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指看完一本書后把心里的思考利用文字起草出來的文字材料,為了讓我們寫出的讀后感可以引發(fā)讀者的深思,熟讀原著是非常重要的,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戰(zhàn)國讀后感500字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戰(zhàn)國讀后感500字篇1
“三寸之舌,勝于百萬雄兵?!边@句話真實的寫出了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的重要。他們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里,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三言兩語就挽救了國家的利益和尊嚴。要是換成那些有勇無謀的將領(lǐng),不僅會興師動眾,搞不好還會使利益盡失,引起“眾怒”。
在《戰(zhàn)國策》第一篇“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中,秦國想借口向東周索要九鼎,從而來得到地盤。齊國也想得到九鼎。周臣顏率便出使齊國,答應(yīng)如果齊國將秦軍殺退就將九鼎送與齊國。事后齊國向東周索要九鼎,顏率再次對齊王說:“九鼎不像普通的東西,拿著就可以走,一個鼎就需要九萬人才能抬動,九鼎就需九九八十一萬人,當路過梁、楚兩國時一定會被奪去?!彼?,齊王取消了求取九鼎的打算。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做事情要名正言順,就是推卸責任也要找一個合適的借口。
在對付一些小人時,我們可以使用反間計。宮他從西周逃到了東周,將西周的機密全部泄露了。西周國君非常生氣。馮且便拿著三十兩黃金的一封書信前往東周。信上寫:“若能辦成,你就盡力,若不能就趕快回來,事情泄露了便自行了斷性命。”信使故意讓東周軍兵抓住,東周國君看到信,馬上把宮他殺了。馮且借刀殺人,使宮他真么努力也沒有用。使用反間計一定要嚴密,否則就會引起眾怒。
做什么事都要憑智慧,曉之以理才能說服他人。其實很多事只要輕輕一點可以捅破,可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該說的一定要說。
戰(zhàn)國讀后感500字篇2
外國人常說,沒去過長城與故宮,就等于沒來過中國;有中國人說,如果不了解春秋戰(zhàn)國歷史,就不算真正的炎黃子孫。之所以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是因為我們的中華文化成形于并且膨脹于歷時550年的春秋戰(zhàn)國。
翻翻我們的書本,一鼓作氣、不自量力、老馬識途、假道伐虢、退避三舍、一鳴驚人、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負荊請罪、竊符救趙、毛遂自薦、唇亡齒寒、遠交近攻、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這些膾炙人口的成語,都是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人說,中國三分之二的成語,出自春秋戰(zhàn)國。雖然言過其實,但可以說,我們讀歷史,講文化,如果不了解春秋戰(zhàn)國,那么一切都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春秋時代的特色,概括起來就兩個字,一個是“亂”,一個是“霸”。周天子對天下失控,所以就會“亂”。正因為“亂”,所以需要“霸”來維持秩序。但正因為大家都想要“霸”,所以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換諸侯旗。霸中有亂,亂中有霸,亂得精彩紛呈,霸得波瀾壯闊。
戰(zhàn)國時代的特色,概括起來也是兩件事,一個是“你爭我戰(zhàn)”,一個是“變法求賢”。從春秋到戰(zhàn)國,戰(zhàn)爭規(guī)模越來越大,從幾千、幾萬人到幾萬、幾十萬人。戰(zhàn)得恢宏,爭得驚人。黃河水,浪淘沙。當弱小諸侯被一個個淘汰時,有見識的諸侯國便開始革新變法,由弱變強,由小強到大強;便開始求賢用賢,由敗轉(zhuǎn)勝,由小勝到大勝。因為有“你爭我戰(zhàn)”,所以才有“變法求賢”;因為有“變法求賢”,所以勝利理所當然、失敗也理所應(yīng)該。因為有“你爭我戰(zhàn)”、“變法求賢”,所以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這些形成于春秋末和戰(zhàn)國時的不同流派爭芳斗艷、各顯其能。到底何種觀點最適宜?何種思想被推廣?春秋戰(zhàn)國的舞臺一一檢驗。
如何自立,如何求強?如何避禍,如何消災(zāi)?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著許許多多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這些辦法,對任何時代的人們處世、立業(yè),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折射出的仁、義、信精神,閃爍出的禮、智、勇光芒,為萬世稱道,從某種角度說,更為今人所慚愧。
正因為此,歷經(jīng)數(shù)年,作者撰寫了長篇歷史紀實小說《春秋戰(zhàn)國》。它以《左傳》、《國語》、《史記》、《戰(zhàn)國策》和當今考古發(fā)現(xiàn)為素材,并借鑒了《東周列國志》和一些民間傳說情節(jié),經(jīng)反復(fù)查驗、構(gòu)思,創(chuàng)作、撰寫而成。相比同類歷史小說,本書除了是正統(tǒng)的、唯美的、完整敘述春秋戰(zhàn)國主要事件的歷史小說外,還有以下幾項特點:
一是注重內(nèi)涵。作者是《讀者》雜志簽約作家,寫小品文20余年,有一股嚴謹、求實的精神,現(xiàn)今把這部百萬字長篇小說當成了千字小品文來寫,在注重觀賞性的基礎(chǔ)上,更加注重藝術(shù)性、思想性。在注重內(nèi)涵的基礎(chǔ)上,同時注重可讀性。撰寫本書時不像一些娛樂性小說盲目、任性和隨意,而是努力將這部書寫成精品、力作和佳篇。
二是注重史實。作者是山東的一名文化工作者,這些年先后到過河南、湖北、湖南、陜西、山西、浙江、重慶、江蘇、安徽、甘肅、內(nèi)蒙、寧夏、江西、福建、河北、上海、天津、北京等地,認真參觀那兒的博物館,領(lǐng)略當?shù)氐纳剿惋L情,努力讓本書所涉及的人物形象、歷史情節(jié)、人文地理、風土人情基本符合史實。在注重史實的基礎(chǔ)上,更加注重精彩。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很多,本書只留下精髓,放棄一切平淡和低俗。
三是注重邏輯。作者曾被評為《演講與口才》雜志創(chuàng)刊20周年最優(yōu)秀作者,寫過數(shù)百篇演講口才、做人處世、組織行為、政壇風云類的文章,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智慧恰恰是集中體現(xiàn)在這些方面。作者在處理故事情節(jié)、構(gòu)思人物對話時,不是海闊天空、恣意而為,而是讓其合情合理并且新穎獨到。在注重邏輯的基礎(chǔ)上,特別注重流暢。把一部時跨500余年的歷史寫成一部系統(tǒng)小說,確實有點兒難度。為此作者動了很多腦筋,讓一個個諸侯國都有了各自鮮明特色,讓君主、政客、將軍、說客、刺客、壯士、美女、平民、少兒等一個個歷史人物出場簡短而且有力。整部小說,沒有生拼硬湊,而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段與段緊密相接,看了這段想看下一段。
撰寫長篇史實小說《春秋戰(zhàn)國》的指導思想是:在尊重歷史、交代清楚的基礎(chǔ)上,方便今人閱讀和理解。所以在人名處理上,按今人習慣,姓加名或氏加名,如“姜小白”,而不是古書中出現(xiàn)的“小白”。在人名處理上,還尊重今人熟悉的稱呼,如姜小白做了國君后,本小說改用“齊桓公”這個人物稱謂。雖然“齊桓公”是其逝后謚號,但依照當今流行文法,使用“齊桓公”。不過在小說的人物對話中,齊桓公生前,不出現(xiàn)“齊桓公”,在其逝后才在人物對話中出現(xiàn)“齊桓公”。
戰(zhàn)國讀后感500字篇3
?戰(zhàn)國策》是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不多的記載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文獻之一。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是依次分國家編寫的。比較客觀地記錄了當時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是戰(zhàn)國歷史的生動寫照。西漢末年劉向?qū)⑵渚幱啚槿?,正式定名為《?zhàn)國策》。我近日閑來無事,便將其潛心“攻讀”了一番,覺得有所斬獲。
全書讀下來最大的感覺就是一個字“詭”,真的很“詭”。由于《戰(zhàn)國策》的基本內(nèi)容是戰(zhàn)國時代各國謀臣和策士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辭令,故而保存了不少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所謂縱橫家,也是戰(zhàn)國時代獨有的一派。當時的政客分合縱與連橫。連橫及與秦交好,而合縱則是各國合力抗秦。于是乎,抱有不同政見而又渴望權(quán)力以一展宏圖的策士們,比如蘇秦、張儀等等便開始了一番波瀾壯闊的對決。
舉個例子吧,《戰(zhàn)國策·秦策三·齊助楚攻秦》中,張儀就完美演繹了一個說客足以扭轉(zhuǎn)乾坤的能力。話說齊國援助楚國打秦國,占領(lǐng)了曲沃。秦王想要討伐齊國,可是齊楚邦交友善,無從下手。于是張儀自告奮勇前去楚國游說。他對楚王說:我們秦王最敬愛的是您,我們的臣子都想做您的手下,我們最恨的的君王就是齊王,我們的臣子最不想侍奉的就是齊王。可是您怎么能和他這樣的人為伍呢?因為齊國太丑惡了,所以我們秦國想要討伐他,可是貴國卻和齊國相交甚歡。所以秦王無法好好聽從于您,我們也不能好好侍奉您。
戰(zhàn)國讀后感500字篇4
提到《戰(zhàn)國策》,大家都會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其中的一些篇章,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唐雎不辱使命》,我們在中學時期學過,對其有更深刻的印象。我對《戰(zhàn)國策》感興趣,是因為它與其他史書不同,《戰(zhàn)國策》更多記錄的是戰(zhàn)國時期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的游說之辭,全書主要通過人物對話的方式向讀者展現(xiàn)了時代風云。其在語言上的精煉雄渾,也是吸引讀者的一個重要原因。讀《戰(zhàn)國策》可以提升語言邏輯能力,這也是許多專業(yè)人士把它作為必讀書籍的原因。
前段時間在圖書館借到《戰(zhàn)國策》,最近通過課余時間讀完《秦策》,寫下此感。
秦國自孝公用商鞅變法以來,逐漸富強起來,在基本國力上高于山東之國,而后惠王雖車裂商鞅,但商君對秦國的影響卻一直根植在秦國深處。而山東之國,尤其是韓、魏,對秦國更是心有忌憚。在此背景下,張儀、蘇秦等輩,在惠王前連橫合縱的主張,改變了秦國和天下的局勢。而后經(jīng)甘茂、魏冉等人治理,秦國日益強盛。韓、魏與秦相鄰,受到的威迫也最大。后范雎入秦,為昭王獻出遠交近攻的策略。此時秦國已然成為一家獨大的局面,白起與趙戰(zhàn)于長平,范雎用反間計,使趙國大敗。東方六國之中,只有趙國的軍事實力可以稍微和秦抗衡,此役之后,各國便如坐針氈,不得安寧。秦又使人在六國中游說,六國皆爭相割地討好秦國,卻無共同抗秦之心。后范雎失寵于昭王,蔡澤、呂不韋先后相秦,秦已經(jīng)具有統(tǒng)一天下的實力。
?秦策》中,游說之士多來于六國,或逃入秦,或聞秦王愛才,主動西去事秦。商鞅從魏國逃入秦國,得孝公重用,實行變法。張儀受寵于惠王,而欺楚使楚與齊絕。昭王在位,穰候、太后權(quán)大,范雎勸說昭王加強王權(quán),于是昭王廢太后,逐穰候,王權(quán)得到集中。范雎在秦地位日益提升,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攻三晉,又殺與自己不合的白起。而秦相多由于其他游士在秦王面前說壞話,多被秦王逐走。范雎因為王稽的原因在昭王前失寵,或許自己也預(yù)料到自己也會步入其他秦相的后塵,此時蔡澤見范雎,勸其辭退,范雎借此機會舉薦蔡澤為相,自己也算是全身而退。
在我看來,秦的強大是必然的,相比于東方六國,秦王更加禮賢下士,任人唯才,且秦王對人才的態(tài)度,也要遠勝于其他君王。而為秦國出謀劃策的歷任相國,更是對秦來說功不可沒,我認為商鞅、張儀、范雎相比其他相國,貢獻更大。他們或是在執(zhí)政時期攻城略地,玩弄諸侯,或是使秦國賞罰分明,政治清明。想到《過秦論》中一句話,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始皇能統(tǒng)一全國,確實是秦歷任君王的共同努力的成果,可以說秦統(tǒng)一中國是必然的。
戰(zhàn)國讀后感500字篇5
假期期間我讀了一本好書,那就是聞名古今中外的《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是收集戰(zhàn)國時期的史料匯集編寫而成,本書共有三十三篇,四百九十章。它并不是一個人或一個時期的作品,直到西漢時期的劉向?qū)⑵湔砭幱喅梢槐緯螅庞辛爽F(xiàn)在的書名--《戰(zhàn)國策》。其中有許多著名故事,比如畫蛇添足、商鞅變法、南轅北轍、田忌賽馬……等等。
其中我比較喜歡田忌賽馬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主要寫了:田忌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大將,他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進行比賽。他們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時,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三場比賽,田忌的馬都比不上齊威王的馬,三場比賽,田忌都輸了。田忌的好朋友觀看了整個比賽的程序,他拍著田忌的肩膀說:“你的馬雖然比不上人家的嗎,但相差不多。你的上等馬比他的中等馬要快,你的中等馬比他的下等馬快。如果安排妥當?shù)脑捳諛涌梢垣@勝的?!碧锛陕犃酥缶鸵笤儋愐粓?,齊威王答應(yīng)了。田忌照著他的朋友的話賽了一場,結(jié)果是兩勝一輸,田忌贏。
讀了這個故事后,我得到的啟示是:一是劣勢中找到優(yōu)勢。世上不是沒有好馬,只是缺少伯樂;相信自己總有獨到的優(yōu)勢所在。二是以己之長攻敵所短。三是了解對手的劣勢,隱藏自身的優(yōu)勢。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
戰(zhàn)國讀后感500字篇6
這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一個故事。
在齊國,有一位女子嫁給了一個讀書人。而這個讀書人曾經(jīng)有過前妻,因病不幸去世了,還留下一個孩子。齊女非常賢惠,過門后,對那個前妻留下的孩子非常疼愛,并未因此子不是自己親生而冷落、疏遠這個孩子。后來齊女也生下了一個小孩。雖然是普通百姓家庭,但讀書人和齊女為人善良,本本分分的過日子,雖然日子清苦點,但夫妻相敬如賓,全家人都很和睦。
不幸的事情卻突然降臨到這個普通家庭頭上。天有不測風云。齊女的丈夫不幸身患重疾,一病不起。后來逐漸就不行了。臨死前,讀書人含淚拉著妻子的手留下了遺言:“可惜吾病不濟,愧對妻兒。吾死后,望吾妻善待兩子,勿要偏心,勿要偏心?!薄褪钦f,我前妻生下的兒子和我們生下的兒子,希望你同等對待,千萬不要疏遠前妻留下的大兒子。齊女含淚答應(yīng)了。夫妻就這樣悲傷的訣別了。
夫君去世之后,家中好似塌了半邊天。生活壓力愈發(fā)繁重??墒驱R女咬緊牙關(guān),頑強度日,獨自擔負起養(yǎng)育、教育兩個兒子的重擔。這位母親對兩個兒子都很疼愛,有時對夫君前妻所生的大兒子還多關(guān)照些。這兩個兒子雖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但是相當懂事,為了養(yǎng)家糊口很小年齡就開始勞動了,有活都搶著干,兄長照顧弟弟,弟弟也照顧哥哥。兩個兒子對母親都很孝順;兄弟倆相處的就跟同母兄弟一般,在外面也不惹事。雖然日子清苦,但母親心中很欣慰。
禍不單行。好像命運暫時就是要找這個窮苦人家的麻煩。一日,兄弟兩人從田間干活回家,路上碰到了一個專門愛欺負別人的臭無賴。那臭無賴自己不小心摔壞了罐子,卻硬說是弟弟路過時給碰壞了,惡狠狠的威逼弟弟掏錢賠償。兄弟兩個都是老實人,據(jù)理力爭。結(jié)果那臭無賴見訛詐不成,哥倆又老實,上來得寸進尺就死抓住弟弟不放,再往下,當著哥哥的面居然動手打人,弟弟被逼還手,與這個無賴扭打??墒堑艿苣贻p,無賴又強壯,弟弟一下子就挨了不少的打,又被打到在地上。哥哥在旁起初是替弟弟爭辯,眼見弟弟挨欺負,當時就不干了,隨手掄起鋤頭就打,沒想到一下失手擊中了臭無賴的要害。那臭無賴倒地后掙扎了一刻就死了。這時圍觀的人就多了,有人去官府報案,找來了官吏將兄弟倆擒住。
官吏質(zhì)問:“汝二人害命,是何人所為!?”哥哥馬上說是自己。弟弟馬上爭上來說,是我打死的!——哥哥立即不干了,又說,是我打死的!——就這樣兄弟二人爭著說自己是兇手。官吏又問圍觀的人,結(jié)果誰也說不出。因為爭斗時只有三人在場,被打的臭無賴還死了。官吏這下也迷糊了,無奈將兄弟倆全都帶走了。因為沒有目擊者,臭無賴還死了,兄弟兩人仍然爭相說自己是兇手,遲遲無法定案;就這么個案子居然拖了一年多。后來地方官無奈,將此案上報朝廷裁決。宰相親自看了此案的卷宗,也迷糊了。死者頭部有重傷,分明是被打死的,而且致命一擊明顯是一人所為;可為何這兄弟倆要爭相做兇手?
后來齊宣王無意當中知道了這件事,對宰相說:”若將二人全部釋放,必將令有罪者免受懲處;若將二人都殺了,也必將令其中一人蒙冤。孤意,將此兄弟二人之母召來,使其母參評哪一子善良,哪一子兇狠。知子莫過父母?!痹紫嗨祛I(lǐng)命。
宰相召來了兄弟二人的母親。說:“汝二子行兇傷人致死。今上以慈悲為懷,欲僅處死一人。汝為人母,愿令哪一子伏法?”
齊女哭曰:“如此,即將吾小兒處死爾!”——也就是說,把我的小兒子殺了吧!宰相頓感意外,問道:“為人母者,皆疼愛小兒,汝卻令小兒赴死,何故爾?”——這話也有試探之意。
這位母親哭著說:“小兒系吾親子,大兒乃夫君前妻之子。夫臨終曾有言,須善待大兒。吾當年已許矣。今若處死大兒,留下小兒,乃以私愛而廢公義矣!夫君已故,吾不忍欺夫君,亦不欲行僅愛親子而棄夫君前妻之子之事矣!”
宰相嗟嘆不已。立即將此事上報齊宣王。齊宣王見到這位母親寧可失去親子,也不負前夫臨終之托,對去世多年的亡夫情誼至此,守信至此,不以疼愛親生小兒子的私愛而損害對夫君的“守信之公義”,大為感動。親自下令將這兄弟倆全都釋放。并授予這位母親“義母”的尊號。
這位齊女,這位母親,所堅定不移堅持的“公義”,居然就是一個:守信。對我的亡夫守信。善待大兒。不因他不是我親生兒子冷落她、出賣他。為了這個“公義”,為了這個守信,居然連親生兒子都能含淚舍棄。那時的人,把這類質(zhì)樸無華的小事——“守信”,把這類今天人看的很小的小事,看做“大事”。——春秋時期的中國人,活的質(zhì)樸。那時的文化思想,那時的人,遠無后世什么“八股文”、追求花架子等一類洗腦文化的束縛,更沒有今天所謂的現(xiàn)代人那些花花綠綠的思維。通過這個故事和其他不少春秋故事,我覺得那時的人雖然貌似比今天的人“愚”,但是比今天的人質(zhì)樸、可愛、純真。他們往往為了一句圣人或先賢的格言或文化思想,就能認真學習領(lǐng)悟并實踐多少年甚至多少代;一件我們現(xiàn)代人看著不起眼的小事情,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古人,上至王侯、學者,下至有些普通百姓,卻往往都能踏踏實實去做。為了一個“道理”、“義”、“諾言”、“誠信”,那時的人有的居然會以生命相許。難怪有人說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思想質(zhì)樸純真、思想蓬勃、思想燦爛的時代。那時的人,活的質(zhì)樸、剛烈、純真。看看那個時代的《樂府詩集》,質(zhì)樸當中有高貴典雅之氣;有浪漫之氣;有純真之氣,跟唐詩宋詞都是兩種風格,更不用說毒害后世中國的“八股文”了。再看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傳今天到的那些無數(shù)個四字成語,我們的小孩還在學;這些成語外表和內(nèi)容樸實無華,可是內(nèi)涵的道理卻經(jīng)久不衰,能涵蓋我們身邊無數(shù)的大小事物。真是大道無形,大巧似拙啊!——就是“實事求是”這句話,也不是近代發(fā)明的,而是漢朝發(fā)明的。我們的祖先為后人留下了多少寶貴文化啊!
本文最后強調(diào)一下。這個齊女為守信忍痛割愛的故事,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我作為今人,在今天用電腦替古人發(fā)個原創(chuàng)(據(jù)說電子計算機的基礎(chǔ)原理也與中國古代的八卦、《易經(jīng)》有關(guān)),我也借光發(fā)篇文章。另外,我可不是借著這個故事提倡打架,今天的法律環(huán)境是現(xiàn)代的,打架、打人、打死人可是要付法律責任的。像這個故事,按今天的法律套,結(jié)果不可能一樣。這是幾千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故事。所真正弘揚的和令我對這位母親尊敬的,是故事中包含的道理。那就是——這位母親守信。“信”,古人把這個字踏踏實實奉為高一等的東西而認真去做?!靶拧?、“孝”、“仁”、“禮”、“勇”、“義”、“智”、“嚴”,在那時的古人眼中都屬“公義”?!呵飸?zhàn)國時期的人,比今天的人質(zhì)樸多了,簡單多了。
今天我們號稱現(xiàn)代社會,連一個老人倒在地上,都輕易沒人敢去扶。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居然是這個樣子(當然不敢說代表全部,但這樣的事情本身卻有代表性)。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是不能割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