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關于小學識字教學心得體會參考范文3篇

時間:2022-03-08 作者:Animai 心得體會

對于識字教學,相信不少教師對此絞盡腦汁吧,你知道怎么寫相關的心得體會嗎?我們需要如實寫出我們對于某一件事情的感受,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通用關于小學識字教學心得體會參考范文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通用關于小學識字教學心得體會參考范文3篇

小學識字教學心得體會1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而形近字是識字教學的難點,如這難點不突破,就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別字,阻礙識字率的提高,影響小學生的讀和寫。低年級識字中,學生易寫錯形近字。由于小學生對事物的細微差別缺少分辨能力,對形近字的區(qū)別又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容易寫錯別字。在二年級下學期我開始嘗試,如何讓孩子區(qū)分形近字,辨析形近字,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展開聯(lián)想讓學生靈活識記

我利用漢字形性的特點,以通俗而形象的解釋使形近字的外形和意義之間建立起一種形象化的聯(lián)系,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靈活識記字形。如學生很容易將“辛”和“幸”混淆。我讓孩子先觀察如何識記“辛”和“幸”,“辛”由“立”和“十”組成,表示站立了十個小時,真“辛苦”;這樣學生很容易區(qū)分,很容易記住了?!百I”和“賣”區(qū)分是也讓孩子展開想象,能說出“十”字代表買東西得到的錢,不易再錯,不易混淆。

二、直觀形象,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

小學生對形近字寫錯的原因主要是對字義的理解不透徹,回生快,根據(jù)對低年級學生這種特點采用了通俗、有趣的方法幫助學生識義、辨形。效果明顯,如區(qū)別“挑、跳”“桃’時,讓學生知道要“挑選東西必用手”。“跳高”需要腳來跳,所以“足”旁是“跳”。桃子結在桃樹上。在區(qū)別“抱、跑、飽”這類形近字時,根據(jù)漢字的組字特點和不同字義編出易懂有趣的兒歌:“用手包緊‘抱’,有足才能‘跑’,食包肚子‘飽’”。這樣學生易學好記,既記住了字形,又悟出了字義。

三、觀察對比,尋找其中規(guī)律

我在讓學生區(qū)分“魚”和“漁”時,我先讓學生分別給這兩個字組詞,老師相應板書如下:

魚:小魚、草魚、鯨魚、釣魚

漁:漁船、漁民、漁夫、漁翁

學生經(jīng)過分析歸納,發(fā)現(xiàn)“魚”是名詞;“漁”是“打魚”的意思,是動詞。學生便理解“漁夫”“漁民”的意思。通過觀察比較,學生還由此認識了相關的漢字,真是一舉多得。

四、善于歸納,輪流摘錄形成冊子

在每課生字教學中自然滲形近字的區(qū)分與辨析,形近字摘錄出寫在本課生字旁邊的空白處,學生輪流記錄在形近字歸類本上,每天有記錄,每天都翻閱,時間久了學生會記住很多,定期從其中挑選學生易錯的,再以作業(yè)的形式出現(xiàn),加以鞏固,收效明顯。

通過以上幾種方法的嘗試,學生對形近字的辨別能力大有提高,錯別字的讀和寫也大大減少,但仍有少部分學生對易錯的字仍掌握不扎實,這些尚不成熟的做法還不能面向全體,懇請各位同行給予指導和幫助。謝謝!

小學識字教學心得體會2

我根據(jù)我的小課題的開展,我常常去聽、去學習本校老師的語文課,從中獲取與小課題研究開展材料積累,聽了幾位低年級老師的識字教學課感受頗深,下面我就想就幾位老師的課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在直觀形象中輕松識字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聽了李彩虹老師的一節(jié)課,她任教的是二年級語文。她這節(jié)課上的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一開始就把學生們的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特別是她那甜美的聲音給孩子們的感覺真是和藹可親,通過圖片的把孩子們帶到了學習氛圍當中,然后通過課文的內容讓孩子們找出本節(jié)課的生字。然后接著給學生們還出了一道題:“周末,媽媽()我去公園,媽媽()著太陽傘,我()著太陽鏡?!边@道題出來后孩子們很快能夠填上,借此可以看出老師講解的明白。孩子們接受的效果很好。從中不難看出教師的基本功很扎實,很適合低年級的教學。我最后給他的評價是上課很有激情,課堂目標明確,能抓住主題,是一堂生動、完整的課。

楊老師在教學《識字6》時,將“獅子”、“大象”、“老虎”等詞語配上相應的圖畫,并演示其演變過程。剛一展示字圖結合,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讀出了詞語,這比一字一詞的范讀效果好了許多。在以后的識字教學中,盡量將圖與字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直觀形象中輕松識字,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在游戲中引導學生愉快識字

識字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如何制造歡快愉悅的氛圍讓孩子們識字呢?我認為:將游戲引入課堂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宋老師在教學中貫穿了“找朋友”游戲,將有趣的游戲引入課堂,孩子們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識字的興趣濃厚,達到了預期教學目的。

三、在互助互學中培養(yǎng)識字能力。

學習是個互助的過程,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李老師在教學中一直提倡互助互學。首先,將同桌的孩子作為一個最小的互助學習組,在學習中,他們可以互相討論、互相檢查等。這樣既教育了孩子在幼小的心靈中扎下應該互相幫助的根,也潛移默化地教會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識字教學中,如孩子有不認識或遺忘的字詞,既可問同桌,又可請教同學、老師或家長。這樣,學生在互助互學中學會了不同的識字方法,培養(yǎng)了他們的識字能力。

總之,聽了幾位老師的課,使我受益匪淺,我想這對我今后的學習和研究小課題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

小學識字教學心得體會3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是語文課程發(fā)展過程中的一貫要求,又是閱讀的基礎,有了一定的識字量,才能順利地閱讀,拓展知識面。因此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遵循漢字的教學規(guī)律,我采用多種形式,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低年級的識字教學。

一、激趣引導,自主識字

1、運用多種形式導入新課,激發(fā)識字興趣

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了興趣,就會充分調動自己的潛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根據(jù)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日常的識字教學中我采用了諸如“講故事”、“留懸念”、“猜謎語”、“觀圖畫”、“看演示”等多種生動的形式導入新課,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每節(jié)課都有良好的開端。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保持學生的興趣,我盡可能教得生動有趣。例如:學習“口、月、木、日、竹”等字時,我先寫出它們的象形文,讓學生說說像什么事物,再一一配上相應的字,以此引導學生了解漢字最早是畫出來的,然后簡單地向學生介紹漢字的演變過程。學生被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學得饒有興趣。這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還讓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學產生了由衷的熱愛。

2、探索識字方法,培養(yǎng)自主識字能力

從第一冊的識字教學開始,我就注重對學生進行識字方法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漢字,倡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一些識字的方法:

⑴偏旁歸類,如:“辶”有“遠、近、還”等字,“扌”有“打、拍、報”等字。

⑵比較歸類,如:清--晴、飄-―漂、很―-跟。

⑶換一換,就是用熟字換筆畫、換部件、換偏旁。如:天―-無、爺―-爸、棵―-課。

⑷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如:禾+火=秋、人+門=閃、月+土=肚、氵+青=清、艸+田=苗。

⑸減一減,就是用熟字減偏旁。如:驚-忄=京、把-扌=巴、松-木=公。

⑹編字謎,如:“春”字,“三人日下去春游”;“來”字,“米上加橫豎出頭”;“生”字,“一頭牛站在獨木橋上”。

⑺找反義詞,如:彎――直、坐――立、多――少、冷――熱。

⑻看圖猜字,如:“棵”字左邊畫棵樹,右邊畫果子;“從”字畫兩個人。

⑼順口溜,如:用“有腳真開心,無腳直犯愁”,區(qū)別“真――直”。

⑽會意識記,如“坐”兩人背靠背坐在地上;“苗”田間長草,植物幼苗。

⑾用組詞的方法來比較識記同音字,如:“再――在、生――升”。

⑿整體識記,如:“船、藍、黑、前”等字。

二、在整合中深化識字教學

1、識字與漢語拼音整合

利用漢語拼音識字是小學生識字的基本途徑。在拼音教學階段,就要有機地滲透識字教學,引導學生理解拼音與識字寫詞的聯(lián)系;尤其是要利用“漢語拼音”教學中的情境圖、語境歌,用章節(jié)組詞或說話等內容,使所學的拼音回歸到具體的語言文字環(huán)境中去,幫助學生建立拼音與字詞的聯(lián)系;讓學生學會利用拼音自主認讀字音的方法,形成利用拼音來糾正錯誤讀音的能力,做到拼、識相互促進。如在人教版第一冊識字二⒈《比一比》的教學中,我利用情境圖創(chuàng)設一個農家小院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圖上有黃牛、花貓、鴨子、小鳥、杏子、桃子、蘋果、紅棗等東西后,要求學生獨立借助拼音拼讀每個詞,再以“我給大家提個醒”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黃、蘋、杏”是后鼻音,“黃”是三拼音節(jié),“子”是整體認讀章節(jié)又是輕聲章節(jié)。在正音的基礎上,去掉拼音讓學生再次認讀。這樣按從看圖讀拼音識字→讀拼音識字→去掉拼音識字的流程,培養(yǎng)學生讀字認字的獨立識字能力。

2、識字與閱讀整合

識字教學必須與閱讀同步,在閱讀教學中把識字與學詞、學句、口語表達等加以有機整合,讓識字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加深和鞏固,尤其是低年級閱讀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鞏固識字效果,在教學中避免過細講解,煩瑣分析,把主要精力用在通過閱讀進行識字,通過閱讀鞏固識字效果上。在整合性閱讀中,首先要讓學生學會用一定符號找生字,畫生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初步感知字形,了解字義;再引導學生根據(jù)字形特點及個人習慣,選擇自己熟悉的方法識記生字。新課程教材的識字量大,自主識字、獨立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很重要,閱讀中要引導學生由“學會”到“會學”。例如在第一冊《我多想去看看》課中的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有的編字謎“一口咬掉牛尾巴”記住了“告”字,有的用“去偏旁法”記住了“京”,有的通過比較記住了“北”、“走”和“升”字……接著,我用字卡強化較難讀生字“城、升、廣、想、能、京”的讀音。這樣,既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扎實有效地進行識字教學。閱讀中,還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字義,鞏固識字。如在《雨點兒》一課中,我在教學第一段“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時,我先指導朗讀,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理解“數(shù)不清”說說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數(shù)不清”。借助實物雞毛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飄落”,最后用“從”說句子。這樣,把“識字”與“認識事物”、“理解課文”、“口語訓練”有機整合,既鞏固識字,又培養(yǎng)了語感。

在實踐中,我嘗試把“識字”和“漢語拼音”、“閱讀”進行有機整合,提高識字的“量”與“質”,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識字和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

三、讓學生在識字中感受樂趣

1、在游戲中識字,感受活動樂趣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把游戲引入識字教學中,有利于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氛圍,增強識字的趣味性,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應適時選用不同的游戲。

識字前利用課件和導入語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可以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比如“識字開火車”、“今天我當家”、“字娃娃”等游戲,我們把學習漢字的過程想象為乘坐“識字火車”到“我家”去和“字娃娃”交朋友,做游戲。具體的內容可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如教授第一冊《小小的船》一課,在領略了夜空的美景后,我結合課文內容說:“天上的星星藏著好多‘字娃娃’,誰能找到它們,叫出它們的名字,它們就會下來和你們一起做游戲”!這樣一引導,學生把學習生字當成與“字娃娃”捉迷藏,都興致勃勃地到課文中尋找并認讀起來。

認讀生字的過程往往枯燥乏味,這個過程配上有趣的名字,如“當小老師”、“把生字寶寶請回家”等使其成為有趣的游戲過程。此外可以讓學生互讀、搶讀、分角色讀等,都能有效地增添認讀生字的趣味性。

在鞏固漢字階段,可以設計多種具有一定競爭性的游戲。如“摘蘋果”游戲,在“開火車”讀生字卡片的過程中,聽讀的學生當“蘋果”。讀對了,大家說:“對,對,‘蘋果’你真棒”。讀錯的同學可以向其他同學請教并改正。這個游戲能有效地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熱情,真實準確地反饋出識字情況,便于及時糾正錯誤。還有“猜一猜”、“生字和音節(jié)找朋友”、“芝麻開花的口頭擴詞”等活動,也使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地鞏固識字成果。

2、在創(chuàng)新中識字,感受創(chuàng)造樂趣

孩子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識字教學中創(chuàng)新識字方法,有利于激發(fā)他們大膽求異的想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師生共同實踐探索,可以創(chuàng)造出各種有趣的識字方法。如:在“猜猜看”、“變魔術”、“畫一畫”等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根據(jù)每個漢字的特點,自由選擇喜歡的方法記漢字,自主的氛圍使學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閃現(xiàn)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如:學習“葉”字,學生編出謎語:“一字真奇怪,它有十張口”;學習“沙”字,學生能聯(lián)想到“沙漠里水少”;學習“明”時,學生用“日”加“月”的辦法記……

3、在開放中識字,感受自主樂趣

在識字教學中,應該開放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廣泛識字,讓他們體會到生活處處有語文,從而主動地尋找更多的識字渠道。

校園中有各種宣傳櫥窗,上面有“小學生守則和行為道德規(guī)范”、“名人名言”、“法制之窗”等欄目。鼓勵學生到校園里走走、看看、讀讀、認認。這樣,很多學生下課后都會主動跑到櫥窗、板報等設施旁認字,遇到不認識的字還會向老師或者高年級的同學請教。

家庭生活也是識字的廣闊天地。吃、穿、住、行中會遇到各種包裝、廣告、雜志、標牌等,上面有很多漢字。引導學生主動收集學習這些字,通過剪剪貼貼、寫寫畫畫,把所認的字集合編成“課外識字剪貼本”。這一“課外識字剪貼本”記錄了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點滴進步,使學生擁有自主識字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