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制定教案的時候,一定要圍繞自己的教學目標進行思考,教案在完成的過程中,大家務必要考慮聯(lián)系實際,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勻變速直線運動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勻變速直線運動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會認識圖象;理解勻速直線運動圖象的物理意義;會畫簡單的圖象;會利用圖象求位移和速度。
2.了解用圖象來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探索物理規(guī)律的研究方法。
重點、難點:
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圖象的物理意義。
教具:
氣墊導軌(包括氣源和滑塊),j0201-1型數(shù)字計時器三臺,光電門四個,放大器(自制)一個,米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復習]
上節(jié)內(nèi)容,引入新課]復習勻速?請看下面的例子。
[實驗]
研究一滑塊在水平氣墊導軌上的運動情況。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分別用三臺數(shù)字計時器同時測量滑塊三段位移(oa段、ob段、oc段)所用的時間。
[提出問題]
實驗測出滑塊位移20cm、40cm和60cm所用的時間,但滑塊在任意時間內(nèi)(如:1s內(nèi)、2s內(nèi))的位移是多少?還不知道?;瑝K通過任一位移(如位移50cm)所用的時間是多少?還不知道。也就是說滑塊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還不知道,我們現(xiàn)在用圖象法來研究它們的關系。如何研究?
[講述]
選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用橫軸表示時間t,用縱軸表示位移s,選取單位和合適的標度,根據(jù)實驗測出的數(shù)據(jù)在坐標平面上畫出相應的點,然后用平滑線將這些點連接起來,這條線就表示滑塊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這種圖象叫做位移——時間圖象,簡稱位移圖象。
[板書]
一、位移——時間圖象。
[講述]請同學們根據(jù)實驗測出的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畫出滑塊的位移——時間圖象。
(畫圖前先將作圖步驟寫在幻燈片上投影并講述,讓學生明確)作圖步驟:1.列表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2.選取直角坐標系;3.標明坐標軸表示的物理量及單位;4.選擇合適的標度;5.描點;6.用平滑線將各點連接起來。
[學生作圖,教師巡視輔導]
[提問
]作出滑塊的位移——時間圖象形狀是什么樣子?(學生根據(jù)自己作出的圖象回答:“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講評、糾正學生作圖中存在的問題]
[小結]
作出的圖象可看出: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各點基本在一條直線上,即可認為滑塊的位移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且這條直線通過坐標原點。
[討論]
根據(jù)作出圖象的形狀判斷滑塊做什么運動?
[歸納小結]
過原點的直線表示正比函數(shù),即滑塊的位移跟時間成正比。從而可知:滑塊是做勻速直線運動。
[引導學生從圖象求]
(1)滑塊在任意時間內(nèi)的位移(滑塊1s內(nèi)、2s內(nèi)的位移;1s末到2s末這段△t時間內(nèi)的位移△s);
(2)滑塊任一位移所用的時間(如位移50厘m的時間)。
[小結并板書]
1.勻速直線運動位移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2.從圖象可求:
(1)位移;
(2)時間;
[設問]
能不能從位移圖象上求運動速度?怎樣求?(學生思考)
[講述]
△s就是滑塊在△t時間內(nèi)的位移,所以△s/△t=v。從圖中可看出比值△s/△t越大,直線與水平夾角也越大,直線越陡。因此△s/△t也叫做直線的斜率,用k表示。
(指導學生看書甲種本第60頁第4行)
[板書]
(3)速度v=△s/△t=k。
[練習]
求滑塊的運動速度:
v=△s/△t=23cm/1s=23cm/s
=0.23m/s
[鞏固練習]
在位移圖象中畫出另一條直線Ⅱ(速度0.1m/s)。提問:
(1)這條圖線表示物體做什么運動?
(2)它的運動速度比滑塊大還是?。?/p>
(3)求出它的運動速度。
[講述]
在位移圖象中將縱軸s改為v,即縱軸改為表示速度,那么這種圖象變?yōu)楸硎舅俣群蜁r間的關系。我們叫做速度——時間圖象,簡稱速度圖象。
[板書]
二、速度——時間圖象
[討論]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的形狀是什么樣子?”(前后桌子四個同學為一組,討論后各組匯報討論結果)。
[小結并板書]
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隨時間改變。各時刻速度大小都一樣,因此它的速度——時間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橫軸的直線。
[分析]
1.在同一坐標平面上,直線在縱軸上截距越大,表示運動速度越大。
2.從圖象中可求物體任意時間內(nèi)的位移,例如求圖2中物塊在2s內(nèi)的位移。據(jù)s=vt,對照圖4分析指出這個位移大小可用圖象中縱軸表示速度的線段和橫軸表示時間的線段所構成的“面積”來表示,即0.1m/s×2s=0.2m。但位移和面積是兩個含義不同的量,我們不過是借用“面積”來表示位移的大小。另外這個“面積”的單位是m/s×s=m,而不是m2,所以這個“面積”要加雙引號。
[板書]
從圖象可求:
(1)速度;
(2)位移(位移的數(shù)值等于“面積”的數(shù)值)。
[歸納總結]
1.對勻速直線運動位移圖象和速度圖象進行比較總結,加深學生對圖象意義的理解。
2.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可以用公式來描述,也可以用圖象來描述,用圖象描述直觀、形象。它是研究問題的一種重要方法。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為今后科學研究打下基礎。
勻變速直線運動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例題的討論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及。
2、了解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
3、進一步體會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中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分析運動問題的能力以及應用數(shù)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例題1自然的引出推論公式,即位移和速度關系,通過思考與討論對兩個基本公式和推論公式做了小結,啟發(fā)學生總結一般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涉及到五個物理量,由于只有兩個獨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個量的情況下,才能求解其余兩個未知量,引導同學思考和總結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殊規(guī)律,教材通過例題2,實際上給出了對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特點,強調(diào)由兩個基本公式入手推導出有用的推論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分析運動問題的能力和應用用數(shù)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教法建議
通過例題或練習題的討論,讓學生自己分析題目,畫出運動過程草圖,動手推導公式,教師適時地加以引導和總結,配合適當?shù)恼n件,加強學生的認識,在推導位移公式時直接給出的,在這里應向學生說明,實質上它也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兩個基本公式的推論。
教學重點:
推論公式的得出及應用。
教學難點:
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關系。
主要設計:
一、例題1的處理:
1、讓學生閱讀題目后,畫運動過程草圖,標出已知條件,a,s,待求量。
2、請同學分析解題思路,可以鼓勵學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時間,再利用速度公式求”等。
3、教師啟發(fā):上面的解法,用到兩個基本公式,有兩個未知量t和,而本題不要求求出時間t,能否有更簡單的方法呢?可以啟發(fā)學生兩個基本公式的消去,能得到什么結論呢?
4、讓學生自己推導,得到,即位移和速度的關系,并且思考:什么條件下用這個公式更方便?
5、用得到的推論解例題
二、思考與討論的處理
1、三個公式中國共產(chǎn)黨包括幾個物理量?各個公式在什么條件下使用更方便?
2、用三個公式解題時,至少已知幾個物理量?為什么?
3、如果物體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個公式是怎樣的?請同學自己寫出:
三、例題2的處理
1、讓學生閱讀題目后,畫運動過程草題,標出已知量、待求量為。
2、放手讓同學去解:可能有的同學用公式(3)和(1)聯(lián)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學利用前面學過的,利用求得結果;都應給予肯定,也可能有的同學受例1的啟發(fā),發(fā)現(xiàn)本題沒讓求加速度a,想到用基本公式(1)(2)聯(lián)立消去a,得到。
3、得到后,告訴學生,把它與對比知,對于勻變速直線運動,也可以當作一個推論公式應用,此公式也可由,將位移公式代入,利用求得,(請同學自己推證一下)
4、用或解例2。
四、討論典型例題(見后)
五、討論教材練習七第(5)題。
1、請同學根據(jù)提示,自己證明。
2、展示課件,下載: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見媒體資料)
3、根據(jù)課件,展開討論:
(1)1秒末,2秒末,3秒末……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內(nèi),2秒內(nèi),3秒內(nèi)……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內(nèi),第2秒內(nèi),第3秒內(nèi)……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內(nèi),第2秒內(nèi),第3秒內(nèi)……平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個1米,第2個1米,第3個1米內(nèi)……所用時間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動
根據(jù)本節(jié)所學知識,請你想辦法測出自行車剎車時的初速度及加速度,需要什么測量儀器?如何測量?如何計算?實際做一做。
勻變速直線運動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實質及相關概念,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從觀察實驗中分析歸納出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將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的能力,歸納概括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觀察、推理、歸納等科學知識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認識觀;
(2)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多層次考慮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3)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追求科學真理的學習品質。
(4)讓學生感受到物理與科學和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到科學的現(xiàn)實性。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初步領略科學的美妙與和諧,體驗解決問題時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與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認識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并能應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解決自由落體運動的問題.
難點:
(1)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所受重力大小無直接關系。
(2)同一地點自由落體運動中不同物體下落的加速度都為g。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在講新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則生活見聞。老師有一次在街上看見一個江湖騙子在行騙,現(xiàn)在我將他的騙術再現(xiàn)一下:
這是一張百元鈔票,我捏住它的頂端,你用兩個手指放在鈔票的中部做好捏住鈔票的準備,但注意在我松手之前你手的任何部分都不能碰到鈔票,當看到我松手時,你就立刻去捏鈔票。
騙子說:“如果你能捏得住,百元鈔票歸你,如果捏不住,你只需給我五元錢”。
現(xiàn)在請三位反應敏捷的同學上臺來試試,看能否捏得住鈔票。
事實證明,絕大多數(shù)人都捏不到鈔票而被騙。要戳穿騙子的騙局,揭示其中的科學道理,學習完本節(jié)內(nèi)容就知道了。
二、新課教學
[板書:第3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實例——自由落體運動]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研究掛在細線下靜止的小球,小球受哪些力的作用?
生:重力和拉力
師:如果把線剪斷,小球下落后受什么力作用?
生:重力和空氣阻力(較?。?/p>
師:那么,小球將在什么方向上運動?
生:沿豎直方向下落
演示:用火將繩子剪斷,小球下落。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物體自由下落的現(xiàn)象。將輕重不同的物體從同一高度同時靜止釋放,快慢相同嗎?(同學們七嘴八舌,主要有兩種看法:重的物體下落快、重的物體不一定下落快。)
[板書:一、科學探究1——輕重物體下落快慢相同嗎?]
師:贊成重的物體下落快的同學請舉手,贊成重的物體下落不一定快的同學請舉手。究竟哪種說法正確呢?現(xiàn)在我們來舉行一次小小的辯論賽吧。請剛才舉手的同學們各選出三名代表,坐到講臺的兩側來。
坐在講臺左側的代表隊為正方,他們的觀點是:重的物體下落快。坐在講臺右側的代表隊為反方,他們的觀點是:重的物體下落不一定快。每隊的桌面上放有硬幣一枚、相同紙片兩張、相同體積的鐵球和鋁球各一個?,F(xiàn)在各隊先討論5分鐘,可以利用桌面的器材設計實驗來論證本方的觀點。
正方甲生:同學們請看,將硬幣與紙片同時由同一高度靜止釋放,硬幣比紙片下落得快,說明重的物體下落快。(鼓掌)
反方乙生:將紙片捏成團,然后與硬幣同時由同一高度靜止釋放,兩者幾乎同時落到桌面上。說明重的物體下落不一定快。(鼓掌)
正方丙生:你們怎么證明是同時到達呢?根本看不清楚,硬幣肯定會更快到達桌面的,只是太快了,我們眼睛區(qū)分不出來。
反方丁生:將鐵球和鋁球同時由同一高度靜止釋放,大家認真聽聽,落到桌面時,聲音只有一個(演示),說明兩球是同時落到桌面的,也即快慢一樣。
正方丙生:落到桌面的聲音并不清脆,有些混濁,也許是兩個時間間隔太短了,我們的耳朵區(qū)分不出來。
反方戊生:我們假設“較重的鐵球下落得快”是正確的`,那么將鐵球和鋁球用線連在一起下落,跟鐵球單獨下落相比,誰下落得快?按正方觀點連在一起的兩球比鐵球重,應該比鐵球下落得快。但是鐵球和鋁球連在一起后,下落得慢的鋁球要對下落得快的鐵球起阻礙作用,所以兩球連在一起時,應該比單獨的鐵球下落得慢。由正方觀點推出了自相矛盾的兩個結論,所以說,正方觀點在邏輯上是站不住腳的,是錯誤的。(熱烈鼓掌)
正方同學面面相覷,啞口無言。
師:在剛才的激烈辯論中,正反雙方同學都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充分利用了桌面上的器材來論證已方的觀點,特別是反方戊生在實驗觀察效果不夠明顯的情況下,能利用我國古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邏輯思想,推翻了正方的觀點,更是值得稱贊的。現(xiàn)在我宣布反方同學獲勝。(鼓掌)
師:重的物體不一定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那么,物體自由下落快慢到底受什么因素影響呢?為什么紙片捏成團后,重量未變,但下落得快呢?
生:因為物體自由下落時,物體除了受重力作用以外,還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紙片捏成團后,重力作用不變,而空氣阻力的影響變小,所以下落得快。
師:如果沒有空氣阻力作用的話,物體自由下落得情況會怎樣呢?我們通過實驗來觀察這一情況。
演示:牛頓管實驗。
師:輕重不同的羽毛和金屬片在沒有空氣的空間自由下落,它們不受空氣阻力作用,下落快慢相同;若在有空氣的空間下落,它們受到空氣阻力作用時,下落快慢就不相同了。綜合上述實驗,得出結論:
[板書:若無空氣阻力作用,不同物體自由下落運動快慢相同。]
師:物理學中,把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而在日常生活中,物體下落不可能不受空氣阻力作用,如果空氣阻力相對于重力而言很小可忽略不計的話,物體由靜止下落的運動就可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例如:鐵片與金屬小球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等等。所以自由落體運動是一個理想化過程。通過理想化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使問題簡單化,這是物理學中常用到的一種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我們可以看到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速度越來越大,是作勻加速運動嗎?
[板書:二、科學探究2: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師:我們曾用什么方法研究并判斷勻變速直線運動呢?
生:當相鄰且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差Δs為定值時,小球作勻加速直線運動,且有Δs=at2。
師:留跡法是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重要方法。例如頻閃照片、紙帶等。
課本第47頁的圖3—26是小球做自由落體運動的頻閃照片。限于時間關系,請大家在課后由該圖片上的數(shù)據(jù)判斷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并計算其加速度。
現(xiàn)在我們用一臺較為先進的儀器——dis傳感器來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
將重物和速度傳感器連在一起自由下落,通過電腦直接在大屏幕上顯示出其速度——時間圖像。圖像有什么特點,由圖像可以得到哪些結論呢?
生: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圖像為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直線,說明了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板書: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師:在同一地點將兩個不同的物體靜止釋放,不計空氣阻力,它們運動的加速度相同嗎?大家可以根據(jù)剛才我們做過的牛頓管實驗中羽毛和鐵片的運動情況進行理論推導。請一位同學上臺演板。
學生演板:
即不同物體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師: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這個加速度叫做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板書:2、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a=g,方向豎直向下。]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48頁的信息窗。由信息窗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呢?
生:不同緯度重力加速度的值不同,緯度越高,重力加速度值越小。
師:很好,請坐。重力加速度的值不僅跟緯度有關,還跟高度等因素有關,這將在我們以后的學習中繼續(xù)學習。自由落體運動是v0=0,a=g的勻加度直線運動,我們能否利用以前學過的勻變速運動的公式推導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呢?
生:能。
由
師:很好。式中的s我們也常用h來替代。
[板書:三、自由落體運動公式]
師:請大家根據(jù)課本第49頁“迷你實驗室”中提示的方法,兩人一組,互測對方的反應時間。(下臺詢問)絕大多數(shù)同學的反應時間在0.15—0.18s之間,而百元鈔票長為15.6cm,一半長7.8cm,將h=7.8cm代入公式可得t=0.13s,可惡的騙子就是利用這0.02—0.04s的差距騙取人民的錢財?shù)?。希望大家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理解“占小便宜吃大虧”、“天上不會掉餡餅”的人生哲理。
師:0.02s讓騙子的詭計得逞;0.02s楊利偉叔叔駕駛“神舟五號”繞地球運行了約158m;雅典奧運會百米決賽賽場上蓋特林9秒85,奧比科維魯9秒86,格林9秒87。他們都只相差了0.01s,這是怎樣的差距?是從“金牌”到“銀牌”到“銅牌”的巨大落差,更是近在眼前卻難以逾越的無奈……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寶貴的,同學們要珍惜屬于自己的分分秒秒,努力學習、快樂生活,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課堂小結
(1)我們運用了物理學中的理想化方法,從最簡單、最基本的情況入手,抓住影響運動的主要因素,去掉次要的非本質因素的干擾,建立了理想化的物理過程——自由落體運動,理想化是研究物理問題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后面的學習中我們還要用到。
(2)通過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推出了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概念,結合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推導出自由落體的運動規(guī)律,
(3)同學們要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而不僅僅是知識本身,知識的結論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獲取知識和處理知識。
布置作業(yè):
1、利用課本第47頁的圖3—26上的數(shù)據(jù)判斷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并計算其加速度。
2、閱讀課本第50頁至52頁,完成第53頁練習5、6。
3、查閱資料,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測量有什么實際意義。
4、由實驗測出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比當?shù)貙嶋H的重力加速度的值小,試分析誤差來源。如何改進實驗可以減少誤差?
教學小結與反思
1、由一則生活見聞引出課題,較好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有效地調(diào)動了課堂氣氛。
2、通過實驗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火燒斷懸線,可避免剪刀剪斷懸線時對懸線橫切的不利影響,確保小球開始下落時初速為零。
3、通過“辯論賽”,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嘴,自行設計實驗探究物理規(guī)律,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自主學習、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較好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使學生了解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學思想,逐步幫助學生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4、為了保證學生有充足計算時間,特把頻閃照片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處理放在課后進行。課內(nèi)則采用先進的dis傳感器系統(tǒng),直觀、真實、快捷地展示出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圖像,然后依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物理研究方法,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歸納總結、類比遷移,由自己推導出自由落體的運動性質和規(guī)律。
5、最后的“迷你小實驗”與引入遙相呼應,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6、本節(jié)課科學探究所花時間較多,沒有安排隨堂訓練,擬在下節(jié)課補充一節(jié)習題課。
勻變速直線運動教案篇4
第一、二節(jié)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
記錄自由落體運動軌跡
1.物體僅在中立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理想化模型)。在空氣中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
2.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觀察→提出假設→運用邏輯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對假說進行修正和推廣
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常量,稱為重力加速度(g)。g=9.8m/s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其大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vt2=2gs
豎直上拋運動
1.處理方法:分段法(上升過程a=-g,下降過程為自由落體),整體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2
2.上升到最高點時間t=g,上升到最高點所用時間與回落到拋出點所用時間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2g
第三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1.基本公式:s=v0t+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論:1)v=vt/2
2)s2—s1=s3—s2=s4—s3=……=△s=at2
3)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nèi)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xù)相等的位移內(nèi)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減少誤差→逐差法)
6)vt2—v02=2as
第四節(jié)汽車行駛安全
1.停車距離=反應距離(車速×反應時間)+剎車距離(勻減速)
2.安全距離≥停車距離
3.剎車距離的大小取決于車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問題:抓住兩物體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時間及位移關系,臨界狀態(tài)(勻減速至靜止)??捎脠D象法解題。
勻變速直線運動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并能用來解答有關的問題。
2、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并能用來解答有關的問題。
能力目標
體會學習運動學知識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材分析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點之一,為了引導學生逐漸熟悉數(shù)學工具的應用,教材直接從加速度的定義式由公式變形得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緊接著配一道例題加以鞏固。意在簡單明了同時要讓學生自然的復習舊知識,前后聯(lián)系起來。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個重點。推導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學階段通常采用圖像法,從速度圖像導出位移公式。用圖像法導位移公式比較嚴格,但一般學生接受起來較難,教材沒有采用,而是放在閱讀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據(jù),說明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并利用速度公式,代入整理后導出了位移公式。這種推導學生容易接受,對于初學者來講比較適合。給出的例題做出了比較詳細的分析與解答,便于學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參考。
另外,本節(jié)的兩個小標題“速度和時間的關系”“位移和時間的關系”能夠更好的讓學生體會研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就是要研究物體的位移、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預見以后的運動情況。
教法建議
為了使學生對速度公式獲得具體的認識,也便于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可以從某一實例出發(fā),利用勻變速運動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測速度公式,之后再從公式變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還應從勻變速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中,加以再認識。
對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給出一個模型,提出問題,再按照教材的安排進行。
對于兩個例題的處理,要引導同學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畫運動過程草圖的習慣。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兩個公式的建立及應用
教學難點: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設計:
一、速度和時間的關系
1、提問:什么叫勻變速直線運動?什么叫加速度?
2、討論:若某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2m/s,加速度為,則1s內(nèi)的速度變化量為多少?1s末的速度為多少?2s內(nèi)的速度變化量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內(nèi)的速度變化量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計算?
3、請同學自由推導:由得到
4、討論:上面討論中的圖像是什么樣的?從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問題?
5、處理例題:(展示課件1)請同學自己畫運動過程草圖,標出已知、未知,指導同學用正確格式書寫。
二、位移和時間的關系:
1、提出問題:一中第2部分給出的情況。若求1s內(nèi)的位移?2s內(nèi)的位移?t秒內(nèi)的位移?怎么辦,引導同學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與時間的對應關系。
2、推導:回憶平均速度的定義,給出對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結合,請同學自己推導出。若有的同學提出可由圖像法導出,可請他們談推導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數(shù),它的圖像應該是拋物線,告訴同學一般我們不予討論。
4、例題處理:同學閱讀題目后,展示課件2,請同學自己畫出運動過程草圖,標出已知、未知、進而求解。
探究活動
請你根據(jù)教材練習六中第(4)題描述的情況,自己設計一個實驗,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測量和記錄,實際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結果進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