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與幾何教案8篇

時間:2023-04-11 作者:Iraqis 備課教案

教案在撰寫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述規(guī)范,進入職場后,教師們對于教案一定都十分熟悉了,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圖形與幾何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閱。

圖形與幾何教案8篇

圖形與幾何教案篇1

一、教學目的

1、引導幼兒用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等幾何圖形,想象組合出各種物體形象、較正確的表現(xiàn)形象結構,并學會合理安排畫面。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二、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一張:用幾何圖形拼貼而成的兔子、烏龜、大樹、花,并有兔賽跑的情節(jié)(貼在黑板上用布遮住)。

2、紅、黃、藍、綠等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幼兒每人一份,膠水、棉簽每人一份,水彩筆每人一盒。

3、廢舊掛歷紙若干,并將有畫的一面面墻而貼,供幼兒作業(yè)時用。

4、幼兒示范用的、貼上白紙的小黑板四塊。

三、教學過程

(一)、出示掛圖,引入課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a、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張非常漂亮而特別的畫,你們想看嗎?

b、(出示掛圖)請小朋友們仔細看,畫面上有些什么(烏龜、兔子、大樹、花)?你們知道這張畫是怎樣做成的嗎?兔子、烏龜、大樹、花各是由些什么圖形組成的?

c、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它們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幾何圖形)

d、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們用這些彩色的幾何圖形拼出各種各樣的物體,誰愿意上來?

(二)、請3-4名幼兒示范。

a、老師請你們上來用這些幾何圖形拼出各種物體。在拼貼過程中,要選擇大小適中的圖形,盡量將畫面貼得漂亮、整潔。

b、請個別幼兒:畫面安排是否合理?你會怎樣安排?

(三)、啟發(fā)幼兒想象。

a、(出示幾何圖形)老師這里有許多顏色、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想想看三角形可以變成什么?圓形可以變成什么?將它們放在-塊又會變成什么?

b、這些幾何圖形除了可以貼兔子、烏龜、小魚、小雞..…,還可以貼些什么東西?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盡量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物體,并說給小朋友聽如將兩個大圓和兩個小圓貼在一塊,再添畫觸角變成蝴蝶……給幼兒一定的時間想象。

(四)、交待要求,幼兒作業(yè),教師指導,重點啟發(fā)幼兒想象,貼出與別人不同的物體。

a、剛才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那么多的物體,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將剛才想好的物體貼到墻上的紙上去。粘貼時應注意圖形的連接和畫面的安排。貼好以后還可以用水彩筆添一添、畫一畫,讓它更象你所想象的物體。

b、教師巡回指導,及時表揚想象豐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并將作品貼到黑板上,供幼兒)。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物體形象。指導動手能力較差的幼兒完成作業(yè),鼓勵動手能力強的幼兒多貼幾幅。

(五)、講評。

a、組織幼兒參觀全班作品,并請作者說說自己貼的是什么?表揚創(chuàng)意新穎的幼兒。

b、鼓勵積極參與活動的幼兒。

c、請幼兒將用剩的操作材料收好。

[注:本堂課的重點是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中班幼兒已經(jīng)掌握粘貼的技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示范。]

圖形與幾何教案篇2

設計說明

“觀察物體”和“周長”的教學屬于小學幾何教學的起始階段,重在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本節(jié)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關注以下幾點:

1.重視學生對圖形特征的掌握。

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進一步強調圖形的特征,加深學生的印象。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畫面不同,并能獨立地進行選擇和判斷,利用所掌握的圖形的特征解決實際問題。2.重視解題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中,把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方法作為重點復習的內容之一,結合教材習題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長方形和正方形有關的問題,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方法解題,并能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的盒子繩子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結合具體的觀察操作活動,明確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畫面是不同的。

(1)在教室里選擇一張課桌,組織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觀察。

(2)組織每個小組成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然后分別匯報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并談一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集體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后談發(fā)現(xiàn)。

預設

生1:我發(fā)現(xiàn)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畫面是不同的。

生2:觀察一個物體最多可以看到三個面。

(3)課件出示教材98頁1題情境圖。

引導學生在新的情境中再次經(jīng)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體驗從不同角度看到的畫面是不同的。

組織學生先仔細觀察,明確機靈狗所站的四個位置,然后進行判斷。

學生與同桌交流后個體匯報。

2.結合實例,理解周長的含義。

(1)課件出示教材93頁2題。

(2)組織學生舉例說一說什么是周長,并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測出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

學生自由交流后匯報。

(3)教師巡視指導,重點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說清楚用什么方法才能測出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

3.鞏固復習周長的計算方法。

(1)課件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圖片。

(2)復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課件出示)

長方形的特征: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征: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3)組織學生小組回顧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并說明具體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4)課件出示教材93頁3題。

組織學生測量并計算,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5)課件出示教材98頁3題。

王奶奶想靠墻用籬笆圍成一個長5米、寬3米的長方形雞圈。

問題一:可以怎樣圍?畫一畫。

問題二:分別算出至少需要籬笆多少米。

引導學生嘗試借助畫圖法解決問題,重點引導學生明確這是求長方形的周長的問題,但是這個籬笆是靠墻圍成的,所以只要加兩條長和一條寬或者加兩條寬和一條長就可以了。

學生獨立計算出結果,然后集體交流。

圖形與幾何教案篇3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區(qū)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標記進行分類。

通過情景游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并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fā)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fā)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欲望。

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小籃同幼兒人數(shù)。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標記,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撿石頭”,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外撿石頭!”(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繽紛的小石頭,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撿?!?/p>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5、游戲:按標記舉“石頭”。

二、鋪石頭:

1、“大家撿了那么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里。

3、出現(xiàn)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還有坑沒有鋪好,該怎么辦?”

4、幼兒再次操作。

5、發(fā)現(xiàn)問題:“老師發(fā)現(xiàn)這里有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請個別幼兒介紹他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地上”的“坑”。

7、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三、踩石頭:

1、“路鋪平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游戲!”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并說說踩的是什么形狀、顏色的“石頭”。

2、游戲重復2"3次。

3、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里有沒有這樣的圖形,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xù)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東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并列出圖表。

活動反思:

中班幼兒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對幾何圖形有著濃厚的興趣。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并掌握有關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滿足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嘗試創(chuàng)作的欲望,符合大班的年齡特點。

圖形與幾何教案篇4

教案目的:

運用角色游戲活動,幫助小朋友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識,豐富小朋友的生活經(jīng)驗,復習區(qū)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外形特征,嘗試描述圖形的二維特征,啟發(fā)小朋友用禮貌用語,進行簡單的交往,積累美好的情感體驗。

教案難點:

在游戲活動中積累生活經(jīng)驗,并愿意描述,能區(qū)分物體圖形、顏色的二維特征。

教案準備:

小熊兩個;小鴨、小兔、小貓掛飾若干;各種形狀的禮物若干,可以操作的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小、顏色不同的餅干若干,貼有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標記的盤子各一。

教案過程:

1、老師以讓小朋友選擇掛飾掛在身上,激發(fā)小朋友對活動的興趣,引出今天的課題。

2、引導小朋友根據(jù)自己的掛飾說出小動物的名稱。

3、出示禮物,讓小朋友每人選擇一個禮物,去小熊家給它送生日禮物。

4、老師讓小朋友按照小動物分組把禮物送給小熊,鼓勵小朋友嘗試按照禮物的圖形進行分類。從而復習鞏固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認識。

5、出示兩盒餅干,讓小朋友根據(jù)自己佩戴的頭飾選擇對應形狀的餅干。進一步鞏固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6、出示生日蛋糕,引導小朋友一起唱生日快樂歌,讓小朋友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結束課題。

圖形與幾何教案篇5

設計說明

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結合這一點,本節(jié)課在設計上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復習中,為學生準備充足的學具,采用分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在小組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達到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主性的目的。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的形成,不僅要靠常規(guī)教學去實現(xiàn),而且要讓學生有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畫、去拼,把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做能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各種平面圖形模型

學生準備

各種平面圖形模型、七巧板學具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點明課題

1、情境創(chuàng)設:課件呈現(xiàn)七巧板拼成的美麗圖案。

師:同學們,這些圖案漂亮嗎?這里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

(1)學生匯報交流。

(2)教師補充:除了這些圖形,我們還學過哪些圖形?

2、點明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復習一下圖形與幾何的相關知識。(板書:圖形與幾何)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呈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師生合作,復習整理

1、平面圖形的特征。

(1)課件呈現(xiàn)多個雜亂排列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認識,將這些圖形分類。

(2)組內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長方形的?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哪些知識?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討論: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說一說三角形有幾條邊。

(6)說一說圓與以上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2、圖形的拼組。

(1)拼一拼。

①用2個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圖形?學生拼好后,注意讓學生說一說拼出來的是什么圖形,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個同樣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圖形?學生拼好后,注意讓學生說一說拼出來的是什么圖形,是怎么拼成的。

(2)設計圖案。

①請用七巧板設計一幅圖案。

②匯報展示:讓學生上臺展示,并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思路。

3、分一分。(課件呈現(xiàn)教材94頁3題的20個圖形)

(1)讓學生分別回答是什么圖形。

(2)學生回答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特別是在學生說出第11、15、17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后,教師要特別強調讓學生說出: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師提問:剛才我們都弄清了每個圖形分別是什么圖形了,那每一類圖形到底有多少個呢?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活動,鞏固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的特征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積累數(shù)學教學活動經(jīng)驗,增強學習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注意在相互研討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和交流的能力。

圖形與幾何教案篇6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復習的是“圖形與幾何”領域的知識,注意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絡,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復習課的數(shù)學課堂鮮活而精彩。

1.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構建知識網(wǎng)絡。

復習整理重在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并梳理成知識網(wǎng)絡,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由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點眾多,各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學生容易混淆,因此嘗試讓學生回憶相關知識點,列出復習綱要,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別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表面積和體積的意義等知識進行整理,建構知識網(wǎng)絡,從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2.注重知識間的融會貫通。

在練習的過程中,如果要將長方體和正方體所有的知識點一一進行練習,那么顯然題型過多,題量過大,不利于知識間的比較。因此,本節(jié)課在練習時利用“魚缸”這個素材,把一個個知識點系統(tǒng)地貫穿起來,讓學生圍繞“魚缸”這一情境提出相關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貫通,還能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直接引入,回顧知識

1.直接揭示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及確定位置的復習。

2.整理知識點。

(1)展示整理要求:

①想一想關于長方體、正方體及確定位置的相關知識點。

②概括出各知識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盡量做到簡潔明了,便于記憶。(提示:可以用圖表法、樹形圖法或列舉法表示)

(2)小組交流,要求:組長和組員相互介紹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識點。比較一下誰整理得簡潔明了,便于記憶。

(3)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投影展示)

長方體和正方體

確定位置必備的要素:確定觀測點和方向,同時還要量出距離和角度。

設計意圖:復習本節(jié)課的重要目的是知識的綜合化,因此,復習時要注意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并構建知識網(wǎng)絡。

⊙歸納整理,系統(tǒng)復習

1.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怎樣整理才能讓人很清楚地看出它們之間的異同與聯(lián)系呢?

(1)學生小組合作整理表格。

(2)展示交流,構建知識網(wǎng)絡。

(1)關于表面積、體積和容積,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嗎?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容積。

(2)學生獨立整理。

(3)展示交流,構建知識網(wǎng)絡。

圖形與幾何教案篇7

設計說明

本復習課的設計就是讓學生經(jīng)歷回顧、梳理、應用、拓展知識的過程。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能整合知識,總結學習方法,而且能在由易到難的練習中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應用。本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1、回顧所學知識,散落的知識經(jīng)過小組的梳理與全班的交流基本上連成了線,學生基本上清楚了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經(jīng)過應用與拓展,這些連成線的“知識珍珠”被穿了起來,這些閃亮的小珍珠足以顯示學生的思維魅力。

2、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網(wǎng)絡。復習不是簡單地把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練習的過程,而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整理、學會歸納。通過把知識用情境的形式或者習題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才能系統(tǒng)化的整理歸納。

3、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也是數(shù)學教學的目標之一。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網(wǎng)絡,在綜合運用中體會數(shù)學知識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得到提高。

4、讓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有新的收獲,這個新的收獲就是在解決問題中提出或者發(fā)現(xiàn)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設計本課應特別注意的就是要把知識連成線、形成串,便于學生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方格紙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復習軸對稱和平移。

引導學生按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梳理:

(1)軸對稱圖形的意義。軸對稱圖形的特征。畫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2)在方格紙上畫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3)如何利用平移和軸對稱設計圖案?

(4)完成教材111頁3題。(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使學生再次經(jīng)歷軸對稱和平移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圖形的變換過程,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先想一想比較圖形面積的方法,再借助方格紙,在下面圖形中找出與圖①面積相等的圖形。

結合上面的練習題,復習了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有多種方法:根據(jù)圖形面積的大小,可以直接進行比較;可以借助參照物進行比較;可以運用重疊的方法進行比較;可以借助方格,利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進行比較;可以直接計算面積后再進行比較等。

3、復習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1)求下面圖形的面積。

(2)結合上面的練習題,復習求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方法:

①直接通過數(shù)方格的方法得出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

②將圖形進行“化整為零”式的計算,即根據(jù)圖形的特點,將整個圖形分割為若干規(guī)則的小圖形,通過求小圖形的面積,得出整個圖形的`面積。

③采用“大面積減小面積”的方法,即通過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得到所求圖形的面積。

4、復習底和高。

先讓學生在紙上分別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然后邊畫高邊總結方法。

(1)復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從平行四邊形一邊的某一點到對邊畫垂直線段,這條垂直線段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對邊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2)復習用三角尺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重合,讓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過對邊的某一點。

②從這一點沿著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向它的對邊畫垂線,這條垂線(從點到垂足)就是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高。

注意:從一條邊上的任意一點可以向它的對邊畫高,也可以從另一條邊上的任意一點向它的對邊畫高,但把高畫在底邊延長線上在小學階段暫不要求。

(3)復習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對邊的垂直線段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底。

(4)復習用三角尺畫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對準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另一條直角邊與這個頂點的對邊重合。

②從這個頂點沿著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向它的對邊畫垂線,這條垂線(從頂點到垂足)就是三角形一條邊上的高。

(5)復習梯形的底和高。

從梯形的兩條平行線中的一條上的某一點到對邊畫垂直線段,這條垂直線段就是梯形的高,這條對邊就是梯形的底。

圖形與幾何教案篇8

設計說明

1.重視知識網(wǎng)絡的建構。

為使所學知識有條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的記憶,本設計先引導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嘗試把所學知識有層次地敘述出來,并形成結構圖,然后依據(jù)結構圖進行復習,不僅起到了進一步鞏固知識的作用,還提高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視圖形特點及圖形運動特點的強化訓練。

本設計注重對所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多種形式地訓練,使學生加深對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xiàn)象的理解。同時結合各種具體圖形,讓學生描述圖形的運動,使表達與理解相互促進,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圖形與幾何的知識。(板書課題:圖形與幾何)

⊙分工合作,梳理知識

1.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用適當?shù)姆绞礁爬ㄐ缘卣淼谌龁卧膬热荩梢杂梦淖帧⒈砀竦确绞奖硎境鲞@部分的知識結構。

2.提示整理知識的一般方法。

3.讓學生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尋找整理得較全面、較有邏輯性的學生作品,全班展示,并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4.教師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圖向學生展示,并結合知識結構圖,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的知識:

圖形的運動(一)

5.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質疑:對以上的學習內容,你有什么疑問?

組織學生質疑、釋疑并交流整理知識的體會。

設計意圖: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復習方式。通過讓學生回顧知識,討論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自主整理所學知識并形成網(wǎng)絡,經(jīng)歷“回顧—整理—提升”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復習重點,強化提高

1.復習軸對稱圖形。

(1)結合教材115頁2題中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回顧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2)學生討論,集體交流。

預設

生:像這樣剪出來的圖形都是對稱的,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3)課件出示教材117頁9題,學生先獨立判斷哪些是軸對稱圖形,然后集體訂正。

2.復習平移。

(1)引導學生結合教材115頁2題中的平移現(xiàn)象,舉例說明平移的特點。

預設

生:平移就是物體沿著直線移動,像拉風箱的運動就是平移現(xiàn)象。

(2)課件出示教材117頁10題,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判斷平移現(xiàn)象時,應該注意什么?然后匯報。

預設

生:平移時,圖形的方向和大小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可以上下、左右、斜著移動,但是要沿著直線移動。

3.復習旋轉。

(1)引導學生結合教材115頁2題中的旋轉現(xiàn)象,舉例說明旋轉的特點。

(2)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

預設

生:旋轉就是物體的每個部分都繞著某一個點或軸轉動。像圖中的竹蜻蜓,生活中鐘面的指針、風車、螺旋槳,它們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運動,這樣轉動的現(xiàn)象都是旋轉現(xiàn)象。

(3)課件出示練習題。

(4)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