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藝術心得體會5篇

時間:2023-04-21 作者:betray 心得體會

通過心得體會的文字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所以我們一定要謹慎對待,只有做好寫作框架的梳理,才能確保心得的意義和價值,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新課標藝術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新課標藝術心得體會5篇

新課標藝術心得體會篇1

新課標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在新課標理念的引領下,音樂課堂產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不僅完善了課堂教學,也使音樂教學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讓學生更加喜歡音樂課。學生是音樂課堂上的主體,而教師是輔助學生學習知識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xiàn)刑事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音樂可以給人們帶來情感上的享受,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完全的帶領學生體驗美、欣賞美。同樣,興趣是一切學習的最大動力,在理解音樂美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一些音樂活動,讓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不僅僅體現(xiàn)在音樂課堂上,要讓音樂長期持久地滲透在生活的每一處。

通過對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深入解讀,對課程的目標、課程的性質等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學中,首先重視的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對自然和社會生活中各種形狀、色彩、聲音、動作、情節(jié)等要素敏銳感受力,以及為獲得這種感受力而具有的好奇心和不斷獲得新發(fā)現(xiàn)和新體驗的探索能力。藝術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藝術課程采用綜合性藝術教育理念,更是注重學生的綜合性。是學生在豐富的藝術和人文情境中快樂的學習,強調整個學習的過程中的感知與體驗。

新課標藝術心得體會篇2

本人學習了新研制(2022年版)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與(2011年版)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相比,認為(2022年版)的《藝術課標》主要有以下的變化:

一、文本形式有變化。從原來獨立的音樂、美術、藝術課程標準,變?yōu)榧魳?、美術、舞蹈、戲?。ê瑧蚯?、影視(含數(shù)字媒體藝術)五個藝術教育門類(科目)于一體的《藝術課標》。

二、課程開設有變化。2022年版的《課程方案》中明確規(guī)定:藝術在一至九年級開設,其中一至二年級包括唱游、音樂、造型、美術;三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融入舞蹈、戲?。ê瑧蚯?、影視(含數(shù)字媒體藝術)相關內容;八至九年級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ê瑧蚯⒂耙暎ê瑪?shù)字媒體藝術)等。學生至少選擇兩項學習。

三、課程目標有變化。2011年版的《音樂課標》中的“三維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轉換為涵蓋義務教育藝術各學科的“課程核心素養(yǎng)”——審美感知、藝術表現(xiàn)、創(chuàng)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并以此引領藝術課程全部教學實踐。

四、學段劃分有變化。將九年義務教育藝術學科教學分為四個學段:一至二年級,三至五年級,六至七年級,八至九年級。

面對這些重大的變化,只有深入學習,認真研讀新的課程方案和課標文本,加深對基礎教育課程持續(xù)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的理解,才能更好地為今后的教學實踐做好準備。

新課標藝術心得體會篇3

通過對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的深入解讀,對課程的目標、課程的性質等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理解,舞蹈作為藝術的一部分,下面談談我從藝術課標中對舞蹈課標的一些新的體會。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中,首先重視的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節(jié)課準備的在好在精彩,學生不感興趣,那也是一堂失敗的課,備課得備學生。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如何把我們的教學內容在吸引學生注意的前提下融入教學設計里面,從而達到我們的課程目標。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大都采用ppt、做游戲、模仿動作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標學習中,當中提到了感知和體驗能力,瞬時茅舍頓開。什么是感知和體驗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對自然和社會生活中各種形狀、色彩、聲音、動作、情節(jié)等要素敏銳感受力,以及為獲得這種感受力而具有的好奇心和不斷獲得新發(fā)現(xiàn)和新體驗的探索能力。這就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不在是像傳統(tǒng)的教學中一味的你教我學的模式,培養(yǎng)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觀察探索,從而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二、關注學科的綜合性

藝術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藝術課程采用綜合性藝術教育理念,舞蹈做為藝術的一種,更是注重學生的綜合性。是學生在豐富的藝術和人文情境中快樂的學習,強調整個學習的過程中的感知與體驗、創(chuàng)造與表現(xiàn)、反思與評價,使學生在舞蹈學習中更加豐富,在愉悅身心學習的同時獲得綜合發(fā)展。

篇二:2022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簡短

5月13日上午參加了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義務教育階段音樂學科第一期《義務教育藝術(音樂)課程標準(2022年版)》培訓活動,活動由杜宏斌老師和胡櫻平老師進行了線上講座和線下講座,老師們從多個方面對新課標進行了詳細的解讀,特別是胡櫻平老師其中的三個關鍵詞轉化、任務、融合。讓我心中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有了一些感悟。

目前,我主要教授的是二年級的音樂課程,屬于第一學段,那么在課程的設置上通俗的講就是學什么、學的怎么樣、怎么學。對于二年級的孩子更多的是讓他們聆聽音樂,聆聽民歌、小短曲,體驗音樂的情緒,了解音樂的表達方式,感受不同的風格,同時讓他們發(fā)現(xiàn)身邊的音樂,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樂高低,可以聯(lián)系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針對于二年級孩子的特點多增設趣味唱游活動,結合神話、童話、寓言故事等融合其他學科提高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們進行情景表演。

感謝這次交流活動,讓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我們開起來一扇學習之窗,我堅信在新課標的帶領下,音樂課程會越來越精彩。

新課標藝術心得體會篇4

從2011年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下文稱為舊課標)到2022年版藝術課程標準(下文稱為新課標)的印發(fā),本文嘗試窺得一些“具體改變”的線索。

一、新課標更加注重學科橫向連接,學段縱向連接

相比舊課標而言,新課標加強學科橫向連接,以音樂和美術為主線,多學科融合為輔線,在學習任務群中培養(yǎng)學生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擴寬學生學習知識的廣度;加強學段縱向連接,新課標的學段劃分更符合學生的基礎,加強學段之間的連接,尤其在第四學段選修課程中,與高中模塊課程產生了一定的連接關系,增強了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

二、新課標更好的搭建學科持續(xù)理解的支架

(一)從藝術實踐來看,新課標有更清晰的美術模塊劃分。以欣賞.評述為例,將身邊的美術、中國美術賞析、世界美術賞析、中外美術簡史四類學習內容結合。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也為教師合理運用教材資源指明了方向。

(二)從學習內容來看,新課標以學習內容也就是學習任務群的方式,注重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方式的養(yǎng)成,將學生持續(xù)理解的主線對應于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xiàn)、創(chuàng)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以下圖為例,橙色部分的學習內容將對應欣賞.評述,從任務群的方式出發(fā),學生從第一學段欣賞身邊的美,第二學段感受中外美術的魅力,第三學段領略世界美術的多樣性,第四學段概覽中外美術史。學生從第一學段養(yǎng)成審美感知的思維習慣,并貫穿于整個義務教育的美術課堂中,在驅動性任務中引導對美術的感知能力的持續(xù)理解,這樣的持續(xù)理解恰是藝術核心素養(yǎng)的必備要求。

三、新課標更詳細的任務要求,為教師落地實施提供了建議。

相比舊課標的目標、學習活動建議、評價要點而言,新課標將學習任務分為內容要求和學業(yè)要求,視點集中于“教學目標”和“評價方向”。內容要求詳盡的闡述了每一個學習任務的側重點,對于教師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提供了建議;學業(yè)要求則為教師評價要點給予了參考。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會偏離課標,而是以教學設計實際落地課標。

新課標藝術心得體會篇5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修訂原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創(chuàng)新導向,主要在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兩個方向八個方面發(fā)生了變化。聚焦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發(fā)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推動基礎教育課程由學科立場向教育立場轉型。借此緣由,我通過對比學習新舊兩版課標(2011年版和2022年版),認為新課標在美術學科上的“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是,核心素養(yǎng)內涵的“新”。新課標提出的藝術核心素養(yǎng)“審美感知、藝術表現(xiàn)、創(chuàng)意實踐、文化理解”與高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圖像識讀、美術表現(xiàn)、創(chuàng)意實踐、審美判斷、文化理解”不同之處在于將“圖像識讀和審美判斷”合并,變成了“審美感知”,強調了課程的綜合性,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學回歸到人本身,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知美,提升審美情趣。

二是,課程內容結構的“新”。將以往的按學習領域的劃分方式轉變成按藝術實踐進行劃分,以學習任務為驅動,美術語言始終貫穿其中。從課程內容設置的順序可以看出,每一學段均以注重發(fā)展學生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養(yǎng)的“欣賞·評述”為起點,到以強調發(fā)展學生藝術表現(xiàn)和創(chuàng)意實踐素養(yǎng)的“造型·表現(xiàn)”和“設計·應用”,再到加強課程內容、社會生活與學生經(jīng)驗之間聯(lián)系的“綜合·探索”。內容設定層層遞進,加強了學科間相互關聯(lián),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核心素養(yǎng)。

三是,教學實施的“新”。由以往按四大學習領域劃分的單一的、獨立的授課方式,轉變?yōu)檎w的、系統(tǒng)的授課方式,強調以任務、主題或項目的形式開展教學,將知識、技能嵌入其中,通過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深度理解知識、技能,提升綜合能力。

雖然這里是以新課標體現(xiàn)在美術學科上的“新”為主要說明,但從該版課程標準名稱《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可以看出,美術學科已經(jīng)與音樂、舞蹈、戲劇、影視融為一體,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學習理論或實踐的過程中,應該將自己視野擴寬,樹立整體意識,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內的縱向銜接,更要注重知識間的橫向配合。堅持以素養(yǎng)為導向,重視將知識內化、實踐和運用的教學,加強對學生藝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