、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
3、感受與好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體驗同伴間友好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
難點:理解兒歌,表現兒歌
活動準備
1、小狗,小鴨,娃娃的貼絨或磁性教具及相應的頭飾
2、錄音機;磁性黑板一塊
3、幻燈片、歌曲錄音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們好!
幼:老師好!
一、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談話導入主題。
1、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
2、你看到好朋友時會怎么說,怎么做?3.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教師先朗誦兒歌。提問:兒歌中誰和誰是好朋友?
1、兒歌中兩只小狗見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鴨見了面是怎么做的?
3、兩個娃娃見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師:你覺得他們是好朋友嗎?你聽到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樣互相幫忙、?從哪里看出來他們是好朋友呢?你的?
三、學習兒歌(給幼兒播放歌曲,聽一聽)師:“這首兒歌好不好聽呀?那么,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首兒歌,好嗎??!蹦窍雀易x一遍吧。好,都學會了吧。我們現在來加上一些簡單的動作,一起演唱歌曲吧。
請幼兒進行集體郎誦
個別朗誦、男女分組朗誦,最后老師彈琴,你們按節(jié)奏來演唱好嗎?真好聽,小朋友們唱的很棒。
四、表演
分別請幼兒分別戴上小狗、小鴨、娃娃頭飾個好朋友表演兒歌。
附:兒歌
好朋友
兩只小狗見了面,
互相親親鼻子尖;
兩只小鴨見了面,
尾巴搖搖頭點點;
兩個娃娃見了面,
親親熱熱把手牽
教學反思
這不僅僅是一次音樂活動,通過孩子對歌詞的深入理解,讓孩子意識到: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的快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社會性教育素材,讓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萌發(fā)和同伴積極交往的良好社會性。在教學時還可以配上一定的肢體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如還是沒有掌握,那么在平時的安靜時間,老師帶著多唱幾遍?;蛘咴谄綍r吃飯、游戲時打開錄音,讓幼兒多聽聽。
小百科:朋友,就是感情很好,有共同語言而經常交流,相處起來很舒服,雙方有時間就相約在一起而聚一聚。除情人或親屬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其最高境界是知己。
好朋友壞朋友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音階的高低變化并能學唱。
2、學唱歌曲,能夠按照歌曲節(jié)奏變化做相應的動作。
3、樂意與好朋友互相交流、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4、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5、在對唱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及時接唱。
活動準備:
1、音樂《好朋友,行個禮》
2、火車頭飾2~3個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教師與幼兒一起玩身體彈琴的游戲。老師做彈琴狀,請幼兒將自己的身體當琴鍵,帶領幼兒邊唱邊以雙手輕拍與音符對應的身體部位。
so fa mi re do si do頭 臉 肩 腰 膝蓋 腳 膝蓋
二、學習歌曲
1、師:如果你遇見了好朋友,你會怎么做?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可讓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2、師:讓我們來聽聽歌曲里的好朋友是怎么做的?
3、請幼兒說說歌曲的好朋友是怎么做的?可以讓幼兒邊說邊做動作。(視幼兒回答情況,可以再欣賞一邊歌曲。)
4、教師幫助幼兒整理歌詞并規(guī)范歌曲動作:
好朋友我們行個禮:兩人互相行個禮握握手呀來猜拳:兩人握手石頭布呀看誰贏:兩人先握拳準備猜拳,再互相猜拳輸了就要跟我走:猜拳贏了的人就在身上"彈音階";平局就抱在一起,小臉對小臉左貼一下、右貼一下并回到位置
5、幼兒嘗試跟著錄音演唱歌曲并做動作,演唱后教師點評,提醒幼兒不足的地方。
6、幼兒以各種形式練習歌曲:小組唱、男女生分唱等。
三、游戲:好朋友火車老師拿出火車頭頭飾,向幼兒介紹游戲規(guī)則:請2~3名幼兒做火車頭,戴上頭飾,去邀請朋友做游戲,隨著歌曲進行。誰贏誰可以戴上頭飾做火車頭。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好朋友壞朋友教案篇6
目標:
1.喜歡朗誦兒歌。
2.樂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重點:初步朗誦兒歌。
難點:樂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準備:手偶。
過程:
1.教師出示猴哥和猴弟的手偶,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師: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對好朋友,他們每天一起上學、一起游戲,有好
東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動小桌子,猴弟弟就會一起來抬,猴弟弟不會系鞋帶,猴哥哥會幫他系鞋帶,他們真是一對好朋友。
2. 教師用這兩個布袋木偶表演了兒歌的內容。
3.學習兒歌。
(1)教師朗誦兒歌2遍。
(2)教師帶領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3)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
4.游戲:你是我的好朋友。
幼兒自由結伴,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教師引導幼兒改編第四句內容。
5.小結。
反思:
?你是我的好朋友》是主題活動《上幼兒園》中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而對于入學不久,才剛剛接觸集體生活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對“好朋友”的理解是淺層次的、模糊的,甚至是可笑的。我在課前向一些幼兒問起這個話題時,他們的反映各不相同。有個平時很善于言辭的小朋友他的答案居然是其爸爸的名字。父與子成為好朋友,它所體現的是現代社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密無間、平等與理解,是如今十分提倡的一種家庭教育模式,如果話從一個十八歲的青少年口中說出,是令人稱贊,令人羨慕的,但對于只有五歲的孩子來說,我感到他并沒有真正理解“好朋友”的概念。在我的提醒下,他說出了一個小朋友的名字,也是他的鄰居。而其他小朋友似乎更是一頭霧水,不知從何說起。因此,我針對現有的情況,修改了原來的教案。原設計的導入是說說好朋友的名字,但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導入比較呆板,而且小朋友之間的名字也不熟悉,很有可能說不出來。因此我改為以兩個布袋木偶的形象出現,這樣更能吸引孩子的眼球,而且也能幫助孩子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于是我還自編了一個小故事: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對好朋友,他們每天一起上學、一起游戲,有好東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動小桌子,猴弟弟就會一起來抬,猴弟弟不會系鞋帶,猴哥哥會幫他系鞋帶??他們真是一對好朋友。在第二環(huán)節(jié),我就以這兩個布袋木偶表演了兒歌的內容,整個活動以布袋木偶貫穿始終,比較順利地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孩子們興趣濃厚,同時也對“好朋友”這一概念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
雖然孩子們會用秩嫩的口氣較連貫地表演兒歌“你是我的好朋友”了,但我想,這只是一個表層的反映,“好朋友”的概念不僅僅是一種關系,更是一種深厚的感情。因此,如何培養(yǎng)這種社會情感更具有現實意義?!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yǎng)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要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huán)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彼囊饬x是顯見的,它所提倡的是賦予幼兒一個良好的“社會的界定”,給他們一個積極的“他人眼中的自我”。孩子們渴望愛,渴望對他人的歸屬感,“好朋友”正是這種渴望的外在體現。因此我們應該多為他們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并且加以指導?!扒Ю镫y尋是朋友”,真心希望每個孩子都有許多真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