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的教案5篇

時間:2022-11-22 作者:loser 備課教案

教師寫教案之前是需要結(jié)合據(jù)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內(nèi)容的,教案在書寫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強調(diào)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分米和毫米的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分米和毫米的教案5篇

分米和毫米的教案篇1

一、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60-61頁的內(nèi)容。

二、教學目標:

1、結(jié)合教學,向?qū)W生滲透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wù)于生活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

2、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問意識、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guān)系。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建立,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過程和在實際測量中的靈活應(yīng)用。

四、教具、學具:

米尺、硬幣、直尺、紙條等。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激發(fā)興趣:

1、師:同學們,第一個航天員是誰?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無聞、刻苦鉆研的科學家,花費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過程中不能有一點點的失誤。你認為在研制過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學生可能答:飛機的性能,駕駛員的技術(shù),準確的測量等。

師:首先得經(jīng)過精確的測量,絲毫誤差都可能導(dǎo)致失敗。

(這一環(huán)節(jié),加強了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復(fù)習長度單位:米、厘米

問:那么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到什么單位?

一米的長度大約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1米大概有多長?1厘米大概有多長?

(對已建立的長度觀念的復(fù)習,為新知作準備.)

3、測量紙條的長度。(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拿出紙,,看誰能量出紙條的長度?

師: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夠1米,用什么單位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激發(fā)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為合作探究作準備。)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認識“毫米”。

(1)調(diào)查研究后,匯報交流。

(1)師:關(guān)于毫米的知識,你都知道什么?拿出你的直尺,把你所發(fā)現(xiàn)的說給同組同學聽聽。(合作學習,老師巡視。)

(2)匯報交流: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3)師問:用鉛筆的筆尖指著,一毫米一毫米地數(shù)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4)用鉛筆尖指出從0刻度開始5毫米的刻度線。

比一比,誰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線;8毫米呢?

(5)提問:你身邊什么物體的實際長度接近1毫米?

(2)親身體驗1毫米到底有多長?

師:這是一枚一分硬幣,你先估計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實際測測,看估計的對不對?

師:除了一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還能舉出長度是1毫米的物體嗎?

師:到底1毫米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一下。

(3)實際測量:

① 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計一下這本數(shù)學書有多厚?實際測一測,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導(dǎo)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的方法)

② 任選你喜歡的物品,測出它的長度。(小組操作、互評、反饋)

教師: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在課堂上體現(xiàn)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下面我們做個智力小游戲。

師:這是兩根紙條,只用尺子測出其中一根的長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長度。

請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組到前邊來演示。

師:10厘米、10厘米地測,這個方法真好,這10厘米的長度還可以說是多長?有誰知道?(板書:分米)

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第二個長度單位:分米。

問:1分米是幾厘米?40厘米是幾分米?為什么是4分米?

(板書:1分米=10厘米)

(2)體驗1分米的長度:

師:1分米有多長呢?伸出你的兩指,比一比多長是1分米?

(這一拃的長度就是1分米)

(3) 滲透米和分米的關(guān)系。

創(chuàng)設(shè)情境:一天老師叫小老鼠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但是它的直尺斷了一節(jié),小老鼠不知如何畫。請你幫助幫小老鼠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悟出米和分米之間的關(guān)系,用一把無起始刻度的直尺。)

師:1米里有幾個1分米?10個1分米是多少?

板書: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三)階段,突出重點: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

現(xiàn)在我們一共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今后我們在測物品的長度時,有時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時要求特別精確地話,還可以用毫米做單位,那么這4個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下面每個小組的同學研究一下。(學生匯報略)

(四)鞏固反饋,學以致用:

蠟筆長6( );跳繩長2( );課桌高7( );粉筆長75( );

蠟筆長60( );跳繩長( );課桌高70( );粉筆長75( );測量教室的寬用( );書的厚度用( );成都到北京的距離用( )。還有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我們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才能解決新問題。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上查查看。

分米和毫米的教案篇2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 52~53 頁例 1、例 2,第 54 頁的“想想做做” 。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觀察、測量、交流等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 長度觀念。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會測量一些物體或線 段的長度,積累一些測量和估計的經(jīng)驗,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3.使學生體會認識成都單位是實際生活中計量長度的需要,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實際應(yīng)用 價值,增強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以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一份米長和一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

學生每人準備一把直尺,一枚 5 角硬幣;每個小組準備一把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舊知 導(dǎo)入新課

1.提問:誰能知道,教室的門大約有多高?要知道教室的門有多高,可以用什么作單 位來測量呢?1 米有多長?1 厘米呢?用手比劃比劃。

2.說明:米和厘米都是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長度單位,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兩個新的長度單 位 分米和毫米。 (板書課題)

二、實踐操作 認識新知

(一)認識分米

1.量一量。 出示一個長大約 20 厘米、 寬大約 10 厘米的文具盒。 用直尺量出文具盒的長邊和短邊的 長。明確:這個文具盒的長大約是 20 厘米,寬大約是 10 厘米。 指出:像 10 厘米、20 厘米這樣的長度還可以用新的長度單位“分米”來表示,10 厘米 是 1 分米,20 厘米是 2 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書:分米 dm) 追問:這個文具盒的長大約是幾分米?寬呢?

2.認一認。

讓學生拿出直尺,按照 10 厘米是 1 分米,在直尺上找出 1 分米的長度,看看有多長。 提問:從直尺上看,1 分米是幾厘米? 指出:從直尺上可以看出,1 分米正好是 10 厘米,也就是說,1 分米等于 10 厘米。 (板書:1 分米=10 厘米) 提問:你能用手比劃出 1 分米有多長嗎?先試一試,再與同學交流。

3.畫一畫。

讓學生用直尺畫一條長 1 分米的線段。 反饋:你是怎樣畫的?請同桌學生互相檢查一下,再看看 1 分米的線段有多長。

4.找一找。

反饋:找找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 1 分米,同桌互相說一說。 組織全班交流,進一步感受 1 分米的實際長度。

5.數(shù)一數(shù)。

讓各小組的同學輪流在米尺上數(shù)一數(shù),看 1 米有幾分米。 (板書:1 米=10 分米)

(二)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有幾厘米,并和同學交流。 提問:數(shù)學書的厚度不到 1 厘米,要表示它的具體厚度,怎么辦?你有什么想法? 指出:表示不到 1 厘米的長度,就需要認識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大家在直尺上數(shù)一 數(shù),課本的厚度有幾個小格。 指出:直尺上 1 厘米中間 1 個小格的長度是 1 毫米。 (板書:毫米)這是我們今天要認 識的另一個長度單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F(xiàn)在請大家觀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 一指 1 毫米,看看 1 毫米有多長?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明確:直尺上每一個小格的長度都是 1 毫米。

2.數(shù)一數(shù)。

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 1 厘米里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1 厘米等于幾毫米?(板書:1 厘米=10 毫米)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約是 1 毫米的物品(如,5 角硬幣、身份證等) ,說明它們的厚度大約 都是 1 毫米。然后讓學生在數(shù)學書上輸出 10 張紙,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再讓同桌 學生互相比劃 1 毫米的長。 提問:測量吶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指出:毫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量比較短的物體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三、課堂練習 鞏固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 1 題。

讓學生看圖,同桌互相說一說各是多少毫米。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各是幾毫米的? 再問:你認為怎樣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 做“想想做做”第 2 題。

出示三角形圖,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形的邊,說一說怎樣測量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 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并交流測量的結(jié)果,以及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出示平行四邊形圖,讓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并組織反饋。 提問:通過測量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的長,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 做“想想做做”第 3 題。

完成測量后,讓學生說說課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幾分米,餅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 4 題。

讓學生分別估計數(shù)學書和講臺的寬, 說一說估計的結(jié)果, 以及為什么估計數(shù)學書的寬要 用厘米作單位,而估計講臺的寬要用分米作單位。 讓學生分別測量數(shù)學書和講臺的寬,并記錄測量的結(jié)果。

提問:數(shù)學書的寬正好是整厘米數(shù)嗎?比 18 厘米多幾毫米?可以怎樣表示? 再問:講臺的寬正好是整分米數(shù)嗎?可以怎樣表示? 比較:請同學們比較估計和測量的結(jié)果,想一想是估計的結(jié)果準確一些,還是測量的結(jié) 果準確一些。

提出:估計時,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準確的結(jié)果,可以用大約是多少來表示,而測量得 到的結(jié)果是比較準確的,可以用幾厘米幾毫米或者幾分米幾厘米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4. 閱讀“你知道嗎” ,并進行交流。

四、反思交流 總結(jié)收獲(略)

分米和毫米的教案篇3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27~28頁例題,第28~2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3、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

1、提問:你己經(jīng)知道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長嗎?這兩個長度單位中,哪一個大,哪一個???1米等于多少厘米?

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線、1厘米、2厘米、3厘米。從哪里到哪里是3厘。

[評析:通過比劃、找刻度等方法喚起學生對已學長度單位的回憶,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chǔ)。]

二、進行新課

1、教學分米。

(1)出示一個文具盒(長2ocm、寬l0cm)。提問:猜一猜,文具盒的寬是多少厘米?長呢?

(2)談話:要準確地說出物體的長度,不能只*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們的長。

讓學生動手量。

(3)講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長?(板書:1分米=10厘米)

(4)談話:你能用什么方法記住1分米的長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劃一下1分米有多長嗎?你能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嗎?互相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5)在米尺上數(shù)一數(shù)1米有幾分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板書:1米=10分米)

(6)談話: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說說各接近幾分米?

[評析:由學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寬和長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過數(shù)一數(shù)、比劃比劃、畫一畫等方法,加深對分米的認識,了解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學毫米。

(1)認識毫米。

談話:猜一猜數(shù)學書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

講述:這本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單位,不能準確地量出它們的長度,接著我們認識一個比厘米更小的單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請同學們用鉛筆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長?

談話: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1分硬幣再慢慢抽掉,這時兩指之間的空隙就是1毫米。你知道哪些物體厚度大約是1毫米?(電話卡、銀行卡、10張紙的厚度等)

(2)理解1厘米=10毫米。

談話:猜一猜,1厘米里有多少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數(shù)數(shù)看。

1枚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這樣的硬幣疊起來是1厘米?為什么?

(3)認識幾十毫米、幾十幾毫米。

提問:從0刻度開始,1毫米在哪里?10毫米、20毫米……80毫米在哪里?15毫米和25毫米在哪里?米尺上5毫米、15毫米等刻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多媒體演示)

你能畫一條26毫米長的線段嗎?

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評析:讓學生猜測、想像、討論、觀察,可以深化學生對毫米的認識。解決的問題與生活實際緊密相聯(lián),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3、系統(tǒng)地認識學過的長度單位及符號。

(1)提問: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從大到小排一排嗎?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長度的?

(2)讓學生用手勢比劃這些長度單位,說出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3)講述:這幾個長度單位在國際上還有統(tǒng)一的寫法,你們想說說嗎?請看第27頁橫線下邊的文字,誰能讀出這些英文字母?

指名讀后,再一起讀一讀、寫一寫。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提問: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樣很快看出來的?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量下列物體的長,你認為用什么單位合適。

語文書的厚度;筷子的長度;教室的長;橡皮的厚度;鉛筆的長。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第5題。寫在書上,同桌相互檢查。

4、游戲“找朋友”。大樹、筷子、課桌、螞蟻想跟長度單位交朋友,你們誰愿意做它們的朋友呢?(邊唱《找朋友》邊做游戲)

一棵大樹高5()

一根筷子長20()

課桌寬3()

小螞蟻身長5()

5、選擇題。

(1)哪個物體長度最接近1分米。()

① 1根火柴

② 1枝粉筆

③ 1枝毛筆

(2)哪個物體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①一本《新華字典》

②一本語文書

③一張ic電話卡

在小組內(nèi)說給同伴聽。

6、“想想做做”第6題。

同桌先猜再量,看誰猜得對。

[評析:練習設(shè)計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練習形式生動、形象,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評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guān)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xiàn),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yīng)當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趣味性。本節(jié)課讓學生經(jīng)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讓學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價值,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接著通過猜測、驗證,既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又運用了“猜測——驗證”的學習方法。再通過討論、數(shù)一數(shù)、畫一畫、比劃、舉例等操作活動,加深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豐富了學生的感知。整節(jié)課與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運用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學會學習。

分米和毫米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關(guān)系。

2、 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并且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并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 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點: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熟悉所學過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長度單位。

教學、具準備:課件 直尺 硬幣 米尺 正方體盒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以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引出新課。

二、教學新課

(一)、認識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長呢?你們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長度,你能找出來嗎?請大家試著找一找。

教師小結(jié):直尺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1厘米=10毫米)

3、用手勢表示出一毫米的長度。

4、估測數(shù)學書的厚度。

5、練習

(二)、認識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長度

3、米和分米的關(guān)系。(1米=10分米)。

4、同桌交流,用分米說一句話。

5、剪一分米長的吸管。

6、比劃一分米的長度。

7、估測課桌的高度,并交流方法。

三、練習

1、游戲:給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

2、辨一辨數(shù)學日記。

四、小結(jié)

五、課外活動。

(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國際上采用什么樣的符號表示?

分米和毫米的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在實踐活動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長度單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關(guān)系。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并且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并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準備:學生(尺子、一張大約3厘米長的小紙條);教師(課件、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

小朋友,上個學期我們學過哪幾個長度單位?

生:厘米和米。

小朋友們還記得哪些關(guān)于厘米和米的知識?大家一起用手來比劃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長。

二、認識毫米

1、認識1毫米

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么東西比1厘米還要短呢?

生:眉毛、眼睫毛、螞蟻、硬幣的厚度......

這些東西都不夠1厘米長,我們用什么樣的長度單位表示長度呢?

生:毫米。

對!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長呢?你們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長度,你能找出來嗎?請大家試著找一找。

讓學生說一說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長?教師引導(dǎo)說出:直尺上1厘米之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請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呢?讓學生說一說

2、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

讓學生猜一猜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學生說并說明是怎樣想的?可以引導(dǎo)學生數(shù)一數(shù)尺子上1厘米中間有幾個小格。(板書:1厘米=10毫米)用鉛筆尖指出從0刻度開始5毫米的刻度線。比一比,誰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線;8毫米呢?

3、估一估,量一量

(1)我們的數(shù)學書大約有多厚呢?先讓學生用眼睛估測,再小朋友

自己動手測量,學生量出是6毫米。(板書:毫米)。

(2)先估測再測量桌上小紙條的長度,引導(dǎo)說出小紙條長度為3厘米4毫米或34毫米并追問3厘米4毫米是怎樣換算為34毫米的,理由是什么?

三、認識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

剛才我們認識了比厘米還小的單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沒有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單位?

對!分米。(板書:分米)

老師手上有個盒子,它的邊長正好是1分米,小朋友們想一想,這個盒子邊長要是用厘米表示,大約是多少厘米呢?

先請學生猜一猜,再請人上臺量一量是10厘米,問學生這說明了厘米和分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生:說明1分米等于10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長度

請學生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的長度

生:(0~10、15~25......)

怎樣從尺子上找最快?引導(dǎo)說出找0~10最快。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引導(dǎo)說出插座的邊長、軟盤的邊長、粉筆的長度、學具盒的長、文具盒的寬等。)

3、畫一分米的長度

每位同學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集體反饋你是怎么畫的?(課件演示畫一分米的動畫)

4、比劃一分米的長度

學生用手指比畫出1分米的長度,同桌驗證。

5、米和分米之間的關(guān)系。

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再說出或者展示驗證的辦法。(老師可以展示米尺,讓學生一起數(shù)一數(shù)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6、估一估,量一量

(1)數(shù)學書的邊有多長?先估一估長度,再量一量。引導(dǎo)說出書長為2分米多4厘米、大約2分米、24厘米。

(2)同桌學生不用尺子,估測課桌和椅子的高度大約是多少分米,并交流方法。老師記錄學生估測的數(shù)據(jù)。然后請同桌合作分別實際量一量分別是多少厘米,說說各接近幾分米,并比一比誰估計得最準確。

四、練習

1、給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

(課件出示)一張床長大約2()、一根黃瓜長大約2()、一顆牙齒長大約4()、一塊黑板長大約40()、一枝鉛筆長大約1()5()。

2、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

老師家的房子要裝修,我要計算客廳的長度,選擇什么樣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請學生說出自己選用單位的理由。讓學生意識到可以根據(jù)物體的實際長度來選用合適的單位。

3思考題:

辨一辨

我們來讀一讀一個小朋友寫的一篇數(shù)學日記。

(課件出示)

今天,我系好了一條長大約6厘米的紅領(lǐng)巾,和老師同學們坐了一輛長大約6毫米的公共汽車去春游。我在一棵大約8米高的樹邊吃了一大約2分米長的面包。然后捉了一只大約6分米長的螞蟻。

(學生可能會笑,讓學生說說笑的理由,并幫忙改一改數(shù)學日記,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這些物體的實際長度來幫助學生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

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來的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你能將它們按照大小順序排列一下嗎?(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

同桌之間用手勢比畫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約有多長。

課外活動。

(課件出示問題)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國際上采用什么樣的符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