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一歷史教學計劃參考6篇

時間:2023-02-02 作者:Fallinlove 教學計劃

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計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提前寫好教學計劃可以保障我們的教學進度不受影響,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2023高一歷史教學計劃參考6篇,感謝您的參閱。

2023高一歷史教學計劃參考6篇

2023高一歷史教學計劃篇1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學習歷史必修“政治文明歷程”,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個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fā)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都沒有養(yǎng)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學習搜集歷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并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fā)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fā)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從xx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強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

就是要將課標要求的基礎知識記憶牢固,理解準確。要注意研究在復習中怎樣把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專題問題、熱點問題聯系起來;要研究怎樣整合教材,怎樣加強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之間的嫁接與聯系,怎樣整合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之間的聯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把主干歷史知識扎扎實實地掌握起來,達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運用靈活。

2、加強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針對前面分析的學生在知識遷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維能力、審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要采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樣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怎樣在復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陳述性的史實,轉換成問題性的素材,把說史變成問史和疑史,鼓勵學生尋找史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系,把歷史的知識序列變成史實的問題序列。

(2)研究怎樣提高學生理論認識能力,即學會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理論觀點轉化為認識歷史的思維方法,用以全面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落實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即怎樣把各種能力培養(yǎng)與具體的歷史知識相結合,與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結合;怎樣把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教學、測試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各種教學活動中,做到能力培養(yǎng)內容化、方法化、經?;?,以期切實提高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基本能力。

(4)研究采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能夠正確理解材料信息的含義;能夠準確概括提煉有效信息;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3、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guī)范性

初步設想通過老師明確要求和樣卷展覽、個別指導、限期做到等四個環(huán)節(jié)來落實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guī)范性的訓練。

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達到三個教學目標:一是放慢速度,夯實基礎;二是理清線索,構建結構;三是注重能力,接軌高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內容,優(yōu)化教學模式,以期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五、專業(yè)成長計劃

本學期繼續(xù)努力學習,廣泛涉獵本學科、現代教育技術以及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的理論,并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對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要有更明確的認識,并積極參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2023高一歷史教學計劃篇2

一、指導思想:

在學校教學領導小組的宏觀部署下,在教務處、教科室和高一年級組的統籌下,以提高學科教學教育質量為目標,積極學習課程教學改革思想,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

二、對教學各個層面的要求:

1、集體備課。本學期的高一歷史備課要做到既有結合又有個性發(fā)揮,新老合作,取長補短。本備課組共同收集整理教學資料并做到資源高度共享。每人在講授新課前認真鉆研教學內容,并于備課組會上作教材分析發(fā)言,同時要將教學該內容期間提供所有材料供本備課組成員參考。杜絕不加修改的使用別人教案或直接使用從網上下載的教案,要求做到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處理。

2、教學要求。本學期所有班級的教學都要以“立足課本、狠抓基礎、培養(yǎng)習慣”為教學指導思想,做到“起點要低,講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課、作業(yè)、筆記、積極思維、自主學習等行為習慣。堅持抓學生基本素質的積累。另外,在強化班和普通班教學方面是不同的,老師在教學的實施、目標方面要有一定的區(qū)別。

三、在課堂教學上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不停留在簡單地傳授書本知識,對教材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努力挖掘趣味性的東西,實際生活中能碰到的情況,時事新聞等,引入到教學中,達到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把書本中枯燥的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取得進步。

2、注意從實例出發(fā),從感性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比較相近的知識點;注意從已有知識出發(fā),啟發(fā)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比較問題和歸納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組織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

1、每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活動。做到“三定”――雙周四下午為固定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教學中遇到問題隨時討論;每次活動有明確的內容;每課或聯系較緊密的幾課定一中心發(fā)言人,負責教學的整體設計,提出教學的設想,大家討論補充,探究最佳方案,實現資源共享。做到“三備”――解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采取的具體教學方法,特別側重學生學習式的設計。做到備課組“目標統一、內容統一、進度統一、作業(yè)統一、測試統一”通過教師間的合作探究,提高整體的備課質量和教學質量,爭取每節(jié)都是優(yōu)質課。

2、組織教學研究課,加強集體聽課、評課,并積極向其他備課組學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和新型教學模式的形成。

3、積極參加校內外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并努力出色完成年級組交給的各項任務。

五、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

第七周(3.19—3.24)專題一第1——3節(jié)

第八周(3.25—3.31)專題一第4節(jié)、專題二第1——2節(jié)

第九周(4.1—4.7)清明節(jié)放假、專題二第3節(jié)

第十周(4.8—4.14)專題三第1—3節(jié)

第十一周(4.15—4.21)復習迎考

第十二周(4.22—4.28)期中試卷

第十三周(4.29—5.5)五一節(jié)放假

第十四周(5.6—5.12)專題四、專題五第1節(jié)

第十五周(5.13—5.19)專題五第2——4節(jié)

第十六周(5.20—5.26)專題六第1——3節(jié)

第十七周(5.27—6.2)專題七第1——3節(jié)

第十八周(6.3—6.9)專題八第1——3節(jié)

第十九周(6.10—6.16)必修三專題一第1—3節(jié)

第二十周(6.17—6.23)專題一第4節(jié)、專題二第1節(jié)

第二十一周(6.24—6.30)端午節(jié)放假、專題二第2—3節(jié)、復習迎考

第二十二周(7.1—7.7)復習迎考第二十三周(7.8—7.14)復習迎考

2023高一歷史教學計劃篇3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傮w來說,作為高一新生,對于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為主題,著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采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于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系。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中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0%,優(yōu)秀率為25%

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5%,優(yōu)秀率為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方法,養(yǎng)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wěn)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范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tài)。上課力求精干、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后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后反饋,每節(jié)課后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后,進行總復習和考核,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匯了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2023高一歷史教學計劃篇4

一、指導思想

深刻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優(yōu)化教師的教育理念,僅僅圍繞高中歷史學科的五個核心素養(yǎng)——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有效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提升教學效果。

二、現狀分析

1、高一年級共有班級10個,共分三個層次,創(chuàng)新實驗班2個,實驗班4個,省招班4個。學生層次豐富,但總體素質比較高。

2、教師方面,高一年級共有兩位歷史老師,兩位老師同時還擔任高二部分歷史會考班的教學工作,課時任務重。

3、隨著近年來歷史會考難度的增加,并適應新一輪高考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迫在眉睫,而高一年級作為起始年級,其重要性顯而易見。

三、工作思路和目標

1、“興趣是的老師”,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踐行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作用。

2、夯實學生高中歷史學習的基礎,制定合理的教學和復習計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3、參加市區(qū)教研活動,并積極開展組內的聽評課交流,加強集體備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重點工作

1、有效進行分層教學

措施:針對高一年級三個班級層次之現狀,應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創(chuàng)新實驗班及實驗班在教學中除了進行常規(guī)教學外,更應注重學科綜合能力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省招班則更注重常規(guī)教學,再此基礎上努力提高學科能力。

2、高一歷史劇(12月)

措施:提前制定計劃,安排相關人員和具體任務。11月布置到各個班級,進行劇本編排和演練。

3、歷史講座(12月待定)

措施:提前聯系確定講座專家。此項為待定。

2023高一歷史教學計劃篇5

新學期又開始了,為使今后的工作能更順利的開展,特制定此工作計劃,請領導多多批評指導。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學習歷史必修“政治文明歷程”,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個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fā)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都沒有養(yǎng)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學習搜集歷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并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fā)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fā)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強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

就是要將課標要求的基礎知識記憶牢固,理解準確。要注意研究在復習中怎樣把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專題問題、熱點問題聯系起來;要研究怎樣整合教材,怎樣加強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之間的嫁接與聯系,怎樣整合選修模塊與必修模塊之間的聯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把主干歷史知識扎扎實實地掌握起來,達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運用靈活。

2、加強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針對前面分析的學生在知識遷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維能力、審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要采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樣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怎樣在復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陳述性的史實,轉換成問題性的素材,把說史變成問史和疑史,鼓勵學生尋找史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系,把歷史的知識序列變成史實的問題序列。

(2)研究怎樣提高學生理論認識能力,即學會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理論觀點轉化為認識歷史的思維方法,用以全面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落實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即怎樣把各種能力培養(yǎng)與具體的歷史知識相結合,與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結合;怎樣把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教學、測試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各種教學活動中,做到能力培養(yǎng)內容化、方法化、經?;?,以期切實提高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基本能力。

(4)研究采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能夠正確理解材料信息的含義;能夠準確概括提煉有效信息;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3、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guī)范性

初步設想通過老師明確要求和樣卷展覽、個別指導、限期做到等四個環(huán)節(jié)來落實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guī)范性的訓練。

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達到三個教學目標:一是放慢速度,夯實基礎;二是理清線索,構建結構;三是注重能力,接軌高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內容,優(yōu)化教學模式,以期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五、專業(yè)成長計劃

本學期繼續(xù)努力學習,廣泛涉獵本學科、現代教育技術以及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的理論,并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對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要有更明確的認識,并積極參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2023高一歷史教學計劃篇6

一、指導思想

在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的教學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等納入課程,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因此物理課程教學的構建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注重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五章分別是:聲現象、光現象、透鏡及其應用、物態(tài)變化、電流和電路。具體章節(jié)又可分為: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議議、sts、科學世界、動手動腦學物理幾大個板塊。全書共計:探究9次、演示12次、想想做做、想想議議24次、sts、科學世界16次、動手動腦學物理23次。

三、學情分析

我任教的八年級兩個教學班,每個教學班約四十至五十名學生。他們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他們虛心好學有進取心;他們有明確的是非觀,獨特的情感體驗;他們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但也有部分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的興趣不濃,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多關注、多多幫助他們。

四、教學要求

(1)結合科學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構建具有特色的物理課程教學,注意不同學科間知識與研究方法的聯系與滲透,使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聯系,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yǎng)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

(3)通過基本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規(guī)律,使學生能逐步客觀地認識世界、理解世界。

(4)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fā)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

(5)通過科學想象與科學推理方法的結合,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

(6)通過展示物理學發(fā)展的大體歷程,讓學生學習一些科學方法和科學家的探索精神,關心科技發(fā)展的動態(tài),關注技術應用帶來的社會進步和問題,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五、具體措施

1、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fā)展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在了解和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中擁有滿足感及興奮感。

2、書本為主、實驗為輔進行教學,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并將信息技術滲透于物理教學之中。

3、以自學探討為主、講授為輔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解決問題或作決定時能嘗試運用科學原理和科學研究方法。

4、運用實驗或實踐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樂于參與和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活動,在實踐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等。

5、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立思考,勇于有根據地懷疑,并尊重事實、大膽想象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6、教育學生關心科學發(fā)展前沿,養(yǎng)成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7、更新評價觀念,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構建多元化、發(fā)展性的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教師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