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學反思教學反思8篇

時間:2022-11-07 作者:Animai 教學計劃

教師要抓住每一節(jié)課的閃光點,進行教學反思,在對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回顧后,就可以拿起筆寫一份教學反思了,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跳水教學反思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跳水教學反思教學反思8篇

跳水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1

?跳水》一課記敘了發(fā)生在一艘環(huán)游世界歸來的帆船上的驚險故事。課文情節(jié)曲折,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記敘了幾個過程:船員逗猴子,猴子放肆起來;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猴子;孩子為拿到帽子,走上最高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一、教學效果

1、逆向溯源,層層深入教學內(nèi)容。設置問題,激發(fā)興趣。

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到底是誰跳水?他為什么跳水?(學生很容易就能說出由于孩子當時處境十分危險,船長用槍逼他跳的水。)

追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當時孩子處境危險?(學生抓住“橫木的一頭離桅桿一米多”“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桿”“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只要……就……”“即使……也……”“兩條腿不由得發(fā)起抖來”等重點詞句分析孩子當時的危險處境。)

出示插圖,展開討論:為什么說他拿到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引導學生觀察,猴子掛帽子時的動作和孩子取帽子時的樣子體會他根本不可能拿到帽子,再加上他當時已嚇得心驚膽戰(zhàn),兩腿發(fā)抖,隨時都可能“直摔到甲板上”;退一步講,橫木那么細,他又沒有任何輔助物,就是他拿到了帽子,也還是一樣的結果。

指導朗讀,體會情境。引導:孩子的處境太危險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也都繃得緊緊的,那你能通過朗讀讓大家體會到當時那緊張的氣氛嗎?(學生朗讀)誰還能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來形容孩子當時的危險處境?(學生自由說)

二、成功之處

1、設身處地地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讓學生說說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么做的:想象一下,當時船長是怎么想的?學生從而想到: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無疑;跳入海中,雖有危險,但有海水,還有生還的希望。用槍逼孩子跳水,是不讓他因懼怕而猶豫,因猶豫而拖延時間,拖延時間,有可能掉在甲板上,就意味著死亡。讀到這,我們不得不對船長的機智和果敢產(chǎn)生敬佩之情。

2、想象故事的結尾。在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說說從故事中獲得的一些有益的啟示。孩子得救后,船長、水手、孩子可能會說什么。學生有的說,水手會說:“累死我了,還好救上來了”。有的說,船長會說:“一個帽子拿走了不就算了,有這么重要嗎?”有的說,孩子會說:“爸爸,我以后再也不敢了?!边€有的說,孩子會說:“爸爸,我要學游泳?!睆亩w會到文中蘊含的道理。

三、不足之處

在“自主讀識”—“檢測詞語”環(huán)節(jié),在檢測課文詞語時相機教學多音字“咽”,此處我只是進行了口頭教學,沒有把多音字呈現(xiàn)在ppt上,也沒有進行板書。

在讓學生朗讀孩子處境危險時,雖然也找了幾個同學讀,但是有的地方讀得感情不到位,沒有充分表達出作者所描寫的那種情況緊急處境危險。

忽略了引導學生體會事情是如何一步一步發(fā)展的。

四、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不足,我想可以:

1、提前把它顯示出來,學生掌握得會更加扎實。

2、老師用生動的語言去引導一下,如當一個學生讀得不到位,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的感受,教師可以引導:老師聽出來了,水手們真緊張!

3、在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心里變化過程之后應該順勢提出:孩子為什么會遇險?找出推動事情發(fā)展的因素。水手、猴子、孩子缺一不可。猴子在水手的取樂中放肆起來,去逗孩子,而孩子在猴子的戲弄中,在水手們的笑聲中惱羞成怒、失去理智,最終將自己至于險境。

跳水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2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指出:"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堂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的生活。"因為只有這樣的課堂上,師生才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也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fā)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xiàn)出創(chuàng)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這正是我們當前改革所要追求的課堂。

一直以來,“做數(shù)學”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新課改倡導讓孩子們在做中學。在課改中摸爬滾打的我,在課堂上也把做數(shù)學看成是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做數(shù)學可以讓孩子獲得親身體驗,在體驗中獲得真知,享受體驗的快樂。但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體會到說數(shù)學與做數(shù)學同等重要。

在執(zhí)教《小猴跳水》一課,我引導學生依據(jù)畫面發(fā)現(xiàn)問題,接著提出數(shù)學問題。有的學生提出“一共有幾個同學”?孩子們在解答時,列出了兩個算式,一種是5+4=9 另一種是2+3+4=9,這時有的學生反對第二個算式,這時我對孩子們說:到底誰說的對呢?咱們可得想辦法證明一下。現(xiàn)在能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嗎?一個孩子一邊拿著書,一邊講:有5個站著看小猴跳水的,還有四個坐著看表演,所以我用5+4=9;另一個孩子也不示弱,說:我把這些同學分為三個小組,我向河邊跑來的兩個同學看成一組,加上在樹下站著看小猴表演的三個同學,再加上坐在樹下看表演的有4個人,一共是9個人。聽完孩子們的交流。我問:現(xiàn)在咱們可得好好分析一下,到底誰算的對呢?此時,持有反對意見的同學不再堅持,反而也同意了這種方法。問了一下原因,原來不明白的同學現(xiàn)在終于明白了這部分同學的想法,類似這樣的例子在我的課堂中數(shù)不勝數(shù)。也使我深深體會到,原來給孩子一個說的機會,一個表達的機會是多么重要。在探索怎樣連加計算規(guī)則時,我還是把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互相交流、研究,最終孩子們歸納總結出了計算連加時的規(guī)律。

由于本節(jié)課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說”的氛圍,因而在解決小青蛙一共有多少只、草地上一共有幾朵花?一共有幾只猴子?這幾個問題時,孩子們不僅能列出算式,而且說的清楚明白。在解決“水了有幾條魚?”時,孩子們又產(chǎn)生了分歧,一種方法是加法計算:2+2+3=7(條),另一種意見是用減法計算,用7-3-2=2(條)很多學生都說錯,用減法計算錯了,當時我也正納悶,為什么用減法計算。這時這個孩子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我讓他說說自己的想法,他說:水里一共有7條魚,但魚的方向不一樣,我發(fā)現(xiàn)有幾條魚被小猴子跳水嚇了一跳,有3條魚先游走了,又有2條魚也游走了,所以現(xiàn)在水里只剩下了2條魚。聽了這個孩子的發(fā)言,我從心里為他擁有敏銳的觀察力而喝彩。那這兩種意見孰是孰非呢?我接著問:用加法計算的同學說說你們的想法:一個孩子的回答道:我覺得水里的小魚不是要游走,而是在和小猴一起比賽,看誰表演的好?他們分了3個小組,在不同的方向表演,所以我覺得應該用加法計算。我被孩子們精彩的發(fā)言所折服。千萬不要小覷我們的孩子,只要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孩子們就能把他們的聰明才智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來,這樣的數(shù)學課堂才能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是??!這兩種方法不都對嗎?孩子們說得合情合理,哪里還能說有錯誤的成分呢!由此我感到,在課堂中我們給孩子們一個說自己想法的機會多么重要,試想,如果簡單地用對與錯來評判學生,以常理來推斷學生的想法,像水里有幾條魚,一般是用加法計算,如果輕易否定減法,就會扼殺一個孩子的靈動的思維,課堂上我們應該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多給學生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擁有說的機會,在說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思維在碰撞中就能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只要熱情地鼓勵孩子,真正地賞識孩子,就能看到孩子敞開的心靈之窗,就能聽到孩子發(fā)出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

跳水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3

?跳水》是人教社編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十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在通過分析比較孩子、水手、及船長在同一件事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同表現(xiàn),在了解事情發(fā)展變化的基礎上,體會船長處理問題的方法。

?跳水》這篇課文的命題與學生常見的不同,“跳水”只是事情的結果,而不是經(jīng)過。而這也正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一個“亮點”,因此教學時,在整體把握內(nèi)容的基礎上,我從題目入手,逆向研討內(nèi)容,順向分析聯(lián)系,具體做法如下:

逆向溯源,層層深入學內(nèi)容。

設置問題,激發(fā)興趣。

(1)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到底是誰跳水?他為什么跳水?(學生很容易就能說出由于孩子當時處境十分危險,船長用槍逼他跳的水。)

(2)追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當時孩子處境危險?(學生抓住“橫木的一頭離桅桿一米多”、“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桿”、“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只要……就……”、“即使……也……”、“兩條腿不由得發(fā)起抖來”等重點詞句分析孩子當時的危險處境。)

(3)出示插圖,展開討論:為什么說他拿到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引導學生觀察,猴子掛帽子時的動作和孩子取帽子時的樣子體會他根本不可能拿到帽子,再加上他當時已嚇得心驚膽戰(zhàn),兩腿發(fā)抖,隨時都可能“直摔到甲板上”;退一步講,橫木那么細,他又沒有任何輔助物,就是他拿到了帽子,也還是一樣的結果。

(4)指導朗讀,體會情境。引導:孩子的處境太危險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也都繃得緊緊的,那你能通過朗讀讓大家體會到當時那緊張的氣氛嗎?(學生朗讀)誰還能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來形容孩子當時的危險處境?(學生自由說)

尋根探底,研討過程。

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情況十分危急。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使孩子陷入如此危險的境地呢?

(1)學生分組討論:根據(jù)水手的表現(xiàn)寫出猴子、孩子相應的表現(xiàn),并說說從他們的表現(xiàn)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概括出三點:①直接原因——猴子不斷地“逗”孩子;②間接原因——水手的“笑”激起了猴子對孩子更大的放肆;③自身原因——孩子的感情壓倒了理智。這三條線交錯發(fā)展,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猴子:鉆來鉆去、模仿→摘、戴→咬、撕→爬、掛、扭、做

水手:哈哈大笑→又大笑起來→笑得更歡了→嚇呆了

孩子:笑得很開心→哭笑不得、眼巴巴→氣得臉都紅了→氣極了

(3)水手們的笑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失去了理智,不顧一切地爬上桅桿去追猴子,當他爬到最高的橫木時,水手們才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全都嚇呆了,那么孩子后來是怎樣得救的呢?(歸納后可知,除了水手和孩子會水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船長的作用。)

(4)找出描寫船長動作的詞(看見、瞄準、喊),想一想:船長為什么要選擇這種做法?(結合上下文可以知道至少有五個理由,即孩子處境非常危險,在當時這是唯一的方法,孩子會水,有人去營救,風平浪靜。)

(5)船長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想了這么多問題并且采取了有效的行動,說明船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時,船長那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的形象就躍然紙上。

3、回溯開頭,尋找起因

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是怎樣引起的?從第一部分就能看出,“環(huán)游世界”歸來,“風平浪靜”,水手們很悠閑,才有興致拿猴子取樂,使猴子“更加放肆起來”,這一切正是故事的“源頭”。

二順向分析,步步升華看聯(lián)系。

從第一輪的學習討論中,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出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同人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變化有密切的關系,可以通過三個練習,強化學生的認識:

1猴子、孩子、水手、船長是因為什么聯(lián)系起來了?

——————————→

取樂逗救

水手————→猴子————→孩子←————船長

←————

2、想一想:孩子得救以后,水手、孩子和船長會怎樣反思這件事?

3、你們從這個故事中受到哪些教育?

在學生反復閱讀、分析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有了比較明確的把握,對事物的認識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跳水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4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閱讀課上,學生的第一要務便是與文本對話,即通過自主的讀書實踐交流,從而內(nèi)化課文的語言材料及其豐富內(nèi)涵,并學會閱讀?!睂W生年齡小,知識和生活閱歷都有限,在閱讀教學中,很多時候是不可能直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呢?

?跳水》一課記敘了發(fā)生在一艘環(huán)游世界歸來的帆船上的驚險故事。課文情節(jié)曲折,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記敘了幾個過程:船員逗猴子,猴子放肆起來;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猴子;孩子為拿到帽子,走上最高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課文雖然在船長出現(xiàn)之前,用了大量的篇幅寫了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經(jīng)過,但目的還是為了體現(xiàn)船長的機智,為了表現(xiàn)他的冷靜、果斷。怎樣引導學生從文本中理解呢?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在學生初讀課文,理清事情的先后順序,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孩子處境危險的句子。學生找到了“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嚇呆了”,“即使拿到帽子,也難以回轉身。”理解情況的危急,再通過感情朗讀,從而體會情感。然后讓學生找出孩子為什么會遇險?學生找到了描寫孩子表情、動作的詞語:哭笑不得、氣得臉都紅了,氣極了,從而體會到孩子的內(nèi)心。

設身處地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 讓學生說說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么做的:想象一下,當時船長是怎么想的?學生從而想到: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無疑;跳入海中,雖有危險,但有海水,還有生還的希望。用槍逼孩子跳水,是不讓他因懼怕而猶豫,因猶豫而拖延時間,拖延時間,有可能掉在甲板上,就意味著死亡。讀到這,我們不得不對船長的機智和果敢產(chǎn)生敬佩之情。

想象故事的結尾 在學完課文,我讓學生說說從故事中獲得的一些有益的啟示,孩子得救后,船長、水手、孩子可能會說什么。學生有的說,水手會說:“累死我了,還好救上來了”。有的說,船長會說:“一個帽子拿走了不就算了,有這么重要嗎?”有的說,孩子會說:“爸爸,我以后再也不敢了?!边€有的說,孩子會說:“爸爸,我要學游泳。”從而體會到文中蘊含的道理。

語文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精神營養(yǎng),不僅需要我們遺詞造句之妙,還要我們悟布局謀篇之美,更要我們透過文本,體驗情感,從而做到內(nèi)心思想的升華。

跳水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5

1、教學收獲

抓住動詞,自學自演。

在教學“猴子戲弄孩子”“孩子追猴子”這部分的內(nèi)容時,我發(fā)現(xiàn)文中一連用了很多描述猴子的動作的詞語,準確傳神。我請學生讀一讀,找出動詞,提出問題,比較這些動詞之間的差異,然后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詞語的理解,表演出猴子、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這種學生自演的學習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這些詞語用于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具體含義,而且使學生明白,連用動詞避免重復,并要力求用得準確、傳神,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2、不足之處

反觀整堂課教學,仍有一些遺憾:

教學接近尾聲時,學生們看到課文插圖上畫的橫木,它并不在船的邊上,如果孩子跳下去,很有可能沒有跳到水里,而是跳到甲板上,那么高,摔下來不摔死也得摔成重傷。有學生說:“孩子已經(jīng)發(fā)慌了,站在上面,方向也許都迷糊了,怎能保證他一定會跳到水里呢?”面對學生的突然提問,我當時不知從何著手引導學生理解船長的.做法的正確性。

3、改進措施

在以后教學中,在指導學生朗讀孩子處境危險時,指導朗讀時引導語言要豐富,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加以引導。

跳水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6

這篇課文情節(jié)緊張、驚險,描寫生動。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抓住“情況危急”和“急中生智”兩點內(nèi)容來學習.。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教師在上課伊始,首先要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怎樣才能抓住學生的心呢?這就要靠教師新穎的導入了。在這節(jié)課中,我是這樣導入的:20xx年,奧運會將在我國北京隆重舉辦,跳水是奧運會上的一個非常精彩的比賽項目。我國奧運健兒田亮、郭晶晶等跳水運動員曾多次為國爭光。今天,我們所學的《跳水》一文比一般的跳水運動還要驚險。學生聽了老師的導入語,就很想知道本文到底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驚險的故事,從情感上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的教學我并不是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師激趣導入后,讓學生觀看全文的視頻朗讀并說說印象最深的部分,從而直奔重點段的學習(456自然段)。

在學習45自然段時,出示這兩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反復研讀理解重點的語句。如抓住“逗鉤掛”動詞,理解反映孩子危險處境的句子。并把這些重點的詞語、句子以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印象。.

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我重視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如課上進行拓展思維練習:還有什么解救孩子的辦法?船長逼孩子跳水時是怎么想的?設置了情境表演:孩子被救上來以后,船長、水手和孩子都會說些什么?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讓兩個小組的同學上臺表演。同學們演得很投入,完全沉浸在當時的情境中,其他同學看了他們的表演過后。了解到了船長是一個機智、辦事很果斷的人,也明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在教學前,教師一定要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收到意不到的效果。

跳水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7

?跳水》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8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記敘了發(fā)生在一艘環(huán)游世界歸來的帆船上的驚險故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閱讀課上,學生的第一要務便是與文本對話,即通過自主的讀書實踐交流,從而內(nèi)化課文的語言材料及其豐富內(nèi)涵,并學會閱讀?!彼哪昙墝W生年齡小,知識和生活閱歷都有限,在閱讀教學中,很多時候是不可能直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所以本課教學我將重點放在了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品讀重點詞句,體會孩子的心理變化過程,以及體會船長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沉著果斷的人格魅力上。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7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兩次試講,修改之后,第三次在外校進行公開課。

首先引導學生從課題質(zhì)疑入手,從情感上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學習課文。在學生初讀課文,掌握字詞,理清事情的先后順序后,我出示了議題:試著找出文中對孩子的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描寫,體會他的心理變化過程。此處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品味重點詞句,并在ppt出示箭頭引導孩子體會孩子的心理變化。接著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孩子處境危險的句子。學生找到了“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嚇呆了”“即使拿到帽子,也難以回轉身?!钡?,理解情況的危急,再通過感情朗讀,從而體會情感。最后讓學生說說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么做的:想象一下,當時船長是怎么想的?學生從而想到: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無疑;跳入海中,雖有危險,但有海水,還有生還的希望。用槍逼孩子跳水,是不讓他因懼怕而猶豫,因猶豫而拖延時間,拖延時間,有可能掉在甲板上,就意味著死亡。讀到這,我們不得不對船長的機智和果敢產(chǎn)生敬佩之情。在學完課文,我讓學生說說從故事中獲得的一些有益的啟示,孩子得救后,船長、水手、孩子可能會說什么。

如果這堂課滿分是100分的話,我會給自己打70分,上完課,參考評課老師的意見思考之后,反思了一些課堂上存在的問題。

一、在“自主讀識”—“檢測詞語”環(huán)節(jié),在檢測課文詞語時相機教學多音字“咽”,此處我只是進行了口頭教學,沒有把多音字呈現(xiàn)在ppt上,也沒有進行板書。如果提前把它顯示出來,孩子掌握的會更加扎實。

二、在找學生朗讀孩子處境危險時,雖然也找了幾個同學讀,但是有的地方讀的感情不到位,沒有充分表達出作者所描寫的那種情況緊急處境危險。主要原因是指導朗讀時引導語言單一,如果老師用生動的語言去引導一下,如當一個學生讀得不到位,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的感受,教師可以引導:老師聽出來了,水手們真緊張!

三、忽略了引導孩子體會事情是如何一步一步發(fā)展的。在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心里變化過程之后應該順勢提出:孩子為什么會遇險?找出推動事情發(fā)展的因素。水手、猴子、孩子缺一不可。猴子在水手的取樂中放肆起來,去逗孩子,而孩子在猴子的戲弄中,在水手們的笑聲中惱羞成怒、失去理智,最終將自己至于險境。

跳水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8

?跳水》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課文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懸念疊起,整個故事始終在事物的聯(lián)系和變化中發(fā)生、發(fā)展的。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能幫助學生獨立思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循環(huán))的能力,更適合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使之在學生心中栽培下創(chuàng)造的“小苗”。因此,我在教學《跳水》一文時,緊扣“問”字,問在課前,問在課上,問在課后。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問在課前。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猶為重要?!币蚨趯W習課文之前,應該有意識將學生帶進課文中,讓他們在學習前生疑、思疑。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在進一步思考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

1、結合課前預習問 ①讀讀課文,想想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是怎樣引起的? ②哪些句子反映小孩子處境的危險?

2、啟用圖書資料問 ①列夫托爾斯泰是誰,他還寫過哪些文章? ②你知道哪些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故事?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在課上。課堂是學習課文的主陣地。無任是教師的導問,學生的質(zhì)疑,都應建立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力求每一處的導問、質(zhì)疑都能恰到好處。既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在探索過程中領會了真知。

1、從課題處問 ①誰跳水了,為什么跳水? ②怎樣跳水,在什么情況下跳水,跳下去了嗎?

2、從文章的思路入手問(不零敲碎打) 抓住文章思路,挖掘課堂中的“問”,有利于學生順藤摸瓜,把握課文的思想和內(nèi)容,了解作者行文節(jié)局方面的特點。 ①孩子為什么會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 ②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這樣做?

3、從文章的重點、難點處問(不平均使用力量) 文中的重難點是“理清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lián)系的發(fā)展和變化?!? ①你能各用一個詞歸納出孩子、猴子、船長、水手之間的關系嗎?

4、從學生的知識實際問(設計坡度) 如“我們要向船長學習什么?”比較直接,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從知識實際出發(fā),設計坡度。 ①船長干什么了,他怎么會想到的? ②他碰到事情怎么做的? ③我們應該向船長學習什么? 5、從學生質(zhì)疑能力角度問。 ①“40秒鐘,大家已經(jīng)覺得時間太長了”這不是矛盾嗎?

三、培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問在課后。教育是一把值得人們警惕的雙刃劍: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可能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語文課堂的內(nèi)外必須著眼于培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學生首次獲得的過程或獨立做好的,應該被認為是創(chuàng)新,應該給予鼓勵。)教學的全過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再次發(fā)現(xiàn)知識的探索精神,培養(yǎng)學生重新組合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