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下教學反思8篇

時間:2023-01-03 作者:Brave 教學計劃

教學反思讓我們學會思考、勇于突破、敢于創(chuàng)新,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養(yǎng)成經常寫教學反思的習慣是極為重要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小學二年級下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小學二年級下教學反思8篇

小學二年級下教學反思篇1

1、教學的放與收做得不理想。學生擺小棒并列出許多相同加數(shù)的加法算式后,我沒有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共同點,從而總結出相同加數(shù),導致在后面講兩個因數(shù)的意義時很少學生回答準確,也不能準確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開之后沒有及時作一個小結,把知識收籠到重點難點上來。第二個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應課的開頭時,我讓學生看圖提數(shù)學問題后,沒有把很多的問題收籠到這節(jié)課的乘法問題上,使部分學生列出了加減算式。從這節(jié)課上使我認識到:放與收都應有個度,開放是一種形式,而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放得太開不利于學生的探索,收得太緊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放與收之間,教師應恰當起好主導作用。

2、教學難點把握不好。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shù),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shù)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jié)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傊?,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重組與激活教學內容、設計彈性化的教學結構、組織動態(tài)化的教學過程、實施激勵性的教學評價旨在打破以“課堂中心”的封閉性的教學時空,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開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師中心”的灌輸式,進行溝通與對話,真正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就是當今教師所必須做到的。

小學二年級下教學反思篇2

?我是什么》是一篇主要用擬人手法寫作而成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并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tài)和對人類的利弊關系。

一、成功之處

1. 謎語導課激發(fā)興趣。采用了有關天氣的謎語進行導課,迅速引出對新知的學習。

2.字詞教學自主扎實。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完成初讀課文圈畫生字,帶拼音拼讀,去拼音指名讀的基礎上,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上,只在重點處點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字形特點。

3.整體感知方法得當。采用關鍵詞填空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使他們跳一跳就能夠著桃子,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4.細讀文本靈活多樣。第一、二自然段時,我選取三個表現(xiàn)水的形態(tài)變化的重點語句,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辨析形近字。這些做法能夠巧妙地化解本節(jié)課教學難點。

5.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教學。本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貼近兒童的語言,不斷的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板書設計獨特新穎。我的板書設計圖文并茂,不但用貼圖展示了水的六種變化后形態(tài),還用四個字卡展示出它們之間的關系,起到畫龍點睛之用。

二、不足之處

1.識字教學沒注意到與形近字區(qū)別教學,對于說話訓練還不夠到位。

2.朗讀指導時,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需再凝練。

小學二年級下教學反思篇3

二年級上冊利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情境圖是地里種了4棵玉米,每棵玉米上結了3個玉米,小熊掰走了一個,小天使提出問題“還剩幾個?”三只青蛙分別想出了三種算法

(1)3+3+3+3+3+2=11

(2)3×3+2=11

(3)4×3-1=11

這樣的編排打破了以往呆板、機械、每個問題都有現(xiàn)成結論的思維模式,注重了算法多樣化,保護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的積極性.同時啟發(fā)教師不要急于對學生的多種計算方法過早的選優(yōu).教師正是借助教材這一知識的載體和依據(jù),對類似這樣的內容作了恰當?shù)奶幚?如本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圖意后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要求還剩幾個玉米棒,你準備怎樣解決這一問題?

“說說你的想法”,結果學生的奇思妙想令老師始料不及.(下面是學生的算法和想法)“3+3+3+3+3+2=11,我是把4棵玉米上的玉米個數(shù)全加起來.”“3×3+=11,我先把左邊3棵算出來,再加上右邊1棵上的2個.”“2×4+3=11 我是把每棵玉米都看成有2個玉米,再加上多出來的3個.”“3×2+5=11 我先把左邊2棵算出來,再加上右邊2棵的5個.”更令老師沒想到的是有的學生做出了這樣的回答“1×4+7=11 我想一棵玉米只能結一個,就用1×4,多結的7個可能很小就加7.”……

教材算法多樣化的突出,使我們又一次體驗了新教材實驗帶來的課堂變化,不僅使學生體驗了向他人學習,不斷修正自己觀點、不斷完善自我、實現(xiàn)把數(shù)學知識自己發(fā)現(xiàn)或再創(chuàng)造的重要意義,也使教師又一次領悟了要尊重每個孩子思維的個性、支持、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意義.

小學二年級下教學反思篇4

剛才把這節(jié)課講完了,感覺如釋重負。每次講公開課都會感覺很累,是沒有經驗的原因吧,也許以后當老師時間久了,就會不怯場,不緊張了吧!每次都這樣寬慰自己,但是還是感覺很迷茫,老師這個工作到底適不適合我,未來該怎么走?

不想太多,先來說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吧。優(yōu)點忽略不計,只說缺點。一、拔高太多,不符合二年級學生特點,引導空洞。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我以前教的`是高中,可能習慣了那種教學模式,不知道該怎么和小孩子交流。研究學生也是備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后要多想想怎樣用兒童的思維和他們交流。二、講的太多,拓展太多,學生讀的還不夠,ppt問題設置過多。其實平時上課沒有這么多拓展啊什么,講公開課的時候一緊張,總害怕自己把重點忽略,以后要注意先自己想怎么講這節(jié)課,然后再去刪改ppt,而不是自己往ppt里套。三、在講句子:小鹿累得渾身汗淋淋的。這一句話時,先給學生講清楚人物,哭得,笑得。跑得,跳得,然后讓學生帶動作演示,笑得怎么樣,效果會更好。四、在引導“減去一天,就是向成果靠近一步?!睍r,先用語言引導:春天來了,花開了,草綠了,我們在干什么?小鹿在干什么?出示圖片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感情升華。引導學生要循序漸進,要符合他自身的知識結構,順著他的思維走,不知不覺的引導。這還需要我以后多研究,多思考。

講課容易,但是講一節(jié)好課不容易,尤其怎樣將ppt與課堂完美融合,怎樣不露聲色地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讀出感情,是一件復雜的事,還需要多思考,多琢磨。

小學二年級下教學反思篇5

以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樂學、要學,是我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引入方法。

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解決長頸鹿大叔分房子的問題,這是一個既富有童話故事色彩,又是一個富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數(shù)學問題。

學生從內心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興趣,閃現(xiàn)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解題策略,我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教材上的方法或教師認為比較好的方法可以作為解題的一種思路介紹給學生,不否定學生自己的想法,在后面的學習中,在學生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計算時,再滲透策略優(yōu)化的思想。創(chuàng)設了這樣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激發(fā)孩子們對數(shù)學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讓學生自由想像會飛來幾只小鳥,要安排幾間房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設置讓學生進行“猜想―計算”的活動,使學生感到計算真正成為解決問題的需要,領悟到計算的現(xiàn)實意義,從而激發(fā)起主動參與計算的興趣和愿望。

重視學生個性的想法和算法,教學中重要的是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充分交流的機會,而不是將統(tǒng)一的模式塞給學生。

最后設置一個有余數(shù)的除法推理,更是將學生的思維推到**,鼓勵不同的解題策略,切實了解不同學生的思維特點,恰到好處地促進他們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

“用”數(shù)學是學數(shù)學的歸宿,同時通過用數(shù)學又能提高數(shù)學學習水平。

開放題的設計,圍繞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問題的密切聯(lián)系,在計算教學中起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靈活性的作用。

在這里,通過合作思考、動手擺隊形的數(shù)學活動,有效地鞏固了本節(jié)計算課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思維,還適時地滲透了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品質。

最后,將數(shù)學知識回歸于生活,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需要用除法來解決的問題,增強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讓學生了解、發(fā)表一些數(shù)學課以外的生活中的數(shù)學知識,讓數(shù)學“活”起來!

小學二年級下教學反思篇6

換種方法教識字

——識字2教學反思

識字2利用詞串的形式記錄了國慶大典的盛況。里面出現(xiàn)的詞語有一部分學生較難理解,例如“大典”“檢閱”“神州”“騰飛”“中國龍”這些詞語。因此,我就考慮著,能不能換一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識字,在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呢。于是,我這樣來設計了自己的教學流程。

一、 恰到好處的教師語言走進“神州”

在進入教學時,我以教師的談話引導學生說說我們祖國的名字。學生都能說出叫“中國”。接著我告訴學生,其實我們的祖國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許多的稱謂,于是板書了這些名字“神州”“九州”“華夏”“中華”引導學生讀一讀。學生的興趣很高,也許他們是第一次聽說這些稱謂,但孩子們卻明顯對自己祖國有著濃厚的興趣。接著,我話鋒一轉,與孩子交談,“小朋友們知道嗎,我們中華兒女常被稱為什么?”學生左右猜測著,在下面竊竊私語,但沒有一個人能說出個所以然。這時坐在最前面的一個男孩子在下面不很肯定的猜測“龍的傳人”。我立馬肯定了他的說法,是呀,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是龍的傳人,并板書了這個詞語,讓學生讀一讀。學生的情緒很高漲,覺得很驕傲。我告訴孩子們,因為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因此我們的國家又叫“中國龍”。通過自然的談話,看似都是老師的“告訴”,但學生同樣非常的參與,非常的感興趣,雖然教學過程簡單,但學生對祖國的自豪之情已經萌發(fā)在各自的內心中。也在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將識字中最難理解的幾個詞語突破了。

二,自主與引領相互交融

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過后,我引導學生自己讀讀識字2,并結合插圖,猜一猜這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學生細細讀課文,認真觀察插圖發(fā)現(xiàn),能夠認識到這是在北京的天安門。究竟在做什么,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并不能說明白,于是我指導學生仔細看看插圖,有的學生就開始猜測了,這是不是“國慶節(jié)”呀,于是我不失時機的告訴學生,是的,這正是一次“國慶大典”。你覺得這次怎樣的國慶大典?在學生看圖交流的基礎上“熱鬧,隆重,莊嚴”便自然而來,學生也就明白了“大典”的意思。

三、領悟不同感受,讀出不同情感

學生在已有的感受上,我著重學生進行朗讀表現(xiàn),讀出不同的情感,獨特的情感。例如“城樓 紅燈 金水橋”引導學生感受天安門廣場“張燈結彩”的 美麗,通過朗讀表現(xiàn)這份美麗。“大典 檢閱 海陸空”則引導學生讀出“莊嚴”“壯觀”;“禮炮 焰火 狂歡夜”則應讀出舉國同慶的熱鬧與歡樂;“神州 騰飛 中國龍”讀出我們的自豪與驕傲。

識字教學如果只是簡單的立足于幾個詞語,學生很難產生共鳴,因而我希望像這樣的識字課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會,能從簡單的幾個詞語中衍生情感,能有豐富的體驗。

小學二年級下教學反思篇7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自然要還原于生活,本節(jié)課我結合“分蘋果”的具體情境進一步使學生體會道了平均分的兩種分法:

一是指導平均分成幾份,問每份分到幾個;

二是知道按幾個來分,問能分成幾份。教學中,教師很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中不同的解題思路、方法、答案。

通過第4題變式練習“還可以怎么分組”,把24名同學平均分成4隊;把24名同學,每3個人站一排;把24名同學,每4個人站一排。有個別同學甚至想到了分成12個組和一人就分一組,這些已經超出了學生目前的知識基礎,卻又在情理之中。這也體現(xiàn)出學生的平均分的體質“同樣多”理解地深入骨髓。

小學二年級下教學反思篇8

課文《農業(yè)的變化真大》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要求孩子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們了解農業(yè)科技知識,感受農業(yè)的變化,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在第一次的實踐課中,我對學生預習的檢查力度不夠,孩子的思維沒有很好地調動起來,在我們小組同伴的幫助下,我一次一次地修改教學設計,并轉變我的課堂,讓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1、本課要求認識“我會認”中的14個字。由于孩子回家進行了預習,在檢查預習時,讀的方式有同桌互讀、點名讀、開火車讀等。以多種方式、變化節(jié)奏讓孩子們在高效的、張弛有度的氛圍中始終保持積極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認字、讀詞、造句這樣有層次性,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fā)展語言,提高識字能力,在語言環(huán)境中學到的字詞是活的,帶著感情去記憶的東西是牢固的,教師以伙伴的身份參與學生的活動,營造了融洽的學習氛圍。也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學會了在生活中識字,樹立生活處處皆語文的大語文觀。

2、通讀課文后,提問:文中介紹了幾種農業(yè)的科技新成果? 在課堂中,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發(fā)言時間,學生暢所欲言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還會互相補充意見,完善見解,學生的思維在此基礎上生成,得到生長。

對不足之處:

1、課堂評價語不到位,沒有激勵所有孩子表達的積極性。

2、在語言文字訓練方面,還略顯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