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寫好教學設計,才能促使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大家可以做好相關的教學設計,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柳葉兒教學設計6篇,供大家參考。
柳葉兒教學設計篇1
學習目標:
一、體會作者童年的“苦”與“樂”。
二、認識過去的童年,了解時代的變遷,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學習時數(shù):
1課時
學習內容和步驟:
一、課前學習:
1、查字詞典;把文中的重點詞語及注音解釋抄寫在積累本上。
2、向長輩了解他們的童年生活。
3、試著嘗嘗過去人們吃的食物,諸如野菜、柳葉兒等等。
二、課堂學習
(一)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展示預習成果。
(1)向大家介紹你所積累的生字、詞語。
(2)交流你所了解到的長輩的童年生活趣事等。
2、速讀全文,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明確這篇敘事散文是以“柳葉兒”為線索,敘寫“我”在饑荒歲月里的童年趣事。)
3、獨立思考:作者圍繞“柳葉兒”從哪幾方面來寫童年的?
(試著用一個表示動作的字概括)
戀柳葉兒——搶柳葉兒——吃柳葉兒——詠柳葉兒
(二)合作學習,探究理解。
1、討論交流:
(1)本文重點寫到搶柳葉兒吃,你身臨其境的感受一下,這在當時是件“極苦的事”還是“最樂的事”?
(2)在“我”看來“柳葉兒”的味道如何?
(在文中找出依據(jù)并作分析)
2、質疑解疑:(同桌討論)
組織引導學生結合課后練習二研讀重點語句,學生回答可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但不能脫離當時和現(xiàn)在的特定時代背景,不能離開兒童的心理特點。
3、融合情感:(小組討論)
作者對“柳葉兒”具有何種感情?
(師作引導,結合飽含感情的語言。)
4、積累學習:說說你所知道的詠柳的詩句。(學生交流)
5、小結。
(三)拓展延伸:
根據(jù)你所了解到的自己的父母或長輩的童年吃的食物,與你的童年吃的食物作一對比,以“吃”為話題,口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三、課后學習:
將“拓展延伸”的內容進一步完善,整理成書面材料,寫到練筆本上。
柳葉兒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賞析具體的.句子,領略寓情于景的寫作技法,豐富語言情感積累。
2、領會本文所表現(xiàn)的童年之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本文生動描寫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課文“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感情的內涵,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1、“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感情的內涵。
2、生動描寫的方法。
3、一些語句飽含的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完成《目標與檢測》自主預習1、2。
2、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3、作者圍繞“柳葉兒”從哪幾方面來寫童年?試著用幾個動詞概括。
三、合作學習,探究理解
1、本文是一篇寫童年趣事的散文,結合全文找找童年的我“樂”在何處?
2、對于童年的這種快樂,現(xiàn)在長大成人的作者回想起來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滋味?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出這一點呢?
四、拓展延伸
?挖薺菜》選段。
五、掩卷沉思
1、過去人們吃柳葉兒、吃野菜是生活所迫,在我們今天的餐桌上,會不會見到樹葉、野菜?與課文所寫的情況有什么不同?
2、在物質不缺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六、作業(yè)設計
1、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們對柳葉“又是吟詩,又是作畫,又是感嘆它的多情,又是贊賞它的多姿”,請從你的積累中回憶出寫柳的詩句。(不少于3句)
2、有人說:苦難是一筆財富。你怎樣看待這種說法?就苦難這一話題寫一段感悟。(50字左右)
七、板書設計
柳葉兒
宋學孟
事:戀—————搶—————吃—————贊
情:苦中帶澀,盡在樂中
理: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
柳葉兒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儲備點
1、掌握書下面的生字詞。
2、進一步了解生動描寫的方法。
(二)能力培養(yǎng)點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能力。
(三)情感體驗點
學生理解“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內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生動描寫的方法。
難點:“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感情的內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及相應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塊:整體感知(20分鐘)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導入:播放柳樹圖片,欣賞詩歌《詠柳》。
問題設計:你吃過柳葉嗎?那是什么味兒呢?
觀賞圖片,體會詩歌詩意。
猜測,品嘗柳葉。
2、
檢查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詞。
學生拼讀生字,口頭解釋詞語。學生評價、糾正、明確
3、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學生聽讀,感受文章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4
問題設計:你能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嗎?
學生回答,學生糾正,明確
5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學生劃分層次,學生糾正,明確
第二塊:深入探究(15分鐘)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問題設置:品嘗柳葉是苦中略帶澀的滋味兒,
為什么還要品嘗?
學生回答,學生糾正,明確
2、
問題設置:搶柳葉兒吃,這本來是一件極苦的
事,但童年的我卻感到無窮的樂趣。討論:童
年的我為什么會感到“最樂”?“樂”在何處?
學生思考,自由發(fā)言,明確
3、
問題設置:作者對“柳葉兒”具有何種感情?
學生回答,學生糾正,明確
4、
品味語句
學生與老師互評,明確
第三塊:拓展延伸(10分鐘)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根據(jù)你所了解到的自己的父母或長輩的童年吃的食物,與你的童年吃的食物作一對比,以“吃”為話題,口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自由暢談
2、
播放歌曲《好日子》,結語。
欣賞、體會
課后作業(yè):將“拓展延伸”的內容進一步完善,整理成300字左右的材料,抄寫到課外練筆(小作文)本上。
柳葉兒教學設計篇4
教學課題:柳葉兒(宋學孟)
教學目的:1、感受作者童年談談苦澀中蘊含樂趣的特點。
2、學習課文富有音樂感的語言。
學習重點:目標2
教學方法:自讀、誦讀、討論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序幕
有的人的童年是幸福的,有的人的童年是苦難的。作者的童年是苦難的,他們得用柳葉兒來充饑,而且這又苦又澀的柳葉兒還不易得到,得去“搶”。就讓我們來感悟課文字里行間蘊含的人生的淡淡的苦澀。
二、閱讀主場
(一)學生自讀課文,在粗通文意的基礎上,選擇一個自己努力能夠把握的角度作較深入研讀。
閱讀思考參考角度:
⑴課文分幾層?
⑵課文詳寫了什么?略寫了什么?
⑶課文用什么方法描寫人物?
⑷“柳葉兒”在課文中起什么作用?
⑸課文的語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⑹課文究竟要抒發(fā)怎樣的情感?
(二)小組討論交流后,在班上作發(fā)言。
教師點撥⑷⑸:
⑷①柳葉兒是作者童年情感的寄托。
②柳葉兒是作者抒發(fā)情感的載體。
③柳葉兒是全文的線索(抒發(fā)對柳葉兒的眷戀之情——回憶童年時代饑荒歲月里吃柳葉兒的往事——表達對柳葉兒的深情)
⑸語言上較為突出的特點是疊音詞的大量運用(增強了文章語言的音樂感和意境,化艱難為有趣):
例:一片片打著細卷兒/慢慢舒展/咔嚓咔嚓把樹枝全割下來/嘩嘩的搖/哇哇地哭/心里卻是美滋滋/天蒙蒙亮/濕潤潤的清涼/淡淡晨霧/緩緩地流淌/牙齒咯嘣嘣響/涼颼颼的/老遠老遠淡青色的天上/肚子圓鼓鼓的
3、分小組、分部分誦讀課文
三、閱讀尾聲
(一)討論“探究·練習二”
(二)討論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三)練習:
1、課堂練習(積累詞語):抄寫課文中的疊音詞。
2、課外練習:將課文朗誦給家長聽,并請家長講述童年苦澀歲月的快樂故事,再以“我對柳葉兒說——”為題寫一段文字。
(四)課后收集資料(早讀時在班上交流)
柳葉兒教學設計篇5
一、預習檢查
⒈ 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和字形。
嚼【jiáo】 捋【luō】 逞【chěng】 噌【cēng】 蒙【mēng】 ?!緒ù】
勺【sháo】 茬【chá】 柳【liǔ】 澀【sè】 猴【hóu】 蹭【cèng】
颼【sōu】 攥【zuàn】
⒉ 掌握下列詞語的詞義。
舒展:不卷縮;不皺。 品嘗:仔細辨別;嘗試滋味。
風快:比喻植物生長非??臁? 逞能:顯示自己能干。
鐮刀:割莊稼或草的農(nóng)具,由柄和刀組成。 淘氣:頑皮。
咔嚓:模擬物體猛然斷裂的聲音。 通身:渾身,全身。
得意洋洋:形容稱心如意時神氣十足的樣子。 兀地:突然。
美滋滋:形容非常滿足的樣子。 蒙蒙亮:形容天剛發(fā)亮。
摔倒:身體失去平衡而倒下。 贊賞:贊美賞識。
泡沫:液體表面聚集在一起的小氣泡。
二、課文導入
背誦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作者主要描繪的景物是什么?)大家細致的體會一下,在這首詩歌當中,作者通過對柳樹的描繪展現(xiàn)了什么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展現(xiàn)了春天的美麗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篇和柳樹有關的文學作品,看看這片文章又展現(xiàn)了什么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三、教學步驟
⒈ 提問:請一名同學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進行點評。在語調、語速等方面把握的如何。
接下來全班同學朗讀課文,一方面要注意語音語調和語速,另一方面思考我們這篇文章主要敘述的是什么內容?
明確:敘寫“我”在饑荒歲月里的童年趣事。
⒉ 提問:文章的線索是什么?作者圍繞線索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呢?
明確:“柳葉兒”。
戀柳葉兒——搶柳葉兒——吃柳葉兒——詠柳葉兒
⒊ 提問:學生默讀課文。細細體會在“戀柳葉兒——搶柳葉兒——吃柳葉兒——詠柳葉兒”這四部分中,有哪些生動精彩的句子打動了你呢?或者說你感覺哪些句子寫的生動精彩呢?找出來并簡要分析一下。
明確:開頭對看柳葉兒、摘柳葉兒、平常柳葉兒的描寫,給人一種飽含感情的感受。再如寫爬到最高的樹枝上彈來彈去的得意之態(tài),去搶柳葉兒的晨景,日出的絢麗景色,吃柳葉兒包子的貪婪,都寫得極其生動,使人如見其人、其景。
⒋ 提問:通過對句子的分析,你感覺文章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作者對童年的感受是什么?)
明確:童年是“苦中有樂”。
⒌ 提問:同年的“樂”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明確:一“樂”是爬樹之樂。
二“樂”是搶柳葉兒之樂。
三“樂”是吃柳葉兒之樂。
⒍ 提問:對于童年的作者來說,為什么在艱苦的歲月中會感受到這樣的“樂”呢?
明確:“少年不知愁滋味”。那時的“我”還不懂得生活的艱難,全家面臨的處境。
⒎ 提問:那這種當時作者所感受到的快樂,現(xiàn)在長大成人的他回想起來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滋味呢?
明確:樂中帶著苦澀。
⒏ 提問:文章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出來曾經(jīng)的“樂”中帶著許多的苦澀呢?
明確:①第四段三個“吃光了”和一個“搶”字,體現(xiàn)了饑荒的嚴重。
②第十段關于清晨景色的描寫:太早了,萬物還沒有醒來,八歲的“我”就已經(jīng)和三叔去搶柳葉兒了……
③上樹的具體情景?!把鲱^看看”,可見樹之高;硬地上“冰涼”,可見其早;牙齒都“咯嘣嘣響”,可見其冷;肚皮“涼嗖嗖”的,“露珠滴進脖子,滾下去,通身又是一陣陰涼”,可見其滋味并不好受。
④第十一段“一個大櫻桃,鮮紅鮮紅,全是肉做的。”這個比喻是作者極饑餓在頭腦中的折射。
⑤第十二段柳兒的加工過程非常復雜,反映了柳葉兒的難吃。
⑥“吃一個豆兒,滿心里香得不行”,生活是非常艱辛的。
⑦用柳葉兒“包菜包子”就是“最好吃”的了,“還要再放一勺油”,可以想
象當時油的珍貴。
⑧“全家只允許我一個人放開了吃”,從側面反映了饑荒的嚴重:就是這樣的東西,其他人也不能吃飽。
⑨作者吃菜包子的情況,可以體會到“我”饑餓、消瘦的程度非常重。
⒐ 提問:今天的人們吃不吃樹葉、野菜?如果吃的話,與課文所寫的情況有什么不同呢?
明確:今天也吃樹葉、野菜的,如吃香椿樹葉、薺菜等,但都是作為美味中的調劑
或保健食品來吃。
⒑ 提問: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對今天的孩子們說些什么呢?
明確: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
?童年的生活都是難忘的,不管它是與苦難交織,還是同歡樂相伴,它畢竟留下了許多值得我們回憶的東西。和作者一樣,我們也都曾經(jīng)擁有過屬于自己的童年,那就請同學們課后拿起筆,回憶、記錄自己的童年故事,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四、作業(yè)布置
以談吃樹葉、野菜為話題,口頭或書面表達自己的看法。
柳葉兒教學設計篇6
【設計思想】
語文開啟的是學生的心靈,強調的是學生的體驗,關注的是學生的個性,追求的是學生的發(fā)展。
?柳葉兒》(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一文的設計,旨在通過師生、生生、生本的對話,到文本的深處,在審苦與審樂的層面,領略文章的主旨,品嘗文本的語言藝術,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方法,寫作技能,語言知識和思維方法的積累意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全面辨證的審美觀念。同時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由淺入深地去鑒賞主旨,明白文章從內容到形式的安排均是以揭示主旨為旨歸的。
【實施方案】
教學目標:
1、學會由淺入深逐層鑒賞文章主旨。
2、學習運用多種方法來積累語言、方法、技能。
教學難點:
1、審苦與審樂的辨證結合。
教學步驟:
一、積累式閱讀
(一)方法積累
a、閱讀方法積累——在整體閱讀感知中捕捉重要信息。
1、教師范讀,學生仔細傾聽后說基本感受。(感受)
2、用最少的詞語說說剛才聽過的感受。(說說——樂)
3、“樂”在何處?(爬高、搶摘、品嘗;滿足三種欲望。見板書設計。)
4、判斷一下開頭、結尾寫些什么?
5、整理行文思路(現(xiàn)實→回憶→現(xiàn)實)。
b、寫作技能積累——在寫作藝術欣賞中鑒賞主旨。
1、引導:閱讀就像旅游,除了去觀覽沿途美景,還要探究其美在何處,為什么美。欣賞一篇美文,我們除了像上步一樣去捕捉表層的信息,還應從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語言運用等多個角度去進行品賞!
2、示范:讓我們嘗試從描寫和語言運用的角度來品析本文的寫作藝術,并進一步鑒賞主旨。如:“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樹皮吃光了,大家又搶柳葉兒……”三個“吃光了”反復強調,顯示饑餓的程度,揭示搶摘柳葉兒的原因?!坝謸尅倍肿C明摘柳葉乃是無奈之下的選擇。
3、分成四人小組,合作找出你認為描寫優(yōu)秀或精彩的句、段,先動情地讀一讀,再賞一賞,最后說說它“好”在何處?
4、學生合作查找,品析后交流。(生本、生生對話)。
答案要點:(1)第8段中,寫爬高的一連串動詞:“甩、飛、爬、抱、搖、擺、溜”寫出“我”的陶氣,也為了下文爬高摘柳葉打下基礎。
(2)第10段中用“濕潤、清涼、朦朧、寧靜”四個詞展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的靜謐,富有詩情畫意,為搶摘柳葉增添樂趣。而“冰涼、咯嘣嘣、涼颼颼、滴進、陰涼”等詞則寫出了搶摘柳葉了的苦澀滋味。
(3)第10段中,把一個太陽比作“一個大櫻桃,去年鮮紅鮮紅的?!睂懗鰳O端饑餓,流露出苦澀之味。
(4)第12段中,描寫品嘗柳葉兒的情形:“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幾口粥,吃到了一個豆兒,滿心里香得不行?!庇每鋸埖墓P法寫出了“柳葉兒”的美好滋味,可見當時生活是多么艱難。
(5)第13段說“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圓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那紙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腸子會淌出來?!睒O言其餓,側寫生活的苦澀。
5、小結;文章明在寫品“柳葉兒”之樂,實質不斷點染生活之苦。也許沒有這種苦,反倒體會不出其中的樂。正因為生活極苦,才有了嘗柳葉兒之樂,苦樂相依,折射出作者對“樂”的辯證思考,即審苦與審樂完美結合。而以苦寫樂,正是我們常見的襯托手法。(點出主題思想及主要寫作方法)
6、反復朗讀自己喜愛的語段。體會文中苦樂相伴的復雜感情。
(二)思維積累——在遷移比較中提升主旨。
1、設疑:你怎樣看待“苦”與“樂”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談談。
2、學生暢所欲言。提示:一切“樂”的品得均建立在“苦”的基礎之上。
(三)、語言積累——在探究閱讀中升華主旨。
1、“柳葉兒”在宋學孟的眼中首先是救命糧,但在更多的古代文人心目中,它還有更豐富的含義,你能背誦一些詠柳名句嗎?
1、學生背誦。答案要點: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4)、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6)、……
3、設疑:這些詠柳名句中,“柳”是多姿多情的代表,柳常與一個字相諧音?(留)柳,留相諧,你能在《柳葉兒》中找到它們的結合點嗎?
1、文章中,也是柳、留相依的。課文第二段中“每當看到那一片片打著細卷兒,在暖和的陽光里慢慢舒展的柳葉兒時,我總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來,放在嘴里嚼著,慢慢品嘗那苦中帶些澀的滋味兒?!币痪浣o讀者留下深刻的懸念:為什么苦中的帶些澀還要去品嘗?結語說:“我卻總忍不住要摘一片下來嚼一嚼。而且我想告訴人們,它味苦,微澀,但能救人。”解開了開頭的懸念,表達了對“柳葉兒”作為救命糧的留念之情。
2、小結:苦、樂相伴,柳留相依,正是本文作者要借“柳葉兒”傳達給我們的深切體悟。
二、總結收獲
(一)、閱讀方法:傾聽、瀏覽、概括、判斷、品析、表達。
(二)、寫作方法:首尾呼應、苦樂相襯、描寫細膩。
(三)、思維方法:品味、體驗、領悟、探究、哲思。
三、布置作業(yè)
(一)、知識積累:摘錄本課佳詞、佳句到“資料夾”中,了解“柳”文化。
(二)、語言積累:記誦詠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