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加法教案7篇

時間:2022-11-28 作者:dopmitopy 備課教案

如果沒有在課前制定好一份全面的教案,那我們的教學效率是很難得到提升的,大家在制定教案時一定要強調講授內容要點,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零的加法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零的加法教案7篇

零的加法教案篇1

教學內容:

5以內數的加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加號+、學會加法算式的讀法,會進行5以內數的加法計算。

2.通過與同伴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

3.在具體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就在身邊,初步培養(yǎng)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5以內的加法計算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小圓片、小棒、數字卡片若干

教學過程:

同學們,準備好了嗎?上課。

同學們好,請坐。

一、小朋友們,前面我們學習過5以內數的分成,我們一起來拍手說一說吧。

同學們說的真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這幅圖,在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這位同學看到了猴子,這位同學看到了小鳥,還有那位同學,他看到了桃子。孩子們,看一幅圖畫的時候我們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這樣就能有序的找出圖畫中有關的數學信息。

誰能有序的說一說圖畫中的數學信息?

你來說。

說得真好:左邊有4只小鳥,右邊有1只小鳥。

你來說。

說得真清楚:樹上有4個桃子。

這位同學,你來說。

他說了有關猴子的信息,石頭上有2只猴子,樹上有3只猴子。

你還想說什么?

真好,他發(fā)現山上還有5個小朋友,還有1朵紅花、2朵黃花。

二、同學們真棒,找到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我們來看,書上給我們提了一個問題:一共有幾只猴子?

1.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個信息呢?

真棒,我們一起把信息和問題完整的說一說:

巖石上有2只猴子,樹上有3只猴子,一共有幾只猴子?

說得真完整。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哦,你說用數一數的方法。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1、2、3、4、5、有5只。

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我們一起用小棒來擺一擺。

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只猴子,左邊擺兩根,表示石頭上的2只小猴子,右邊擺3根小棒,表示樹上的3只小猴子,把他們放到一起,就知道一共有5只小猴子。

同學們,你知道嗎?我們剛才擺的過程可以列算式來表示: 2+3=5。

你見過這樣的算式嗎?你知道這個符號+是什么符號嗎?

同學們真棒,認識這個符號是加號。

你知道該怎么讀這個算式嗎?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3加2等于5 。

2.我們解決了猴子的問題,根據上面的信息,你還能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嗎?

這位同學提出:一共有幾只小鳥?

那位同學提出:一共有幾個桃子?

這兩個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你能列出算式來嗎?

誰來說一說你列的算式。

你來說。4+1=5 2+2=4

誰來說說4+1=5中的4和1分別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你來。

真好。這里的4表示左邊的4只小鳥,1表示右邊的1只小鳥。5表示一共有5只小鳥。

2+2=4中的各個數表示什么呢?給你的同桌說一說。

三、自主練習

同學們,看這幅圖,我們解決了三個不同的問題,認識了加號,知道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自主練習。

第1題,用你的學具擺一擺,填一填,給同桌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第2題。請你自己填一填。誰來說說你怎么填寫的?

3+1=4 2+3=5

有和他不一樣的嗎?

同學們真棒,全部正確。

第3題,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誰能全部做正確呢。

做得這么好,表揚一下自己吧。

四、總結

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這節(jié)課,你是怎樣找到數學信息的?提出了哪些問題?你又是怎樣操作的?每位同學的表現都很棒,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同學們再見。

零的加法教案篇2

一、活動目標:

1.復習6、7的分解組合,在此基礎上進行6、7的加法運算。

2.學習6、7的加法,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guī)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系。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體會數學的趣味性。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教具:數字卡片1-7、"+""=";購物券2張,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各1個。(大的)2.學具:數字卡片1-7、"+""=";購物券2張,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各1個。(小的)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教師用教室里現有的物品進行互動。如:教師先拿出3本書,問幼兒有幾本書?又拿出4本書,問幼兒總共幾本?進行點數并說出總數。

2.教師拿出教具購物券、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請幼兒拿出相應的學具。

3.教師讓幼兒認識購物券上的價格,先看看每個商品的價格,然后問幼兒:"6元購物券能買到哪兩樣東西?"請幼兒自由發(fā)言。教師將幼兒兩兩分為一組,一人拿6元分別買到了什么?另一人拿著物品,然后進行創(chuàng)設購物。最后讓每組幼兒回答自己用6元錢分別買到了什么?

三、教師總結。

4.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用7元錢的購物券買東西,游戲規(guī)則同上。

5.聽辨反應:幼兒根據教師拍手的次數來舉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擺在黑板上,然后,幼兒擺上加號和等號,請其他幼兒說出答案并用數字卡片擺出相應的得數。依次請幼兒輪流來游戲。

6.幼兒完成《課堂活動冊》"神秘花園":教師引導幼兒先按照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征分類,然后按照分類列算式,并進行加法運算。

四、活動延伸:

在班內的區(qū)域《陽光超市》,利用學具購物券和標價商品,教師讓幼兒想想,7元購物券可以買3樣或4樣商品,可以買哪些,有幾種方法。

活動反思:

只有在充分了解數學理論、科學全面地理解數學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兒的思維特點、學習規(guī)律的基礎上,才能將數學概念正確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領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理解、運用數學。

零的加法教案篇3

教材及學情分析: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學生在這冊教材的第四單元剛學習完小數,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即只有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相加減)和算法(把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把小數點對齊)是學習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關鍵,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圖文相結合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使鮮活的體育活動和看似機械演練的小數運算融為一體,使計算推理、概括這些抽象的數學活動變得令學生樂于接納、樂于探究。這部分知識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將會得到廣泛的應用,所以掌握這部分內容為學生以后學習及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環(huán)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小數的加、減法。

過程與方法: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應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小數加、減法計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溝通整數與小數的關系,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突破方法:

通過理解小數的意義,只有相同數位的數才能相加減,也就是在計算中,要把小數點對齊。

教法和學法:

“以學習者為中心·參與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觀看過跳水比賽嗎?跳水項目,一直是中國體育運動的強項,請看大屏。(課件出示中國跳水運動員勞麗詩和李婷跳水的視屏)中國隊又贏了,這樣一個值得驕傲的時刻,我提議: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慶祝一下祖國的勝利吧。

在體育賽場上,不僅有激烈、好看的比賽,還蘊藏著很多數學知識呢。同學們,你們想學習這些數學知識嗎?

2、(課件出示跳水決賽統計圖)依次出示中國隊第一、二輪的得分,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

3、引出課題:同學們看一看,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列出的算式都是小數加、減法的算式,小數加、減法的算式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

二、出示自學提綱,明確自學任務。

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教師明確自學任務:現在就讓我們進入第一環(huán)節(jié):自學我最棒。認真自學課本96頁例1、97頁例2,然后完成自學提綱上的問題,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fā)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自學開始。

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自學,適時提醒:已經完成自學內容的同學就可以在組內進行兩兩交流。

三、小組討論,解疑答惑。

1、師:同學們剛才的自學都非常的認真,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自學的成果和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入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課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請小組長快速的上來領取你們小組的討論提綱。讓我們比比哪個小組的討論最積極、最認真,小組討論開始。

2、巡視:提醒各小組交流要注意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教師點撥。

1、師:剛才,老師看到了一場激烈的討論,每個小組都表現得非常積極。接下來,就讓各小組把你們的討論成果與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分享。一起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討論成果大展示。(課件出示:討論成果大展示)

2、請第一個組作交流展示。(課件出示交流內容)

3、請第二個組作交流展示。(課件出示交流內容)

4、教師點撥:在剛才的計算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與我們已經學過的整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是一樣的,都是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列豎式的時候當相同數位對齊了,小數點有什么特點呀?(小數點對齊)所以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我們只要把小數點對齊,那么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板書:小數點對齊)

5、師:那么小數加、減法該怎樣計算呢?請下一組同學來為我們作一個小結。

6、請第三小組作交流展示。(邊交流教師一邊用課件出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7、齊讀一遍。(課件一條一條出示,學生讀。)

五、鞏固運用,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學會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了嗎?敢不敢接受挑戰(zhàn)呀?體育健兒們在賽場上爭奪冠軍,今天誰能成為我們班學習上的冠軍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到今天的“學習成果大比拼”的比賽中去一決高下吧。(課件出示:學習成果大比拼)

2、請同學們拿出技能訓練題,為比賽做好準備

3、第一關:聰明小法官。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指名回答,同桌交換批改。(課件出示第一關:聰明小法官)

4、第二關:細心計算我最棒。(課件出示第二關)學生獨立完成,老師批改出每組做得最快的小選手,然后請他來當小老師,幫助批改本組其他同學的作業(yè)。

5、第三關:改寫小數我在行。(課件出示第三關)學生獨立完成后,老師一邊講學生一邊自己批改。

6、第四關:學以致用我能行。(課件出示第四關)小組合作完成后,請一個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說完后教師出示課件訂正答案。

7、教師小結:在解決剛才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會發(fā)現:我們的數學知識,它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F在,請同學們快速的統計一下自己的成績。奪得本次比賽全部星星的同學請起立。站著的同學們就是我們班今天的冠軍了,讓老師為他們頒發(fā)獎杯。祝賀你們!(課件出示“獎杯”)我們一起為冠軍送上熱烈的掌聲吧。其他沒有奪得冠軍的同學們可千萬別灰心,今天你們也表現得很棒,繼續(xù)努力,相信我們班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冠軍。

六、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那誰能來說說你有什么收獲呀?

板書設計:

零的加法教案篇4

1.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中的符號法則和絕對值運算法則;

2.能根據有理數加法法則熟練地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弄清有理數加法與非負數加法的區(qū)別;

3.三個或三個以上有理數相加時,能正確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簡化運算過程;

4.通過有理數加法法則及運算律在加法運算中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5.本節(jié)課通過行程問題說明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的合理性,然后又通過實例說明如何運用法則和運算律,讓學生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是依據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熟練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難點:是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的理解。

(1)加法法則本身是一種規(guī)定,教材通過行程問題讓學生了解法則的合理性。

(2)具體運算時,應先判別題目屬于運算法則中的哪個類型,是同號相加、異號相加、還是與0相加。

(3)如果是同號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如果是異號兩數相加,應先判別絕對值的大小關系,如果絕對值相等,則和為0;如果絕對值不相等,則和的符號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和的絕對值就是較大的絕對值與較小的絕對值的差。一個數與0相加,仍得這個數。

知識結構

教法建議

1.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同學,在學習新課以前可以適當復習小學中算術運算以及正負數、相反數、絕對值等知識。

2.有理數的加法法則是規(guī)定的,而教材開始部分的行程問題是為了說明加法法則的合理性。

3.應強調加法交換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計算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加法算式,應建議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算習慣。不要盲目動手,應該先仔細觀察式子的特點,深刻認識加數間的相互關系,找到合理的運算步驟,再適當運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使加法運算更為簡化。

5.可以給出一些類似兩數之和必大于任何一個加數的判斷題,以明確由于負數參與加法運算,一些算術加法中的正確結論在有理數加法運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討導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的行程問題時,可以嘗試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用動畫演示人或物體在同一直線上兩次運動的過程,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數運算法則。

零的加法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頁總復習第1題,練習二十五第1、2、3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說一說”“做一做”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細心的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互幫互學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熟練地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75-8= 36+40= 42-9= 54+8= 48-40=

52-7= 36+4= 50-20= 57-20= 84-7=

75-6= 84-60=

(2)談話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復習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

二、復習舊知

(1)復習筆算兩位數加減法。

教材第101頁第1題。

① 指名讀題。

② 筆算加減法應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加法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減法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1。

③ 指名上臺筆算,其余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

(2)復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出示練習題:30+24+28= 75-26-35= 45+27-59=

全班齊練,集體訂正。

小結:為了簡便可以把分步計算的兩個豎式連起來寫。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五第1題。

要求學生看清運算符號,認真審題,再獨立完成。

(2)完成練習二十五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3)完成練習二十五第3題。

獨立完成。

四、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相信同學們的計算會更熟練,在計算時只要認真審題,看清運算符號,相信大家會很棒!

板書設計

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的復習

一筆算兩位數加法

和: 和:

差: 差:

二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30+24+28= 75-26-35= 45+27-59=

零的加法教案篇6

教學內容:

不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

教學目標:

熟練地計算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了解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具學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引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xù)去大海邊上解決問題,是板書課題 不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

二、揭示目標

本節(jié)課的學習的新本領是熟練地計算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了解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過渡:要達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還要靠大家認真自學,怎樣自學呢?請看自學指導。

三、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內容,仔細觀察圖片上有什么?天空上有什么?大海上有什么?海灘上小朋友在干什么?動動腦子你能提出什么問題?(5分鐘后比誰學得快、理解的透徹,能夠解答以上問題。)

四、先學

過渡:現在自學競賽開始,比一比誰看得認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效率高。

1、看一看: 生看書自學,師觀察督促學生緊張自學。(師不能輔導)

過渡:看完的請舉手,指一名生(后進生)列舉看到的數學信息。(其他同學補充)

下面,老師來檢測一下同學們自學的效果怎么樣?

2、做一做:解決紅點問題,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鷗?

五、后教

1、更正: 指名學生完成第二個問題,并講解做題思路。

2、議一議:加幾個一和減幾個一都在各位上計算。

六、全課小結

生口述小結:加幾個一和減幾個一都在各位上計算。

七、練一練

11+3=

15+4=

16+1=

14+2=

12+5=

13+4=

過渡:今天的知識你學會了嗎?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yè)吧!

八、板書設計

不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

零的加法教案篇7

教學內容:p28例1(加法交換律)例2(加法結合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

二、新授

練習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問題。

教師巡視,找出課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學生板演。

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發(fā)現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總結出:

40+56=56+40

試著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

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通過這幾組算式,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教師根據學生的小結,板書。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換律嗎?

板書:a+b=b+a

學生用多種形式表示。

符號表示:△+☆=☆+△

引導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總結出:

(88+104+96)=88+(104+96)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發(fā)現特點。

學生繼續(xù)觀察幾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通過上面的幾組算式,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總結觀察到的規(guī)律。

教師板書: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叫法結合律。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結合律。

符號表示:(△+☆)+○=△+(☆+○)

教師板書:

(a+b)+c=a+(b+c)

學生根據這兩個運算定律,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4、1

四、小結

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加法的運算定律。

今天這節(jié)課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你能把這些運用于以后的學習中嗎?

五、作業(yè):3

板書設計:

加法的運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104+96+88

=192+96=200+88

=288(千米)=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

┆(學生舉例)(69+172)+28=69+(172+28)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155+(145+207)=(155+145)+207

這叫做加法交換律。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

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

a+b=b+a(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