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優(yōu)秀5篇

時間:2023-08-01 作者:Kris 備課教案

教案是教師上課的書面計劃,課堂教學的設計方案,優(yōu)秀的教案能夠幫助整個課程不跑偏,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優(yōu)秀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優(yōu)秀5篇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養(yǎng)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能按一定標準給物體分類的能力。

?教材分析〗

“分類”是一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是一個學生實踐性的活動。教師不宜把“分類”作為知識點來講授,或者讓學生機械地記憶分類的含義。這部分教學應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在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分類的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因此我對本節(jié)教學做如下設想。

1.生活引入。

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激發(fā)學習興趣。通過看錄像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通過學生相互敘述,使學生在觀察、思維、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類的方法。

2.導放結合培養(yǎng)學生能力。

運用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如幫售貨員擺放貨物等,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初步體驗分類的必要性?!胺忠环帧边@一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親手操作進一步體驗分類。

3.滲透愛家庭、愛勞動的教育。

通過多媒體演示學生整理房間的過程,當學生愉悅地看到整理后的房間時,適時地進行思想教育。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校電教設備齊全,學生全部接受過學前教育,都來自城市,家庭教育良好。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看錄像帶學生逛超市

(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分類。)

1.秋天到啦,香山的紅葉紅啦,老師和你們一塊兒去秋游。我們帶些食品去吧!

師:想買點什么?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2.咱們一塊兒去買吧,出示華普超市外景照片:這是哪兒?

3.咱們一起進去逛逛,好嗎?

出示百貨區(qū)錄像,這能買到嗎,為什么?

出示玩具區(qū)錄像,這行嗎,為什么?到哪兒能買到呢?

出示食品區(qū)錄像,你們說快到了嗎,為什么?

出示卡迪那貨架錄像,終于找到啦!咱們拿兩袋,還缺什么嗎?

出示面包貨架錄像,選多納圈吧。

出示牛奶貨架錄像,這么多牛奶選一盒吧。

4.這么多東西都買好了,為什么這么快就買好啦?

5.看看超市在擺放東西時是怎么擺放的呢?板書:分類

6.有什么好處嗎?

(評析在師生愉悅地逛超市中,自然地引入課題。學生在尋找要買的東西時,深刻地感受到分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活動二:把水果和蔬菜分類

(在情境活動中理解按一定標準分類。)

1.顧客不斷地采購,貨架上的東西需要不斷地補充,出示各種水果和蔬菜的圖片。

2.超市里進了這么多的貨物,如果你是售貨員,你打算怎么擺放。

3.學生動手分。

4.匯報反饋。

(評析讓學生動手分,人人參與到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學生很樂意做售貨員,積極主動地進行分類,很快找到了分類標準,并且體驗到要想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必須分類擺放。)

(三)活動三:分一分

(在具體情境中主動探索分類的方法。)

1.剛逛完超市,看得出大家對買東西已經有經驗了,想親自買嗎?

出示:

2.這么多東西,讓你們每組四人共同去買,怎么能最快買回來?

3.小組內商量一下,哪組商量好了,你們打算怎么買?

4.請把你要買的東西買好后裝到應放的袋子里,按照你們的想法,比一比哪組買得最快,開始吧。

5.反饋交流。

(評析本活動為學生提供可操作的學具,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分成服裝鞋帽、文具、玩具,而是為他們提供更大的思維空間。怎么能最快買回來?放手讓學生想辦法。這樣每個學生都有發(fā)現、創(chuàng)造的機會,同時他們還懂得了謙讓、合作、互助等。理解給物品分類要按一定標準,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把課本中的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活動四:整理房間

(在情境活動中體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

出示分類的第一幅圖

1.這是小明的房間,看到他的房間,你想說什么呢?

2.假如你是小明,你準備怎么整理房間,請你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想法。

3.說一說你是怎么整理的,為什么這樣整理呢?

4.課件模擬演示整理的過程。

5.觀察整理好以后的小明房間,你想說什么呢?

(評析先讓學生觀察小明的房間是怎樣擺放的,再將亂的房間整理好,通過簡單的對比,學生立刻明白了分類擺放的好處。學生不禁感嘆道:好整齊啊!這樣,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進一步體會了“分類”的好處。使學生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并能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身邊的事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分類習慣。)

(五)活動五:我是小畫家,把會飛的動物涂上顏色

(在干凈整潔的房間里,聽著優(yōu)美的音樂,作畫。)

1.出示:小兔子圖。

師:這是什么動物?生:小兔子。

2.對,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他們在等著我們呢?拿出小圖片。

3.都有哪些動物朋友呢?

4.你能把會飛的涂上顏色嗎?

5.請涂好的同學把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6.反饋交流。

(評析通過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使學生手、腦、眼、口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氛圍輕松和諧,當把自己的學習作品貼到黑板上時,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作業(yè):任選一個。

●整理圖書角。

●整理自己的書架。

●整理教室的衛(wèi)生用具。

●整理自己的房間。

?教學反思〗

“分類”的教學設計形式新穎、別具一格。教學過程中,放得開、引得好、練得活。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樂于思考、勇于探索;運用多種形式,開展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操作、觀察、討論、聯(lián)想等活動中學會了知識;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玩中學,給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和發(fā)展的余地;教學活動與生活、大自然的聯(lián)系密切,體現了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由于采用多媒體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氣氛輕松和諧。開課教師就帶領學生一起逛超市,尋找要買的東西,感受分類,并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如:超市進貨、買東西,讓學生在操作、觀察、討論的活動中學會知識。在討論中,教師并不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而是引導學生圍繞“怎么能最快買回來?”這個問題充分發(fā)表意見,給學生的思考、探索與表達留下較大的空間。在討論中,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予充分尊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整個教學活動與生活聯(lián)系密切,體現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編者點評〗

兩份“整理房間(分類)”的課例,其教學過程不盡相同,陳吶老師是從學生身邊的事情“整理房間”出發(fā),趙娣老師從“逛超市”看到貨架分類,使買東西非常方便出發(fā),各自展開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悟分類的必要性和怎樣進行分類。兩位老師從各自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組織數學活動,達到教學目標,這一點是值得提倡的。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四課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直觀感受“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意義,體會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2、能在具體情境中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通過猜數游戲,初步感受逐步逼近的數學思想,發(fā)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數感。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通過情境圖“小小養(yǎng)殖場” 創(chuàng)設了一個猜數的情境,讓學生通過運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等詞語描述,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對比新舊教材,新版教材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改動,如豐富了主題情境圖,加入了羊和兔,讓學生在猜數游戲中感受“多得多” “差不多”等詞組的實際意義,讓學生體會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而在練習中,則刪除了猜數游戲。在對新舊教材的反復對比解讀中,進一步體會教材的設計意圖,數量間的相對大小關系沒有絕對的標準,需要結合具體情境進行描述,本課在設計時,主要通過大量具體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學會運用 “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來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又能讓學生學到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設計:

一、直觀感受,體會意義

師:同學們,如果這三杯多少不同的飲料讓你選,你會選擇哪一杯呢?為什么?

引出“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等詞組。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比較中初步體會這些詞組的意義。 】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自主探究,獨立思考。

師:在這個小小養(yǎng)殖場中住著哪些小動物,說一說,誰多?誰少?能試著用這些詞組把它們之間多少的關系描述得更具體些嗎?

2.交流對比,初步體會。

讓學生獨立嘗試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詞組描述雞、鴨、鵝三者之間的相對大小關系,并結合具體的數字解釋這些詞組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比較中逐漸過渡到對數字抽象的比較中,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3.新知運用,點撥引導。

(1)出示兔子圖,18,26,90,97四個數中,有一個是兔子的只數,請同學們猜一猜。學生在提示下進行猜數,并說說為什么這么猜。

?設計意圖:在對新知的鞏固運用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滲透逼近的數學思想?!?/p>

(2)羊的只數與鵝差不多,羊可能有多少只?讓學生先說一說差不多是什么意思,猜一猜并說一說是怎么想的,最后從70、26和3中選擇正確的答案。

三、鞏固練習,扎實新知

1.結合生活實例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等詞組說一說。

2.猜猜老師的年齡。

3.猜數游戲

4.猜一猜糖果有多少顆?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受兩倍的多少,但學生在沒有學過100以內加減法的情況下,要讓學生口算出28的兩倍大約多少有相當的難度,因些將原有教材中28更改為30,降低了題目的難度?!?/p>

5.比一比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數量間的相對大小關系沒有絕對的標準,需要結合具體情境進行描述。】

四、談談收獲。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數數活動,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2、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百以內的數,知道10個10是100。

3、通過選擇合適的數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設計思路:

1、體現數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fā)認識數。課前安排小調查,課中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分類、數數等,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

2、促進學生主動、個性化地學習。數數中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自認為最快的方法進行,對于方法不作統(tǒng)一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老師今天第一次給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課,先給大家來個自我介紹吧!我姓吳,今年34歲,身高155厘米,體重46千克,家住東山大道138號,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車。我平時喜歡聽歌,這不剛買了個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們能象老師這樣說一句帶有數字的話嗎?(指名說一說)

看來生活中的數字可真多,你們會數數嗎?誰能從1數到20?(指名數)

誰能接著往下數?(數字接龍數到100)

除了一個一個地數到100,誰還有其它的數法?(指名2個2個地、5個5個地、10個10個地數到100)

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100以內的數。

板書課題:100以內數的認識

二、數100以內的數

課件演示主題圖:春天來了,草原上來了許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學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對不對呢,我們還是來數數看吧!(學生翻看書上的主題圖數一數)

匯報一下你們數得結果吧!(100只)100可比我們以前學的數多得多呢,你們是怎么數的呢?(學生匯報)

課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個十。教師邊演示學生邊數:1個十、2個十、3個十……9個十、10個十)

10個十是多少呢?(學生齊答100)

教師板書:10個十是100

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在書上畫圈再數一遍。

三、學生操作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小物品,數出100個來,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個,比一比誰數得又快又準。

學生匯報自己是怎樣數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數的組成

老師在黑板上擺小棒,學生觀察,并說說一共擺了多少根。

師:誰能說說老師是怎么擺的呢?(先擺了2個十根,再1根1根地擺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呢?

師:你們能照老師的樣擺一擺嗎?

老師說一個數學生擺出來,并說說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五、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相應的習題。

六、游戲

數字接龍:老師報一個數字,學生接著數出它后面的5個數或前面的5個數來。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練習能說明和歸納相應的口算過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確口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中,初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熟練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鞏固

1、算一算,比一比,說一說。(練習七第1題)

認真觀察這幾組算式,你能發(fā)現什么?

2、先估算,再計算。

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2題,請學生先說出得數是幾十多,再算出得數。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讓學生獨立計算。

小結;估計時既要看清要加的數是整十數還是一位數,還要看清兩位數的十位、個位上的數各是多少。

3、不計算,比大小。

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3題,

小朋友們,不計算你能比出兩邊的大小嗎?47+2與47+20,怎么比呢?同樣是47,要加上的數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數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幾,47+20得六十幾。

二、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4題,指名讀題,全班齊讀。怎樣列式呢?要求學生獨立列式填空。交流結果

2、練習七第5題,集體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過程和結果。

三、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在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計算上有了哪些進步?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篇5

復習內容說明: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共五部分:20以內的數,20以內的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圖形,認識鐘表,用數學??倧土暤木幣抛⒁庵R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便于在復習中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20以內數的讀寫、數序、大小、組成和序數的含義,加深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加減的含義。

2.熟練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正確較迅速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會辨認常見的四種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知道整時和半時。

4.根據加減的含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復習重點:

20以內進位加法和10以內加減法,根據加減的含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復習課時安排:

約4課時20以內的數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20以內的讀寫、數序大小、組成和序數的含義,使學生加深對數的理解。

教學重點:

難點20以內數的組成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和安排

一、復習讀數、寫數、數數、數序

1.教師出示數字卡片,指名學生讀20以內的數。

2.教師報數,學生寫數,如十九(學生寫19)等。

3.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從7數到15。

4.兩個兩個地數,從2數到20。

5.填數,練習二十三的第1題。

學生在書上填,并指名學生口答,后集體口答,檢查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的情況。

二、復習20以內數的組成

1.問: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計數器,教師在計數器上表示11讓學生讀出這個數,并問這兩個1表示的意思相同嗎?為什么?

指2名學生回答。

3.問:誰會在計數器上表示“13'這個數?

指一名學生演示,然后問學生13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子。

4.學生做教材第118頁的第2題。

5.師生對口令(11一20各數的'組成)

如1個十和5個一組成幾?十二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等。

三、復習序數的含義

1.出示教材第116頁的第3題,先讓學生口答,再在書上填寫。

(1)從左邊起,紅珠子是第幾個?

(2)把第14個珠子涂上顏色。

2.數字游戲,猜猜我是幾。

(1)我是10前面的一個數,我是幾?

(2)我比9少1,我是幾?

(3)我是12和14中間的一個數,我是幾?

(4)我是19后面的一個數,我是幾?

(5)我比18少1,我是幾?

(6)我是由1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我是幾?

(7)我是由2個十組成的,我是幾?

四、復習加減法的含義

1.讓學生根據這幅圖列出兩個加法算式。

(1)指名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3+4=74+3=7

(2)這兩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學生看這幅圖,列出兩個減法算式,并計算得數。

指名學生說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

五、課堂練習

總復習的第1、2題。

1.先讓學生在書上獨立填寫,教師巡視并針對情況講解。

2.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的第1、2題。

教學后記:

學生很多知識掌握很好,就是數位順序表不會畫,有點不理解,但他們猜數字游戲很有興趣,看來還是要興趣促使學生愛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