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一篇優(yōu)秀的教案,對教學工作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教案在準備的時候,教師肯定要考慮與時俱進,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幼兒認識風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幼兒認識風教案篇1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緒的支配。無意記憶占優(yōu)勢,常常在無意中記住一些事物。游戲、操作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形式,如果單純讓幼兒認識圓形,幼兒會感到很枯燥,興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會不好。因此,在設計這個教學活動時,讓幼兒在游戲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見的圓形物品與特點,從而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事物觀察探究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觀察和想象能力。
活動目標:
1、在認知、操作和游戲活動中掌握圓形的特征。
2、在周圍環(huán)境中尋找圓形物體,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室布置一些圓形的物品。
2、圓形紙一張,圓形物品若干(如鏡子、瓶蓋、鈴鼓、盤子)。
3、幻燈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種不同的圓形物品,操作紙若干、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圓形物品。
師:(用神秘的口氣加眼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箱子的玩具,請你們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說說它是什么?
幼:我拿的鏡子,
幼:我拿的鈴鼓,
幼:我拿的盤子……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他們都是圓圓的。(引出圓形這一話題。)
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提問:它像什么?
幼:它像盤子,
幼:它像太陽,
二、感知圓形的特征
師:請小朋友自選圓形物品,沿著物品的表面和邊緣觸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圓圓的,
幼:邊緣是光滑的,
幼:沒有棱角……(幼兒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鼓勵幼兒說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見到的圓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燈……
三、觀察幻燈片《雜技表演》
師:說一說,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幼 :奇奇、樂樂、歡歡、小熊。
幼:他們在玩雜技。
師:想一想,圓圈能翻跟頭,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過去。(引導幼兒說)
師:看一看,獨輪車的輪子是什么形狀的?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
幼:圓形的,(幼兒一起說)
幼:還有球,呼啦圈,滾圈,盤子
四、做圓形標記
發(fā)給每個幼兒一張白紙(四周打好圓形的小孔),指導幼兒沿小孔撕成圓形,然后請幼兒在圓形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東西或作一個標記,做完后把它貼到自己的物品上作為標志。
五、尋找圓形物品
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里的圓形物品,要求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我發(fā)現(xiàn): 是圓形的”。并把他們有規(guī)律的擺放到數(shù)學活動區(qū)。
活動延伸:
為幼兒準備一些畫有圓形的紙,啟發(fā)孩子在圓形上面添加幾筆后變成另一個圖案(如太陽,蘋果),鼓勵他畫的越多越好。
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jié)課的活動,幼兒能夠從眾多物體中區(qū)分出圓形,能夠通過觀察,尋找到生活中的圓形物體。
2、本節(jié)課,我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這次活動我遵循了幼兒的年齡特征,以幼兒的興趣為前提,通過幼兒喜歡的泡泡來引出了今天的活動主題 ——認識圓圓世界,幼兒能夠根據老師的引導參與其中,并一步一步的認識圓形。不足的是,我覺得我的語言還不夠兒童化,有些話語稍顯生硬,幼兒聽不太明白,導致整節(jié)課的活動進程有點不流暢,我以后一定要多聽其他老師課,綜合他們的教學語言,最終形成我自己獨特的教學語言。
3、如果讓我重新上這堂課,我將利用課件來展示各種圓形,設計吹泡泡的游戲讓更多的幼兒參與其中,因為在我看來,通過課件展示的泡泡更加生動,更加能夠吸引住幼兒的眼球,設計吹泡泡的游戲,更加能夠調動幼兒的參與興趣。
幼兒認識風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guī)律。學會看整點。
2、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硬紙片模型鐘若干件。
2、課件ppt3、玩偶一個活動過程:
一、引入并簡單認識鐘及其作用1、引入并簡單認識鐘的種類及其作用。
教師調鬧鐘鬧鈴引入提問:⑴你們猜猜是什么聲音?(鬧鐘的鬧鈴)⑵家里還有哪些鐘?是什么形狀的?(有鬧鐘,手表,掛鐘和大座鐘)⑶鐘有什么作用?(鐘不停的走,告訴人們幾點了,人們就按照時鐘上的時間進行學習休息)2、簡單認識鐘面。
教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鐘,看看它是什么形狀的?(圓形)請你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么?
總結:有兩根針和12個數(shù)字。
提問:⑴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長度不同)教師:他們都有自己的名字,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我們在看看數(shù)字,提問:⑵正上面的是數(shù)字多少?(12)⑶正下面的是數(shù)字多少?(6)二、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教師:今天呀,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依次跑步比賽,現(xiàn)在他們都摘在數(shù)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你們猜猜誰回贏?好,比賽就要開始了,預備-開始!
(教師操作鐘表)提問:誰跑的快?(分針)議論: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么秘密呢?教師反復操作。
總結:分鐘走一圈,時鐘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
教師:那么分針和時針指的數(shù)字又表示幾點呢?別急,老師來告訴你??寸姷臅r候,先看時針,在看分針。當時針正指著一個數(shù)字時,分針有正指著12時,就表示"幾點了"邊撥鐘邊和幼兒一起"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六點鐘"撥鐘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撥,順時針的方向就是鐘面上的數(shù)字從小到大的方向。
四、請個別幼兒練習。
練習撥7點,8點,9點,10點……12點五、全體練習。
請幼兒按照一日生活時間表"早上7點起床,上午9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飯,下午4點放學,晚上9點睡覺"另外請小動物來檢查。
六、結束部分
幼兒認識風教案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讓幼兒認識圓柱體的基本形體特點。
2、正確辨別生活中的圓柱體,激發(fā)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一副畫有基本圖形的畫(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自制可拆解的圓柱體一個、雙面膠若干,等同雙面膠大小的圓若干、表格一張(生活中的圓柱體與類似圓柱體的物體若干)、幼兒記號筆小紙條若干、卡紙若干(長方形、正方形)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
1.小朋友,今天圖形王國里來了些老朋友,你們還認不認識它們,我把它們請出來。
出示一副畫有基本圖形的畫(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幼兒進行復習。
2.接下來,又來了位特殊的朋友,你們認識它嗎?(出示自制可拆解的圓柱體)
(二)教師操作,幼兒發(fā)現(xiàn)圓柱體的基本特征
1、我請小朋友們張大眼睛來瞧瞧,這個數(shù)學王國里的形體有什么特點?從上往下看,是一個什么形狀?從下往上看又是一個什么形狀?
2.教師操作對圓柱體進行解剖:先豎的解剖,打開來瞧一瞧是什么形狀?
橫的解剖發(fā)現(xiàn)什么?切一刀看一看,切一刀看一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這切開來的圓一個個我把它放在一起它們的大小你們看都是怎樣的?(一樣大)
垂直的切
揭示圓柱體概念:由無數(shù)個一樣大小的圓形紙片重疊而成的立體圖形,兩端的圓形也是一樣大,中間部分站起來是一條直線,放倒后能滾動,這種像柱子的形體叫圓柱體。
(三)觀察操作區(qū)分比較
1.請幼兒將自己的學號寫在每張小紙上然后辨別生活中這些物體是否圓柱體?
2.教師進行小結,對有疑意的進行個別交流指正,有必要的話就驗證該物體。
(四)幼兒制作圓柱體
接下來,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張卡紙,請你用雙面膠和這張卡紙也來做一個圓柱體。
小結:圓柱體有高的、有矮的、有粗的、有細的,只要它的兩端是兩個一樣大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站起來是一條直線,表面光滑,放倒后能滾動,不管它有多高、多矮、多粗、多細,都是圓柱體。
(五)、生活中的圓柱體
你能說說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圓柱體嗎?
幼兒認識風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體驗民族節(jié)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jié)日,了解簡單的節(jié)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jié)日的快樂。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并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jié)日。
二、介紹中秋節(jié)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jié)又叫團圓節(jié)。
三、了解人們在中秋節(jié)的活動。問:你是怎么過中秋節(jié)的?你喜歡過中秋節(jié)嗎?為什么?
四、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
1、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2、月餅為什么是圓的呢?
3、老師小結。
五、分享月餅。
活動反思:
“認識中秋節(jié)”這堂課對于小班的小朋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小朋友也基本上聽不太明白,但是大部分都知道要過節(jié)該吃月餅了,代表家人的團圓。
小百科:中秋節(jié),又稱祭月節(jié)、月光誕、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拜月節(jié)、月娘節(jié)、月亮節(jié)、團圓節(jié)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jié)"的節(jié)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jié)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定在夏歷八月十六日。中秋節(jié)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幼兒認識風教案篇5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樂于觀察和比較,體驗參與教學活動的樂趣。
能力目標:具備一定的空間方位感和思維的靈活性。
認知目標:在以自身為中心的基礎上,學會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
活動準備:
木偶若干,圖片一張(各種水果)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通過游戲,幼兒復習以自我為中心區(qū)分左右。
師:今天我們先來玩一個游戲,看誰的小耳朵最靈,反應最快。伸出大家的右手來,放在鼻子上面,當老師說左眼你們就指自己的左眼,老師說右眼你們就指自己的右眼,好不好呀?
生:好
師:那我們開始嘍!鼻子鼻子,左眼!鼻子鼻子,右耳……小朋友們好聰明啊,除了個別的南郭先生,其他小朋友都做得很好哦!
二、初步了解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
1、出示木偶(背對幼兒)判斷其左右是誰。
師:小朋友們都玩的很開心,森林里的小動物也很開心,因為今天是羊伯伯的生日,小動物們要去參加羊伯伯的生日派對,我們來看看都有誰來了,好不好?
生:好
師:我們來看看小貓的左邊的小動物是誰,有哪個小朋友知道?
生:小貓的左邊是小鴨。
師:小朋友們太棒了,老師給你們點贊!(2次)
2、出示木偶(面對幼兒)判斷其左右是誰。
師:小動物們太害羞了,讓我們用掌聲給它們一點鼓勵,讓它們有勇氣轉過身來給大家打個招呼,好嗎?
生:好!掌聲……
師:首先打招呼的是小青蛙左邊的小動物,有誰知道是誰呢?
生:小青蛙左邊是小雞。
師:真棒呀!(3次)小動物們已經和大家打完招呼了,要去參加羊伯伯的派對,讓我們和它們再見,下次我們再請小動物們和我們一起玩,好不好?
生:好,再見!
三、通過游戲,幼兒進一步認識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
1、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并判斷。
師:下面,我們一起到農民伯伯的果園去玩“找朋友”的的游戲(出示圖片)。哇,農民伯伯的果園里有好多水果呀!它們和我們是面對面的,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好不好啊?
生:好!
師:首先要找的是蘋果右邊的水果,有哪個小朋友知道呢?
生:蘋果右邊的水果是石榴。
師:真是個愛思考的寶貝!接下來我們大家一起回答,葡萄右邊的水果是什么?(3次)
生:香蕉!
2、幼兒分組與面對面的幼兒判斷其左右是誰。
師:小朋友們太能干了,都能夠給它們找到了好朋友?,F(xiàn)在我們每張桌子的小朋友為一組,相互提問來找找你們的左右是誰,好不好?
生:好的。
師:那我們開始吧!
3、幼兒到臺前玩“猜猜樂”游戲,鞏固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
師:請小朋友停止討論,接下來我們一起玩一個“猜猜樂”的游戲。老師先請五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好,大家猜一猜王子顏左邊的小朋友是誰?
生:陳羽凡!
師:大家說對不對呀?
生:對!
師:你太棒了,老師要把大紅花送給你。(3次)
四、聯(lián)系實際,應用左右。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一個新本領,認識了左右,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用到左右。想想,我們上下樓梯要靠(右)走,一會老師帶小朋友散步的時候,看看你們能不能說到做到,好不好?
生:好!
師,那我們這次活動就到這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