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活動方案是確?;顒禹樌M行的基礎,制定活動方案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考慮到活動的可持續(xù)性和長遠發(fā)展,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日行一善活動方案8篇,供大家參考。
日行一善活動方案篇1
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學校育人環(huán)境,營造向上、向善的教育氛圍,根據(jù)教委辦工作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學校將從20xx年11月份開始,實施“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使我校的德育工作體現(xiàn)學校特色,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F(xiàn)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動目標
通過實施“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把教育以及自我修養(yǎng)、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中,分解到每一天的“言”和“行”之中,使我校學生在日常積累中汲取了思想的營養(yǎng),點燃了智慧的火炬,引導學生充分體驗生活學習中習善、行善、揚善的快樂,從小樹立善念、擁有善心、實踐善行來實現(xiàn)人格的優(yōu)化與完善,讓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從而積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時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其他成員共同參與,起到“一個學校教育一批學生,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的社會效應,構建學校、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wǎng)絡,達到全社會參與,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會道德新風尚,推動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活動內(nèi)容
1、尋善源:就是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從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尋找善念,發(fā)現(xiàn)善源。
2、存善心:就是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向善、從善、行善的心理品質,擁有愛心、富有同情心、懷有感恩之心等。
3、發(fā)善言:就是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語言文明,會恰當使用禮貌用語,會理解別人、安慰別人、鼓勵別人。
4、行善事:就是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覺為他人和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與人和睦相處等。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識和行為,凡是一切有利于學校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個人健康成長的意識和行為,都屬于“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的內(nèi)容。
三、活動對象
1、善待自己:正確認識自我,積極上進,珍愛生命,熱愛生活,追求美好,快樂成長,心理自調(diào),行為自律、情感自控。
2、善待他人:正確認識別人的長處與不足,接納他人,樂于助人,寬容他人的過失,忍讓他人的過激,能為別人的快樂而快樂,能為別人的憂愁而憂愁。
3、善待環(huán)境: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活動范圍
1、善在學校: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做合格的學生。
2、善在家庭:孝順父母,生活自理,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待人熱情,做合格的主人。
3、善在社會:正確認識和面對社會,主動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愛護環(huán)境,追求和諧,做合格的公民。
五、活動過程
“日行一善”是一個從想善、言善、寫善到行善、思善、揚善,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與升華的過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每天說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舉、善言;一層是語言文明。要會安慰人、會鼓勵人、會理解人等,不斷送給他人溫馨與熱情。
寫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說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點一滴記錄下來,是形式上積德、厚德的一個過程。
行善:是善的落腳點。能積極為他人做好事,對人有禮貌,與人和睦友好相處等。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諧社會。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點,修正已有的錯誤。
思善:是想善、言善、寫善的思想升華,是自己內(nèi)在品質提升的重要過程,自己通過對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將善變成自己優(yōu)秀品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變成一種自覺的道德意識,從而支配自己的行為。
揚善:就是不斷地利用各種機會向周圍的人宣傳行善的好處,講古今中外行善積德的名人故事,宣傳行善積德對自然、他人、社會以及諸事眾物的相生關系,引導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
六、活動的分層目標
依據(jù)年齡及知能的差異,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
一、二、三年級重在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語言文明,恰當使用禮貌用語,懂得“一句好話暖人心”的樸素道理,懂得要保護自己,感知善的意識。
四、五、六年級重在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感知善的快樂,在積善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
七、活動措施及要求
1、要求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此項活動。具體要求: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從學習、紀律、安全、衛(wèi)生、活動等方面能約束自己;其次是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再次,禮貌待人。遇到同學、老師要問好,每天放學后回家要主動與家里人打招呼,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并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2、緊密結合學校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活動,教育和引導廣大學生積極投入到“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中去,體驗做善事的快樂。要求學生,注重細節(jié),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每人每日至少做一件善事,個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形成“知行善、學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
3、做好記錄。每天選取一件善事記錄在《好人好事記載簿》中,字跡要工整,書面要整潔,內(nèi)容要真實,寫成“行善日記”。 學校將加大檢查力度,對各班級《好人好事記載簿》進行不定期的檢查。“日行一善”將作為學生、班級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依據(jù)。
4、把“日行一善”教育活動與日常教育教學相結合。尋善源可以與品德課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從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尋找善念。
日行一善活動方案篇2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推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引導小學生感恩社會、奉獻愛心,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動目標
通過全面開展“日行一善”主題實踐活動,教育學生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使我班學生充分體驗知善、習善、行善、揚善的快樂,逐步實現(xiàn)由“日行一善”到“時時行善”,最終實現(xiàn)“善行一生”。同時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其他成員共同參與,起到“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的社會效果,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會道德新風尚,推動本班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實施原則
1、堅持“三貼近”的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既要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guī)律,又要體現(xiàn)“日行一善”教育實踐的特點,適應小學生接受能力,積極倡導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的方式,采用生動的典型事例,體現(xiàn)教育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堅持“日常行為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的原則?!叭招幸簧啤敝黝}實踐活動開展要落實到小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行動中,經(jīng)典詩文誦讀,文明禮儀教育以及校本實踐課程相結合,引導學生從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尋找善念,發(fā)現(xiàn)善源。
3、堅持“重在實踐、體現(xiàn)特色”的原則。
4、堅持“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合格小公民。
三、活動內(nèi)容
“日行一善”道德實踐活動,是一個從學善、行善、思善到揚善的過程。開展實踐活動,通過班會課,定期組織學生回顧,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將“學習雷鋒精神、做美德少年”和“日行一善”活動相結合,長期廣泛地開展相關活動,創(chuàng)建文明和諧校園。
學生通過長期的觀察、記錄、感受、體驗,在頭腦中逐漸形成善的道德觀念,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具體活動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尋善源:利用中華經(jīng)典誦讀、班隊會等活動與課堂主渠道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善念,發(fā)現(xiàn)善源。
存善心:組織學生開展尋找身邊的好人好事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向善、從善、行善的心理品質,擁有愛心、富有同情心、懷有感恩之心等。
發(fā)善言:在學校學習生活中,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語言文明,會恰當使用禮貌用語,會理解別人、安慰別人、鼓勵別人。
行善事:通過開展每天做一件好事的形式,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覺為他人和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與人和睦相處等。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識和行為,凡是一切有利于班級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個人健康成長的意識和行為,都屬于“日行一善”主題實踐活動的內(nèi)容。
四、活動要求與行動措施
“日行一善”以“善心、善言、善行”為主要活動內(nèi)容,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環(huán)境”為活動對象,以“善在學校、善在家庭、善在社會”為活動范圍。
1、學習先進人物。
(1)尋找自己心中敬仰的先進人物的優(yōu)點加以學習。
(2)搜集自己喜歡的“做人格言”,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實踐。
(3)學會愛自己身邊的人,愛憎分明,日行一善。
2、回報父母之恩。
(1)回家向父母問聲好,離家向父母說聲再見。
(2)為父母倒一杯水或拿一雙鞋子。
(3)吃飯之前請父母先吃,然后自己動筷子。
3、懂得尊敬師長。
(1)理解老師;
(2)體諒老師;
(3)尊敬老師。
4、學會寬容他人。
(1)欣賞同學;
(2)尊重別人;
(3)寬容他人。
5、告別不良習慣。
通過開展“日行一善”主題的活動,向全班學生發(fā)出“存善心、說好話、做善事”的倡議,幫助同學們了解活動的目的、意義,進一步引導本班學生積極參與善行活動,增強公益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爭當新時期的“好少年”。
日行一善活動方案篇3
一、 指導思想
深入踐行科學發(fā)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擁有善心、樹立善念、實踐善行來實現(xiàn)人格的優(yōu)化與完善,從而積善成德,養(yǎng)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崇善、向善、行善的道德新風尚,推動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 活動目標
通過實施“日行一善” 教育實踐活動,使我校學生充分體驗習善、行善、揚善的快樂,逐步實現(xiàn)由“日行一善” 到“時時行善”,最終實現(xiàn)“善行一生”。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善念、擁有善心、實踐善行來實現(xiàn)人格的優(yōu)化與完善,讓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從而積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 “日行一善” 教育實踐活動內(nèi)容
尋善源: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從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尋找善念,發(fā)現(xiàn)善源。
存善心: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向善、從善、行善的心理品質,擁有愛心、富有同情心懷有感恩之心。
發(fā)善言: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語言文明,會恰當使用禮貌用語,會理解別人、安慰別人、鼓勵別人。
行善事: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為需要幫助
的人提供方便自覺為他人和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與人和睦相處等。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識和行為,凡是一切有利于學校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個人健康成長的意識和行為,都屬于“日行一善” 教育實踐活動的內(nèi)容。
四、活動對象: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環(huán)境
善待自己:正確認識自我,積極上進,珍愛生命,熱愛生活,追求美好,快樂成長,行為自律。
善待他人:正確認識別人的長處和不足,接納他人,樂于助人,寬容他人的過失,能為別人的快樂而快樂,能為別人的憂愁而憂愁。
善待環(huán)境: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五、活動范圍:善在學校、善在家庭、善在社會
善在學校: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尊敬老師,友愛學生,做合格的學生。
善在家庭:孝敬父母,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待人熱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會:正確認識和面對社會,主動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高方便,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愛護環(huán)境,追求和諧,做合格的公民。
六、活動過程:
“日行一善”是一個從想善、言善、寫善到行善、思善、揚善的不斷發(fā)展和升華的過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和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每天說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舉、善言;一層是語言文明,要會安慰人、會鼓勵人、會理解人等,不斷送給他人溫馨與熱情。
寫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說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點一滴記錄下來,是形式上積善德、厚德的一個過程。
行善:是善的落腳點。能積極為他人做好事,對人有禮貌,與人和睦友好相處等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諧社會。行善也可以改掉自身存在的缺點,修正已有的錯誤。
思善:是想善、言善、寫善的思想升華,是自己內(nèi)在品質提升的重要過程,是自己對善事的反思和感悟,將善變成自己優(yōu)秀品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變成一種自覺的道德意識,從而支配自己的行為。
揚善:就是不斷利用各種機會向周圍的人宣傳行善的好處,講古今中外行善積德的名人故事,引導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
七、活動要求
一是要求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此項活動。具體要求: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從學習、紀律、安全、衛(wèi)生、活動等方面約束自己;其次是幫助他人;再次,禮貌待人。遇到同學、老師要問好,每天放學回家要主動與家里人打招呼,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并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是教育和引導廣大學生積極投入到“日行一善” 教育實踐活動中去,體驗做善事的快樂,要求學生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每天堅
持做一件或兩件善事,個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形成“知行善、學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
三是做好記錄。每天選取一件善事記錄在“日行一善”日記,字跡要工整,書面要整潔,內(nèi)容要真實。
學校要對“日行一善”日記進行常規(guī)管理,“日行一善”日記是學生評優(yōu)評模的必備條件,學校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并在“光榮榜”專欄宣傳個人事跡。學生的“日行一善”日記由各班小組長、班長、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定期、不定期檢查。
四是要求廣大教職工把德育教育活動與日常教學相結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言行來感動和影響學生。
尋善源可以與思想品德教學、語文課的經(jīng)典朗誦、綜合實踐課結合;存善心與音樂、美術、體育及日常行為結合;納善言應該與語文的摘抄、日記和周記等結合;行善事要與平時的一舉一動結合??傊?,要把德育活動與日常的教學活動結合起來,營造“學校主抓、學生參與、社會支持”的濃厚氛圍。
五是要求學生收集向善從善的名人故事、詩詞和身邊的善人善事,要求每個人會講一個善人善事故事;每月辦一次黑板報,宣傳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善德,表揚班上的好人好事。
六是要各班每周開展評比,篩選優(yōu)秀的語言在全校師生中推廣。
日行一善活動方案篇4
一、活動目標:
日行一善活動,要走向課題化研究,向縱深發(fā)展,出經(jīng)驗、出成果,成品牌;要走向社會化,橫向聯(lián)動,以取得更大范圍的育人效果,產(chǎn)生社會效益。
二、工作重點:
1、重視校園的精神文化建設,整理好各教室外的學生善言。充分利用學校宣傳櫥窗、班級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和弘揚善的精神,把學生學會做“日行一善”的人當作引領學生精神追求的重點。
2、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活動。根據(jù)本班實際情況,確立班級活動主題,建立擁有善心、善行的班級。包括教室環(huán)境的營造(是否創(chuàng)造出一個學習“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的環(huán)境)、班級黑板報的利用(是否每月展示一次日行一善活動的開展情況)等。
3、學生評比表彰活動。評選出在班級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突出的學生,加強榜樣力量的運用。
4、全校開展多層次、多元化、開放性,能熏陶培育并形成學生向善、從善、行善的心里品質和習慣的主題活動。
5、利用學校廣播站和學生會宣傳部開展宣傳活動。
6、召開全校學生家長會。請育子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同時,學校與家長及時溝通信息,關注學生發(fā)展情況。對于在教育孩子方面表現(xiàn)突出和理解支持學?;顒拥募议L,給予榮譽表彰,鼓勵更多的家長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
三、活動安排:
1、擬定班級日行一善活動計劃
2、完成班級布置
3、完成學生會宣傳部及廣播站布置
日行一善活動方案篇5
一、指導思想
根據(jù)《小學生德育綱要》、《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要求,充分發(fā)揮家校結合教育合力的作用,從規(guī)范行為習慣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得到提高,成為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二、主要目標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以知善行善為切入點,以提升未成年人道德觀念,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為目標,以"日行一善,從我做起"為主題,以"灑掃應對"為重要載體,動員全校未成年人積極參與"日行一善"主題實踐活動,讓未成年人從灑掃庭除開始體驗勞動,從生活禮儀開始學會謙恭待人,培養(yǎng)未成年人揚善、樂善的品質,逐步實現(xiàn)由"日行一善"到"日行多善",最終實現(xiàn)"終身樂善"。
三、"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內(nèi)容
1、回報父母之恩。
(1)回家向父母問聲好,離家向父母說聲再見。
(2)為父母倒一杯水或拿一雙鞋子。
(3)吃飯之前請父母先吃,然后自己動筷。
2、懂得尊敬師長。
(1)理解老師;
(2)體諒老師;
(3)尊敬老師。
3、學會寬容他人。
(1)欣賞同學;
(2)尊重別人;
(3)寬容他人。
4、告別不良習慣。
督促自我、幫助別人告別壞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習慣和學習習慣)。
5、關愛自然。
愛護環(huán)境、不踐踏草坪、不破壞綠化。
四、活動形式
1、積極宣傳。通過各種形式向學生宣傳什么是"日行一善",如何"日行一善"。
2、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在校園、社區(qū)、家庭,主動"行善"。
3、利用晨會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用照片記錄自己為長輩做的一件事,并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活動體驗,評選出班級的"小孝星"。
4、開展"日行一善"繪畫比賽,用畫筆記錄身邊的好人好事,
日行一善活動方案篇6
一、指導思想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進一步豐富學校德育活動內(nèi)容,創(chuàng)新學校德育工作方法,不斷提高廣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逐步培養(yǎng)廣大青少年的良好行為習慣。學校將實施“日行一善月習一德”教育實踐活動。德育工作關系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長期堅持,我們以“日行一善月習一德”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積極探索中小學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使我校的德育工作體現(xiàn)學校特色,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現(xiàn)制定方案如下:
二、活動目標
“日行一善月習一德”教育活動要求學生“莫以善小而不為,莫小惡小而為之”,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樹立起“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的道德觀念,逐步培養(yǎng)他們“樂于助人、關愛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活動要求
“日行一善月習一德”以“善心、善言、善行”為主要活動內(nèi)容,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環(huán)境”為活動對象,以“善在學校、善在家庭、善在社會”為活動范圍。
四、活動內(nèi)容
1.學習先進人物。
(1)尋找自己心中敬仰先進人物的優(yōu)點加以學習。
(2)搜集自己喜歡的“做人格言”,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實踐。
(3)學會愛自己身邊的人,愛憎分明,日行一善。
2.回報父母之恩。
(1)回家向父母問聲好,離家向父母說聲再見。
(2)為父母倒一杯水或拿一雙鞋子。
(3)吃飯之前請父母先吃,然后自己動筷。
3.懂得尊敬師長。
(1)理解老師
(2)體諒老師
(3)尊敬老師。
4.學會寬容他人。
(1)欣賞同學
(2)尊重別人
(3)寬容他人。
5.告別不良習慣。
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養(yǎng)成教育活動,督促自我、幫助別人告別壞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習慣和學習習慣)。
6.關愛自然。
(1)認識到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處的重要性。
(2)積極參加綠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
五、活動措施
1.引導動員
(1)積極宣傳。班級、學校通過各種形式向學生宣傳什么是“家在z?日行一善?月習一德”。
(2)樹立榜樣。各班樹立古今中外以及班級中的“家在z?日行一善?月習一德”的典范,充分發(fā)揮其榜樣作用。
2.分層要求
根據(jù)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跨度大,認知能力層次多,個性特征差異大等特點,將活動按年級進行分層要求。
(1)低年級重在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語言文明,會恰當使用禮貌用語,懂得“一句好話暖人心”的樸素道理,懂得要保護自己的人生安全和身體健康。
(2)中年級重在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能主動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覺為他人和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能感知善的快樂。
(3)高年級重在培養(yǎng)學生為他人奉獻的精神,形成善的心理品質,讓社會成為他們一生踐行善行的廣闊天地。
各年級各班則據(jù)此提出具體的踐行方案。
3.開設活動
學生層面:
1.集。收集有關“行善”的典型人物和事跡,以此為榜樣,激勵自我。
2.行。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在校園、社區(qū)、家庭,主動“行善”。
3.記。學生人人建立“日行一善道德手冊”,每天將自己的“善行”記錄在手冊上,并且摘錄一句自己喜愛的“做人”格言或撰寫一句“做人”的`話,并寫下“行善”感言;每周撰寫“‘愛心超市’周記”。
班級層面:
1.評。利用晨會組織學生交流日行一善事例,交流“做人”格言,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利用班會進行“‘愛心超市’周記”交流、評比,召開“日行一善”故事會。
期末,根據(jù)“道德手冊”里的“存款數(shù)”評比愛心隊員,學校根據(jù)各班情況評比愛心中隊、愛心小隊。
2.展。將“日行一善”活動情況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展現(xiàn)出來。如在“班級特色欄”內(nèi)張貼學生活動的照片、有關活動的文章、活動積極分子的介紹;將活動的有關情況上班級黑板報等。
3.活動
開展主題班隊活動。如:“與壞習慣告別,同好行為結伴”活動,征集“日行一善”宣傳語活動,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活動。
學校層面
開展“愛心接力”活動。學校通過愛心志愿者發(fā)放“愛心接力卡”讓愛心在學生間、孩子與大人間傳遞。
“三結合”層面
合。暢通各種家校聯(lián)系渠道,積極與家長聯(lián)系;帶領學生走向社會,積極“行善”。期末,以調(diào)查問卷的形式進行區(qū)家校溝通。
日行一善活動方案篇7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進一步豐富學校德育活動內(nèi)容,學校實施“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
一、實施原則
1、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
2、堅持知與行相統(tǒng)一的原則。
3、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4、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重在實踐的原則。
5、堅持突出特點、體現(xiàn)特色的原則。
6、堅持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原則。
二、活動內(nèi)容:尋善源、存善心、發(fā)善言、行善事
“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它是一個從學善、行善、思善到揚善的過程。學生通過長期的觀察、記錄、感受、體驗,在頭腦中逐漸形成善的道德觀念,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
“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活動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尋善源:就是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從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尋找善念,發(fā)現(xiàn)善源。
存善心:就是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向善、從善、行善的心理品質,擁有愛心、富有同情心、懷有感恩之心等。
發(fā)善言:就是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語言文明,會恰當使用禮貌用語,會理解別人、安慰別人、鼓勵別人。
行善事:就是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覺為他人和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與人和睦相處等。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識和行為,凡是一切有利于學校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個人健康成長的意識和行為,都屬于“日行一善”教育實踐活動的內(nèi)容。
三、活動對象: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環(huán)境
善待自己:正確認識自我,積極上進,珍愛生命,熱愛生活,追求美好,快樂成長,心理自調(diào),行為自律、情感自控。
善待他人:正確認識別人的長處與不足,接納他人,樂于助人,寬容他人的過失,忍讓他人的過激,能為別人的快樂而快樂,能為別人的憂愁而憂愁。
善待環(huán)境: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活動范圍:善在學校、善在家庭、善在社會
善在學校: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做合格的學生。
善在家庭:孝順父母,生活自理,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待人熱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會:正確認識和面對社會,主動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愛護環(huán)境,追求和諧,做合格的公民。
五、活動過程:
“日行一善”是一個從想善、言善、寫善到行善、思善、揚善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與升華的過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每天說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舉、善言;一層是語言文明。要會安慰人、會鼓勵人、會理解人等,不斷送給他人溫馨與熱情。
寫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說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點一滴記錄下來,是形式上積德、厚德的一個過程。
行善:是善的落腳點。能積極為他人做好事,對人有禮貌,與人和睦友好相處等。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諧社會。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點,修正已有的錯誤。
思善:是想善、言善、寫善的思想升華,是自己內(nèi)在品質提升的重要過程,自己通過對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將善變成自己優(yōu)秀品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變成一種自覺的道德意識,從而支配自己的行為。
揚善:就是不斷地利用各種機會向周圍的人宣傳行善的好處,講古今中外行善積德的`名人故事,宣傳行善積德對自然、他人、社會以及諸事眾物的相生關系,引導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
六、活動措施及要求
1、宣傳發(fā)動。要深刻認識開展“日行一善”活動的重要意義,充分利用宣傳欄、校園電視等媒體,充分利用班會、通過講座、家長會等形式在學生當中認真做好“日行一善”宣傳教育工作,營造開展“日行一善”活動的良好氛圍。
2、全員參與。積極組織各班學生將學生身邊一點一滴的好事,利用每周班會進行總結,表揚堅持每日做好事的學生,從而引導學生從部分——大部分——全體學生全部參與教育活動,教育和引導廣大學生積極投入到“日行一善”活動中去,努力形成“知行善、學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
3、有機結合。尋善源與思想品德、語文課的讀國語精典、綜合實踐課結合。存善心要與音樂、美術、體育及日常行為規(guī)范結合。納善言與語文的摘抄、周記等結合。行善事要與平時的一舉一動結合??傊选叭招幸簧啤⒎e善成德”活動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堅持把“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活動貫穿教育教學工作始終,不斷擴大社會效應,增強影響力和覆蓋面,營造“學校主抓、學生參與、社會支持”的濃厚氛圍。
4、活動推動。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廣大學生從小養(yǎng)成做好事、做善事、助人為樂的良好習慣和優(yōu)秀品質,學校將經(jīng)常性地開展以“日行一善”為主題的征文、演講比賽和事跡報告會。
5、成果展示。少先隊大隊會要在全校各年級舉行“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活動的總體情況和取得的效果。
6、總結表彰。為了倡導“人人向善、人人崇善”良好道德風尚,激勵廣大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學校將定期總結表彰一批在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教師、學生和班集體。
日行一善活動方案篇8
班隊會目的:
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為他人著想的良好品質。
班隊會過程:
一、引入主題。
草木為了感激春的到來而吐露新芽;鮮花為了感激夏的到來競相開放。碩果為了感激秋的到來掛滿了枝頭;雪花為了感激冬的'到來把大地母親銀裝素裹。
二、教師講解日行一善的含義。
日行一善就是多做善事好事,積善成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善就是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惡就是做對個人道德家庭社會乃至對國家不利的事。日行一善讓我們心中懷有善念。我們踐行“每日必做,日行一善”。現(xiàn)在“日行一善,善行一生”主題班會現(xiàn)在開始
三、理解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的意思是多做善事好事,積善成德。她的出處是:古代有位葛繁日行一善,后來官職太守職務,有人請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說:“比如這里有條板凳,到了礙人走路,就彎腰把她扶正放好,即是一善。”日行一善,就是培養(yǎng)和引導我們從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尋找善念,發(fā)現(xiàn)善源。日行一善就是培養(yǎng)和教育我們語言文明,會恰當使用禮貌用語,會理解別人、安慰別人、鼓勵別人。日行一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