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進行了教學反思的書寫后,可以讓自己的教學過程更順利,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槐鄉(xiāng)的孩子的教學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槐鄉(xiāng)的孩子的教學反思篇1
教學情境??
師:孩子們,讀了槐鄉(xiāng)的孩子一文后,你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
生:可愛。
師:你從課文中那些地方的描寫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呢?請再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并用線把它們畫出來……
接下來這個時間很長----教室里一片靜寂。學生的反映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怎么辦,情急之下,我突然意識到,因為我的一個“可愛”把同學們的思維限制住了。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可愛究竟可以怎么理解呢?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太抽象,太籠統(tǒng)。這個詞語在稍大的孩子的理解可能會更寬泛一些?于是我靈機一動,馬上改變教學語言。
教學情境二
問題改為:孩子們讀了課文《槐鄉(xiāng)的孩子》一課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學生思考后就開始說
槐鄉(xiāng)的孩子很勤勞,書中這樣寫到
槐鄉(xiāng)的孩子,不問自己的父母要錢,會自立
槐鄉(xiāng)的孩子很勇敢,你看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樹
槐鄉(xiāng)的孩子不怕熱,起得早……
這是孩子們通過讀課文,自己的獨特感受。這個問題的設計,就很容易使孩子們思維活躍起來,顯然課堂上一個關鍵的提問是整堂課取得成功的關鍵。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閱讀中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事實證明一個問題的兩個問法導致不同的課堂情景和教學效果。這就告訴我們在新課改的形式下,我們要提高各種各樣的技能.要和學生很好的互動和溝通,就要我們每一位教師認真搞好學習,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出發(fā),那樣我們的課堂才會變成精彩的課堂,自主,平等的課堂。讓我們共同努力去認真,細致的去尋找那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
槐鄉(xiāng)的孩子的教學反思篇2
課文描寫了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摘槐米,從中獲得快樂,使孩子們的童年生活變得豐富而充實。本課在處理文本內(nèi)容時,用了一課時,(作業(yè)例外)閱讀課文把學習的權利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課文。本人認為本課的教學指導還是比較務實的?;睒鋵τ谖覀冝r(nóng)村孩子來說并不陌生,只要學生查資料就能了解槐樹的生長特點,無需老師作太多的指導。最重要的是槐樹下的故事。本單元都是體現(xiàn)孩子課余生活的樂趣,每篇文章的語言都很優(yōu)美,也是學生走進寫作的一個亮點模式。
這篇課文的語言樸實,讀起來輕快,帶有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快樂。在授課時,本人出示了閱讀要求,讓學生一步步的完成。如:
1、讀了第一自然段你能看出槐鄉(xiāng)孩子對槐樹有一種什么感情?
2、勾畫描寫槐花的特點的句子,槐米有什么用途?
3、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寫了三種動物有什么作用?(重點)
3、那些地方能表現(xiàn)孩子們的歡樂心情。
4、孩子們勞累了一天為什么還帶著甜蜜的微笑?(重點)
5、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為什么?(重點)
在教學的重點點撥中,運用了句子比較突出重點。如:槐鄉(xiāng)的孩子可不怕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蟬……)在點撥的過程中適當提示這是一種寫作技巧“襯托的手法?!北热纾瑢懸掠炅?,“狗、樹葉、知了……”這都是襯托下雨前的悶熱。這里本人重點引導了,因為在寫作中,無論是中段還是高段學生,最基本的寫作技巧還是要掌握。如,要體現(xiàn)天氣很熱的句式:花兒(熱得收藏起了笑臉),星星(熱得躲進了云層),小花貓(熱得直趴著喘氣),可是老師(仍然還在燈下批改作業(yè))。描寫天氣冷的句式:今年的天氣特別冷。田野的蔬菜______,街道小院的水管______,就連那水泥地板也______。
怎樣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是本人在本課教學中的一個首要環(huán)節(jié)。如:準備好工具書,詞典字典等。閱讀時不走馬觀花,要仔細地讀,重要的地方勾勾畫畫,從而了解課文內(nèi)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讀,細細品讀,每句斟酌,體會每段表達的意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次閱讀,核實閱讀中老師所出示的閱讀要求。從而把課文理解得更透徹。課后練習,寫一種植物或一處景物,并寫出此處所發(fā)生的趣事,傷心事等。(學生作品略)學生習作是較成功的,因此而得到同行們的認可。
為了拓寬學生閱讀知識,同時也體現(xiàn)閱讀課的實質(zhì)意義,注重字,詞、句、段、篇的訓練落到實處,本人出示了與本課有關的四字詞語。
勞而無功勞苦功高歸根結底張燈結彩勞民傷財勞師動眾結伴而行結草銜環(huán)滿不在乎滿面春風滿腔熱忱滿城風雨
讓學生自己去積累文本中的“的”“地”字短語,并安排抄寫習作。即使課文中的知識處理不足也可以通過這種有效的作業(yè)方式足以彌補了。
“品讀”是本文的重點,但為了學生閱讀量的增大,讓學生選讀欣賞,抄寫文中美句并仿寫句式。如:槐鄉(xiāng)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里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仿寫:1、(我離不開媽媽,就像河里的魚兒離不開水,田里的禾苗離不開肥沃的土壤。)
2(我離不開學校,就像幼小的孩子離不開媽媽的懷抱,大山的人們離不開大山的土地。)
總之,本人堅信,如果閱讀堅持這樣做,相信自己的教學效果差不了多少,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務實。只有腳踏實地的教學,樸實的教學設計,會逐漸創(chuàng)新的??倸w一句,語文教無定一,自己的學生,因材施教方能是根本?!度昙壵Z文上冊《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之八》這一教學反思,來自!
槐鄉(xiāng)的孩子的教學反思篇3
省中小學“課內(nèi)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推進會召開以后,曹武鎮(zhèn)中心小學積極行動,教師們?nèi)嫦破鹆恕罢n內(nèi)比教學”的熱潮。我在這次活動中,第一個走上講臺,講授了略讀課文《槐鄉(xiāng)的孩子》。
?槐鄉(xiāng)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我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多彩的生活,快樂的生活。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培養(yǎng)學生的自讀能力,并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槐樹枝條、槐花實物為切入點導入課文,引導學生質(zhì)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中,我在學習借鑒別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著重突出了兩點:一是抓住課文“槐鄉(xiāng)的孩子不怕熱”進行品讀,讓學生從中理解“槐鄉(xiāng)的孩子”“不怕熱”不是天氣熱他們更舒服,而是他們不因為大熱天的惡劣環(huán)境影響勞動,從而體味到槐鄉(xiāng)的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以苦為樂的情懷。二是感受槐鄉(xiāng)的孩子勞動的快樂的同時,感受他們收獲的快樂。對于后者,學生更易理解,也更利于他們理解前者——勞動的快樂。
我想,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學、提問等都要從學生出發(fā),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同時,還要抓住語文課與社會、人生相結合的特點,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zhì)。
“課內(nèi)比教學”是教師的職責是在。在這一活動中,我一定要多聽別的優(yōu)秀老師的課,汲取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內(nèi)化吸收,力爭使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都成為生動、快樂、高效的課。就教于大家。
槐鄉(xiāng)的孩子的教學反思篇4
?槐鄉(xiāng)的孩子》是小學三年級上冊的第一篇略讀課文。雖是略讀,但文章語言優(yōu)美,文風淳樸。課文字里行間處處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絲絲縷縷,清淡不絕。文風之美,又如槐鄉(xiāng)孩子們身上透現(xiàn)的勤勞、質(zhì)樸、善良的品德之美。
但是,文中所寫的生活環(huán)境、勞動場景,距離我們的學生是那么遙遠。他們不知道槐樹是什么樹,不知道槐米可不可以熬八寶粥,不知道雞熱了干嗎耷拉翅膀,更未體驗過槐鄉(xiāng)孩子們那種勞動之樂。所以,讀過課文之后,他們有那么多的疑問。而當時我班教室電腦正在修理,不能找相關圖片資料稍為解惑。于是在課堂上,我把自己設置要提問的問題暫置一旁,把提問的空間留給孩子們。質(zhì)疑時,孩子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滿腦袋“為什么”的郭巖松首先發(fā)問:“槐鄉(xiāng)的孩子采了槐米上哪里換錢?”
聽到問題,孩子們馬上低頭瀏覽課文,一向反應靈敏的董曉說:“我知道!賣給藥店!因為書上說槐米可以入藥”“還可以賣給染料店!”不等董曉說完,急性子趙小龍搶著說,顯然他是得到了董曉的提示。這是別的孩子們也找到了文中的證據(jù),紛紛附和,再問巖松是否滿意這個回答,他表示很滿意,于是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又借機把相關的第二自然段的朗讀完成了。
李增增接著問:“八月那么熱,可是槐鄉(xiāng)的孩子們?yōu)槭裁床慌聼岚。俊痹鲈鲞@個問題,包含了我設置的一個問題,于是我先問:“八月有多熱?”增增說不上來,白世玉說:“八月我在家里熱得光想吃冰糕!”牛樂順說:“我在我姥姥家看見狗把舌頭吐得這么長!”他邊說邊用手比劃,這一來,孩子們都想起了暑假里自己經(jīng)歷的炎熱,在底下說起來。于是我又問:“槐鄉(xiāng)熱成什么樣?”他們一齊端起書朗讀起來: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生性活潑的劉建元還邊讀邊做動作,一會兒學雞耷拉翅膀,一會兒學小狗吐舌頭。
“八月的槐鄉(xiāng)這么熱!那么孩子們怎么不怕熱呢?”我又提示了一遍增增的疑問。
柏梅說:“因為他們在山上,山上有樹木檔陽光。
她說完,同學們有的搖頭,有的皺眉,覺得不太合適。
張慶燁這時站起來:“我們軍訓時候也在陰涼地兒,可我們還喊熱哪!是槐鄉(xiāng)的孩子很懂事,想多采槐米多賺錢好孝敬父母?!甭犃藨c燁的話大家紛紛表示贊同,我也趁機夸慶燁是個體諒父母的孩子。
在理解詞語上,李俊蓉提出不明白“滿載而歸”,我要求她把含有這個詞語的句子讀出來,而這段話正好是描寫孩子們?nèi)绾蝿趧拥?,于是大家一起朗讀了這段,剛剛讀完,劉嘉琦就高高舉起了手:“滿載而歸就是槐鄉(xiāng)的孩子們經(jīng)過一天勞動,到了晚上,背著滿滿一筐槐米回家去?!彪m說解釋的繁長一點,但是這個孩子結合前文,把這個詞語融合到課文中去作了解釋,我馬上肯定了她的做法:“嘉琦剛才用的方法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同學們在以后的閱讀理解中可以借鑒?!?/p>
這時李鴻菲說:“我看了前文,也看了后文,還是不明白‘月落柳梢’這個詞?!贝蠹乙豢?,這是最后一個自然段的首詞,原文是“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xiāng)。”對啊,這是個言簡義豐的詞,前后文語境解釋都不明顯,孩子們思考起來。我正在琢磨如何解釋,一向愛鎖眉頭的張慶燁此時又發(fā)話了:“春天我們觀察過柳樹,柳梢長長的垂到地上,月亮和柳梢一樣低,說明很晚很晚了。”話音剛落,噼里啪啦,掌聲響起。我趁機問:“剛才慶燁是聯(lián)系什么理解這個詞語的?”白紹磊終于發(fā)話了:“我們的生活!”
最后,大家在理解、體會的基礎上,重讀課文,聽得出來,他們充滿了對槐鄉(xiāng)寧靜生活的向往,也跟著槐鄉(xiāng)的孩子一起體驗著勞動的快樂。而我,也在孩子們的快樂中體會著教育的幸福。
槐鄉(xiāng)的孩子的教學反思篇5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這又很容易讓人想起,語文教學是不是又要回到“以訓練為主”的道路上去,《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 槐鄉(xiāng)五月圍繞“美”來展開——槐鄉(xiāng)的'景美,槐鄉(xiāng)的飯美,槐鄉(xiāng)的人美。槐鄉(xiāng)八月圍繞“勞動”展開,槐鄉(xiāng)孩子的勞動是采收槐米。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xiāng)五月,對勤勞能干、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xiāng)孩子的喜愛?!耙宰x為主,讀中感悟”是我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鄉(xiāng)孩子的快樂,一方面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如,指名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讀,自由讀,齊讀等,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手段,配樂,圖片欣賞等從美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美,再現(xiàn)美,教學反思《《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但在朗讀時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齊讀時由于語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情感的充分體現(xiàn)。
在教學中我也很注重抓關鍵字、詞、句,從關鍵字詞句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讓學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jié),是槐鄉(xiāng)孩子的季節(jié)”為表達主線,使學生對全文有個總的印象,然后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課文的內(nèi)容,做到抓一句而帶動全篇,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還有在教學“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xiāng)都浸在香海中了。”這段文字時,我先讓學生找出表示香的詞語,然后理解“清香、醇香、濃香……”感受槐花香味越來越香,越來越濃,并通過朗讀體會,還有“浸”字更是體現(xiàn)了香味到處都是。學生通過對關鍵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教學是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后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覺得在課堂調(diào)控上,對學生的關注,調(diào)動學生情緒方面等仍有欠缺。
槐鄉(xiāng)的孩子的教學反思篇6
本文文質(zhì)兼美,如詩般清新流暢,如歌般富有韻律。因此,“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感受到槐鄉(xiāng)的美、人的美,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表達美,再現(xiàn)美。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開放的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優(yōu)美意境,讓學生在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行自我建構。
教學時,我讓學生以游客的身份走進槐鄉(xiāng),去觀察,去感受。以“走進槐鄉(xiāng),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統(tǒng)領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讓學生在整體上對第一自然段有一個把握。在他們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品讀句子來細細體會槐花的多、白、美、香這些特點。通過“山山洼洼”“坡坡崗崗”“瑞雪初降”“一片白茫?!备惺芑ǘ嗌?;通過“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感受槐花的婀娜多姿。
在品讀槐花的過程中,我適時出示槐花圖片讓已留在學生腦海中的畫面漸漸清晰起來。同時伴之以輕柔的音樂,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在品讀過程,我注意到了幾個重點字詞的把握,例如三個表示香味的詞語:“清香、醇香、濃香……”以及“浸”這個字,通過對這些關鍵字詞進行推敲,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槐花的美。
課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表達對熱情好客的槐鄉(xiāng)孩子的喜愛。在這一部分,我采用了多種朗讀方式,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讀,通過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體會槐鄉(xiāng)孩子的熱情好客。同時在教學中也抓住了一些關鍵字詞,如“飄”這個字,一個“飄”字中蘊藏著槐鄉(xiāng)孩子的“樂”,因此我在教學時故意設疑,提出把“飄”字換別的字,如“跑”、“走”等等,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從而不遺余力地感悟、品味這個字。學生在教師的置疑下,透過這個字眼,感悟到了槐鄉(xiāng)小姑娘輕快,輕盈的心情。
槐鄉(xiāng)的孩子的教學反思篇7
?槐鄉(xiāng)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jīng)過,贊美了槐鄉(xiāng)的孩子們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意圖在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zhì),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這篇課文的語言樸實,讀起來輕快,帶有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快樂。
因為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所以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談自己讀了課文后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斌w會到槐鄉(xiāng)的孩子勤勞、以苦為樂的精神。
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天氣很熱的句子: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孩子們?nèi)ゲ苫泵?,得受多大的罪?。】晒鈶{老師口頭解釋天熱的程度是無濟于事的,必須讓學生親身體會得到。所以,我給學生發(fā)表見解的機會,回憶一下自己在暑假時經(jīng)歷的天熱的感受,來體會和品味這個句子的意思,進一步體會槐鄉(xiāng)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懂得勞動的快樂。
經(jīng)過一陣思考,小手舉起了一片。陳欣然一本正經(jīng)地說:“天真熱,我真想跳進河里洗冷水澡,不想出來?!?馬金碩接著說:“真熱啊,熱得我不停地吃冰棍,一口氣竟然吃了五根。媽媽見了打了我一巴掌,說非把我吃拉肚子不可。”“想起暑假的熱啊,我身上是不停地流汗,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濕透了?!庇诿骱票緛砭团?,說著說著還真出汗了呢??
經(jīng)過學生的發(fā)言,真切地感受到了天熱的程度,都紛紛感慨:能在這樣熱的天氣里去鉤槐米、拾槐米,真是不怕苦、不怕累,槐鄉(xiāng)的孩子真是勤勞勇敢,值得大家學習。
槐鄉(xiāng)的孩子的教學反思篇8
略讀課文,我們應放手讓學生自讀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qū)新世紀學校 徐 燕
?槐鄉(xiāng)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孩子們經(jīng)過兩年的語文學習,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學習,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zhì)疑、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閱讀的能力。而且這也是第一次出現(xiàn)略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握住讓學生學會讀好導語,抓住導語中的重點——“看看槐鄉(xiāng)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讓學生自主學習,討論、匯報、補充,充分體會閱讀課文與講讀課文的區(qū)別。
在教學中,我班的學生能結合講讀課文中所學習的方法,進行閱讀。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只要給學生一個平臺,學生就能展示出最好的水平:
如我們在教學中學生能讀懂寫天氣熱的句子:
“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學生在讀得過程中,匯報:我讀懂了通過寫雞和狗、蟬熱,讓我們感受到天很熱,通過對比說明孩子不怕熱。有一個學生還補充說,還知道他們不怕苦,吃得是干糧。又有同學回答說,還說明孩子不怕苦,覺得很快樂的是從早到晚,已經(jīng)勞動一天,“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來的時候”說明已經(jīng)很晚了。又有學生在教學中補充,“勞累一天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xiāng)”“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從這兩句話出又可以讓我們讀出來他們不怕苦,覺得在勞動中是快樂的,而且?guī)е鹈鄣奈⑿M入夢鄉(xiāng)。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力,學生所學得的體會比我們預設的還要充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多給學生一些時間一點空間,讓他們能自主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fā)揮到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