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一種感受性的文字,我們需要結合實際的經歷和收獲才能寫出有價值感悟,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發(fā)現自己的潛力和可能性,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幼兒教育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教育心得體會篇1
其實每一個孩子的秉性家長是最清楚的!但是就因為是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眼中孩子就是最好的!確實是,每一個家長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社會是個大群體,對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平等的!就像是老師對待孩子們一樣,一視同仁!相信每一個從事幼教工作的人都是很有耐心,很細心的,因為我們面對的群體是孩子,他們是天真是無邪的,什么事情都不懂,需要我們耐心的教導,相信每一個做爸爸媽媽的家長朋友都能體會!因為你們的耐心教導與細心照顧才有了孩子今天的快樂成長!可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比如說:孩子為什么,有的時候會把大人都問住,您是會說行啦,問的太多了別問了,還是會說這個媽媽不知道,那讓我們一起去查一查吧!前者看起來一件事情解決了,可是那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以后會變得很少提問,而后者就大大提高孩子的興趣,喜歡去學習,自覺去學習,現在有的孩子為什么不愛學習,一個是孩子的童年太單調了,大家都居住在城市里,而且大部分都是樓房,鄰里間比較的疏遠,孩子們的同伴又少,只能和家長在一起,特別是爺爺奶奶,問題更嚴重,因為自己的孫子所以特別的疼愛,易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恃寵成嬌,這就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上幼兒園之后在很短的時間里適應不了這里的生活!二是,家長期望太高,逼的孩子太緊,現在在幼兒園就開始有特長班了,那么小就開始學習,家長給孩子報班孩子就沒有游戲的時間!渴望游戲的心里致使孩子討厭學習,不愛學習!
這個時候家長朋友們你們會怎么辦,孩子就是不出成績,逼著學,打著學,還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能這樣的情況都有,總會有成功的,但是有的時候還孩子,你是打我也不聽,講道理也不聽,那樣怎么辦?總會有那么一兩個特別的孩子是這樣的!其實我們也挺糾結!就像老師對待孩子一樣,其實,她們是愛每一孩子的,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樣的,看著他們一天天的成長直到他們走了,回憶這段時間其實孩子們記得是老師的好!走在路上就會看見孩子們和老師們打招呼!那一刻,在家長你的心里是不是也和孩子一樣的高興,一樣的臉上帶笑……
其實這一刻的微笑是老師用這一年的時間換來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今天這個孩子不小心刮傷了,老師要和家長解釋,賠禮道歉,明天這個小朋友被那個小朋友打了,老師要說明,沒有好好的看好孩子,你跳舞的時候老師幫你糾正動作不小心碰了你一下,把你碰到了,你還要跟孩子解釋,道歉!孩子當時可能會明白,你不是故意的,可是萬一身上留下傷痕,身為家長的你肯定會問一下,再有孩子表達不清楚家長肯定會誤會老師是故意的!可是生活中不是一成不變的,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危險,或許那個小朋友摔一下,就有可能骨折,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老師們隨時隨地的看著孩子們,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安全過后就是孩子的教育,我們都希望孩子們都是最好的,不管在學習上還是在紀律上,還是在思想品德上!可是人無完人,上帝在為你打開一扇門的時候就會為你關上另外一扇門!有的孩子很聰明,但是就是不好好的學習,不遵守紀律,老師是怎么說我都不聽,有的老師可能教育的時候語言過激,孩子就會以為老師實在罵他,有的老師可能脾氣不好的可能會扯扯他的衣服,孩子就會以為那是再打他!其實家長您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肯定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甚至還會出手打孩子!身為老師就不能打孩子,第一是造成孩子心靈的創(chuàng)傷,第二讓孩子膽怯害怕。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用心去教育孩子,愛護孩子。
幼兒教育心得體會篇2
十一月二十三號我去東營區(qū)實驗幼兒園聽取了情景互動式幼兒數學教育的講課與講座。
什么是情景互動式幼兒數學呢?情景互動式幼兒數學是以孩子熟悉的情境主題為組織教學的邏輯線索,以幼兒與教師、與材料的互動為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以教師引導和游戲中幼兒的操作學習為基本教學形式概括數學教育幾個概念體系的內在聯系,根據內在聯系創(chuàng)設一個個情境主題,在主題中按照不同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滲透數、量、形、時、空、邏輯關系、集合、測量、模式、統(tǒng)計、估算等幾個概念體系的分層主要目標,引導幼兒與教師、與同伴以及與情境和材料互動,實現培養(yǎng)幼兒“主動學習、邏輯推理、創(chuàng)造思考、解決問題”的教學主旨。
它的目標是
:1.讓幼兒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情境互動,發(fā)現數學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探索的學習欲望。
2.以數學為媒介或“工具”,促進幼兒良好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解決日常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通過有效互動和適宜的評價,逐步引導幼兒形成積極、靈活的思維品質和求真、自信的健康人格。
它的特點是情境性、互動性、多程序、多模式,多想法,多方法。
共有三位老師進行了這種模式的講課。第一位老師進行的是中班10以內的數量對應,老師的講課我有幾點心得體會。
1.故事導入讓幼兒一下進入到情景當中。
2.老師用兒童化的語言交流,貼近幼兒。
3.關注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4.時刻營造一種神秘感,讓每個幼兒有興趣繼續(xù)參與。第二位老師進行的是大班空間位置對應。老師通過故事教學,游戲教學,加強了孩子的自主參與性。通過游戲《找禮物》加深本節(jié)課的學習鞏固,巧妙有趣。第三位老師進行的是1—5的序數。通過故事導入在講課的過 程中老師與幼兒合作,和諧而美。最讓我有興趣的是他們上課的導入方式,分游戲導入、故事導入、圖片導入,幼兒在有趣的導入方式的引領下,很快的進入到學習中。整個的學習過程輕松愉快,幼兒的積極性很高,配合性很強。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借鑒引入,讓我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我認為在幼兒園的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fā)起幼兒學習的欲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增進幼兒情感,提高能力,使幼兒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幼兒教育心得體會篇3
幼兒階段是人生的奠基階段,而幼兒教師是年輕一代最初的啟蒙教師,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幼兒園不同于中小學,幼兒教育形式是以為基本活動形式。寓教于之中,是幼兒共同的活動形式。
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關系中,教師是幼兒的伙伴,使幼兒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讓他益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氣氛中,在這氣氛中,讓幼兒充分的活動,獲得表達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機會。
我們班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潑大方,他們能主動表現自己,見到客人能主動打招呼,聽到音樂就能翩翩起舞,為大家表演,這樣的是我們所倡導的。但是有些孩子,他們在里比較活潑,一旦離開了們們熟悉的環(huán)境,或家里來了客人,或者幼兒園來了陌生人參觀等等,他們變利很膽怯,不敢說話。這種膽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為缺乏鍛煉的機會,缺少表現自己的勇氣的條件,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將嚴重影響幼兒一生的發(fā)展。
膽怯的幼兒往往沒有勇氣在眾人面前講話,或說話聲音很小,為改變這種膽怯的性格,我們努力為幼兒提供“說”的機會,讓幼兒在每個人面前表達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樣去教幼兒、怎樣主動和幼兒溝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現在的教育觀,要求教師與幼兒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師要尊重第一位幼兒,作為朋友坐下來與幼兒談心,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這些來容易的話,做起來卻很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包括幼兒自己的權利,所以[nextpage]做什么都不要強制幼兒去做,可以去引導幼兒動做。教師以親切的話語,關心他們喜歡,做什么,需要什么。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關系,又使我們目標得以實施。
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讓幼兒從中得到知識。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就盡量多設計一些與教育內容相一致的游戲。真正做到“規(guī)程“所要求的“以游戲為基礎的活動,寓教育于硌項活動之中。
第三、抓住幼兒的閃光點。
讓幼兒充滿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師應多鼓勵幼兒,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對進行贊美,他們定會有所發(fā)展,有所進步,本班有個小朋友發(fā)音清準,我益不斷糾正,只要他有點進步,我們就給予表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現在,發(fā)音有很大進步,這些贊美的高速就像一個個小光環(huán)一新,老師新手替他們帶上。
所以,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既要當好老師,又要做幼兒的朋友,保證他們幸福的成長。
幼兒階段是人生的奠基階段,而幼兒教師是年輕一代最初的啟蒙教師,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幼兒園不同于中小學,幼兒教育形式是以為基本活動形式。寓教于之中,是幼兒共同的活動形式。
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關系中,教師是幼兒的伙伴,使幼兒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讓他益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氣氛中,在這氣氛中,讓幼兒充分的活動,獲得表達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機會。
我們班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潑大方,他們能主動表現自己,見到客人能主動打招呼,聽到音樂就能翩翩起舞,為大家表演,這樣的是我們所倡導的。但是有些孩子,他們在里比較活潑,一旦離開了們們熟悉的環(huán)境,或家里來了客人,或者幼兒園來了陌生人參觀等等,他們變利很膽怯,不敢說話。這種膽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為缺乏鍛煉的機會,缺少表現自己的勇氣的條件,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將嚴重影響幼兒一生的發(fā)展。
膽怯的幼兒往往沒有勇氣在眾人面前講話,或說話聲音很小,為改變這種膽怯的性格,我們努力為幼兒提供“說”的機會,讓幼兒在每個人面前表達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樣去教幼兒、怎樣主動和幼兒溝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現在的教育觀,要求教師與幼兒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師要尊重第一位幼兒,作為朋友坐下來與幼兒談心,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這些來容易的話,做起來卻很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包括幼兒自己的權利,所以[nextpage]做什么都不要強制幼兒去做,可以去引導幼兒動做。教師以親切的話語,關心他們喜歡,做什么,需要什么。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關系,又使我們目標得以實施。
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讓幼兒從中得到知識。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就盡量多設計一些與教育內容相一致的游戲。真正做到“規(guī)程“所要求的“以游戲為基礎的活動,寓教育于硌項活動之中。
第三、抓住幼兒的閃光點。
讓幼兒充滿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師應多鼓勵幼兒,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對進行贊美,他們定會有所發(fā)展,有所進步,本班有個小朋友發(fā)音清準,我益不斷糾正,只要他有點進步,我們就給予表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現在,發(fā)音有很大進步,這些贊美的高速就像一個個小光環(huán)一新,老師新手替他們帶上。
所以,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既要當好老師,又要做幼兒的朋友,保證他們幸福的成長。
幼兒教育心得體會篇4
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是一部充滿了創(chuàng)造的歷史,從窯洞到摩天大樓,從馬車到宇宙飛船,從松明到人造太陽。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造,而創(chuàng)造來源于人。只有人擁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才能打破常規(guī),創(chuàng)造奇跡。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就像世界上不會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一樣,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獨特的念頭、獨特的思想、獨特的看待問題的角度、獨特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在孩子看來沒有絕對的標準去評判事物,而正是后來大人們所傳授的固有的、被人公認的、已有的知識,迫使孩子慢慢放棄自己的怪念頭,成為有著和別人一樣的眼光、一樣的思維方式的人。當然有人會說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什么不好,至少大家都按照一樣的標準和方式去生活。對。但社會的發(fā)展,個人的成功需要的是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人類進步,而不是手握著先人的知識成就毫無進步。
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開始于嬰幼兒期,幼兒期和學齡前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關鍵時期。此時奠定的基礎可能會影響到人生發(fā)展的全過程。而據有關創(chuàng)造力研究結果表明:4歲時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測試得分最高,到5歲以后開始下降。
原因何在?
美國創(chuàng)造性思維研究專家托倫斯等也發(fā)現,3—5歲是孩子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高速發(fā)展時期,而5歲以后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我國的孩子同樣也存在著先上升后下降的現象。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家庭和學校兩方面的影響造成了這樣的現象, 孩子在嬰幼兒期在幼兒園或者家庭中主要的活動是以游戲為主,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游戲活動很少約束,孩子有很多自由的空間,去隨意地玩、隨意地想、隨意地發(fā)揮。而這時家長和老師也不會對孩子的想法或行動進行過多地干預,孩子不會因為自己的胡思亂想遭到別人的否定和指責。所以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良好。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就要開始面對學習活動,這時的家長和老師就變得嚴厲起來,因為他們此時強調的是孩子應該掌握更多的知識,更重視孩子能否正確地思考。他們會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該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因為有了統(tǒng)一的標準,孩子的行為又隨時受到成人們的監(jiān)督和評價,當孩子沒有按照成人教給他的那樣去做,孩子就會受到批評和懲罰。這樣孩子為了迎合成人,漸漸放棄了自己的胡思亂想,乖乖地向著成人們想要的答案思考著,這樣自己便能得到大人們的贊賞和獎勵。因此,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受到了限制。
怎樣培養(yǎng)?
創(chuàng)造性思維難能可貴,社會需要發(fā)展,發(fā)展就要依靠創(chuàng)造力,只有孩子擁有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保證社會的進步。那么,在家庭中,家長應該怎樣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讓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更好,更順利地發(fā)展呢?
游戲中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游戲中,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日益提高,從單純的模仿發(fā)展到創(chuàng)造,他們逐漸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展新型的游戲情節(jié),創(chuàng)造性地扮演角色,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游戲道具等。但是游戲水平的發(fā)展并非完全是自發(fā)的,在游戲中發(fā)展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需要家長的啟發(fā)引導的。
通過音樂、繪畫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心理學和教育學家一直認為音樂是促進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好方法。因為音樂會促進右腦的發(fā)育。另外音樂可以豐富幼兒的精神世界,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孩子情緒興奮愉快,這個時候,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tài)下。繪畫也可以促使孩子右腦的發(fā)育,增強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接觸音樂和繪畫,并且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欣賞和實踐的空間,隨心所欲地畫,自由想像地聽。
通過聽說能力訓練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平時家長應該多和孩子進行對話,多給孩子講故事。在與孩子說話時,要因勢利導,抓住機會,就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展開對話,這樣可以促使孩子啟動思維,即興表述生動的語言。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個開放式的結尾,讓孩子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結合之前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合理又有創(chuàng)造性的推斷,完成故事。
幼兒教育心得體會篇5
我很喜歡幼兒教育這本書,它貼近我們幼兒教師的生活與學習,像一盞指路燈,從不同的角度與方位給我們指明了教育教學的方向。書中有好幾個版塊,每當我一拿到這本書,第一反應就是先看看其中最最讓我體味深刻的卷首。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給了我心靈上的啟迪,精神上的滿足,知識上的提高與視野上的開闊。
我又一次翻開了《幼兒教育》,一冊上,卷首中的鐵杵磨成針幾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很小的時候,我就學過。這個故事一直被老師作為教導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范例,他們希望孩子能像李白一樣領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鐵杵磨成針的恒心與毅力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不要遇到一點挫折就氣餒、逃避。曾經我也給幼兒們講過。這個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墒?,在書中它又有了鐵杵磨成針新釋,難道在這里還有什么我們還沒有參透的道理呢?帶著疑問,我一口氣就讀完了它。讀完后,我又進入了思考,現在的孩子,是新時代的人,同樣的故事,對他們有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他們并沒有對老奶奶磨針的毅力發(fā)出贊嘆聲,而是說:那么費力氣,為什么不去買一根針呢?她真是太笨了。我們也都知道,這個故事對孩子而言,有另一層寓意,就是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難,要堅持到底。但是,又有誰能肯定這條道就不是死胡同?堅持是要的,沒有堅持就沒有勝利,但是,現在的社會,變通則顯得尤為重要。文中說到:變是生命的一般規(guī)律,適者生存,想要適就要變,如果不變通怎能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而不適應又怎能生存?這個實例本身并沒有錯,錯在我們運用它進行教育的視角與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時代的信息,才會煥發(fā)出活力,出現新面貌。
感謝《幼兒教育》,讓我的心靈得到啟迪。由此感發(fā):無論什么事,我們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多思考,換一種方位,換一種角度,對我們又會有一種豁然開朗、截然不同的感受與體會。讓我們做一名適應時代的教師,多方位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在領悟道理的基礎上,同時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試一試,我們會懂得更多,收獲更多,體驗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