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模板模板8篇

時間:2022-11-26 作者:Lonesome 備課教案

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教學任務,我們都要提前制定好一份教案,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上臺講課之前認真寫好一份教案,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科學教案模板模板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模板模板8篇

科學教案模板篇1

目標:

1、進一步感知水的特性,在探索的過程中能大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在游戲中體驗玩水的樂趣。

準備:洗澡盆一個,各種沉、浮的玩具若干,有孔和沒有孔的塑料袋,不同大小的瓶子。場地設置(戶外)

過程:

一、回憶水的特性,引發(fā)幼兒對玩水的興趣

(1)觀察場地上的容器里裝的是什么?

(2)誰來告訴老師水是什么樣的?

二、進行各種玩水的游戲,體驗玩水的樂趣

老師小結:剛才小朋友說的很好,水呀是一個寶,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的液體。水在生活中是一種珍貴的資源,不但有各種各樣的用途,還很好玩呢!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的游戲,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然后把自己在玩水的發(fā)現告訴老師好嗎?

1、老師介紹幾組游戲的名稱:

(1)玩袋子:在袋子里裝上水看看會怎么樣?

(2)運水:自己選擇舀水的器具,把浴缸里的水運到遠處的塑料桶里。

(3)沉?。喊鸦j筐里的玩具放到水里,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2、幼兒自由玩水,老師進行觀察和指導。

3、集中幼兒,讓他們講述自己的發(fā)現,在孩子講述的過程中老師小結孩子的發(fā)現。

三、暢所欲言,探索更多玩水的方法

1、除了今天我們玩過的游戲,你覺得水還可以怎么玩呢?

2、你回家玩一玩,然后把你的玩法和同伴一起分享好嗎?

四、舞蹈《洗澡歌》在音樂中結束活動。

科學教案模板篇2

【活動目標】

1、愿意了解動物傳遞信息的多種方式。

2、提高觀察、分析及口語表達能力。

3、學習了解動物主要通過聲音、行動和氣味三種方式傳遞信息。

【重難點】

重點:了解動物主要是通過聲音、行動和氣味三種方式傳遞信息。

難點:了解動物運用氣味的聯絡方式。

【活動準備】

知識:課前請幼兒搜集有關動物間聯絡方式的知識。

物質:各種動物的圖片、展板、頭飾、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fā)興趣,引出主題。

1.教師口技表演(小鳥叫聲),激發(fā)興趣。

過渡語:小鳥雖然不會說話,但它可以用叫聲來聯絡伙伴,那你們想知道其他動物是怎么聯絡伙伴的嗎?今天我就給你們帶來了動物交流聯絡時的錄像,讓我們一起看一看。

2.觀看兩種動物的聯絡方式,引出主題。

提問:蜘蛛遇到危險時,是怎樣聯絡伙伴的?

蜜蜂是怎樣跳舞的?我們一起來學學。(搖擺舞,八字舞)

你知道其它動物是怎樣聯絡的?

過渡語:動物之間的聯絡方式有很多很多,下面就請小朋友和你的小伙伴邊看著大圖片邊交流討論:其它動物都是怎樣聯絡的。孩子們,請到這邊來!

(二)展開:了解動物的三種主要聯絡方式。

1.幼兒自由觀看討論動物圖片,發(fā)現學習。

2.引導幼兒了解動物主要的三種聯絡方式。

(1)幼兒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的聯絡方式。

(2)幼兒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動物聯絡方式的歸類。

a.通過模仿動物叫聲,引導幼兒了解動物的“聲音”聯絡方式。

b.觀看螞蟻聯絡時的動畫,引導幼兒了解“行動”聯絡方式。

c.演示科學小試驗的故事,引導幼兒了解“氣味”聯絡方式。

3.幼兒操作圖片,練習鞏固。

(1)幼兒每人自由選擇一張動物圖片,與同伴相互交流聯絡方式。

(2)幼兒自己判斷再將手中的圖片貼到相應的板子上。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檢驗。

4.開闊視野,粗淺懂得動物與人們的關系。

(1)了解動物的其它聯絡方式。

(2)觀看課件,知道動物的聯絡方式還能為人類做許多事情。

蝙蝠(超聲波聯絡方式)――發(fā)明了雷達

海豚(超聲波聯絡方式)――對治療腦癱患兒非常有效

狗(氣味聯絡方式從中延伸介紹很多動物像狗一樣具有兩種或三種的聯絡方式)――搜救犬。

(三)結束:表演動物的聯絡方式自然結束

設置情景,帶領幼兒表演螞蟻的“行動”聯絡方式,自然結束。

科學教案模板篇3

【設計意圖】

?拇指媽媽放假了》是一節(jié)非常有趣的活動,但教材的內容設計的比較少,我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需用,對其進行了重新整理。大班的孩子正是鍛煉手指發(fā)展協(xié)調能力的時候,她們對操作活動充滿了興趣,競賽類游戲更是她們喜歡的活動。這節(jié)活動主要通過他們感興趣的闖關游戲感受手指相互合作的作用。本意是通過利用四指和五指分別闖關,體驗大拇指“放假”后闖關的不易。通過情感教育,有初步愛惜雙手的愿望。這節(jié)活動不僅僅是以游戲收場,還設計了一張闖關記錄單,把幼兒兩次的闖關結果直觀地反映在記錄單。結果的對比性更強烈。而且通過講述記錄單的結果也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實驗活動,探索手指的作用。

2、能報告“大拇指放假了”的實驗結果。

3、鼓勵幼兒勇于參與挑戰(zhàn),大膽驗證自己的猜測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糖果、木珠、盤子、各種豆子、花生、印泥、毛線、手絹、空瓶子、毛巾、記錄單、展覽板。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興趣,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游戲。

1、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手指游戲,感受手指游戲帶來的快樂及手指的作用。

2、提問:我們的除了能玩游戲還能做什么呢?(幼兒自由交流討論)

二、進行小手闖關游戲

1、出示記錄單,幼兒猜測實驗結果

提問:

①小手闖關游戲有幾關?有哪些游戲?讓我們做什么?

②兩張記錄單有什么不一樣?

③你們認為兩次闖關哪次速度快。(幼兒自由選擇)

2、幼兒進行第一次闖關游戲,闖過一關貼一個過關標記。

3、教師隨機指導幼兒,適時給與幫助。

4、幼兒闖關結束后提問:

①小朋友們,你們都闖關成功了嗎?

②你們都闖了幾關?你都是怎么做的?

小結:看來在幾根指頭的合作下你們很快就闖關成功了,你們真能干。

三、進行第二次闖關游戲

1、師:小朋友們剛才的闖關游戲都完成的太輕松,看來啊是難不倒你們,好,老師給你們出一個更難的任務?,F在把大拇指收起來,看看還能闖幾關?記住闖關的時候不能用到大拇指。

2、開始第二次闖關游戲,闖過一關貼一個過關標記。

3、教師隨機指導幼兒,適時給與幫助。

4、闖關結束后提問:

①小朋友們闖關成功了嗎?闖了幾關?

②你們是怎樣做到的?

四、總結游戲

1、請幼兒對比兩次闖關記錄。

提問:

a.兩次闖關有什么不一樣?你們認為那次闖關更容易?

b.那光用拇指或者光用四指能不能做好事情?

師:對,小朋友們要手指配合起來才能發(fā)揮手的作用。

五、情感教育

1、觀看殘疾人的小故事,教育幼兒要愛惜我們的雙手。

2、總結

師:小朋友們,我們做很多事情都離不開我們的雙手。但是還是有一些人因為疾病、意外事故而失去了雙手,這些人沒有害怕,經過鍛煉也能正常工作。所以我們就更應該愛惜我們的雙手。

六、延伸活動

師:請小朋友到各區(qū)角進行小手真能干的游戲

【活動評價】

“拇指媽媽放假了”是一節(jié)非常有趣的探索活動,教師巧妙地運用闖關游戲,激發(fā)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為幼兒設計的記錄單不僅為幼兒進行兩次操作對比提供了有力的保證,還讓幼兒知道了做記錄是進行經驗總結的好方法。通過猜想----實際操作----驗證結果等,鼓勵、支持幼兒主動參加科學小實驗,喜歡猜想與動手操作嘗試?;顒又薪處煘橛變禾峁┝艘粋€自由探索,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引導幼兒在觀察、比較、探究以及解決問題過程中養(yǎng)成細心、專心、耐心、堅持、不怕困難等品質。

【活動反思】

這節(jié)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豐富和自由的語言環(huán)境和活動場地,小手闖關的游戲形式也激發(fā)了幼兒極高的參與性。通過兩次分別利用大拇指闖關和不利用大拇指闖關的活動,體驗闖關的不同感受。從而探索雙手的作用。兩次的闖關活動分別準備了不同的記錄單,通過記錄單的形式記錄幼兒的操作結果,通過對比講述記錄單,更直觀地體現兩次闖關的不同。從而得出結論,有雙手做事情是更方便的,體驗雙手合作的重要性,培養(yǎng)幼兒愛護雙手的初步愿望。活動的整過過程都是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自主探索,學習、交流,梳理活動結果。

科學教案模板篇4

一、設計意圖:

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二、活動目的: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fā)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三、活動材料:

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四、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jié)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系,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系。

科學教案模板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初步了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2、樂意大膽猜想,嘗試集體記錄。

3、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 泡泡水 記錄紙 各種形狀標記 抹布等

三、活動過程:

一、 幼兒在玩中學習吹泡泡的方法1、師:你們吹過泡泡嗎?老師也為你們準備好了吹泡泡的材料,請你們去吹一吹,比比誰吹得泡泡多、泡泡大。吹得時候請寶寶找個空地方,不要吹到小臉上,也不要把把小工具貼在小嘴上,聽明白了,那就行動吧!

2、交流吹泡泡的方法1、提問:你是怎么吹泡泡的?(幼兒自由說說)小結:先拿小工具在泡泡水里浸一下,然后慢慢拿起放到嘴邊輕輕吹一吹,這樣泡泡就吹出來了。

2、想不想再試一試?

好!這次老師要請你們不僅都要吹出大大的泡泡,還要看看你吹出的泡泡什么形狀的幼兒再次操作二、探索圓形工具吹出來的泡泡形狀并做好記錄師:寶寶們,真棒!都成功了,告訴我你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圓圓的)哪個小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圓的。

小結:原來圓形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圓的。我們來找個圓形標記貼在圓形工具的下面。

三、出示不同形狀的工具,大膽猜想師:這又是什么工具?(星星形工具)猜猜它又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呢?我們找個標記貼到星星工具的下面。

以同樣的方法出示長方形工具并做好猜想記錄。

四:幼兒自由探索,觀察泡泡的形狀長方形和星星形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請你們自己去吹一吹、看一看。

五:交流發(fā)現并進行記錄1、師:星星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呢?(圓圓的)長方形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呢(圓圓的)2、記錄操作結果小結:原來不管什么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泡泡都是圓的,真有趣。讓我們趕緊把這個好消息去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吧。

科學教案模板篇6

教學目標:1、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2、嘗試用各種辦法讓各種船浮到水面上;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

設計理念:由于幼兒天生就愛玩水,為此本著教育內容要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fā)、關注兒童的興趣、引導兒童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提供選擇與創(chuàng)造的條件的理念,設計這節(jié)在水中玩船的,以游戲形式進行探索的活動。

教學準備:1、七種(七種以上)質地不同、補救方式不同的沉船;2、輔助材料:泡沫、塑料、紙、衛(wèi)生筷、鐵絲、透明膠、皮套,鹽;3、潛水艇模型。

教學過程:

1、出示潛水艇模型。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潛水艇是做什么用的?

---潛水艇是怎么在水里走的(進行演示)

2、探索做小實驗

---出示七種質地不同的船,可這么多人就七只船怎

么辦?讓幼兒感受合作,并提醒不搶、互相謙讓。

---老師和幼兒一起玩(請幼兒自己選擇一個伙伴,

兩個人一起選擇一種船去玩)

---你們發(fā)現什么問題?(這些船都沉到水底)

---船在哪兒走?一起想辦法讓船都浮到水面上,

---幼兒探索,教師引導,

3、再探索、留作業(yè)

---拿出胡蘿卜做的小船,問:剛才你們是用什么辦

法讓胡蘿卜船浮在水面上的?出示鹽,把鹽放入

水中,讓船浮上來。

---回家后你可以跟父母再探索,一起再試試。

科學教案模板篇7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二課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初步感知可以從云量、降水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現象來描述天氣;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2.過程與方法:能對各種天氣現象進行分類;運用感官觀察天氣,并學會用簡單的詞句把它記錄下來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天氣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提該關心天氣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教學準備:

1.用天氣符號標注城市天氣情況的中國地圖一張;

2.每組一套天氣符號卡片;

3.天氣現象歸類表格和關于天氣網狀圖各一份;

4.每個學生科學記錄本各一本。

教學過程:

一、認識天氣現象

1.出示一張“城市天氣預報圖”:這是一幅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圖,圖中顯示了哪些天氣現象?

2.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貼相應的天氣符號并寫上名稱。

3.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天氣現象?(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符號)

4.發(fā)給每一組一套天氣符號:請大家對這些天氣現象進行分類。

5.匯報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氣怎樣?

1.今天的天氣怎樣呢?我們一起到外面從云、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后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出示觀察要求:請從云、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后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天氣現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實小組長進行管理。

3.帶上科學記錄本和筆排隊到操場上分組進行觀察,教師巡視。(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

4.回到教室進行交流:請同學來匯報一下你們觀察到天氣現象。

5.學生匯報,教師展示學生的記錄。

6.提問:今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問: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我們應該穿什么衣服?)

7.認識“網狀圖”的使用:剛才同學們在匯報的時候想到一點說一點,有沒有辦法把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系更直觀地表示出來的方法呢?打開書本第45頁,看看書本上向我們介紹了怎樣的一個好方法?

8.帶讀提示語。

9.看明白了嗎?有不明白的請?zhí)釂枴?/p>

10.請你學著書本上的方法,在科學記錄本上為今天的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系作一張“網狀圖”。

三、總結

剛才我們觀察的是今天的天氣,那么明天又會天氣怎樣呢?后天呢?一個月內我們杭州的天氣又在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里請大家每天都能把觀察到的天氣現象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能了解在這段時間里我們這里的天氣變化是這樣的。

科學教案模板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2、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習慣。

活動重難點: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活動準備:

1、準備一整棵小麥,課件(麥粉制成的食品、麥稈制品、小麥生長過程掛圖一幅)。

2、準備錄音機、磁帶、頭飾等。

活動內容:

一、開始部分:以變魔術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麥的組成部分:根、莖、葉、麥穗。

2、出示掛圖,結合提問幫助幼兒了解麥子的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

⑴ 小麥在什麼季節(jié)播種?(秋季)

⑵小麥在什麼季節(jié)收獲?(春末夏初)

小結:秋天農民把麥子播種在地里;第二年春天麥子長的綠油油地;到了夏季,麥子抽穗開花、結果,麥粒由白變黃,由軟變硬,說明麥子已成熟,農民伯伯要開始收割了。

3、找一找,說一說。面粉能制作出什磨食品,你還知道小麥的其他用途嗎?了解麥子的用途。

小結:麥??赡コ擅娣邸C娣劭梢宰龀绅z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稈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游戲“麥爺爺找孩子”。

請一個幼兒戴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我是麥爺爺的孩子?!薄拔沂秋灨桑沂躯湢敔數暮⒆?。”……

5、聯想活動:在夏季里,小朋友還見過那些糧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聽兒歌《大饅頭,哪里來?》。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體會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

三、結束部分:聽音樂作律動,出教室。

四、活動延伸:泥工《制作面食》。

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的饅頭哪里來?

白白的面粉做出來。

白白的面粉哪里來?

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里?

農民伯伯種出來。

伯伯阿姨勞動忙

大家都要愛惜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