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教學反思5篇

時間:2022-12-07 作者:Kris 教學計劃

說到教學反思,想必很多教師都在為怎么寫感到頭疼吧,眾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學反思無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種,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寶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國寶教學反思5篇

國寶教學反思篇1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質量,這是我們做教師工作的亙古不變的探究話題。在課改教學過程中,我校創(chuàng)建的“三高”課堂分步教學法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它減負增效充滿生機、充滿和諧的課堂氛圍的藝術魅力,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下面結合自己在“三高”課堂匯報課的活動中做的《傷仲永》第一課時的教學,談“三高”課堂分步教學法的幾大特點。

第一,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叭摺闭n堂首要環(huán)節(jié)就是要公布教學目標,體現(xiàn)課堂的重難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朗讀和翻譯。朗讀的重點是讀準字音和掌握句中停頓,其中掌握句中停頓又是難點。翻譯的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掌握常見的文言現(xiàn)象,其中掌握常見的文言現(xiàn)象又是翻譯的難點。這樣做能很好地起到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作用。

第二,實施分步教學,有序地完成教學目標。每節(jié)課教學目標不是單一的,如何有序地完成教學目標,分步教學法是切實可行的好方法。我在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時,設置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步驟一,檢查預習環(huán)節(jié),首先掃除同學們認讀方面的字詞障礙。步驟二,讓同學們試讀課文,尋找句中停頓的規(guī)律。步驟三,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匯和常見的一些文言現(xiàn)象,總結翻譯文言文的規(guī)律。步驟四,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知識反饋。步驟五,留體驗、創(chuàng)新式作業(yè)。這樣把教學內容科學地劃分幾部分,分散了重難點,學生化整為零地學習,即減少了學習的難度,又循序漸進地掌握了知識點。

第三,自學與討論相結合,高效率地梳理知識點?!叭摺闭n堂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重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特別是在自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人人參與;在討論環(huán)節(jié)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高效率地梳理了知識點,并在反饋環(huán)節(jié)中,很快地鞏固了知識點,達到了高參與率、高效率和高達標率的教學目的。

國寶教學反思篇2

一年一度的“成長杯”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已經落下帷幕了仔細回想自己上課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和那些前輩們對自己的教誨,我至今還深受啟發(fā)以后我得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一是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準確地抓住文章的重難點其實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特點我上的《國寶大熊貓》一課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有說明的對象、說明對象特點、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說明的語言等等,這些內容都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去把握的可是文章很長,如果我們想在一節(jié)課中把所有的內容都交給學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個時候我就抓住文章的重點來進行教學,把了解大熊貓的特點和習性及成為國寶的原因作為認知目標,把品味文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作為技能目標,把了解大熊貓的生存現(xiàn)狀以及提高保護動物的意識作為情感目標,這樣進行課文的處理就不會面面俱到,同時較好地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的任務

二是對學生的引導所進行的問題設計要非常明確今天課堂之上,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學生對我提出的兩個問題都能夠按照正確的指令來進行展開,我很高興這一點與其說是我的細心,還不如說是李老師對我的及時點撥這樣的細節(jié)在我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時時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進一步提高問題的導向性

三是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要訓練學生面對聽課的教師,自然是有些緊張,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但是今天的這堂課,原來一些很優(yōu)秀的同學也不敢站起來回答問題了,說明了我在平時的訓練還是太少了,今后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總之,一節(jié)課已經上完了,但對一節(jié)課的反思還遠遠不止以上這些,教無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還要向各位同事們認真學習啊

國寶教學反思篇3

在教學片段一、二中,我運用語言創(chuàng)設了各種語言情景,指導學生朗讀。

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中,我為了讓學生感受藏北草原那溫柔的美,為了讓學生將這種溫柔的美以讀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我設計了這樣一段過渡語:如果你是一只小羊,在這綠綠的,柔柔的草原上,聽著牧羊姑娘輕輕的歌聲,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優(yōu)美的語言將學生引入了 草原風景中。這樣學生身臨其境,再加上課前有關草原的秀美畫面,喚起了學生身心的愉悅,形成了難忘的印象。這時學生的進入了一種溫柔的境界之中,這種感覺是溫馨的,甜蜜的,安全的,如同在媽媽的懷抱中一樣。有了這種體驗,感受之后,學生在朗讀這一段文字時,將句子中綠綠的,輕輕的,靜靜的這些地方讀得較輕,把草原那種靜謐,和諧的美讀了出來,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一幅溫柔,恬靜的美麗畫面。我個人覺得學生的讀跟學生的生活經驗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加進了生活的經驗,加進了對生活的不同體現(xiàn)。

當學生讀到“綠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這綠色的生命中點綴著一些星星般的五顏六色的花兒。像是許多花蝴蝶在草坪上飛舞。遠處,小河像一條銀色的帶子在眼光下閃閃發(fā)光?!睂W生在讀這一部分時,進行了想象,在想象中,他們仿佛看到了,清新、碧綠的草原上一陣風吹過,如蝴蝶般的花兒在上下飛舞。明亮,清澈的小溪潺潺地流著。所以學生的讀中充盈著美麗和活力,浸透著清亮與清新。在想象中讀,讓學生走進了文本。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語句,體會出了情味,讀出了語感,激起了學生鮮明的“內心視象”,引起他們內心感受與情感的共鳴。

國寶教學反思篇4

?水鄉(xiāng)歌》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7單元中的一篇優(yōu)美的詩歌。詩歌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點,勾勒出一幅鮮明,形象,秀美的水鄉(xiāng)風光圖。詩歌贊頌了水鄉(xiāng)秀麗的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fā)了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共三節(jié),字數(shù)相等,勻勻押韻,富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第一小節(jié)寫水多,說明水鄉(xiāng)的自然資源豐富;第二小節(jié)寫船多,表現(xiàn)水鄉(xiāng)人民的勤勞;第三小節(jié)寫歌多,說明水鄉(xiāng)人民生活的幸福。 詩歌每一小節(jié)的開頭都采用問答的形式,回環(huán)復沓,瑯瑯上口,是一篇訓練朗誦的好材料。 學生經過一年半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識字的能力,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讀課文,有一定的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的能力。下面,我從以下幾點,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反思:

一、溫故而知新,復習舊知識事為新知識的構建引路搭橋,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接觸過描寫水鄉(xiāng)識字詞串,對水鄉(xiāng) 有一定了解,已經形成一定感知。在教學中,學生初讀前,就要求讓學生讀了課文后就聯(lián)系之前學過的《識字1》來說說你對江南的印象,這一步通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己尋求問題的答案,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發(fā)揮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到自己的力量,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為以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課文配有描繪水鄉(xiāng)風貌的插圖,在教學中我就以此突破學生難理解的疑點,對于白帆片片像云朵的指導,我就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進行想象,幫助學生進入詩歌的境界。通過生動的語言、圖畫,再現(xiàn)與課文有關的情景,使學生再現(xiàn)表象,形成新表現(xiàn),產生各種不同的情感體驗,產生強烈的愿望去閱讀課文。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還有很多令人遺憾的地方。如讀的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了,但離讀美還有一些距離。還有就是練習續(xù)寫、仿寫詩歌這方面的意識還不夠強。葉圣陶曾說過: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讀是閱讀的基礎,運用才是學習的目的,要使學生真正將課文中的規(guī)范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必須設計遷移運用的練習,讓學生在說寫中學會運用規(guī)范的語言。上好一節(jié)課是要千錘百煉的,再給我一些時間,我會上得更好!

國寶教學反思篇5

本課導入的設計,我進行了三四次的設計。一是采取師生問話的形式,同學們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體現(xiàn)少年兒童聰明智慧的故事?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事后發(fā)現(xiàn)學生回答的問題要么是學生太熟悉的,老掉牙!要么是學生根本沒有聽過的,如果讓一位學生講下來,可能導入的部分就要五六分鐘,從時間上不劃算,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二是老師直接導入,自古以來,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我們今天也來了解這樣一位兒童——陳元方。事后想到這既然是堂公開課,怎樣讓學生和聽課老師迅速進入狀態(tài),還是讓老師講個故事好些(譚君的建議)。這樣決定下來,我在一個班就以文彥博樹洞取球的故事導入,結果發(fā)現(xiàn)我的故事還剛講一半,學生就把最終的情節(jié)說出來了,搞得老師講故事有點尷尬。在賽課的前兩天,陳君告訴我有個好故事,陳元方十一歲時也有個巧妙應答的故事,與本課元方七歲時的故事,有種水天相接的感覺,最終敲定教師講《元方善對》的故事。

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就是文言字詞的積累,如期、舍、去、顧、尊君、家君,如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目的,我當初設計了幾個成語讓說意思,如不期而遇、舍近求遠、瞻前顧后。有幾個班我是分為兩大版塊來進行的,先積累后運用,結果發(fā)現(xiàn)這種模式不靈活,說成語意思有點費時間,干脆直接就就字論字還好些,積累一個詞語,運用一個詞語,課堂顯得更緊湊。另外老師還補充了一個表尊稱與謙稱詞語的知識,家大舍小令外人(謙稱一家人中比自己大的用家字,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尊稱別人用令字),小知識,寬天地,學生受益匪淺。

本堂課上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學生主宰課堂。從開始的自主學習,學生自由朗讀,讀準通假字,小組合作學習,疏通大意,學生質疑,到學生分角色讀,學生表演,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在知識的掌握方面由易到難,到課內到課外,在能力的訓練方面由淺入深,由動口到動手,由朗讀到辯論,在情感價值觀的體驗方面由誠信到寬容,由做人到處世……回想起譚局長(玉蘭)的一句話課堂要讓學生squo;亂squo;起來!真是無不道理。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正襟危坐,這樣的課事倍功半。

本堂課也有不足之處:一是學生齊讀后,老師的掌聲有點突兀的感覺;二是學生精彩的表演后,教師評價不到位,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分角色朗讀不自然;三是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仍然是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