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順序教學反思8篇

時間:2022-11-22 作者:Lonesome 教學計劃

我們在寫好教學反思之后,可以讓自己發(fā)現教學中的不足,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可以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從而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數的順序教學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8篇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篇1

?數的順序》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100以內的數數、讀數、寫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一、在教學時,我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填寫百數表時,因為學生已經有了數數、讀數、寫數的基礎,所以我讓學生去獨立填寫,從而形成100以內數的順序的鮮明表象,為進一步加深對各數的順序的記憶,也為理解和探索百數表的排列規(guī)律打下基礎。

二、通過對百數表橫、豎、斜各方位的觀察,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順序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了解每個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與相鄰數的關系,對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同時,通過對此表的觀察,從中發(fā)現一些有趣的排列規(guī)律,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到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幫助了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與技能。

三、教學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特征,即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并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一年級的小朋友對這一特征顯得尤為突出,所以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盡量設計得形象、直觀。

這堂課我感覺學生比較活躍,效果較好,但是時間上把握的不太好,在觀察這一環(huán)節(jié)花費時間太多,后面有2道習題沒有完成,以后教學時要注意適當控制。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篇2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已學20以內數的基礎之上所學的,并且對于100以內的數,學生也已在生活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感性認知。

因此我非常關注學生的原有經驗,在學生充分展示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如在課一開始我就請學生先說說20以內數的組成,讓他們回憶以前所學的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學習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著又從學生感興趣的數小棒入手,先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學著數100根小棒,通過觀察發(fā)現部分學生有自己數數的好方法時,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在展示數數的過程中,我不時的相機指導,肯定了他們10根10根數的方法后,要求他們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現了10個一是一十,10個百是一百。于是全班同學學著數小棒,再一次展現10捆小棒時,引導觀察數好的小棒,說說看懂了什么?比較順暢地理解了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

整堂課雖然氣氛活躍,但課堂中還是存在許多的問題。在學生第一次數100根小棒時,由于事先沒有提示過學生如何才能有效快速地數,導致數數時費時較多,造成后面的學習過程較緊張。學習數的組成時,雖然學生理解的很好,但是如果能有時間讓學生自己來擺擺小棒,而不是簡單地看課件,也許更能照顧到后進學生。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篇3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愛蓮說》一課時,我從講解課題、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領讀,一字一字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一句話也不漏掉,所有該做的課后練習,一道題也不放過。我那時所擔心的,考試時千萬別因為自己沒講到,而使學生不會做。至于對學生,我那時所關心的,是他們上課記不記筆記,下課復習不復習。有時候考完,自己也納悶:這道題明明在課堂上已經講過了,還反復強調,一定得注意。結果還是錯得一塌糊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當時更多的是責怪學生,并沒有從自身去找原因。后來,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fā)現。用這種方法上完課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與學的真諦。

上這一課我主要抓住了這兩個環(huán)節(jié):

一、學習課文。先由學生自由朗讀,發(fā)現不認識的字和拗口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學生提出有兩個字音讀不準:滌,鮮。當堂有學生予以正讀。一個句子難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老師稍加朗讀,大家就明白了。然后是對照注釋翻譯課文,不懂的先畫下來,待會兒提問。這一步用的時間稍長,學生的提問也較多。但絕大部分問題,學生能自己解決,極少數問題,老師點撥一下即可。翻譯完后,我提了兩個問題:作者寫蓮有哪些特點?為什么要寫這些特點?對于第二問,我原先以為學生回答不出來。結果,學生不僅正確地回答了出來,而且還聯(lián)系到以前學過的《行道樹》。這不禁使我有些自慚,以前太低估了學生。?

二、評價課文。這里有兩層含義:課文里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這是讓學生發(fā)現問題的最關鍵之處。一開始,學生由于習慣了老師的滿堂灌,沒人發(fā)言。我就引導大家:你自己認為課文哪里寫得最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愛蓮說》的主旨、結構和寫法,一點一點地全拼了出來。老師該講的,學生都講到了;老師沒講的,有些地方學生也講到了。比如以前作為難點分析的,是作者以蓮自況,追求高尚情操,諷刺污濁世風的觀點。學生在分析的時候,不僅贊揚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還結合社會實際,批判了一些高官利用手中的權力貪污受賄的丑行,說他們連古代的周敦頤還不如,真該要他們好好讀讀這篇文章。?

這堂課,學生學得輕松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不僅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自己學習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fā)現問題,去決定吸取或舍棄。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為學生服務,才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篇4

在多媒體普遍應用于音樂課堂教學的今天,唱歌教學近年來被有所忽視。如何在一堂課中唱好一首新歌?成為音樂教師新的研究課題。本節(jié)課旨在通過細致的唱歌教學設計,使學生唱好歌曲。

1、針對學生原有基礎,制定合適的難度標準。我以視唱練耳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意在解決歌曲教學中的難點,但因為對學生原有水平估計不足,造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耗時過多??梢赃m當降低難度,比如唱譜采用模唱法,聽音可將第一個升記號標出,給學生以提示。

2、歌曲處理部分,學生在演唱回聲時,有點亂,可以出示曲譜給學生以直觀的提示,也可以將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到下節(jié)課中作專門的歌曲處理,還可以加入合適的打擊樂器。

3、感受一首歌曲的不同演繹方式。在欣賞《相思河畔》之后,可以讓學生討論兩個版本的異同,你認為哪樣的速度更加適合于表現思鄉(xiāng)的歌曲?用稍慢的速度演唱《故鄉(xiāng)戀情》,仔細體會速度對情緒的影響。

學唱一首歌曲,可以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關鍵是看哪種方法最適合我們的學生,最恰當的才是最好的。對比初始教案,我將重點放在了歌曲教學上,一節(jié)課尚不能將歌曲唱得非常完美,所以,更多拓展的音樂文化內容應該安排另一課時。

最后,教學基本功是個需要不斷練習、不斷鞏固的功課,教師準確的彈奏、范唱對學生影響至關重要。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篇5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很重要的認數教學的內容,這個階段的數概念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萬以內的數、大數的認識)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一、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100以內的數有著廣泛的`接觸。

通過課前調查發(fā)現孩子們對于數100以內的數并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數到100,但是在數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標準,很多孩子習慣了簡單的口語式數數把幾十幾數成幾幾(如二十一數成二一等)。另外,拐彎處的數數也是一個難點,尤其在59、69、79、89后面接著是幾十,還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頓一下想一想再數下去。

二、教學中我用四種數數方式進行了數的鞏固。

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發(fā)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大部分學生掌握不錯,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三個三個地數,順著數倒著數基本沒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數到幾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該數幾十,三個三個的倒著數基本不會。在比較大小方面,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是他們能說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

1、是讓學生集體從0數到100;

2、是分組數數,一二組用五個五個數的方法數到100,三四組十個十個的方法數到100;

3、是分男女同學,女同學數100以內的雙數,男同學數100以內的單數。這樣,不但鞏固了數的順序,還加深了學生對單雙數的概念和記憶。

4、關于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達到了要求,而且不僅能會算,還能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算法。

三、教學中我還注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課中安排兩次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次8人小組合作分類、數數,在活動中讓學生試著與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組合作學習設計綜合練習,如果說第一次合作學習是教師安排的話,第二次合作可屬于學生自發(fā)行為,當學生獨自未數清畫面數量時,自發(fā)產生小組分工、合作的需要,從而再次數數。

但是本單元的教學仍有不足:

1、學具小棒沒有發(fā)揮好他的作用。對學生來說,100以內的數數沒有什么困難,所以沒有必要讓他們借助小棒數,浪費了小棒操作的時間。學具小棒是在學生需要它幫助的時候再試著用。

2、對100這個新的數概念建立得不深。可讓孩子感受一下100在不同物體中所表現出來的整體概念,也可讓孩子自己找找生活中的100。

3、在做練習時,要激發(fā)孩子做的興趣,讓他們有動筆的欲。

4、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與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篇6

該內容的選擇來自于繪本《棒棒天使》,書中集中體現了很多組反義詞。而教材中雖然有該內容的涉及,但沒有一個故事能集中體現那么多的內容。所以這本教材的選擇,對素材內容的拓展,具有深刻的意義。

對于即將深入小學的幼兒來說,認字成了家長關注的內容。而幼兒也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識字量也在不斷提高。在幼兒園的《綱要》中,雖沒有認字的要求,但卻是幼兒、家長的需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字是一種大膽地嘗試。

在一次活動中,要讓幼兒充分的表述、要將枯燥的反義詞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活動的設計上,我運用了好朋友配對,和教師說相反等的游戲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幼兒在不知覺中感受反義詞,理解反義詞,并學會用反義詞來表述畫面意思。

挑戰(zhàn)二:對于我(教師)自身的挑戰(zhàn) 在第一次觀察圖片時,播放ppt的速度并不慢,對于幼兒觀察圖片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要幼兒之后能根據圖意表述清楚,甚至和教師一起互動講故事,教師對每一幅圖提問和追問的設計要求是很高的。

這本繪本原來在每一頁上都有文字,但為了更充分的讓幼兒觀察圖片,并突顯可表達頁面意思的反義詞,在ppt的制作過程中,我將每一頁的文字都刪除了??此埔粋€小小的地方,但從學著怎么做,到精美制作,花費了我不少的時間。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篇7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完成“百數表”,然后從“百數表”里尋找規(guī)律,通過整理,觀察,對比之后,復習數數,寫數,有使學生能更清楚地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在表中發(fā)現了一些有趣的排列規(guī)律,這一整理活動,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從認數中獲得知識,另一方面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促使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100以內數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課前我讓學生預習38頁,進行讀、思、劃,對課本進行補白,完成例題及“做一做”的練習。

教學中,讓學生給十位、個位是3的數涂上不同的顏色,不僅使學生清楚地知道100以內各數的排列順序,而且深化了對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的理解,還激發(fā)了學生探索規(guī)律的好奇心。

接下來再完整地分析數目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小到大……讓他們去看、去想、去討論后,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來發(fā)現這些已知數的規(guī)律和排列順序,調動起全體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如在數目表中找數。提問:與90相鄰的兩個數分別是多少?從7數到12數了多少個數等題。給學生開闊學習思路,教給學習方法。

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能主動與小組成員一起思考討論問題,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進一步培養(yǎng)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識。

數的順序教學反思篇8

這學期我上校內教研課,拿起課本看了看,一下子被《愛之鏈》這篇課文吸引了,我打算就上這一課吧。

經過一番精心的準備,我自信地走進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個接一個地展開……

下課了,與費潔老師的探討中感到我這堂順順當當的課竟有那么多不足,我認認真真地回憶,認認真真地反思,

下面是我教學中幾個不足之處的情景回放。

①課前,我仔細地計算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甚至每句話所用的時間,把40分鐘細細地分配好,記在教案右側。

②課上,我似聲情并茂地說著過渡語(課前精心設計,練習了許多遍),學生專注地看著我,眉眼間卻沒有我期待的感動與共鳴。

反思自己的不足,我感受到要趕上新課程改革的快車,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重新認識教與學的本質及其關系。

一、教學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情景①在傳統(tǒng)教學中司空見慣,面對新課改精神,這樣的認真行為顯得那么可笑,那么機械。

布盧姆曾說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的確,教學過程是人與人交流溝通的過程,并非生產過程,完成一個個具體任務的時間,怎么可能精確到用多少分鐘來劃分呢。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總試圖使自己的預測和課堂上出現的狀況完全吻合,這太缺乏創(chuàng)造性了。

二、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新課程提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不發(fā)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

情景②中,教師的激情與學生的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學是雙邊活動,它是師生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感召,智慧與智慧的碰撞。忽視了與學生的交流、再動情的演說,也只能是教師授業(yè)技巧的表演。學習了新課程的理念我體會到,教學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在教學中,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作為共同體的組成部分,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師生間的交往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的對話。在交往互動中,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實現教學相長。

反思本節(jié)課,讓學生關注文本語言,關注課文的細節(jié)描寫,關注文本中情節(jié)的獨特構思,學生自然立足文本,文思如泉涌。借助文本語言,發(fā)展孩子們的語言,給他們提供一個表達感受,運用語言的平臺。這樣的課,語文味兒就厚重了一些。

但事情往往是這樣的:當一種傾向出現的時候,往往會掩蓋另一種傾向。枉過正。這樣的語文訓練與這樣的人文感悟似乎成了兩大幫派,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平分天下,平分了我們的語文課堂。這樣的語文訓練似乎也少了一些東西,教師只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表達的機會,一味地讓他們去表達,學生沒能從文本語言中汲取營養(yǎng),來豐富自己的表達。一句話,吸收內化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好。

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文本,運用文本?如何讓語文的工具性落實得更實一些?如何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得更加自然、和諧呢?這是值得我們每個語文老師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