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英語教學反思5篇

時間:2023-01-21 作者:Lonesome 教學計劃

會寫教學反思是教師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但是寫得深刻詳細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學反思是老師對教育過程思考的一種文字報告,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上師英語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上師英語教學反思5篇

上師英語教學反思篇1

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又是在教學活動中得以體現(xiàn)的。因此,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的可靠保障。今天我所教授的內容是pep小學英語 unit3 的第2課時,整個活動設計的圍繞“how are you? / i’m fine. / very well,thank you… .” 這幾個重點句型展開。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我擯棄了傳統(tǒng)英語教學所采取的“你教我學”的教學方法,千方百計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寬松愉悅、民主和諧的英語氛圍。

在課前熱身階段,我有意識地安排了《if you are happy》這首歡快歌曲的演唱,以此減輕學生們對上公開課的緊張感。然后采用游戲“magic eyes”的形式復習本單元的單詞,對于四會單詞進行拼讀,三會單詞進性詞組及句子的擴充操練,black,black stand up;pink,pink sit down;等,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加了詞匯量.

在呈現(xiàn)部分,我根據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先通過創(chuàng)設“尋找老師的盒子“這一情景活動逐一呈現(xiàn)重點句型。之后,再組織學生通過有趣的游戲和小組或結對問答進行操練,學生興趣高漲,促進了句型的內化、吸收并能將之融入對話練習。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中積極參與,大膽實踐,既鞏固當前所學的知識,又為下一步將要開展的句型教學做準備,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當重點句型在這種科學合理的安排下完成之后,我又帶領學生回到書本,學習part a,完成part c、d,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自覺的組織、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句型,讓新知在運用中鞏固。這樣,既加深了對詞匯、句型的深刻理解和運用,又提高了記憶效果。

最后的homework我布置學生回去根據今天所學的句型設計一段對話,以此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操練機會和充分展示的空間,引導他們將學習內容和自己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創(chuàng)作的靈感,加大了語言的輸出量,使他們身臨其境、各抒己見,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也讓他們體驗了學習成功的快樂。

在其他老師的詳細點評下,也讓我意識到一些需改進之處:語音語調方面,教授新單詞時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靜聽、細看、再模仿的習慣,當學生朗讀單詞時,老師一定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口型,以便及時糾正錯誤讀音。對于語調的培養(yǎng),可以采用升降符號、手勢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及模仿??偨Y:對于課堂知識的最后總結,也要少采取老師說學生聽的方法,而應多設計老師問學生答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不光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再次復習鞏固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中,也讓老師再次了解學生對本課時教學目標的掌握情況。

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我將繼續(xù)努力學習,探詢更為有效的的英語教學方法,研究英語課程標準,設計針對性強的,內容豐富的課堂教學,努力做的更好。

上師英語教學反思篇2

今天有幸參加了xx市小學英語教師階段性培訓,聆聽了劉xx老師講解的教學設計的相關問題,對于新任教師的我而言,這樣的培訓正是一場及時雨。

劉老師在講座中提到,教學活動設計有以下幾項要點:

1、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即要利用學生腦海中已有的知識儲備來引導我們的教學。就拿英語教學來說,低年級的孩子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音標,面對不認識的單詞很容易產生畏懼心理,這時就需要英語老師鼓勵孩子們利用學過的漢語拼音的某些拼讀方式去試著拼讀單詞。隨著拼讀次數的逐漸增多,漸漸地學生自己就會從漢語拼音拼讀方法中摸索出一套英語單詞的拼讀方法,再碰到不認識的單詞心里也不會害怕了,同時這也對學生的英語語感的形成有一定的幫助。

2、學生的動機能引導學生的學習。心理學中動機的定義是:“推動人從事某種活動,并朝一個方向前進的內部動力,是為實現(xiàn)一定目的而行動的原因。”學生有了學習英語的意愿,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他才能夠明白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而這種動機的激發(fā)離不開老師的激勵,比方說,上課時單純的傳授知識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地“無知”一下,讓學生體驗一下“當老師”的感覺。學生為了能夠給老師“上課”而認真學習,努力思考,激發(fā)出了他們想要學的動機,知識的傳授就變得有趣多了。

3、學生認知的方法影響他將來的學習方法。學習中僅僅有動機是不夠的,還要有適當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的形成離不開學生的認知方式。學生是由具體認知過渡到抽象認知,或者是由抽象認知過渡到具體認知,或者是兩種方式交互進行,都會影響他將來的學習方式。

4、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小學階段的孩子思維比較直接,認識事物時主要是通過感性認知的方式,這就需要教師多用直觀的、具體的方式來講授課程,就英語學習來說,圖片、聲音及動畫可以將抽象的單詞、句法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教學設計是一節(jié)課的基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深挖教材,認真研究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爭取讓孩子們樂學、好學英語。

上師英語教學反思篇3

本單元課文呈現(xiàn)了以愛心義賣為場景的購物活動。讓學生學會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買賣對話,并且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知道如何詢問東西的價格及回答。

本節(jié)課為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所呈現(xiàn)的內容為story time部分。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聽、說、讀練習了shoes、socks、umbrella等單詞,并學習了how much is it?和how much are they?的句型以及相應答句。

一、創(chuàng)設情境,自然導入

通過和學生的free talk,呈現(xiàn)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里的情境,自然導入到詞匯和句型的教學,教授了shoes、socks、umbrella和how much is it?how much are they句型以及相應的回答。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們的愛心,為后面課文中的義賣做了鋪墊。

二、編寫歌曲,激發(fā)興趣

英語歌曲一方面能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另一方面,還能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氛圍,讓學生在音樂中享受英語,學習英語。我利用了《兩只老虎》的旋律,把所學的重點句型編入歌曲中,讓它們得到了練習,并且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形式多樣,學習新知

四年級的學生需要大量的口語練習,讀是寫的基礎。多讀能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也有助于他們以后的英語書寫。這節(jié)課,我運用力多樣的朗讀形式,通過讓學生一起讀、小組讀、個人讀等方式,練習了新授單詞和句型。

四、布置任務,強化新知

“任務型教學”是非常適合小學生英語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能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語言運用力和語言表現(xiàn)力。

在consolidation”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置了四個任務,完成了這四個任務就能幫賣火柴的小女孩籌集20元。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任務,既激發(fā)了興趣,又強化了新知。

上師英語教學反思篇4

我講的是小學三年級下冊英語unit 4 where is my car? part a,本課的教學為單詞desk, chair , on, under, in 和句子--where is the ruler? --it’s under the chair! 單詞的教學其實很枯燥,學起來無味,針對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我運用了大家熟悉的小豬佩琪來導入新課的學習,設計了不同的游戲和操練方法來學習這幾個單詞。學完單詞后利用小練習檢測學生對單詞的掌握情況,從而引入句型的學習。之后又呈現(xiàn)圖片來練習句型。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一些平常不怎么積極發(fā)言的同學這次也踴躍發(fā)言。

整堂課上完之后,雖然有成功之處,但也發(fā)現(xiàn)一些不足。那就是我的語速有點快,這樣的話全英教學就顯得有點難以接受,有些課堂用語學生聽得不是很清晰,這樣就導致學生不能夠很清楚地理解教師發(fā)出的指令的意思,使學生回答問題時無從下手。在句子操練環(huán)節(jié)還是有亂糟糟的感覺,安排還不夠細致。這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急需改進的地方。

通過這次上課,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應該真真正正地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發(fā)展,把學生的學習細胞積極調動起來,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上的小主人。

上師英語教學反思篇5

英語教學作為一門語言的教學,其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技能,即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其課堂教學具有不同于其他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我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根據中學教材的內容編排突出了對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采取了指導性的學案模式,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運用。英語的課堂教學應當反映這種特點,以用為主,樹立一種“大英語教學觀”,讓英語教學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首先是教師觀念的轉變。英語教師要轉變的第一個觀念是:英語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言語技能的教學。過去,由于考試指揮棒的影響,英語教師過分強調英語知識的教學,結果培養(yǎng)了一批“啞巴英語”“聾子英語”。這次中學英語教材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tǒng)考試的“余威”仍在,考試依舊是教學的指揮棒。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是應該懂得如何在這兩點找到一個平衡點。值得高興的是中學英語教學大綱適時進行了調整,明確規(guī)定將降低語法試題的難度,減少知識性的客觀題,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能力,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

教師觀念轉變的第二個方面是:由以本為本向以用為本轉變。英語語言是一門不斷發(fā)展的語言,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為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英語教材只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媒介,學生要學好英語就必須融入英語的海洋,跟上英語發(fā)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時常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隨時把鮮活的英語輸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英語,能夠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當今流行的email(電子郵件),surf on the internet(網上沖浪),clone(克隆),netizen(網民)等。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不能體現(xiàn)語言的生動性,而多種教學方法可以刺激學生的不同興奮點,抑制大腦疲勞。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方法的運用有了廣闊的天地。無論哪種教法,其基本出發(fā)點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應當是學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課堂教學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英語學習的特點決定了討論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特殊意義。英語課的討論法應具有更廣泛的內容,更自由的民主氣氛,不但可以討論本課的問題,而且可以用英語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縱論國內國際的是是非非。而討論課是在考驗老師對整個課堂的駕權能力,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經常有學生在討論課時不用英語,或者是說與本堂課毫無聯(lián)系的話題,這需要老師時常督促。

在這一年的教學活動中,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如持課堂紀律,如何使教學活動在一種輕松,民主的氣氛下進行。到底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用何種姿態(tài)面對學生。老師在不能體罰的情況下,還能采取哪些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些都是我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