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教案7篇

時間:2022-11-12 作者:betray 備課教案

寫教案是我們課前的一項重要準備工作,不管在什么時候,寫教案都是我們上課之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七月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七月教案7篇

七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體會作者通過記敘游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出來的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qū)懢盃钗锏姆椒ā?/p>

3、體會課文精當、華麗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xiàn)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教學難點】

1、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2、體會并學習使用絢麗多彩的語言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同學們,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實奇妙無比,引人入勝,每當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千姿百態(tài)、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清代詩人洪亮吉也有詩云: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F(xiàn)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發(fā)烏蘇望天山》一詩中贊道:蒼蒼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這些名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寫天山綿亙數(shù)千里,地域廣袤,景物豐美。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教師演示課件,小結(jié):

(演示)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全長2500千米,寬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為7435.3米,峰頂白雪皚皚。天山博格達峰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海。在博格達峰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峰,翠綠的云杉倒映湖中,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相傳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來到這里,王母娘娘就在這里設(shè)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稱瑤池?,F(xiàn)在這里已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

2、解題,了解作者,明確學習任務(wù):《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nèi)容的游記散文,選自于《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

(簡介作者)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詞語朗讀。

3、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按照什么順序?qū)懙模縿澮粍澫嚓P(guān)句子。

三、明確學習要求

這是一篇游記散文,默讀課文上面的閱讀提示,看看它對我們提出了什么學習要求。

總結(jié)歸納:

1、抓住景物特點。

2、體會作者寫法。

3、積累優(yōu)美語句。

四、根據(jù)要求學習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

(讓學生議論,然后交流)

(明確:寫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⑴ 襯托,如:以藍天和云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⑵ 比喻,如:說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2、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dǎo)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確:用蜿蜒無盡,寫森林之廣大。以馬蹄濺水,幾聲鳥鳴來襯它的幽靜。以林間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來襯它的稠密。以林外陽光燦爛和林中閃著煙頭的紅光來襯它的幽深。最后,以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駱駝來突出森林之富饒 )

3、朗讀四自然段: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

(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學生邊交流,教師演示。

(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描其色

像織綿彩霞長虹──繪其艷

賽八寸的瑪瑙盤──狀其大

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顯其多

用不著離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五、細品語言文字,小結(jié)學習內(nèi)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現(xiàn)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dǎo)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tài)、描繪聲音、描繪動態(tài)、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閱讀《天山景物記》。

七月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yōu)美語句并積累。

3.情感目標

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感受優(yōu)美語句: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媒體:

掛圖;畫有導(dǎo)游線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渡語。

二、學生自學

帶著過渡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并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向?qū)?,帶著你游覽,能看出導(dǎo)游線路嗎?(讓學生列出作者的游覽路線)

教師指導(dǎo):隨著導(dǎo)游線路觀看圖像或網(wǎng)頁瀏覽,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三、引導(dǎo)讀通

結(jié)合看畫面,指導(dǎo)讀好課文各個小節(jié),讓學生說說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如疑難詞有:炎暑、山澗、飲馬、縈繞等。

“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這句,需要結(jié)合圖片點撥感受。

四、合作學習

你覺得哪些語段、詞句寫得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組中閱讀交流,說出感受,請同學發(fā)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如:寫雪峰、雪水時的確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椏,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許多疊詞,讀起來別有韻味,讓人感受到原始森林的幽靜的美;還有描寫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讀的句子。

五、班級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匯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并結(jié)合朗讀加深體會。

七月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好詞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到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熏陶。

教學重點:識字、學詞、讀文理文

教學難點:讀文理文

教學創(chuàng)新點:以讀為線,積累好詞好句,抓取主要內(nèi)容知大意,搭建知識遷移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略讀課文的一般教學步驟是:讀提示,明要求,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nèi)容;然后抓住一兩個問題,可以是內(nèi)容的,也可以是表達方法的,引導(dǎo)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準備: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1.教師導(dǎo)入:學生齊讀課題。

2.教師檢查預(yù)習情況:全文一共多少個自然段?朗讀1、2,要求學生仔細傾聽,注意生字的讀音,教師用“似的 盛開 飲馬”三詞反饋傾聽的情況。學生自由朗讀課文3、4、5,要求讀正確、讀流暢。

3.請1-2位中上生學生根據(jù)拼音讀生字。

緞duàn 澗jiàn 俯f

蹄tí 濺jiàn 延yán

鞍n

4.組織小組開火車賽讀重要詞語,檢查識字狀況,在反饋中糾錯并反復(fù)糾讀。

錦緞 山澗 俯視

馬蹄 濺起 綿延

馬鞍 高聳 透射

寂靜 增添 細碎

柔嫩 絢爛 白皚皚

重重疊疊 斑斑點點

5.要求學生標畫含生字的詞語之后,組織學生接龍朗讀課文,看是否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順暢。教師注意板書學生讀錯的字,反饋預(yù)習情況,組織學生查字典標注:高懸 峭壁斷崖 銀鏈 鱗光 絢爛 無邊繁花

6.教師過渡:學習一篇略讀課文,僅僅滿足于借助字典認識一些生字,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你們能不能憑借自己的能力完成閱讀提示里邊提出的任務(wù)。老師讀一讀閱讀提示,你仔細聽,看閱讀提示里面提出了幾個任務(wù)。

7.學生表述任務(wù):(1)想一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2)它們有什么特點?(3)抄寫優(yōu)美的語句。

8.教師過渡,學生默讀課文,解決問題(1),教師幫助學生縮減語義并訓(xùn)練其有條理地、反復(fù)整體表達:《七月的天山》先寫水,再寫原始森林,最后寫花。

9.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仔細地讀,解決問題(2),教師組織學生依次交流:要求學生運用課文的句子伸展語義,教師相機挑選出比喻句和排比句指導(dǎo)朗讀并分析寫具體的方法。

10. 學生借助課件幫助小結(jié)所學:《七月的天山》先寫水,再寫原始森林,最后寫花。作者運用比喻、排比的方法來具體描寫這些景物的特點,是按游覽順序?qū)懙摹?/p>

11、教師小結(jié):(1)理解反問句,抄寫好的句子;(2)積累詞語練習:。

教學反思:

以分解對零散,以組合促概括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寫景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后作者抒發(fā)了對天山美景的贊美之情。

教學中的比較滿意的地方:

1.教學時,我引導(dǎo)學生圍繞“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情達意的”進行自主研讀和交流。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詞匯的豐富,風景的優(yōu)美和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2.講課時,我著重引導(dǎo)學生欣賞句子“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币髮W生合理運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對身邊熟悉的景物進行仿寫練筆。

不足的地方: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程序上似乎順理成章,從整體到部分,從讀到寫;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閱讀,有品讀賞析,有課后練筆,做到了讀寫結(jié)合。但總覺得自己在課堂上沒有跳出教材這個圈子,對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大多數(shù)學生的寫作練筆也只是比葫蘆畫瓢,沒有拓展,沒有創(chuàng)新,總之,覺得語文課上讀寫結(jié)合的效果不怎么明顯。

七月教案篇4

教材簡析:天山,我心中一片純潔的凈土,多么令人心馳神往。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飲馬溪邊,策馬奔騰,大氣而不乏精致,粗獷而不失嫻靜,好一派奇異的北國風光?!镀咴碌奶焐健愤x自《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國西北邊疆的一條大山脈,連綿幾千里,橫亙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天山終年積雪,盛夏,戈壁灘上雖然炎暑逼人,但一進入天山,便涼爽宜人,則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筆調(diào),濃墨重彩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這里的夏天有著秋天般的涼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寫出了獨具豐韻的天山之夏。

設(shè)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時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月底教學使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師生共同品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深層次對話的形式之一?!镀咴碌奶焐健芬晃牡淖髡哂檬闱榈墓P調(diào)為我們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學習這篇課文,首先應(yīng)讓學生自主去品讀,通過讀,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其次,在各自品讀中,讓師生之間展開自由的對話,通過對話,來互相啟發(fā),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目標:

1、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準備:

1.天山風景的圖片,《天山景物記》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先做一個思維小游戲,(板書:新疆)齊讀,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其實,就在同學們的聯(lián)想和交流中,我們已經(jīng)初步感受到了一種獨特的西北風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嗎?我也一樣,一說起山,我就會想起這樣一座山,板書天山,自然,我就會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寫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記》文章一開頭,作者這樣寫道:(播放錄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在我們這兒,七月是最炎熱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樣。(板書課題:七月的天山)今天我們隨同作家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2、出示: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齊讀)

3、這是全文的開場白,簡潔明了,卻又總領(lǐng)全文,想一想,你感覺到了什么?

4、出示有關(guān)圖片和文字介紹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情緒剛剛調(diào)動起來的時候,適時插入一些圖文并茂的對天山的介紹,則會激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更投入的在課文中去感受去感受天山的美。

5、難怪作家碧野說:(生接讀)那就趕緊騎馬上天山吧!請同學們自由地,放松地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6、匯報。出示句子

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被遠遠地拋在后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會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涼爽。

再往里走,天山顯得越來越美。

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

(1)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2)原來,上天山不是登上天山的頂峰,而是騎在馬背上,從天山之外走到天山深處,記下一路上所看到的獨特的風景,你知道,這是什么體裁的文章嗎?(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游記。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就是作者游覽的行蹤。)

7、騎在馬背上,從進入天山,一直到到天山深處,一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再一次默讀課文。用恰當?shù)脑~語分別給2、3、4自然段擬一個簡潔的小標題,可以是文中的詞語,也可以是自己概括的詞語。(歸納板書)

三、品讀感悟,欣賞景點

1、每一道風景都在我們心頭留下了獨特的印象。請同學們再次讀課文,抓住某個景點,多讀幾遍。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匯報交流 師相機引導(dǎo)品讀,指導(dǎo)朗讀。

重點指導(dǎo)這些句子

(1)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3)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的細碎的日影。

(4)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

?設(shè)計意圖】:品與讀結(jié)合,在反復(fù)讀中品,在品的基礎(chǔ)上進行好朗讀訓(xùn)練。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導(dǎo)學生由淺入深的自讀自悟,先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并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根據(jù)學生自己的喜好來回報交流,討論對語句的理解,交流自己的看法,充分體現(xiàn)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

四、形象感知,感情朗讀課文。

1、一路上,我們跟隨作家碧野,從字里行間里領(lǐng)略了天山的風景,現(xiàn)在,想不想看一看這些美麗的風光呢?(播放圖片)

2、歸納小結(jié),形成板書

五、拓展延伸,積累優(yōu)美語句。

1、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陽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天山景區(qū)的小導(dǎo)游。招聘條件熟悉各處景點,普通話標準,舉止文明,待人熱情大方。

2、先在小組內(nèi)自由練習,再展示。

板書設(shè)計

4七 月 的 天 山 走進天山 雪峰 溪流

再往里走 森林

走進天山深處野花

奇異風光天山景 生機無限七月情

七月教案篇5

第一講義:

【教學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體會作者通過記敘游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出來的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qū)懢盃钗锏姆椒ā?/p>

3、體會課文精當、華麗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1、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xiàn)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2、培養(yǎng)熱愛祖國邊疆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2、體會并學習使用絢麗多彩的語言風格。

【課前準備】

1、學生借助課前“閱讀提示”充分預(yù)習,借助工具書正字正音和解詞,收集相關(guān)資料,初步了解課文的寫景狀物順序和特點。

2、教師制作演示課件,附配樂課文朗誦。

【課時安排】

1~2課時。

【學習過程】

一、用設(shè)境式教學導(dǎo)語引入新課

同學們,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實奇妙無比,引人入勝,每當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千姿百態(tài)、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鼻宕娙撕榱良灿性娫疲骸暗孛}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爆F(xiàn)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發(fā)烏蘇望天山》一詩中贊道:“蒼蒼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边@些名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寫天山綿亙數(shù)千里,地域廣袤,景物豐美。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wù)。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教師演示課件,小結(jié):

(演示)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全長2500千米,寬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為7435.3米,峰頂白雪皚皚。天山博格達峰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在博格達峰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峰,翠綠的云杉倒映湖中,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相傳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來到這里,王母娘娘就在這里設(shè)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稱“瑤池”?,F(xiàn)在這里已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

2、解題,了解作者,明確學習任務(wù):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nèi)容的游記散文,選自于《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暴ぉぃ▽W習要求──抓住景物特點,積累語言)。

3、提出學習方法

三、根據(jù)“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引導(dǎo)理解內(nèi)容

1、學生根據(jù)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dǎo)閱讀:

⑴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觀察點的移動,由山外到山里。)讓學生找出課文的脈絡(luò)句,即地點變換的句子。(“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zhuǎn)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⑵學生朗讀(或配樂朗誦)課文第二自然段: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后交流)

明確:寫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繪方法:

①襯托,如:以藍天和云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

②比喻,如:說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⑶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導(dǎo)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確:用“蜿蜒無盡”,寫森林之廣大。以馬蹄濺水,幾聲鳥鳴來襯它的幽靜。以林間“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來襯它的稠密。以林外陽光燦爛和林中閃著煙頭的紅光來襯它的幽深。最后,以“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駱駝”來突出森林之富饒。

⑷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

(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學生邊交流,教師演示:

“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描其色。

“像……織綿……彩霞……長虹”──繪其艷。

“賽八寸的瑪瑙盤”──狀其大。

“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顯其多。

“用不著離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jié)學習內(nèi)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現(xiàn)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dǎo)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tài)、描繪聲音、描繪動態(tài)、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閱讀《天山景物記》。

五、拓展訓(xùn)練

1、歸納寫作特點、然后進行小練筆:

⑴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全文從總體上說,以游蹤為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或由遠及近,或自上而下,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

⑵抓住景物的特征,展開細膩的描寫。作者抓住特征,用簡練而又形象的筆觸加以描繪,使之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構(gòu)成一幅幅生動、奇美的畫面。

⑶絢麗多彩的語言,飽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邊疆風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運用了比喻、映襯、夸張、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2、小練筆:

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huán)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jié)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確的線索,采用合理的順序和即景抒情。

七月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學過程

預(yù)習探究

(一)引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痹娙斯P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wù)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

2、解題,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nèi)容的游記散文,選自于《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

合作交流

(三)根據(jù)“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引導(dǎo)理解內(nèi)容

1、學生根據(jù)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dǎo)閱讀: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讓學生找出地點變換的句子。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zhuǎn)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后交流)

(明確:寫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a、襯托,如:以藍天和云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b、比喻,如:說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dǎo)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品讀體驗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jié)學習內(nèi)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現(xiàn)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dǎo)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tài)、描繪聲音、描繪動態(tài)、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鞏固延伸

(五)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huán)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jié)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有兩點做得不夠讓我滿意。一是學生在抓住重點語句表達的時候,語言組織得不夠流暢,用詞不夠優(yōu)美。二是學生在朗讀技巧的掌握上還存在差距。這是我在以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努力去培養(yǎng)學生的兩個方面。

七月教案篇7

課型: 略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

德育目標: 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方法: 自主閱讀,自讀自悟。

教學準備:

1,導(dǎo)游線路的小黑板;

2、天山景物課件。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渡語

學生自學

帶著過渡提示問題,初讀課文,并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向?qū)В瑤е阌斡[,能看出導(dǎo)游線路嗎?

教師指導(dǎo):隨著導(dǎo)游線路觀看圖象或網(wǎng)頁瀏覽,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引導(dǎo)讀通

結(jié)合看畫面,指導(dǎo)讀好課文各個小節(jié),讓學生說說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

二,引導(dǎo)第2自然段的學習

如: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寫了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雪峰,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水。讀了這段話我仿佛見到了寂靜的天山,又是充滿生機的天山。我仿佛走進了一個寂靜的清涼世界。)

師:我跟你們一樣,作者筆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獨特,那么令人神往。正像剛才同學們說的,這是一個寂靜的,又是充滿生機的地方。作者是

如何具體、形象地描繪這一景物的呢?

(再次默讀課文)我覺得作者不僅仔細觀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確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繪出來。

你們覺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作者把雪峰比喻為白緞子,雪峰間的云影比作是銀灰色的花朵,整個雪峰

就變成像一塊繡著花的白緞子,多漂亮呀!

還有,作者把從峭壁斷崖上瀉下來的雪水比作銀鏈,既寫出了雪水的樣子,又寫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動啊!

作者還把溪流拋起的浪花比作是盛開的白蓮花,浪花像玲瓏剔透的小水珠

那么的美,多討人喜愛,這里也流露了作者當時那種喜愛之情。

師:我很贊同同學們的看法,的確,生動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見的景物變得栩栩如生,讓讀者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除了比喻外,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nèi)?/p>

揣摩,欣賞?

我還覺得作者用詞很巧妙,很有特點,如一開頭寫“炎暑被遠遠地拋在后邊”這個“拋”字,寫雪水流下時用“飛瀉”這個詞,讓人感到雪水流下時很有氣勢。

我覺得作者在寫這些景物時,層次非常清楚,從藍天到雪峰,接著寫溶化的雪水,最后寫雪水匯成的溪流從上到下,很有條理。

師:說得好。描寫景物,要注意按一定順序?qū)憽?/p>

這篇課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寫得生動的地方值得我們探究發(fā)現(xiàn)?,F(xiàn)在

請大家互相合作探究,等會兒把你們探究的成果與大家交流,好嗎?

合作學習

你覺得 哪些語段、詞句寫的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組里閱讀交流,說出感受,請同學發(fā)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班級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匯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并結(jié)合朗讀加深體會。

激發(fā)興趣,課外延伸

在學生交流后,問他們是否喜歡讀這樣的游記,并讓學生在課外自由選擇讀些這方面的書,也可以瀏覽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資料,鼓勵學生多和老師、同學交流。

摘抄優(yōu)美詞句

用專門的摘錄本子,指導(dǎo)摘錄的格式,提醒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也要進行這樣的摘錄。

作業(yè)

復(fù)習詞語卡。

三板書設(shè)計

雪峰、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

*七月的天山 密林幽靜的美景 移步換景的方法

深處的景象

四.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