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的加法教案大班教案5篇

時間:2022-10-14 作者:dopmitopy 備課教案

教案在撰寫的過程中,我們肯定要強調文字表述規(guī)范,只有對自己的教學任務進行分析后,我們寫出的教案才是有價值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8的加法教案大班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8的加法教案大班教案5篇

8的加法教案大班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復習6、7的分解組合,在此基礎上進行6、7的加法運算。

2.學習6、7的加法,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guī)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系。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體會數學的趣味性。

4.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具:數字卡片1-7、"+""=";購物券2張,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各1個。(大的)

2.學具:數字卡片1-7、"+""=";購物券2張,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各1個。(小的)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教師用教室里現有的物品進行互動。如:教師先拿出3本書,問幼兒有幾本書?又拿出4本書,問幼兒總共幾本?進行點數并說出總數。

2.教師拿出教具購物券、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請幼兒拿出相應的學具。

3.教師讓幼兒認識購物券上的價格,先看看每個商品的價格,然后問幼兒:"6元購物券能買到哪兩樣東西?"請幼兒自由發(fā)言。教師將幼兒兩兩分為一組,一人拿6元分別買到了什么?另一人拿著物品,然后進行創(chuàng)設購物。最后讓每組幼兒回答自己用6元錢分別買到了什么,教師總結。

4.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用7元錢的購物券買東西,游戲規(guī)則同上。

5.聽辨反應:幼兒根據教師拍手的次數來舉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擺在黑板上,然后,幼兒擺上加號和等號,請其他幼兒說出答案并用數字卡片擺出相應的得數。依次請幼兒輪流來游戲。

6.幼兒完成《課堂活動冊》"神秘花園":教師引導幼兒先按照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征分類,然后按照分類列算式,并進行加法運算。

活動延伸:

在班內的區(qū)域《陽光超市》,利用學具購物券和標價商品,教師讓幼兒想想,7元購物券可以買3樣或4樣商品,可以買哪些,有幾種方法。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得數是6、7的加法,教材從前面的“一圖一式”過渡到“一圖兩式”,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相應的兩道加法算式之間的聯系。

例題的教學我引導學生觀察場景圖,讓學生說一說圖意,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在今后的學習中多多加強指導與訓練。

“試一試”通過由兩部分物體合成的一幅圖,引導學生學習計算相應得兩道得數是7的加法算式,進一步體會相應的兩道加法算式之間的聯系,初步學會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數推想出相應的另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數,從而培養(yǎng)初步的思維能力。

課內容是教學《和是6、7的加法》看上去是一堂計算學習課,但實際我覺得重點是一堂算理的認識課,口算固然是低年級數學中的重頭戲,但對于得數是6、7的加法,由于學生在幼兒園與平時的生活中,對于這些算式已有所接觸,在計算方面暫時不是難點。因此,課堂上我著重引導學生用三句話表達圖意,但事實上,不少學生“能說”,但并不“善說”,要表達清楚題目的意思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還需要我們逐步訓練,循序漸近。

8的加法教案大班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加減法,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

2、學習用簡明的語言講述加、減法算式所表達的圖意;

活動準備:

1、教具課件制作。

2、學具練習紙若干,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學習6的加法,復習加號,等號。

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六只小兔在干什么?我們一起去看看。(單擊)出示一只小兔?!皝砹藥字恍』彝??”(一只)。(單擊)“又來了幾只小白兔?”(5只)。(單擊)出示問號:“現在有幾只小兔?”幼兒學習講述圖意?!拔覀儊戆褎偛诺氖虑橛涗浵聛怼!保ㄒ来螁螕簦┯靡粋€算式來表示,那就是(單擊)

15=6

“這個算式什么意思呢?”引導幼兒講述圖意。

再依次講解:

24=6、33=6、42=6、51=6

(2)學習6的減法

我們再來看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單擊)鮮花把誰給引來了?(蝴蝶)飛來了幾只?(六只)再繼續(xù)看。(單擊)飛走了一只蝴蝶。我們把剛才發(fā)生的事情講述一遍。(依次單擊)草地上飛來了六只蝴蝶,飛走了一只蝴蝶,草地上還剩下幾只蝴蝶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單擊)

6—1=5

“這個算式什么意思呢?”引導幼兒講述圖意。

依次學習算式:6—2=46—3=36—4=26—5=1

2、小組活動。

3、活動評價。

通過幼兒自己展示操作材料,講述操作過程,進行評價

4、活動延伸。

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8的加法教案大班教案篇3

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讓幼兒更快一步適應學前班的加減法,同時也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入學前班打下良好的基礎。

活動目標

1.知道6的數量,并能夠快速的計算出其數量。

2.讓知道快速算出有幾只猴子的技巧與方法。

3.讓幼兒養(yǎng)成樂于學習數學的好習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畫面上猴子的數量;

難點:能夠計算出其數量,并能夠快速的說出其數量;

活動準備

1.帶有猴子的圖片一,有一只大猴子,五只小猴子

2.帶有桃子的圖片二,2個綠的,4個紅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小朋友們,今天小猴子們旅行回來了,我們一塊去看看他們吧!

(教師出示圖片一,問小朋友們,小猴子在哪里呀,他們都在干些什么事情呢?)

(二)展開部分

老師引導幼兒可以運用加法、減法的`算式進行運算,并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如:1+5=6,表示的是1只猴子和5只猴子,他們呀,加起來就是6只猴子。

教師:你們還能說出和剛才不一樣的算式嗎?

教師:列完后呢,老師就請一個小朋友說一說他列的算式好不好?

教師:老師請一位來朋友將他列的算式按照排列的方式寫到黑板上來好不好?

加法:1+5=6 5+1=6 4+2=6 3+3=6

(三)結束部分

請小朋友們好好想一想這位小朋友列的算術對嗎?可以進行討論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幼兒輕松地掌握了6以內的加減法,并且學會了猴子、綠、紅、樹上等詞語,有利于漢語水平的提高,同時也為學前班學習加減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課程過于簡單。我會在今后總結經驗,會把自己的課上的更好,表現的更加優(yōu)秀。

8的加法教案大班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加法,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理解加法交換律。

2、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游戲中的簡單問題。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演示材料:5以內的加法算式若干,小花(1朵白色的花,5朵粉紅色的花),蘋果樹的圖片(樹上2個綠色的蘋果,4個紅色的蘋果),列式用的卡片若干。

2、幼兒分組活動材料:

1)、編有3、4、5、6的號碼大樹四棵,寫有6以內加法式子的樹葉若干;

2)、分別編上2、3、4、5、6號碼車廂的火車,寫有6以內加法的算式的火車票若干;

3)、盤子上擺放6只鴨子(1只大鴨、5只小鴨,兩只戴帽子、四只沒戴帽子,3只紅色,3只黃色);

4)、服裝柜上有6件服裝(3件上衣、3條褲子,2件紅色、4件黃色,1件厚的、5件薄的)。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復習5以內的加法和6以內數的組成分解。

1、玩游戲"開火車":教師出示5以內數的加法算式,幼兒按座位順序以開火車形式一個接一個答出得數。

2、玩游戲"碰球",復習6以內數的組成分解。

二、引導幼兒根據教師口述應用題用卡片列式計算。

1、教師操作手上的花編題:孫悟空先變出1朵白色的花,又變出5朵粉色的花,一共變出幾朵花。

2、請幼兒列出加法式子并計算,教師觀察幼兒列式情況。

3、交流分享:請說一說你列的式子(1+5=6)。孫悟空一共變出了幾多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怎么知道用加法算?

三、運用交換規(guī)律列加法算式。

1、引導語:如果老師把手上的花交換下,你們能列出一道新的式子嗎?

2、引導幼兒運用交換律列出另一道加法式子,并請一名幼兒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式(5+1=6)。

3、教師結合兩個加法算式"1+5=6"、"5+1=6",引導幼兒觀察:交換加號前后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

四、用同一張卡片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1、引導語:孫悟空又變出一棵蘋果樹,樹上有2個蘋果核4個蘋果,一共有幾個蘋果?

2、引導幼兒用卡片列出兩道加法式子并計算,教師觀察幼兒列式情況。

3、請個別幼兒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出兩道加法式子并計算(2+4=6,4+2=6)。

4、引導幼兒繼續(xù)觀察蘋果樹上的3個大蘋果和3個小蘋果列一道加法算式計算(3+3=6)。

五、師幼共同梳理6的五道加法算式:1+5=6、5+1=6、2+4=6、4+2=6.

六、幼兒分組活動,鞏固6以內數的加法。

1、介紹分組材料。

(1)幫助樹葉寶寶找樹葉媽媽:先算出樹葉上式子的得數,再去找和得數一樣的樹,并將樹葉貼在樹上。

(2)找火車車廂:先算出火車票上的加法算式的得數,再找出和得數一樣的火車車廂,并把車票貼在車廂上。

(3)根據盤子上的情景列式:根據鴨子的不同特點列出五道6以內數的加法算式并計算。

(4)根據服裝柜上的情景列式:根據服裝的不同特點列出五道6以內數的加法算式并計算。

(5)幼兒自選小組活動。

(6)師幼分享交流。

【活動反思】

我覺得,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了很多,在快樂的心情中講述,幼兒也很快樂的學習,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們全都學會了。最重要的是快樂,孩子們快樂,作為老師的我也很快樂。

8的加法教案大班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歸類并講述事物間的數量關系,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進一步感知加法的含義。

2、理解交換規(guī)律,懂得運用互換規(guī)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樂于講述探索結果。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 教學課件

學具 人手一份數字卡片 答題卡 小青蛙操作材料及答題紙 每組一份數字卡及答題卡

活動重點:

看圖學習6的加法

活動難點:

能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活動過程:

一、 邀請小青蛙:復習6的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莊稼請小青蛙幫忙捉害蟲,小青蛙要聽到密碼它才來。小青蛙的密碼是這樣的,請小朋友仔細聽小青蛙叫了幾聲,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聲加起來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來了,你們愿意邀請它們嗎?

那讓我們快點對密碼吧。

“小朋友,請聽好,我叫3聲呱,你叫幾聲呱?”

“小青蛙,請聽好,你叫3聲呱,我叫3聲呱?!?/p>

二、找找小青蛙:根據畫面,啟發(fā)幼兒邊分類邊列式

1 數數一共幾只小青蛙。

2 請幼兒分別按小青蛙的大小、顏色、花紋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誰列的快。

3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師出示算式。

4 啟發(fā)幼兒講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算式和內容,教師出示算式。

5“這些算式的得數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們有個小秘密,看誰能先找出來?”

(將幼兒列出的算式匯總,啟發(fā)幼兒觀察,并找出互換規(guī)律。)

6教師小結:像1+5=6、5+1=6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1+5=6馬上就想到5+1=6,我們把他們稱為朋友題,同樣我們看到2+4=6就會想到什么呢?看到3+3=6又會想到什么?…

三、小組闖關:幼兒嘗試按圖意講述應用題,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1 小青蛙要在池塘闖關成功才能順利到達,我們大家?guī)蛶退桑?/p>

2 小組力量大,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答題,每組都答對了,就闖過了一關,你們有信心嗎?

3 依次出示圖片,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嘗試按圖意講述應用題,并用數字卡擺加法算式以

及相關朋友題。

四、游戲:捉害蟲 。進一步鞏固幼兒對6的加法的學習

1、小青蛙這么能干,我們也來幫它們一起捉害蟲吧。

2、小青蛙一下子吃進了6條蟲子,它跳一跳,發(fā)現6條蟲有兩種種類,一種紅一種綠,它請我們幫它記錄下來,并列算式算算。當然還要列出朋友題。

3、幼兒操作

四、結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揚我們呢。

活動反思:

這是一堂寓教于樂、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在大班開展10以內數的組成教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內除1以外的任何一個數都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數,所分得的兩個部分數合起來又是原來的數,引導幼兒探索、體驗、感受其中所蘊含的一些簡單的數量關系,如總數與部分數的包含關系、等量關系、互換關系、互補關系、分合的有序性?!靶∏嗤茏胶οx”這一游戲情境,旨在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5的組成,積累關于數的組成的經驗。

一、操作在先,自主體驗

我們知道學習組成最好的辦法是讓幼兒操作,通過自身的體驗去發(fā)現數的分合規(guī)律,進而掌握數的組成。而幼兒參加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完全來自于好奇心發(fā)展起來的求趣心,是幼兒產生興趣、參與學習、獲得快樂的劃槳,因此幼兒數學教育必須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充分利用幼兒的求趣心,寓教于樂。設計有游戲情節(jié)的操作活動,可以將“就事論事”地擺弄材料,變?yōu)橛腥の兜氖帜X并用的活動,可使幼兒多次反復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兒保持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青蛙捉害蟲這一游戲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興趣,并愉快、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引導幼兒學習捉蟲本領的過程中,我讓幼兒用捉蟲的工具“刀”將蟲子一分為二,從而發(fā)現其中總數與分成的兩個部分數之間的關系。同時,每個孩子在記錄的過程中,感受到將以一個數分成兩個部分數時,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在這里,我讓幼兒操作體驗在前,教師的引導歸納在后,這樣有助于幼兒對組成要領的理解和掌握。

二、歸納規(guī)律,提升概念

“數的組成”教學中的互補、互換規(guī)律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游戲中孩子除了與材料之間的互動,活動后教師與孩子的互動無疑是十分關鍵的,教師在關鍵時刻的“提問”能起到一種“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兒在交流歸納“捉蟲經驗”的過程中,我的問題呈階梯式地拋出。首先設計了一個初步性問題:“你是怎樣捉到蟲子的?怎么記錄?” 通過這樣的提問,幫助幼兒梳理記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接著設計了一個關鍵性問題:“找出兩組相似的記錄,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 目的是引導孩子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多組分合記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交流討論、自己操作,來體驗互換關系。最后我又設計了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怎樣的記錄最容易讓人記住,又不會漏掉和重復呢”,引導幼兒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這些問題無疑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深入探究與討論、互動與思考的有效平臺,提升了活動的內涵。讓幼兒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自主的探索、發(fā)現,學著自己來歸納數的組成中幾個重要的關系。這些問題的設計不但符合了幼兒的學習特點,同時也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三、重在運用,遷移經驗

數學來源于生活實踐,也應用于生活實踐,兒童的思維是感性的、具體的,只有應用于生活的數學教育活動,才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對于數的學習,我更加重視經驗的遷移,運用在生活中,我通過“找朋友”活動 ——游戲情境的延續(xù),讓幼兒在找朋友過程中遷移自己的已有經驗,“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數字卡片,寶寶們要找和自己的數字卡片合起來是5的寶寶當舞伴”,鞏固對5的組成的理解。整個學習活動的始終幼兒都在快樂地學習,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發(fā)展。

不足:

1、目標的制定偏低,應考慮從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三方面來制定,制定得更為全面、具體、適宜些。

2、在提問環(huán)節(jié)只顧及到個別幼兒,不能面向全體。

3、自己在總結5的組成時語言可再簡練、規(guī)范些。

4、設計時內容略顯單薄,如能稍加充實會更好。

在學習5以內數的組成教學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材料,設計了貼近幼兒生活的情景和游戲,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對數學游戲產生興趣,獲取有關數的組成的感性經驗,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和游戲的中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