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科目的教師,都應該養(yǎng)成提前備好教案的習慣,書寫一份全面的教案,我們的教學情況才會有很好的提升,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比教案最新5篇,感謝您的參閱。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比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過的一些立體圖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
2.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征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征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已經(jīng)復習了平面圖形的相關(guān)知識,從今天開始,復習立體圖形的知識.這節(jié)課,復習立體圖形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復習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征.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誰來拿出不同的立體形體,告訴大家各是什么名稱.
出示立體圖形
請你分別說一說每個立體圖形的名稱及各部分的名稱.
(圓錐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長方體)
它們有什么特征呢?我們先來復習長方體的特征.
(一)復習長方體的特征.【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長方體:
1.同學以組為單位一起回憶.
a.長方體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從那幾方面對長方體的特征進行總結(jié)的.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比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3、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shù)學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含有兩級運算(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和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五單元混合運算。(板書課題:5.混合運算)
二、復習舊知。
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看大屏幕(課件),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兩道題的運算順序。
(學生回答)
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們的運算順序?
(學生回答)
誰能用自己的理解形象的說一說它們的運算順序?
(學生回答)
看來同學們對上節(jié)課的知識掌握的很扎實,理解的很透徹。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其實,數(shù)學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只要你們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就能從舊知識中發(fā)現(xiàn)并學到許多新知識,不信,你們看這道題(板書:7+4×3),觀察一下,與上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
1)做一做
那么,當他們遇到一起的時候,你們應該怎么辦呢?請同學們拿出本子試著做一做。
2)讀一讀
同學們想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嗎?(想)請打開書48頁,對照48頁的脫式計算,看一看自己做的對不對。做對的同學就在旁邊為自己畫上一個大大的笑臉,以示鼓勵。做錯的同學,認真觀察,找到自己錯誤的原因,并在旁邊改正過來。
(學生獨立看書并更正)
3)說一說
(請做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并更正:請做對的同學說說正確
的計算順序)
4)做一做
我們知道了當加和乘遇到一起時,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那么,當減法和除法遇到一起的時候呢?請同學們再試著做一做這道題。(課件顯示:15-10÷5)
(學生試做)
5)說一說
(請做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并更正:請做對的同學說說正確的計算順序)
6)議一議
同學們知道了當乘加在一起時,先算乘后算加;當減除在一起時先算除后算減,那么這些算式你們知道他們的運算順序嗎?
(課件顯示10道不同級的混合運算算式,請同學們說運算順序)
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組算式的運算順序,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討論)
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與同學們分享?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7)讀一讀
我們打開書,看看書上是怎么寫的?
(學生自讀兩遍,齊讀兩遍)
8)講一講
現(xiàn)在,誰能告訴老師,我們下次再遇到這樣的算式,該怎么計算?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板書: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加法),那么,我們再來看這道題,先算什么?(4×3=12),再算(7+12=19)(同時提醒注意事項)
9)練一練
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學會了)老師現(xiàn)在要考一考你們,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嗎?(課件顯示)
四、總結(jié)提升
同學們,數(shù)學是一門很神奇的學科,你們看(課件顯示)我們把昨天學的知識稍微變動一下,就成為了我們今天所學的新知識 ,如果老師把今天學習的知識再添加一個小括號,它的計算順序又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你們說,神不神奇?(神奇)其實,數(shù)學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正等待著你們?nèi)パ芯亢吞剿髂?加油吧!同學們。老師期待你們更精彩的表現(xiàn)。下課!
板書設計:
5.混合運算
7+4×3 先算乘、除法
=7+12 后算加、減法
=19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比教案篇3
一、 課前交流
師:我看到同學們已經(jīng)把自己的物品擺放好了,大家都帶來了數(shù)學書、練習本、文具盒。(老師稍有停頓),我還看到了大家文具盒里有一樣我特別想要借的東西
生好奇地問:什么?
師:橡皮。誰愿意借給我?
(生一個個都舉起橡皮表示愿意。)
師:大家都這么熱情,太感謝大家了。好,我請幾位同學幫我借一下。(請8名學生
就近幫忙借橡皮)
師:(把學生的橡皮一塊一塊地借了過來,并表現(xiàn)出非常感謝的神情。)你們把橡皮都
借給我了,你寫錯了怎么辦?
一生:我還有。
師:哦,還有,老師還想借。(直到完全借完。)
師:我借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
生紛紛說:你自己寫錯了,要擦;
做魔術(shù);
看橡皮都有哪些形狀;
用橡皮拼圖。
師:我借你們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我就是為了讓你們沒有橡皮用。沒有橡皮,
下筆會更小心一些。就算寫錯了,也沒關(guān)系,仔細欣賞一下自己錯在哪里,然后再寫一寫,這樣您會寫的更好!
(反思:“沒有橡皮,下筆會更小心”,這是自然的結(jié)果。當我們知道某件事情沒有后路的時候,自會多幾分慎重?,F(xiàn)在的學生大多比較浮躁,缺乏責任心,往往不肯靜下心來想好了再動筆,常常是毛手毛腳,一看就動筆,一動筆就錯,一錯就擦。寧靜才能致遠,教學生靜心思遠,對他們的成長有好處。另外,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還能很好的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尤其是像這次賽課,在上課之前與學生沒有見面的機會,只有盡快拉近師生距離,才能減少師生的陌生感,彼此盡快熟悉,使學生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投入學習。)
二、 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棵大樹,然后粘貼了9只紅色小鳥)
師:聽說咱們班的小朋友特別棒,今天有一群小鳥也想來和大家一起學習,大家歡迎么?
生異口同聲:歡迎!
師:大家看,黑板上有一棵大樹,大樹上有好多小鳥,請大家仔細數(shù)一數(shù)大樹上有幾只小鳥?
(反思:這里我沒有用課本上的情境圖,而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大樹、小鳥這樣一幅美麗的情境圖,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情景創(chuàng)設比較成功。因為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新知的熱情,而且還可以能很快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讓學生在理解1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時,只讓學生順著數(shù),而沒有讓學生倒著數(shù)。另外,在這里如果把事先準備好的小棒發(fā)給學生,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并將它們捆成一捆,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边@樣可以滲透“10還是個計數(shù)單位”,為后續(xù)學習做鋪墊。)
生:9只(有一生說10只)
師:到底幾只呢?請剛才這位小朋友來數(shù)一數(shù)。
(請說10只的學生到黑板前數(shù),黑板太高,學生探不找,師抱起孩子數(shù)。)
(反思:今天在梨林實小做課的這間教室里沒有講臺,因此黑板相對就比較高,我站在那里,最多只能夠到三分之二的高度,即使圖畫得再低,對于一年級的小孩來說,還是很難夠得著,沒辦法,我抱起了孩子,這樣孩子就可以夠得著了。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眼中時刻要有孩子。)
生:我看到老師手里還拿了一只,所以是10只。
師:哦,那現(xiàn)在又有一只小鳥飛了過來。(師把手中的一只__小鳥貼到大樹上)那
么,現(xiàn)在有多少只小鳥呢?
生異口同聲:10只。
(再請一生到黑板上數(shù)。)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師出示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那么,在你的身上有10么?
生異口同聲:有!
師:你身上的10在哪里?
生:在手上。
師:誰來數(shù)一數(shù)?
(生紛紛舉手,請一生到前面面對大家數(shù)一數(shù)。)
師:除了手上,我們身上哪里還有10?
生:腳上。
師:還有么?我剛才看到有的同學在摸自己的頭發(fā),在我們頭發(fā)上有10么?
生1:沒有
生2:有,頭發(fā)上有好多好多10呢。
師:對,我們的頭發(fā)有好多好多的10呢。除了我們的身上,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的10。
(反思: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為了讓學生對10有充分的認識,我讓學生找自己身上的10,
孩子們參與非常積極活躍,但“數(shù)學源于生活”,如果能夠更多的創(chuàng)設一些與學生生活情景緊密聯(lián)系的生活情境,這樣會為學生的觀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
三、9和10比大小
師:我們前面認識了1-9,今天又認識了10,你知道這些數(shù)中,誰大誰小么?
生1:10大。
師:大小是相對的,我們不能只說誰大,要說出誰大誰小。
生2:10大1小。
生3:10大3小。
生4:10大9小。
(還有好多學生爭著搶著想要說)
師:還有這么多同學想要說,那每個同學給你的同桌說一說。
(生同桌互說。)
師:說完后坐端正。(稍停)大家說得真好,老師聽到了好多不同的答案,不過,老師聽到了一個共同的聲音:10大。我們前面認識的9都那么大了,大家卻都認為今天認識的10。誰能說說你怎么知道10比9大?
生1:10個比9個多了一個。
生2:9只小鳥,又飛來一只變成10只了,所以10只多。
師:說得真好!誰還有自己的想法?
生3:10個人比9個人多1個。
生4:9加1是10。
師:那么,10比9怎樣?
生異口同聲:大。
師:9比10怎樣?
生異口同聲:小。
(師板書9 10 10 9)
師:誰能用大于號和小于號填一填?
(請學生填)
師:大家注意看,大于號和小于號的口都朝著誰?
生:10!
師:也就是說,誰大口朝誰開。
(反思:對于大小比較孩子們已經(jīng)有了1—9的學習基礎,這里順理成章,比較容易,耗時過多,尤其是大于號和小于號不必再像新知一樣讓學生認識,也就是說應該注意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學生會的就不要講,或盡量少講,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得更多的東西。)
四、10的組成
師:大家剛才表現(xiàn)真棒!下面,老是想請大家?guī)蛡€忙,大家愿意幫老師么?
生:愿意!
師:我家來了一個小客人,家里還有10顆糖,我家兒子和小客人一起分糖吃,他們兩人怎么分?
(反思:情境創(chuàng)設能很好的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樂于助人的意愿,但是如果能把情境中改成學生自己,會給學生下面的語言表述帶來方便,效果會更好一些。)
生1:每人5顆。
師:為什么這么分?
生1:這樣分,兩個人的一樣多。
師:誰還有不同的分法?
生2:如果是我,我分3顆,給客人分7顆。
師:為什么這么分?
生2:因為我是主人,他是客人,我給他多一些。
師:小主人真熱情!很好!請坐!誰還有不同的分法?
生3:我是主人,我留2顆糖,給客人8顆糖。
師:真大方!大家剛才有的是按照平均分,有的是作為小主人,給客人多分一些,那么,還有其他不同分發(fā)么?同桌互相說一說,比比看那組同桌合作的,合作的同桌,在下課時,黑板上漂亮的小鳥就會飛到你們的手中。
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小手來幫助自己,每根手指表示1顆糖。
(學生開始同桌交流)
(反思:這里的同桌交流目的不夠明確,導致后面會有第二次的交流。如果在這里交流時,我能給出更清楚的指令,如:10顆糖到底有多少種分法呢?用自己的手指代替糖,比比看,那些小組分法最多,而且還能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清晰地介紹給大家。此外,還可以讓同桌合作,把所有的分法寫下來,這樣會更清晰明了,效果會更好。在這里,我也認識到教師引導的作用之大,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這里的“導”,應該不是“導演”,而是“向?qū)А保龑W生怎樣有效地做好一件事,提高課堂效率需要“導”好的!)
第一組同桌匯報:我們有3種分法,第一種是我們都分5顆;第二種是我留2顆,給客人分8顆;第三種是我留3顆,給客人留7顆。
第二組同桌匯報:我們還有2種分法,一種是我留1顆,給小客人9顆;另一種是我留4顆,給小客人分6顆。
師:哪組還有不同方法?
(沒人舉手)
師:老師真的非常感動。大家都這么熱情,除了一種平均分以外,其余四種都是在照顧客人,給客人多分一些,真好!可是,如果我家兒子有些自私,他拿著糖不舍得給客人多分一些,怎么辦?你有其他分發(fā)么?
生1:那可以是給客人4顆,自己留6顆;或者自己1顆,給客人9顆。
生2:還可以是給客人3顆,自己留7顆。
生3:也可以是給自己留8顆,給客人1顆。
師:給自己留8顆,給客人1顆,總共是10顆么?
生3(搖搖頭):總共是9顆。
師:是不是給老師還留了一顆呀?哦,老師這可送給小客人了,那分給小客人幾顆?
生3:2顆。
師:誰還有么?大家數(shù)數(shù)現(xiàn)在有多少種分法?
生:1、2、3、4、5、6、7、8、9,一共有9種分法。
師:這么多分法,如果沒有規(guī)律,就會寫多了,或者寫少了,怎樣寫才能寫的不多不少呢?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同桌再次合作)
一組同桌匯報(邊說邊板書):
10可以分成5和5、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1和9,然后把后邊幾種的兩個數(shù)交換位置就行了。
另一組匯報:
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然后把前邊幾種的兩個數(shù)交換位置就行了。
師總結(jié):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第3個內(nèi)容:10的組成。
師生一起說: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
(師生對數(shù)練習。)
(反思:《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對第一學段(1—3年級)學生在數(shù)學思考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這種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數(shù)學內(nèi)容的學習和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yǎng)逐步形成的。新課程幾乎每個年級都滲透“有序思考”的方法。這里從無序到有序的逐步引導,目的就是使學生逐步學會思考問題。)
五、10的書寫
師:大家說得真好,可是說得好不如寫得好!大家想寫出漂亮的10么?
生異口同聲:想!
師:那先仔細看老師寫一遍。(師在田字格里編寫邊說要求。)接下來先跟著我寫一遍。(生跟著老師寫一遍。)現(xiàn)在,在生字紙上,自己認真的寫5個10,如果感覺寫得不漂亮,沒關(guān)系,仔細看一看,為什么不漂亮,然后再寫一遍,爭取一遍比一遍漂亮,好么?
(生開始自己書寫,寫完的老師邊看邊對寫得好的進行表揚,不好的鼓勵他再觀察觀察,在寫兩遍,看看是不是變得漂亮了。)
(反思:沒有了橡皮,孩子就寫得非常小心,數(shù)字寫的很認真。偶爾有同學寫的不漂亮,我就讓他仔細看一看,然后再寫2遍,看看是不是變得漂亮了一些,孩子在這樣的鼓勵下,一個比一個寫的認真。每個孩子 都渴求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尤其是面對一位新老師,孩子的這種心情就會表現(xiàn)得更強烈一些。我們要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體驗。)
師:寫完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下課時交給老師,老師要仔細看誰寫得最漂亮。
六、全課總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10,知道了在1-10這些數(shù)中,10,了解了10的組成,還會寫漂漂亮的10,大家表現(xiàn)真棒!尤其是中間這三組同桌,老師獎勵你們6人每人一只漂亮的小鳥,希望你們今后一直能夠保持自己的好習慣!(很多同學爭著搶著要小鳥)也其他同學今后能像他們學習,學會認真思考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學會同桌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好么?
(反思: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yǎng)成的,在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需要我們?nèi)B透,去培養(yǎng),只有長此以往,才能讓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生異口同聲:好!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比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2、掌握5的乘法口訣,提高運用乘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掌握并應用5的乘法口訣。
突破方法:通過自主觀察,列舉生活熟悉的事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難點:探究并掌握5的乘法口訣。
突破方法:通過交流討論,讓學生自己感知形成過程。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談話:孩子們,每天上課之前我們都進行口算練習,看到你們表現(xiàn)得那么出色,老師也想和你們比一比?誰敢和老師進行一下pk。
2、師生比賽
口算: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5+5+5+5=
3、趨勢引出課題: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能夠很快說出這些算式的得數(shù)嗎?(學生們滿臉困惑)那是因為我有一個法寶——乘法口訣。乘法口訣是我國的一大發(fā)明,中國小朋友比外國小朋友乘法算得快得多,就是因為中國小朋友會用乘法口訣計算乘法。今天我們就學習乘法口訣。(板書課題:乘法口訣)
二、探究新知
問:看,這是我們20xx年在北京召開運動會時的吉祥物,福娃,可愛吧?現(xiàn)在咱們就和福娃一起來學習新知識。
(一)初步感知:
1.教師:一套福娃是幾個?就是幾個5?用乘法算式怎樣表示?(教師板書)
教師:兩套福娃有多少個?用算式怎么表示?(教師板書)
2×5=10 5×2=10 (教師板書)
教師:三套有多少個福娃呢?四套呢?五套呢?你能自己算一算嗎?(出示福娃圖片及算式,生試算)
2.匯報交流
教師:誰來讀一讀你的答案?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二)深入理解
1.觀察,這兩個算式都表示有2個5,而他們的結(jié)果都是10,可以用一句口訣來表示。二五一十 (板書:二五一十)
2.那么1×5=5 5×1=5 口訣怎樣編?(板書:一五得五)
3. 教師:那3×5=15 5×3=15的口訣你會編了嗎?(板書:三五十五)
教師:利用這句口訣可以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看看我們剛才編寫的口??
4.教師: 請你打開數(shù)學書52頁,快看看福娃下面的每一行點子圖,都有多少個?你是怎么數(shù)的?再看看右邊讓我們填什么?
我們剛剛總結(jié)了一部分5的乘法口訣,請你把點子圖右邊的算式和口訣補充完整。
5.匯報交流:
教師:咱們一起來把五的乘法口訣補充完整。(教師板書: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四五二十這句乘法口訣可以幫我們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你怎么算出五五二十五呢?(“五五二十五”這句口訣的推導過程)
6.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guān)5的乘法口訣,你們看5的口訣共有幾句?( 5的乘法口訣有5句)。上面的乘法算式,可以用這些口訣來計算。
(三)識記口訣。
提出問題,5的乘法口訣有什么規(guī)律?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五句口訣,一邊讀一邊想,這里面藏了什么小秘密,怎樣才能很快地把它們記在心里呢?
小組內(nèi)討論(指名回答)
生1:口訣的第一個字是一二三四五,從小到大,第二個字都是五。
小結(jié):這樣很有順序性,我們記口訣就容易多了。
生2:口訣的第二個字都是五。
師:所以這些都是5的乘法口訣(補充課題)
生3:每一句口訣的得數(shù)都增加5。
仔細觀察,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小結(jié):
口訣中“小數(shù)在前,大數(shù)在后”。
一句口訣可以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只有五五二十五就可以寫出一個算式。
5的乘法口訣一句比一句多5。
乘法算式中都有一個乘數(shù)是5,另一個乘數(shù)不同,積就不同;一個乘數(shù)是5,另一個乘數(shù)增加1,積就增加5。
(四)熟記口訣。
師:同學們真能干,發(fā)現(xiàn)了那么多的秘密。下面老師給你一分鐘的時間,把這五句口訣記住,行嗎?(行)
(學生自由背,同桌互背)
4、教師:你們用了什么好辦法很快就記住了這些口訣?
利用規(guī)律記:5、10、15、20、25;
如果忘記了四五( ),怎么辦?
可以用三五十五加上一個五,15+5就是20;或者用五五二十五減去一個五25-5=20。
三、深化記憶,強化5的乘法口??
(一)把口訣補充完整
一五( ) 三五( )
五五( ) 四五( )
二五( )
(二)計算并說出口??
5×3= 5×5=
2×5= 4×5=
(三)看口訣寫算式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 五五二十五
(四)小游戲
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記住5的乘法口訣了嗎?
課堂作業(yè)
第53頁練習十第1題、第5題。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比教案篇5
教學內(nèi)容:
教材19頁內(nèi)容,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
教學要求
使學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能正確判斷一個數(shù)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
教學難點:會判斷一個數(shù)能否被3整除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教具學具: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10分鐘)
(一)基本練習
1、能被2、5整除的數(shù)有什么特征?
2、能同時被2 和5整除的數(shù)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數(shù)有什么特征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板書課題)
(三)讓學生根據(jù)課題提問題。
教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規(guī)范、整理后說明:老師根據(jù)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結(jié)合本節(jié)內(nèi)容歸納、整理、補充成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學們能根據(jù)自探提示認真探究,就能弄明白這些問題。)
(四)出示自探提示,組織學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學課本19頁內(nèi)容,思考以下問題:
1、觀察3的倍數(shù),你發(fā)現(xiàn)能被3整除的數(shù)有什么特征?舉例驗證。
2、能被2、3整除的數(shù)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數(shù)有什么特征?
二、解疑合探(15分鐘)
1、檢查自探效果。
按照學困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yōu)等生評價的原則進行提問,遇到中等生解決不了的問題,組織學生合探解決。根據(jù)學生回答隨機板書主要內(nèi)容。
2、著重強調(diào);
一個數(shù)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字之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shù)就能被3整除。
三、質(zhì)疑再探(4分鐘)
1、學生質(zhì)疑。
教師:對于本節(jié)學習的知識,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請說出來讓大家?guī)湍憬鉀Q?
2、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先由其他學生釋疑,學生解決不了的,可根據(jù)情況或組織學生討論或教師釋疑。)
四、運用拓展(11分鐘)
(一)學生自編習題。
1、讓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所學知識,編一道習題。
2、展示學生高質(zhì)量的自編習題,交流解答。
(二)根據(jù)學生自編題的練習情況,有選擇的出示下面習題供學生練習。
1、判斷下列各數(shù)能不能被3整除,為什么?
72 5679 518 90 1111 20373
2、58 115 207 210 45 1008
有因數(shù)3的數(shù):( )
有因數(shù)2和3的數(shù):( )
有因數(shù)3和5的數(shù):( )
有因數(shù)2、3和5的數(shù):( )
讓學生說說怎么找的。
(三)全課總結(jié)。
1、學生談學習收獲。
教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請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師歸納總結(jié)。
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教師對重點內(nèi)容進行強調(diào),并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內(nèi)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
板書設計:
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 一個數(shù)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字之和能被3整除,
這個數(shù)就能被3整除。