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案優(yōu)質5篇

時間:2022-11-04 作者:Fallinlove 備課教案

想要課堂能夠順利地進行,我們就要提前準備好相關的教案,教案直白的說就是教師對教學任務提前做出的分析和判斷,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案優(yōu)質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案優(yōu)質5篇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學會建立規(guī)范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chuàng)新、團體協(xié)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fā)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規(guī)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設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表格的設計和文字格式的設置。

教法闡述: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fā),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采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教師的主體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比賽法,并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化。

學法指導:

根據(j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在這節(jié)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欲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chuàng)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發(fā)現(xiàn)方法、解決問題,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環(huán)境:

多媒體電子網(wǎng)絡教室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們什么時候到校呀?為什么你們會按時下課,按時來上信息技術課呢?什么時候你們回家呀?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學校運轉是有規(guī)律的,同學們按時上下課,按時放學回家。引導同學們找出學校是怎樣有規(guī)律的運轉的。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任務一:創(chuàng)建表格

老師出示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電子版和打印版),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看看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有幾行幾列。老師提問同學回答,一致通過后,由同學們自己來制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師巡視指導。

任務二:在表格中輸入文字

請同學們參照老師給出的學校作息時間表填寫表格。

任務三:設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問:同學們注意到?jīng)]有,老師制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學們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樣哦?同學們覺得哪一種更漂亮一些呢?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單元格”對齊命令。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提示,讓同學們通過觀察找出不明顯的差異,以此來鍛煉同學們的觀察力并且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同學們既然會制作作息時間表了。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制作出你們班的課程表呢?希望同學們課下的時候證明給我看,下節(jié)課的時候展示給老師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同一班的同學做出好的作品,對全班同學都是一種激勵,老師就是要以此來激發(fā)所有同學的學習熱情,認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學看起。

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制作規(guī)范表格的方法,但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們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展示給同學們的還不太一樣,是哪不一樣呢?這個問題留作課下討論,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動手解決一下,看能不能達到老師的水平。

五、設計理念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自我創(chuàng)新),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chuàng)設了許多適當?shù)那榫?,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3、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fā)展。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案篇2

?琵琶行》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作者,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杜眯小肥且皇灼哐蚤L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tǒng),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yōu)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時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師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作整體把握

三、串講小序,講前布置兩個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串講后提問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2、小序已經(jīng)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四、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1、“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xiàn)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 忘歸

無管弦 悲涼(奠下基調) 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 不發(fā)

江浸月

五、分析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

(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2、要求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

板書:

比喻句 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 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 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 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 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 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 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讀這些句子,師生總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回鳴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上的區(qū)別,熱鬧而不紊亂,復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仿佛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后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4、要學生找出通過寫演奏者動作神態(tài)描寫音樂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轉軸撥弦”是彈奏前試弦調音的動作?!暗兔夹攀掷m(xù)續(xù)彈”是彈奏的神態(tài)。“攏”、“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tài),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會音樂,也表現(xiàn)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yǎng)。

六、小結本課內容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

學生齊讀,找一個學生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確:

“自言”以后二十二句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寫早年色藝超群、紅極一時的歌妓生涯?!扒镌麓猴L等閑度”一句過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寫年長色衰后的寂寞處境,“弟走”兩句寫琵琶女生活道路發(fā)生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后邊寫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轉折以及嫁作商人婦后的孤苦凄涼的寂寞生活。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輕貌美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獨守空房;用昔日歡笑襯后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板書:

江中聽訴身世苦

前半部:色藝超群,紅極一時,歡樂奢華

對比、反襯

后半部:年長色衰、委身賈人,孤苦寂寞

二 、師生共同學習第四、五段

板書:

同病相憐感慨多

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結合全文,讓學生找出寫音樂效果的句子,說明其作用

1、“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以主人與客人的表現(xiàn)襯托音樂美妙驚人。

2、第一次演奏后“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比藗儽灰魳反騽樱耐耨Y沉浸在音樂當中,襯托音樂高超迷人。

3、再次彈奏時:“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坐中泣下誰最多?江洲司馬青衫濕”寫盡音樂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內涵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發(fā)了自己謫居江洲后的郁悶的心情,隱含當時社會變亂,政治衰落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意義深刻。“天涯淪落”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的情感體驗,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鳴。由于詩句簡明準確,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兩線,畫出結構圖

秋江夜送客──月夜聽琵琶──凄涼話身世。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江洲司馬青衫濕,為君翻作琵琶行

七、解決練習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案篇3

?b p m f》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bpmf四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聲母b和單韻母a拼成音節(jié)的方法。

3.學會帶調拼讀音節(jié)。

重點:

讀準聲母bpmf的音,練習帶調拼讀音節(jié)。

難點:

掌握帶調拼讀音節(ji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人

1.指讀、齊讀6個單韻母

2.小組讀帶調韻母34#6!)+0]

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聲母

二、指導學習聲母

1.指導看圖

(l)(出示幅)圖上畫了什么?(一個小女孩在聽廣播;一個小男孩在潑水;摸瞎子;工藝品佛像)

(2)問: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師指導bpmf的讀音:

把“播”讀得輕一些,短一些,就是b的發(fā)音。(出示b的卡片)先聽老師讀b,注意:聲母應讀得輕短些,跟讀,齊讀,指名讀。

示范p的音,發(fā)p音時雙唇閉攏,然后突然雙唇放開送氣。

學順口溜:兩扇小門rn-rn-m。

范讀f音,指導發(fā)音方法:上牙放在下唇上,突然放開送氣。學習順口溜:傘柄朝上f一f一f。

3.指導正確書寫

(1)觀察四線格上的pmfb的形:它們各占什么格?

(2)師指導書寫:b占中格和上格,先寫豎,從上格的中間起筆,在中格里挨著豎寫右半圓。p一共兩筆,占中格和下格,中格占滿,豎寫到下格的一半處。m的筆順|nm共三筆,占中格,要占滿。f共2筆,占中格和上格,但不頂上格。

(3)學生摹寫一次,在本上練習寫三遍。

三、鞏固練習

唱順口溜,聽音送卡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抽讀聲母bpmf

2.讀這四個聲母時要注意什么?(讀得輕短些)

3.指讀、齊讀單韻母和四聲。

二、指導拼讀音節(jié)

1.啟發(fā)談話: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音節(jié),音節(jié)大多由聲母和韻母作朋友組成

2.(出示圖片)女孩推著什么字母?把聲母b和單韻母a拼起來,他們倆一碰,拼出什么?

3.示范拼讀ba

4.學生練讀b-a-ba

5.看圖拼帶調音節(jié):

(1)圖上畫的什么?

(2)練讀b1b2b3b4

6.分小組練習拼讀bpmf和u拼成音節(jié),bpmf和i拼成音節(jié),并讀讀單韻母帶調音節(jié)(方法同上)

三、練習拼讀音節(jié)

四、指導朗讀課后短文

1.師范讀,生跟讀。

2.指名讀、齊讀。

五、總結

這四個聲母中bpmf是雙唇音,發(fā)音時,p和f都要送氣。f是唇齒音,上唇貼近下唇,

讓氣流從中縫摩擦出來。m發(fā)音時,氣流從鼻腔出來,聲母要讀得短些。我們還學習了音節(jié)拼讀方法: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六、布置作業(yè)

1.將bprnf每個抄寫三遍

2.練習拼讀b、p、m、f與u、i、o相拼的音節(jié)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 個字,會寫 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學習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掌握閱讀古詩的方法,體會古詩的意境。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

今天我們要學習兩首古詩。(板書課題)

二、識字寫字,掃清閱讀障礙。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小組內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小組匯報,檢查讀書效果。

4、小組合作學習,記憶漢字。

5、指導學生書寫漢字。

三、初讀課文。

1、作者簡介。

2、教師范讀,學生體會詩的情感。

3、學生自由讀、小組內讀、制名讀、全班齊讀。

四、學生質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讀。

2、互讀。

二、學習《贈劉景文》,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1、看圖: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組合作學習:借助圖畫理解詩意,你們讀懂了什么?還有哪兒不懂?畫下來。

3、小組匯報。

4、配樂范讀,學生模仿,小組互讀

5、想象詩中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6、教師小結。

7、小組朗讀比賽。

三、小組合作學習《山行》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1、根據(jù)學習《贈劉景文》的經(jīng)驗,確定學習方案。

2、小組自學。

3、匯報,師生合作解疑。

4、教師配樂朗誦,學生說說感受。

5、教師小結。

6、背誦古詩。

四、擴展練習。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古詩?

識字2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詞語的節(jié)奏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留心觀察校園生活。

重點: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字,積累詞語。

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詞語的節(jié)奏感。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啟發(fā)談話。

二. 認讀生字。

1. 自由讀課文,把生字畫下來。

2.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 借肋圖片,讀詞語。

4. 同桌兩位同學互相讀一讀,記住生字的讀音。

5. 小組合作學習,做猜字游戲,鞏固生字的讀音。

三. 朗讀感悟。

1.“找朋友”游戲:出示圖片,找生詞卡片。

2.對照圖片,結合自己的實際,說一說你都做過什么,并且說說你的感受。

3.有節(jié)奏地讀詞語。

4.說一說:小組合作學習,給“戲、航、琴、鋼、彈、養(yǎng)”這些漢字各組一個詞。

四. 讀書比賽。

第二課時

一. 復習生字。

1. 指名讀詞語。

2. 師生合作讀詞語。師做動作,生讀詞。

3. 同桌兩位同學合作讀詞語。

二. 學習漢字,記住字形。

1. 小組合作學習: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記住字形。

2. 全班匯報:你記住哪個字?你是怎樣記住的?

三. 指導書寫。

1. 觀察: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比較:“棋、鋼、彈、觀”都是左右結構的字的區(qū)別;“琴、養(yǎng)”中間的撇和捺要寫得舒展,上下部分要緊湊。

3. 教師范寫:“琴”。

4. 學生練習寫字:小組互評,教師評價。

四. 作業(yè)。

1. 抄寫生字新詞。

2. 預習下一課。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案篇5

?把欄桿拍遍》

教學目標:了解辛棄疾成為愛國詞人的歷程

教學重點:感受他始終不渝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辛棄疾成為愛國詞人的歷程

板書設計:把欄桿拍遍

內容:全文揭示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及原因

辛棄疾的心病:金區(qū)可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

教學內容:

一.復習提問

1. 過三峽的“第一人”所遇到的困難和阻力?

主要是交通工具的原始和簡陋,社會輿論的阻力,知識方面的局限。

2.“第一人”對人類歷史前進中的作用?

開拓向未知領域進軍的道路,推動歷史向前。

二.講述新課

朗讀閱讀提示,朗讀課文,掌握文章的內容。

這是一篇帶有人物評傳性質的文章,結實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及原因。

文章較多的引用了辛棄疾本人的詞作,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初讀課文,了解辛棄疾由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了解他的詞作及其本人在文學的惟一性和獨特性。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起,它告訴讀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以及這個過程是如何決定了他的詞,他本人在文學的惟一性和獨特地位,知識本文要告訴我們的主要問題。

在思考問題中理解文章:

1. 辛棄疾南歸后為什么“只能筆走龍蛇,淚酒宣紙,為歷史流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南歸之后,他才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

2. 為什么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

——時隔千年,當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種稟然殺氣和磅礴之勢

3. 為什么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熏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

——他本來是以身許過,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脫離戰(zhàn)場,再無用武之地,象屈原那樣仰問蒼天,象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遍地哭訴,一次次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腐爛遠眺,望眼欲窮的形象。

4. 從文章所引用的詞中,看出辛棄疾得的是商貿心病?

——他只有一塊心病,金區(qū)可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

三.小結

本堂課主要熟悉文章的內容,了解辛棄疾成為愛國詞人的歷程。

四.作業(yè)

重點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