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頌的教案5篇

時間:2022-10-10 作者:lcbkmm 備課教案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大家務必要注意與時俱進,日常教學工作開始前,相信大家一定都事先準備好教案了,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黃河頌的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黃河頌的教案5篇

黃河頌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的源流概況,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是我國的第二長河。

2.了解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意義。

3.了解的開發(fā)利用狀況、現(xiàn)存問題及治理的關鍵。

4.通過對水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新中國以來治理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5.通過對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一是哺育了華夏兒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被譽為“母親河”;二是千百年來,又給中華民族帶來過深重災難,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難治理的河流,從而培養(yǎng)學生辨證的思想方法。

6.進一步樹立正確協(xié)調人地關系的思想及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區(qū)際公平”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大致可以分為四部分,包括“的源流概況”、“之利”、“之害”和“的治理”。

其中“母親河的奉獻”這一框題就是介紹為我國經濟建設、自然景觀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利用上游豐富的水能資源來發(fā)電;第二,對上游地區(qū)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華北平原;第四,為中華民族的興旺發(fā)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的憂患”主要是以人地協(xié)調的思想,分析泛濫的原因并簡單介紹了我國治理黃泛區(qū)的成就,這些知識可以歸納成以下示意圖:

應該指出的是,還有兩個“憂患”,即斷流問題和凌汛問題,這兩個問題目前顯得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斷流問題作為“讀一讀”來處理的。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這兩個問題,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對于凌汛,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以下幾點:一是凌汛發(fā)生的地點(自低緯向高緯流動的、處在溫帶地區(qū)的河段)、發(fā)生的時間(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決的辦法。

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考慮有沒有其他的憂患,例如水污染問題等,要讓學生認識到,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影響,的問題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幫助他們樹立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的意識。

“根治”是在上一個標題的基礎上,介紹的治理。從上圖可以看出,“害”的根源是“沙”,就應該對“沙”采取措施,途徑有二:一是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壩淤地;二是減淤,即建一些水利樞紐工程。

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游含沙量特別大以及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兩大特征;的治理及開發(fā)利用。

難點:中游含沙量特別大的`原因;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的第一框題“中國第二長河”并沒有太難的知識點,建議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即這部分知識通過讀圖活動來完成。

關于的“利”,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頭查找資料,然后討論這樣一個話題:“如果沒有,中國將會怎樣?”其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在國民經濟、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認識。

關于的“害”,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結合各河段的特點,分組對不同河段進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討論治理的措施。這樣不僅針對性強,而且最終會使學生認識到:治理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的開發(fā)利用要遵循“區(qū)際公平”的原則。

關于最后一個框題,可以找一些圖片或視頻資料給學生,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介紹水利樞紐時,尤其要介紹小浪底工程,這是中下游最大的一個水利工程,除了發(fā)電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調水調沙,對于根治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要通過介紹這一工程,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于治理的作用,明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含義。

黃河頌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讀圖說出黃河的發(fā)源地、流經省區(qū)、注入海洋和大致形狀。

2、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學會用地圖等資料,說明黃河的基本概況;能解釋黃河個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分析黃河作為我國的母親河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的貢獻,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喚起學生對治理黃河保護黃河的責任感,并逐漸樹立人和自然協(xié)調觀念及課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分析黃河作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貢獻及帶來的災難,了解黃河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探究黃河治理方案。

教學難點:

運用有關資料和已有的只是儲備,探究黃河所產生問題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學準備:

黃河流域水系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歌曲。老師講述:有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有人說,黃河是一條害河,它在歷史上曾經多次決口泛濫,給黃河流域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那么,我們應如何看待黃河的功與過呢?

二:講授新課

(一)黃河的概況

教師講述并提問:引用李白的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學生活動:讀“黃河流域水系圖”回答問題,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東流注入東海。

問題2:從地圖上看黃河像什么?

學生活動:讀圖回答:幾字形

3看地圖說出黃河的主要支流,流經的省區(qū)和上中下游的三級劃分。

4將黃河與長江進行對比,讓學生比較,并總結出黃河水的特點。

學生回答含沙量大水量小

(二)黃河的貢獻

學生自讀第49頁3、4、5段,說一說黃河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發(fā)電和旅游

(三)黃河憂患

老師講述:幾千年來,黃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黃河的哺育下才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那么黃河有沒有過呢?

學生回答:有

教師讓學生讀第53頁的圖2.45分三組說黃河上中下游各有什么憂患

學生回答:上游:氣候趨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中游:水土流失嚴重

下游: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

從黃河下游地形特點,探究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河水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問題:黃河還有哪些病癥?

土地荒漠化、凌汛、斷流和污染等

(四)根治黃河

分組討論:針對黃河上中下三游的憂患我們因該分別采用什么辦法來處理

上游:修建水庫建立水利樞紐工程

中游:植樹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師講述同學們可以通過閱讀黃土高原地表植被變化的相關資料,了解治黃的成就設計理念:本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地觀,選擇新的熱點素材對知識進行重組。目的有三啟發(fā)學生積極發(fā)散思維,水到渠成形成過程不拘泥于具體的知識框架突出重點拉近學生與陌生知識之家的距離,是學生親知善學

三、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黃河的概況,黃河有哪些功,有哪些過,以及如何治理黃河,短暫的學校也許遠遠達不到你對黃河的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黃河更多資訊,詳情可閱讀《黃河兒女》累報刊雜志或登錄黃河網(wǎng)等,對黃河進一步的了解

黃河頌的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黃河發(fā)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huán)保意識。

3、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激發(fā)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了解黃河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資料”,引出課題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點讀“保護母親河行動”。

2、聽了“資料袋”的介紹,你最想說什么?最想問什么?

3、為什么要“行動起來,拯救黃河”呢?我們閱讀了《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這篇課文,就一定會明白的,而且也一定會發(fā)出同樣的呼吁。(板書課題,指名讀題,突出“怎樣變化”)

二、圍繞提示,自讀自學

1、請大家談一談,你準備采用什么方法來讀懂這篇課文呢?師生確定:先讀熟課文,再圍繞課前“閱讀提示”讀懂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通讀順,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在學生充分朗讀基礎上,教師檢查:指名逐段讀課文,開火車讀生字詞,并正音正句;教師結合圖示簡要講解“流域、河道、河床、懸河”的意思;指名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什么?

3、圍繞提示,默讀自學,圈點批畫,教師巡回指導。

閱讀提示要求:說說黃河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么?課文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三、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引導學生圍繞提示的思考問題,在全班進行交流發(fā)言。

1、了解黃河的變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感悟重點語句,并有感情朗讀重點語段,如:“人們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聯(lián)系第三自然段,邊聽范讀邊想象,感悟“黃河成了中華民族的憂患”,聯(lián)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數(shù)字并與“搖籃”對比,感悟“憂患”。

2、黃河發(fā)生變化的原因要重點理解“社會原因”,即人的原因,通過圖示、圖片、或課件,感受“惡性循環(huán)”之理和“水土嚴重流失”之害。再通過有感情朗讀,激起學生的痛惜之情和社會責任感。

3、暢談啟示可結合最后一段及“資料袋”內容。先放開讓學生談出自己受到的啟示,再引導讀科學家“數(shù)管齊下”的治黃方案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心聲,教師適當補充黨和國家治理黃河的情況。

四、朗讀全文,升華情感

教師小結:通過自學與交流,我們讀懂了課文。同學們,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可如今卻成了一條禍河,成了一把懸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頭上的利劍。讓我們把我們對黃河母親的關心,對環(huán)境保護的關注,對人類活動與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深刻認識,對“行動起來,拯救黃河”的強烈愿望,融入到課文的每一句話中,通過我們的深情朗讀表現(xiàn)出來吧!

學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讀全文。

五、模擬情境,延伸拓展

1、師:同學們,我們明白了“行動起來,拯救黃河”的道理,你準備怎樣去響應“保護母親河行動”呢?對想捐款的同學,可引導他們節(jié)約零花錢捐獻給有關部門;對想向社會、親友宣傳的同學,可即興模擬宣講,如教師扮演家長或社會人士,學生向“家長”或“社會人士”宣講;對想調查家鄉(xiāng)河流污染情況或想植樹造林的同學,可與班會結合起來,精心組織好實踐活動。

2、有興趣有條件的同學,課后收集有關黃河的資料,為治理黃河出出主意。

黃河頌的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黃河流域知識信息多、容量大、空間概念強、重點集中,尤其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的素材極其豐富。黃河的問題較多,如果處理不當,易引起學生怒黃河、恨黃河,所以應該盡量用錄像和教師的情感流露來感染學生,使其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為黃河的偉大和開發(fā)成就而驚喜,為黃河的災難而憂思,為黃河的治理而出謀劃策,從而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和實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黃河的源流概況;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

4、理解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fā)所取得的成就。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指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中盡可能發(fā)揮學生的參與意識。角色扮演培養(yǎng)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對黃河的“利”與“害”有一個辨證的認識。

2、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治理黃河所取得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

3、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辨證觀。

三、教學重點:

1、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fā)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學難點:

1、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黃河水害的由來。

2、黃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平臺、實物投影儀。

六、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自學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開放式教學等。

七、學法引導:

通過自主收集有關黃河的地理信息,開展小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黃河提出設想,對黃河存在的其他問題進行探討;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創(chuàng)新等能力。

八、教學安排:

二課時(黃河的概況及奉獻為第一課時,黃河的憂患和治理為第二課時。)

九、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新課(播放錄像):

播放一段氣勢磅礴的黃河景觀錄像,配上對白和音樂,使學生感受到黃河博大的胸懷,增加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

師:是??!此刻我們激動,我們自豪!我們多么想去深入了解這條哺育了中華兒女,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母親河??!

評價、反思:學生情緒一下子高漲,迫切需要去了解黃河。

滔滔黃河

板書:一、黃河的概況

活動一:

利用電腦課件展示學生畫的《黃河流域圖》,并結合《中國的地形圖》,要求四人小組合作完成課本p49幾個活動題,代表上臺指圖講解,其他的同學糾正

補充,最后師生一同在圖中分析出黃河概況(發(fā)源地、主要地形區(qū)、注入的海洋;流經的省區(qū);長度、流域面積;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劃分.)教師及時板書。

在此活動之前,學生用素描的形式畫出《黃河流域圖》,教師將全班同學收集的有關資料、圖片進行整理,制成有利于教學的精美課件,在學生上臺講解黃河的概況時,適時展現(xiàn)。如在《中國的地形圖》上動畫閃爍出現(xiàn)黃河的發(fā)源地、主要地形區(qū)、注入的海洋;在《中國政區(qū)圖》上動畫閃爍顯示黃河流經的省區(qū);在學生畫的《黃河流域圖》上動態(tài)顯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段情況。

評價、反思:培養(yǎng)了學生的繪畫能力、表達能力,自我表現(xiàn)能力以及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成果的展現(xiàn),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自豪感,興趣高漲。

活動二(分組討論):

接著大屏幕上展示有關黃河的討論:有的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有的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一條害河。你的觀點呢?黃河是其中之一,還是兩者兼有?(學生討論后自由發(fā)言,教師歸納總結。)

師:是啊,黃河像一條巨龍,蜿蜒在華北大地上,它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夠具體指出是哪些?

由于有前面的知識基礎,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歸納出以下幾點:

板書:二、黃河的奉獻

塑造平原、富蘊水能、提供水源

評價、反思:激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活動三:

接著學生代表結合相關的景觀圖片,指圖一一講解。

生:黃河沖出青銅峽后,水勢變緩,在干旱的寧夏和內蒙古境內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和“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在下游地區(qū)又塑造了廣闊的華北平原。(在流域圖中,配上相應的景觀圖片。)

生:請看大屏幕上的《中國地形圖》,我們發(fā)現(xiàn)黃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資源十分豐富。然而如此豐富的水能資源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卻付之東流。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黃河的中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利樞紐和水電站。(課件展示沿途主要水電站的景觀圖片,讓學生知道梯級開發(fā)成串分布的特點。)

生:這些水電站和水利樞紐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水能,而且還提供了便利的灌溉。而首先揭開引黃灌溉歷史的是寧夏平原。新中國成立以來,又修建了許多引黃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黃河流域的面積大大增加。(課件展示寧夏平原灌溉渠道圖片和劉家峽水庫圖片。)

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黃河的源流概況和黃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以及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通過同學們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以及合作學習等方面能力。

課后活動:

學生分組收集有關黃河憂患和治理方面的資料,為下一節(jié)課作準備;

撰寫小論文“假如我就是水利部長……”。

黃河頌的教案篇5

設計理念:

教材是教學的范例,既要用好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設計對教材進行大膽的開發(fā)與重組,再現(xiàn)黃河主人的技能之高、心靈之善、精神之佳,通過朗讀、言語交際、情境體驗等方式去感受、去熏陶。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主人的形象、留下精彩的語言。

組塊設計:

一、烘托渲染,突出黃河之險。

媒體展示洶涌的黃河,請學生為畫面配音,并讀好第一自然段。

二、尋蹤追跡,突出主人技能之高。

1、文中哪些地方寫了黃河的主人呢?劃出相關的句子。

2、交流后,要求學生將分布在各自然而然段的語句進行整理,形成一篇描述黃河主人的小短文。

3、小短文,談體會,再讀出主人的能干。

三、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主人心靈之善。

1、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坐上稍公駕駛的羊皮筏子,到黃河上去感受一番(媒體展示漂流情境),第一次坐羊皮筏子有何感受?相機出示文中內容引導朗讀。

2、同學們,為我們駕駛羊皮筏子的是鎮(zhèn)靜、機敏、勇敢、智慧的稍公啊,你不信任他嗎?現(xiàn)在你們想干什么呢?

四、話別留言,突出主人精神之佳。

1、一次難忘的漂流快要結束了,我們要和稍公分別了,你們想對稍公說些什么呢?

2、再讀“稍公憑著……成為了黃河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