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發(fā)展心得體會5篇

時間:2023-11-25 作者:Fallinlove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對情感和心靈層面的體悟,是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領悟,在心得體會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問題的本質,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學校教育發(fā)展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學校教育發(fā)展心得體會5篇

學校教育發(fā)展心得體會篇1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一個初中教育工作者怎樣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以滿足廣大人民對高質量教育的迫切需求呢?反思過去,在教育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一、以本為本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一向忠于教材,堅持并堅信“以本為本”,因而導致一些教師在課改中,依然把教材作為“權威”,視教材為“圣旨”,小心翼翼地按教材的要求去教,唯恐出錯。

二、課堂教學就是在演繹教案

現階段,絕大多數老師的課堂教學過程還是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教案或完成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思路,依然視教材、教案為“圣經”,教學活動仍然是老師完成知識傳授而不去顧及學生獨特情感和觀點的“獨角戲”。

三、忽視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許多教師的課設計得很好,可一上起課來卻不那么得心應手,效果差不說,還常常完不成任務。究其原因,學生的學習習慣差當屬“罪魁禍首”。學生上課太自由化了,坐沒有坐相,站沒有站相,想看就看,想讀就讀,想說就說,甚至想鬧就鬧有的教師說,這是為了尊重學生,體現“學生為中心”,體現“自主”。我想,規(guī)矩還是要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不容忽視的。

為了解決這些教育教學中不足,我認為務必要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入手,逐一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案并付諸行動和實施。

一、不斷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現在多數孩子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有敬業(yè)、愛生、有較高的教學能力的教師來教。我們的教學生活是課堂,師生的合作教學的陣地是課堂。我們追求課堂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率,我認為首先要求我們的教師應該是一位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師,高質、高效的教師是進行高質、高效教學的`基本前提。那么如何才能成為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師呢?我覺得惟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

陶行知說過: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教師需密切關注自己專業(yè)的發(fā)展。一定要跟上自己所教科目的發(fā)展趨勢。只有通曉專業(yè)知識,才能選擇、計劃并實施最有效的教學。通曉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教師才可能依據教育教學規(guī)律、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實施教學,以取得高質、高效的教學效果。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基??

我認為在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能力都具備的情況下,教師熱愛學生是教育好學生提高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之一,尊師愛生是師生對話的感情基礎,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三、上好每一節(jié)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上好每一節(jié)課是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上好每節(jié)課的基礎就是:不備不教,是課就要備,而且要做到精心備課。我認為備好一堂課一定要根據學生的整體能力、知識基礎、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來因地制宜設計,再加上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課的中心部分是一節(jié)課的核心,課的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就在這個部分,所以課的開始和結尾都要緊密圍繞課的中心來進行。重點處教師要進行強化、加深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使教學內容得到提升。

四、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每次作業(y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做到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每次課后的作業(yè)呢?做到布置必做、做好必批、批完必講評,講評完必清,清完方罷休。一旦這個作業(yè)布置下去了就一定要求保質、保量的完成。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這個作業(yè)也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yè),使每個學生有信心完成。

五、培優(yōu)扶差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頭戲

要提高教學質量,培優(yōu)扶差這項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老師要時時刻刻做到關注兩頭學生的成長狀況。

六、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態(tài)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的過程。這其中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要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擁有非常健康的身體,師生雙方只有擁有了健康的身體,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得到強而有力的保障。

當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方法也有很多很多種,方式也不盡相同,但不論何種方式、方法都需要我們傾心傾力去完成、去實踐,這樣才能取得成效。正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最重要的是用心地去做教育,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教育發(fā)展心得體會篇2

實現教學質量切實提升,要強化“四個意識”:質量意識、目標意識、課堂意識、合作意識

一、質量意識:

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也是學校最亮的金字招牌。是一個教師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教師贏得社會地位和受人尊敬程度的最大資本——有作為才會有地位。沒有好成績一定不是好老師,只有好成績也不算是好老師。我們關注考試成績,但是要有底線,不能以犧牲學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為代價。

1、抓習慣就是抓教學質量。改變人生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習慣。

2、抓班風就是抓教學質量。風氣就是空氣。

3、抓家校共育就是抓教學質量。

二、目標意識:

三組人從同一地點出發(fā)步行向十公里外的三個村子的故事。啟示:當人們的行動有明確的目標,并且把自己的行動與目標不斷加以對照,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進速度和與目標相距的距離時,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加強,人們就會自覺地克服困難,努力達到目標。

1、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不謀全局者不足以某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長遠目標劃分成階段目標。

2、切合實際,精準分解。目標源于實踐高于實際,既有可行性又有挑戰(zhàn)性。

3、咬定目標,全力以赴。發(fā)揚釘釘子精神。

三、課堂意識:

(1)課堂教學是質量提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2)力量用在課內,一分一秒也不放過。

(3)統籌兼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正確的事比準確地做事更重要。評優(yōu)—點撥,補差—雕琢。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曾國藩的故事)。后進生轉化決不能單純的強調智力因素,要充分利用各種非智力因素,讓學生的學習動機、意志力、習慣、信心、對進步的追求和堅持,處在最佳狀態(tài),這樣才有利于盡快地縮小和彌補智力水平的差距,正所謂揚長避短。課堂效率=注意力集中時間x注意力集中度。

四、合作意識:

加利福尼亞大學用6只猴子(分三組)做的實驗,給我們的啟示。不會有完美的個人,只會有完美的團隊。

1、優(yōu)勢互補,合作共贏,構建完美團隊;校本教研、班本教研,研討平臺。

2、凝聚合力,以團隊目標為載體,激發(fā)團隊潛力;

3、要有必勝信念。沒有退路就是勝利的路——任正非。

工作是什么?工作既是為了維持人們的生計,又是為了實現人生的意義;既是為了賺取工資薪金,又是為了得到贊譽和認同。簡言之,工作是人們生活的一種方式,而不是一種漸漸死去的方式。

讓我們以“等不得”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松不得”的責任感,“停不得”的使命感,一鼓作氣……

學校教育發(fā)展心得體會篇3

如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通過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活動的開展,我對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通過抓學習,提高廣大教職工的思想認識

為促進教師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學校要通過組織自學、專家講座、論壇等活動的開展來促進廣大教職工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的進行思考。

二、通過抓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校建立了合理的教研組織網絡,定期組織教研小組進行專題研究活動,不斷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提高了廣大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三、通過抓隊伍,提高隊伍素質

為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學校要不斷地調整師資隊伍結構。加強教師的研訓,實施師資隊伍動態(tài)管理,執(zhí)行全員業(yè)績考核評價,不斷地為學校教育質量的持續(xù)提高提供了強勁的人力資源支持。

四、通過抓管理、強化制度建設,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學校為了強化質量改進意識;建立教育視導機構:成立由校長統領、教務處牽頭、定期在校開展針對性的學科教學督導,收集教育質量波動的有關信息,及時糾改,確保教育質量的穩(wěn)定發(fā)展。嚴格教育質量檢查:集中檢查與日常檢查相結合;普遍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檢查與指導相結合;自檢與互查相結合。抓實教育質量反饋:通過日

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檢查以及期中、期末教學檢測,通過教學信息反饋和學生學習信息反饋等常規(guī)教育教學信息收集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學中的動態(tài)問題;通過對所有教育教學活動、各個教育環(huán)節(jié)、各種教育管理制度、教學改革方案等進行經常性的督導來健全教育質量監(jiān)控的制度體系。

學校教育發(fā)展心得體會篇4

從一年級到三年級,都有幾個優(yōu)秀生,我們的教學都比較輕松,到了三年級,學生能自理了,就開始流動了,成績好的學生開始往縣城條件好的學校就讀了,成績好的就錄取,到現在四年級路,我花了很多的時間,特別對差困生的輔導花了很大的工夫,成績還是趕不上,原因就是優(yōu)秀的學生幾乎不在了。所以,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總是上不去。特近幾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農村小學的生源質量越來越差,因此要提高農村小學的教育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那么,我們農村小學教師應該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呢?下面就談自己幾點教育的看法。

一、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最大推動力,所以我們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首先,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意義。學生對要做的事有興趣,就有積極性,學習的效果自然就好。成績好的學生要進行表揚獎勵,鼓勵學生好好努力學習。

二、注重基礎的教學

農村小學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礎能力的訓練。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注意基礎知識的教學,也要注意能力的滲透培養(yǎng),使學生在進行兩個基礎訓練的同時,也得到其他各方面的提高。有了基礎,就容易提高知識,在考試中就能拿高分。

三、恰當地布置作業(yè)練習

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恰當地布置作業(yè)練習,易多難少,讓學生樹立信心。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布置的作業(yè)練習,要有一定的程度,發(fā)揮他們的思維方法。學習困難的學生,布置的作業(yè)練習,程度稍微簡單些,讓他們個人能獨立完成,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

四、對學生負責

切實要提高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我個人認為:從教師本身上說,要注重自身素質的發(fā)展。從教學方法上說,教師要認真?zhèn)湔n、上課、反思??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抓到實處,教學質量才能提高。

備課是教師對教材鉆研的過程,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為了提高備課質量,就需教師手中有材料,版本不同的教科書、教參書以及課外參考資料;還可上網查詢的網絡資源、遠程教育資源等,從而使教師備出優(yōu)質課。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實踐作業(yè)等,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

上課是教師按照預設目標逐步實現勞動價值的過程,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展示。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注意巧妙安排課堂教學的內容。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教師和學生要互動,教師要走動到每一組,指導學生的學習,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最后,注意教學信息的反饋,做到及時發(fā)現并及時糾正錯誤。

教師應該反思什么?教師可以反思課堂教學,反思自己應該怎樣做才會更好,在教學中自己所運用的教法,學生是否容易掌握知識,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下一步做得更好。反思在提高教學質量上是不可輕視的,應該經常反思。

五、家庭教育的配合

教育是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哪一個環(huán)節(jié)脫節(jié)都會影響到教育質量的提高。農村的家長,他們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教育就放心了,每天就懂給孩子要錢,學生一早到校,就在學校小店門前叫不停買東西,門不開還在那兒等。(就我們學校而言)家長對學生缺少教育,對學生的學習極少關心過問,而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往往較差,來校就懂買東西吃,學習沒有勁頭,學生的學習習氣很不好。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影響到我們農村小學提高教學的質量。

學校教育發(fā)展心得體會篇5

黨的十七大報告內容中曾經明確指出:“在新的發(fā)展階段繼續(x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并且要求“全黨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學發(fā)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fā)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fā)展的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fā)展積極性引導科學發(fā)展上來,把科學發(fā)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對于黨和國家各個方面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樣對社會主義大學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科學發(fā)展觀的內涵和本質

從表義上來說,科學就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合乎基本邏輯,體現客觀現實;發(fā)展就是要繼承和革新,有所變化,能夠反映時代性。而從根本上來說,科學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本方法統籌兼顧。

把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作用應用于我校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工作實踐,核心就是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成人成才需要為本,基本要求就是以我?!昂细?特長”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為著力點,全面深化大學生素質發(fā)展的途徑、方法,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增強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學生工作理念創(chuàng)新的客觀要求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要求:“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現代化教育水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高等教育作為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承擔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使命。高校的學生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務。

科學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就是發(fā)展,發(fā)展的實質就是在總結中革故吐新,核心也就是創(chuàng)新?!皠?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作為高等教育中重要環(huán)節(jié)的學生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全球化的發(fā)展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后,我國高等教育逐步步入國際化軌道,這就必將要求我國高等教育要按照國際化的標準去衡量辦學水平,所培養(yǎng)的人才規(guī)格也必將向國際標準轉變;信息化、網絡化的加速,使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不同程度地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靈魂;高校擴招,學生人數激增,質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滑坡現象;高校體制改革,就業(yè)方式轉換,學生的就業(yè)壓力加大;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步伐加快,學生的傳統管理模式已不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等等。所有這些新情況、新問題都迫切要求高校學生工作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轉換觀念,探索新的工作機制,運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全面創(chuàng)新,而思想是先導,要創(chuàng)新必先更新觀念,轉換腦筋,從傳統的工作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從不合適宜的教育觀念中解放出來,從不切實際的“高、空、虛”的工作理念中解放出來,以積極主動的精神面貌推動學生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學生工作理念創(chuàng)新的核心內容

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切實保證學生工作在統籌兼顧的基礎上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從六個方面創(chuàng)新學生工作理念。

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價值目標觀。高校學生工作的傳統的做法就是從學校的條條框框出發(fā),要求學生去適應各種各樣的規(guī)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這就容易脫離學生實際,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而新形勢下學生工作必須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出發(f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需要層次和需要結構,引導學生把個人的成才目標與學校的教育目標統一起來?!耙磺袨榱藢W生發(fā)展,一切為了學生的成人成才,一切都依靠和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為學生的現實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造各種可能創(chuàng)造的條件,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內在成才動力,把工作實實在在放到育人為本的這一個工作價值目標上。學生工作必須面向每個學生,尊重、關心、教育、引導好每一學生,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2.樹立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為核心素質的人才標準觀。隨著知識經濟信息社會的到來,創(chuàng)造力將成為社會經濟進步的主要動力,成為關系市場競爭成敗的決定性力量,那種“唯文憑、唯分數、唯專業(yè)”傳統的人才觀已不合時宜。教育工作的重點應放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創(chuàng)造力方面,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對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掘,訓練、強化、激發(fā)受教育者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創(chuàng)造才能,積極培養(yǎng)適應時代要求的創(chuàng)新人才。新世紀的人才應是能夠適應新技術革命的挑戰(zhàn),能夠參與全球性競爭與合作,能夠主動適應,積極推進甚至引導一系列社會變革的創(chuàng)新人才。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建設”,這一偉大工程的實現,需要大量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建設者擔當使命。

3.樹立突出主體、開發(fā)潛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工作方法觀。傳統的學生工作常常是管而不導,堵而不疏。這種治標不治本、浮在面上的學生工作方法已不能適應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和現代高等教育發(fā)展形勢。新形勢下的學生工作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的張揚與優(yōu)化。通過理想信念教育,為學生進行需要的自我選擇和自我調整提供精神動力和行動指南;通過正面引導、反面懲戒來進行學生的需要

誘導;通過動機激勵、過程磨礪、利益驅動來進行學生的需要驅動等等,激發(fā)創(chuàng)造學生內在成才動力,從道理上說服學生,讓學生弄清是非,權衡利弊,從而使學生正確規(guī)范自身行為,確選擇調整自身在學習、生活中需要結構。而教育觀念要打破統一思想、統一標準、統一布局的模式,適當地提倡拉開檔次,鋪開階梯,允許有部分人先走上去,另一部分人再扶上來的育人的階梯原則。

4.樹立體現互動性、層次性、整合性的工作體制觀。高效的工作體制可以促發(fā)主體的工作熱情、興趣,使主體在工作中不斷產生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成為主體不斷產生工作主動性、自覺性、創(chuàng)造性的不竭動力;也可使整個工作群體形成團隊意識、協作精神。傳統的高校學生工作體制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體制重心的錯位,造成協調、服務部門忙于應付具體事物性的工作,而無暇對整個學生工作進行協調與把握;二是體制基層的虛位,學生工作基層組織的積極性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使整個學生工作活力欠缺,創(chuàng)造力不夠;三是體制的整體創(chuàng)造力的空位,造成領導機構、協調部門、基層組織的脫節(jié)。面對新世紀的高校學生工作必須要適應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求,進行體制理念的創(chuàng)新,其中應注意三個方面:一是體制的互動性,有利于上層和基層相互激發(fā)工作活力與創(chuàng)造力;二是體制的結構層次性,有利于工作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三是體制的整合性,有利于局部服務于整體,全局指導、協調局部,發(fā)揮整個體制的凝聚力和資源整合力。具體來說,就是要形成“上”有“決策層

”,總攬學生工作全局,把握帶基礎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大問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育人原則;“中”要有“協調層和監(jiān)控層”,對學??傮w學生工作進行具體指導、協調和監(jiān)控;下”要有“責任層和落實層”,充分發(fā)揮基層組織的積極性,實行工作重心的下移,推行目標管理、量化考核的評價制度,建立競爭機制。這樣整個工作網絡就會形成一個動態(tài)、靈活的高效的“金字塔”型體系。

5.樹立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管理、服務內容的科學工作內涵觀。教育、管理、服務是學生工作的三大主題,但在新的時期這三大主題的結合方式以及它們三者自身的內涵就存在理念創(chuàng)新的問題。傳統上不同程度的存在以管理為主的工作理念,而教育、服務功能被弱化、淡化,使工作一直停留在較低層次水平。面對新的形勢:學生人數激增,學分制的推廣,學生的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及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等等,傳統的教育、管理已不合時宜,不符合青年學生的心理特征變化和他們的成長規(guī)律。學校學生工作要逐步從管理型向教育型、服務型轉變,轉換工作職能。一是要創(chuàng)新教育內涵理念。江澤民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而且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等等?!耙囵B(yǎng)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這就對教育的內涵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界定。而對于高校學生工作的教育內涵來說,就是要進行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的全面成才教育。而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從說教式、灌輸式的教育向啟發(fā)式、引導式、激發(fā)創(chuàng)造式的教育轉變。二是要創(chuàng)新管理內涵理念。學校學生工作要從傳統的以本本上的制度和手中的權力去管理的模式中走出來,注重“導向管理”。管理的內容要從點上的管理到整個層面的深層次管理;管理的對象要從個別管理到抓典型的管理;管理的依據要從校紀校規(guī)的管理上升到以法治校、民主治校的高度層次;管理的手段要變直接管理為主到宏觀和導向管理為主,變教師管理為主到以學生自主管理為主??傊?,就是要從被動式、強迫式的管理變?yōu)橹鲃邮?、民主式的管?從管理為主的工作模式走向以教育、服務為主的工作模式。三是要創(chuàng)新服務內涵理念。學校學生工作要從管理型的工作模式走向教育型、服務型的工作模式,要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條件,優(yōu)化校園軟硬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全面成才的內在動力。服務的內容要把握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合理需要;服務方式要在引進社區(qū)管理方式的同時,實現服務最優(yōu)質化、物質利益的最小化。學生不僅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投資者和消費者,要為學生提供各種生活服務,改善生活環(huán)境,對學生社區(qū)進行物業(yè)化管理,健全社區(qū)功能,構筑集文化、休閑、娛樂、購物、健身為一體的文化社區(qū);提供勤工助學服務,擴大勤工助學的網絡與途徑,幫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提供學習服務,指導學生考研、出國、創(chuàng)作發(fā)明等;提供就業(yè)服務,健全信息網絡,加強政策、心理、技術各方面的指導等。

6.樹立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的工作新途徑觀。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給傳統的高校學生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同時也為學生工作提供了現代化手段,拓展了新的空間和途徑。新形勢下學生工作要轉換教育觀念,樹立信息資源意識,主動超前介入網絡教育平臺,這是把握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制高點的有效途徑。在推進學生工作進網絡時應把握三個要義,一是要找準學生工作進網絡的立足點,用正確、積極、健康、科學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領網絡陣地,提高學生“接受正確,有益的信息,拋棄錯誤、有害的信息”的能力;二是探究學生工作進網絡的切入點,采取與大學生心理需求、生理特征及成長規(guī)律相適應的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內容;三是要把握學生工作進網絡的融合點,“進”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