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8篇

時間:2023-01-09 作者:Gourmand 備課教案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教師需要強調聯系實際,在寫教案時,我們要結合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之處,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嶺南版美術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嶺南版美術教案8篇

嶺南版美術教案篇1

教學目的:

學習初步的雕塑構成知識,培養(yǎng)學生抽象構成的能力,在紋樣的組合排列和色調處理中加深對圖案形式美(統一、變化)的感性認識。

重點:認識設計圖騰柱。

難點:1、對圖騰柱知識的理解。

2、運用泥團、泥條、泥塊形成點、線、面,簡練夸張地表現圖騰柱的主要特征。

3、運用紙制作圖騰柱。

教學過程:

一、欣賞引入新課:

出示課前準備的構成的圖騰柱造型及教師的范品,指導學生仔細欣賞。認識這些圖騰柱有不同形狀、顏色各有特色。介紹圖騰柱的有關知識。

板書課題:圖騰柱(設計)。

二、講新課:

1.指導學生觀看課前準備的照片。原始部落認為某種動物或自然跟本氏族有特殊關系,而其當作本氏族的標志,形成圖騰。圖騰柱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引導學生發(fā)現圖騰柱的神秘抽象之處。

2.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圖騰柱作品,引導學生嘗試探索如何折(卷)紙材畫成裝飾柱?如何卷成泥柱子塑造裝飾柱?你還能運用哪些材料和方法塑造與眾不同的裝飾柱?

3.圖騰柱造型大膽夸張,由各種不同形象大小穿插、組合而成,柱身遍布裝飾,別有情趣;講解設計步驟,邊講邊演示:

①畫出柱體外形;

②劃分柱體單元;

③添加裝飾紋樣。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繪畫、泥塑等),個人或小組創(chuàng)作一個裝飾柱。

四、講評:

完成作業(yè)后,舉辦裝飾柱大展,評出你最喜歡的作品,說說喜歡它的理由。

嶺南版美術教案篇2

教學內容:準備課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繪畫習慣,激發(fā)學生學好美術課的興趣。

2、明確美術課的學習要求,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明確美術課的學習灑求,確定自已的學習目標。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相互介紹。

二、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1、出示樹葉。

2、誰有什么辦法把它變得漂亮。

a、上色。b、加花邊。c、變造型。

3、小結:同學們已經能把一片簡單的樹葉變和更加漂亮、色彩豐富。

以后我們可以用這些方法把生活中的很多物體變得更漂亮。

三、明確本期的學習目標。

1、了解本學期需要學習哪些內容?

2、通過本學期的學習你會將學會哪些知識?

3、你最喜歡學習哪些內容?為什么?

四、創(chuàng)作活動

1、翻開課本第一頁看需要做些什么?

2、進行創(chuàng)作:自由制作各種漂亮的樹葉,在每一個樹葉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及想說的話。

3、學習創(chuàng)作,師巡視指導,注意提醒學生繪畫的習慣。

五、展示創(chuàng)作作品,師生共同評價。

六、小結。

課后反思

嶺南版美術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能運用線條、色彩畫出自己的形象;

2、能用不同的創(chuàng)作手法,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征。

3、在觀察比較中感受自己的成長變化規(guī)律,通過描繪未來的我,樹立遠大的理想。

教學重點

1、認識人物臉型、發(fā)式、一官及表情的神態(tài)特征。

2、運用線條、色彩等繪畫元素描繪現在或未來自己的形象。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嘗試運用其他媒介和材料來表現未來的我。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比較

觀察小時候的照片,通過鏡子比較現在的我與以前有哪些變化。

1、臉型、發(fā)式、五官的變化;

2、身體上的變化;

3、服飾方面的變化。

二、欣賞與發(fā)現

引導學生欣賞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你發(fā)現了什么?

1、人物的表情和神態(tài)能體現一個人的人性特征;

2、運用夸張、拉長變形的手法能使作品更具藝術感染力。

三、探討與嘗試

1、嘗試運用線條、色彩等造型元素畫出自己現在或未來的形象;

2、能否學學大師用夸張變形的手法來表現呢?

3、小組探討用其他繪畫工具、材料來表現的可能性

課后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能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法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征,線條流暢、構圖飽滿。

嶺南版美術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利用點、線、面組成豐富的色調來表現對象。

2、嘗試各種水墨畫法,體驗水墨情趣。

3、學會應用各種線條,色彩來表現蝸牛的美。

教學重點 繼續(xù)體驗水墨材質特性。

教學難點 把握毛筆的水墨濃淡干濕來表現蝸牛。

教學用具 常用國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欣賞學生作品,感受水墨情趣。

欣賞作品,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

二、認識蝸牛:

1、你們知道蝸牛是什么樣的嗎?指名板演。

2、有什么辦法把它變得漂亮些、可愛些?指名板演。

3、師小結。

三、指導創(chuàng)作:

1、用水墨來表現蝸牛與粉筆是差不多,但還應注意一些問題,有誰知道?

(1)要勾好線條。

(2)注意掌握好筆上的水分。

(3)注意顏色的搭配。

2、畫好蝸牛后還應再畫些什么?(還要給蝸牛添加背景)

3、學生創(chuàng)作,師巡視指導。

四、作品展示,評價。

教學反思:

學生對筆墨較感興趣,能在玩中學,玩中有所收獲,特別在控制水份方面有較好的表現。

課后反思 自然界中的昆蟲的品種繁多,形態(tài)各異,色彩斑斕,為自然界境添了不少的情趣,他們通過表現蝸牛,學會表現各種昆蟲的特征。

嶺南版美術教案篇5

(二年級第三冊)嶺南板美術教案

教學計劃

一、全冊教學要求:

重點:是在小學一年級完成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繼續(xù)通過欣賞、繪畫、工藝設計的制作活動,去感受美、認識美、欣賞美、進而表現美。

難點:著重感性,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喜歡,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理解力、分析力、審美力和造型表現力,不斷培養(yǎng)學生熱愛美術、熱愛自然、熱愛美好事物。

要求: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有趣極地、生動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學課時安排:

1.全冊共33課:2.欣賞課2課。3.繪畫課21課。4.工藝課8課。

5.自行補充教材2課。三、教學方法:

1.做到豐富多才多樣,靈活有趣。

2.要貫徹啟發(fā)式原則,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生動活波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chuàng)造。

3.教師加強示范,充分利用課件、圖片、影片、錄象片等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民間玩具和現代玩具世界(美術欣賞)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對民間玩具的欣賞后,懂得民間玩具是民間藝人就地取材制作的小玩具,神態(tài)生動,有色彩鮮艷的花圖案。

2、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二、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感受到藝術美的熏陶,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感受美,發(fā)現美、表現美。三、授課時間(2課時)

恐龍回來了

一、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喚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回憶,并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從而更家熱愛生活。二、教學重點:畫恐龍和人物在一起。三、教學難點:恐龍的外形和特征。四、課時和作業(yè)要求:

1授課時間(2)課時。2畫一幅恐龍和人們在一起的畫面。

3構圖要飽滿充實,人物和恐龍動態(tài)要生動。4添加現代設備和背景。

巧救小昆蟲

一、教學目的:

通過對小昆蟲的繪畫教學,增強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繪畫能力,并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

二、教學重點:能把小昆蟲畫得最新奇。三、教學難點:把故事的結局畫得更精彩。

四、課時和作業(yè)要求:1授課時間(2)課時。2聽完故事后,畫出你心中昆蟲故事或結局的記憶畫。

可愛的玩具蛇

一、教學目的:

教學生運用加添、繪畫、裝飾、剪割的方法,把卡紙制作成一條會跳舞的蛇,再添畫上漂亮的圖案。二、教學重點:制作方法。三、教學難點:進行裝飾。

四、課時和作業(yè)要求:1授課時間(2)課時。2制作出一條會跳舞的蛇,并有美麗的裝飾圖案。五、教學過程:

嶺南版美術教案篇6

一、認識中國畫

教學目的:

第二課時

一、學生展示上課時的作業(yè),進行自評互評。

二、學生嘗試運用六面體平行透視規(guī)律畫一兩個方形物體。

三、學生展示作品,自評互評,促進發(fā)展。

六、鐵絲造型

教學目的:

1、認識造型藝術新樣式,使學生學會利用鐵絲扭制各種獨特的線條造型。

2、利用鐵絲造型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立體造型能力,工藝設計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學生獨立的自我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制作各種鐵絲造型。

教學難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鐵絲造型作品、鐵藝作品,激發(fā)學生興趣,開拓視野。

三、學生自主設計制作鐵絲造型。

四、展示作品,學生自評互評,交流互動。

五、完善造型。

七、兒童頭部比例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人物頭部的基本結構比例,積累人物畫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

2、嘗試運用兒童頭部比例知識來描繪兒童頭像。

教學重點:

自主發(fā)現兒童頭部比例的知識。

教學難點:

嘗試運用頭部比例的知識描繪兒童頭像。

學具準備:

尺子、鏡子、鉛筆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有關頭像的美術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欣賞優(yōu)秀的頭像作品,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對作品品頭論足,從兒童的角度來說說。

2、因勢利導,導入新課。

三、學生自主探究兒童頭部的比例知識。

1、學習正確測量頭部及五官的方法。

2、學生同桌間協作測量頭部及五官。

3、根據測量的數值說說兒童頭部有怎樣的比例。

4、說說書上“三停五眼”的含義。

四、嘗試用新學的知識臨摹教材上的頭像作品。

第二課時

一、學生展示上課時的練習,并相互評點,促進發(fā)展。

二、運用比例知識描繪最要好的同學的頭像。

三、師生共同評點,促進發(fā)展。

八、瓶花寫生

教學目的:

1、初步學習寫生的基本技法,抓住整體,把握基本形,體現對象大的特征。

2、通過瓶花寫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對美的感受力,造型能力,表現力及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教學重點:

認真觀察,畫一幅瓶花寫生畫。

教學難點:

整體感受,大膽表現。

學具準備:

鉛筆、蠟筆、水彩或水粉、水粉紙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教材范例,激發(fā)學生興趣。

三、初步嘗試瓶花寫生。

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大膽嘗試,大膽表現。

第二課時

一、展示上課時的習作,師生交流互動。

二、提高認識,進一步大膽嘗試,要求能夠抓住瓶花的總體特征,大膽表現,各顯特色,畫出自己最強烈的感受。

三、展示作品,交流互動,促進發(fā)展。

九、印制花布圖案

教學目的:

通過印制花布圖案,了解美術的設計及應用。

學習美術圖案設計的一些學常用的方法和簡單的圖案印制方法。

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印制花布圖案,學習美術設計的簡單的知識,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學具準備:

地瓜、蘿卜、小刀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1、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班上同學身上穿的衣服的布料誰的更好看?

2、說說各自的理由。

三、欣賞激趣。

1、欣賞一些花布圖片,直觀感受花布的美感。

2、理性認識:探究花布的圖案設計規(guī)律。

四、學生設計單位圖案。

五、按一定規(guī)律印制花布。

六、展示交流,互動發(fā)展。

七、學習拓展。

嘗試探究如何印制文字和畫。

十、天冷了(命題畫)

教學目的:

認識冬天的色彩及景物特征。

通過這一命題畫促進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生活,培養(yǎng)形象思維。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教學重點:

認真觀察大膽想象,畫一幅冬日活動圖。

教學難點:

了解并表現南方冬天的特點,人物的衣著活動要與季節(jié)相符,構圖適宜。

學具準備:

蠟筆、水粉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三、認識大自然。

引導學生觀察窗外景物,聯系其它季節(jié)的景物印象,把握冬天的季節(jié)特征。

四、品味生活。

說說這些天來,大家都在做哪些活動?以前做什么?要揀有趣的事來說。

說說到了冬天,人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五、精心構思,大膽表現,完成鉛筆底稿。

第二課時

一、同學間交流交流,互相啟迪,修正定稿。

二、嘗試運用幾種不同的色彩顏料大膽表現。

三、展示觀摩,交流互動。

十一、導游圖設計

教學目的:

初步認識導游圖,培養(yǎng)學生方位感和觀察生活、分析事物的能力。

通過認識認識自然環(huán)境及景物特征,提高審美能力,提高形象記憶、設計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鄉(xiāng)的感情,進行跨學科學習,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認識導游圖,學習簡單設計導游圖。

教學難點:

學會測定真實方位,了解地圖的固定方位,弄清兩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激趣導入。

1、說說你們去過哪些好玩的地方,簡單地向同學介紹那里的景色和趣聞。

2、說說在我們這什么地方很好玩?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更多的人去那玩。

三、探究導游圖的設計制作。

1、學習測定方向的簡單方法,和怎樣描述路線方向。

2、了解地圖的方位設定,和怎樣體現路線方向。

3、弄清兩者間的聯系及轉換。

四、初步嘗試設計導游圖。

1、學生調查從學校到村部的路線方向。

2、嘗試畫出導游圖。

第二課時

一、展示初步嘗試的結果,師生共同評點,進行互動學習。

二、考查上學路線,對路線方向及標志性景物進行必要的記錄。

第三課時

一、根據自己的調查記錄,設計出上學路線圖。

二、展示交流,說說學習體會。

十二、我造的車(利廢工藝)

教學目的:

培養(yǎng)學生對造型藝術的欣賞能力。

利用廢品進行工藝制作,培養(yǎng)學生利廢的環(huán)保意識。

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協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立體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

利用廢棄物制作車子。

教學難點:

適當地利用手里的廢棄物設計車子。

學具準備:

各種可利用的廢棄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激趣。

1、欣賞教材范例與實物教具,激發(fā)學生興趣。

2、探究范例的材料運用和制作方法。

三、學生根據手里的材料制作車子。

四、展示交流,互相欣賞。

五、總結學習體會。

十三、假山(泡塑工藝)

教學目的:

初步認識盆景制作工藝,接觸傳統藝術,陶冶藝術情操。

培養(yǎng)學生立體造型能力,動腦動手能力,豐富學生的表現語言。

學習利用泡沫塑料制作盆景。

教學重點:

利用泡塑制作假山。

教學難點:

充分利用泡塑的自然形狀和肌理效果,粘接制作奇特怪異、錯落有致的假山造型。

學具準備:

小刀、膠水、泡塑。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園林、盆景圖片,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

1、欣賞精美圖片。

2、說說觀后感。

3、說說圖片中的假山的特點。

三、學生自主嘗試利用泡塑制作假山。

四、為假山配上底盤和自然景物及人工建筑,完善盆景制作。

五、展示交流,培養(yǎng)審美情趣。

六、交流體會。

十四、班標設計

教學目的:

應用學過的圖案及色彩知識,進行簡單的設計制作練習。

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制作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美化生活、美化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利用已有的知識設計一個漂亮的班標。

教學難點:

能夠利用已有的圖案設計知識設計一個既簡潔又富有個性的班標。

學具準備:

繪圖工具和色彩顏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本班班標的滿意度調查,說說所見過的小牌子,什么樣子的更漂亮。

三、欣賞教材范例,說說喜歡什么樣子的班標。

四、說說曾經學過圖案設計有哪些設計技巧。

五、自主嘗試制作班標。

六、展示交流,評選出更好的作品設計。

七、學習拓展:嘗試為一些小商品設計包裝。

十五、兒童讀物封面設計

教學目的:

初步了解書籍裝幀設計藝術,開拓學生審美視野。

學習簡單的封面設計知識。

培養(yǎng)學生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學具準備:

彩色卡紙、水彩筆、水粉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范例,導入新課。

三、引導學生探究封面設計的基本要素。

1、封面的構成。

2、內容與畫面的關系。

3、文字與畫面的組合關系。

4、封面的整體效果與兒童讀物這一特色的關系。

四、嘗試構思設計一張封面。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完成封面設計。

二、展示作品,評論互動。

三、說說學習心得。

十六、動物(紙雕)

教學目的:

了解紙雕這一藝術表現形式,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學習紙雕的制作。

培養(yǎng)學生立體造型能力,提高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學具準備:

彩色卡紙、剪刀、雙面膠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激趣,導入新課。

三、學生自主探究紙雕的制作方式方法。

1、分組選擇一個探究目標,先小組成員自主探究制作方法,再在小組間交流互動。

2、小組間合作嘗試完成制作一款立體紙雕。

3、展示小組的作品,并向全班介紹探究成果。

四、大家說說本節(jié)課的學習心得。

第二課時

一、自主嘗試制作一款立體紙雕。

二、展示作品,評論互動。

十七、中國結

教學目的:

認識了解中國傳統藝術中國結的藝術特色及文化淵源和嶺南版美術第九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淺顯的人物面部表情的畫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同學間互相觀察,嘗試說說人物表情變化主要表現在哪些器官的變化上,說說不同的表情會引起面部器官怎樣的變化?

三、嘗試選擇畫出一種表情。

四、展示習作,大家互相評論評論。

第二課時

一、說說兒童頭部的結構比例,畫一畫兒童兒童頭像比例示意圖。

二、嘗試按結構比例畫一幅同學的頭像,要求富有表情。

三、展示交流,評論互動。

二十、開心一刻(漫畫)

教學目的:

在學習人物面部表情的基礎上,學習漫畫的畫法。

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人物表情的漫畫畫法。

教學難點:

抓住喜悅表情的特征,配上身體動作,使表達更生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說說自己最感開心的事情。

三、欣賞漫畫作品,激發(fā)學習興趣。

四、嘗試以漫畫的形式畫一畫開心的事。

五、展示交流,評論互動。

二十一、欣賞(中國現代雕塑作品)

教學目的:

欣賞雕塑藝術作品,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了解祖國現代雕塑的發(fā)展與成就,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準備:

搜集有關雕塑作品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生介紹課前準備的有關資料,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學生說說對教材中的范例的理解。

四、教師介紹教材范例的相關資料。

五、大家談談學習感受。

嶺南版美術教案篇7

教學目的

一、通過學習封面設計,了解實用美術的用途。

二、學習色彩的對比與和諧的知識,并用于封面色彩的搭配。

作業(yè)要求

一、以幾何形或某一具體內容對象為主體,設計日記本封面。

二、色彩搭配要鮮明,文字要醒目、突出。

課前準備

選擇幾款封面設計簡潔精美、及不同風格和形式的日記本封面供學生欣賞。準備幾幅有圖案和文字位置的設計小樣圖稿,供學生設計時參考。

教學過程

第 一 節(jié)

一、引入新課:

出示日記本封面并指導欣賞,說明封面設計的作用。板書課題:日記本封面(設計)。

二、講授新課:

結合課本觀賞范圖,指導學生分析日記本封面圖案的內容造型和色彩的搭配方法。

1.日記本封面設計包含三個內容:①圖案造型,②文字,⑧色彩。

2.說明可選用抽象素材(幾何圖形、點、線等),具象素材(人物、動植物、山水等)進行造型設計。

3.講解設計步驟,出示步驟范圖,說明設計要求:①設計構思,確定圖案造型的素材。先用小構圖,安排圖案、文字的位置。再畫出草稿。②考慮色彩的搭配,色塊的位置。

②畫正稿,著色完成。

三、學生作業(yè):

用已學過的裝飾或寫實繪畫的知識技能設計出一至幾款日記本封面小稿,擇優(yōu)選用。

一、封面設計包括日記本、書刊封面等,故設計時一定要講明:不管什么樣的封面都離不開圖案造型及書刊名稱兩個內容。

二、這節(jié)課要求完成作業(yè)草稿。

第 二 節(jié)

繼續(xù)完成日記本封面設計:

一、講評:教師檢查前一課設計小稿情況,選出優(yōu)秀設計小樣進行講評,指出作業(yè)

缺點和改進辦法。

二、宣示本節(jié)課的任務:

1.學生選取自己較理想的小稿放大制作為正稿。

2.設計色彩稿:用大小不同的色塊,深淺(明度)不同、對比鮮明的色彩畫出最佳的效果。

三、學生繼續(xù)作業(yè)。教師指導學生具體的制作,重點在涂色,注意:

1.安排好大色塊的位置(可使用直尺等工具,使圖案畫面取得嚴謹而整潔的效果)。涂色時要工整細致,色彩要盡量均勻。

2.先將主體圖形及底色畫好,然后寫上文字,再全面收拾整理。

四、講評:對能運用舊知識,又有創(chuàng)新的作業(yè),要大力表揚。

一、上色時先涂大色塊。

二、較小的圖形、文字,可在涂好的底色上用水粉色再寫。

三、無論對色彩的運用、配搭,還是圖案紋樣的設計,都要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講解。

教材分析

毛筆、宣紙、墨是中國水墨畫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用毛筆蘸上不同分量的水墨,以不同的用筆、運筆方法畫在宣紙上,便會產生豐富的變化。用水墨技法來表現對象,是中國畫獨特的基本形式。本課內容是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畫工具、材料的特點和用法:既掌握毛筆的執(zhí)筆、運筆和錐形筆尖的不同部位的使用方法,也認識到將水墨畫在可滲化的生宣紙上時,會因墨色中水分的多少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效果,如果用水粉等顏料在宣紙上作畫,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課文內的照片介紹了側鋒、中鋒這兩種基本的運筆方法,左上方三張小圖說明了不同的用墨、用水方法所產生的效果,這些都是學生作業(yè)時必須認真學習的中國水墨畫基本技巧。

課文選用的四幅學生作品,是分別用側鋒相中鋒運筆法畫出來的,行筆大膽、流暢,隨意性較強。例如圖中流動的線就是用中鋒運筆法畫出來的。教師向學生介紹這些作品的畫法時,應指出:運筆速度有侵有快,力度有按有提,方向有順有逆;運筆時筆尖要緊按紙面,用筆要送到線的末端,要沉穩(wěn),不能輕飄。墨線在紙上隨意交織,分割出一個個大小、形狀都不相同的小塊,再按黑白、濃淡相間的原則,用側鋒蘸上不同分量的水和墨,畫在這些小塊上,便可出現有變化的水墨色塊了。共26頁,當前第4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這節(jié)課的教法重在“示范”。

教學目的

一、通過學習中國水墨畫基本知識,認識用線造型是中國畫的獨特藝術表現形式,是基本功。

二、學習執(zhí)筆、運筆(中鋒、側鋒)、用水、用墨(干濕濃淡)的基本方法,并作練習。

作業(yè)要求

一、學會執(zhí)筆,利用筆的正側握法,用筆的快、慢、輕、重,用水用墨的干、濕、濃、

淡,完成一幅帶隨意性的水墨線條基本練習。

二、用筆要大膽、肯定,不要反復涂抹。

三、水和墨不要調得太均勻,用筆作在一筆內有濃淡變化的練習(筆蘸淡墨后,筆尖再蘸濃墨)。

課前準備

一、準備幾幅中國畫大師(如齊白石、吳昌碩、徐渭、朱耷等)的純水墨畫作品。

二、上課示范用的生宣紙,不同規(guī)格的羊毫、狼毫畫筆,墨汁、水罐(瓶)和調色碟。

三、學生用品同上,自備或由教師統一準備。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出示國畫大師的作品指導學生欣賞,說明中國傳統繪畫是以筆墨、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風格獨特。中國畫與西洋畫是世界上兩大風格不同的繪畫體系。中國畫使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工具和材料,畫出藝術風格獨特的作品。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都出現一些著名的畫家,創(chuàng)作出很多成功的作品,是祖國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板書課題:水墨畫基本畫法(中國畫) 嶺南版美術教案(四年級)

二、講新課:

1.說明水墨畫的特點:水墨畫是用墨的濃淡、水的干濕去表現對象的繪畫,寫意居多,題材多取自山水、人物和花卉,用筆豪放、簡練、灑脫。學習水墨畫的重要基本功是用水和用墨。(同時介紹用具和材料。)

2.講解執(zhí)筆、運筆、用水、用墨的方法。講解時要對照課本范圖,多作示范。

①執(zhí)筆——指實、掌虛、懸腕以至懸臂。

⑧運筆——主要介紹中鋒和側鋒(中鋒是指筆桿與紙面垂直,側鋒是指筆桿與紙面成不垂直的角度)。畫線時運筆有快慢、輕重、順逆之分,行筆時起止要明確,不重復。

②加水越多,墨色越淡,相反便濃,筆鋒含水墨分量不同,紙面上會出現干、濕、濃、

淡的變化。先蘸淡墨,后蘸濃墨,可畫出一筆有濃有淡的線。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注意運筆和用水、用墨的方法。

1.先用中鋒運筆法蘸濃墨在紙上面出隨意交織起來的線條。

2.用不同分量的水,調出濃淡不同的墨色,用側鋒法畫在各種形狀不同的小塊內,形成黑白相間的效果,以此體會用水、用墨、執(zhí)筆、運筆的變化。

3.用中鋒法畫線,用筆要沉著,筆尖要運送到線的末端,而側鋒落筆要肯定、大膽,不要反復涂改,留出空白和跑出線外也不要緊。

四、講評:以運用筆法寫線,用水用墨的學習情況作講評。

嶺南版美術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蔬果根、莖、葉、芽、花、果等都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能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態(tài)、色彩特點,進行雕刻、塑造、創(chuàng)意設計一個立體形象。

2.過程與方法:在聯想中、能對蔬果的自然形態(tài)、花紋質感進行觀察、構思新形象。在比較中體驗添加或切、刻、雕、挖等不同制作方法。

在創(chuàng)作中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態(tài)創(chuàng)造新形象。

3.情感:注意觀察生活、養(yǎng)成發(fā)現生活美的能力。大膽想象,培養(yǎng)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對蔬果的自然形態(tài)、花紋、質感等特點進行聯想與添加、組合造型,培養(yǎng)觀察與設計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對蔬果的原形進行切、刻、雕、挖創(chuàng)造與眾不同的'藝術形象。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欣賞“蔬果童話形象”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2.讓學生能用語言說出蔬果童話形象夸張、變形的蔬果娃娃。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設問提出要求:

(1)蔬果娃娃它們象什么?

(2)小作者是怎樣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態(tài)、花紋、質感進行構想與創(chuàng)作的?

(3)你喜歡哪一件作品?為什么?

4.板書課題:

一邊板書一邊讓學生打開課本,并認真閱讀課文內容。

(二)教授新課:

1.觀看課件,欣賞課件中的各種圖片。

2.問:在欣賞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能用蔬果創(chuàng)作些什么?

知道的哪些和這些不同的蔬果的藝術作品?

3. 小組活動:討論你所知道的不同蔬果藝術品的。你準備用什么樣方法設計作品。

(三)作業(yè)布置:

能運用多種制作方法,設計與眾不同的新形象來表現蔬果的童話故事。

(四)巡視輔導:

學生作業(yè),教師巡視的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進行講評。

(五)結果:

作業(yè)評述:展示全班作品,讓學生自評優(yōu)秀作品。

1.教師小結:能憑記憶想象、大膽嘗試表現的作品進行表揚。

2.課后拓展:設問:你今天學會了什么?特別美的地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