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年級《觀潮》教案7篇

時間:2024-07-14 作者:tddiction 備課教案

反思性的教案可以幫助學生總結(jié)學習經(jīng)驗,教案在編寫的時候,需要注重教學過程的靈活性和個性化,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學語文四年級《觀潮》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四年級《觀潮》教案7篇

小學語文四年級《觀潮》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觀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制第7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以“大自然的魅力”為主題,為我們編選了4篇課文,本篇課文敘述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描寫了大潮有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tài)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壯觀和雄偉。

課文結(jié)構(gòu)清晰,層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寫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氣勢和聲威,還從觀潮人數(shù)之多,熱情之高間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讀后不禁由衷的發(fā)出了“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本庍x本篇課文的意圖有二,一是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特,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并通過品味關(guān)鍵詞句、重點段落,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學情分析】

對于剛步入四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雖然對于寫景文章有初步的認識,但他們在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抓住關(guān)鍵詞句,體會其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上還是存在較大的難度。此外,錢塘江大潮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較難感受體會其奇特、壯觀的景色,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shè)好情景,設(shè)計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引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壯觀、雄偉。

【教學目標】

1.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查閱相關(guān)資料,學會“潮、稱、鹽”等13個生字,認識“罩、屹、鼎”等7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屹立、若隱若現(xiàn)、山崩地裂、齊頭并進、漫天卷地”等詞語。

2.通過“三讀(讀準、讀通、讀懂)”,自主學習,樂于朗讀,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邊讀邊想象畫面,能聯(lián)系上下文、生活實際理解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閱讀中,體會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的有關(guān)詞句,想象課文描寫的大潮的景色。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以讀代講、讀議結(jié)合法、理解想象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準備】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說說哪個景點給你留下印象最深。

2.今天呀,老師帶領(lǐng)同學們一起去領(lǐng)略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伸出你們的手,與老師一起書寫課題。齊讀課題。(板書:觀潮)

3.“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觀“字,意思一樣嗎?快查查字典,看看分別是什么意思。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以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為基礎(chǔ),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_,形成閱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chǔ)。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導初讀:請同學們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想,作者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什么。

2.檢查生字詞:以學生已有的水平為起點,在學生自讀、相互交流的基礎(chǔ)上,教師相機點撥。提醒“蒙”字中間的短橫不要丟掉,“薄”字不能寫出左右結(jié)構(gòu),“昂”字下半部分的左邊不能加點。

3.播放視頻:同學們,你們想親眼看看這奇特壯觀的錢塘江大潮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對話,給學生留下寬松的、自由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空間,把閱讀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本,理清課文脈絡(luò)。

三、重點研讀,感受奇特美景

本環(huán)節(jié)緊緊圍繞“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這樣一個核心問題(奇觀)進行教學。

1.同學們,剛剛錄像里潮水的景色,咱們課文里也有,趕緊翻開課本,自由默讀課文3、4、5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文中哪些描寫潮水的句子特別喜歡,你就把它畫出來,先自己讀一讀,一會再請同學來展示。

①學生先自我嘗試

②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③教師范讀,全班齊讀。

2.全班分小組展開討論,兩組尋找“你看到什么”,兩組尋找“你聽到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交流,相機點撥下列詞句的理解

⑴討論交流,你聽到了什么: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山崩地裂、顫動、風號狼吼

①通過師生模擬雷聲“轟隆隆”體會理解“悶雷滾動”。

②展開想象,說說怎樣的聲音,才會讓你感覺到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⑵討論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人聲鼎沸、橫貫江面、白浪翻滾、奔騰西去、漫天卷地

①學生交流想象潮水來臨時人們的心情,表演人們的動作,從而理解“沸騰”、“人聲鼎沸”:如果你此時就站在江邊,看著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你等待已久的大潮出現(xiàn)了,你的心情怎樣,你會怎樣做?結(jié)合你現(xiàn)在的感受再來讀讀。

②出示對比句:學生對比交流。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zhàn)馬飛奔而來。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飛奔而來。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⑶小組互評,相互補充,加深體會感受。

⑷引導再讀:剛剛我們從全班的合作交流中,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這奇特而又壯觀的大潮,錢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觀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段話,再次感受這震撼人心的美景把。

設(shè)計意圖:用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既能幫助理解,又能幫助記憶。讓全體學生用具體生動的表演來體現(xiàn)對“沸騰”這個詞的理解,然后又從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個詞語“人聲鼎沸”,從概念到形象,又從形象到概念,這樣學詞語學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確,也便于今后運用。

3.創(chuàng)設(shè)情境,運用詞語

⑴引導: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段話里有很多非常優(yōu)美的詞語,你們喜歡嗎?想要積累它們嗎?下面聽老師說意思,你們猜詞語,看誰掌握,反應最快。

①形容人的說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人聲鼎沸),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②風和浪都很平靜-

③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接在一起--

④形容同時出發(fā),同時前進--

⑤山上的巖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

⑵積累詞語,單單知道意思還不行,還要學會運用呢,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應用一下把,假如你是一個小記者,現(xiàn)在你就在錢塘江邊,你要報道這樣一個天下奇觀,你會怎么說?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復習詞語的辦法要求學生根據(jù)詞義說出詞語,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詞義的理解;同時又采用小記者報道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內(nèi)化知識,升華感情。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師生交流學習本課后的感受體會。

2.出示作業(yè)自助餐:

①喜歡積累的你,背誦課文3、4自然段,并抄一抄,背一背文中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句語。

②喜歡交流的你,向你的爸爸媽媽簡單介紹錢塘江奇特壯觀的景色。

小學語文四年級《觀潮》教案篇2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通過“我”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學習課文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繼續(xù)練習給課文分段,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中有關(guān)“潮來之時”的記敘,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構(gòu)想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依“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的順序理解課文內(nèi)容,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大潮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大,抓住聲音和形態(tài)是怎樣變化的來理解詞句。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從語言文字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對具體詞句的理解、朗讀體會文章感情。

學生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啟發(fā)談話

1、教師板書課題,問:“今天我們學習第23課,同學們讀課題?!俺薄敝傅氖鞘裁??(錢塘江大潮)“觀”是什么意思?(看)。

2、教師簡介錢塘潮。錢塘潮是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寧潮”。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縣所見到的大潮最為壯觀。因錢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寬內(nèi)窄,外深內(nèi)淺,潮波傳播時受到約束而形成。景象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令人贊嘆不已。因此自古以來,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

板書:奇觀。

3、請同學們打開書,看書上的什么地方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4、指導學生讀第1自然段,重點讀出“天下奇觀”這四個字。

5、導入:為什么稱它為“天下奇觀”呢?

二、初讀課文,將課文分段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讀準字音。

3、學生按分好的四段再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三、重點講第三段,體會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是因為潮來之時,景象雄偉壯觀,使人為之驚嘆、贊嘆不已,那么,作者又是怎樣將這一大潮的壯觀景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呢?請同學讀第三段。

1、指名讀,思考:大潮是從哪個方向來的?

2、學生自由讀這段,用“ ”劃出描寫潮來之時的情景的句子。

(1)“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這句寫的是什么?(聽到的聲音)聲音好像悶雷滾動,說明了什么?(未見其影,先聞其聲,并且聲音特別大。)教師指導讀這句。重點讀出“隆隆的”、“悶雷滾動”兩個詞。

(2)此時江面有何變化?(江面還是風平浪靜)未見潮水,先聞其聲,因為什么?(因為聲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傳播得快。)

(3)這時聲音越來越大,(板書:越來越大)江面上怎么了?學生讀,回答:(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水天相接”是什么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平線。)為什么作者能看到?(觀察)

(4)這是作者在什么地方聽到的,看到的呢?(教師板書:遠處)

(5)在潮來之時,作者聽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

(6)這時人們的情緒是怎樣的呢?(當人們聽到“隆隆聲”時,人聲鼎沸,當人們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一條白線時,人們又沸騰起來。)“人聲鼎沸”是什么意思?在這里如何理解?“沸騰”什么意思?(形容人們情緒十分高漲。)

小學語文四年級《觀潮》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鹽”等12個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潮”等13個字和“奇觀”等15個詞語,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3.了解課文內(nèi)容,梳理課文條理,了解課文 “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能說出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把握內(nèi)容要點。

4.讀古詩《浪淘沙》,能在課文中找出與詩歌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句子。

5.能找出具體描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景象的句子,通過感情朗讀,想象“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畫面,能用自己的話和課文的語句說說想象到的畫面,選擇印象最深的與同學交流,了解抓特點寫具體的寫法,感受體會錢塘潮的壯觀奇特。

重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3、4、5。

難點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5。

教學準備:

教師:“鹽”等12個會認讀的字的字卡,教學ppt。

學生:每人一套“鹽”等12個會認讀字字卡。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注:1.教學過程中的“反饋指導”指的是采用班級的組織形式進行交流匯報,以獲取學生學習結(jié)果以及思維過程,相機進行指導達標。2.學生答案,注意指導符合語法規(guī)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設(shè)計中不再說明。)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釋題,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一)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單元主要教學目標。

1.出示任務(wù):默讀單元導讀的兩段話,借助背景圖,想一想,這個單元學習的是關(guān)于什么內(nèi)容的課文?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有哪些?分別用不同的符號標示出來。

2.反饋指導。(ppt出示單元導讀)

預設(shè):

這個單元學習的課文都是表現(xiàn)自然之美的課文。

這個單元的主要學習目標有兩個: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學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理由。

3.小結(jié):對了。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表現(xiàn)自然之美的課文,這些課文寫到自然的現(xiàn)象、景象,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不一樣的美。學習這些課文,要一邊讀描寫的句段以便在腦海中展開想象,形成具體形象的表象,并把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在這個基礎(chǔ)上,通過感情朗讀品味這些描寫表現(xiàn)出的意境,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習作訓練是“推薦一個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薦的理由寫清楚,讓同學有去游玩的興趣。

(二)導入,釋題,明確課文主要教學目標。

1.導語:那么,我們就進入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的學習,看看課文向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個什么自然景象,好嗎?

板書課題:1 觀潮

2. 齊讀課題。

3.釋題。

提問:同學們,誰能說說題目“觀潮”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預設(shè):“觀潮”是觀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根據(jù)題目,我們可以知道課文要表現(xiàn)的是哪種自然現(xiàn)象的美呢?(指名回答。預設(shè):根據(jù)題目,我們可以知道課文要表現(xiàn)的是潮水(或大潮)這種自然現(xiàn)象的美。)

4. 明確主要教學目標。

導語:課題也是課文的一個部分,閱讀要從課題開始。通過課題,我們知道課文寫的是作者觀看潮水的事情,向我們展現(xiàn)了潮水這種自然現(xiàn)象的美。那么,作者觀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們展現(xiàn)的是怎樣的潮水,表現(xiàn)了這潮水的什么美呢。讓我們學習了這課的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準確通順了,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品讀有關(guān)的語句就能知道了。

二、指導預習,粗知課文大意。

(一)指導預習。

1. 出示預習任務(wù)。

(1)輕聲朗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拼讀一下字上的音節(jié),看看自己能不能將課文朗讀下來。

(2)讀完課文后,把會認讀的字詞圈畫出來,借助拼音,把生字詞讀準。

(3)思考以下問題:課文寫了誰觀潮?什么時候,在哪里觀潮?觀的是什么潮?然后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的大意。

2.反饋指導。

(1)ppt出示會認讀的生字詞(注音)。通過個別指名檢查等方法,指導讀準生字讀音。

(2)說說哪個生字容易讀錯,指導讀準音難字。預設(shè):“昂”“鼎”“崩”“震”“霎”。

(3)ppt出示會寫字中已經(jīng)會認讀的字詞“觀潮、據(jù)說、大堤、寬闊、盼望、滾動、頓時、逐漸、一堵、猶如”,復習認讀。

提示:會寫的字詞中紅色的字,學習完課文,就要求正確書寫。

3.導語:我們學習了課文會認讀的字,復習了會寫的字中已經(jīng)會認讀的字,下面我們繼續(xù)預習課文。

出示任務(wù):朗讀課文,注意做到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注意做到標點符號的正確停頓和句子中間的正確停頓。繼續(xù)思考預習任務(wù)3。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預習任務(wù)3。

4.反饋指導。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評議是否讀準、讀通順,聽的同時繼續(xù)思考預習任務(wù)3。

(二)反饋預習任務(wù)3,粗知課文大意。

1.反饋指導預習任務(wù)3。(采用理解中讀,讀中理解的策略進行。)

預設(shè):

問題1:課文寫了我們觀潮。

問題2:農(nóng)歷八月十八這天,在海寧市鹽官鎮(zhèn)海塘大堤上觀潮。

問題3:觀的是錢塘江大潮。

課文大意:課文寫了農(nóng)歷八月十八這天,我們在海寧市鹽官鎮(zhèn)海塘大堤上觀錢塘江大潮。

2.小結(jié):對了,課文講了農(nóng)歷八月十八這天,我們在海寧市鹽官鎮(zhèn)海塘大堤上觀錢塘江大潮這么一件事情。同學們做的真好。接下來,我們要繼續(xù)學習,通過梳理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看看“我們”觀看到的是什么樣美的錢塘江大潮。

三、梳理課文條理,了解課文內(nèi)容,揣摩寫錢塘江大潮的順序。

(一)梳理課文條理,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出示任務(wù):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里寫到哪里是具體寫“我們”觀潮的',做上記號。

個體操作。

2.反饋指導。

預設(shè):課文從“農(nóng)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到結(jié)尾是具體寫“我們”觀潮的。

3.導語:那么,課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個部分了。這個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

出示任務(wù):有感情地朗讀這個部分,想一想,“奇觀”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觀”又是什么意思?這個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4.反饋指導。

預設(shè):

奇觀:奇特難見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觀:世界上奇特難見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1)總括了錢塘江大潮的特點;(2)點明“我們”所觀的潮是錢塘江大潮,同時說明吸引“我們”觀潮的原因。(板書:天下奇觀)

5.導語:課文第一部分開宗明義,總括了錢塘江大潮的特點是“天下奇觀”,同時點明了“我們”所觀的潮是錢塘江大潮,回應了題目;也說明了“我們”觀潮的原因——因為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那么,課文接著寫了哪些內(nèi)容來說明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呢?

出示任務(wù):默讀具體寫“我們”觀潮的課文部分,想一想,這個部分的內(nèi)容具體寫了哪三個主要意思,用“‖”把它劃分為三個部分,并概括出它們的主要意思。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6.反饋指導。(采用讀中匯報、匯報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shè):

部分1:第2自然段。主要意思:農(nóng)歷八月十八一早,我們來到海塘大堤觀潮。那時江面很平靜。(板書:江面平靜)

部分2:第3、4自然段。主要意思:一點左右,兩丈多高的潮頭隨著山崩地裂的聲響飛奔而來。(板書:兩丈多高 山崩地裂)

部分3:第5自然段。主要意思:潮頭過后,江水漲了兩丈來高。(板書:兩丈來高)

(二)揣摩寫錢塘江大潮的順序。

1.導語:通過梳理,我們了解到,課文的第一部分是總的點出錢塘江大潮的特點——天下奇觀,然后通過第二、三、四部分,通過寫“我們”的一次觀潮,具體描述了錢塘江大潮漲潮的過程,表現(xiàn)了錢塘江大潮的確是天下奇觀。那么,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呢?

出示任務(wù):借助板書,同桌討論一下,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2.反饋指導。

預設(shè):

課文先寫“潮來前”,接著寫“潮來時”,最后寫“潮過后”,課文是按照時間推移的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3.小結(jié):課文是按照時間推移的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潮來前,江面很平靜;潮來時,江面洶涌澎拜;潮過后,江面漲了兩丈多高。作者寫錢塘江大潮,具體寫了什么內(nèi)容,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什么來說明它是天下奇觀呢?我們繼續(xù)學習。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學質(zhì)疑。

1.導語:錢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觀,早就吸引了古代的文人墨客紛紛前往觀賞,不少詩人還為之寫詩賦詞,其中,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個字的一首七絕,描繪了錢塘江大潮潮漲潮落的壯美景象。我們一起來學學這首詩,好嗎?打開課本第4頁。

出示任務(wù):借助拼音朗讀詩歌《浪淘沙》;結(jié)合生活和課文,想一想每個詩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詞語在下面做個記號,然后問同學或老師解決。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1)檢查朗讀,以通順流利為標準評價指導。

(2)質(zhì)疑。

先匯報同桌互助解決的詞語,再提出還沒能解決的詞語。

預設(shè):

吼地:驚天吼地;觸:撞擊;須臾:一會兒,很快的意思;海門:江海匯合之處。

(二)說說詩句意思。

1.導語:弄懂了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那么,詩句的意思能說說嗎?

出示任務(wù):朗讀《浪淘沙》,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shè):

八月的錢塘江大潮濤聲就像是山崩地裂、驚天吼地那樣傳來,數(shù)丈高的潮頭撞擊岸邊的山石又倒回(與涌來的浪頭相撞)。

很快的,大潮退會江海匯合之處,重歸大海,而在江岸邊,大潮卷起的座座沙堆就像潔白的雪堆。

3.小結(jié):我們通過讀懂詩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詩的內(nèi)容。詩人劉禹錫僅用了28個字,就向我們呈現(xiàn)了錢塘江大潮潮漲潮落的壯美景象。那么,我們的課文中有哪些句子是與詩的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呢?我們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五、小結(jié):(學習狀況和知識能力點)

板書設(shè)計:

1 觀 潮

一、天下奇觀

(潮來前) 二、江面平靜

(潮來時) 三、兩丈多高 山崩地裂

(潮過后) 四、兩丈來高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一)復習會認讀的字和會寫的字。

ppt出示會認讀的字和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指名認讀,齊讀。

(二)復習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有關(guān)內(nèi)容。

提問:(ppt出示《浪淘沙》)誰能說說每個詩句的意思呢?(指名回答。預設(shè):見上一課教學過程。)

二、找出與詩的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句子,熟讀成誦,想象說話,交流感悟。

(一)找出與詩的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句子。

1.導語:詩人劉禹錫僅用了28個字,就向我們呈現(xiàn)了錢塘江大潮潮漲潮落的壯美景象,那么,課文又是怎樣描述錢塘江大潮的呢?你能對照著詩的內(nèi)容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嗎?

出示任務(wù):(ppt出示《浪淘沙》)朗讀課文,然后找出與詩的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2.反饋指導。

預設(shè):

與第一、二詩句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句子:

句子:午后一點左右,……好像悶雷滾動。

句子:過了一會兒,……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

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

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二)熟讀成誦,想象說話。

1.導語:課文里只有與詩中漲潮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句子,沒有潮落退潮的句子。課文中有關(guān)漲潮內(nèi)容的句子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錢塘江大潮畫面呢?

出示任務(w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3、4、5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象,看看這三個自然段給我們描繪了關(guān)于錢塘江大潮的幾個畫面,各是什么畫面,分別是哪些句子描繪的?

個體學習,四人小組交流。

2.反饋指導。(采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shè):

(1)這三個自然段給我們描繪了關(guān)于錢塘江大潮的四個個畫面。

(2)這四個畫面分別是:

①潮頭將來的畫面;句子:午后一點左右,……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指導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②潮頭涌來的畫面;句子:第4自然段的句子。(指導感情朗讀。)

③潮頭過后余波涌來的畫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1句。(指導感情朗讀。)

④潮水完全過后的畫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2、3句。(指導感情朗讀。)

3.出示任務(wù):在這四個畫面里,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個畫面?用自己的話和課文的句子說說你想象到的這個畫面。注意做到內(nèi)容符合原意,語句通順連貫。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4.反饋指導。

指名兩三個說,用以上兩個標準以及有沒有用上自己的話評議;評議后個體根據(jù)評議再練說,再反饋指導。

(三)交流感悟。

1.導語:同學們講述了錢塘江大潮留給自己最深刻印象的畫面,為什么這個畫面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出示任務(wù):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想一想:錢塘江大潮給你留下什么樣深刻的印象?這個自然段寫了錢塘江大潮的什么讓你留下了這樣的樣深刻的印象?嘗試用有關(guān)的句子說一說。

個體操作,四人小組交流。

2.反饋指導。(采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的策略進行。)

預設(shè):

深刻印象:氣勢宏偉非凡,景象雄偉壯麗。

寫了錢塘江大潮潮頭的樣子和潮水洶涌澎湃的聲音讓我留下了這樣的樣深刻的印象。

樣子的句子:再近些,……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聲音的句子:那聲音如同……震得顫動起來。

3.出示任務(wù):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從哪些詞語中讀出氣勢宏偉非凡、景象雄偉壯麗的,用實心圓點點出來。

個體操作,同桌交流。

4.反饋指導。

預設(shè):(追問:為什么能這個詞語讀出氣勢宏偉非凡、景象雄偉壯麗的?)

詞語:“橫貫江面”的“橫貫”;“白浪翻滾”的“翻滾”;“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的“兩丈多高”(提示:一丈約等于3.33米);“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5.出示任務(wù):同桌互相背誦第4自然段。

6.反饋指導。

(四)小結(jié):

作者緊緊抓住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的特點,通過具體形象描寫錢塘江大潮潮水來時的樣子和潮水奔騰的聲音,表現(xiàn)了錢塘江大潮氣勢宏偉非凡、景象雄偉壯麗的壯美。

四、了解錢塘江大潮的成因。

導語:錢塘江大潮為什么會形成這樣氣勢宏偉非凡、景象雄偉壯麗的壯美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

出示任務(wù):默讀“資料袋”,結(jié)合資料袋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錢塘江大潮形成氣勢宏偉非凡、景象雄偉壯麗的壯美的原因。

個體操作。

反饋指導:(ppt出示“資料袋”,學生指插圖說話。)能把資料袋的意思說清楚便可。

五、會認讀的字認字的評價與詞語表詞語讀記。

(一)同桌打亂字卡順序相互檢查糾正。

(二)認字評價(注:所出示的字脫音節(jié),關(guān)注學習慢的學生。)

(三)ppt示詞語表詞語,自由讀記。

(四)反饋讀記(注:關(guān)注學習慢的學生。)。

六、寫字教學。

(一)字形教學。

1.ppt示會寫的字,讀一遍。

2. 觀察字形,思考容易與學過的哪個字混淆,同桌說一說。

3.反饋指導。

指名說并板書,然后讀一讀:

例:潮(潮水)朝(朝向) 據(jù)(據(jù)說)?。▌×遥?堤(大堤)提(提示)

4.指名說說哪個字容易寫錯,會錯在哪里。

例:“滾”,右邊的“衣”字中間是個“公”字,但第二筆是點;“頓”,第四筆是豎提。

(二)寫字指導。

1.觀察并說說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筆畫的變形、退讓、延伸等。

2.各寫一個,反饋評議。

3.按評議對照修改,然后每個字在寫兩個。

七、總結(jié)。(學習狀況和知識能力點,具體見教學過程。)

八、寫字練習和抄寫詞語表詞語。

作業(yè)設(shè)計: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給家人講一講錢塘江大潮以及它的成因。

板書設(shè)計:

小學語文四年級《觀潮》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或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詞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

3、通過想象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覺自然之壯美和課文詞句生動的表現(xiàn)力。

教材簡析: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盛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潮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記敘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tài)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和壯觀。

課文結(jié)構(gòu)清楚,層次分明。文中作者不僅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shù)之多、熱情之高間接表現(xiàn)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讀后由衷感嘆:錢塘江大潮不愧是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江大潮的神奇壯觀,難點是體會課文中的有關(guān)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教學塊面安排:

一、談話導入,初讀課文

1、練讀詞語:齊頭并進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奔騰西去 漫(滿)天卷地

讀正確,理解意思;讀詞語,讀出味道――有氣勢;

交談:讀讀這組詞,你有什么特別的感覺?腦子里出現(xiàn)一種怎樣的情景?

(千軍萬馬 波濤洶涌)

今天我們要走進號稱“八月十八潮,天下壯觀無”的錢塘江大潮,了解它、觀賞它,感受它,相信你一定會被它吸引、被它激動的。

2、揭題,補充:觀――觀看,觀賞

潮―― 關(guān)于大潮,你還有什么要告訴大家?

3、讀句子:課文哪句話具體告訴“我們觀潮”的時間、地點、事情的句子?

4、邊讀第二自然段,邊正音、梳理:潮來前

推測:下面的課文內(nèi)容?潮來時3、4;

潮頭過后5;

總結(jié):很自然地,按時間順序來寫

讀正確,讀流利(蒙蒙的薄霧、風號浪吼、漲、悶雷滾動);理解意思;

5、對全文的朗讀有什么想法和建議?練讀。

6、讀完全文,說說對錢塘江大潮的初步印象?

奇特雄壯、罕見、壯麗、壯觀――天下奇觀(讀總起句)

二、品讀重點句段,想象大潮壯觀景象,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讀3、4自然段,說說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詞語(聲音、態(tài)勢或情狀、聲威):

隆隆的雷聲

一條白線

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連貫,一直從江的這邊連到江的那邊)

白浪翻滾 兩丈多高的水墻

如同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

聲音如同山崩地裂

理解意思;調(diào)整順序;邊想象邊說說大潮來的過程:

午后一點左右――過了一會兒――再近些――浪潮越來越近--

2、經(jīng)典句子:

浪潮越來越近, 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那聲音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結(jié)合插圖2:還有沒有比課文更好的句子,邊想象邊填空

你喜歡哪一種寫法?課文為什么這樣寫?

品味: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 勢不可擋 雷霆萬鈞

聲音――地動山搖 震耳欲聾

補充跟讀古文語句: “浙江之水,濤山滾屋,雷擊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勢。”

把自己的體會、感覺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看著插圖說說

看著這樣壯觀的景象,可以想象在場人們會有怎樣的反應?

怪不得千百年來吸引了那么多的人去觀看。找找、數(shù)數(shù)課文中寫人們觀潮的句子――共7句,真多,讀讀,讀懂了什么?

――喜歡、被吸引;襯托出大潮的壯觀神奇

3、自學第5自然段

按照前面自然段對課文句子的品讀,看看,這一段的哪個句子也有奇妙的表達效果?

讀好句子。

三、追究大潮形成的原因:喇叭形地形;太陽引力

四、作業(yè):

把大潮的壯觀景象和形成原因講給父母聽

背誦3、4自然段

抄寫、聽寫詞語

小學語文四年級《觀潮》教案篇5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11課《觀潮》,這是一篇繪景文,作者以事物原本的發(fā)展變化作為觀察順序,用人潮相對,動靜對比的方法,寫出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fā)同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課要兩課時完成,依照大綱要求,第一課時,在指導同學朗讀課文,了解大意的基礎(chǔ)上,引導同學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同時依據(jù)小標題給課文分段。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用“逐漸”、“恢復”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同學從中學習怎樣積累資料;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讓同學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怎樣注意積累資料”,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注意積累資料”,即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和積累資料的?!俺眮碇畷r”是文章的重點局部,所以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本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而講讀課文在語文基本功訓練和重點讀寫項目的訓練方面負擔著最主要的訓練任務(wù),因此,編者將這課布置在這里,是在前兩篇文章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以它為例,讓同學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的,在知識體系上,它與上單元的訓練重點項目“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街接緊湊。同時也為下單元“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奠定了基礎(chǔ)。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本課是篇文質(zhì)兼美的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借助電教手段(錄相、錄像等)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即讓同學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潮來時宏偉的氣勢,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說學法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同學的認知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將引導同學“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習,即引導同學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并能做到聯(lián)系上下文,讀后想前,邊讀邊想。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干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自能讀書”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對同學進行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四、課堂教學程序布置

(一)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會文——入境——動心——吐情”即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電教手段的輔助作用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進角色,通過邊看邊想,動之以情,最后又能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對“天下奇觀”的贊嘆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通過以上四步的教學,要讓同學逐漸達到培養(yǎng)閱讀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目的。我的教學思路的依據(jù)是:1.符合兒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事物規(guī)律;2.符合本課的教材特點;3.符合作者的思路。葉老常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

(二)課前準備:投影儀、膠片、放相機、電視機、錄音機。目的是要用電化教學手段,協(xié)助同學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縮短教學時間。

(三)教學過程

1.導課

首先用解題切入的方法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11課,課題是什么?板題(11、觀潮)“觀”是什么意思?“觀潮”是干什么?回憶2節(jié)學習內(nèi)容,本課是寫作者在哪兒觀什么潮?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jù)同學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天下奇觀”四個字說明了什么?這個稱號何時有的?從哪里知道?(理解“自古以來”一詞)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向我們介紹這天下奇觀的?(結(jié)合同學的回答板書,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后)

我這樣導課的依據(jù)是大綱對四年級閱讀能力要求的第一條、即培養(yǎng)同學理解題目的能力,懂得題和文的關(guān)系,養(yǎng)成讀文先讀題的習慣,學會以題目為線索去閱讀文章,并能找出表達中心的詞語和句子。同時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教學原則,讓同學閱讀課文,回顧寫作順序,完成教學思路中的“會文”。接下來由整體插入局部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課文

(1)過渡學習第二段

過渡語: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一定壯麗、雄奇、令人神往,遺憾的是這么壯觀的景象,老師卻沒有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帶什么去?)老師建議大家?guī)Ш脙蓸訓|西:“眼睛”和“耳朵”。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說?(引導同學明白,要用心聽、仔細看),現(xiàn)在做好準備了嗎?好,我們現(xiàn)在馬上動身,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

設(shè)計這樣的過渡語是為了下一步能帶同學入境界奠定基礎(chǔ),其次以幽默的語言,告訴大家要用心聽、仔細看,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接著教師利用文中的語言繼續(xù)渲染氣氛:農(nóng)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zhèn),據(jù)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浪潮來了沒有?關(guān)于潮來之前是怎樣一番情景呢?書上哪兒告訴我們?

引導學習第二段,自由朗讀第2小節(jié),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江面平靜,人山人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依照同學的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這一局部是文章的非重點地方,且語言通俗易懂,教師略講主要是讓同學通過讀之后,談?wù)劇俺眮碇啊钡木坝^特點,使同學理解這些特點反襯了“潮來時”天下奇觀的“奇”,接著引入下段的學習。

(2)過渡學習第三段

教師過渡: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期待著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放江潮來時的錄音)請大家發(fā)揮耳朵的作用,用心聽,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么?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在文章哪兒詳細告訴了我們?引導學習第三段(3、4小節(jié)),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入境”。

a.抽 2名同學來朗讀3、4自然段,其它同學邊聽邊思,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寫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么?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自由朗讀,用“____”劃出有關(guān)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理解“悶雷滾動、山崩地裂”。投影句子:“哪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抖起來”,齊讀“哪聲音”指什么?“山崩地裂”還可以用什么詞來代替(震耳欲聾、地動山搖、山呼海嘯……)?相比之下哪個詞更能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感覺?“顫抖”可否換成“抖動”、“震動”?(不行,顫抖是指短促而頻繁的振動,幅度最小,用于此處較恰當),引導讀這句,要讀出排山倒海之勢。請同學們依照由遠到近的順序把描寫江潮聲音的句子朗讀一下(自由讀、分組讀)。

b.江潮由遠和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大家想不想親眼看看?好,不過老師呢要提兩點要求,第一要用心聽,仔細看;第二把你看后的體會告訴大家(師放錄象)。

聽錄音、看錄像、說感受,可以讓同學對“潮來時”先有感性認識,隨后再學習文章,易使同學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這種驚心動魄的局面,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是怎樣描寫的?輕聲朗讀文,用“……”劃出有關(guān)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作者的觀察順序是什么?從遠處看怎樣?抽讀相關(guān)的這句話:“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理解“這條白線”是什么。為什么是“一條白線”呢?“逐漸”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它練習說句話?再近些呢?抽讀“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這句聯(lián)系實際(如教室的高度等)理解“兩丈多高”有多高,它怎么會是“白色城墻”?這與“線狀”相比方何?再近些呢?抽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小學語文四年級《觀潮》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真讀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錢塘江大潮在“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點,從而認識到錢塘江大潮是洶涌澎湃的天下奇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潮汐”的成因及相關(guān)知識。

2、情感目標:使學生在錢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錢塘江大潮、乃至祖國的大好河山、錦繡風光的無比熱愛。

3、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能深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小節(jié)。

教學重點:

1、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2、理解并主動積累課文中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并讀出感情。

教學難點:

1、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2、仿寫一個片段《雷雨》。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愛旅游嗎?哪些地方的景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時積累的語句來描繪這些令自己難忘的景象,真不錯,老師也積累了一段與大家一起分享。師深情背誦課文3、4。

3、出示課題,齊讀。

二、整體感悟:

1、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誦讀,對錢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請同學們也來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劃出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反復讀讀,推薦給同桌。

3、師按學生回答歸納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

4、交流學生喜歡的語句,及時糾正讀音。并讓學生說喜歡的理由。

三、精讀課文:

1、錢塘江大潮為什么會被稱為“天下奇觀”。(并板書)我們一起去看看。

2、指名讀課文第2節(jié),你讀懂了些什么?師歸納板書:江面平靜,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3、“望”字在課文里除了看,還有一層意思——等著、盼著。該怎樣讀讀人們的這種心情?出示圖片“江面平靜”,配上音樂,學生自己讀讀。

4、交流讀,引導學生抓住“橫臥、籠罩、屹立”等詞把當時的氣氛讀出來,注意及時請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

5、師生對讀,請學生體會朗讀成功的原因,總結(jié)學法。

理解重點詞句。

讀出人們的`心情。

選折合適的音樂。

6、自由讀讀3、4小節(jié),在學習小組中按學習方法自學課文。

7、交流理解的詞語,并讀讀該句句子。

8、師歸納板書:悶雷滾動,出現(xiàn)一條白線,人聲鼎沸、沸騰。

9、重點交流“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的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弊プ”扔?,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

10、體會人們的心情。板書。配樂誦讀,學生自由選折音樂,組成小組讀讀。

11、集體學習課文最后一節(jié)師生對讀。

四、拓展、探究

1、關(guān)于錢塘江大潮,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引導學生網(wǎng)上學習。并試著向外國游客介紹一下“你眼中的錢塘江大潮?!辈炎约旱挠^點介紹具體。

說話練習:“錢塘江有著()的大潮。()。

2、仿寫《雷雨》

出示媒體“雷電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運用恰當?shù)恼Z句寫出雷雨的氣勢。

五、回家作業(yè):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寫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觀的資料、圖片。

板書設(shè)計: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退后

江面平靜出現(xiàn)白線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余波西去、恢復平靜

(看)浩浩蕩蕩

(聽)山崩地裂

昂首東望人聲鼎沸、沸騰深深震撼 回味、贊嘆“天下奇觀!”

小學語文四年級《觀潮》教案篇7

一、指導思想:

?觀潮》(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十三課)是一篇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文章。本課的設(shè)計旨在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觀看錄像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感受祖國河山的壯麗,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領(lǐng)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的習慣。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三、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有關(guān)“潮來時”的描寫。

四、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錄像機、鵬博士教學軟件、液晶投影儀、大屏幕、錄像帶、多媒體電子教室。

五、課堂教學設(shè)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13課《觀潮》。(齊讀課題)教師提問課文寫的是什么潮呢?(板書:錢塘江潮)

教師介紹:錢塘江是浙江省最長的一條河流,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解釋“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有什么不同)。

(二)匯報交流

1.請同學們談一談通過預習對這“天下奇觀”有何初步的了解?

2.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課本,說說預習時你是怎樣給課文分段的?能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嗎?(板書: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三)放錄像(潮來時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觀”的壯麗與雄奇。

1.過渡:錢塘江大潮氣勢非凡,那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讓人驚心動魄。難怪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縣鹽官鎮(zhèn)的海塘大堤上匯集了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們爭先恐后地早早趕到,盼望一度錢塘江大潮的風采。同學們,你們見過那種景象嗎?想不想親眼看一看?老師這里有一段錄像,請同學們戴上耳機,看看畫面,聽聽聲音,來初步感受一下這“天下奇觀”。

2.學生談看錄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課文內(nèi)容

過渡:剛才我們在錄像上看到的景象書上也有,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學生通過看書找出是3、4自然段)

1.學生自讀3、4自然段。劃出能寫出潮來時氣勢的語句,把不明白的問題用問號標出,對特別喜歡的句子就努力讀精彩些。

2.學生質(zhì)疑。(根據(jù)學生的提問隨即板書關(guān)鍵詞語)

(1)教師通過視聽教學幫助學生解疑。

課件出示:①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a.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

b.怎么會出現(xiàn)“一條白線”?看到白線人們怎樣沸騰的,學學看,就這種場面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來形容?

c.齊讀這句話,讀出那種沸騰的場面。

②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a.怎么會形成“白色城墻”呢? 因為大潮由遠而近,遠看像白線的白浪越變越大,越漲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墻。)

3.交流學生喜歡的句子。(根據(jù)學生的交流隨即通過大屏幕展示寫潮水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想象錄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加深理解體驗大潮的奇特。)

課件出示:

①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潮來時是什么樣的聲音?誰能學學看?

b.就這種聲音作者用什么詞來形容的?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師:看到白線拉長變粗,潮水很快地占滿江面,迅速向我們奔涌而來,那氣勢越來越雄偉,你的心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激動,誰能讀出這種感覺來?

b.指讀。 c.男女同學比賽讀。

③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a.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如果這句話換成“浪潮越來越近,氣勢越來越雄偉,聲音越來越大。”你覺得怎么樣?

b.如果換成原來的內(nèi)容,又覺得怎樣?怎樣才能讀出那種氣勢來?

c.指讀、師讀、齊讀

4.教師小結(jié):作者把大潮到來時的氣勢寫得多形象,正如預習提示中所說的,把大潮寫得有聲有色,雄偉壯觀,使人如臨其境。(板書:有聲有色、雄偉壯觀)

5.學生將3、4自然段連起來,有感情得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潮來時的雄偉氣勢。

6.學生通過訪問教師計算機,調(diào)做“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教師在網(wǎng)上查看學生練習情況)

7.調(diào)一學生的練習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體訂正。

(1)作者按什么順序?qū)懗彼兓?(教師指屏幕啟發(fā)學生說出由遠而近)(板書:遠 近)

(2)師小結(jié):作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位置的變化,按由遠及近的順序?qū)懗彼兓刮覀兎路鹫驹阱X塘江畔,聽到聲音越來越大,看到潮水越來越近,浪頭越來越高,使我們感受到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非凡氣勢。我們?yōu)樵谧鎳蟮厣嫌腥绱藟延^的景象而自豪、而驕傲。

(3)讓學生帶著無限贊嘆之情大聲朗讀這段話(課件出示: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一段話)。

(4)師生接讀(教師說括號中的詞,學生接讀余下的內(nèi)容)

(5)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潮來時”一段,通過學習了解到錢塘江大潮來勢兇猛,氣勢非凡,那么“潮來前”、“潮過后”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8.學生自學余下的幾段。

(五)學生質(zhì)疑。

(六)學生通過網(wǎng)上查閱,自己解疑。

(七)學生通過網(wǎng)上訪問教師計算機。調(diào)作鵬博士軟件中《觀潮》一課的練習,據(jù)自己情況自由選擇,自我檢測(教師網(wǎng)上查看,個別輔導)。

(八)課堂總結(jié)。

(九)放錄像(讓學生整體領(lǐng)略“天下奇觀”的非凡氣勢)

(十)布置作業(yè)。

附:板書設(shè)計:

13 觀 潮

遠 潮來前 雄偉壯觀、

(錢塘江潮) 潮來時

近 潮過后 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