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端午教案模板7篇

時間:2022-10-29 作者:Animai 備課教案

不管是哪個學科的老師,都需要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提前擬定一份教案,在明確了自己的教學目標后,我就可以認真書寫教案了,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賦端午教案模板7篇,感謝您的參閱。

賦端午教案模板7篇

賦端午教案篇1

活動目的:

1.活動使學生知道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及日期。了解端午節(jié)的

各地風俗習慣。

2.通過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情趣,了解一些

傳統(tǒng)節(jié)日常識,感受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

中華民族,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動重點:

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及具體日期,了解人們慶祝節(jié)日的傳

統(tǒng)習俗。

活動準備:

收集端午節(jié)圖片及相關資料 排練舞蹈、手工,收集古詩等。 活動過程:

一、導語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各個民族用自己的

智慧和雙手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習俗和文

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的一些節(jié)日也逐步進入我

們的日常生活,如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等。對于許多學生來說,

他們對中國的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膚淺的含義上,對它反

應冷淡,

而對外國節(jié)日卻很熱衷。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我們應全面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學習中國的傳統(tǒng)知識,傳承民族文化,從而提高全民人文素養(yǎng)。

這次主要圍繞端午節(jié)展開一次實踐活動。關于端午節(jié)的傳說很多。戰(zhàn)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二、過程:

1.課件出示端午節(jié)圖片,讓學生感受節(jié)日氣氛。

2.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課后收集關于端午節(jié)資料。

(1)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岸恕钡囊馑己汀俺酢毕嗤Q“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2)端午節(jié)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lián)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

3.課件出示各地端午節(jié)風俗習慣。

(1)讓學生了解各地端午節(jié)風俗,比較有什么不同。

(2)讓學生了解本地端午節(jié)風俗,并結合自己每年過情景。討論交流。

4.小組比賽關于端午節(jié)的古詩及諺語。

端午

(唐)文 ??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節(jié)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zhí)?,卻疑賬主怕靈符。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 。(西北)

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山東)

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山西)

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寶山)

三、動手活動

1演話劇屈原

2.學生小組比賽動手包粽子。感受節(jié)日氛圍。

四、說一說這次活動的收獲。

五、總結

端午節(jié)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岸?/p>

午節(jié)”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之一,時至今日,端午節(jié)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xx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范文五:教案《端午節(jié)》

綜合活動《端午節(jié)》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說及節(jié)日中的習俗,同時激發(fā)幼兒

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2、 讓幼兒嘗試自己動手制作粽子。

活動準備:

1、 有關屈原的故事傳說;賽龍舟和包粽子的視頻。

2、 包粽子的各種材料。

活動過程:

1、 出示粽子,引出“端午節(jié)的傳說”。

(1) 提問:這是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幼

兒自由談論。為什么大家在這段時間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呢?

(2) 介紹端午節(jié)的傳說。

2、 與幼兒一起觀看視頻,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1) 提問:在端午節(jié),人們會進行哪些活動?

(2) 觀看視頻,讓幼兒知道端午節(jié)除了劃龍舟、包粽子還有其它的風俗習慣。

(3) 小結: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特有的節(jié)日。

3、 包粽子感受節(jié)日氣氛

(1) 觀看包粽子的錄像過程,討論:包粽子需要些什么?(粽葉、

米、繩子,其它食品)粽子是怎么包出來的?

(2) 嘗試自己動手包粽子。

賦端午教案篇2

活動目標:1、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 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種口味。活動準備:1、插艾草、劃龍舟的圖片。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包粽子的方法。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嗎?什么節(jié)日

人們會舉行劃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jié)。)

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與習俗。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lián)鷳n,眼看著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于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尸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在端午節(jié)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里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尸體,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jié)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jié)了,我們家里都已將開始包粽子了,你們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們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葉和糯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粽子! 活動結束!

賦端午教案篇3

一、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小,缺乏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為了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度過一個健康快樂的寒假。引導幼兒觀察并體驗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等,幫助幼兒樹立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為了喚起幼兒的相關經驗,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我決定采用看圖講述的方式,從幼兒的實際生活情境出發(fā),提供多樣化的危險場景畫面,

二、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自主發(fā)現路上的危險因素。

2.討論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三、活動準備:

1.教師和家長平時注意引導幼兒觀察路上的安全問題,使幼兒積累相關經驗。

2.事先與幼兒園附近路段的交警取得聯(lián)系。

3.自制圖片。

四、活動過程:

(一)進入情景(出示圖片一,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1.兔奶奶怎么樣了?你是怎么看出來的7

2.兔奶奶生病了,兔媽媽和小兔們很擔心,準備去看望兔奶奶。它們是怎么去的呢?

(二)觀察畫面二,交流討論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坐公交車”。

公交車來了,小兔們是怎樣上車的?有一只小兔怎么樣了?它怎么會跌倒的?

2.幼兒觀察畫面三。

這兩只小兔在干什么?要是車子開動了,它們推來推去搶座位會怎么樣?做得對嗎? 這只小兔把手和頭伸到哪里去了?這么做有什么危險?應該怎么樣?

3.結合畫面小結。

(三)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四“過馬路和十字路口”。

幼兒觀察畫面,教師提問。

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小兔在媽媽的帶領下和交警叔叔的幫助下知道了在路上應該怎么做,最后它們安全到達了奶奶家。奶奶很高興。

(四)模仿游戲:去兔奶奶家

現在老師當兔媽媽,你們當小兔。去兔奶奶家的路上要乘公交車、走馬路和過十字路口,兔媽媽要看看小兔是怎么做的。

幼兒模仿游戲,教師及時發(fā)現問題并結合模擬情景給予指導。

賦端午教案篇4

活動目的:

1、緬懷先人,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節(jié)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活動過程:

一、知識小競賽。

1、端午節(jié)是哪一天?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

2、端午節(jié)的別稱有哪些? (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

3、端午節(jié)的活動項目有哪些? (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二、請學生介紹端午節(jié)的由來。

三、大家說說怎包粽子?

親歷感悟:

?教師】:

我認為本次活動主題鮮明,通過知識小競賽、師生討論交流、游戲活動、作品展示,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價值。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及風俗習慣,既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也符合我校對學生進行“欣賞性德育模式”的培育要求。

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習俗??墒牵驮?007年,韓國已經提前申請了端午節(jié)為東南亞文化遺產保護,這可給了我們極大的警示:各類中小學校應該多舉行這樣的主題活動,熱愛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讓它們代代相傳!

?學生】:

這是我第一次學包粽子,覺得特別新鮮,同學們也異常興奮。大家都激動得躍躍欲試,齊齊望著社區(qū)的阿姨,就等她這老師發(fā)號施令:第一步將粽葉卷成三角形 狀,底部要嚴實合縫,不可留出小口??墒俏揖韥砭砣ゾ聿缓?,終于卷到無縫的要求,誰知手一動,好不容易卷好的形狀又散架了,唉,重新來過??纯次业耐?們,也都在向“無縫粽葉”的最高目標行進,再看看社區(qū)的阿姨,卻早已在教如何放糯米了。

包粽子最難過的一關恐怕就是這個“包”字,如何將米 包住不漏出來,還要將粽子包成漂亮的立體三角形,這可是一門學問,在場的許多人就是倒在了這一個坎上啊,不少同學直到最后結束還是沒有包出標準的立體三角 粽,包啊、包啊、包出的都是被我們班主任戲稱為“三明治” 的平面三角粽子。忙碌了半天,盡管到下課我也沒有包出一個真正合格的“三角棕”,但我依然覺得這節(jié)課過的特別充實。因為:它讓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了屈原熾 熱的愛國情懷,也激揚著我的愛國熱情;它也讓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做一件事(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事)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道理,啟示我在學習上更應該踏踏實 實、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可能有所收獲。

[小學端午節(jié)主題班會教案]

賦端午教案篇5

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了,班里的陸家豪從家里帶來了粽子,其他孩子圍著他轉,只聽見他說:“這是我媽媽自己包的粽子,不是買的,有肉的、紅棗的,很好吃的,但是我比較喜歡吃肉的,肉的更好吃?!薄拔乙蚕矚g吃肉的?!薄拔也幌矚g吃肉的,肉的有肥肉的?!薄⒆觽兤咦彀松嗟淖h論開了。

鑒于孩子們對粽子的濃厚興趣,我們開展了有關端午節(jié)的系列活動,本次活動就是系列活動之一。

?粽子里的故事》段落明顯,情節(jié)發(fā)展線索清晰。講述了一個會講故事的老奶奶病了,不能說話講故事,就采來荷葉包粽子,把好聽的故事包在了里面。動物們吃了粽子卻不會講故事,于是,動物們想辦法,找到一個小姑娘來吃粽子、講故事。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躍然紙上,給粽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童話色彩,令人羨慕又向往。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游戲的快樂。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述。

活動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猜猜可能是關于什么的故事來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引出主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欣賞故事,為了能讓孩子在活動中充分感受、欣賞作品,我利用ppt進行分段欣賞,通過看看、猜猜、講講、聽聽來理解故事內容。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游戲“吃粽子”,這也是本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為孩子們準備了3個粽子,每個粽子里面都有一個小游戲,如:第一個粽子是“聽話”,要求孩子在仔細聽故事的基礎上回答問題;第二個粽子是“悄悄話”,要求孩子用心聽、仔細聽、聽清楚、聽完整,培養(yǎng)幼兒仔細傾聽的習慣;第三個粽子是“祝?!?,考慮到大班孩子馬上要離開成長了3年的幼兒園了、老師和小朋友了,通過游戲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互相祝福的機會,增進同伴間的友情。

活動中肯定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給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賦端午教案篇6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觀察記錄的知識,樹立初步的觀察植物、照顧植物的任務意識。

準備:

每組一本植物生長記錄簿、種子完整生長過程的圖片,記錄樣例、標尺簽。

活動與指導: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長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激發(fā)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物的興趣。

2.提示幼兒植物生長是漫長的過程,不象錄相演的那樣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觀察,看看種子什么時候發(fā)芽,什么時候開花……

3.啟發(fā)幼兒用畫和測量的形式來記錄它的生長。

4.示范記錄方法。

要求:看生長情況,數葉片,量株高,把觀察結果記錄在本上。記錄可以用寫數字或涂色高度、數量、空格的統(tǒng)計辦法。提醒幼兒植物未發(fā)芽前,用圓圈或三角形代表無變化。

5.請幼兒分組作記錄練習,提示幼兒每日的觀察記錄時間,以及輪流記錄的方法。

6.活動結束后注意觀察,觀察和督促幼兒的記錄,請幼兒定期向全班匯報記錄結果,逐漸形成責任心和任務意識。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在商店里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理解禮貌不僅是會使用文明用語,還要態(tài)度和氣。

2.學習用和藹、熱情的態(tài)度辦事。

準備: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個。

活動與指導:

1.觀看情境表演:在商店里內容大意:甲售貨員說話和氣、辦事主動。例如,當她看見老奶奶來了主動詢問: “您買點什么呀?”“我要買牙膏”?!拔覀冞@兒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華牙膏、藍天六必治、還有高露潔,你要哪一種呀?”當顧客買完東西,她還會說: “您慢走!再見!歡迎下次再來!”而乙售貨員則正相反,他態(tài)度不好,從不關注顧客的需要。見人來了也不問要什么,顧客所要的東西沒有,他也不主動介紹商品,一直站在那里沒事干。即便顧客走,他也不說再見。結果顧客一來就愛找甲,而乙則沒人搭理,他很奇怪為什么賣不出東西?

2.討論:

(1)你喜歡哪個售貨員?為什么?

(2)為什么甲能賣出東西,顧客盈門,而乙則冷冷清清呢?他該怎樣做才是好售貨員。

3.小結禮貌待客的方式是態(tài)度主動又和氣。

4.請五至六名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扮演顧客玩商店購物游戲,練習正確禮貌交往。根據情況,游戲可輪換角色。

賦端午教案篇7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來歷,了解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幾種特有包法、名稱。

2、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纏繞、捆綁的方式包粽子。

3、幼兒能互相幫助,體驗合作包粽子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重點:了解粽子的來歷和特點,學習包粽子。

本次活動的難點:能將粽子包好并捆緊。

二、活動準備

1、有濕度的碎泥

2、粽葉若干、橡皮筋

3、范例、課件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情境導入,引入今天主題,激發(fā)幼兒學習包粽子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形狀的粽子?

(2)教師出示課件,幫助幼兒了解不同形狀的粽子。

我們吃過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還有四角粽以及團盤粽等。

2、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學習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點。

(2)教師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請你們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們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嗎?

(3)以前,有一種粽葉叫蘆葦葉,它也可以用來包粽子。

(4)你們知道粽子葉里面是什么嗎?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平時,我們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還可以加各種餡。你吃過什么餡兒的粽子呢?

3、教師出示課件,演示包粽子的過程,引導幼兒對包粽子的活動感興趣。

(1)你們包過粽子嗎?今天我們就要用泥巴來學習包粽子。

(2)教師講解介紹制作方法,教師邊示范。重點講解將粽葉卷成三角狀,以及用橡皮筋將粽子裹緊的方法。

a取一片寬大的粽葉,卷成一個圓錐狀。用手在圓錐筒中旋轉一下,讓錐筒更加細長。

b在錐筒中填入糯米。將沒有米的那端,將粽葉的兩側分別向內折。

c之后順勢將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口為止,多余的粽葉反復折收在口上。

d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4、幼兒分組包粽子,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幫助,對于能力弱的幼兒及時進行指導。

四、活動總結

活動前,根據幼兒的問題設計、制作有關端午節(jié)經驗的調查表,鼓勵幼兒廣泛收集資料、積累經驗?;顒又?,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調查資料,互相交流、分享有關端午節(jié)的經驗。結束后,教師與幼兒共同將所搜集的資料進行分類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