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7篇

時間:2023-01-10 作者:Gourmand 備課教案

對教學內(nèi)容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我們就無法制定出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對今后的教學任務(wù)的提前規(guī)劃,我們寫的時候一定要實事求是,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不同心情,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以及秋天里放風箏帶給孩子們的樂趣。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喚起情感,導入學習

1.喚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又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里最大的快樂是什么?和大家分享,好嗎?

2.導入學習: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讓我們品讀課文,走到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吧。

出示課文題目,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把生字多讀幾遍。

2.指名讀,一人讀一個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的句子,畫好后,自己讀一讀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復(fù)朗讀。

5.引導發(fā)現(xiàn)、質(zhì)疑。讀后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了什么疑問?與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點:一是在讀中發(fā)現(xiàn),“我們”的心情在做風箏時是挺高興的,放風箏時非常高興,找風箏時很難受。二是在讀中質(zhì)疑,“我們”的心情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變化?)

三 細讀深究,領(lǐng)悟情感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要求學生多人次地讀這一自然段。

(2)讀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寫了些什么嗎?

(3)角色轉(zhuǎn)換:如果是你在做風箏,你心中會想些什么呢?

(4)同學們所想象的,可以用這段內(nèi)容中的哪幾個詞語來表示或代替?

(5)(老師)原來,做風箏的快樂,就在于它充滿著憧憬和希望。

(6)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悅),朗讀全段課文。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轉(zhuǎn)換: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干什么呢?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吧!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放風箏的畫面

(3)引導表達:剛才同學們欣賞了放風箏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與大家交流。

(4)角色轉(zhuǎn)換:當你奔跑在空曠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飄蕩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心里會產(chǎn)生怎樣的感想呢?

(5)品味課文:用心多遍朗讀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出了課文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的感受。

(6)深入賞讀: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自豪),再讀課文。

四 課堂練習

自學生字,交流方法。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識字、寫字經(jīng)驗。

(3)練習書寫生字,抄寫詞語。

五 課外延伸

上網(wǎng)搜集或查閱書刊,搜集有關(guān)風箏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制作資料袋,放到班級園地里展示。

課后習題

1.選字填空。

托 拖 脫

(1)媽媽(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家里。

(2)一個人用手(托)著風箏,另一個人牽著線。

(3)我擺(脫)了噩(è)夢的困擾。

(4)今天,我參加的是(托)球跑比賽。

2.選詞填空。

精心 細心

(1)這道題如果你(細心)檢查了,就不會錯。

(2)我生病了,在媽媽(精心)的照料下,我很快就康復(fù)了。

希望 盼望

(3)我(希望)自己能在這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4)媽媽(盼望)我早日成為一名少先隊員。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通過學生自由地說和教師的有機指導,使學生拓展思路、善于表達,為寫好秋天奠定基礎(chǔ)。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順序地說,有條理地寫。教學難點:把文章寫具體。

教學準備:課前布置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秋天,搜集秋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感悟秋天──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發(fā)真情

1、同學們,我們在第三單元學習了四篇描繪秋天的課文,上節(jié)課,你們不但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而且畫了美麗的畫,那你們能說說秋天的特征嗎?

2、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秋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小伙伴們放風箏的身影、玩耍嬉戲的場面都讓我們回味無窮。秋天里紅紅的楓葉,金黃的稻田,清涼的秋雨……這么美麗的秋天,同學們想親眼去看看嗎?(出示課件:秋景)

3、剛才同學們自己描繪了秋天,現(xiàn)在我們又親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時此刻你們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斕、豐富多彩的吧!你們能借助手中的筆把畫面上的內(nèi)容寫下來嗎?今天我們的任務(wù)是(出示課件:寫一幅秋天的圖畫。)

4、同學們,下面我們就一起先來說說秋天吧!

二、說秋天──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1.請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講給小組同學聽聽,怎么想的就怎么說(小組交流)。2.集體交流。

(1)誰來描繪一下秋天?聽了這位同學描繪的秋天,你們有什么感受?(你聽得可真認真!是呀,剛才那位同學注意用上了咱們平時課文中積累的詞句來說秋天,他多會學習呀!) 誰再來描繪一下秋天?(他觀察得多仔細呀!不僅說出美麗的景象,還體會到了秋收時人們的喜悅之情。)

(2)師小結(jié):(出示課件:這就說描寫秋天時不僅可以寫秋景,還可以寫秋天里的人和事,及秋天帶給我們的歡樂。)

三、品秋天──評析習作,交流真情 課件出示:出示范文

四、寫秋天──引導習作,抒發(fā)真情

1.、同學們,那怎樣才能寫漂亮秋天的美景呢?(出示課件:寫作的方法)

2、秋天的景色的確很美,那現(xiàn)在就請你提起筆,把你心中的秋天寫下來,怎么想的就怎么寫,別忘了用上咱們平時積累的詞句,好嗎?

3、學生寫作。 學生開始寫一幅秋天的圖畫。

五.小結(jié)延伸:同學們,習作是心與心交流的書面表達形式,選擇真實的事例,抒發(fā)真實的感情,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課后,請大家把習作念給家長或同學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然后根據(jù)別人的意見自己改一改。

板書設(shè)計: 看圖知中心

觀察有順序

寫一幅秋天的圖畫 寫作有條理

用上好詞句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重難點

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古詩朗誦音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詩句接龍

2.揭題釋題

板書:望洞庭,師指導書寫“庭”,齊讀詩題,介紹洞庭湖。

二、閱讀理解古詩

1.一讀,讀準

⑴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⑵檢查字音,指名讀,指名評價,再讀,師評價,齊讀。

2.二讀,讀好----讀出節(jié)奏

⑴自由練讀,邊讀邊試著在書上畫斜線。出示節(jié)奏,指生讀出詩的節(jié)奏。

⑵聽范讀。自由地練習。指生讀,評價。齊讀。

3.三讀,讀懂----理解詩意

⑴交流理解詩句意思的方法:結(jié)合注釋;聯(lián)系插圖;串聯(lián)詞意;發(fā)揮想象;反復(fù)讀詩。

⑵自讀自悟,四個交流,討論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⑶交流反饋,按詩句的順序,可以先讀出詩句,然后說說這句詩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了什么方法?

⑷齊讀古詩。

4.四讀,讀美----讀出意境

⑴洞庭湖景色美麗,但是詩人卻只用了精煉的語句,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輕聲讀全詩,邊讀邊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①湖光秋月兩相和

湖光、秋月,怎樣的湖光?怎樣的秋月?用四字詞語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一個“和”字表現(xiàn)出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和諧之美。(板書:和)

讀出這寧靜和諧之美。(齊讀)

②潭面無風鏡未磨

在這湖光秋月寧靜和諧的氛圍中,詩人靜靜地凝望著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樣寫的?這里詩人把什么比作什么?詩人為什么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銅鏡呢?

詩人劉禹錫對景物的觀察是多么的細致啊,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在生活中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板書:觀察)(指生讀,師評價)

讀出洞庭湖的朦朧美。(齊讀)

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映襯,顯出一種和諧之美。

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湖水與月光相互映襯,顯得非常和諧。湖上一點風都沒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請把這美麗的景色一起讀出來吧。(兩句詩連起來,全班齊讀)

③遙望洞庭山水翠

在這朦朧的月色中,詩人眺望遠處,還看見了什么景色呢?在這句詩中詩人著重寫了什么景物?(板書:山水)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點?(翠)

讀出和諧之美。(指名讀、小組賽讀)

④白銀盤里一青螺

作者看到這樣的山水又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這句詩妙在哪?詩人為什么要這樣比喻呢?

詩人想象豐富,比喻恰當,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像詩人一樣放飛想象的翅膀。(板書:想象)

讀出喜愛、贊美之情。(齊讀)

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十分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讓人愛不釋手。一起來讀讀吧?。▋删湓婟R讀)

⑵小結(jié)全詩

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現(xiàn)于紙上,表現(xiàn)出驚人的藝術(shù)功底。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首山水小詩,感受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吧!(齊讀)

5.五讀,讀熟----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z

1.欣賞有名的詩人為我國的名勝寫下的經(jīng)典名篇。

2.布置作業(yè):

(1)小小朗誦家:請大家將《望洞庭》背給父母、同學聽聽;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出來;(選做)

(3)小小畫家:在你的畫紙上畫一畫《望洞庭》所描繪的美景吧。(選做)

板書:

望洞庭

觀察湖月

山水

想象人景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篇4

?親人》也是看圖學文的課文。圖畫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樹杈上架著竹竿、竹竿上掛著濕漉漉的床單和衣服。顯然,這些是剛剛洗過晾上去的。圖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個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著不同民族的服裝,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漢族人。老奶奶雙手捧著小姑娘的頭,把熱乎乎的臉緊貼著小姑娘的臉,似乎在說些什么。屋子的旁邊立著一根拐棍,說明老奶奶的手腳不靈便。

課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寫是圖上的內(nèi)容。前面四個自然段交代了在一個村寨中,住著苗族人和漢族人。有一位漢族人的鄰居是一位快80歲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紀,手腳不靈便。女兒在縣城教書,家中無人照顧。漢族母女倆盡心照顧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瞇瞇地說: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

1、了解我國各族人民友好相處,親如一家人,“我”和媽媽尊敬老人、助人為樂的品德。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樣用詞句表達圖意的。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問:什么樣的人叫親人?

2、教師說: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是講誰把誰當作親人呢?

二、指導看圖。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苗族村寨)

2、樹杈上有什么?(濕衣服和床單)

3、圖上畫的有誰?

(引導學生從墻邊立著的拐棍,來判斷她們的不同年齡;從觀察她們穿著什么服裝,來判斷她們的不同民族。)

4、她們在干什么?(引導學生聯(lián)系圖上的景物想一想)會說些什么?

5、把這幾個問題聯(lián)起來說說,這幅圖反映了——件什么事?

三、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分組查字典。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

硬朗便懂

(2)字形難點。

朗:左半部分不要寫成“良”。

縣:里面是兩橫。

替:上下結(jié)構(gòu)。第八筆是“乙”,不要寫成“、”。

顧:左右結(jié)構(gòu)。第四筆是“l(fā)”,不要寫成“l(fā)”。

(3)理解詞語。

硬朗:指老人健壯。

靈便:靈活。

畢竟:到底,究竟。

及時:指需要的時候就立刻去做。

照顧:照料。

替換:把原來使用著的衣物調(diào)換下來?!?

四、試讀課文。

想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圖上畫的內(nèi)容,找出來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fù)習。

出示掛圖。想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圖上畫的內(nèi)容。

二、學習課文第五、六自然段。

1、看圖,讀第五自然段,說說“我’’在做什么?

(我正在晾幫助老奶奶洗的床單和衣服。)

2、老奶奶有什么表現(xiàn)呢?

(1)學生默讀第五自然段,畫出相關(guān)語句。

(2)出示這段話。

老奶奶高興地從屋里走出來,把拐棍立在一旁,雙手捧著我的頭,把熱乎乎的臉緊貼著我的臉,竿呼呼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我該怎么謝你們呢!”

分組討論思考題。

a、老奶奶為什么會這樣做?這么說?

(表示對“我”這樣照顧她十分感激,對我非常喜愛。把“我’’和媽媽當作她的親人,甚至超過了她的女兒。)

b、說說用上帶點的詞語好在哪里?

(這三個詞把人物高興、疼愛、激動的心情表現(xiàn)得更加具體,使語言的感情色彩更加強烈。)

集體匯報討論結(jié)果。

(3)指導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采取生練讀、評讀、師生配合讀的形式。

過渡:老奶奶說“你們這樣照顧我”,這里的“你們”還指誰?媽媽是怎樣照顧老奶奶的7、

三、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自讀課文,說說媽媽是怎樣照顧老奶奶的?

(媽媽是個熱心腸的人,每天從地里勞動回來,總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時給她縫縫洗洗,有時替她買米買鹽。)

2、比較句子,說說用上括號里的詞語好在哪里。

(1)媽媽是個熱心腸的人,每天從地里勞動回來,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2)媽媽是個熱心腸的人,每天從地里勞動回來(總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用上“總要”說明媽媽一直、一貫地幫助老奶奶。)

3、媽媽是怎樣教育我的?

(放學回來,你也該幫助老奶奶做點事。少先隊員應(yīng)該懂得尊敬老人,照顧老人。)

4、小結(jié):“我”主動地為老奶奶做事,是因為“我”一直記著媽媽的教誨。

過渡;媽媽和“我”為什么像親人一樣照顧老奶奶?

四、學習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1、分組讀課文,討論:媽媽和“我”為什么像親人一樣照顧老奶奶?

(討論歸納為:

①老奶奶年紀大了,手腳都不靈便,女兒又在縣城工作,需要人照顧。

②尊敬老人,照顧老人是一種美德,人人都應(yīng)該做到。

③鄰里之間應(yīng)該互相關(guān)心,互相幫助。

④各民族之間應(yīng)該相互團結(jié)幫助,友好相處。)

2、比較句子,說說用上括號里的詞語好在哪里。

(1)她上了年紀,手腳不靈便,該買的不能出去買,該做的不能做。

(2)她(畢竟)上了年紀,手腳不靈便,該買的不能出去買,該做的不能(及時)做。

(用上“畢竟”說明老奶奶到底是快80歲了;用上“及時”說明該做的不能馬上、立刻做。)

(3)指導朗讀。五、讀課文,說說哪些內(nèi)容是根據(jù)圖想象出來的?根據(jù)什么想象?(老奶奶的困難,是通過立在墻邊的拐棍和老奶奶一頭白發(fā)想象到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推斷出”我“這樣做的原因)

五、總結(jié)全文,想想課文為什么用“親人”做題目?

(“我”和媽媽對老人的照顧,不僅體現(xiàn)了鄰居之間的關(guān)懷和對老人的尊敬,而且體現(xiàn)了在我們社會主義祖國,各民族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友好相處。)

課內(nèi)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二、給下面宇加偏旁組新字,再組詞。

齊( ) 更( ) 其一( )

爭( ) 奐( ) 董一( )

三、寫出下列字的筆畫。

“朗”字共筆,第六筆是——。

“換”字共筆,第九筆是——。

“及”字共筆,第二筆是——。

“顧”字共筆,第四筆是——。

四、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問題。

老奶奶——從屋里走出來,把拐棍立在一旁,雙手捧著我的頭,把——的臉緊貼著我的臉,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我該怎么謝你們呢

1、給短文中缺標點的地方加上標點符號。

2、填上的詞語表達了老、奶奶怎樣的心情?老奶奶為什么把臉緊貼著“我’’的臉?老奶奶為什么說你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我國還有哪些民族?把你知道的寫下來。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篇5

教學要求: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nèi)容,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句子和詞語,體會秋天里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4.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教學重難點:

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自學法、小組合作、討論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guān)風箏的資料、圖片、課件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情感,導入學習

1.:童年充滿了歡聲笑語,老師特別懷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時候,經(jīng)常與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們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嗎?

2.出示課題:有一群孩子和大家一樣也有著快樂的童年,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

二.初讀課文

1.自由、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3.指導書寫生字,特別注意“卻、命、喪“的寫法。

4.詞語解釋。

憧憬:向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頭喪氣:情緒低落。

三、學習課文

1.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寫“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心情的句子,畫好后讀讀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師出示。

(1).我們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2).我們快活地喊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我們都哭了……

(4)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師引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我們的心情在做風箏時是挺高興,放風箏時高興,找風箏時很難受。)

四、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1.創(chuàng)造比素氛圍,讀好第二自然段。

a.在讀、評、賽中讀通課文。

b.移情悟情:你們在做風箏時會想寫什么?課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樣的心情?

c.感情朗讀:讓學生自己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讀好課文。

2.想象入境學習第三自然段

a.風箏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

b.誰想放風箏?大家是怎樣放風箏的?

c.出示課文的填空題,填進有關(guān)的字和詞,然后把怎樣放的告訴同桌。

d.風箏越飛越高,你們在快活地喊著什么?說聽聽。

3.感情朗讀,帶著高興、喜悅的心情朗讀課文。

4、齊讀第一、二、三自然段。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

2.體會放風箏時的高興和找風箏時的難過。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風箏》,誰能說說這風箏是怎么制作的呢?

2.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學習4—8自然段。

1.教師引述: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風箏帶著我們的憧憬和希望。突然,發(fā)生了一件事,畫出課文中的句子。

2.教師引導:此時,我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請畫出我們心情難受的句子。

3.交流,教師出示。

a.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一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b.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4.朗讀這些句子。

5.教師引導:這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6.學生匯報。

7.“小小的風箏,你寄托了孩子們多少歡樂,多少向往?!贝蠹夷茏x出這份情懷嗎?

8.指導朗讀。

三、談感受

1.放風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很著急,你們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嗎?

2.學生交流。

四、拓展練習

1.親手制作風箏。

2.寫一寫制作風箏的過程。

五、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制作風箏,到公園放風箏,感受一下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

2.收集有關(guān)風箏資料、圖片,互相交流。

3.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篇6

?荒蕪的花園》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學習5個生字“忌、茵、仆、允、勿、毒”,重點理解并積累詞語:“毫無顧忌”、“忘乎所以”、“提醒”、“望而卻步”、“雜草叢生”、“荒蕪”。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nèi)容,知道花園前后的變化的原因,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像說話,了解貝爾太太不同的心情。

3、獲得“分享是快樂”的真切感受,體會與別人分享快樂,將會得到更多快樂。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片,引入課題

1、(板書:花園)(出示圖片)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副美麗的圖片,這是貝爾太太的一座花園,我請小朋友用一句話介紹一下這座花園。(學生說)

2、教師小結(jié):是啊,花園是個吸引人的地方,那百花爭艷,花紅柳綠,是休息放松的好場所??墒怯羞@樣一個花園,卻一片荒蕪,(補充板書:荒蕪)讀題。

看圖,解釋荒蕪。

3、讀題釋題:文中是怎樣描述這“荒蕪的花園”的。自由讀課文。找句子。劃線。

出示句子:幾年后,有人再往這所花園去,卻發(fā)現(xiàn)那里因為園子太大,走動的人太少而真的雜草叢生,毒蛇橫行,幾乎荒蕪了。

指導朗讀:讓我們一塊來讀讀句子,感受這花園荒涼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初讀課文。究竟這花園為何會變成這番情景?請大家分節(jié)來讀讀課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讀通課文。齊讀詞語。

2、師:誰時花園的主人?(貝爾太太)課文中還提到了誰呢?(年輕人、小孩子、老人……我們統(tǒng)稱為游客),(板書:貝爾太太游客),他們與這座花園之間發(fā)生了什么關(guān)系?讀一讀課文,找出描寫貝爾太太、游客及花園的詞語。解釋詞語。

貝爾太太:生氣孤獨寂寞

游客:毫無顧忌忘乎所以貪玩望而卻步

花園:又大又美雜草叢生毒蛇橫?行荒蕪

三、細讀文章,體會佳句

1、貝爾太太的花園原本是如此美麗,以致于吸引了許多游客,讓我們從書上看看他們的表現(xiàn),先自己輕聲讀1-2節(jié),再說一說。(出示填空)。

出示:貝爾太太的花園又大又美,以致于吸引了許多游客,他們毫無顧忌地跑到貝爾太太的花園里來玩了。年輕人______,頑皮的小孩子______,悠閑的老人______,還有一些非常浪漫的人______。然而,貝爾太太卻______。

師;他們絲毫沒有考慮到貝爾太太的感受。

師:因為花園的美麗,人們毫無顧忌,以至于人們忘記了一切!然而這卻使貝爾太太卻覺得人們真是有點——忘乎所以

2、可是,我們都知道,這個花園后來都變得雜草叢生,它荒蕪了,這里面有一個原因,請大家自己輕聲地把課文當中描寫荒蕪的原因的段落輕聲、快速讀一遍,開始!

師:讀完之后,誰能夠給我介紹一下原因?(讀完一篇文章再用自己的話說說,那么這篇文章里的話就變成自己的話了。當你積累下越來越多這樣的話,那你就會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了。)

生:貝爾太太寫了塊牌子:私人花園,未經(jīng)允許,請勿入內(nèi)。

生:貝爾太太讓仆人換了一塊新牌子:歡迎你們來此游玩,為了安全起見,本園的主人特別提醒大家,花園的草叢中有一種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蛇咬傷,請在半小時內(nèi)采取緊急措施,否則性命難保。最后告訴大家,離此地最近的一家醫(yī)院在威爾鎮(zhèn),驅(qū)車大約50分鐘即到。

第一塊牌子毫無效果,就如同在很多花園里都會寫:保護綠化人人有責。很多人都毫無顧忌。后來,貝爾太太用這種方法威脅大家,大家相信了貝爾太太的話,就對這所花園望而卻步了,于是再也沒有人光臨這所花園了,所以荒蕪了。

3、幾年前,看看自己美麗的大花園和快樂的忘乎所以的游客,貝爾太太心里會怎么想呢?幾年后,面對荒蕪的花園,她又會說些什么呢?

完成練習:

貝爾太太看著花園內(nèi)忘乎所以的游客,想:。

生:他們總是來玩,把我的花園都踩得不知道像什么了。(貝爾太太多自私阿,她只知道自己擁有美麗的花園,卻不允許其他人來玩。)(真是一位想象豐富的小朋友)(你的想象真豐富,大家需要向他學習)

面對雜草叢生、毒蛇橫行的花園,貝爾太太常常自言自語的說:

生:如果當初我允許他們進來玩,那該多好啊。(恩,他知道后悔了。)

生:如果我也能夠把美麗的花園分他們一點,那花園就不會荒蕪了。(是啊,如果貝爾太太當初能這么想就好了。)

4、幾年后,偶爾有人再往那所昔日充滿快樂的花園去時,卻發(fā)現(xiàn)——,一所快樂的花園變成了——荒蕪的花園?!盎氖彙钡膬H僅是貝爾太太的花園嗎?

師小結(jié),再讀課題:孤獨、寂寞的貝爾太太——她的內(nèi)心空蕩蕩的,猶如一座——荒蕪的花園。

5、同學們,如果我把每個人的心靈比作一座花園,當你的心靈充滿了自私這種不好的品性的時候,你的心靈,這心靈的花園就會變得雜草叢生,是不是?所以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心靈變成一個美麗的花園?需要什么來滋潤它?

6、一起來看課文中的句子: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如果我們愿意讓別人在此種植快樂,同時也讓這份快樂滋潤自己,那么我們心靈的花園就永遠不會荒蕪。

如果我們的心靈充滿了分享,充滿了感恩,充滿了友愛,充滿了大方,充滿了善良,這些好的品質(zhì),那么我們就一定很快樂,帶著這樣的體會一起來讀一下最后一小節(jié),預(yù)備,齊!

7、學習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話要跟貝爾太太說嗎?

四、總結(jié):和大家一起分享屬于自己的那份快樂,那么一份快樂就會變成千千萬萬份快樂,那么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篇7

一。復(fù)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民族小學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急需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發(fā)現(xiàn)民族小學的美和課文的美。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著這部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學生讀后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評點后再指名練習。

d.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轉(zhuǎn)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仿佛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yōu)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反復(fù)朗讀這幾句話。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guān)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jié)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c.抒情地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四。抄寫句子,加強積累

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yè)本上。

五。綜合性學習

你們的課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讓我們把每天的課余生活記錄下來??梢杂萌沼浀姆绞絹碛?,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來記,以后我們再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