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優(yōu)質(zhì)7篇

時間:2022-12-03 作者:lcbkmm 備課教案

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是優(yōu)秀的老師應(yīng)該做到的一件事,想要自己的課堂有精彩的呈現(xiàn),我們在準備教案的時候就要認真對待,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優(yōu)質(zhì)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優(yōu)質(zhì)7篇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篇1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4-45頁練習九7-12題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

2、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口算卡片 紅旗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基礎(chǔ)知識練習。

1、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學生們完成后,選兩行學生按順序每人一題訂正結(jié)果,教師要統(tǒng)計學生口算的正確率,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及時鼓勵表揚,有錯誤的學生要讓其說出是哪道題錯了,教師給予板書,幫助學生改正。通過練習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問題,能夠從中了解到好的計算方法,這樣可以使自己的計算更準確、更迅速。

3、老師選兩個學生當代表到前面比賽,其他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學生按箭頭的順序分別把答案寫在題目的兩邊,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奪得小紅旗。

讓學生一起訂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對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通過比賽讓學生明白看,一味只圖快,做的題不正確,是得不到紅旗的)

二、探究新知

1、運用口算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44頁的第7題,這是一道圖文結(jié)合的題。引導學生認真看題中的文字,還要認真觀察圖,看圖中都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說一說,你從題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師引導學生想

(1)題中讓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解決這三個問題需要哪些數(shù)據(jù)信息?

(3)在充分分析題意之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過程,訂正結(jié)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紅家的蠶子可產(chǎn)蠶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蠶子可產(chǎn)繭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繭能賣900元錢。

2、小象出生后,體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這頭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讓學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題需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數(shù)據(jù)。學生之間互相訂正,互相補充。

(2)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計算過程和結(jié)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這頭大象重4100千克。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shè)計

1、口算。

2、小明要買12本書,每本書19元,小明大約要帶多少元錢?

3、教材第45頁的第10題。

四、思維訓練

1、不計算,把估算結(jié)果寫在括號里。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組裝19輛自行車,9月份大約共組裝多少輛自行車?

3、海龜出生后,體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體重將增加到4080克。小海龜剛出生時有多少克?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練習,在練習中使學生鞏固復習了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學生能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尤其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偨Y(jié)出了實際問題中隱含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單價x數(shù)量=總價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西湖秀麗的景色。抒發(fā)了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點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顆明珠。

第二自然段介紹遠山和湖面的美麗景色。

第三自然段生動地描繪了西湖主要景點的旖旎風光。

第四自然段描繪月光下的西湖給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課文層次清晰,詞匯豐富,文筆通達流暢,應(yīng)將指導朗讀和背誦作為教學的重點,以增加學生的語言及文化積累。

學情分析:

課文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和贊美,在教學時重點就要抓住美麗的詞與句來吸引孩子們的目光,由感興趣到感情趣,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境的作者的情感。反復誦讀,悟出作者的強烈思想感情;反復誦讀,與作者讀出共鳴。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其中兩條綠線內(nèi)的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和音像資料,通過朗讀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fā)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如何讓學生理解具體描繪西湖主要景點;

2.比喻句“像”、“仿佛”、“宛如”和“猶如”的使用。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照片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

教學過程:

一、俗語導入

1、出示俗語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誰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蘇杭)蘇杭——蘇州和杭州

2、天堂是怎樣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讓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樣美,令人神往。)

3、這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嗎?老師介紹推薦大家去西湖走走看看,那是鑲嵌在杭州的一顆明珠。揭題板書:西湖

4、簡介西湖:位于杭州市區(qū)的西部。四面環(huán)山,湖水平靜??v貫南北的蘇堤和橫列東西的白堤把西湖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等五個湖區(qū),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小島鼎

立湖心。

二、憑借想象,指導初讀

1、配樂范讀課文。

2、小組預習課文,要求:

a、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b、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它們在句中的意思。

c、想:課文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麗景色?

3、檢查自學效果。

a、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b、理解詞義:素(一向)有碩(大)大泛(漂?。┲?

令(使得)人初(開始)垂鑲(嵌或加上)邊

c、找反義詞:淡(濃)

d、換近義詞理解:格外(分外、特別)一般(一樣)

宛如(猶如、如同、好象)

4、讀了課文,你仿佛看見了西湖哪些美景?

(指名說,并板書:山巒湖面湖堤小島華燈)

小組齊讀第一自然段。

三、質(zhì)疑問難,指導朗讀。

1.你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把不懂的地方畫下來。

四、作業(yè)

1、描紅,抄寫詞語

2.把文中美的句子畫下來,再根據(jù)想象,把它畫成一幅畫。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體會“話中畫”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一、復習鞏固生字

1、聽寫生字詞

2、檢查反饋

二、品讀課文,理解文意

1、引讀第1自然段

總起西湖——是杭州的一顆明珠,閃耀奪目。

2、指名讀文章

3、聽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組討論,歸納:

a、西湖美在湖

畫出山美的句子——把它畫成畫

b、西湖美在山

理解“遠眺”、“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等詞語。

引導朗讀:誰來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碩大”,在平靜而寬闊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畫出來,結(jié)合圖畫理解)

c、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蘇堤()

d、西湖美在島

三個小島()

小結(jié):十里西湖中是怎樣的景象?為什么說它是人間仙境呢?讀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結(jié)合理解“飄逸”、“掩映”、“典雅”等詞語。

e、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讀文,想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東升……

畫下夜景

三.展示畫,對照片,深感悟

1、學生所畫的西湖若干張,品品怎樣?

2、出示新西湖的美景,欣賞—看圖讀文

3、總結(jié):遠眺西湖→近賞西湖→月下游賞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嘗試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6、西湖

山巒湖水(遠眺)

湖堤小島(近觀)

華燈琴聲(夜游)

板書:

第三教時

教學目標:

1、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一、復習檢查

聽寫:悠揚蔥綠圍繞蕩漾一般

二、背誦指導

1、默讀課文,確定你想背誦的自然段。

2、說說你為什么喜歡背誦這一自然段。

以第四自然段為例:

(1)這一段層次清晰,一共五句話,第一句承接上文,第二句用幾個短句寫景,很美。第三句是一個打比方的句子,第四句寫琴聲,第五句概括寫,很容易記住。

(2)這一段話里的短句較多,讀起來上口,還有打比方的句子,寫得生動。

3.自由選擇,練習背誦。

4.當眾造句。

三.指導造句

1.出示句子。

(1)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2)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shù)的銀蛇在游動。

2.自由讀讀句子,想一想,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討論:用什么比作什么的?

4.任選兩個說話,先自己準備,后當眾交流。

5.評議

四、作業(yè)

1.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2.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四個詞語中,任選兩個造句。

教后小記:

寫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雖然文章美得讓人驚嘆,但是對于一個才9歲的孩子來說,的確難以體會、“百聞不如一見”,一點也不錯,讓學生從有限的好詞佳句中也只能讀來津津樂道,樂完了還是沒能夠完全領(lǐng)會,因為想象與真實總有距離,因此在對待這樣的寫景散文,除了品讀理解外,最重要的是能讓學生也親身體驗一回,這樣,很多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說到比喻句,不少學生誤把類似于“我長得像哥哥?!薄拔覀冋嫦袷且患胰恕!边@樣的句子當成是比喻句,其間的本體與喻體構(gòu)建不上,事物屬同類型;另外,就是本體與喻體不恰當,構(gòu)不成一個合理的比喻句。文字之妙在語感,語感也往往在積累,以后的教學中更要面向未來,讓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緩慢而有節(jié)奏的過程。

課后反思:寫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雖然文章美得讓人驚嘆,但是對于一個才9歲的孩子來說,的確難以體會。如果有相應(yīng)的課件,將西湖展示給學生,學生就能身臨其境感受美。從文字到形象的的過程,學生有點缺乏,因為有時離他生活實踐太遠了,但是將形象和實踐結(jié)合,他們就更容易理解文字了。唉,生字還是大問題,學生許多字都念的是別字,如仿佛的佛,輕拂的“拂”讀“fo”……讀一句話,要停好幾次。這如何體會文章的美呢?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生字,正確認讀生字“觸”。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節(jié)。

3、在閱讀、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教師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1、讀準下列字音。

降、潤、罰、揚、臂、賞、碰

2、交流、識記生字。

a、加偏旁記憶的.字:閏潤臂劈蟲觸角觸

b、換偏旁以及的字:湯燙壁臂

3、讀讀寫寫下列詞語。

潤濕突然原野互相狂歡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潤濕:潮濕潤澤。

原野:寬廣平坦的地方

狂歡:縱情的歡樂。

急急忙忙:心里著急,行動加快。

三、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1、學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請四名同學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其他同學思考每一節(jié)詩講了什么內(nèi)容?教師相機指導。

3、說說每節(jié)詩的內(nèi)容。

第一節(jié):想象陣雨降落時,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著狂歡的舞。

第二節(jié):想象雨來時,關(guān)了門在做功課的花朵們變放假了。

第三節(jié):想象花孩子們在雨中穿著各色的以上,沖了出來。

第四節(jié):想象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他們對準媽媽揚起了雙臂。

四、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1、聽教師朗讀。

2、教師領(lǐng)讀,學生齊讀課文。

3、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4、同桌交流,說一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佳句。

6、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讀課文,邊聽邊思考:每一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2、指名學生用簡潔的話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

二、讀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學習第一節(jié)。

a、老師范讀。

b、交流匯報這一節(jié)中優(yōu)美的詞句,并說明喜歡它的原因。

c、反復吟誦,細細揣摩,品位語言的精妙。

潤濕的東風走過原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理解體會:哪一個詞語概括了東風的特點?(潤濕)

從“走過”、“吹著口笛”這兩個詞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讀了這句話,你會想到怎樣一幅畫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地上跳著狂歡的舞。

理解體會: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認為花會從什么地方跑出來呢?教師引導,啟發(fā)想象。

你從“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這句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歡”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嗎?

d、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學習第二節(jié)。

a、學生齊聲朗讀。

b、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為什么“我”覺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它們關(guān)了門在做功課”?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來,它們變放假了”?

3、指導學習第三節(jié)。

a、教師范讀。

b、合作探究。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說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綠葉在狂風里嘩啦啦地響”一句的?

“蕾拍著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們變穿了紫色的、黃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你認為花孩子們沖了出來,要到哪里去?為什么?

c、教師指導朗讀。

d、學生自由朗讀。

4、學習第四節(jié)。

a、學生齊聲朗讀。

b、指導學生理解、感悟、朗讀。

小作者認為花孩子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是指哪兒?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的情景嗎?

在作者看來,蛤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是為了什么?

c、學生自由拉哪個度、感悟、想象。

5、小結(jié)。

三、拓展延伸。

說說你想象中花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先在組內(nèi)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如何以秋雨為線索,抓住秋天的特點進行生動描寫。

2、感受文中美的語言,體會秋天的美好。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調(diào)動情感

1、引發(fā)情感:那剛剛離去的秋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

2、引入課文:那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秋天吧!(板書課題)

二、育情導學,欣賞秋色

1、齊讀第一段

指導讀

齊讀。

2、(播放課件:秋色)看了這些畫面,你有何感受?

三、品讀課文,感受神奇

1、學生默讀第二段,并思考,看到了什么?

2、秋雨分別給這些植物涂抹上哪些顏色?(生邊讀邊畫)你還看過哪些秋天的植物,有哪些顏色?仿照上面短語的。形式說說吧。

3、這么多顏色組合在一起,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嗎?(隨機理解:五彩繽紛,進行說話聯(lián)系)

4、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5、師引讀,生接讀第二自然段。

四、品讀想象,體會交流

過度,秋天的雨,不僅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著好多香甜的氣味呢,讓我們來聞一聞吧!

1、師配樂范讀第三自然段。提問:你聞到了哪些氣味兒?

2、看著這香甜的水果,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指名讀

挑戰(zhàn)讀。

五、演讀課文,指導背誦

1、輕聲地讀第四自然段。

2、分派角色,演讀課文。(學生分別扮演秋雨姐姐、喜鵲、松鼠、小青蛙、松柏、楊樹和柳樹的葉,進行對話練習)

3、指導背誦第四自然段。

六、總結(jié)全問,升華感情

1、結(jié)合板書,學生談?wù)剰那镉曛惺盏侥男┴S收?體會到哪些歡樂?

2、師小結(jié)。

3、滿懷深情地齊讀最后一段。

七、引申創(chuàng)作,體驗成功

1、(播放課件:春天在哪里)仿照歌曲來創(chuàng)編,歌曲《秋天在哪里》)

2、每小組自選主題,合作交流,完成填空。

3、派代表朗誦。

4、師生共唱歌曲《秋天在哪里》。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篇5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

2、使學生能夠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lǐng)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yǎng)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第一課時: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二、教學內(nèi)容:

萬以內(nèi)進位加法

三、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萬以內(nèi)進位加法的認識過程,理解萬以內(nèi)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應(yīng)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shù)進位的加法題

四、教學重點:

萬以內(nèi)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五、教學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難)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以內(nèi)進位加法。

(二)新課展??

1、春天到了,學校安排我們坐車去動物園春游,三年級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輛車限坐88人,兩個班坐一輛車能坐的下嗎?

2、列式計算。用舉手的方式,認為不行的舉手?為什么不行?說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學們用了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沒有同學直接用45+47算的,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請生上臺演示)

5、列豎式計算

6、多媒體出示例1圖片,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7、列豎式計算(重點講解)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做一做1、2

2、請生回答,集體講解訂正

(四)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位數(shù)的運算法則,你們學會了嗎?

(五)作業(yè)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和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老師今天要考一考大家。請問: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別是什么?(敦煌石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三大石窟中最負盛名的是敦煌的莫高窟,它是我國現(xiàn)存石窟藝術(shù)寶庫中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一座。是我國當代最有魅力的旅游景點之一。不少外國友人,為了一睹它的風采,不遠萬里,來到。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去欣賞,了解這座偉大的藝術(shù)寶庫呢?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1課吧。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大家輕聲自讀課文,邊讀邊標記自然段序號和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2、老師發(fā)現(xiàn)有不少的小朋友遇到了生字攔路虎,你們有什么好處辦法解決這些困難呢?“問、查、拼……”

3、下面請大家選自己最喜歡的辦法認識這些生字。要求讀準讀通。

4、評議,隨機正音。

5、游戲檢查識字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4、交流。

四、練習寫字:

學寫“創(chuàng)、佛、樓、捕、割、衫、仿”。

1、 自主觀察這6個字,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 再仔細觀察這6個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 全班交流。

4、 實踐作業(yè):選擇合適的方式搜集、查找一些有關(guān)莫高窟的圖片或資料。

學生輕聲讀文,標畫自然段序號,解決不認識的字。

開火車鞏固識字。

1、自讀課文,要求做到“四不”(不可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誤一字)

2、讀給同桌聽、互評

3、齊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介紹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

指名說一說。

仔細觀察,說一說你要提醒同學們在寫字時該注意的事宜。

練習寫字,寫字比賽。要求寫正確、寫美觀,注意寫鋼筆字的要求。

5、 同桌互評。

6、 小老師范寫。

板書設(shè)計:

10 莫高窟

問、 查 、猜……

讀通 讀準 讀懂

橫平 豎直 方正

三年級哆來咪教案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閱讀科普文章,了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2、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guān)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4、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5、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6、培養(yǎng)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nèi)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唐朝的杜牧有一首絕句

?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詩歌以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為背景。唐明皇對楊貴妃寵愛有加,楊貴妃要什么,唐明皇就給她什么,這不,身在京城長安的楊貴妃要吃荔枝,唐明皇就派人從南方千里迢迢送來新鮮的荔枝。當然,這一路上累死了幾個人,多少匹馬,我們無從考究。只是有人有疑問:當時為什么不能在長安種幾棵荔枝樹呢?是啊,長安為什么不能種荔枝樹呢?今天,我們讀完一篇文章就能基本明白了!那就是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板書)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串讀,齊讀、默讀。邊讀邊思考:能否把所讀的內(nèi)容概括一下,不好概括的提出來師生共同探究。(學會圈點勾畫,是閱讀的習慣,圈點哪些語句可以提高閱讀效率?)

2、教師試讀第一段,找個學生讀第二段,齊讀第三、四、五段,默讀后文。

三、梳理結(jié)構(gòu),梳理順序

學生自學較容易把握的部分:

(1)決定氣候的因素

a能說說這么多的內(nèi)容,是怎樣快速捕捉到這四點重要信息的嗎?

b找總括句:根據(jù)經(jīng)驗,這些總括句一般在語段的開始或結(jié)尾,有時在中間。

c找提問式語句:提問式語句有的以設(shè)問句的形式出現(xiàn),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紹的內(nèi)容,也是要重視的信息。

d銜接各段的連接詞語: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劃出來,就能比較清晰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了。

(2)這四個因素的先后順序能不能調(diào)換?為什么?

(3)課文除了介紹影響物候的四個因素,還介紹了哪些內(nèi)容?

四、精析語言,合作探究

(一)語言的準確性(以6~10節(jié)為例)

1、理解

說明文語言準確的兩種表現(xiàn):一是表精確性的語言。二是表模糊性的語言。

語言的模糊性我們其實并不陌生,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中國石拱橋》里面講到“《水經(jīng)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這里“大約”“可能”都是一種模糊性語言,因為無以考證了,只是推測的情況。不能說得太絕對。

2、探究

精確與模糊是準確的兩種寫法,那么這樣的語言文本中有嗎?

①、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精確)

②、沿海地區(qū)的春天的來臨比內(nèi)陸要遲若干天。(模糊)

(二)語言的生動性(以第一節(jié)為例)

1、找出自己喜歡的一句,讀一讀,評一評。

2、說說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說說語言生動性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三)朗讀并小結(jié)

第一節(jié)的每一個詞語都極具表現(xiàn)力,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四季圖。引領(lǐng)著我們進入美妙的物候世界。

當然,我們說作為一篇科普文是給人知識的,所以他的語言必須是準確的。即便是生動性的說明,也要做到這一點。生動而準確的語言體現(xiàn)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四)竺可楨就是這樣一位嚴謹?shù)目茖W家

作為我國物候?qū)W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物候?qū)W研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顫抖的筆記下了當天的氣溫,風力。并端正寫上“局報”兩字。

五、延伸拓展,轉(zhuǎn)化知識

要說了解和觀察物候,農(nóng)民們是的研究者。因為他們不僅僅從書本上找經(jīng)驗,更從生活中總結(jié)經(jīng)驗,那就是諺語。

你知道哪些諺語呢?能不能說說這些諺語所傳遞的物候現(xiàn)象。

例析:

①雞早入舍晴,晚入舍雨

②雞曬翅又曬腿,出現(xiàn)大雨水

③狗翻肚,天落雨

④狗下水洗澡,三天有雨到

⑤蜘蛛收網(wǎng)天下雨

六、走出課堂,走進自然

我們學習《大自然的語言》,不僅學習物候知識,學會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摹、介紹事物,更要學習竺可楨那種嚴謹?shù)墓ぷ髯黠L。如果從明天,不,從下課開始,你能像竺可楨這樣留心身邊的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寫寫觀察日記,作作物候觀測,老師相信,來年荔枝滿園的時候,你也許就能告訴我,自然條件下的長安,是種不活荔枝樹的。我想,這便是《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帶給我們豐厚的禮物。

七、課后演練,學以致用

如果有機會觀察一下向日葵,就會發(fā)現(xiàn)向日葵的花盤總是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而移動,正因為這樣,人們才給它起了這個名字。等向日葵成熟了停止生長了,花盤就不再隨太陽轉(zhuǎn)了。大家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上網(wǎng)或查閱相關(guān)書籍,了解了解,寫篇以“為什么向日葵圍著太陽轉(zhuǎ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