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編寫的時候,你們務必要考慮文字表述規(guī)范,寫教案可以提前對自己的課堂進行一定的預知,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山東查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山東查教案篇1
地質(zhì)災害及其防御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四種主要地質(zhì)災害(地震、火山噴發(fā)、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質(zhì)災害的關聯(lián)性,理解監(jiān)測防御地質(zhì)災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zhì)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了解關于地質(zhì)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zhì)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zhì)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zhì)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fā)現(xiàn),陸地環(huán)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xiàn)象是地球內(nèi)力作用的表現(xiàn),它們常常給人類環(huán)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zhì)災害。請同學們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質(zhì)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zhì)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wěn))
?觀看錄像】地震發(fā)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jié)】知道了地震發(fā)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分布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nèi)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fā)揮想像,地震會產(chǎn)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fā)的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圖,事實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像】“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并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我們了解了關于火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jié)】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了我們對于火山噴發(fā)規(guī)律的不甚了解。要確切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fā)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fā)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zhì)災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fā)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fā)這種地質(zhì)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2)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fā)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zhì)災害。它們分別是地球內(nèi)部能量釋放和巖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xiàn),而另外兩種地質(zhì)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后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jié)】地質(zhì)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chǎn)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御,盡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質(zhì)災害的發(fā)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zhì)災害圖。
?提問】這么多的地質(zhì)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御呢?請大家觀看下面的錄像,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像】日本地震災害的防御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fā)地區(qū)的人們,應該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fā)生后三個階段各應該做些什么事?)
?教師總結(jié)】請參考擴展資料“地震發(fā)生時的應變”,接著總結(jié)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動畫游戲】讓學生回答,地震發(fā)生時在不同場景應該如何自我保護。
?課件演示】思考并回答問題,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總結(jié)出地質(zhì)災害的關聯(lián)性特點的三個方面。結(jié)束授課。
探究地質(zhì)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題目】地質(zhì)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
3.使學生通過總結(jié)探究活動的成果,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尤其是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質(zhì)災害產(chǎn)生的間接和直接影響,以及如何對地質(zhì)災害進行有效的防御。
?活動步驟】
1.將學生分組,以便大家可以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2.搜集典型的四類地質(zhì)災害(地震,火山噴發(fā),滑坡和泥石流)給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比較典型的地震災害,典型的火山噴發(fā)災害等等。
3.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挑選最典型和深刻的資料,其中這樣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1)應該區(qū)分哪些災害是人類活動影響的結(jié)果,哪些不是;
(2)應該從正負兩個方面來對地質(zhì)災害進行評價,尤其是火山噴發(fā);
(3)應該尊重客觀事實,正確對待地質(zhì)災害以及對災害所進行的研究,并對如何積極防御地質(zhì)災害提出合理的建議。
?成果展示】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展示探究活動成果的方式:
1.論文方式,要求資料準確,引用得當,觀點明確;
2.制作成板報,要求精簡內(nèi)容,條理清楚,形式美觀,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3.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用計算機完成演示(適合條件較好的學校)。
山東查教案篇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xiāng)蒲州。
4.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
5.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
9.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jié)人們插戴茱萸,據(jù)說可以避邪。
[簡析]
詩寫游子思鄉(xiāng)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山東查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理解詩意;
2、幫助學生體會古詩所表達的親情;
3、指導朗讀,要求會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準確理解古詩的意思和感情
【教學思路】
課前,指導學生上網(wǎng),搜索有關信息,讓學生通過預習理解生字詞。課上先組織學生交流,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翻譯古詩,通過朗讀、品味,深入理解古詩所包含的思念親人的真摯情感,體會“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精妙之處。再通過訓練,強化理解,達到檢查的目的。課后組織學生進行我國古代節(jié)日風俗調(diào)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具準備】
中國地圖一幅、有關茱萸的畫片兩張、大字課文、練習紙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2、板書課題,指導學生理解課題,介紹唐代重陽風俗。相機教“茱萸”一詞。
3、組織學生介紹自己是如何預習的,進行指導。
二、指導朗讀,理解古詩意思
1、組織學生自由的讀古詩,組內(nèi)交流如何停頓。
2、組織學生交流朗讀。相機教“佳節(jié)”一詞。
3、指導朗讀,要讀出“××/××/×××”的節(jié)奏,讀出孤獨和無奈的感情。
4、指導學生逐步翻譯古詩的意思。(直譯)在古詩的右邊完成以下板書:
九月九日想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獨自一人在外地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每逢佳節(jié)就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登高的地方,
插遍茱萸只少我一個人。
5、組織學生理解讀,比較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6、組織討論:古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7、小結(jié),并過渡:詩人是怎樣表達的呢?
三、品讀古詩,深入理解古詩
1、組織學生讀古詩,思考問題。
2、組織學生交流。
3、逐步提問:
①第一句中的一個“獨”和兩個“異”字,表達了怎樣的心情?談談孤獨和思念的關系。
②怎樣理解“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中的“每”字?
③“遍插茱萸少一人”表達了王維怎樣的感情?它與“思念”有關嗎?為什么?
④你覺得這首詩寫得最好的是哪句?為什么?
4、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再組間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5、小結(jié)古詩的寫法。
6、組織背誦,組內(nèi)檢查。
四、組織練習反饋
1、解釋帶點的詞,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⑴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獨_______倍______
⑵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兄弟”指的是_______“一人”指的是______
2、填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王維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五、課堂小結(jié)
讀一則關于茱萸現(xiàn)狀的新聞,讓學生懂得,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我們的感情都無法表達。
六、興趣作業(yè)
調(diào)查我國古代節(jié)日風俗,互相交流交流。
山東查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2.從課文內(nèi)容和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學重點】: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教學難點】:寫作技巧(將簡單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得搖曳多姿)。
?教學方法】:評價討論法。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者:
朱光潛,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石、孟實,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師范學校中文系,次年進入香港大學,主攻教育學;1922年畢業(yè)后,在上海中國公學和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1925年入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1929年畢業(yè),轉(zhuǎn)入倫敦大學,以論文《悲劇心理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回國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藝心理學》《詩論》,開華人美學研究的先鋒。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迄今無人敢代他的地位,無作品敢代替此書。他早年就讀愛丁堡大學時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國時期出版業(yè)的一大景觀。__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譯了百萬言的黑格爾的《美學》。
朱光潛腳踏著中西文化,穿越20世紀,與苦難中奮斗的中國一同走過從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淺近而深奧的大書。我們對他的理解,只限于現(xiàn)在閱讀的《咬文嚼字》,相信通過今天的閱讀,同學們一定回收益匪淺。
二.思考問題(讀書),教師板書字詞。
1.第一個實例,“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兩句話有什么差別?你得到什么啟示?
2.讀《史記》的原句和王若虛的改句,想想原句和改句意味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有什么心得體會?
3.先想想“僧推月下門”好,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再讀課文的分析,你從中又得出什么感想?
三.字、詞(學生看書思考間隙,教師板書)。
1.選出注音無誤的一項(d)
a下乘(cheng)岑寂(cen)付梓(zi)錙銖(zizhu)
b沒鏃(mozu)咬文嚼字(jiao)咀嚼(jue)嚼舌(jiao)
c蘊藉(yun)累積(lei)憎惡(zengwu)便宜(pianyi)
d尺牘(du)灞橋(ba)剝啄(zhuo)清沁肺腑(qing)
2.下列解釋有誤的是(b)
a援引:引用不求甚解:很深刻咬文嚼字:比喻斟酌
b尺牘:書信一川煙草:一片平地付梓:刻字
c蘊藉:含蓄拘禮:限制游離:不確定的
3.辨析詞語:
①斤斤計較——錙銖必報
②順暢——通暢
③簡潔——簡練
四.解題: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這個成語的含義是: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書袋或買弄才學。③謂不重視實質(zhì),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題目的含義則是:對文學作品的語言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五.解答思考題,并分析課文。
(一)分析第一層(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這”和“是”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有什么區(qū)別?有什么啟示?
①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語氣堅決。
②六個“你這……”?!星閺娏?。
→啟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個好小子。”——表假定語氣。
④“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啟示:b.結(jié)構(gòu)不同,不合邏輯
→啟示:c.連郭沫若用好一個字也頗費周折,說明用好語言文字很不簡單,一定要細細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tài)度。
2.作者列舉改字不當之例,常常用怎樣的寫作方式?作用何在?
對比;正誤比較分析,使之更有說服力。
3.所句舉例子的共同點是什么?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例子來源于名家名篇。啟示:要注意資料的積累、梳理。本文的材料豐富,無論是記憶中的,還是資料中的,都得有資料。如文中的《紅樓夢》、《水滸》、《屈原》、《史記》等。積累知識的方式:筆記、卡片、索引等。
(二)分析第二層(3、4段):說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
1.為什么我們在咬文嚼字時,非這樣錙銖必較不可?
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2.修改后的句子為什么不好?給你怎樣的啟示?
①原文“草中石,以為虎”并非“見草中有虎”。②原文“視之,石也”有發(fā)現(xiàn)錯誤而驚訝之意。③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之意??傊?,說明文字一增一減,這表面形式的變化,就引起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啟示:我們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這樣品味才能到位。
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樣的啟示?
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當?shù)乇砬檫_意。
(三)分析第三層(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推——步月歸寺——冷寂場合
敲——月夜訪友——熱鬧場合
2.世人與錢鐘書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
a.世人認為“敲”字好,有動作、形象,有聲音。
b.錢鐘書不迷信,不盲從,獨抒新見。他認為哪一種境界是詩人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diào)和的就用哪一個字。
啟示:品味語言要獨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3.與前面例比較,此事例從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從文字表達的意境??傊磸蛷娬{(diào):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強調(diào)語言是跟著思想感情走的,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六.總結(jié):第一部分舉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
山東查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yè)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的行為準則。
過程與方法:
結(jié)合憲法和法律的有關原則和規(guī)范,具備基本的辨別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或公民個人行為是否違憲違法的能力;通過對相關案例的分析,認識到任何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nèi)活動,不能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權(quán)。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一些真實案例的分析,深刻認識“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強法治觀念;通過對憲法是行為準則的正確理解和認識,感受到憲法具有的,樹立憲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觀念。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意識到公民的基本義務是公民必須承擔的責任,初步培養(yǎng)承擔依法治國的歷史責任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的行為準則。
首先是學生對什么是國家機關及相應行使的職責不太了解、較陌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對社會上一些不良現(xiàn)象學生有自己的看法。教師要進行引導,在教法上需多下工夫。這是本框的一個難點。
2、國家機關不能做憲法和法律未授權(quán)的事。
學生對什么是“未授權(quán)”,可能存在一定的疑問,教師不要回避問題,可結(jié)合一些實際案例來講解。此處在教法上也有一定難度。
3、憲法是一切團體和組織的行為準則。由于中國共產(chǎn)黨是執(zhí)政黨,而社會上存在一些個別黨員腐敗墮落的現(xiàn)象。因此,學生可能產(chǎn)生一些想法。我們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這些社會現(xiàn)象,學會正反兩方面看問題。
教法建議
1、本框是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在“治國安邦”方面的具體體現(xiàn)。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可用一個相關的時事報道或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是錄像的形式)導入,令學生思考、討論,從而明確無論是國家機關、團體和組織,還是個人的行為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的行為準則。
2、為了能使學生主動開展探究活動,可以利用書中的小欄目“議一議”——談談你對“權(quán)大沒有法大”的看法。首先,用此欄目引發(fā)學生思考、質(zhì)疑;然后,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深入研究“為什么?”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展示:法律體系金字塔)
1、為什么說憲法具有的法律效力?
2、憲法為什么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進一步探究憲法的相關問題。了解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在“治國安邦”方面的具體體現(xiàn)。
二、憲法是的行為準則(板書)
教師出示一張表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行使立法權(quán)
政府
行使行政管理權(quán)
法院
獨立行使審判權(quán)
檢察院
獨立行使檢察權(quán)學生聯(lián)系表格,討論“權(quán)大沒有法大”這句話
學生討論后,歸納:
1、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的行為準則。(板書)
教師:展示幾個案例(可參考教材中的三個案例)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討論、分析。
歸納:
(1) 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不得做憲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2) 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不得拒絕做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做的事
(3) 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不能做憲法和法律未授權(quán)的事
2、憲法是一切團體和組織的行為準則。(板書)
教師出示近年來我國的幾大貪污案的處理結(jié)果。(見擴展資料)說明中國共產(chǎn)黨是我國的執(zhí)政黨,但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nèi)活動。
3、憲法是全體公民的行為準則。(板書)
憲法第 56條規(guī)定,公民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教師給學生介紹前一時期的熱點新聞——劉曉慶因涉嫌偷稅漏稅被依法拘留。
一般來說,憲法通過三種方式規(guī)范公民行為:
(1)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為。(板書)
(2)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為。(板書)
(3)要求公民必須做出某些行為。(板書)
教師簡單講解后,
學生活動:圍繞以上三方面內(nèi)容各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先個人思考一分鐘,然后小組討論三分鐘,最后小組推舉代表說一個大家認為較有代表性的事例。)
學生小結(jié)。
山東查教案篇6
一、導入新課
質(zhì)點的各式各樣的運動,快慢程度不一樣,那如何比較運動的快慢呢?
二、新課教學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1、知道速度是描述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時速度是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jīng)過某一位置時)的速度,知道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時刻的瞬時速率。
(二)學生目標完成過程
1、速度
提問:運動會上,比較哪位運動員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學生:同樣長短的位移,看誰用的時間少。
提問:如果運動的時間相等,又如何比較快慢呢?
學生:那比較誰通過的位移大。
老師:那運動物體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時間都不一樣,又如何比較其快慢呢?
學生:單位時間內(nèi)的位移來比較,就找到了比較的統(tǒng)一標準。
師:對,這就是用來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時同學就接觸過這個概念,那同學回憶一下,比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側(cè)重,有所加深。
板書:速度是表示運動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義式中可看出,v的單位由位移和時間共同決定,國際單位制中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常用單位還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書: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在任何相等的時間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變速直線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體運動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來表示。
例:百米運動員,10s時間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學生馬上會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師:對,這就是運動員完成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書:
說明:對于百米運動員,誰也說不來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鐘跑10米多,有的1秒鐘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運動員自始至終用10m/s的速度勻速跑完全程。所以就用這平均速度來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但這個=10m/s只代表這100米內(nèi)(或10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50米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50米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
例:一輛自行車在第一個5秒內(nèi)的位移為10米,第二個5秒內(nèi)的位移為15米,第三個5秒內(nèi)的位移為12米,請分別求出它在每個5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以及這15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
學生計算得出:
由此更應該知道平均速度應指明是哪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3、瞬時速度
如果要精確地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應怎樣描述呢?那就必須知道某一時刻(或經(jīng)過某一位置)時運動的快慢程度,這就是瞬時速度。
板書:瞬時速度:運動的物體在(經(jīng)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比如:騎摩托車時或駕駛汽車時的速度表顯示,若認為以某一速度開始做勻速運動,也就是它前一段到達此時的瞬時速度。
在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方向即物體在這一位置的運動方向,所以瞬時速度是矢量。通常我們只強調(diào)其大小,把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為速率,是標量。
4、鞏固訓練:(出示投影片)
一物體從甲地到乙地,總位移為2s,前一s內(nèi)平均速度為v1,第二s內(nèi)平均開速度為v2,求這個物體在從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師生共評:有的同學答案為這是錯誤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嚴格按照平均速度的定義來求,用這段總位移與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的比值,也就只表示這段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
三、小結(jié)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3、瞬時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4、速度的大小稱為速率。
山東查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運用猜測、舉例、驗證等數(shù)學方法學習乘法分配律。
2、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用規(guī)律簡算,增強用規(guī)律驗算得意識。
設計理念:
1、體現(xiàn)了“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課堂上靈活處理教材,選擇適當?shù)慕谭ā?/p>
3、提高了小組的合作學習有效性。
4、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性、個性化的學習。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出示數(shù)學掛圖:通過看圖,把圖意說一說。
二、提出問題,解答質(zhì)疑。
弄清題以后,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小組討論)
生答師板書: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怎樣解答呢?
(1)要求全長多少千米,可以先求每輛車分別行駛的路程,再求全長的路程。
110×2+90×2=220+180=400(千米)還可以先求兩輛車1小時行駛的路程,再求全長的路程。
(110+90)×2=200×2=400(千米)
仔細觀察,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小組合作探討)
生交流:發(fā)現(xiàn)兩個算式的結(jié)果相等。110×2+90×2=(110+90)×2這是個什么規(guī)律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吧。
(小組合作學習)生自己舉例來驗證
生答師小結(jié):兩個數(shù)的和乘一個數(shù),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shù),再把乘得的積相加,這個規(guī)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這個規(guī)律嗎?
生板書:(a+b).c=a.c+b.c通過學習,讓學生思考運用乘法分配律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可以進行驗算。
②可以使計算簡便。運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計算簡便嗎?(生小組舉例探討)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一題:讓學生在小組中快速連接,并說一說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第二題:先讓生自己解答,然后再組內(nèi)互相說出師運用的什么定律。
第三題:先觀察,再說出對錯,然后把錯的題重新做出來,集體訂正,并說出錯題錯在哪里。
板書設計:乘法分配律
110×2+90×2(110+90)×2=220+180=200×2=400(千米)=400(千米)
兩個數(shù)的和乘一個數(shù),可以先把它們分別和這個數(shù)相乘,再把乘得的積相加,這個規(guī)律就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a+b).c=a.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