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的教學設計參考6篇

時間:2022-12-30 作者:Iraqis 教學計劃

想必很多人在寫教學設計的時候都會將自己的教學策略表達清楚,為了提升大家的教學能力,可以及時將教學設計做好,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藥》的教學設計參考6篇,供大家參考。

《藥》的教學設計參考6篇

《藥》的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大體理解詩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3、使學生受到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

4、感受詩句的優(yōu)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1、直接揭題:泊船瓜洲

2、理解詩題,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自由說說。

(1)“瓜洲”,教師隨機畫畫簡圖。

(2)“泊”,教師提示注意字音與字意的聯(lián)系。

3、了解詩人。

學生交流有關王安石的資料,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背背積累的王安石的詩,

并適時提示學生注意王安石與江蘇的關系,了解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親在江蘇南京當過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過的,因此他把南京當作第二故鄉(xiāng)。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詩,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寫下的。)

二、抓字眼,明詩意。

1、初讀,讀準字音。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一水間(jiàn)數(shù)(shù)重(chóng)山照我還(huán)

2、再讀,理解詩意。

想一想,為什么這么讀?求學網(wǎng),聯(lián)系上下文解決。

(1)解決前三個讀音——理解第一句。

借助簡筆畫理解。

(2)解決第四個讀音——理解第二句。

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理解。(明月下,遙望家鄉(xiāng),自然想回家:“huán”)

(3)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

3、品讀,深化理解。

(1)讀讀詩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問產(chǎn)生?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a、、瓜洲隔著寬闊的長江,中山距離京口相當遙遠,但在詩人筆下那家鄉(xiāng)似乎離得很近,這是為什么?

b、為什么寄希望于明月將自己照著返回家鄉(xiāng)?

(2)引導學生釋疑,在此過程中體會詩人之思鄉(xiāng)心切。

三、想意境,悟詩情。

1、師描述情境:皓月當空,微風拂面,遠眺家鄉(xiāng),詩人的心兒早已飛回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美景仿佛宛在眼前。他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

引導學生運用積累的描寫江南春景的詩句進行描述。

2、引導學生將想象與現(xiàn)實作對比,體會詩人思鄉(xiāng)且無奈的內(nèi)心。

3、有感情朗讀。配樂朗讀。熟讀成誦。

四、品用詞,練語感。

(一)品評“綠”字

1、王安石寫詩每個字都要經(jīng)過仔細推敲,你知道詩中哪個字是王安石反復推敲才決定用它的嗎?

2、猜猜他曾用過哪些字?(到、過、入、滿……)

把這些字填進去讀讀,與“綠”字比一比,“綠”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結:是??!一個“綠”字,引發(fā)了我們學生多少聯(lián)想

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

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

(二)嘗試推敲。

現(xiàn)在,老師讓你們也來當一回小詩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該用哪個字合適?并說說為什么。

1、紅杏枝頭春意()。(旺、鬧、濃)

2、風乍起,吹()一池春水。(動、皺、翻、起)

五、自主小結,自主作業(yè)。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總結)

2、你認為這堂課應做什么作業(yè)。(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長進行鞏固或延伸,如配樂詩朗誦,畫畫情境圖,改寫散文或現(xiàn)代小詩等等)

《藥》的教學設計篇2

一、復習導入。

1、認讀詞語。

2、回顧主要內(nèi)容,說說你心目中的趙州橋

二、介紹趙州橋的第二個特點:雄偉堅固

1、學生讀第2自然段。

2、學生找這一段的中心句:趙州橋非常雄偉。

3、為什么說它雄偉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趙州橋非常雄偉"的

4、學生匯報交流:長度,寬度,建筑材料,形狀特點

5、引導學生體會大小橋洞的作用和這種設計的優(yōu)點。

6、播放"趙州橋"圖象資料,感受它設計上的巧妙,理解"創(chuàng)舉"。

7、看了這些資料,你想說什么你能用一兩句話贊美一下嗎

8、體會作者圍繞一句話把內(nèi)容寫具體的方法。

9、再讀第2自然段,

三、介紹趙州橋的第三個特點:美觀

1、學生輪讀課文第3自然段,談談自己讀懂了什么

2、"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趙州橋到底怎樣美觀呢引導學生想象龍的其他形態(tài)。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

4、齊讀,再次感悟作者圍繞一句話把內(nèi)容寫具體的方法。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齊讀最后一段。

五、總結全文。

談談學習感受。

六、作業(yè)設計

小練筆:

下課了,操場上真是熱鬧??!……

《藥》的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書寫“濃郁、流連、小徑、穿梭、流暢、引導、悄然、花繁葉茂、多姿多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后三個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4.體會盲童對生命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5.滲透法制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書寫“濃郁、流連、小徑、穿梭、流暢、引導、悄然、花繁葉茂、多姿多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

生:春天。

師:那你們喜歡春天嗎?

生:喜歡。

師:那春天到底在哪里呢?春天都有哪些景象呢?接下來,我們來聽一首我們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請同學們從中找出歌詞中找出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景象有哪些?(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生:(小聲跟唱)

師:聽完歌曲,請同學們告訴我春天在哪里?

生: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

師:回答得很棒。那春天有哪些景象呢?

生:有紅的花綠的草。

師:好,那么紅的花綠的草是通過我們的那個器官知道的?生:眼睛。

師:(提出疑問)那么一些雙目失明、失去視覺的盲人心中的春天又會是怎樣的呢?他們的世界是不是就是黑暗的呢?

生:不會。

師總結:沒有視力的盲人雖然不能用眼睛去觀察春天,但是他們心中的春天也同樣是多姿多彩、生機盎然的。因為他們是在用心靈出觸摸春天。引出課題《觸摸春天》。

二、聽短文錄音,領悟課文內(nèi)容

1、帶著問題聽《觸摸春天》的短文:用筆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并且勾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邊聽邊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聽完錄音,提問:本文有幾個自然段?生字詞劃出來了嗎?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誰做了什么事?(學生交流,討論,然后回答)

3.檢查預習情況,利用生字卡片,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認讀,并交流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

4.指名朗讀,進行評議。

三、再讀課文,自讀自悟。

1.講解課文1-4自然段。

2.默讀課文,邊讀邊在書上做出標注:寫一寫自己的感悟,畫出不懂之處。

3.教師組織全班同學交流讀后感受,重點圍繞“盲女安靜特殊在哪兒”來談。

四、課外延伸,滲透法制教育

1、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的第七條內(nèi)容

第七條全社會應當發(fā)揚人道主義精神,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yè)。

國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為殘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務。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城鄉(xiāng)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做好所屬范圍內(nèi)的殘疾人工作。

從事殘疾人工作的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努力為殘疾人服務。

2、小結:讓學生懂得,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yè),不能對殘疾人有歧視之心。

五、作業(yè)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其它描寫奇跡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作者的感受。

2、鞏固練習:自由讀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藥》的教學設計篇4

一、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體會筍芽兒思想感情的變化,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好第2題中的句子。

2.使學生知道筍芽兒在春雨姐姐、雷公公、小草弟弟的鼓勵下,勇于鍛煉,終于茁壯成長,初步培養(yǎng)學生自強自立的意識。

二、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1)《作業(yè)本》2比一比,組詞。(2)聽寫個別生字詞。

2.學習課文的第一段。

(1)出示課后1(1),指名讀第一段,其余思考。

(2)討論課后1(1),理解央求。

(3)想象表演:誰能來扮演筍芽兒,央求竹媽媽讓她到地面上去?(指名一至兩位學生即可,只需理解央求就行了。)

(4)在這段中,春雨姑娘、筍芽兒、竹媽媽的話分別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自由試讀)

①指名讀春雨姑娘的話,并說說應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為什么?

(溫柔、關心)(聲音要稍低些)然后齊讀。

②指名讀筍芽兒的話,說說該用什么語氣?

(撒嬌、畏縮)(聲音要尖嫩些)指導齊讀。

③指名讀竹媽媽的話,說說該用什么語氣讀?

(擔心、害怕)(聲音要粗些、快些)指導齊讀。

(5)齊讀第一段,并選好自己認為讀得好的對話部分站起來讀。

3.學習課文第二段。

(1)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學習第一段的。

(2)小結:①圍繞課后思考題,理解內(nèi)容。

②抓住對話部分體會,并感情朗讀。

(3)自學并反饋學習情況。

①筍芽兒聽了雷公公的呼喚,她怎樣做?(討論)

②自愿扮演雷公公、筍芽兒和竹媽媽,朗讀他們所說的話。其余學生進行評議。

③師生共同討論本段中對話應采用的正確語氣。

雷公公粗重(聲音低沉)

竹媽媽不放心(理解嘮叨)

筍芽兒堅決(音稍高、有力)

(4)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4、學習課文第三段。

(1)自學第三段。(用一、二段的方法。)

(2)討論,有感情朗讀。

小草:堅強、不屈不撓

筍芽兒:勇敢、自豪

春雨姐姐、太陽公公:關愛。

分角色讀,齊讀。

《藥》的教學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初步認識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同時能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計劃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熟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讀懂文章中蘊含的事理。

教學過程

一、直接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二、學生初讀課文,在讀通文章的基礎上初步理解課文,并學習文章“故事部分”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板書課文生難字詞。

2、學生認讀下列詞語,并勾畫出相關句子,再讀一讀。

相悖、雇請、生機勃勃、一命嗚呼、難逃厄運

蹤影、糟蹋、茍延殘喘、面目全非、罪魁禍首

3、學生瀏覽課文,簡要說說課文講了“鹿與狼”的什么故事?

4、引導學生文章第一部分。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故事簡述引導學生故事按“起因、經(jīng)過、結果”分成三個部分。

三、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讀懂故事中的事理,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1、引導學生讀課文最后一段。

t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找出文章中集中說明這個道理的自然段讀一讀。

2、抓住“一系列”引導學生結合文章“故事部分”體會第一句的表達作用。3、抓住“角色”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第二部分“狼與鹿的關系”

4、指導學生結合全文理解“事理”。

5、學生整體讀文章最后以自然段,結合全文體會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四、讀全文,引導學生總結所學。

五、讀文鞏固。

六、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預習《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3、完成生字詞書寫訓練。

4、完成練習冊。

5、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詞的近義詞或反義詞。

近義詞:相反( )限制( )

反義詞:強大( )兇殘( )

5、讀課文,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生機( )( ) 面目全( ) 一命( )呼

罪魁( )首 自由自( ) 茍延( )喘

附板書

14、鹿和狼的故事

保護鹿 殺了狼 (饑餓)

鹿多了 植被少了 鹿數(shù)量銳減

(疾?。?

道理: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

行動:科學地認識自然

《藥》的教學設計篇6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一百多年前法國軍隊的一名普通的炮手,為祖國的利益親手炸掉被侵略者占據(jù)的家園的故事。

全文以對話的形式,以人物神態(tài)描寫形象突出了主人公炮手的復雜內(nèi)心世界,贊頌了他令人欽佩的奉獻精神。

(1)抓住重點詞語“蒼白、煞白、慘白”進行前后對比,讓學生猜測,炮手的心理是怎么想的?他為什么臉色煞白?為什么流下了大粒的汗珠?他為什么又流下了兩行熱淚?逐步走進炮手矛盾、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其次對文中另兩處人物神態(tài)的對比,側(cè)面突出炮手形象,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2)嘗試在課文多處留白處發(fā)揮學生合理想象,真正走進炮手內(nèi)心。如想象炮手心理活動、想象對子座紅瓦白墻的房子、想象炮手家園的美好,感受一切來之不易,引導學生感受炮手緊張、復雜、痛苦的心理,感受到炮手行為的偉大。

(3)佐藤學在《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提到過“應對”的問題。學生拋過來的球你接住了嗎?怎樣接?以什么樣的方式“應對”?這一點在這節(jié)課上沒有落實。賈春雨說:“我認為德軍正在等著法軍開炮,有可能也拿著望遠鏡看著法軍?!边@時,我一下子懵了,還有這樣的想法——反向思維???我立刻追問:“你為什么會這樣想?”她認為兩軍交戰(zhàn)就是雙方對峙。孩子們對戰(zhàn)爭了解太少,這篇文章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我們無法還原當時的場景。我的教學機智不夠靈敏,沒有抓住孩子的閃念。其實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戰(zhàn)機”,戰(zhàn)場上瞬息萬變,戰(zhàn)機稍縱即逝。如果雙方對峙,那就看誰先打出這一炮。誰搶先,誰就獲勝。所以,“炮手的前額滾下了大滴的汗珠”,他緊張、心疼、擔心。緊張的是不敢違抗命令,心疼的是自己親手建造起來的房子就要灰飛煙滅,擔心的是不能延誤戰(zhàn)機,如果延誤,巴黎就會淪陷,法國就會滅亡,千千萬萬法國人民就會無家可歸。炮手的心情是非常復雜的。

但上完這節(jié)課之后自己總覺得不夠味,沒有夠到文脈,沒有深刻的體會到炮手當時的心情。本堂課教學中,我本人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關注還做得不夠,學生學習主動性沒有被最大程度激發(fā)出來,學生對炮手當時的心情體會的還不夠深刻,給學生讀的時間和思考的時間還不夠充足,今后還需多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