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就要告一段落,相信老師們一定都有及時寫好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幫助老師們積極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懷念母親》教學反思6篇,供大家參考。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篇1
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寫的,他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作者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對祖國的懷念,文章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首尾呼應,說明了為什么會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字里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情緒跌宕起伏。
新課開始,課件出示: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學生默讀,交流感受。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為理解本課做好鋪墊。接下來,我注重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課文,先出示統(tǒng)領全文的問題“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而后,讓學生細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并做好批注。在小組間巡視時,我提醒學生注意抓住重點語句來深入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愛慕之情。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交流。我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如下重點句子:“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shù)十年如一日?!碑攲W生在交流仍感到困難時,我引導學生先自由讀相關段落,再細讀相關語句加以體會,然后通過朗讀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讓學生自己在文本上先走個來回。每個學生在朗讀、概括、體會的過程中都能各有所得。兩位母親身份雖然不同,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是永遠不變的,自然而然使感情得到升華。
整體感覺本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太理想,學生的回答體會很單一,除了懷念就是思念、熱愛,也許一些事離現(xiàn)在距離遙遠,孩子們感受不到當時的情景,不過,我也不知道該用哪些詞匯來表達內心的那份情感,對這兩位母親,也確實只有思念和熱愛了,還是多讀讀課文吧,有一句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篇2
季羨林先生是散文大家,這篇《懷念母親》是他留德十年的內心寫照,文中既有真摯的情感之美,又有清新自然,純樸清純的語言韻味,讀之如品陳年佳釀醉意濃烈且又芳香四溢。作為一名教者,能夠讓自己的學生跟自己一起批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樸實之美,共飲一場情感的盛宴,這是我選擇這篇課文進行教學的原因。本文的形式是散文,材料的組織是零散的,但是形散而神不散,文本中每句話,每個字都浸透著作者的“綿綿思母意,悠悠愛國情?!庇纱?,我把教學的重點定位為揣摩文章重點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意思,體會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包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1、認真?zhèn)湔n,了解背景。布置預習,積淀情感。
課文內容時代久遠,遠離學生的生活,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有一定難度。因而,本課教學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常言道,言為心聲,文章應該是作者真性情的流露,從語言文字中,一定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情感世界。所以,了解作者成為了首要的功課,而最好的了解方式就是品讀季羨林先生的作品。課前,我先后閱讀了《季羨林散文集》《留德十年》和季羨林人生小品等文章,走進大師的生活,與大師的靈魂進行著對話,每至夜深人靜時,我品味著大師的文字,在大師的人生之路上徘徊著,仿佛感受到了大師的呼吸,與大師的靈魂進行著對話,情到深處,淚眼滂沱。一個人的成長經歷與周圍的環(huán)境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季老的母親影響著他的一生,而留德十年對故國的思念之情也源自于對母親的思念,一個人的人品就是一個人的文品,如何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情感,這與作者的人生經歷有著緊密的關系。所以在課前我也布置了學生的預習作業(yè),例如上網搜集課文背景資料,閱讀《賦得永久的悔》,提出預習思考題,體會其對母親的深情。課前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交流,介紹作者的情況和寫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的家境,了解作者的處境,了解作者的心境,力求在課內外聯(lián)系中促進學生與文本、與作者情誼想通,在學生的心田里播種愛國的幼苗,生發(fā)出對祖國的崇敬和愛慕之情。從教學的效果來看,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批文入境,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這與課前情感的積淀,與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成功是分不開的.。
2、以情生情,朗讀品情。小組合作,自主悟情。
課堂上,應該為學生提供自主朗讀、自主感悟的時空,保證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把學生完全投進課文的語言文字之中。本堂課最大的特色就是通過研讀文本,咀嚼文本,感受文本樸實的語言中包含的深情。從這一點來說,我通過直入主題,挖掘情感,追本溯源,體驗情感,以讀見悟,體驗情感,回歸主題,升華情感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逐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其中,以多種形式的朗讀通過以讀見悟來讓學生品情。在對母親思念之情的教學中,深情朗讀成為了學生悟情的主要手段。例如品讀第二段,想象畫面,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畫面,利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情境,為學生個性化閱讀奠定基礎。再把通過想像體驗的情感轉化為更為精練的文字,提煉出作者的情感,通過自讀、齊讀、引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將學生完全浸潤在作者的情感中,聆聽作者的心聲,感受作者的那份自責與悲傷。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依然是以情感為主線,學生自主挖掘情感,自主品讀情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卑验喿x的權利交還給學生,拋出問題,進行自學,小組討論,合作進行朗讀匯報,這些活動的設計,是為了搭建學生作為學習的個體與文本,與作者對話的橋梁,于是,課堂中呈現(xiàn)了聲情并茂的朗讀,精邃深刻的解讀,學生在朗讀感悟中享受一份豐盛的精神大餐。
3、語言實踐,升華情感。訓練語感,讀寫結合。
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得好:“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語文的技能?!苯虒W生,不要為思想教育所囿,一味追求朦朦朧朧的感悟,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機會,讓學生“讀感動的語句寫批注”,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品偉大的靈魂抒真情,在扎扎實實的語言歷練中,融入文本豐厚的情感意蘊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啟迪。在課堂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例如品讀“糊”字,運用調換詞語的方法,來體會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把想象到的母親的面影用文字勾勒出來,每個學生想象的畫面都不一樣,有的還聯(lián)想到自己的母親辛勞的樣子,盡管表達不同,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愛戴之情卻是融入到了文字之中,這樣的讀寫訓練是讓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情感體驗以后,給學生搭建一個宣泄的平臺,實現(xiàn)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4、小組合作,以學定教。引導過程,實現(xiàn)有效。
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的師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中,我的角色成為了組織者,啟發(fā)者,本堂課的前10分鐘的學習是拋磚引玉,歸納學法,重要的是后段30分鐘的學習,其中有20分鐘是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匯報,特別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充分給予了學生學習的時間,討論的時間,組織匯報的時間,這樣,小組合作學習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整個課堂中,我和孩子們一起嘆著、哭著、痛著、念著,我們成為了共同的學習者,這種角色的轉變時我以往課堂中所沒有體驗到的。由于自己在激情、悟情、方面運用了多種手段,且這些手段都是有效的,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當然,沒有完美的課堂,總會留下一絲遺憾,但很慶幸有一絲遺憾,因為這是思考的開始,這堂課毫無例外存在著瑕疵,以學生的角度來看,囿于文本的束縛,對于母親的情感挖掘過深,過細,導致淡化了對祖國情感的感悟,以至于結尾的《我的中國心的朗誦》太突然,沒有受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小組合作學習中,由于對小組成員的分工過于明確,導致了邊緣生和學霸的存在,這些都是我有待于在今后的課堂中思考并改進的地方。同時,這堂課也留給了我一些思考,今后,我繼續(xù)運用eepo的理念以及備課方式,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側重于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學習能力、學習品質的指導,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有效。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篇3
執(zhí)教完《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感觸頗深,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充分表達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字里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情緒跌宕起伏。
一、引用《賦得永久的悔》,做好理解鋪墊
新課開始,課件出示: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學生默讀,交流感受。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為理解本課做好鋪墊。
二、理解詞句,感悟文章思想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lián)系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課堂上,學生圍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問題,抓住“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shù)十年如一日?!薄笆巢幌卵?、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钡鹊染渥樱谧x中感悟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本節(jié)課還存在著一些遺憾之處,比如:因為課堂容量過大導致課堂教學中的溝通合作、再次朗讀感悟等方面有些欠缺。我的教學機智也需要進一步加強。比如:課堂上由于頻繁的表揚學生,使得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表揚語出現(xiàn)重復,沒新鮮感。但我會不懈的努力,因為追求無止境。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篇4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學寫“真摯、避免、朦朧、凄涼、引用、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教學準備】
季羨林生平簡介和他的相關作品。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著一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文章里,對母親也有著獨特的解釋。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母親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新詞讀正確,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交流哪些字詞比較難讀或者難懂,引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環(huán)境理解。
3、選擇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語句再讀一讀,請部分同學進行交流。
4、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著同樣的敬意和愛慕。)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生身母親”
自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⑴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p>
① 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② 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為母親的逝世?
⑵ “我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p>
①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隨母親于地下)“終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 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么?(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③ 補充資料,談感受
3、再讀第二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愛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容
1、聽寫詞語。
2、說說我對生身母親的愛。
二、研讀“祖國母親”,感受懷念
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shù)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并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讀文章,從字里行間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懷念。
2、說說在作者的懷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3、再讀課文,思考: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懷念時刻伴隨著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
⑴ “……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p>
① 說說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② 你知道“頻來入夢”的原因嗎?
(作者旅居在外,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與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兩位母親不斷出現(xiàn)在作者的夢中。)
③ 感情朗讀。
⑵ “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p>
① “甜蜜”和“凄涼”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
(因為在遠離家鄉(xiāng)的日子里,能時常回憶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仿佛就在身邊,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少了一些凄涼、孤獨。)
② 感情朗讀。
⑶ “想起自己長眠于故鄉(xiāng)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xiàn)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① 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怎么樣的?(關愛孩子、思念孩子)
② 作者為什么要寫房東太太的事情?
③ 感情朗讀。
⑷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① 理解“悵望灰天”的意思。
② 在作者腦海里,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
③ 在淚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④ 感情朗讀。
三、感受文章寫法,課外拓展
1、引讀: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兩位母親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偉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為─??
齊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2、這樣的體驗,我們能理解嗎?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過?請大家互相交流。
3、摘抄令自己感動的句子。
4、摘錄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魂系夢系的句子,讀一讀。
【課后反思】
本課的導入較為成功,從學生所熟知的自己的母親談起,說說與母親相處的時間(12年),再導入到課文中,作者與母親只相處了六年,便離開生母。對生身母親的懷念始終伴隨著對祖國母親的深深懷念,學生從文中找出最能表達這種情感的重點詞句進行品讀,體會較深之處如:抓住“抱終天之恨”“數(shù)十年如一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媽媽不在身邊的滋味》(葉明輝的作文)體會“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此外,課外資料的適當補充也起到了很強的輔助教學的作用。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篇5
有人說,教育是一種期待;有人說,教育是一種期望……我更愿意說,教育是老師播灑知識涵養(yǎng)和生命色彩的一方自留地。在執(zhí)教《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感觸頗深。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寫的,他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作者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對祖國的懷念,文章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首尾呼應,說明了為什么會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渾然一體。
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注重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課文,先出示統(tǒng)領全文的問題“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而后,讓學生細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并做好批注。在小組間巡視時,我提醒學生注意抓住重點語句來深入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愛慕之情。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交流。我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如下重點句子:“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shù)十年如一日?!薄笆巢幌卵省嫴话蚕?、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碑攲W生在交流時,仍感到困難時,我引導學生先自由讀相關段落,用一個字概括出作者的感受,再細讀相關語句加以體會,然后通過朗讀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讓學生自己在文本上先走個來回。這樣的辦法很有實效,每個學生在朗讀、概括、體會的過程中都能各有所得。就這樣,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從字里行間充分體會到了作者的真情實感,知道了母愛不僅僅是理解,寬容,呵護,牽掛,母愛是博大的,更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兩位母親身份雖然不同,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是永遠不變的,自然而然使感情得到升華。
觀整堂課,與過去的課堂教學相比,我覺得這節(jié)課民主、活潑、快樂、充滿親情,學生、教師之間自然而真實的情感融合帶來的美好教學氛圍,讓學生真真切切有所體驗和領悟。如果說我們從前過于強調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還可能通過“灌輸”的方式實現(xiàn)的話,那么今天新課程改革所強調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則是完全不可能單方面實現(xiàn)的。教育的力量是如此真實和觸手可摸,課堂就是我們每位教師播灑知識涵養(yǎng)和生命色彩的自留地,民主、充滿個性、思維活躍而又快樂的課堂就是我們每位教師永恒的追求。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孩子和母親的心靈一定親近了許多,細膩了許多,也升華了許多。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篇6
如釋重負,課堂上沒有出現(xiàn)大的紕漏,按照我的預設完成了教學任務。不過我自己都有些啼笑皆非,因為我這里說的是“我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是否完成了學習任務呢?這個問題不可以深究,因為一深究,我就羞赧至極了!
首先介紹下這堂課的背景,這是一節(jié)接受市教科中心進行教研評估的一堂課。為了學校,因此,這堂課我還是比較重視的!
?懷念母親》是季羨林老人寫的.一篇懷念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散文詩。因此,文章特別“散”。當然,以前我是一直不愛教這篇文章的。孩子們太小,不容易理解季老的感情。
這次我不得不靜心讀讀這篇文章了,讀過了,也愛上了!文章寫得多好啊!“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對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貋恚吲d得不得了……但是她的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吹剿纳袂?,我想起自己長眠于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xiàn)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房東的孩子只是在外讀書,房東太太就對孩子如此思念!而作者呢,6歲就離開了母親,她該是如何分分秒秒思念著孩子呢?她該是如何度日如年呢?或許,她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與孩子相見!但是,可憐的母親,終究沒見到孩子一面,就匆匆離開了人世!母親是帶著相思離開的,母親是帶著不舍離開的,母親是帶著牽掛離開的,母親也是帶著悔恨離開的……想到這些,季老怎么不肝腸寸斷呢,悲痛欲絕呢?此時我終于理解了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這是作者真實的心理,沒有夸張,沒有矯情,這是一個孩子對過世母親最真的愧疚和悔恨!
文章中如這樣的例子太多!這次,我終于理解了季老的這篇文章!我終于讀懂了作者的感情!
那么,我的教學中是不是非要孩子們理解這樣的感情呢?我想,以我的經歷,我都
經過了這么多年才懂,孩子們怎么能懂呢?但是我可以找尋另一個突破口,通過對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懷念之情,讓孩子們明白,要珍惜自己的父母,愛戴父母,要熱愛祖國,時刻把祖國放在心中!
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調整了教學感情的著落點。我要讓孩子們受到熏陶,愛父母,愛祖國,而不是去理解和季老的懷念之情感到底有多深沉,有多細膩!這樣,我不再感覺這篇課文的內容太散,孩子們學習起來過難。
在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我犯了一個低級錯誤,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多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不落實的。我?guī)е⒆觽兣馨∨馨 斎贿@樣的教學效果無庸質疑——不咋樣!
上完課,慚愧不已,我上課的時候急什么呢?應該踏踏實實走好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