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認真撰寫心得體會,才能保證思維力的提升,心得體會是一種對自己成長過程的回顧和總結(jié),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學楷模做楷模的心得體會參考5篇,感謝您的參閱。
學楷模做楷模的心得體會篇1
周云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yè)生。從小窮苦的她,以前愿望是“走出大山賺大錢〞,但女高改變了她的想法。2021年大學畢業(yè)后,周云麗考取了寧蒗縣城的中學老師崗位。聽說女高缺數(shù)學老師后,她毫不猶豫放棄了縣城工作放棄了正式編制,來到女高做代課老師,一年后才轉(zhuǎn)正。
“老師老了,我們長大了。〞周云麗說,“我們要繼續(xù)她未竟的事業(yè)。〞
“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后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zhì)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jīng)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為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承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里,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場就不敢喝水,擔憂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里鋪了兩張床,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guān)心的學生。為了隨時照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床,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里很晚睡下,還要忍著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后,這名學生抱著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xiàn)了問題,嘴唇經(jīng)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著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為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發(fā)現(xiàn)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舍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里存著學生和家長的,“聽說智能手機容易壞,怕?lián)Q手機后這些號碼會喪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qū);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小學;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qū)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假設(shè)今年的你39歲,丈夫病故父母離世無兒無女身處異鄉(xiāng),你是選擇庸庸碌碌虛度剩下的人生,還是在奮斗之中書寫新的人生華章?39歲的張桂梅選擇了化悲哀為力量,扎根小城華坪20余載,把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通過愛心傾注到當?shù)氐慕逃聵I(yè)之中,帶著1600多名貧困女學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的“小城大愛〞故事傳說。
愛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為孩子們多做點事。〞樸實無華的語言下,蘊含著張桂梅對山區(qū)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她把家訪當常態(tài),10余萬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腳下,成為1500多戶家庭走訪的“墊腳石〞,為的就是減輕“山里人出趟門不容易〞的負擔,理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作為基層黨員干部,我們就是要把一顆愛心融化在群眾的心田,尤其是對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要通過日常生活交往,和他們建立友誼,從心底打破隔膜,詳細理解掌握他們的真實意愿,在千方百計解決實際困難中,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堅決。“黨員在,女高就有辦下去的希望。〞剛剛成立之初的華坪女高,師資緊缺學生家底薄,被認為是一所“絕對辦不下去的學校〞。但張桂梅卻不信這個“邪〞,帶著8名老師,其中6名黨員,佩戴黨徽上課,發(fā)揮黨員帶頭示范作用,把黨員老師們內(nèi)心的澎湃激情轉(zhuǎn)化為堅決信念,造就了獨特的麗江華坪“女高精神〞,華坪女高也逐漸成為當?shù)貙W生家長向往的學校,教育教學成績?nèi)諠u顯著。張桂梅和學校的黨員老師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需要無比堅決的信念,我們要從她身上汲取精神養(yǎng)分,對于選準了的方向認準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
奉獻。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著入黨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資用于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yǎng)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qū),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眼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生活非常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教育事業(yè)。對她來說,“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讓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獻理所應當。面對“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典范為標桿,對標對表,學習她們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立足本職崗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干勁,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做出我們的奉獻。
學楷模做楷模的心得體會篇2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
吳蓉瑾為當?shù)厝耸熘加凇扒楦薪逃薄?0年前,關(guān)注到一些孩子出現(xiàn)情感淡漠、自我意識過重等問題,她積極探索,每周利用15分鐘午會課時間,開展情感教育課,提高孩子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后來,她和同事們一起,把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構(gòu)建起了包括8個板塊、20個專題的情感教育體系。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眳侨罔@樣告訴同事賀春秋。賀春秋剛?cè)肼殨r,不小心摔倒受傷,吳蓉瑾指導她以此為素材,上了賀春秋的第一堂情感教育課——《愛護我自己》。賀春秋說,那節(jié)課上,她和學生們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受傷經(jīng)歷,互相提醒,彼此關(guān)心,“那些溫馨的情景十幾年了還歷歷在目。”
吳蓉瑾的微信朋友圈常?!皶裢蕖?。開學這幾天,曬得最多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們,上課時專注的目光、吃飯后沾著飯粒的小臉……張張照片都滿溢著她對孩子的喜愛與呵護。
每個學生畢業(yè)時,吳蓉瑾都會贈送一張附有自己聯(lián)系方式的卡片。常有已畢業(yè)的學生找她交流,甚至其他學校的學生和家長也慕名找她,吳蓉瑾也樂意提供幫助。
“每天都有太多值得關(guān)注的細節(jié)”
作為教育專家,吳蓉瑾多次來往于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區(qū)之間,為各地教師開展培訓?!皡切iL去過很多地方,卻沒有旅游過?!币幻蠋熣f,吳蓉瑾總是把培訓課程安排在下午,當晚返回,為的是第二天一早就能站在校門口迎接學生。
白天,除了聽課,她最常做的是在教學區(qū)走走看看,每天都有上萬步?!翱春⒆觽兩险n時的狀態(tài)怎樣、寫字姿勢是否正確,琢磨怎么教導他們文明規(guī)范……”吳蓉瑾說,“每天都有太多值得關(guān)注的細節(jié)?!?/p>
3年前,吳蓉瑾被派遣流動到上海市郊的嘉定區(qū)盧灣一中心實驗小學擔任校長?!拔覀兘兴F人校長’”,嘉定區(qū)盧灣一中心實驗小學教師譚珂告訴記者,吳蓉瑾不僅為學校設(shè)計了適合學生學習能力、滿足個性發(fā)展需要的幾十門校本課程,建立“每周一研”“三三制備課”等活動機制,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更將愛的暖流傳遞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下午6點多,送走放學的學生,吳蓉瑾還要與學校的信息化建設(shè)團隊開會,辦公室和會議室的燈光,總要亮到晚上10點。
學楷模做楷模的心得體會篇3
700多起災難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群眾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機里,存著許多他參與過的救援現(xiàn)場照片和視頻。他能準確說出每一次事故的時間和搶救人數(shù)。
“這些不是照片、數(shù)字,都是一條條人命、一個個家庭啊!”“人命關(guān)天”這四個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
1985年冬天,x省原x礦務局雁崖礦井下中央變電站突發(fā)著火事故。
當23歲的肖文儒和同事們成功帶著被困人員升井,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撲通”一聲,跪了下去:“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
老人這一跪,重重地壓在了他的心上,也永遠地趕走了曾經(jīng)的猶豫。
應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難、太危險了!20世紀八十年代,應急救援人員很多時候是在“賭命”。
戴上呼吸器,披著澆透了涼水的草袋子,應急救援隊員要在井下災區(qū)接近人體極限的高溫中工作;濃煙翻騰,他們只能閉著眼睛打密閉墻,一旦走錯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夾,后果不堪設(shè)想……
一次救援,肖文儒親眼目睹隊友倒在井下。
“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這工作咱別干了???”肖文儒的腦海中,自己母親流著淚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親含著淚的重重一跪,最終重疊成一個聲音:“我不能離開”。
選擇了應急救援,就選擇了與“死神”較量。記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隊友命懸一線。
“隊長,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礦井下盲巷積存的幾十噸煤粉發(fā)生自燃,形成隨時噴發(fā)的“火山口”,高壓水槍沖起煤塵,火光瞬間迸發(fā)四射。
“趴倒!”電光火石間,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
話音剛落沒幾秒,爆炸聲響徹巷道,火舌瞬間吞噬了作業(yè)空間。
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槍對準火點,一秒、兩秒……氧氣越來越稀薄,一分鐘、兩分鐘……視線越來越模糊……
幸好,火勢被及時撲滅?!叭绻敃r晚趴下幾秒,或者沒有堅持繼續(xù)滅火,可能我們就犧牲了?!毙の娜逭f。
井下二次爆炸,是礦難救援中最大的風險點。而這樣的生死關(guān),肖文儒硬闖了4次。從煤礦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從隧道坍塌到山體垮塌,肖文儒總是向險而奔、逆向而行。
“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況,救援行動才能更有效?!倍嗌倌陙恚灰搅耸鹿尸F(xiàn)場,肖文儒就要背著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揮救援,直到天亮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滿地炸藥“包圍”;在瓦斯?jié)舛雀哌_4%以上的現(xiàn)場,他曾兩次爬下巷道查看,力排眾議調(diào)整救援方案。
“向前一點、再向前走一點?!蓖M生命禁區(qū)的每一次,肖文儒都會押上“所有的砝碼”。因為他相信,在漫無邊際的黑暗深處,還有人等著他帶去一束光。
學楷模做楷模的心得體會篇4
桂賢娣老師的講座讓人感覺不是講座,而是一次推心置腹、幽默風趣的對話。桂老師講到了她的學生、她的家人,一個個生動、感人的鮮活案例,讓我深深感受到這位特級老師的教育智慧、人生智慧,我想她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會因為她的智慧而感到無比幸福吧!
作為她的學生,無疑是幸福的。桂老師用她的智慧,用她最真摯的愛心讀懂了學生,讀懂了教育的真諦。通過“滾南瓜”實驗看出孩子的思維、通過讓孩子們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件事物的特征來學寫作文、通過開設(shè)別開生面的`班會課化解敏感學生的內(nèi)心失落,幫助家長解決家庭矛盾……這些巧妙的教育智慧啟迪我們,對學生的愛不在轟轟烈烈,而在細微之處。桂老師為學生做的都是“小事”,卻生動地教育了我們什么叫做“教育無小事”。正是在桂老師“慧”愛學生,她的學生才會在輕松、有愛的氛圍下幸福地學習,才會保持一個孩子應有的純真、剔透、可愛!反觀自己,在教學中卻沒有做到真正的“慧“愛,缺乏深入思考,教學方法較單一,滿足于把學生教會即可,卻忽視了對學生探究思維的培養(yǎng)。要想自己的學生也跟桂老師的學生一樣有幸福感,我們還需靜下心來,探索適合學生、具有學科特色的教學方法。
作為她的家人,也是幸福的。桂老師在教育上成就頗高,但是她并沒有因為工作而忽視家人。成績再多,回到家也是一位普通的妻子。用她自己的話說,早上起床時,不管愛人有沒有醒,都要熱情地跟他說“早上好”;在家準備上課教具,也拉著愛人一起制作。工作再繁忙,她也沒有忽略對女兒的教育。進入北大的女兒能在求學之余為她寄書,母女共同學習交流。桂老師正是用自己的可愛與陽光,營造了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氛圍。所以說桂老師不僅“慧”愛學生,也“慧”愛家人。美滿的家庭是個人事業(yè)成功的重要精神保障,教師這個職業(yè)決定了我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本來就少,生活中我們更不應該理所當然地把他們當成宣泄不滿的對象,而是要珍惜與家人相處的點滴時刻,少一些爭吵、多一分和諧,就像桂老師那樣,給家人帶來滿滿的幸福感。
作為她的同事,當然也是幸福的。聽桂老師一開口講話,能感受到她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雖然以她的年齡和成就完全可以做出這樣的姿態(tài)?!肮怨晕覑勰恪保拔覑鬯滥懔恕?,這些夸張有趣的話,讓人感受她的親切幽默,陽光活潑。我非常佩服她能在五十多歲依然有著這樣一顆“少女心”,她的這種年輕的心態(tài)感染了在場每一個人。我想,與她日日相處的同事是有多幸福?。‘斢龅浇逃械睦Щ笈c艱難,看看身邊有這樣一位年長卻充滿激情與愛心的同伴,自己一定會受到極大鼓舞吧!教學工作重復繁瑣,我們都應該學習桂老師,懂得感恩、學會調(diào)整,以滿滿的正能量面對每一天!
桂老師的人生準則是“我工作,我快樂;我生活,我陽光”,她用愛心與智慧感染著學生、家人和同事,為自己和他人奏響了人生的“幸福三重奏”。愿我們都能像她一樣“慧”愛他人,收獲精彩的人生!
學楷模做楷模的心得體會篇5
曾經(jīng)看央視《感動中國》這個節(jié)目,總會報道一兩個扎根于鄉(xiāng)村或山區(qū)的先進教育工作者的事跡感動著國人,令人為之震撼。從事了教育工作之后,使我更能深深地體味到這些深入到鄉(xiāng)村或靈魂深處的人物的崇高品質(zhì),也更能體會到他們的無私奉獻及無悔精神,對他們肅然起敬。
林州模范教師王生英便是這樣一位楷模,是教師的精神領(lǐng)袖:她扎根山區(qū)30載,猶如一枝傲雪紅梅,用殘疾之軀搏擊多舛的命運,譜寫了自我人生的華麗樂章。我們讀懂王生英,方可繼承其優(yōu)秀品質(zhì)。
一、須得讀懂大山
“山”在文化傳統(tǒng)中是厚重的,是世代山民安身立命的處所。然而,“山”也表征著傳統(tǒng)的閉塞、愚昧、僵化與保守。封閉的群山,告別陳舊的傳統(tǒng),擁抱嶄新的現(xiàn)代,對有限的生存圈的突破,已成為世代山居的年輕一代的心靈渴望。然而,悠久而強固的傳統(tǒng)大山,去談何容易!它需要的是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更需要的是沖出包圍的行動,甚至需要付出幾代人前仆后繼的代價。山里的人終究是掙扎著走出去了,然而,有一個人卻選擇堅守在這里,她就是教師王生英。
她的留守,是為了更多的人走出大山。只有她的留守,才能換來更多人走出去的希望。因此她是真正讀懂大山文化的人!
二、她不是“高大全”,她只是“有用的人”
在當代文學“十七年”作家的文學作品中,充斥了“高大全”式的人物。他們都是盡善盡美的人,無論其思想、道德抑或行動。
而王生英老師,她卻是一個腿腳不甚靈活的殘疾人。在數(shù)幾十年的從教生涯中,她每天除了走上幾公里的山路外,還要穿過大河……越是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越能激發(fā)人的意志力。一身兼數(shù)職的教學工作,她竟沒有任何怨言,“只要你樂意去做,就沒有苦和累”。就是本著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她愿意把山區(qū)的教育工作堅守到底。她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做著平凡的事情,但她更覺得自己是個幸福的人,因為她發(fā)現(xiàn)了自我的價值,她是個“有用的人”。
是的`,當一個人有所奉獻的時候,她的心靈必然是富足的,她的人生也必然折射出不平凡的光。
三、須得自我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我是懷著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崗位中去的。我熱愛自己的教學工作,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得盡善盡美。但在工作的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浮躁、不能吃苦耐勞、遇到困難便滿腹牢騷…這些都是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學習王生英老師的事跡,使我下定決心漸漸改正缺點,有所進步!
近幾日看傅雷先生的《傅雷家書》,書上有這么幾句話深深地觸動著我:“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過于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實在妙絕!而王生英老師正是這種教育實踐的一個典型,更是我們所借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