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教案優(yōu)質(zhì)5篇

時間:2023-01-23 作者:Indulgence 備課教案

回顧好過往的教學之后,才能將教案制定得更有價值,制定一份適合自己的詳細的教案是讓我們的課堂豐富有趣的前提,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九年級語文上教案優(yōu)質(zhì)5篇,供大家參考。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優(yōu)質(zhì)5篇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林中小溪的特點,梳理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能通過朗讀和對語言的賞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出的生命力量。

3、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作者由景而悟的人生信念。

4、通過對其他作品的閱讀,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能有自己獨特的評價。

重難點分析:

1、“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顯示出的生命力量”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但是,對無形的感受,需要通過有形的朗讀或語言賞析表現(xiàn)出來。

2、學生能夠通過參考書或與其它同學的交流,獲得本文作者人生信念的認識,但是作者是如何由景悟理的過程,得通過老師的引導進一步明確,否則就只是簡單的背主題了。

3、普里什文的散文被稱為“俄羅斯語言的百草”。作品有其獨特的風格,作為初三學生,應該嘗試從一定的高度來評析課文,雖然很難,但可以從學習、借鑒他人的評論開始做起。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學習:

1、自讀課文,疏通字詞;

2、收集有關作者的介紹、評論;

3、嘗試閱讀一些作者的其它文章(文集)。

課堂學習

一、導入:

1、教師引導:交通的發(fā)達已使我們失去了遠方。車輪滾滾,機翼轟鳴,傳說中的天涯海角只要數(shù)個小時便能抵達。但人們依然習慣于到遠方去尋找風景,去“回歸自然”。只是在萬水千山踏遍的豪情里,有誰想到過,就在我們生活的大地上,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與自然之間,還有那么多生動有趣的事情,有那么多優(yōu)美的風景;又有多少人愿意將匆匆太匆匆的腳步停下來,做一個大地的閱讀者,去傾聽風聲、鳥鳴和蟲唧,去辨識樹木的年輪,去尋覓鴿群的蹤跡?在大地這本翻開的書頁上,前蘇聯(lián)作家米普里什文作為一名大地閱讀者的先行者,留下了他的足跡和一批珍貴的自然文本。

2、請同學結合預習進一步簡單介紹作者。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再作適當?shù)膹娬{(diào):他的作品主要是通過對大自然的詩一般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頌人的創(chuàng)造力。

二、整體感知課文

1、作者說:“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靈,那就去找一條林中小溪,順著岸邊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闭埻瑢W們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輕聲朗讀課文,思考一下:作者要帶領我們?nèi)ヌ皆L的是怎樣的一條林中小溪?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把你的思考結果寫下來。

2、學生輕聲朗讀,獨立完成思考。

3、組織學生全班交流。

交流過程中,學生的回答可能存在幾個層次:

(1)只能說出小溪的水流量、水色、水質(zhì)等;

(2)能結合小溪經(jīng)流的環(huán)境,初步探討小溪的奔流不息;

(3)能根據(jù)小溪經(jīng)歷的曲折探討更深層次的“性格”“品質(zhì)”等。

無論學生個人的觀點涉及哪個層次,教師都不做輕易的否定。而學生應該可以在交流中意識到:作者寫小溪,決不是就事論事。作者筆下的小溪是帶上了很濃重的擬人色彩的。因此,可以嘗試探討它的“性格”問題。

三、品味小溪形象,獲得人生感悟

(一)、探討小溪形象

1、教師指導:小溪前進的路線是曲折的,他流經(jīng)坦途,也面臨障礙。你能找出它前進的具體路線嗎?

2、學生從書上找出相關內(nèi)容后全班交流。

交流過程中,教師作板書,有意識地分出“障礙”和“坦途”。

3、教師指導:面對前進道路上的不同情況,小溪分別有怎樣的表現(xiàn)?你能從這些表現(xiàn)中歸納它的性格形象嗎?

4、學生獨立思考,圈點勾畫寫批注之后,小組交流,補充或修正自己的思考和語言表達。

5、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交流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回答的針對性、語言表達的流暢和準確性進行評價。

在交流基礎上,教師板書總結。內(nèi)容可圍繞三方面:

(1)小溪對障礙的看法

(2)對光明未來的信念

(3)對猥瑣生活的批判。

但是,具體的詞匯不在板書上出現(xiàn),以免限制學生的思維和表達。

(二)獲得人生感悟

1、教師指導:作者對小溪前進的過程寫的層次分明,在小溪遇到障礙(第一次沖擊)——遇到大的障礙(第二次沖擊)——沖刷倒百年云杉(第三次沖擊)——分流、合流的過程中,作者對人生的思考也在不斷的深入。那么,你認為小溪沖破重重障礙奮勇前進的過程,和我們的人生有沒有相似之處呢?它對你又會有怎樣的啟迪呢?

2、學生獨立思考后寫下,全班交流,教師也作為交流的參與者進入。交流結束,請同學寫下交流所得。

參考意見:

(1)溪流行進中不斷出現(xiàn)的障礙,就像人們生命歷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

(2)溪流在前進中越過障礙,要集聚力量,要堅持到底,人們戰(zhàn)勝困難同樣要有毅力,同樣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斗爭;

(3)溪流行進中有分有合,但都有著共同的終極目標——流向大洋,人生奮斗也要有自己的終極追求;

(4)小溪在與障礙持續(xù)搏斗中創(chuàng)造了時間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同樣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和時間;

(5)溪流和周圍的景物構成了美的境界,戰(zhàn)斗的人生也同樣是美麗的。

交流結果的表達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是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表達能夠越豐富越好。

(三)朗讀

1、請同學根據(jù)對小溪和作者人生信念的認識,選擇一個片段,嘗試有感情的朗讀。

2、組織朗讀交流。對朗讀者的語音語氣語調(diào)和感情表達的深刻性等作出評價。

四、拓展閱讀,評析課文

1、教師指導:有位作家這樣評價普里什文的散文:“……時而有如芳草簌簌作聲,時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時而有如百鳥鳴,時而有如薄冰悄悄脆響……”可見普里什文散文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如果要你來嘗試著評析一下本文,你覺得可以怎么寫呢?

2、教師給出

兩篇評論文章作為范本,引導學生開展評價性閱讀。

課上不一定有時間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在課上閱讀拓展材料的基礎上布置為課后學習內(nèi)容。

附(一)佳作品讀:

傾聽自然純凈的呼吸

讀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作者:林文欽)

身處喧囂的城市,心情因世俗困擾而浮躁。夜半時分,能使靈魂歇息的“清涼劑”是枕邊書——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它帶來大自然最為純凈清新的呼吸,讓日益被城市鋼筋水泥所隔膜的心,得到滋潤而不至過早老化。

沒有比幽靜的大自然更能讓人心靈悸動的物了。在樸素的葉列茨平坦的原野上,藍得讓人感覺深秋般涼爽的溪流,靜靜滋潤著黑油油的沼澤地。潮濕的秋霧之后,簇簇高大的喬木林和遍野低矮的灌木叢,都變幻出水印木刻一樣的清晰色彩。在已過去的春天、夏天,從第一滴映著薄薄陽光的水珠自小葉毛芽落下,蜉蝣漸漸擺動虛化的尾巴,苔蘚逐漸濕潤的那天開始,自然復蘇的根須就密密麻麻地傳遍冰碴零亂的土墩。悠閑的獵人漁人們,看見黑水雞飛來了,紅隼飛來了,野鴨飛來了;夜鶯、杜鵑、黃鸝、白眉鶇、雨燕也飛來了;老狗魚、鱸魚、梭魚在鏡子似的湖泊里游動起來;熊、松鼠、胡獾、雪兔睜開清澈的眼睛,打量新的世界。蓬勃的野櫻、含蓄的夜美女、蜿蜒的蛇麻草、淌汁的白樺、成叢的羊肚菌、優(yōu)雅的黑麥、油畫般的蘆葦、地毯似的紫云英、婀娜的水草,構成原野四季生動的水墨畫。這就是前蘇聯(lián)散文大師普列什文《林中水滴》中的景象。

普列什文給予了我們那片土地無以言說的自然畫幅;而滴水的聲音,更是普列什文用心靈觸摸,又用心靈傳達給世界的脈動。諳熟農(nóng)藝的普列什文把生命交給大自然之后,又小心翼翼地踩著涅爾河岸邊潮濕的泥土,貼近大自然的生命群落之中。在周圍這些平實的生命群落里,他做了普通而微小的一員。他和藹地認識它們,透徹地觀察它們,認真地聆聽它們,親切地感受它們。“第一只蝦從一個洞中探出頭來,微微動了一下觸須?!边@是那篇不到50字的著名筆記《第一只蝦》的結尾。那微動的觸須,正是普列什文感受到的靈魂的震顫,如一滴雨水打在夜美女花瓣上的靈敏感應。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2

自讀目的:

一、通過典型事件刻畫人物。

二、進一步理解敘事順序。

三、從歷史的角度、藝術的角度,認識曹操。

教學重點:目的一;

教學難點:對楊修被殺原因的正確理解。

教學關鍵:目的三;

教學方法:引導自讀;

教學時數(shù):一節(jié)。

內(nèi)容和步驟:

一、簡介背景導入新課。

二、指導學生分析敘事的邏輯性。

1.選文圍繞曹楊之間的矛盾寫了那幾件事?記述這件事的行文順序能否變動,為什么?

——(1)嫌門闊忌之

(2)一盒酥惡之

(3)殺近侍愈惡之

(4)告發(fā)丕愈惡之

(5)斬門吏大怒

(6)作教殺心

(7)雞肋??

2.文中這些事的記述順序不宜變動。

——七件事從時間順序看是倒敘,但從曹操“進兵收兵猶豫不決——殺楊修——進兵失敗——班師”的過程中,殺楊修的事是順序的事。因此,從篇章結構上看,殺楊修前的七件事,要當插敘對待。

3.楊修死后,原著中有幾句詩,對楊修之死是這樣說的:“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我們現(xiàn)在想想,說得準確不準確?

——有道理。楊修恃才放曠,喜耍小聰明。而曹操在文中是個表面上“稱美”,而“心惡之”的妒賢嫉能的人,兩種性格互相沖突,必然導致一個結局,但楊修與曹氏父子間爭寵奪權的斗爭,卷入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政治斗爭,這才導致他遭殺的本質(zhì)原因。

4.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有“奸雄”之稱,從文中能看出他的“奸”嗎?

——一奸:借故殺人,

——二奸:不讓人識破心機,

——三奸:惠善后。

三、課堂練習:

比較下列“以”、“乃”的詞性和詞義:

(1)此乃楊修之所教也;

(2)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

(3)吾乃在夢中;

(4)門內(nèi)添“活”乃“闊”字也;

(5)修以雞肋之意對;

(6)再入以惑之;

(7)操以植為能;

(8)以今夜是令,便知。

板書:

嫌門闊忌之

恃才戲主一盒酥惡之

楊修恃才傷主殺近侍愈惡之

(恃才故曠)告發(fā)丕愈惡之曹操(奸雄)

恃才干政斬門吏大怒

作教殺心

恃才亂軍雞肋??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積累文言字詞,品味語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現(xiàn)代人生。

3.訓練語言思維,強化朗讀背誦。

?教學重難點】

1.對語句及中心的理解。

2.對論證方法的理解。

?教學設想】

?魚我所欲也》是一篇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課文,出自《孟子》,相對于初中階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難度,又是以議論為主,初中生學習起來可能興趣不大。但教師應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許他們提問,提倡進行探究性學習。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一定要重視誦讀,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讀、齊讀、跳讀、研讀、自由讀、指名讀……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過程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進行文化的熏陶。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所謂誦讀,就是朗讀和背誦。要求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在誦讀的過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層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習得語感,培養(yǎng)能力。這種方法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

2.質(zhì)疑法:這里所說的質(zhì)疑,并非指教師想提問學生,而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自己不懂之處提問,或者是對文章的觀點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媒體設計

可以設計制作一些多媒體課件或者幻燈片,簡介作者及其作品,投影重要的字詞,將文中的重點詞句投影出來并配上朗讀。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步驟】

方案??

第一課時

一、導入解題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孔的門人,是孔子之后戰(zhàn)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權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于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是孔子思想的發(fā)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善于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遏~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地體現(xiàn)了這些特點。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的兩個小節(jié),讀后請其他學生指出讀錯的字詞。

3.教師運用投影將本課中的生字、詞打出,全班齊讀(或指名讀)。

4.齊讀全文。

5.學生自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處(字、句)可以勾劃出來,準備進行質(zhì)疑;有特別欣賞的語句也請勾劃下來,準備進行交流。

6.請兩三名學生說說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實)。

參考答案:人生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抉擇,在關鍵時刻應作出正確的選擇。

三、分步品味

1.質(zhì)疑及交流。

前面我們說過,《孟子》的文章特點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通過剛才的整體感知,同學們一定有所感受。那么這篇文章所要論證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呢?

參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解說:要求引原文答,教師可適當點撥?;卮疬^程中學生可以對第一、二節(jié)的內(nèi)容進行質(zhì)疑,教師應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或相互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

2.齊讀課文。

3.讀后讓學生進行自由質(zhì)疑或說說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說:重點解決“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和“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的意義。)

4.教師提問:文中兩次提到“心”,在第一節(jié)中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在文章最后又說:“此之謂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請依據(jù)原文回答。

參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夠做到“舍生取義”的心,“是心”就是“這樣的心”,其義與“本心”相同。

(解說:這一部分的教學設計,目的在于嘗試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把握整體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詞、句。)

四、小結

在人生面臨抉擇時,應當具備怎樣的價值標準?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應當摒棄自私自利之心,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

第二課時

一、復習所學內(nèi)容

1.抽查朗讀情況。

2.用媒體出示字詞,檢查對字詞的理解?;蛘哂蓪W生相互出題,考查對字詞及語句的理解情況。

二、朗讀訓練,體會文意

1.分組朗讀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嘗試刪除某個句子,而后再讀,體會文章論說的氣勢;進行演講式背誦,感受其表達效果。

2.跳讀課文,找出為論證中心論點,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論證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明確:①論證方法:道理論證(第一節(jié))、舉例論證(第二節(jié))。②作者的寫作意圖:贊頌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將正義放在首位,而摒棄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齊讀全文。

三、課堂練習

1.速讀課文第二節(jié),說說本節(jié)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證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應將正義放在首位的。

2.對比閱讀以下幾則材料,聯(lián)系課文說說它們各自表現(xiàn)出了怎樣的價值取向。

材料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解說:以上材料供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選用,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要正確對待生與死、義與利。)

四、延伸思考

思考、討論: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解說: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

五、課后延伸

1.背誦課文。

2.在課外查閱有關孟子、《孟子》的資料“嗟來之食”的故事以及吳晗《談骨氣》。

?板書設計】

方案二

1.整體感知課文,明確文章中心論點。

2.進行朗讀訓練,在此基礎上討論文章是從哪些方面、運用哪些方法來進行論證的。

3.設計精當?shù)乃伎碱}或安排延伸閱讀,探討學習本文的現(xiàn)實意義。

方案三

1.引用孟子的名言和裴多菲的詩(參見方案一第二課時步驟三導入,引出價值觀的問題)。

2.整體感知課文,并自由誦讀至流暢的程度。

3.學生自主質(zhì)疑,主要討論孟子在本文中所闡述的對價值觀的看法及其現(xiàn)實意義。

4.進行朗讀訓練,弄清論證方法。

?備教資料】

●卡片①字詞積累

(易錯字注音)

所惡(wù)辟患(bìhuàn)

一簞(dān)食蹴(cù)爾

不屑(xiè)茍(gǒu)得

(通假字)

“辟”通“避”,躲避

“辯”通“辨”,辨別

“得”通“德”,恩惠(動詞)、感激“與”通“歟”,語氣詞

(成語)

舍生取義

●卡片②難句釋義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p>

意思是:事實上有這種情況,有時通過某種方法可以保全生命,然而人們卻不愿采用這種方法;通過某種方法可以逃避患難,人們卻不愿采取這種行動。

●卡片③本文主旨

本文指出“義”之價值高于生命,賢者在必要時應舍棄生命而“取義”;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更是不足取的。當然,孟子所宣揚的“義”有具體的階級含義,但在本文的學習中,這一點可以忽略不談。

●卡片④嗟來之食

語出《禮記·檀弓上》: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睆亩x焉。終不食而死。

意思是:有一年齊國大饑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個饑餓的人用衣袖遮面走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就是因為不肯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般地步的,終不肯吃,最后餓死了。

不食嗟來之食歷來是有氣節(jié)的表現(xiàn),吳晗先生就曾著文談到這一問題。

●卡片⑤魚

魚是古代的佳肴之一。魚在今天,特別是南方人看來,是極平常的菜肴。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對古代的北方人,魚是上等佳肴,而豬肉、狗肉乃至雞肉、羊肉是普通食品,一般人都可以吃到。所以孟子把“魚”和“熊掌”相提并論。北方少河流,當然魚也不多,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時代,食有魚是富貴人家的生活?!恶T諼客孟嘗君》一文中,馮諼不滿意在孟嘗君門下吃粗劣的食物,就唱道:“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卡片⑥鐘

鐘,古代的容量單位。古代計容量的單位由小到大排列:最小的是“勺”,相當于今天的一小湯匙;10勺為一合(ɡě),10合為一升,10升為一斗,10斗為一斛,6斛4斗為一鐘。按此計算,“萬鐘”是6.4萬斗,這個年俸是相當大的。當然,在本文中,孟子僅僅是用“萬鐘”來表示優(yōu)厚的俸祿而已。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學習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2文言文的誦讀。

3.辨析文言詞語。

重點、難點

重點:

學習順暢誦讀文言課文。

難點:

辨析文言詞語。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太行(hang)萬仞(ren)懲(cheng)塞(se)汝(ru)曾(zeng)諸(zhu)箕畚(jiben)

荷(he)孀(shuang)齔chen叟(sou)匱(kui亡以應(wu)厝(cuo雍(yong)

2.熟讀課文,看注釋,查字典,試翻譯全文。

二、導人

三、作家作品簡介

1、《》選自《列子·湯問》,《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膾炙人口。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zhàn)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導語

?》一文著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過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的道理。毛澤東同志曾經(jīng)用這個故事教育全黨:只要能團結全國人民大眾和我們一齊奮斗,就一定能奪取革命的勝利。

四、正課

1、朗讀課文(可教師范讀,學生試讀、齊讀,也可聽課文錄音,朗讀時注意正音。)

2、朗讀停頓的指導。

(1)關于標點符號的停頓。一般來講頓號停半拍,逗號停一拍,句號、問號、感嘆號停兩拍。

(2)關手段與段之間的停頓。段與段之間停頓可長一些,一般3~5拍即可。

(3)關于句中的停頓。句中的停頓,按朗讀時感情表達的需要或換氣的需要可適當作短暫的停頓,但要以詞或短語為單位,以不念破句為標準。如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白訉O荷擔者”是一個短語,中間不能停頓,如果停頓了就破壞了短語義的完整,這就叫念破句。

3、請學生翻譯課文。

翻譯方法指導;把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文必須忠實原文,字字落實。根據(jù)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不同特點,翻譯時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加。文言詞以單音節(jié)為主,而現(xiàn)代文則以雙音節(jié)為主。有些文言實詞的基本意義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詞上加一個字,變成現(xiàn)代的雙音節(jié)詞。如“方”即“方圓”指面積。

(2)改。有些文言實詞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來代替。如“切”可改為“丈”。當然,“側”的長度不等于“丈”,但這里的“萬例”是虛數(shù),所以,可以用“萬丈”來代替。

(3)補。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語、介詞的賓語和量詞等,所以翻譯時,必須補出。如“二山”即“兩座山”。

(4)調(diào)。文言文的語序有的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翻譯時需要調(diào)整。如“甚矣,汝之不惠”這是謂語提前的倒裝句,翻譯時可作“你太不聰明了!”

(5)省。文言文中的發(fā)語句,即句首的助詞,或句中語氣助詞,如果省略后不影響原意的可省去。如“雖我之死”“之”字是助詞,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翻譯時可省略不譯。在學生翻譯時,老師可穿插提問重點詞語的解釋。

者:相當于“……的人”。面:面向著,名詞用為動詞。畢:全。險:指

險峻的大山,形容詞用為名詞。其妻:其,代詞,他的,指代愚公。以君之

力:以,介詞,憑,靠。之,助詞,的。遂:于是?;危挥没窝b土石,名詞

用作狀語。笑而止之:而,表修飾,相當于“著”。之,代詞,他,指代愚公。

毛:草木。加增:加大增高。自此:從此。

四、小結

1.古今詞義

古義:山之南,水之北

今義:太陽

古義:山之北,水之南

今義:陰天

古義:直,一直

今義:手指

古義:乃,并

今義:曾經(jīng)

古義:之于

今義;各個、許多

古義:負荷

今義:荷花

古義:草木

今義:毛發(fā)

古義:嘆氣

今義:休息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古義:止

今義:已經(jīng)

2.詞性活用

險: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險峻的大山。

箕畚: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裝。

面:名詞用為動詞,面向著。

3.一詞多義

年且九十將近

且焉置土石況且

4.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聰明。

河曲智臾亡以應亡同無,沒有。

一靨朔東后同措放置。

5虛詞

代詞,他例:跳往助之。

助詞:的例:隱土之北。

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擇

例:甚矣,汝之不克。

表承接:不澤例:何苦而不平

表修飾:地、著例:面山而居

表轉(zhuǎn)折:但是,卻倒:而山不加增

代詞,他的例:其妻獻疑日

語氣詞加強反問語氣例:其如土石何

介詞:憑,靠例:以殘年余力

連詞,用來例:河曲智實亡以應

語氣助詞呢例:始一反焉

暖氣代詞哪里例:且焉置土石

五、作業(yè)

1.課后作業(yè)。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5

一、目標

1、理解課文闡發(fā)的人生哲理,力戒驕傲。

2、學習對比的方法。

3、解重點詞語和句式。

4、背誦全文。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文字淺顯,學生在課上自讀、研討,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疑難處,教師適當講解、點撥。課文語脈清晰,層次清楚,前后形成鮮明對比,利于背誦。教學中可充分利用課文內(nèi)容和結構的特點,指點背誦的方法。

5、指導學生理解、積累和正確使用成語“望洋興嘆”“貽笑大方”。

二、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正音。

2.學生簡述課文內(nèi)容,其他同學補充糾正。教師將暴露出來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四、理解疑難詞句,學生質(zhì)疑,課堂討論,教師講解。

1.古今異義

至于: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面目:古義,臉。今義,臉的形狀,相貌。

大方:古義,深明大道的人,或轉(zhuǎn)通某種學問的人。今義:①不吝嗇;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氣。

河:古義,特指黃河。今義,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2.詞性活用

秋水時至(名詞做狀語,按時。)

順流而東行(名詞做狀語,向東。)

東面而視(名詞用為動詞,面對。)

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形容詞為動詞,小看;輕視。)

3.特殊句式

聞道百(定語后置)

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4.成語

望洋興嘆(望洋,仰視貌?!巴蚺d嘆”“望水興嘆”屬生造。)

見笑大方(貽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四、理解思想內(nèi)容

課堂討論:這則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啟發(fā)學生敞開思路,大膽發(fā)表看法。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

a、人貴自知之明;b、謙受益,滿招損;

c、自大由于無知;d、知恥近手勇;

e、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f、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五、指導背誦

這篇課文結構簡單,層次清楚,可采用關系法背誦。先劃分層次,概括層意。第一層上有兩句,第一句寫黃河的壯闊,第二句寫河伯驕傲自滿。兩句之間的連接語是“于焉”。

第二層也是兩句,第一句寫北海的廣闊,第二句寫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組合。利用關系法把握語言結構,有利于背誦。

還可采用排詞法。課文用對比方法寫河伯認識的前后變化。可提取、排列兩相對照的詞語:河與海的比較,河伯認識的變化。

課后練習還介紹了問題法。所提的三個問題恰好針對三個內(nèi)容要點,邏輯性強。運用此法掌握內(nèi)容梗概,利于背誦。

課上背誦練習:

個人默記一兩篇后,由老師帶領集體背誦。集體背誦好,互相提醒,腦記耳聽口誦,可加強記憶。

六、布置作業(yè)

1.制作詞語、句式卡片。

2.筆譯全文。

3.寫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