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校本培訓心得體會最新5篇

時間:2023-07-08 作者:tddiction 心得體會

心得就是我們感想,可以是一段你內心的感悟,只有認真分析好內心的感悟,才能寫出更有價值的心得體會,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2023年校本培訓心得體會最新5篇,感謝您的參閱。

2023年校本培訓心得體會最新5篇

2023年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篇1

本次培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理論性的培訓,主要以講座的形式開展,包括元業(yè)輝老師的的講座,鮑明旭老師的的講座,下午王月秋老師的講座,楊亞飛老師的講座等.為了能夠更好地吸收這次培訓的精髓,指導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特此作如下小結。通過這次培訓更加深入了解到一些新的教育模式和相應的教學策略。其二,通過暑期的集中學習,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老師不能只是一桶水,而應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充分認識到課程改革所涉及的課程是全新的,涉及到的知識是很廣泛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不斷地學習,學習新的知識,古今中外、文史地理、方方面面的知識都有要學,在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涉及其他知識,也就是知識面要廣,要增強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求。

我感覺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既需要有扎實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了解青少年發(fā)展的規(guī)律,掌握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具備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教師既要做“經師”,又要做“人師”。 教師的素養(yǎng)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完善和知識豐富;教師的行為,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如果學生需要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痹谛畔⑸鐣處熅鸵粩嘌a充知識能量,才能更被學生受到尊敬。

通過幾天的培訓,我認為作為教師還應該做到不放棄一個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看到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不應該只重視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而忽略了那些后進生。如果老師能夠關注到他們的話,說不定我們就能挖到寶了。否則又怎會有后積勃發(fā)、大器晚成之類的詞語呢。要“點燃學習的動力”,要小心地呵護兒童天生具有的學習動力。面對學習中感到無助、無力的學生,我們需要認真分析產生動力不足的原因,幫助他們重新燃起學習熱情,而不是放棄他們,這是我們教師肩負的重任。

上面這些都是關于這次暑期培訓的一些收獲和我的感受。那么接下來我想談談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

其一,和那些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相比,我的教學經驗太膚淺了,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向每一位老師學習和討教,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其二,作為一名老師應該要博學求精。就是說在自己的學科知識上要不斷的提高水平,還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因為現(xiàn)在都在講學科的整合,那么教師應該要求自己能有淵博的知識,不一定要讀的很深,能有些基本的了解就可以了。而且這對我們自己在教學方面也有幫助的?,F(xiàn)在的教科書更趨于實用性和時代性。因此,我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識水平。

其三,在教學中應該不斷的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師的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要努力的完善自我,做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做好前輩們的學生。從他(她)們的經驗之談中,知道了自己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向前輩們請教學習,他(她)們滿含激情的講授感染了我,無形中我的壓力告訴我要:手勤心勤、虛心請教,快挑戰(zhàn)自己,做一個勇敢的前行者。

在教育工作中,我積極尋求師傅的指導和幫助,努力學習教育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勤懇懇,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多一點科學的方法、藝術的手段,讓每一個孩子都展開笑顏。

2023年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篇2

學生的培養(yǎng)與生命意識沒有有機聯(lián)系,學校教育的獨特作用沒有得到充分而深刻的體現(xiàn)。同樣,教育的生命意義是無法培育和滋養(yǎng)的,所以教育是貧乏和粗糙的。課堂教學應充滿生命氣息——生命教學。課堂教學應該回歸生活。人生雖不同于教學,但教學一旦離開了生命,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堂好的課不應該脫離生活,不應該關系到學生的成長;一堂好的課應該是學生探索現(xiàn)實和未來世界的窗口,是學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廠和加油站;只有根植于生命世界、服務于生命世界的教學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激發(fā)課堂活力,就是要從內在動力的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在這一階段的校本訓練中,我們生化組的金國文老師舉辦了一次公開課,整個小組的成員從教學效果的角度對金國文老師的課進行了分組觀察。“觀察的有效性教學設計的教學模式”,“觀察的有效性教學從教學資源的使用”,“觀察的有效性教學教師設計的問題”,“觀察的有效性教學從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每一組負責觀察一個角度,讓每一位成員都從自己的觀察角度記錄和統(tǒng)計分析,用數據觀察結果來探究課堂的活力。每個小組成員都做了自己的發(fā)言、分析和思考。這樣,每個聽眾,尤其是我們的年輕教師,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而課堂上的細節(jié)學習是非常實用和有意義的。不僅是我們年輕的老師,相信很多有經驗的老老師也有很多的參考。

1. 只有符合學校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校本培訓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我校教師隊伍的特點是:中老年教師和青年教師都比較適合,他們大多渴望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培訓既要有理論水平,又要有實踐操作。因此,我們學校培養(yǎng)的目的是提高老教師的思想理論水平和中青年教師的能力。培訓形式主要采取老扶幼、幼扶幼的形式,我們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2. 在培訓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如小組合作學習,將教師在課堂上分成學習小組,坐在一起圍繞主題進行討論。學校將展示討論問題,每個小組進行討論。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所有的交流。不僅有生化小組的集體討論,還有課前準備小組關于日常教學的討論;有公開課的相互傾聽和課后的相互評價。在每個活動形式中,我們都有相應的學習和討論。

3.在校本培訓中,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主要任務是聽課。教師和教師一起研究內容,分析并找出這節(jié)課的成功和失敗。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與先進的教學理念之間的差距,有效地解決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受到教師的普遍歡迎。反思教師自身的教學案例和實踐也是必要的。教師不僅要反思研究者,還要反思被研究者。教師應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不斷更新觀念,改進教育行為,提高教學水平,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2023年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篇3

課程改革為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向我們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作為一名教師,深深感受到學校組織“以校本教學教研為載體,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專題的校本培訓這個平臺,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在新課程教學中探討交流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有了向更多優(yōu)秀老師學習契機。為期三天的校本培訓,感受頗多。

教師必須擁有教育的靈魂新課程改革,歸根結底是教育思想的變革。教育思想的變革是課程改革的先導和核心,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師作為教育的主人之一,教育思想自然要成為教師的第一素養(yǎng)。偉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師的偉大,進而建構了教育的偉大,沒有教育思想,教師就成了一臺機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一種理想、一種追求,一種信仰。教師本身的教育思想和素養(yǎng)能否跟得上課程改革的步伐,從根本上決定了課程改革的成敗。在學校組織的“教學論壇”、“德育論壇”上,譚水林、丁曉群、陳成等等,許多優(yōu)秀的老師們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詮釋了教師教育崗位的真諦,是一份平凡人的樸實,也是一份不平凡的理想和追求。年輕老師,在工作的起點上,熏陶著這份思想,是彌足珍貴的。

教師必須讓課堂涌動著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培養(yǎng)沒有和生命意識有機聯(lián)系起來,學校教育的獨特作用就沒有全面、深刻地體現(xiàn)出來。同樣,教育的生命意蘊得不到陶冶和滋養(yǎng),教育也就顯得貧乏和粗糙。課堂教學應該充滿生活氣息——生活性教學。課堂教學應該向生活回歸,雖然生活不等同與教學,但教學一旦離開了生活,那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木之本了。一堂好課絕不應該孤立與生活之外,與學生的成長無關;一堂好課更應該是學生探索現(xiàn)實和未來世界的窗口,是學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廠和加油站;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為生活世界服務的教學,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激發(fā)課堂的的生命力,也就是從內驅力的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本階段的校本培訓中,我們生化組的金國文開了一堂公開課,全組成員從教學有效性的角度分組對金老師的課進行課堂觀察?!皬慕虒W模式的設計上觀察教學的有效性”、“從教學資源的利用上觀察教學的有效性”、“從教師問題的設計上觀察教學的有效性”、“從師生的交流互動中觀察教學的有效性”每個小組負責觀察一個角度,每個成員在自己的觀察角度上做好記錄,并統(tǒng)計分析,以數據化的觀察結果來探討課堂的生命力。每個小組成員都作了自己的發(fā)言,分析并且反思。這樣的形式,讓每個聽課者都有收獲,特別是我們年輕老師,在這個平臺上,有了更多學習的機會,而且是課堂細節(jié)上的學習,很實在,很有意義。不光是我們年輕老師,相信很多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很多的借鑒意義。

最后是這次校本培訓的幾點思考:

1、校本培訓要符合學校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才能發(fā)揮整整的作用。我校的教師隊伍特征:老中青適當,大部分中青年教師正朝氣蓬勃地渴求著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這種實際情況要求培訓既要有理論層次,又要有實際操作性,因此我校的培訓目的是提高老年教師的思想理論水平和中青年教師的能力,培訓形式上主要采取老幫青、青幫老,取長補短,增強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2、在培訓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如,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上將教師分成學習小組,圍坐在一起,圍繞主題進行討論。由學校出示討論題,各小組展開討論。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體交流。既有生化組大組進行的集體討論,也有備課組進行的關于日常教學的探討;既有公開課的互聽,又有課后得互評。每一種活動形式中,都得到了相應得學習探討。

3、校本培訓中多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以聽課為主,聽課教師與上課教師一同研究內容,分析尋找本節(jié)課的成功與得失。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與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差距,有效的解決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普遍歡迎。還要反思教師自己撰寫的教學案例、實踐后要進行反思教師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從而不斷更新觀念,改善教育行為,提升教學水平,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4、新課程提倡學生間的合作,更提倡教師間的合作。每一位教師對教學的體驗、感受各不相同,交流、討論使教師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通過交流,大家取長補短,減少了走彎路,達到了資源共享。例如,校本培訓下我們備課組的常規(guī)活動,課前,有集體備課、試講,確保了課的質量。課后,本人說課,備課組成員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討論找出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與不足,使每一位教師都明確了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指導今后的教學。

“以校為本”,是新世紀學校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全新理念。教育教學與專業(yè)研究相結合是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的必由之路,以校為本的校本研訓既是學生發(fā)展的要求又是教師發(fā)展的要求。學校給我們借校本培訓,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學習和探討的機會,在渴求自身專業(yè)快速發(fā)展的途徑上,我們需要這樣充實豐富的學習和工作內容,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上奠定厚實的積累。

2023年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篇4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顧名思義,就是說送給別人一條魚不如教會他捕魚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這句話引申到教學上也就是說傳授給人以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俗話說得好,“學習全靠自用心,老師不過引路人”,由此可見,學習成效如何,老師的“引”固然很重要,但最終取關鍵作用的,還是要靠“自用心”。因此,引領學生自主學習,使他們自覺做學習的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一、 由興趣到愛好,引發(fā)學習熱情。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庇纱丝梢?,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有著定向和動力作用,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當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學”模式,正是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定為“愉快教學”的基礎。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激發(fā)起了興趣,學生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fā)中的作用。

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想方設法誘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傳承中華文化,引導學生認識到母語的魅力從而熱愛母語,唯熱愛,方有興趣。

首先,誦讀“經典”,感受母語魅力。中華民族五千年留下來的經典詩詞,蘊藏著本民族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和精神財富,“身教莫如禮,言教莫如詩”,經典詩詞由于形式、內容、思想與境界的高度統(tǒng)一,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呼喚內在的情感作用之大,影響之深,無法比擬。晨讀時間安排的“每日一讀”內容,根據年級的不同由淺入深,以誦讀的形式由初步感受中華文化的意蘊情境、文化內涵,到讀懂偉大的詩樂文化精神,讀出曠遠的山水情懷,讀出中華文化中的大智慧。讀的過程中不派任務,沒有負擔,潛移默化,慢慢影響。通過學習經典、誦讀經典,將真善美的種子播種于孩子幼小的心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培養(yǎng)孩子們中華民族一脈相承、健康向上的文化人格和文化精神。同時,詩文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意境美的完美結合更是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使他不知不覺就愛上母語,愛上了語文的學習。

其次,激活課堂,享受母語魅力。在課堂上,老師的語文素養(yǎng),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高尚的文學修養(yǎng),做到有效指導預習、精心設計導入、借助現(xiàn)代教學設備、巧設懸念、猜謎語、做游戲等等,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在課堂上駕熟就輕,運用語言游刃有余,這種藝術的課堂,本身就綻放著無窮的魅力,學生怎能不喜歡?

另外,演講故事,體驗母語魅力。為讓孩子們受到母語文化的熏陶,我們開展“愛我母語,愛我中華”講故事比賽,還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后的國旗下講話等機會,在低段開展“我是故事大王”,在中段開展“成語故事我知道”,在高段開展“我說我班”、“校園新鮮事”、“時事見聞”等演講活動,給孩子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引導孩子們從自己的視角去關注生活、關心社會,并不斷培養(yǎng)他們熟練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孩子們從一個個生動精彩的故事中,感受母語和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的博大精深。變興趣為愛好,從而提高了孩子們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意識。

二、 由自發(fā)到自覺,培養(yǎng)學習意志。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就有了好的開始。但興趣比較感性化,因興趣而產生的學習愿望只是一種自發(fā)的行為,這種學習往往學得比較膚淺,局限于表面;僅僅憑興趣的學習也難以堅持,缺乏持久性。要想讓孩子們長久地、深入地學習,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自覺性和意志力。

教育家布魯納指出“教一門學科,不是使他們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就應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教師教給孩子不僅“知其然”更要 “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給孩子獲取知識的方法。因此我們要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孩子們,讓他們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建構過程。這樣,才會打破傳統(tǒng)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改變“以教師為本位”“以教案為本位”的教學觀念;對教師重新定位,從“傳道授業(yè)解惑”轉向“促進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成功”;變“教案”為“學案”,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痹诮虒W過程中,我們何不也學會“放手”,也做到“四不”:

(1)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教;

(2)學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師不導;

(3)學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師不啟;

(4)學生自己能說出的,教師不引。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學習成就感是一種可貴的體驗。

教師要為孩子體驗成功創(chuàng)設條件,對他們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為教師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激起孩子潛在力量,激發(fā)向上的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設使他們都能獲得成功的機會,進行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布置分層作業(yè)。鼓勵參加各種征文比賽,展示成功,讓不同層次孩子的學習成果得到展示的機會,營造享受成功的情景。成就感是一種容易讓人迷戀的體驗,能夠增強孩子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學習的動力。不斷嘗到成功甜頭的孩子更能夠做到能樂于探究、勤于實踐,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善學”。把由興趣產生的自發(fā)學習行為變成有目標、有計劃的自覺行為。

但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學習的過程中同樣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就會有失敗。 “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有了自律,一切皆有可能,無,則連最簡單的目標都顯得遙不可及。”——西奧多·羅斯福。自律,又常稱意志力,是在實現(xiàn)目標的艱辛路途上不可或缺的品質,意志是一種特殊的能力。要讓這種自覺的學習長久地堅持,就離不開意志。作為老師,平時就要下意識地引導孩子們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xiàn)預定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意志品質,讓他們具有學習毅力上的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持性,教給孩子自我調節(jié)、自我監(jiān)控的方法:

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增強孩子意志力培養(yǎng)的內動力。一個人的志向越是遠大,他的行動毅力就越是持久。要培養(yǎng)頑強的學習毅力,就要樹立學習的抱負,把當前的學習行為與自己的未來、國家的未來聯(lián)系起來,并經常在意念上進行強化。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對孩子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教育孩子從小立志。

2、樹立榜樣,誘導孩子學習意志力的自覺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用古今中外強者堅忍不拔地追求理想的事例去激勵孩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身殘志堅自學成才掌握多國語言的張海迪,如我們小學課文里出現(xiàn)的譚遷、霍金、海倫.凱勒、夏洛蒂.勃朗特等,他們以頑強的意志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巨大成就。還可以讓孩子們在自己生活圈子里找一個特別有毅力的同學,暗暗地將他(她)作為自己的榜樣。并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責任心,把學習動機轉化為意志力量。

三、 由樂學到善學,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人生?!笨梢姡昧晳T成就人的一生。從興趣入手,先讓孩子愛上學習;再由自發(fā)到自覺,讓孩子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再滲透性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讓有效的學習長期堅下去。就這樣,小學六年一路引領下來,也就順理成章地將學習行為形成了習慣,良好的習慣一路陪伴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苯逃液托睦韺W家陳鶴琴先生也曾這樣說過:“習慣養(yǎng)得好,終身受其益,習慣養(yǎng)不好,終身受其累。”孩子好習慣的養(yǎng)成,我們一線教師責無旁貸。

我們崇敬的教育前輩何炳章老先生提出的“要做學習的主人”正是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教育的方向。當通過有效引領,讓孩子們對知識的追求、歸納、吸收和利用成為一種習慣,孩子們也就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023年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篇5

通過學校組織的新課程培訓,讓我受宜非淺,感觸很深;其中在新課程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課后反思,二次備課。

現(xiàn)就課后反思,二次備課心得總結傳統(tǒng)的備課,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教學的預設性,忽視教學的生成性;強調知識傳授,忽視激發(fā)情感;強調解題技巧,忽視生活運用;強調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

許多教師只重視課前的備課,而不善于課后的反思,這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教學問題。

課前備課、書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后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熟與提高.眾所周知,每一次教學實踐中都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插曲,對原有的提出挑戰(zhàn)。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敏銳的思維、豐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觀察力、思考力,他們正在不斷更新知識。

而且,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及教學體驗也總是在不斷地變化,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很難準確預料判斷的。

雖然在課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的隨機應變卻留下了敗筆。

不論教師有無經驗,處理起這類問題都會很棘手,在上課時難免總會留下諸多遺憾。

課后的教學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會保持可持續(xù)性教學效應,彌補這個遺憾。

教學反思是教師總結經驗、積累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師在課后把這些突發(fā)事件記錄下來,讓教師及時回顧自己的教學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諸如教學內容的補充是否合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否突出,

教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是否統(tǒng)一,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積極性是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能力。

總之是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對學生的表現(xiàn)和困惑、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就可以對本節(jié)課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找到反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