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教案推薦8篇

時間:2022-12-03 作者:lcbkmm 備課教案

老師借助教案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掌握的教學技能,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關于科學教案推薦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關于科學教案推薦8篇

關于科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水的流動及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知道水是透明無味的,體驗玩水的樂趣。

2、了解水的作用,知道人離不開水,教育幼兒節(jié)約用水。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調(diào)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重難點:

感受水的流動及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知道水是透明無味的,體驗玩水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盆若干只,能盛水的各種小件容器。

2、小型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邊玩水邊提問

1、教師將玩具、容器等放入裝滿水的盆中,邊玩邊自語:“怎么玩具倒入水中后有的沉下去,有的浮在水面上?……”

2、教師用兩個容器相互盛水并傾倒,讓幼兒看水從容器里流到盆里。

二、小朋友分散玩水

1、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容器、玩具,隨意玩水。

2、師:請大家試一試,哪些玩具會沉下去?

3、教師巡回指導幼兒玩水,并對幼兒在玩水中的嘗試精神和得出的嘗試結(jié)論作評價。

三、小朋友感受到水的流動

1、教師請小朋友把盆里的玩具試著拿出來。

師:誰能試一試幫著老師把水取出來?你用什么方法取水?(提醒幼兒一定要裝滿,不能灑)

2、給幼兒有漏洞的容器,讓幼兒進一步取水。

3、你還能想出什么辦法讓水流動?水流動時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四、幼兒觀察水的流動和顏色

1、聽聽水流進塑料袋的聲音。

2、看看水是什么顏色。

3、在塑料袋上戳個小洞,請幼兒用飲水的杯子接水,聽聽水流進杯子的聲音,聞聞、嘗嘗水的味道。

教師總結(jié):水無色無味,流動時會根據(jù)水流的急、緩與流入不同的容器,發(fā)出不同的聲響。

五、鼓勵幼兒用滴管、水槍、針筒、塑料袋、顏料等嘗試各種玩水的方法

活動反思:

教師巡回指導,并提問:哪些地方可以玩水?水有什么用途?

在這一活動中主要是引導幼兒了解水的性質(zhì)、作用,激發(fā)幼兒保護水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活動中激發(fā)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感知發(fā)現(xiàn)水是無色、無味、沒有形態(tài)、能流動的液體。幼兒在操作、觀察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愉快地感知了水的特性,在游戲中體驗了玩水的樂趣。由此看出,玩水活動的設計符合《幼兒園規(guī)程》中的教育原則,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是當前教師在教育中一個值得探討的內(nèi)容。無論是玩水活動還是其他活動,教師都應考慮到幼兒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

關于科學教案篇2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中班找春天的科學教案,我們來看看。

中班社會:找春天

教學目標:

1、感知春天的景象,知道春天來時花、草、樹、木、小動物、河水的變化

2、喜歡觀察,有好奇心和探索春天變化的欲望。

3、能夠通過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找到的春天。

教學活動:

一、通過談話活動導入,引導幼兒感受春天的溫暖氣息。

1、提問:

(1)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呀?

(2)春天的天氣怎么樣?和冬天的天氣有什么不一樣?

2、組織幼兒討論回答。

3、師:春天的太陽和風吹在我們的身上很溫和,舒服,暖洋洋的。

4、組織幼兒學說溫和、舒服、暖洋洋等形容詞,感受春天的溫暖。

二、結(jié)合調(diào)查表,感知春天相關事物、景色的變化。

1、師:春天非常的漂亮,很多人都喜歡春天。那春天到了,我們周圍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2、組織幼兒自由討論,結(jié)合調(diào)查表,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春天的變化。

3、個別幼兒交流自己的調(diào)查表。

4、組織幼兒互相交換調(diào)查表分享。

5、教師結(jié)合對應的圖片,小結(jié):春天花草樹木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樹葉、小草的顏色變綠了;許多漂亮的小花也都開放了,有迎春花、蝴蝶花等;河水也融化了;小動物們也都到戶外游戲了;還有蝴蝶、蜜蜂忙著采蜜等。

三、參與戶外活動,尋找漂亮的春天,并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眼中漂亮的春天。

1、提問: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2、組織幼兒自由討論回答,說說對春天的感受。

3、師:那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戶外尋找漂亮的春天呢?

4、組織幼兒來到戶外,感受漂亮的春天,將幼兒外出尋找春天的過程中拍下來,回教室和幼兒一起分享。

5、回教室后,請幼兒通過繪畫的方式將漂亮的春天繪畫出來。

6、組織幼兒繪畫漂亮的春天,教師巡回指導幫助。

7、請幼兒互相分享、介紹自己繪畫的漂亮的春天。

關于科學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昆蟲的名稱和特征。

2、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3、培養(yǎng)觀察,比較昆蟲的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利用各種工具捕捉過昆蟲,參觀過昆蟲館。

2、多媒體制作——昆蟲小博士、昆蟲小偵探圖片數(shù)張或昆蟲錄像。

活動重難點:

1、根據(jù)昆蟲的關鍵特征,學會辨別昆蟲和非昆蟲。

2、觀察發(fā)現(xiàn)昆蟲的共同外形特征,初步形成昆蟲概念。

活動過程:

一、喚起回憶。

參觀了昆蟲館,介紹看到的昆蟲名稱。

二、學當昆蟲小博士

1、挑戰(zhàn)一:看陰影猜猜我是誰?

2、挑戰(zhàn)二:躲起來猜猜我是誰?(出示昆蟲局部明顯特征)

交流:天牛的觸角是它們年齡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帶刺的刀。瓢蟲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蟲是益蟲,二十八星瓢蟲是害蟲等。

3、挑戰(zhàn)三:看看誰的眼睛最厲害?

快速看圖片,合上圖片回憶有哪些昆蟲?

哪些昆蟲躲在里面?

再次打開圖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種昆蟲?

4、挑戰(zhàn)四:猜一猜什么昆蟲會和它們在一起?

出示花、雷鳴記號、燈泡,猜出蜜蜂、蝴蝶、螢火蟲等昆蟲。

三、建造昆蟲館

1、昆蟲是個大家族,雖然它們有不同的名稱,可是家族成員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從以上昆蟲中歸納發(fā)現(xiàn)昆蟲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貼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蟲館里來了許多蟲子,有一些不是昆蟲也混在里面,請小博士把它們找出來。

(教師將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獨角仙、蝸牛等都放進原來出示的昆蟲中,請幼兒分別把不是昆蟲的蟲子找出來。)

4、共同對照檢查對錯,說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蟲的朋友告別:“對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蟲館?!?/p>

(例如:蜘蛛八條腿、蝸牛沒有腿都不是昆蟲,蜜蜂符合昆蟲的特征要求,是昆蟲。)

5、蟲館開館。播放錄像,感受昆蟲世界的奧妙。

活動反思:

昆蟲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幼兒在生活中有著很深的探索欲望。活動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兒的認識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的參與性也比較高,能積極地表達自己對于昆蟲的認識,而且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以幼兒為主,順應幼兒的發(fā)現(xiàn)與認識。讓活動變得更加生動。

關于科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2、教育幼兒尊重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習慣。

活動重難點: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活動準備:

1、準備一整棵小麥,課件(麥粉制成的食品、麥稈制品、小麥生長過程掛圖一幅)。

2、準備錄音機、磁帶、頭飾等。

活動內(nèi)容:

一、開始部分:以變魔術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麥的組成部分:根、莖、葉、麥穗。

2、出示掛圖,結(jié)合提問幫助幼兒了解麥子的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

⑴ 小麥在什麼季節(jié)播種?(秋季)

⑵小麥在什麼季節(jié)收獲?(春末夏初)

小結(jié):秋天農(nóng)民把麥子播種在地里;第二年春天麥子長的綠油油地;到了夏季,麥子抽穗開花、結(jié)果,麥粒由白變黃,由軟變硬,說明麥子已成熟,農(nóng)民伯伯要開始收割了。

3、找一找,說一說。面粉能制作出什磨食品,你還知道小麥的其他用途嗎?了解麥子的用途。

小結(jié):麥??赡コ擅娣?。面粉可以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稈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游戲“麥爺爺找孩子”。

請一個幼兒戴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我是麥爺爺?shù)暮⒆??!薄拔沂秋灨桑沂躯湢敔數(shù)暮⒆??!薄?/p>

5、聯(lián)想活動:在夏季里,小朋友還見過那些糧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聽兒歌《大饅頭,哪里來?》。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體會農(nóng)民伯伯的辛勤勞動。

三、結(jié)束部分:聽音樂作律動,出教室。

四、活動延伸:泥工《制作面食》。

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的饅頭哪里來?

白白的面粉做出來。

白白的面粉哪里來?

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里?

農(nóng)民伯伯種出來。

伯伯阿姨勞動忙

大家都要愛惜糧。

關于科學教案篇5

——第一課 杠桿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么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

阻力點

用力點

支點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zhuǎn)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在展臺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

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 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2、 對杠桿尺的構(gòu)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 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還有其他方法嗎 ?

4、 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

5、 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nèi)。完成實驗之后再把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6、 對所有的數(shù)據(jù)進行觀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2)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3)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 教師進行總結(jié):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四、收集數(shù)據(jù)步驟的反思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shù)據(jù)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五、全課小結(jié)

關于科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杠桿尺的探索性實驗,從而了解杠桿尺的工作原理。

教學重點:掌握杠桿尺的探索性實驗,從而了解杠桿尺的工作原理的學習活動。

教學難點:學生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合理運用科學方法的指導。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觀察記錄杠桿尺的狀態(tài),學習使用圖示法簡化問題。能夠從眾多看似雜亂的數(shù)據(jù)中,通過分析整理,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規(guī)律。

學情分析:在生活中,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jīng)歷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紙、用老虎鉗夾斷鐵絲、用鑷子夾東西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jīng)驗的積累,學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但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對等臂條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的認識,借助學生的經(jīng)驗,以杠桿尺作為研究材料,采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能夠合理解釋身邊杠桿工具的工作原理;滲透科學與藝術相結(jié)合的思想。

課前準備:

1.學生自帶的工具:剪刀、開瓶器、木棍、鐵榔頭等。

2.分組實驗器材:杠桿、鉤碼、鐵架臺、刻度尺等。

3.演示實驗器材:桿秤、石子、多媒體教學課件等。

杠桿尺、鉤碼、科學記錄表、相關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問題

一、引入新課

1、老師這里有一塊大石頭和一根棍子,請問:你能利用這根棍子,比較省力地抬起這塊石頭嗎?(指名演示撬石頭)

2、為什么棍子能撬起這塊石頭呢?

探索體驗解決問題1.認識杠桿

(1)分組實驗1(用直尺撬磚)。

實驗時先讓學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磚,然后組裝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磚。

(2)講解。(出示杠桿三點示意圖)

當這根棍子,按實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時,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它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這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杠桿。(板書課題)

在杠桿上有三個著力點。杠桿上被小石頭支撐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杠桿兩端圍繞支點轉(zhuǎn)動。被重物壓的那一點叫做重點。手對于杠桿用力的那一點叫做力點。(邊講解邊在示意圖上出示名稱)

(3)分組指出杠桿三點位置。

分組組裝好撬磚的杠桿,每人在杠桿上指出三點的位置

2.指導學生認識扛桿的作用

(1)討論:

通過以上的實驗,你知道了杠桿有什么作用(省力)

談話質(zhì)疑,使用杠桿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況下才能省力呢?

(2)分組實驗2(用直尺橇磚)。

移動支撐小木塊的位置,改變支點位置或改變力點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壓杠桿有什么感覺?

實驗后討論:使用杠桿一定省力嗎?什么情況下省力?

(3)分組實驗3(杠桿尺定量實驗)。

講解:為了準確地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師:為了更準確地測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桿省力的規(guī)律,我們在力點上懸掛鉤碼使杠桿尺平衡,來測定力的大小。

講解:距離按格記量,力的大小按鉤碼數(shù)量記量。按表中規(guī)定進行實驗。

實驗可分成哪三種類型?

實驗1: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2: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3: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記錄表:

實驗次數(shù)物重重點到支點的距離拉力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請分析對比數(shù)據(jù),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三組實驗的結(jié)果:

實驗1: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費力)

實驗2:重物(力)<拉力(費力)

實驗3:重物(力)>拉力(省力)

③根據(jù)以上的分析,誰能找出使用杠桿工作的規(guī)律?

3.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應用

(1)分組觀察剪子。

思考:剪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時力的關系。

(2)分組觀察鑷子。

思考:鑷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鑷子工作時力的關系。

(3)你知道還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桿原理設計的?

拓展延伸應用創(chuàng)新觀察哪些裝置應用了杠桿原理:分析它的三點,研究它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思考:為什么有的工具設計成費力的?

板書設計:

杠桿

力點支點重點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不省力`不費力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費力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省力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我以學生熟悉的蹺蹺板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探究發(fā)現(xiàn)了其中所蘊含的科學規(guī)律,激發(fā)了學生進行深層次科學研究的興趣。

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jù),體會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大膽想象的意識。

關于科學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自由下落物體速度的快慢,對探索科學奧秘產(chǎn)生興趣。

2.發(fā)現(xiàn)不同物體的自由下落現(xiàn)象。

3.學習用統(tǒng)計表記錄兩種不同物體下落速度的快慢。

活動準備:

1.輕重對比明顯的兩種物品(人手以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鐵板、布塊和積塑玩具等

2.大小相同的紙每人兩張

3.質(zhì)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鐵、牛奶瓶、飲料瓶、薯片盒等

4.大統(tǒng)計表三張,分別代表三種物品下落現(xiàn)象。幼兒統(tǒng)計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現(xiàn)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

請幼兒猜一猜:“如果這兩種物品往下落,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2.實驗沙包與泡沫下落現(xiàn)象

提問:“這兩種物品下落時,你發(fā)現(xiàn)了什麼現(xiàn)象?為什么?”(輕的快,重的慢)

3.幼兒自由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品

要求:(1)兩樣物品放在同樣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換兩種物品玩

4.歸納結(jié)論并統(tǒng)計(小結(jié),重的物品落得快輕的物品落得慢)

教師拿出大統(tǒng)計表幫助幼兒理解怎么記錄

5.幼兒自己統(tǒng)計結(jié)論,并小結(jié)統(tǒng)計情況、展示統(tǒng)計表。

(二)、探索質(zhì)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現(xiàn)象。

1.出示兩張質(zhì)量相同、大小相同的兩張紙,把其中一張揉成一團

請幼兒猜一猜:誰落得快?

2.幼兒動手試一試

3.小結(jié),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記錄在大統(tǒng)計表上

(三)、探索質(zhì)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現(xiàn)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鐵。

(1)請幼兒說說它們的相同點(質(zhì)量、形狀)與不同點(大?。?/p>

(2)猜一猜:它們誰會先落地?還是有別的情況出現(xiàn)?

2.實驗。結(jié)論是:同時落地。

3.驗證,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

4.將結(jié)論記錄在大統(tǒng)計表上

5.說一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像這樣同時落地的?

★ 科學活動教案

★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 大魚吃小魚科學活動教案

★ 科學活動教案磁鐵

★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放大鏡》

★ 小班科學探索活動教案

★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吹泡泡》

★ 中班科學活動轉(zhuǎn)起來教案

★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沙

★ 科學活動《莖輸送水》教案

文檔為doc格式

關于科學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觀察充氣過程,感受物體充氣前后的大小變化2、能用動作表現(xiàn)玩具充氣前后的大小變化重難點分析:

重點:感受物體充氣前后的大小變化難點:用動作表現(xiàn)玩具充氣前后的大小變化活動準備:

1、氣球、塑料袋、游圈、打氣筒等。

2、輕松歡快的音樂。

安全要求:充氣的過程中注意不要過度,來避免爆破造成的傷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導入:幼兒和球?qū)殞氁患译S《去郊游》音樂入場--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要帶小朋友進行一次神秘旅行。在旅行途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一些困難。我們要一起想辦法解決它,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會響起快樂的音樂,然后才能繼續(xù)前進。

二、過程部分:

(一)給物體充氣--感受物體充氣前后的變化。

1、幼兒嘗試給物體充氣--培養(yǎng)勇于探索的,感受物體充氣前后的變化。

2、猜想如果氣球一直充氣,氣球會怎樣?

教師:給物體充氣,物體變得越來越大,如果一直充氣,物體會爆炸的。

(二)游戲"變成充氣的物體"--用動作表示充氣前后的變化1、幼兒自己是充氣物體--幼兒自己用肢體表現(xiàn)充氣變大的樣子。

2、嘗試用身體其它部位表演變大變小--進一步感受充氣前后的變化。

鼓勵幼兒嘗試身體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來表演變大變小的形象。

3、變稍大一些的氣球--嘗試體驗合作,感受充氣變大與破掉的情形。

(三)幼兒變成一只氣球--幼兒合作表現(xiàn)氣球逐漸變大、漏氣、越來越小的情形。

三、結(jié)束部分隨音樂變成大氣球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