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升我們的課堂效率和教學進度,我們就要提前準備好詳細的教案,教案是教師實施教學得主要依據(jù),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抓小魚活動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抓小魚活動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在情境中學會用大小不同的彩紙圓片組合不同的泡泡。
2、體驗為小魚吐泡泡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ppt。
2、顏色、大小不一的蠟光紙圓片。a4大小的藍紙每人一張。
3、泡泡槍。
4、底板上布置幾條小魚和水草。
活動過程:
一、經(jīng)驗再現(xiàn),交流表述
1、你們吹過泡泡嗎?你們看,我會變出泡泡。
——教師用泡泡槍打出一串泡泡;
2、請你仔細看哦,泡泡是什么樣的呀?
——幼兒自由表述,師及時小結:泡泡是圓圓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
二、引導觀察,理解感知
——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的經(jīng)驗,播放ppt;
1、這是美人魚吹的泡泡,她吹了多少泡泡?
——適時豐富詞匯:許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2、她吹的泡泡是怎么樣的呢?
——引導幼兒說出有不同顏色、不同大小。
3、這些泡泡都是緊緊地靠在一起的嗎?
——引導幼兒觀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歡和好朋友抱在一起,請幼兒與好朋友抱一抱,有的泡泡浮到水面上,有的泡泡沉到了水底下;
——大泡泡,小泡泡,泡泡抱一抱,泡泡靠一靠,泡泡浮水面,泡泡沉水底;
三、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
1、出示大底板,指著底板上的魚媽媽說:“我吹的泡泡一點也不漂亮,我也想吹出像美人魚姐姐那樣的泡泡,我們一起來幫幫她好嗎?”
2、我們幫魚媽媽吹一些漂亮的泡泡。剛剛美人魚吹的泡泡是怎么樣的?
——師念兒歌暗示:大泡泡,小泡泡,泡泡抱一抱,泡泡靠一靠,泡泡浮水面,泡泡沉水底。
3、請幼兒幫魚媽媽吹泡泡,她吹的全是大泡泡,我們幫她貼上一個小泡泡跟大泡泡抱一抱,教師演示貼“泡泡”;邊貼邊說:“先用食指蘸上糨糊,從泡泡白色的這一面的中間開始抹開去,記住每個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將手指擦干凈,再把泡泡貼在底板上。”
——請個別幼兒選擇泡泡幫魚媽媽貼上;
四、創(chuàng)作體驗,交流分享
1、幼兒創(chuàng)作體驗,教師指導;
2、提醒幼兒選擇顏色、大小不一的圓片進行黏貼,并將多余的圓片放回原處;
3、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師幼一起將所有作品布置在大展板上,教師引導幼兒找到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紹;
4、教師鼓勵并引導幼兒對別人的作品發(fā)表看法,如:“哪條小魚吹的泡泡最漂亮”
評價設計:整個活動設計以幼兒的視覺感受為主。讓幼兒自然地進入美術活動情境。最后通過提供半成品或是具有審美性的背景(小魚吐泡泡的小河)設計來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動機。當幼兒完成作品時,展現(xiàn)在他們眼前的富有美感的畫面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就感,從而感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進而喜歡參與美術活動。
抓小魚活動教案篇2
活動來源:
“許多小魚游來了”是小朋友非常喜歡的游戲,而且他們對抓到小魚以后吃小魚的部分也很感興趣,他們常常很興奮的跟著我一起數(shù)抓了幾條小魚,然后告訴我應該先吃哪一條,數(shù)學:許多小魚游來了(小班)。于是,一個想法就在我的腦中孕育而生了,小班下學期的小朋友不是正要學習數(shù)字:1、2、3嗎,那我何不利用孩子們喜歡的游戲來進行教學呢。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寓教于樂,何樂而不為呢?于是,便有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數(shù)字1、2、3,并初步理解這三個數(shù)字的涵義。
2、通過游戲,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卡片1、2、3,學習游戲“許多小魚游來了”
“許多小魚游來了”的音樂
裝有數(shù)字1、2、3的筐筐。
活動過程:
認識數(shù)字——與數(shù)字寶寶做游戲——幼兒游戲
一、認識數(shù)字
教師介紹數(shù)字1、2、3的特點,園長之友《數(shù)學:許多小魚游來了(小班)》。
——今天老師請來了三位新朋友,我們來認識一下吧。
——這位長的像棍子的叫1,小朋友們可以叫它小棍1。
——接下來以為是2,你們看它長的像什么???
——對了,2長的很像小鴨子。我們可以叫它小鴨2。
——最后一位新朋友叫3,它長的有點像我們的小耳朵。所以我們可以叫它小耳朵3。
——我們再來跟這三位好朋友打聲招呼吧!(幼兒跟著老師念,加深幼兒對這三個數(shù)字的認識。)
二、與數(shù)字寶寶做游戲:許多小魚游來了
1、抓小魚
——我們請我們的新朋友一起來玩“許多小魚游來了”的游戲吧!
——許多小魚游來了,游來了,游來了,游來了,許多小魚游來了,快快抓牢!
——哈哈,被我抓到了,我現(xiàn)在要把它關起來。這是我抓到的第一條小魚,所以我在他的身上貼上我們的新朋友小棍1。
——條小魚還不夠,我又要來抓小魚了。
——這是我抓到的第幾條小魚???(第二條)
——那我就在他身上貼我們的新朋友2。
——我還要再抓一條。
——這是我抓到的第幾條小魚啊?(第三條)
——那我應該在他身上貼什么呢?
——對了貼上我們的新朋友小耳朵3。
游戲重復三次,抓三條“小魚”
2、吃小魚:加深對數(shù)字的認識
——小朋友,你們看看我抓到了幾條小魚?。?/p>
——我們一起來數(shù)數(shù)吧,1、2、3。
——哈哈,我抓到了3條小魚。我可以美餐一頓了。你們說說看,我應該先吃誰呢?
——你們這樣我聽不清楚。告訴我是第幾條小魚。
——(幼兒)先吃第1條小魚。
請小朋友指出小魚身上的數(shù)字,并大聲地念出來。按小朋友的要求“吃”完3條小魚。
三、幼兒游戲
請小朋友來當大鯊魚,并請小朋友按抓到的順序給“小魚”貼上1、2、3。
——我現(xiàn)在請一個小朋友來當大鯊魚。
——這是你抓的第幾條小魚啊,(第一條)應該貼上什么呢?
——請你在筐筐里找到新朋友1,并把1貼在你抓的小魚上吧!
——再請一個小朋友來當大鯊魚。(可以換一個小朋友當大鯊魚)
——這是第幾條小魚啊?
——第2條。
——那給他貼上數(shù)字2吧!
請小朋友從筐筐里找出相應的數(shù)字,并貼上。
——小魚抓好了,你們想先吃哪一條呢?
請小朋友說,并找出貼有相應數(shù)字的“小魚”。
根據(jù)課程安排,重復游戲。
抓小魚活動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在聽聽、看看、玩玩中感受歌曲。
2.愿意跟著老師開心的做模仿動作。
活動準備:
1.事先拍好的小金魚錄象。
2.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
1.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想不想知道它是誰?我先不告訴你們,請你們聽一段音樂猜猜它是誰。
2.引導幼兒欣賞樂曲。
引導他們傾聽流水的聲音,小動物甩水的聲音。激發(fā)他們的想象。鼓勵他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罢l會在水里游的呀?”“誰游來游去要甩尾巴呀?”
二、看一看
讓幼兒看錄象,知道小客人是小金魚。
根據(jù)錄象里的內(nèi)容。
教師提問:小金魚在干什么?
孩子們說到什么教師就照著孩子的話做相應的動作。
三、做一做
1.“小金魚本領真大,又會吐泡泡,又會搖尾巴,你們喜歡嗎?那我們也來做一條小金魚好嗎?
2.當孩子們準備好時,教師提問:“你們想學小金魚什么本領?”小朋友說什么,就讓孩子學這個動作,同時放音樂。
教師提問:小金魚在干什么?
孩子們說到什么教師就照著孩子的話做相應的動作。
抓小魚活動教案篇4
設計意圖:
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都是3-6歲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方式主要是直觀形象思維。這就導致在音樂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節(jié)唱歌教學活動下來,孩子們歌詞還記不住,更談不上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了"。教師教的累、孩子學的煩。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嘗試著把圖譜應用于音樂教學中,很快被孩子們接受了,它是一種視覺符號,它可以把音樂直觀、形象、趣味的表現(xiàn)出來。如果只靠語言來傳遞信息,則會給幼兒以單調(diào)和枯燥的感覺?!吨改稀分赋觯河變盒蜗笏季S占優(yōu)勢,這是他們的特點。在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圖譜,幼兒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學習興趣也能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圖譜的運用,可以促使幼兒自己動腦,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讓幼兒思維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而積極思考,自覺接受新知識。通過老師的教,逐漸過渡到幼兒主動的學,利用圖譜的重要意義在于有效的圖譜能夠幫助幼兒自主學習。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讓幼兒在聽聽、講講、畫畫中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運用圖譜的方法記憶歌詞。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熟悉旋律,圖譜一張
2、ppt課件活動重點:在聽聽、講講、畫畫中熟悉歌詞
活動難點:
合作完成圖片的填充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律動進入活動場地。
二、感受歌曲,理解歌詞
三、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傾聽歌曲,合作完成圖片填充。
四、活動延伸:根據(jù)圖,創(chuàng)編歌詞
活動反思:
?小魚的夢》是一首語言清新優(yōu)美、生動活潑,充滿了情趣,洋溢著愉悅的兒歌,也是一篇豐富積累學生語言、訓練學生語感、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想象力的好教例。
1、上課開始,我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我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字:夢,滲透識字教學;我用親身經(jīng)驗說了自己曾做過的一個夢,這樣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也有很多,頓時話匣子就打開了,學生都特別感興趣。這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是比較重要的,如此一來,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2、識字是低年級學生的重要任務,本課的生字量多,要讓學生扎實有效地掌握,又要避免枯燥乏味,所以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訓練和游戲,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由整體感知課文,再抽出詞,最后才是生字,無形中減緩了坡度。
3、堅持以讀為本,落實語感訓練。教學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讀。比如聽錄音范讀,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小組合作讀,同桌讀等,展示了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懂的學習過程。體現(xiàn)了讀書的層次性。這一部分地教學我充分體現(xiàn)多讀少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采用生生對比讀的方式充分朗讀,從量中讀出質(zhì)來,在讀中想像,在讀中感悟,突破難句“天上星星落下來,為他蓋床珍珠被”和“風兒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搖籃推”的理解。尊重學生個性,讓學生很愿意在同學中展示自己。
4、堅持激勵。在課堂上我堅持正面引導,不斷激勵學生,激勵他們的進步,激勵他們的成長。一句激勵的語言,一個激勵的眼神,都使學生們興致昂然。
5、我在引導學生想象“小魚會夢見什么?”這一問題時,播放了《搖籃曲》,既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又創(chuàng)設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以及學習的積極性,鋪墊了整個課堂的氣氛。以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生想象,這樣的設計學生感受到了美,也盡情表達著美??梢赃@樣說:“課堂不僅流動著美,也流動著真情?!?/p>
抓小魚活動教案篇5
目標:
1、感受歌曲,讓幼兒在聽聽、講講、畫畫中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創(chuàng)編歌詞,運用圖譜的方法記憶歌詞。
3、體驗歌曲中互相關心互相體貼的親情。
準備:課前熟悉旋律,圖譜一張;幼兒人手一副小圖片。
過程:
一、感受歌曲、理解歌詞。
1、幼兒欣賞歌曲旋律,并在想象音樂中的故事。
2、幼兒交流自己的想象?!皠偛拍嵌我魳凡刂粋€好聽的故事,你覺得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3、教師在音樂伴奏下講故事。
4、教師范唱歌曲,然后提問:這首歌里講了個什么故事,你聽到歌里唱了什么?
二、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傾聽歌曲,合作完成圖譜的填充。
1、教師出示有空缺的圖譜。
“你看到的了什么?你發(fā)現(xiàn)圖譜有什么問題?”
2、教師再次演唱,幼兒對應觀察圖譜,再次請幼兒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剛才有小朋友說圖中空的地方應該有內(nèi)容的,老師再唱一遍,給你們聽,請你們邊聽邊看圖譜,想象空白的地方應該是什么呢?”
3、教師運用有快慢變化的范唱,引導幼兒逐步用畫圖的方法把圖譜中的空白部分填滿。
4、教師引導幼兒看著完整的圖譜演唱歌曲。
“在大家的合作 下,我們的圖譜做好了,讓我們一起看著圖譜來把這首好聽的歌曲唱一唱。”
三、幼兒嘗試替換角色,并思考在歌詞的那些地方需要修改。
1、 “小魚做了那么甜美的夢,還有那些小動物也會做夢?它會在那里做夢呢?
教師出示四張“媽媽”圖片(草地媽媽、大海媽媽、大樹媽媽、花朵媽媽,讓幼兒把小動物放上去,然后唱一唱。
2、幼兒拿出小圖片放到相應的“媽媽”圖片上,然后圍著圖片演唱。
3、與同伴交換后再次演唱。
4、拿著圖片與客人老師一起演唱。
抓小魚活動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夢對于每個幼兒來說都不陌生,而且每人都會有一個美好的夢想。《小魚的夢》這首歌曲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寧靜柔和,歌詞優(yōu)美切近幼兒生活。歌曲呈現(xiàn)了小魚夢中的情景一共四句:第一句,寫小魚玩累了在池塘里入睡;第二句,寫星星為它蓋被;第三句,寫風兒為它唱歌,哄它入睡;第四句,寫小魚甜美地進入夢鄉(xiāng)。這首歌曲把小魚、星星、風兒擬人化,打開了兒童想象的大門,為其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思維空間。
孩子學習唱歌,不只是提高幼兒音樂的認知與技能,關鍵是要用音樂本身去打動孩子,通過反復欣賞讓孩子從心底里感受音樂作品的情感、情緒和美,從而體驗生活的美好、生活中的真愛。
二、目標的設計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在聽聽、講講中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能運用已有經(jīng)驗根據(jù)歌曲旋律仿編歌詞。
3.在演唱歌曲中,體驗互相關心,互相體貼的幸福感。
活動重點:熟悉歌曲旋律,在聽聽、講講中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能運用原有經(jīng)驗進行創(chuàng)編歌曲并進行演唱。
經(jīng)過一次試教下來,在聽課老師的指導下對目標有了一定的修改,如下: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寧靜、柔美的旋律,在聽聽、講講中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在演唱歌曲中,體驗互相關心,互相體貼的幸福感。
活動重點:熟悉歌曲旋律,在聽聽、講講中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意境美。
在這次的執(zhí)教中,我特意按照自己所設計的目標進行開展活動中,可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對于歌曲旋律的優(yōu)美,小魚的幸福感在歌唱時體現(xiàn)的還不夠。
三、各環(huán)節(jié)實施狀況
首先,這是一首很美的歌曲,為了讓孩子們進入到優(yōu)美,寧靜的環(huán)境中去,我采用了一首輕音樂入場,讓他們感受這個活動的氣氛的輕輕的柔柔的。從開始幼兒的表現(xiàn)來看,這個作用還是有的,他們很快進入了這個情境當中。在活動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又通過配樂欣賞故事,進一步讓孩子們感受歌曲的意境。在歌曲的學習中,每個幼兒有充分表現(xiàn)和樂意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我讓幼兒在理解歌詞內(nèi)容環(huán)節(jié)中,運用故事再現(xiàn)法,師配樂講述故事,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里有誰?小魚夢見了什么?”我又通過讓幼兒欣賞歌曲一遍,充分讓幼兒感受歌曲,當我問孩子們聽了這首歌有什么感覺時,他們都說出了感覺:輕輕地,柔柔的很好聽。接著第二遍我是通過看圖譜清唱,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nèi)容。我又通過幼兒說,我唱的方式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歌詞以及旋律,在我唱完了以后讓幼兒跟唱,以及讓已經(jīng)會唱的幼兒進行示范唱其他幼兒跟唱來讓幼兒學習歌曲,通過各位幼兒的示范唱,其他幼兒也很快就會唱了。在大家都會唱了的基礎上,我讓幼兒分角色進行演唱歌曲,一部分幼兒唱歌詞,一部分幼兒唱——唔唔唔,在分角色演唱歌曲時,我是說愿意當風的小朋友唱——唔唔唔,結果幾乎沒有小朋友愿意當風,場面有點尷尬,可能在多功能廳上課,下面聽課老師坐著,小孩子就有點膽怯了,如果再來一次的話我會分男生女生來演唱歌曲。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沒人舉手,我只好直接請人的尷尬場面,也可以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
四、活動中的優(yōu)點與缺點
活動中在準備工作還是做的挺到位的,包括課前準備好圖譜教具,輕音樂和歌曲錄音?;顒邮业拇昂熇茫瑺I造了一種昏暗的環(huán)境,以輕音樂讓幼兒進場,讓幼兒很快的進入到這個情境之中。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能唱準音。讓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通過聽聽、看看、講講等多種方式讓幼兒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在這個活動中我覺的我讓孩子們唱的感覺還不夠美,和幼兒之間的互動,給予幼兒的回應還不是很自然。
音樂活動很難上,每一次的嘗試都是一個使自己進步的機會,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更加努力,多嘗試上音樂活動,讓自己的音樂教學技能有進一步的提高。
抓小魚活動教案篇7
大魚吃小魚科學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動植物的依存關系,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
2、嘗試將動植物按食物鏈進行排序。
3、懂得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環(huán)保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動植物圖片若干(如青蛙、田鼠、小魚、大魚、蝦米、麥子、麻雀、老鷹等)
2、食物鏈底板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小朋友都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動物,這些動物都是人類的好朋友,但是我們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人類的好朋友是什么樣子的?喜歡吃什么?怎樣生活?怎樣活動的呢?想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大魚吃小魚》。
二、讓幼兒知道動植物的依存關系,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
1、導出課題:大魚吃小魚。
2、出示動植物圖片。
(1)師:看一看我們的圖片上有些什么?(讓幼兒自由說動植物的名稱。)
(2)師:小朋友都知道哪些是植物?哪些是動物嗎?(讓個別幼兒將圖片進行動植物的分類)
(3)討論、了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
師:你知道這些動物平時是靠吃什么生存的嗎?(幼兒先自由發(fā)現(xiàn)結伴交流、再進行集體交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有的動物會認小動物為食有的動物認草類為食。)
(4)了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浮游生物的食物鏈。
師:大魚生存要吃什么?小魚生存又要吃什么呢?(引導幼兒了解大魚通常會吃小魚、小魚會吃水里的海藻或者浮游生物)
(5)觀察食物鏈操作底板討論食物鏈的排序方法,理解食物鏈概念。
師:老師這里有張底板,小朋友想看看老師的底板上有什么嗎?(教師把大魚放在最右邊的方格里,運用手勢引導幼兒理解食物排序的操作方法。)
師:大魚吃小魚我們就把小魚放在第二個方格里,第三個格子是應該是放什么呢?為什么?(海藻)
師小結:自然界中存在這種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的現(xiàn)象,這種關系串起來叫食物鏈。
三、嘗試將動植物按食物鏈進行排序。
1、桌上有很多的動物和植物圖片請小朋友挑選一組食物鏈圖片在底板上排序。
2、小結:今天,小朋友知道了世界上的動物、植物是有一種食物鏈關系,那么我們在保護動物的同時,還應該保護食物鏈的完整,保護生態(tài)平衡。
四、請小朋友把草地上的食物鏈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